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主要穴位
气血不足的人最应该艾灸的7个穴位
⽓⾎不⾜的⼈最应该艾灸的7个⽳位今天让我记住⼏个艾灸的重点⽳位,尤其是⽓⾎不⾜、寒湿较重的更要把握此⽳!1、⼤椎⽳⽳位:⼤椎⽳是⼈体最⼤的⽳位,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作⽤:此⽳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的作⽤。
主治疾病为:幼⼉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臂疼痛、⼿臂⿇痹等。
此外,⼤椎⽳有明显的退热作⽤,艾灸⼤椎⽳,能防治感冒、⽓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于肺⽓肿、哮喘的防治。
2、⾜三⾥⽳⽳位:⾜三⾥⽳位于⼩腿前外侧,当犊⿐下3⼨,距胫⾻前缘⼀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作⽤:⾜三⾥是⼈体⽳位中运⽤最多的⽳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化之源的⽳位代表。
主治疾病为:头晕、⽿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三⾥⽳位能够提⾼免疫⼒,⾜三⾥具有双向调节作⽤。
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来使⽤。
此外,还可以⽤来防⽌⽼花眼、中风、治疗⾼⾎脂症等。
3、关元⽳⽳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
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可在⼩⼿指的下缘处取⽳。
作⽤:关元⽳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
4、神阙位置:神阙,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
作⽤:艾灸神阙⽳,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养⾎。
主治疾病为: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
还有提⾼免疫⼒、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的作⽤。
5、中脘⽳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
简便取⽳,⾃⼰⼿脐上四横指。
作⽤:中脘⽳为腑会⽳,同时⼜是胃的募⽳,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
主治疾病为: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
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脂肠球部溃疡等⼀切脾胃之疾⽆所不疗。
6、命门⽳⽳位: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前⽅平神阙⽳。
作⽤:因本⽳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
养生艾灸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的五个穴位
养生艾灸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的五个穴位养生艾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烟蒸腾,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在中医学中,有许多穴位被认为是对身体亚健康状态有益的,下面将介绍五个适合艾灸的主要穴位。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弯曲时,在膝盖外缘与胫骨之间可以找到。
这是一个重要的养生穴位,经常进行艾灸可以增强消化能力,改善胃肠问题。
同时,足三里穴还有助于提高体力和免疫力,修复因亚健康状态引起的疲劳和虚弱。
二、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人体脐下约三寸处,是人体丹田的重要穴位之一。
艾灸关元穴可以调和五脏,疏通经络,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艾灸关元穴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亚健康状态引起的失眠和疲劳。
三、足三阳经足三阳经包括胆经、胃经和胆经,艾灸足三阳经相关穴位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调整人体代谢功能。
通过艾灸足三阳经穴位,可以缓解亚健康状态引起的胸闷、便秘和失眠等问题,减轻疼痛感。
四、睛明穴睛明穴位于眉毛之间的凹陷处,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艾灸睛明穴可以刺激眼部神经,改善眼睛疲劳和视力问题。
此外,睛明穴还与头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有关,通过艾灸可以改善头痛、偏头痛等问题,提高亚健康状态下的生活质量。
五、肺经和大肠经肺经和大肠经是与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相关的重要经络,通过艾灸这两个经络的相关穴位,可以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艾灸肺经和大肠经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引起的咳嗽、哮喘等呼吸道问题,同时还可以调节肠道功能,改善便秘和腹泻等肠道问题。
通过艾灸上述五个穴位,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然而,在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适合的艾灸时间和方法,避免艾灸过久或过热,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其次,保持艾灸环境的通风,避免烟气积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艾灸前后保持身体的温暖和休息,避免受凉或过度劳累。
综上所述,养生艾灸是一种有效的调理身体亚健康状态的方法。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科名病症常见艾灸穴位呼吸系统感冒风门、大椎、太阳、尺泽、合谷、外关、足三里专灸风门、足三里可预防流感哮喘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777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足三里、大椎、定喘、天突、肾俞、风门、丰隆、膏肓俞、太渊、合谷、尺泽。
(支)气管炎、咳嗽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70多个,计387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肾俞、定喘、天突、足三里、大椎、风门、心俞、丰隆、膏肓俞、脾俞、鱼际。
气管炎风门、大杼、身柱、隔俞、肾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泽、丰隆(化脓灸)肺结核体温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泽,此病亦早灸长灸循环系统高血压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26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0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曲池、百会、风池、合谷、太阳、太冲、三阴交、行间、内关。
动脉硬化大杼、大椎、肾俞、阳陵泉、足三里冠心病厥阴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阙、曲池、郄门、大陵、太渊、三阴交、太溪心绞痛发作时,灸郄门、内关、膻中减肥、高血脂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21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三阴交、足三里、丰隆、曲池、内关、阴陵泉、内庭、天枢。
心律失常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203穴次,其中最髙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内关、心俞、神门、足三里、膻中、三阴交、厥阴俞、太溪。
风湿性心脏病心俞、灵台、肝俞、巨阙、郄门、小海、神门、足三里血液系统贫血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白细胞减少症大椎、隔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白血病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心俞、大椎、血海消化系统胃溃疡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急性胃肠炎中脘、梁门、水分、大肠俞、温溜、内关、梁丘、足三里慢性胃肠炎上脘、中脘、梁门、脾俞、偏历、足三里胃酸过多中脘、不容、巨阙、膏盲、胃仓、阳陵泉、中封、地机(不用足三里)胃痉挛中脘、梁门、章门、巨阙、肝俞、胃俞、梁丘、足三里、内廷胃扩张上脘、中脘、气海、至阳、隔俞、脾俞、胃俞、足三里胃下垂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30多个,计151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胃俞、中脘、脾俞、气海、内关、梁门、中枢。
十二经络通艾灸穴位详解
十二经络通艾灸穴位详解一、十二经络通灸:1、手少阴心经:①少冲穴:位于手小指末节内侧,距指甲角0.1寸。
②神门穴:在掌后第1横纹上,从小指内测直线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
③少海穴:屈肘取穴,位于肘横纹内侧端与肱[gōng]骨内上髁【从肘尖向肘横纹方向摸到的骨尖】连线的中点处。
④(募)巨阙穴: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2、手太阳小肠经:①少泽穴:少泽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外侧,距指甲角0.1寸。
②养老穴:正坐,掌心向下,用另一手从手臂下方绕过,食指指点按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在手指滑入的骨缝中既是本穴。
③小海穴: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屈肘举臂,从肘尖向肘横纹约1寸凹陷处,用手弹拨该部位,有麻感可直达小指。
④(募)关元穴: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
也就是从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
3、足太阳膀胱经:①至阴穴: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②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膝盖后面的直线中间叫做委中穴)(禁灸,啄灸过一下即可);【膀胱经在实际施灸时,灸委阳穴(委中穴向外旁开1寸)】③承山穴:承山穴在小腿背侧正中线上,腘横纹中点到外踝尖横连线的中点下约1寸(2CM),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④昆仑穴: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4、足少阴肾经:①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当你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
②太溪穴:位于足内侧,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
③水泉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④阴谷穴:“委中穴”内侧一寸外。
正坐屈膝,当腘窝内侧,在腘横纹内侧端可触及两条筋(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腱),两筋之间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超清晰】艾灸常见病症指导 艾灸穴位图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贫血:足三里,关元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糖尿病:关元,太溪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遗尿:关元,足三里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中风偏瘫: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癫痫: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类风湿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颈椎,腰椎,外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天柱,大椎,合谷,关元,后溪肩周炎:肩贞、巨骨、肩前、天宗、肩井肩臂外侧痛:曲池、二间肩臂内侧疼痛:太渊、尺泽肩关节后侧痛:中渚、天井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肌劳损:志室,委中,大肠腧,腰阳关腰椎间盘突出:后溪,足三里,昆仑,命门,阴交,腰阳关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腰阳关梨状肌综合症: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妇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中极,关元,太溪月经后期:关元,三阴交,气海痛经: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闭经: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经期头痛: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阴交带下病:白环俞,气海,三阴交,带脉慢性盆腔炎: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归来,肾俞,关元俞乳腺增生病: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功能性子宫出血:神阙,隐白子宫脱垂: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气海,关元,子宫子宫位置异常: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子宫性冷淡: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不孕症: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习惯性流产: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肾俞妊娠呕吐:中脘,足三里,内关胎位不正:至阴产后腹痛: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足三里产后少乳: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更年期综合症:肾俞,三阴交,中极,足三里,悬钟,子宫妇科类问题,最常用的穴位:关元,气海,中极,腰阳关(及以下到长强穴之间在督脉上的位置,约是八髎的中间,找灸感最好的用)三阴交(有时候灸的觉得疼,但是效果会不错)常见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外科及皮肤五官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大椎,天柱,合谷,后溪肩周炎:肩髎,尺泽,风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病变部位)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椎劳损:肾腧,志室,大肠腧,委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命门,腰阳关,阴交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梨状肌综合症: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足跟痛: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乳腺炎: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痔疮:长强,上巨虚,二白,承山,血海结(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阳白,曲池,太阳牙痛:合谷,下关,颊车,内庭口腔溃疡:下关,合谷,颊车,地仓,廉泉扁桃体炎:合谷,曲池,大椎过敏性:风池,足三里,迎香,合谷鼻出血:合谷,上星,迎香荨麻疹: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湿疹:合谷,三阴交,曲池白癜风: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斑秃:风池,头维。
艾灸哪个穴位温阳补气
艾灸哪个穴位温阳补气艾灸可以温阳补气,能激活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那你知道艾灸哪个穴位可以起到温阳补气的作用吗?能发挥温阳补气作用的艾灸穴位都有哪些呢?感兴趣的朋友快跟随一起了解一下艾灸哪个穴位温阳补气吧。
1、百会穴>>>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对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如低血压患者,可自己按摩百会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适中,注意,按摩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
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见效。
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2、膻中穴>>> 位置: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
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
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
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此时,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
膻中穴按摩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
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
体质好的朋友按摩时,用力可稍大些;体质不好的朋友,动作要轻柔些。
女性朋友按摩此穴,还具有一定的丰胸效果。
生产后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
注:按摩切忌用蛮力。
3、肺俞穴>>> 位置: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主一身之气,肺俞穴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
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鸠尾,风府,筋缩,内关,歉隆
风干性枢纽炎
直池,足三里,血海,肝腧
类风干枢纽炎
直池,足三里,八风,八邪
妇科艾灸篇
月经没有调
中极,关元,太溪
月经后期
关元,三阳接,气海
痛经
三阳接,关元,中极,合谷
关经
三阳接,关元,足三里,血海
经期头痛
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阳接
戴下病
黑环俞,气海,三阳接,戴脉
缓性盆腔炎
关元,子宫,三阳接,足三里,归去,肾俞,关元俞
乳腺删死病
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
乳腺炎
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
功能性子宫出血
神阙,隐黑
子宫脱垂
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阳接
子宫肌瘤
气海,关元,子宫
子宫位子非常十分
三阳接,关元,足三里,子宫
性浓漠
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
没有孕症
关元,气海,三阳接,足三里
肺腧,太渊,三阳接,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
肺腧,内关,期门,阳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
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慢性胃肠炎
天枢,中脘,气海,上巨实
背痛
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
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
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
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
足三里,天枢,收沟,下巨实
家庭罕睹病艾灸穴位对于照表之阳早格格创做
艾灸证明
1、艾灸总的准则是哪里没有惬意便灸何处,再协同灸一些时常使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粗确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消知讲大概的位子即可
艾灸要领
艾灸常见病对应穴位
头痛——艾灸穴位四神聪,太冲(肝阳上亢型头痛),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头空痛)失眠——艾灸穴位神门,百会,大椎,安眠,涌泉感冒——艾灸穴位迎香,印堂,太阳鼻炎——艾灸穴位迎香,印堂,大椎,肺俞中耳——艾灸穴位炎耳内阿是穴,太阳穴,尺泽,听宫,翳风高血压——艾灸穴位足三里,绝骨,涌泉颈椎病——艾灸穴位局部阿是穴,风池,颈夹脊,大椎,风府,哑门,天柱,肩井湿疹——艾灸穴位足三里,涌泉,合谷足癣——艾灸穴位患处白癜风——艾灸穴位患处,膀胱经背俞穴,大椎硬皮病——艾灸穴位神阙,关元,足三里肌无力——艾灸穴位神阙,关元,足三里牙龈炎——艾灸穴位涌泉,患处慢性咽炎——艾灸穴位大椎,天突,颈夹脊穴嘴角长泡——艾灸穴位患处腰椎间突出症——艾灸穴位环跳,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腰夹脊穴,阳陵泉,足三里,命门,复溜,蠡沟穴,郄门穴风湿——艾灸穴位关元,气海,神阙,命门,腰阳关,肾俞,腰眼,风门,大椎,丰隆外痔——艾灸穴位**糖尿病——艾灸穴位肺俞,脾俞心绞痛——艾灸穴位膻中,内关,心俞,厥阴俞乙肝——艾灸穴位肝俞,阳陵泉,大椎,中脘,阴陵,足三里胃痛——艾灸穴位足三里,中脘,关元胃下垂——艾灸穴位百会,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结肠炎——艾灸穴位中脘,神阙,天枢,关元,结肠压痛点,足三里,大肠俞,小肠俞,关元俞慢性支气管炎——艾灸穴位神阙,足三里,关元,天突,肺俞,定喘,部分夹脊穴,大椎,风门,膻中胸膜炎——艾灸穴位肺俞,大椎,天宗,列缺,定喘,风门,足三里,关元更年期眩晕——艾灸穴位百会,神庭,大椎,翳风三叉神经痛——艾灸穴位风池,翳风,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足三里,阳陵泉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艾灸穴位膻中,子宫,内关,八髎,归来,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命门,肩井,太冲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艾灸穴位关元,八髎,腰阳关,隐白,神阙,肾俞,命门,阳陵泉。
功能性子宫出血——艾灸穴位隐白,三阴交,中极,次髎,关元恶露——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大肠俞,次髎不孕症——艾灸穴位关元,子宫,中极,八髎,三阴交子宫肌瘤——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子宫脱垂——艾灸穴位百会,中脘,阳池,维胞,子宫,三阴交宫颈息肉——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横骨,八髎,三阴交宫颈炎、外阴瘙痒、白带多——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横骨,八髎,三阴交卵巢囊肿——艾灸穴位气海,关元,中极,曲骨,归来,三阴交,足三里盆腔炎、盆腔积、液附件炎——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神阙,气海,足三里,三阴交乳腺纤维腺瘤——艾灸穴位阿是穴,肩井,乳根,外关,曲池,足三里乳腺增生——艾灸穴位阿是穴,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
常用的艾灸穴位
常用的艾灸穴位你知道吗?艾灸用于家庭养生保健,艾灸治疗常见病有很多,操作简单,效果好!常见的艾灸穴位都是比较容易找,容易操作,对一些常见病及亚健康问题都有好处,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艾灸穴位:1. 延年益寿保健灸:取穴:足三里(定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2. 胃病(胃痛、消化不良)主穴: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定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3. 颈椎病(肩颈僵硬、酸胀、痛麻)主穴: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低头颈椎棘突最高处)肩井穴(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阿是穴:肩颈部周围压痛点。
4. 腰痛:(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主要灸疗部位:阿是穴(腰部肌肉酸痛点、压痛点、腰骶区)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肾腧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 肩周炎:(胳膊抬举困难、手麻)主穴:肩井穴(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阿是穴:肩区肩胛骨区周围痛点。
6. 腿疼/关节病:(关节炎、腿脚不利、老寒腿)主穴:内外膝眼(髌骨尖两侧凹陷中)委中穴(腘窝腘横纹中央)阿是穴:膝关节周围痛点。
7.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8.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9.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
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10.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11.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
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12.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13. 妇科:(痛经、盆腔炎)主穴:神阙穴(肚脐眼)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肾腧(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腧(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系皮带处)。
14. 男科(阳痿、前列腺炎)主穴:关元穴(腹正中线脐下3寸)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系皮带处)三阴交(内踝高点3寸)阿是穴:腰骶区域。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_艾灸应该注意什么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_艾灸应该注意什么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的好方法。
那么艾灸的穴位顺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养生的相关穴位,快来看看吧!艾灸养生穴位1.灸神阙穴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
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
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
”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
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
”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
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艾灸常见穴位和先后顺序
艾灸的常用穴位(穴道)很多但是最常用的穴位(穴道)就是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
肾运化的作用。
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
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
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
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膏肓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
《千金方》说:"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
艾灸对每个穴位的作用
艾灸对每个穴位的作用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 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中医艾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
中医悬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15个超级有效穴位:1、百会穴2、风池穴3、攒竹穴4、迎香穴5、合谷穴6、内关元7、天宗穴8、中渚穴9、关元穴10、长强穴11、足三里12、三阴交穴13、委中穴、14、内庭穴、15、涌泉穴巧找穴位,巧用穴位:2、百会穴: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属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头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
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虎口张开,大拇指指尖碰触耳尖,掌心向头,四指朝上。
双手中指在头顶正中相碰触所在穴位即是。
主治:(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弱;(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鼻孔闭塞等疾患;(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这个穴位,有酸胀感、刺痛的感觉;每次按揉1-3分钟。
3、风池穴:清热醒脑还治感冒位置: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
取穴技巧: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
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3)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有治疗效果。
自我按摩: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按揉,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约1-3分钟4、攒竹穴:消除疲劳眼睛好属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主治:(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3)长期按摩此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昏头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艾灸穴位大全,附高清大图!
艾灸⽳位⼤全,附⾼清⼤图!⽬前,艾灸已⾛⼈寻常百姓家都与它简便的操作、显著的治疗功效、经济实惠和就地取材是分不开。
艾灸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起到养⽣保健的作⽤,这是其它⽅式所不具备的强势功效和⽆副作⽤,正因如此,艾灸成为千百年来⼴⼤患者⾸选的⽅式,流传⾄今。
为了让⼤家更好的掌握⽳位,结合⽳位、取⽳⽅法和主治病症等⽅⾯相互结合,取⾝上的重要的30个重要⽳位,艾灸验⽅(附⽳位图),⾝上重要的30个艾灸⽳位全在这!供各位对艾灸感兴趣的朋友了解学习。
【命门⽳】:位于腰部,背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也就是肚脐的正后⽅。
取⽳⽅法:取⽳时采⽤俯卧的姿势,命门⽳位于⼈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疾病: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带下、⽉经不调、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等。
【⼋髎⽳】:⼋髎就是⼋个⽳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对,所以叫做“⼋髎”,这是⼀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
取⽳⽅法:可以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間,第⼆骶后孔凹陷处取⽳;取⽳時,以⾷指按在⼩腸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間,⼩指按在骶⾓(尾⾻上⽅⿈⾖⼤⼩的园⾻突起)上⽅,中指和⽆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主治疾病: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神经痛、下肢痿痹、⼩便不利、⽉经不调、⼩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腰俞⽳】:位于⼈体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取⽳⽅法:取⽳时采⽤俯卧姿势,腰俞⽳位于腰部,臀沟分开处即是腰俞⽳。
主治疾病: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癫痫、⽉经不调、下肢痿痹。
====================================我是北京世纪仁康疼痛医学研究院的梁⼦赫。
我院主要从事:新九针疗法、美式整脊⼿法、⼩⼉推拿、针⼑⼫体解剖、微创⽳位埋线、中医脉诊、刺⾎疗法、刃针、新型膏药、液体膏药、三伏贴、乳膏剂及美容涂膜剂制作等医学技术培训班。
艾灸常用腧穴
灸疗最常用的几个穴位其他常用配穴【百会】:慢性病患者的体质多为下寒上热,下虚上实,卒灸百会等头部穴,某些患者可出现头晕,口干,耳鸣等反应,且必觉头脑轻松,灸量20-25分钟。
【风池】:偏头面痛,用于降高血压较好,治严重的眩晕宜配悬钟灸量20-25分钟。
【曲骨】:治各种妇科病,如子宫下垂,子宫肿瘤等,宜治尿频,灸量30-60分钟。
【神阙】:使脑溢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复苏,须长时间灸此穴。
慢性病,不论何症,多宜灸此,治急证宜效,以其助护元气尔。
灸量30-60分钟。
脑溢血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可灸至苏醒止。
【章门】:所治甚广。
因脾虚,脾气呆滞所致症宜灸之,无论痞、症瘕、肝积肥气,及各种肝胆病症皆宜灸之。
灸量30分钟。
【期门】:所治甚广。
如肝气盛、肝炎、肝硬化、肾炎、肋膜炎、脾肿大、伤寒不解。
热入血室及喘息等症。
大凡各脏腑有淤滞,治须调肝者,宜灸此穴配太冲。
灸量30分钟。
【灵台】:哮喘发作时速灸灵台配身柱、太溪。
灸量30分钟。
【风门】:配阳陵泉治四时感冒,初觉有异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热。
【照海】:高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便秘、水肿、癫痫昼夜发及夜发均可用。
灸量25-30分钟。
【悬钟】:高血压及各种属于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症,灸量25-30分钟。
其他穴位头颈部常用穴位百会:位于前发际线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与头部正中线交点处,主治头痛,头晕,中风,失眠,健忘,脱肛,子宫脱垂等。
卤会:位于发际正中直上2寸,主治头痛,目眩,鼻息肉,鼻窦炎,鼻疮,面肿,嗜睡,小儿惊风等。
上垦:位于发际线正中直上1寸,主旨头痛,鼻塞,鼻衄,眼疾面肿等。
神庭:位于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流清涕,神经病等。
头维:位于额角发际,前发际正中旁开4·5寸,主治头痛,偏头痛,面瘫等。
鱼腰:位于瞳孔直上,眉毛中央,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麦粒肿。
口眼歪斜。
眉棱骨痛,面痛,呃逆等。
印堂:位于两眉头连线中间,主治:头痛、眩晕、鼻塞、感冒、高血压、失眠、小儿惊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主要穴位:
大椎、命门、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大椎穴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就是你的第七颈椎下面的凹陷处!!!!通俗点就是你低头,摸颈部那个突出的骨头下面凹陷处。
)
主治疾病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命门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肚脐眼儿相对的腰杆儿位置)
〖主治疾病〗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神阙穴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
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
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
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
后天肺呼吸开始。
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
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
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关元穴
任脉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小肠的募穴。
主治病症
小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足三里
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
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三阴交
【取穴方法】取穴时,患者迎正坐或仰卧。
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
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
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
三阴交穴被誉为女人养生穴,不但调脾胃,还可以帮助治疗很多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