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八大保健穴位
艾灸养生的八大穴位【医学养生常识】
艾灸养生的八大穴位
文章导读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艾灸疗法也是以穴位为基础的,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以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功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艾灸养生常用的穴位。
1.灸神阙穴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虚劳人及病后,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的常用穴位
艾灸的常用穴位艾灸的常用穴位艾灸的穴位很多但是最常用的穴位就是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
肾运化的作用。
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
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
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
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膏肓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
《千金方》说:"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中医学里艾灸治病、防病的历史悠久,尤其对于阳气不足、身体偏弱、怕冷、手脚发凉、免疫力差、容易感冒、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的人,通过艾灸能达到补益气血、条畅经络、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艾灸能从整体上改善人体功能,不仅能防治邪毒侵袭,还能抢救危重症患者。
下面介绍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的八大要穴。
第一要穴:足三里足三里可以健脾胃,不仅能让人强壮,还能延年益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穴位主要管辖消化系统,同时对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也有诸多益处。
温灸足三里,能强健脾胃,激活免疫力,加强新陈代谢,排除人体内浊气。
用艾条温灸双侧足三里30分钟,使局部皮肤微见潮红,每天灸1次,连续灸3天,灸完后喝点姜枣茶。
具体位置: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犊鼻就是外膝眼。
第二要穴:身柱身柱归属督脉,位于后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中间,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其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
督脉为“阳脉之海”,刺激该穴可宣肺清热、宁神镇咳、补气壮阳、益智健脑。
艾灸时,自然正坐,略向前低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身柱,在距离皮肤3-4厘米处进行艾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10-15分钟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
频率为隔日一灸,1周后可改为每周灸1—2次。
第三要穴:关元关元能让人体元气快速恢复,从而更好地抵御外邪。
关元治疗的疾病非常广泛,它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之会,又是小肠募穴。
它既能补肾,又能健脾,还可调肝,且对小肠的活动有益。
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地,是人生之要关,真气之所存,元阴元阳交关之所。
具体位置:在脐下3寸、腹部正中线上。
第四要穴:气海气海和关元在位置和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该穴主治各种气病,如气喘、脐下冷气上冲等,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略胜于其他穴位。
灸气海时需要注意一点,阳盛体质者必须配合灸足三里以泻火,常须调护脾胃;如果没有发泡,不宜服用热药,发泡则不宜服用凉药。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中医艾灸是用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凝聚了中医数千年智慧的艾灸根据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艾灸也应有所侧重。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儿童期:艾灸身柱穴艾灸用于小儿保健起源较早,古代有“小儿每日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的记载。
小儿艾灸保健方法简单易行,没有任何副作用,绿色安全既能防病治病,又能提高小儿免疫功能。
身柱穴小儿保健灸的主穴,属督脉,通于脑髓,它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疔毒,宁神志的功效。
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的作用,能通治小儿科的多种疾病。
灸身柱穴对于婴儿消化不良、吐乳、小儿泄泻、腹胀、食欲不振、精神委靡、夜不安神、夜啼、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肺结核、哮喘、惊风、发育不良等,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身柱穴被日本医学界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
身柱穴也是小儿三伏灸的要穴。
一般每次灸10至15分钟,开始可间日1次,以后可每周灸2-3次,可使儿童不易患病,身体健康。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青少年期:艾灸风门穴、三阴交、肺俞17岁左右灸风门穴,以预防呼吸疾病的发生,提高体质;24岁左右,灸三阴交,以避免生殖系疾患,增强生殖能力;30岁前灸“肺俞”。
年轻人户外活动较多,出汗后常常不注意保暖,又喜食冷饮,所以很容易感冒。
固护肺气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
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
30-50岁:艾灸足三里30~50岁灸“足三里”增强脾胃功能,预防一切疾病。
步入中年,生活稳定,应酬繁多,思虑过度,运动不足,最伤脾胃。
因脾胃损伤,不能充分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聚于中焦,大腹便便就出现了。
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中医养生常识:艾灸常用穴和精准取穴方法!
中医养生常识:艾灸常用穴和精准取穴方法!追求身体的康健,以求长命百岁,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在追求长寿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很多风靡一时或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不过说到真正经久不衰的方法,却非艾灸养生莫属。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自古医家对于艾灸养生都十分的推崇,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意思是说,治疗疾病的时候,有的地方不能用针的,但是艾灸完全可以,这句话说出了艾灸养生的优势,说明艾灸是一种绿色又安全的养生方法。
实际上古人在治病的时候,总是一灸二针三吃药,就是说,只有在艾灸治不好病的情况下,才会用针,用针后还不见改善,才会吃中药。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背后的原因也不复杂,因为针只能通经脉,却无法帮助身体补元阳。
而艾灸的话既能通经络也能补元阳。
针刺疗法虽有“补泻、迎随”的道理,但一般只可以治疗“不盛不虚”的症状;而灸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无论病情是虚还是实,是热还是寒,都能起到作用。
古人又说:“治病用灸,犹做饭需薪。
”可见,艾灸使用范围的广泛,就如同做饭需要柴禾一样重要。
到了现代,艾灸更是被大众所接受,很多名人都是艾灸的忠实爱好者。
比如李冰冰在担任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的时候,期间还特别请人做了艾灸调理。
演员宁静更是在综艺节目公开表示平时很喜欢艾灸,通过艾灸调理好了自己的痛经。
可以说艾灸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属于自然养生疗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艾灸。
不过艾灸要用的好,还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非专业人士就会有很多的疑问,那么如果日常在家里施灸,有哪些穴位是比较常用的呢?取穴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下面跟着掌门师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艾灸常用穴位有哪些?常用穴位一:大椎穴我们坐着的时候,用手顺着脖子摸一摸,会发现有一个高高凸起的骨头,在它的下方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
古人把阳气比作太阳,而大椎就像我们身体的小太阳一样。
我们艾灸它,就可以源源不断地释放能量。
为什么说它是小太阳呢?因为大椎的位置汇集了手足的三阳经,可以说是“诸阳交会”地方。
【超清晰】艾灸常见病症指导 艾灸穴位图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贫血:足三里,关元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糖尿病:关元,太溪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遗尿:关元,足三里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中风偏瘫: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癫痫: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类风湿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颈椎,腰椎,外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天柱,大椎,合谷,关元,后溪肩周炎:肩贞、巨骨、肩前、天宗、肩井肩臂外侧痛:曲池、二间肩臂内侧疼痛:太渊、尺泽肩关节后侧痛:中渚、天井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肌劳损:志室,委中,大肠腧,腰阳关腰椎间盘突出:后溪,足三里,昆仑,命门,阴交,腰阳关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腰阳关梨状肌综合症: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妇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中极,关元,太溪月经后期:关元,三阴交,气海痛经: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闭经: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经期头痛: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阴交带下病:白环俞,气海,三阴交,带脉慢性盆腔炎: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归来,肾俞,关元俞乳腺增生病: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功能性子宫出血:神阙,隐白子宫脱垂: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气海,关元,子宫子宫位置异常: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子宫性冷淡: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不孕症: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习惯性流产: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肾俞妊娠呕吐:中脘,足三里,内关胎位不正:至阴产后腹痛: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足三里产后少乳: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更年期综合症:肾俞,三阴交,中极,足三里,悬钟,子宫妇科类问题,最常用的穴位:关元,气海,中极,腰阳关(及以下到长强穴之间在督脉上的位置,约是八髎的中间,找灸感最好的用)三阴交(有时候灸的觉得疼,但是效果会不错)常见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外科及皮肤五官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大椎,天柱,合谷,后溪肩周炎:肩髎,尺泽,风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病变部位)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椎劳损:肾腧,志室,大肠腧,委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命门,腰阳关,阴交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梨状肌综合症: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足跟痛: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乳腺炎: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痔疮:长强,上巨虚,二白,承山,血海结(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阳白,曲池,太阳牙痛:合谷,下关,颊车,内庭口腔溃疡:下关,合谷,颊车,地仓,廉泉扁桃体炎:合谷,曲池,大椎过敏性:风池,足三里,迎香,合谷鼻出血:合谷,上星,迎香荨麻疹: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湿疹:合谷,三阴交,曲池白癜风: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斑秃:风池,头维。
艾灸八髎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八髎的功效与作用艾灸八髎是中医理论与疗法中的一种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
它利用艾草进行灸热刺激身体的特定部位,达到调整气血、疏通经络、增强免疫力等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人体经脉络分布与皮肤有密切的关联,利用灸疗刺激皮肤能够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艾灸八髎的名称来自于中医经典文献《内经》中的“八风”,它是指八种外邪对人体的刺激作用。
根据《内经》的描述,八风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湿、瘴。
这八种外邪在现代医学中可以理解为引发各种疾病的具体因素。
艾灸八髎则是通过刺激预先确定的灸穴,将病邪排除体外,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艾灸八髎的经典灸穴有八个,它们分别为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中极、内庭、神门和风门。
这八个穴位位于人体的腹部、胸部和背部,在中医理论中与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利用艾草进行灸热刺激这些穴位,能够通过传导刺激信号,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艾灸八髎的功效与作用。
1. 温通经脉:艾灸八髎通过灸热刺激穴位,能够温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气血在人体内外表里的运行通道。
如果经络疏通畅达,气血运行就会顺畅,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而艾灸八髎正是利用灸热的刺激作用,可以使经络通畅,调节气血运行。
2. 调整脏腑功能:艾灸八髎对脏腑功能的调整是通过经络的调节来实现的。
根据中医理论,经络与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经络的运行状态会影响脏腑的功能,而脏腑的功能又会反作用于经络。
艾灸八髎的灸热刺激可以调整经络的运行状态,从而影响脏腑的功能,并达到调节脏腑的目的。
3. 增强免疫力:艾灸八髎能够通过调节脏腑功能和经络运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免疫力与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密切相关。
艾灸八髎的刺激可以改善人体的气血状况,增强脏腑的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抵抗疾病。
4. 缓解疼痛:艾灸八髎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功效。
艾灸八髎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艾灸八髎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什么是艾灸八髎?艾灸八髎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将草烟直接熏烤于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起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艾草是常见的中草药材之一,具有温热效果,在中医里被广泛应用于调理人体健康以及治疗许多疾病。
艾灸八髎的作用和功能艾灸八髎作为一种中医疗法,被用于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
以下是艾灸八髎的几个主要作用和功能:1.温通经络:艾草性温热,艾灸八髎可以通过燃烧艾草,将热气直接作用于穴位,从而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气血不畅引起的疾病。
2.活血化瘀:艾灸八髎的热气能够通过穴位进入人体内部,活血化瘀,解决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疾病,如经痛、月经不调等。
3.回阳救逆:中医认为,大部分疾病都是因为阳气不足或阴阳失衡引起的。
艾灸八髎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提升人体的阳气,具有较好的回阳救逆效果。
4.补益气血:艾草具有温补的特性,艾灸八髎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补益气血的效果。
5.祛寒驱湿:中医认为,寒湿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艾灸八髎的温热作用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湿,改善寒湿引起的各种疾病,如风湿、关节炎等。
艾灸八髎的主治疾病艾灸八髎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改善人体健康。
以下是艾灸八髎的主要主治疾病:1.痛经:艾灸八髎可以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缓解痛经引起的腹痛和不适感。
2.月经不调:艾灸八髎具有调理月经的作用,可以改善月经不调引起的症状,如经期过多或过少、经期提前或延迟等。
3.失眠:艾灸八髎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舒缓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带来的困扰。
4.肩颈痛:艾灸八髎的温热作用可以舒缓肩颈部的疼痛和僵硬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肩颈痛的症状。
5.腰背痛:艾草的温热作用可以通过艾灸八髎直接作用于腰背部的穴位,缓解腰背痛引起的不适感。
6.慢性疲劳:艾灸八髎具有温补气血的作用,可以改善慢性疲劳引起的虚弱和乏力感。
7.风湿关节炎:艾灸八髎可以通过驱散寒湿,改善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肿胀。
艾灸10大穴位,灸通了想病都难!
艾灸10大穴位,灸通了想病都难!1、足三里功能: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展开剩余95%功能: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
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
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功能:一是能调脾胃;二是能降逆化滞。
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4、内关穴功能:一是能理气活血;二是能安神定志。
主治: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休克、昏迷、晕厥、晕车、失眠、癔病、癫痫、精神病;胃病、胃痉挛、呕吐、呃逆;膈肌痉挛、妊娠恶阻、低血压、无脉症等。
对各种心脏病、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好。
5、合谷穴功能:一是能清热解表;二是能疏筋散风,通降肠胃。
艾灸常用保健穴位
艾灸补益的常用穴位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成效。
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成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黏膜襞增深、力增。
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消化吸收和增人的抵抗力,于胃脘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好效。
(整理)艾灸穴位图
艾灸穴位图-腿脚部艾灸穴位图:中脘穴脘穴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脘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穴位名称:水沟所属经络:督脉穴位位置:在面部,当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功效:虚脱,休克,低血压,中暑,昏迷,腰扭伤,口肌痉挛。
其他功效:说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与督脉的会穴按摩手法:点按揉掌跟按揉稍用力穴位图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穴位名称:神庭所属经络:督脉穴位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功效: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角膜炎,鼻出血。
其他功效:《针灸甲乙经·卷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
说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的会穴按摩手法:点按揉掌跟按揉稍用力穴位名称:曲泉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穴位位置:膝内侧屈膝在腘横纹内侧端上方凹陷处主治功效:癔症、精神病、月经病、阴痒、遗精、阳痿、疝气、膀胱炎、膝关节痛。
其他功效:滋阴、祛湿、肝肾阴虚、沟通肝肾要穴、堪比杞菊地黄丸和二妙丸。
膝盖疾病要穴,降血压要穴。
说明:本经郗穴按摩手法:点按揉稍用力穴位名称:至阳所属经络:督脉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功效:咳喘,胸胁胀闷,胃脘痛,黄疸,四肢肿痛,肝炎,胆道感染,胆结石,十二指肠溃疡。
其他功效:说明:按摩手法:点按揉掌跟按揉稍用力穴位图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穴位名称:鱼际足三里合谷穴位位置:这是一个组合穴位,每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和高清图,请按照穴位名称查询获得。
主治功效:畏寒怕冷常感冒关节痛易口腔溃疡爱喝水又口干舌燥夜尿多腰疼腰酸小便赤黄其他功效:以上病症多为肾阳虚,任其发展将引起高血压肾炎膀胱炎糖尿病阳痿妇科病等。
艾炙疗法汇总+ 主要穴道的艾灸及功效 +多种疾病艾灸法(转)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炙治疗,用四眼艾炙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炙,还有用单眼炙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炙。
8 糜烂性胃炎:用四眼艾炙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炙,还有用单眼炙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炙。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炙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炙或直接炙更好,还可以炙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炙和通窜部位艾炙。
(4)关元穴:关元也称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冲任之功效。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5)身柱灸:清心宁神,降逆止呕之效。多采用温和灸法,用烟卷大小的艾条,每次5~10min,隔日1次,每月不超过10次。
三、保健灸法
保健灸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灵枢·经脉》说:“灸则强食生肉”。说明灸法有增进食欲,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这一养生名言至今仍脍炙人口。灸法之所以保健,主要在于它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灸法是以经络、脏腑等理论为指导,利用某种易燃材料或药物,在穴位上或患处烧熏,借其温热性效能,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灵枢·经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灸、药各具特点,各有其局限性,而灸法的特点在于弥补针、药之所不及。其对于使用针、药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或用于保健方面,往往奏效乃至神效。正如明代李延《医学入门》中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取穴:主穴是阳池、三焦俞。
配穴:地机、命门、三阴交、大椎。
操作:每次选主穴与配穴各一个,用隔姜灸扎针。
2.美容灸
中医艾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
中医悬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15个超级有效穴位:1、百会穴2、风池穴3、攒竹穴4、迎香穴5、合谷穴6、内关元7、天宗穴8、中渚穴9、关元穴10、长强穴11、足三里12、三阴交穴13、委中穴、14、内庭穴、15、涌泉穴巧找穴位,巧用穴位:2、百会穴: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属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头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
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虎口张开,大拇指指尖碰触耳尖,掌心向头,四指朝上。
双手中指在头顶正中相碰触所在穴位即是。
主治:(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弱;(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鼻孔闭塞等疾患;(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这个穴位,有酸胀感、刺痛的感觉;每次按揉1-3分钟。
3、风池穴:清热醒脑还治感冒位置: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
取穴技巧: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
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3)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有治疗效果。
自我按摩: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按揉,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约1-3分钟4、攒竹穴:消除疲劳眼睛好属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主治:(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3)长期按摩此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昏头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艾灸常用穴——八髎穴艾灸八髎穴主要治疗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位置】:骶椎。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八髎(liáo)位于膀胱经上,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
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两侧各四个,总共八个,故称八髎穴。
髎,孔隙也。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
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
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
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
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
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
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
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
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
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
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
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艾灸穴位大全,附高清大图!
艾灸⽳位⼤全,附⾼清⼤图!⽬前,艾灸已⾛⼈寻常百姓家都与它简便的操作、显著的治疗功效、经济实惠和就地取材是分不开。
艾灸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起到养⽣保健的作⽤,这是其它⽅式所不具备的强势功效和⽆副作⽤,正因如此,艾灸成为千百年来⼴⼤患者⾸选的⽅式,流传⾄今。
为了让⼤家更好的掌握⽳位,结合⽳位、取⽳⽅法和主治病症等⽅⾯相互结合,取⾝上的重要的30个重要⽳位,艾灸验⽅(附⽳位图),⾝上重要的30个艾灸⽳位全在这!供各位对艾灸感兴趣的朋友了解学习。
【命门⽳】:位于腰部,背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也就是肚脐的正后⽅。
取⽳⽅法:取⽳时采⽤俯卧的姿势,命门⽳位于⼈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疾病: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带下、⽉经不调、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等。
【⼋髎⽳】:⼋髎就是⼋个⽳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对,所以叫做“⼋髎”,这是⼀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
取⽳⽅法:可以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間,第⼆骶后孔凹陷处取⽳;取⽳時,以⾷指按在⼩腸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間,⼩指按在骶⾓(尾⾻上⽅⿈⾖⼤⼩的园⾻突起)上⽅,中指和⽆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主治疾病: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神经痛、下肢痿痹、⼩便不利、⽉经不调、⼩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腰俞⽳】:位于⼈体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取⽳⽅法:取⽳时采⽤俯卧姿势,腰俞⽳位于腰部,臀沟分开处即是腰俞⽳。
主治疾病: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癫痫、⽉经不调、下肢痿痹。
====================================我是北京世纪仁康疼痛医学研究院的梁⼦赫。
我院主要从事:新九针疗法、美式整脊⼿法、⼩⼉推拿、针⼑⼫体解剖、微创⽳位埋线、中医脉诊、刺⾎疗法、刃针、新型膏药、液体膏药、三伏贴、乳膏剂及美容涂膜剂制作等医学技术培训班。
艾灸的正确方法
艾灸的正确方法实用的艾灸养生法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
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
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
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
《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
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
活人多亦。
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
”宋代窦材说:“。
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
遂得老年健康。
”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立冬节气养生艾灸的穴位
立冬节气养生艾灸的穴位立冬意味着冬季开始,立冬后,养生保健也要注意护好阳气。
艾灸是一种不错的养生方法。
那么你知道立冬节气养生艾灸的穴位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冬节气养生艾灸的穴位_立冬养生饮食及注意事项,欢迎阅读分享。
立冬养生艾灸的穴位1、风门灸风门穴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适宜于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
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的功效。
2、隔姜灸在感冒流行期间,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10壮,以局部皮肤温热舒适、皮肤微红为度,隔日一次。
3、肾俞灸肾俞穴在腰部,在命门穴(和肚脐相对)旁开两指处,左右各一个。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的要穴。
肾俞灸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
4、关元灸关元穴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关元灸具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
主治诸虚百损。
5、足三里灸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足三里灸具有补脾胃、调气血、助运化、补虚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6、温和灸于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
点燃艾条,于足三里穴上距皮肤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方度。
7、气海灸“气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说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气海灸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
8、神阙灸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
老年人阳气不足、真元虚惫者尤其适合在此处进行艾灸,长期艾灸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延年益寿的功效。
9、隔盐灸隔盐灸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将脐中用盐填平,上置艾炷施灸,觉得热或微痛时换炷再灸,每次5-7壮,每周1-2次。
10、温灸盒灸温灸30分钟左右,以小腹温暖舒适为度。
以上灸法建议一周2-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立冬养生注意事项饮食养生饮食应以滋阴潜阳,增加热能为主,提高人体抵抗力。
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食物,防冷御寒,增强身体免疫力。
艾灸及穴位
下面还要老生常谈艾灸的穴位:艾灸的穴位有: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和三阴交。
时间可以循序渐进,自己适应为度,腰腹部总体时间不要低于40-1个小时,肢体每穴10-15分钟。
八髎穴需要40-1个小时。
一定要循序渐进的艾灸,不要急于求成。
中脘: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神阙: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
子宫: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八髎:后腰足三里:三阴交:取穴时,患者迎正坐或仰卧。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一、输卵管不通:艾灸妇科常用穴: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背部穴位一共30-40分钟,可以移动艾灸,腹部穴位也是30-40分钟,肢体可以10-20分钟。
二、卵泡发育我这次就是要告诉大家,卵泡成熟并不难,您可以艾灸,可以锻炼,加上饮食和良好的心态,再加上积极地艾灸,那么不用雌激素,照样会有成熟的卵泡。
因为卵泡的正常发育成熟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更需要一定温化作用.生殖系统也一样,卵泡在没有正常发育成熟之前。
短期内硬行强制其排卵,就象拔苗助长,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所以往往西医的强行在短期内运用促排卵药,强制其排卵,虽然卵子也能排出,但由于这样排出的卵子发育不成熟,所以不能正常的受孕。
即便精卵结合,也会容易出现流产,死胎等情况。
从中医讲,主要就是肾虚宫寒,胞宫,胞脉失于温煦气化,濡养不足。
致使卵巢功能低下,卵泡发育不良,出现上述的情况。
我们使用艾灸来调整,往往就会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那么上面的两个网友反应的也正是这个问题,他们在艾灸一段时间后,就有了成熟的卵泡。
当然艾灸取穴还是那些穴位: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男女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艾灸对于这样的患者平时尽量避免饮食生冷寒凉,辛辣燥腻之品,很容易耗损精血,适当饮食一些温润,温和,温养性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胃痛、腹胀、呕吐、噎膈、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腰腿酸痛、水肿、癫狂、虚劳羸瘦
三阴交
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腹胀肠鸣、腹泄、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遗尿、足痛、疝气、脚气、不寐、阳痿、腿痛
遗精、阳痿、遗尿、小便频繁、尿闭、月经不调、经闭、带下、崩漏、阴挺、产后出血、疝气、小腹痛、泄泻、脱肛、中风脱证
气海
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崩漏、带下、阴挺、月经不调、经闭、产后出血、疝气遗尿、尿闭、遗精、腹痛、泄泻、便秘、脱肛、水肿、喘证、中风脱证
神阙
(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中风脱证、肠鸣腹痛、泄泻不止、脱肛
艾灸保健八大穴位
穴位
位置
主治
图示
身柱
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咳嗽、气喘、癫痫、腰脊强痛
大椎
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热病、疟疾、感冒、骨蒸潮热、咳喘、项强、脊背强急、癫痫
中脘
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胃脘痛、腹胀、反胃、吞酸、呕吐、泄泻、痢疾、黄疸、脾胃虚弱
关元
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