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与成本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P系统与成本管理

具有战略管理思想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是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其主要实施对象是企业,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使之充分发挥功能,努力降低企业对资源的消耗。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ERP系统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工具,把财务和成本管理融入系统中,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值得研究与探讨。

一、ERP状态下现代成本管理的特征

在典型的ERP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同样的数据源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同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企业所有职能部门,也实现了企业业务处理的一体化。

(一)成本信息的即时性。在信息化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时把握企业内部各项信息,了解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及现状变化,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贵在“即时”。在ERP系统中,企业生产中的各项业务数据是联动的且能实时更新,各职能部门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能随时掌握即时的成本信息,有利于科学决策、及时合理分配资源、加强产品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信息的集成性。在ERP状态下,各种信息的集成将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在ERP系统实施前,成本信息资讯依赖于人工计算,它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难以保障,且很可能是过时的、片面的、局部的甚至是失真的。信息的集成机制不完善,无疑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以往的AIS在面临组织增减变化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修改与串联。而在ERP系统实施后,面对上述变化,便可以很快很轻松地进行衔接,使预算规划更为精确,控制更为落实,也使得实际发生的数据与预算间的差异分析、管理控制更为容易与快速。

(三)成本信息的远见性。ERP系统中的会计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充分发挥其集成优势,实现对业务数据的记录与计量,并转向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将当代管理会计的各种理论很好地付诸实施。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加工与供给,有利于财务进行前瞻性分析与预测。

二、ERP系统下的成本项目分类与成本类型

ERP系统的核心就是通过计算机管理降低企业对资源的消耗,而企业资源主要反映在厂房、设备、原料、在产品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正是成本的构成。成本项目是要根据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一般可分为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费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

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所发生的费用。对于直接材料费的计算一般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FIFO)或个别认定法。直接人工费是指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车间房屋建筑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燃料费、动力费、机物料消耗费、劳动保护费等。在制造费用中,与产量有直接关系的称为可变制造费用,如燃料与动力消耗、机物料消耗等;与产量无直接关系的称为固定制造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修理费、折旧费、采暖费、照明费等。

直接材料费和直接人工费都是直接成本,它们可以根据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加以汇总和分配后直接计入各成本对象中。而制造费用是一种间接成本,当制造成本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通常的做法是先按费用发生的地点进行归集,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然后才能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在ERP系统中,为了便于计划、监控、分析和维护产品成本,对于成本核算一般设置四种成本类型:一是标准成本,它经过反复认真的分析、模拟和测算后才确定的,是成本管理中的计划成本,是经营的目标和评价的尺度,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成本水平,有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确定的同时应确定成本差异的允许误差。二是实际成本,即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主要来自各部门的反馈信息,如工资单、领料单、采购发票等。三是模拟成本,指用于计划或决策的近似成本,是为了在成本模拟或预定过程中不影响现行数据而设置的,对于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价值分析很有帮助。四是现行标准成本,也称现行成本,类似于常说的定额成本,是一种当前使用的标准成本,或者将其看作标准成本的执行成本,反映的是生产计划期内某一时期的成本标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结构、加工工艺、采购费用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会发生变化,因而也会导致成本数据发生变化,为了使标准成本数据尽量接近实际,可对现行标准成本定期(如3~6个月)进行调整,而标准成本保持不变。

三、ERP中的作业成本法(ABC法)
作业成本法(ABC法)是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产生的,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和库柏提出来的。ABC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

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把所有的作业成本分配给作业成本对象,通过这样的微观分析和详细分配,使计算出来的成本更能真实地反映产品经济特征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ABC法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二是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应当说ABC法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是由于企业的内部流程是千变万化的,成本动因也无法标准化,因此理论的实践变得比理论本身复杂多了。随着企业IT技术的广泛应用,ERP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ERP的集成性使得ABC法完全融入整个系统中,成本动因数据可以自动从ERP其他模块中获得,比如销售、采购、生产、人力、财务等,使ABC法能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四、ERP系统中的成本计算
在ERP系统中,成本计算的基本数据包括采购成本、材料定额、工时定额以及各种费用率等,它们分别记录在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和工艺路线等文件中。这些基本数据有些是数量性数据,如工时定额、材料定额;有些是价格性数据,如材料价格、各种费用率,它们的准确性决定着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产品成本的计算大致要经过以下几项工作:确定计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期;核算材料实际成本;归集与分配各项生产费用;在产品和在制品之间分配产品成本。

ERP的成本计算通常采用滚加法,它是按物料清单所规定的物料之间的层次、需求关系和制造过程,从产品结构的最低层次开始,从低层向高层逐层累计。成本的发生和累计与生产制造过程同步,随着生产制造过程的进行,在材料信息和生产计划信息动态产生的同时,成本信息也随之产生,使得在计划、控制物流的同时,也控制了资金流,做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滚加法对于成本的分解较细,便于企业按不同要求进行汇总,对实行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都很方便。

采用滚加法计算产品成本时,滚加的结构和依据就是产品的物料清单。在物料清单中,处于各个不同层次物料项目的成本都包含两个部分,即本层发生的增值成本和低层累计的成本。一个典型的产品物料清单中,最底层的物料项目都是外购件,即原材料或标准件,它的材料费和采购间接费(采购部门的管理费、运输费及保管费等)之和组成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费。进入上一层后,如果发生加工装配作业,则发生这一层的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即加工成本)是物料在本层的增值,也称增值成本。再将加工成本同低层各项成本累加在一起,则组成滚加至本层的物料项目成本。

如此逐层由低向高累加,最后到顶层组成最终产品的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