艾灸十大养生穴位
十大养生穴
足三里【无敌长寿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适用病症:现代常用于调理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此穴调理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关元穴【培元固本穴】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四指横放即为三寸)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适用病症:对于肾虚,结肠炎,便秘,失眠,虚胖,贫血,痛经、闭经等各种慢性妇科病,前列腺疾病、神经衰弱、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哮喘、气管炎、肺结核、中风、脑梗,脑血栓,心脏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甚至癌症,通过重灸关元等,都可以调理。
中脘穴【健胃奇穴】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功效: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
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
调理各种胃腑疾患。
适用病症:此穴的调理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同时调理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
尤其对缓解胃痛和调理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大椎穴【补一身之阳气】位置: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功效: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适用病症: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调理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调理。
艾灸的常用穴位
艾灸的常用穴位艾灸的常用穴位艾灸的穴位很多但是最常用的穴位就是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
肾运化的作用。
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
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
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
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膏肓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
《千金方》说:"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中医学里艾灸治病、防病的历史悠久,尤其对于阳气不足、身体偏弱、怕冷、手脚发凉、免疫力差、容易感冒、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的人,通过艾灸能达到补益气血、条畅经络、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艾灸能从整体上改善人体功能,不仅能防治邪毒侵袭,还能抢救危重症患者。
下面介绍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的八大要穴。
第一要穴:足三里足三里可以健脾胃,不仅能让人强壮,还能延年益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穴位主要管辖消化系统,同时对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也有诸多益处。
温灸足三里,能强健脾胃,激活免疫力,加强新陈代谢,排除人体内浊气。
用艾条温灸双侧足三里30分钟,使局部皮肤微见潮红,每天灸1次,连续灸3天,灸完后喝点姜枣茶。
具体位置: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犊鼻就是外膝眼。
第二要穴:身柱身柱归属督脉,位于后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中间,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其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
督脉为“阳脉之海”,刺激该穴可宣肺清热、宁神镇咳、补气壮阳、益智健脑。
艾灸时,自然正坐,略向前低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身柱,在距离皮肤3-4厘米处进行艾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10-15分钟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
频率为隔日一灸,1周后可改为每周灸1—2次。
第三要穴:关元关元能让人体元气快速恢复,从而更好地抵御外邪。
关元治疗的疾病非常广泛,它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之会,又是小肠募穴。
它既能补肾,又能健脾,还可调肝,且对小肠的活动有益。
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地,是人生之要关,真气之所存,元阴元阳交关之所。
具体位置:在脐下3寸、腹部正中线上。
第四要穴:气海气海和关元在位置和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该穴主治各种气病,如气喘、脐下冷气上冲等,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略胜于其他穴位。
灸气海时需要注意一点,阳盛体质者必须配合灸足三里以泻火,常须调护脾胃;如果没有发泡,不宜服用热药,发泡则不宜服用凉药。
人体最重要的30个艾灸穴位(附穴位图)
人体最重要的30个艾灸穴位(附穴位图)有养生有态度有生活有定制一次体验的关注中医艾灸之所以走人寻常百姓家中,与简便的操作、显著的治疗功效、经济实惠和就地取材是分不开的。
艾灸除了治病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养生保健作用,这是其它治病方式所不具备的功效,并且无副作用,正因为如此,成为广大患者选择,深受百姓喜爱,千年流传至今。
文末上周养生粥福利公布了,耐心看完人们对于身体上的十二条经脉众多穴位很是头疼,让了解这么多穴位也是很困难的,为了更好的掌握穴位,本编结合穴位、取穴方法和主治病症等方面相互结合,取身上的重要的30个重要穴位,供各位艾灸朋友了解。
了解好这30个重要的穴位,便能够掌握解决身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症。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久泻久痢等。
【肩井穴】:位于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主治疾病: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症。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低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热病、痢疾、咳嗽、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中暑、呕吐、风疹等。
【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养生艾灸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的五个穴位
养生艾灸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的五个穴位养生艾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烟蒸腾,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在中医学中,有许多穴位被认为是对身体亚健康状态有益的,下面将介绍五个适合艾灸的主要穴位。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弯曲时,在膝盖外缘与胫骨之间可以找到。
这是一个重要的养生穴位,经常进行艾灸可以增强消化能力,改善胃肠问题。
同时,足三里穴还有助于提高体力和免疫力,修复因亚健康状态引起的疲劳和虚弱。
二、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人体脐下约三寸处,是人体丹田的重要穴位之一。
艾灸关元穴可以调和五脏,疏通经络,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艾灸关元穴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亚健康状态引起的失眠和疲劳。
三、足三阳经足三阳经包括胆经、胃经和胆经,艾灸足三阳经相关穴位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调整人体代谢功能。
通过艾灸足三阳经穴位,可以缓解亚健康状态引起的胸闷、便秘和失眠等问题,减轻疼痛感。
四、睛明穴睛明穴位于眉毛之间的凹陷处,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艾灸睛明穴可以刺激眼部神经,改善眼睛疲劳和视力问题。
此外,睛明穴还与头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有关,通过艾灸可以改善头痛、偏头痛等问题,提高亚健康状态下的生活质量。
五、肺经和大肠经肺经和大肠经是与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相关的重要经络,通过艾灸这两个经络的相关穴位,可以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艾灸肺经和大肠经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引起的咳嗽、哮喘等呼吸道问题,同时还可以调节肠道功能,改善便秘和腹泻等肠道问题。
通过艾灸上述五个穴位,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然而,在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适合的艾灸时间和方法,避免艾灸过久或过热,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其次,保持艾灸环境的通风,避免烟气积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艾灸前后保持身体的温暖和休息,避免受凉或过度劳累。
综上所述,养生艾灸是一种有效的调理身体亚健康状态的方法。
艾灸穴位治疗法
艾灸穴位治疗法中医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多做疾病。
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研究下艾灸穴位治疗法。
艾灸穴位治疗法1.足三里灸(最常用的保健要穴)部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方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2.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灸(保健要穴)部位:神阙穴,即肚脐,位于脐窝正中;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寸半处;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方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3.背俞穴灸部位:背腰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背部各有一个背俞穴,如心俞、肝俞、大肠俞等,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中医艾灸白带异常的方法有脾虚型、肾虚型两种。
肾虚型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
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固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
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脾虚型患者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发凉,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
可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
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脾俞振奋中阳,健脾以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隐白补脾、益气摄血。
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作用。
艾灸热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
因此,艾灸作用并不是艾灸刺激直接产生,而是通过体内介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这就决定了艾灸作用实际是调节作用。
艾灸热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
节气中各个节气的艾灸取穴
秋分时节调和阴阳
01
艾灸命门穴
命门穴是人体的生命之门,艾灸此穴可调和阴阳平衡。
02
艾灸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艾灸此穴可健脾化湿,调和阴阳。
03
艾灸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是胆经的合穴,艾灸此穴可疏肝利胆,调和阴阳。同时,阳陵
泉穴还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作用,对于秋季风湿痹痛等症状也有
很好的缓解作用。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大雪时节强身健体
艾灸取穴
神阙穴、气海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
功效作用
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消化功能。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
冬至时节回阳救逆
艾灸取穴
至阳穴、心俞穴、内关穴、涌泉穴等。
功效作用
回阳救逆,温心通脉,改善心阳不振,四肢厥冷等症状。
根据个人体质选择穴位
不同人的体质不同,需要根据个人体质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穴位进行艾 灸。
例如,阳虚体质的人可以选择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艾灸,以温补阳气 ;阴虚体质的人则可以选择三阴交、太溪等穴位进行艾灸,以滋阴养生 。
在选择穴位时,还需要考虑穴位的功效与个人的身体状况是否相符,避 免盲目跟风或随意选择穴位。
艾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艾灸此穴 可调补肝、脾、肾三脏之阴,润燥养阴。
白露时节温阳散寒
1 2
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之一,艾灸此穴可温阳 散寒,益气固脱。
艾灸神阙穴
神阙穴即肚脐,艾灸此穴可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
3
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艾灸此穴可温中散寒, 健脾和胃。
艾灸10大穴位,灸通了想病都难!
艾灸10大穴位,灸通了想病都难!1、足三里功能: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展开剩余95%功能: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
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
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功能:一是能调脾胃;二是能降逆化滞。
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4、内关穴功能:一是能理气活血;二是能安神定志。
主治: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休克、昏迷、晕厥、晕车、失眠、癔病、癫痫、精神病;胃病、胃痉挛、呕吐、呃逆;膈肌痉挛、妊娠恶阻、低血压、无脉症等。
对各种心脏病、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好。
5、合谷穴功能:一是能清热解表;二是能疏筋散风,通降肠胃。
艾灸常用保健穴位
艾灸补益的常用穴位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成效。
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成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黏膜襞增深、力增。
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消化吸收和增人的抵抗力,于胃脘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好效。
艾灸十大养生部位
艾灸十大养生部位女人一生离不开的艾灸穴位1、关元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就是从肚脐下方距离3个指幅下方。
功效:经常艾灸这个穴位,对于女性常见的遗尿、尿频、尿道痛、痛经、闭经有很大帮助哦;此外,很多女性常有的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生理不顺、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2、血海定位: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
功效:经常艾灸可调节生理不顺、膝盖疼痛、更年期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生理痛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月经不调,崩漏,经闭,湿疹等。
3、三阴交定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
也可以把自己的手横放,大约第四个手指处。
功效:经常艾灸,可保养子宫和卵巢;紧致脸部肌肉,使脸部不下垂;调月经,去斑,去皱,祛痘;改善性冷淡;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
4、神阙定位: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功效:俗话说,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
经常艾灸神阙可温补脾肾、熄风开窍、宁心安神、温经通络、祛风除湿、调和气血,调补冲任。
5、水分定位:位于中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在腹白线上。
功效:经常艾灸此穴,可帮助恢复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有利于收腹祛脂同时可消除水肿,小便不利,腹痛。
6、水道定位:下腹部脐下3寸、旁开2寸。
功效:增强腹直肌弹力纤维的弹性增强水液代谢能力,有利于皮下脂肪的消除,对痛经、闭经、小便不利有效。
7、天枢定位:脐旁开2寸功效: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月经不调等。
8、归来定位: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当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效:活血化淤、调经止痛、月经不调、带下、卵巢炎、秘尿系统疾病、阴*痛、男女生殖器疾病。
9、中极定位: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
功效: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消除皮下脂肪的雍积、增强生殖和泌尿系统的功能,并可治疗阳痿、遗精及月经不调、蹦漏、带下等。
10、子宫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艾灸安全可靠,是养生保健比较好的方法。
那么有哪些穴位适用于艾灸养生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10大保健养生必知穴位:艾灸养生穴:1.足三里-延年益寿穴【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外缘一横指。
【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衰老、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主治】: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肝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遗尿、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盆腔炎、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眼疾、口腔疾病、耳鸣、耳聋等。
【艾灸疗法】温和灸:每次10到15分钟,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前三天每日灸,后可隔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直接灸:在穴位涂抹凡士林,避免艾柱滚落,艾炷燃近皮肤或有灼痛感时移去,继续试第二壮,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艾灸养生穴:2.神阙-补中益气穴【定位】: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功能】:固本培元、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证、不孕、身体虚弱等。
【艾灸疗法】温和灸:艾条点燃后对准神阙,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为度,灸10到15分钟。
隔盐灸:将食盐放入脐中,填平脐孔,把艾柱放置在盐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有灼痛感或艾炷燃尽时立即更换艾炷,避免烫伤。
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艾灸养生穴:3.关元-培肾固本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
【功能】: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功效。
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能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外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艾灸疗法】温和灸:距皮肤3-5cm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
(整理)艾灸穴位图
艾灸穴位图-腿脚部艾灸穴位图:中脘穴脘穴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脘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穴位名称:水沟所属经络:督脉穴位位置:在面部,当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功效:虚脱,休克,低血压,中暑,昏迷,腰扭伤,口肌痉挛。
其他功效:说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与督脉的会穴按摩手法:点按揉掌跟按揉稍用力穴位图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穴位名称:神庭所属经络:督脉穴位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功效: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角膜炎,鼻出血。
其他功效:《针灸甲乙经·卷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
说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的会穴按摩手法:点按揉掌跟按揉稍用力穴位名称:曲泉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穴位位置:膝内侧屈膝在腘横纹内侧端上方凹陷处主治功效:癔症、精神病、月经病、阴痒、遗精、阳痿、疝气、膀胱炎、膝关节痛。
其他功效:滋阴、祛湿、肝肾阴虚、沟通肝肾要穴、堪比杞菊地黄丸和二妙丸。
膝盖疾病要穴,降血压要穴。
说明:本经郗穴按摩手法:点按揉稍用力穴位名称:至阳所属经络:督脉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功效:咳喘,胸胁胀闷,胃脘痛,黄疸,四肢肿痛,肝炎,胆道感染,胆结石,十二指肠溃疡。
其他功效:说明:按摩手法:点按揉掌跟按揉稍用力穴位图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穴位名称:鱼际足三里合谷穴位位置:这是一个组合穴位,每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和高清图,请按照穴位名称查询获得。
主治功效:畏寒怕冷常感冒关节痛易口腔溃疡爱喝水又口干舌燥夜尿多腰疼腰酸小便赤黄其他功效:以上病症多为肾阳虚,任其发展将引起高血压肾炎膀胱炎糖尿病阳痿妇科病等。
夏季艾灸保健养生的穴位和好处
夏季艾灸保健养生的穴位和好处在夏季艾灸穴位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灸养生也是以穴位为基础的,艾灸特定的穴位只要灸对了效果会更好的哦,那么夏季到底要艾灸哪些穴位呢?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夏季艾灸保健养生的穴位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关元穴常灸关元穴,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1~2次。
2、神阙穴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之效。
常灸神阙穴有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3、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后缘。
艾灸三阴交,对消化不良、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心悸、失眠、湿疹等有防治作用。
左手持艾条灸左侧三阴交,右手持另一艾条灸右侧三阴交穴,每次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
4、足三里穴常灸足三里,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
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5、身柱穴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
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大小,用温和灸法灸5~10分钟即可,隔日1次,每月最多10次。
6、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风门穴,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
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夏天艾灸的好处1、治哮喘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
艾灸哪些穴位保健效果最好
艾灸哪些穴位保健效果最好艾灸有助于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同时,利用艾灸,还可以进行养生保健,但是究竟要艾灸哪些穴位的保健效果会更好一些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艾灸穴位的保健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灸穴位保健第一、艾灸足三里穴犊鼻穴下的三寸位置就是足三里穴,它和胫骨前缘有着一横指的距离。
简单准确找到穴位的方法推荐,正坐屈膝,用手去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一寸的位置便是。
经常用艾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预防疾病的功效,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二、艾灸命门穴命门穴的位置在背后第二腰椎下方与肚脐相对的位置,是人生命力的中心,是元气所聚集的地方,如果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补肾壮阳的功效,是保健强壮的重要穴位。
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三、艾灸关元穴关元穴是位于我们肚脐位置下三寸的位置,这个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长期施以针灸可以使人体元气充足,因为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达到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的目的,并且能够治疗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各种疾病。
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四、艾灸中脘穴中脘穴位于我们腹部的正中线,肚脐上四寸的位置,用艾对此穴位的刺激,可以治疗和调理胃部疾病。
艾灸不能灸的穴位1、艾灸不能灸的穴位一:乳中穴虽然乳中穴禁忌针灸,但在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尚有关于本穴刺灸的记述。
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载:治卒癫“可灸三壮”;又如:《铜人针灸腧穴图经》提到:“可微刺三分”。
表明亦非绝对禁忌。
但现代已未见灸刺的报道,仅作为定穴的一种标志。
2、艾灸不能灸的穴位二:脑户本穴禁针,最早记载见于《针灸甲乙经》,而禁灸一说,则至清代才出现。
脑户,为督脉穴,穴近枕骨大孔,可能是古人在针灸过程中曾发生过意外的原因之一。
3、艾灸不能灸的穴位三:鱼际穴该穴的禁针提法,首见于《素问·刺禁》:“刺手鱼腹,内陷为肿”;禁灸,则见于《医学入门》一书。
究其禁忌的原因不外乎上述几种。
中医艾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
中医悬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15个超级有效穴位:1、百会穴2、风池穴3、攒竹穴4、迎香穴5、合谷穴6、内关元7、天宗穴8、中渚穴9、关元穴10、长强穴11、足三里12、三阴交穴13、委中穴、14、内庭穴、15、涌泉穴巧找穴位,巧用穴位:2、百会穴: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属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头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
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虎口张开,大拇指指尖碰触耳尖,掌心向头,四指朝上。
双手中指在头顶正中相碰触所在穴位即是。
主治:(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弱;(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鼻孔闭塞等疾患;(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这个穴位,有酸胀感、刺痛的感觉;每次按揉1-3分钟。
3、风池穴:清热醒脑还治感冒位置: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
取穴技巧: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
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3)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有治疗效果。
自我按摩: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按揉,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约1-3分钟4、攒竹穴:消除疲劳眼睛好属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主治:(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3)长期按摩此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昏头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中医艾灸穴位疗法
中医艾灸穴位疗法下面就详细介绍艾灸最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中脘。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
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
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
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
艾条灸:是以艾绒制成艾条叫做清艾条,市面上一般中药店就有售,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选取好的的位上熏灸的方法。
如果使用的是在艾绒中加入了性温芳香等药物制成艾条药艾条,再进行熏灸,这样的方法则叫做“药条灸”。
艾条灸的方法又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等。
这里主要介绍悬起灸。
悬起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的方法。
艾灸时,点燃的艾条一端距离皮肤约3cm,一般每穴灸5-10分钟,灸至皮肤有温热感、温热发红,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
灸神阙气海关元
导读:现在艾灸保健法因其简便易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是你可能也在为到底灸哪些穴位可以养生长寿而烦恼,下面新浪中医的小编就告诉你这些值得珍藏的艾灸常用养生穴:值得珍藏的艾灸常用养生穴1.灸神阙穴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
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
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
”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
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
”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
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中医养生艾灸穴位疏通经络的秘诀
中医养生艾灸穴位疏通经络的秘诀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其中的艾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非药物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领域。
艾灸疗法通过将艾绒或艾条点燃,将热量和草药成分传递给人体,以达到调理身体、疏通经络的目的。
艾灸的穴位选择极其重要,不同穴位对应不同的人体部位和器官,通过对穴位的疏通,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和阴阳,提升身体的健康。
一、艾灸穴位的选择艾灸疗法中,穴位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中医的经络学说中,穴位被视为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节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阴阳,促进血气流通。
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和养生需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1.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部,当膝盖内侧凹陷处,距胫骨前缘3寸。
足三里穴是艾灸疗法中最常用的穴位之一,通过艾灸足三里穴可以增强消化功能,调和脾胃,防治肠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等问题。
2. 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
关元穴是人体的重要气海穴,通过对关元穴的艾灸可以调和气机,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并能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等。
3. 神门穴:位于头部,耳后延长线上,耳垂后方凹陷处。
神门穴是艾灸疗法中常用的头部穴位,通过对神门穴的艾灸可以清热解毒,镇静神经,舒缓头痛、失眠等症状。
二、艾灸的步骤艾灸的步骤包括准备、点燃艾香、选择穴位、艾灸操作及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艾绒或艾条,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个艾炷器或镊子,用来点燃艾绒。
在进行艾灸前,洗净双手,并将艾绒点燃前进行消毒处理。
2. 点燃艾香:将艾绒或艾条点燃后,待其燃烧产生烟雾并开始冒火星时,可以进行后续的艾灸操作。
3. 选择穴位: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艾灸。
可以参考中医经络图,或咨询中医师的建议。
选择穴位后,用艾炷器或镊子将艾绒轻轻按于穴位上,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力度。
4. 艾灸操作:将点燃的艾绒置于穴位上,同时注意控制艾绒与皮肤的距离和接触时间,避免烫伤。
十大保健穴详解
十大保健穴详解1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养畜,是六条阳经所汇,是提阳的重要穴位,这个穴位对我们的脑血管病头痛、失眠、脑鸣、动脉硬化、脑瘤、内脏下垂病症(肾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具有很好保健作用。
经常艾灸百会对我们的眼睛也很好,艾灸百会穴会让脑供血充足后对我们的记忆力也有提升。
2涌泉穴艾灸百会一定要加涌泉穴,涌泉是补肾的要位,也被称为人的第二大脑,对失眠有很好效果,而且他最主要的是补肾气、引热下行,涌泉位于足少阴肾经末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是补肾要穴!通过补肾气把我们的“水”提上去,大家知道水能灭火,把水补足后体内的干火自然降下来,而且把上体的於、热等邪气引下来。
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一定要先艾灸涌泉穴,我们在艾灸的时候上身的穴位配的太多的时候也需要加上涌泉穴,它是调节全身的要穴,经常艾灸涌泉可以防病、养生、保健、补肾。
3大椎穴大椎穴位于脖子的十字路口,上可以至头,下至胸椎,还通于肺,调节呼吸系统的疾病。
而且还能放射到两个胳膊,所以对颈椎病压迫的胳膊麻木、胳膊半身不遂、神经麻痹、末梢神经炎手肿胀等都可以用大椎穴。
大椎也是六条阳经之所汇,补阳气特别好,还有很多疾病都可以配大椎穴,例如:胳膊麻木,半身不遂,神经麻痹,末梢神经炎手肿胀,上肢发凉,增强免疫功能,鼻炎,退烧,血液毒素较多出痘痘,血小板减少等,都可以艾灸大椎!4中脘中脘是大穴,脾胃皆汇于中脘,六腑汇于中脘,胃大小肠膀胱有问题都可以用中脘,它也是调节气虚特别好的一个穴位,中脘位于胸腔骨正中最下端与神阙连线中点,中脘是调节气虚最好的一个穴位,例如中气不足,心慌气短,面色苍白,贫血,食欲不好等,都可以艾灸中脘,脾虚造成的四肢肌肉萎缩无力也需取穴中脘,因为脾湿后天之母,我们的五脏都是靠脾来滋养的,所以脾的功能强,则五脏强,身体强,所以中脘是调理五脏脾胃的重要穴位!5神阙神阙字面意思是神住的地方,根据这个我们就可以知道古人对这个穴位是非常重视的,神阙条街脾胃、倡导、神志方面的疾病,调节全身,是抗过敏很好的穴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十大养生穴位
当女性30岁以后,体内自身的雌激素水平会慢慢下降,一些衰老的症状会慢慢出现。
从中医角度来说,女性衰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受寒、血虚和肾亏。
所以,女人要想抗衰老,首先就是补血养肾,这样,即使到了更年期,女人也能风采依旧。
情绪稳定对于内分泌平衡十分重要,只有想开了、放平和,女人才能“由内而外地美丽”。
因此当压力过大、心情不好时,一定要学会释放情绪,一场旅行、一次谈心都可以放松心情。
艾灸十大补血养生穴
一、天枢穴
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此穴位输出的强盛之气具有补充强化人体后天之气的作用。
常对天枢穴施灸,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二、关元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
此穴是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
”之说。
艾灸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对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疾病效果显著。
三、血海穴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此穴是人体脾血的归聚之处,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属女子生血之海。
在血海穴施灸,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均有效,配合关元穴、三阴交穴效果更佳。
痛经伴有呕吐,艾灸此穴同时配合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血海擅调妇科血病,是治疗妇科血证及同血分有关的皮肤病的要穴。
它能调血、理血、引血。
四、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之穴;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常对三阴交穴施灸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同时可起到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五、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胃脏精气功能的聚焦点。
足三里穴可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亦能祛病延年,也称长寿穴。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艾灸足三里,可起到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隐白穴有统血、止血的作用。
艾灸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
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髀关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艾灸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
理气和胃,治疗胃痛。
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艾灸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九、期门穴
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
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
艾灸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
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
上一篇:艾灸治疗失眠的三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