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诗歌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寄”是陈子昂在继承《诗经》比兴手法的基础 上提出的一条诗歌表现的审美标准。在《喜骖军相 遇醉歌序》中,他讲到:“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 曷著?”陈子昂不提“比兴”而言“兴寄”,实质 是强调诗歌应寄托深刻的思想意义。
精品
“兴寄”说
六朝人关于“兴”的论述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说:“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 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 以生。”《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兴既起情又起意,《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刘勰讲“兴”侧重于“兴”的起 情或起意。
唐代文学批评
陈子昂诗歌理论
精品
一隋唐初关于文学发展的争论
两种争论 1 以李谔、王通、王勃等人为代表,全面否
定六朝文学,主张重回到儒家经学文艺观的 立场。 2 以魏徵、李百药等人为代表,认为新文学 的发展应该结合南北文学之特长,走文质彬 彬之路,反映了政治家、史学家对于新文学 的期待。
精品
二陈子昂的诗歌理论
总结:陈子昂的“风骨”论,强调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 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的是情感的激越慷慨、语言的清爽刚 健、风格苍凉悲壮的艺术特征,体现了陈子昂的审美追求。
精品
“兴寄”说
在强调“风骨”的同时,陈子昂还提出了“兴寄” 说,“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这 是专门针对诗歌创作提出来的,这主要是针对齐梁 文学中存在的两个弊端:内容不够充实;缺乏整体 的审美形象塑造。“兴寄”既是强调作品要有充实 的社会内容,同时,也是重视诗歌整体审美形象的 表现。
钟嵘也多次讲到“兴”,《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 也。”他评谢灵运诗“兴多才高”,谢眺“意锐而才弱”, 这里的“兴”主要是指情而言。评价陶潜“笃意真古,辞兴 婉惬”,也是从感情方面来说。
六朝人论“兴”,多侧重于“兴”的起情或起意,强调感兴 或意兴。
精品
“兴寄”说
陈子昂所说的“兴”,指感兴、意兴,是诗 人浮想联翩,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时的一种状 态,作为诗歌的本体来说,兴是指诗歌的审 美意象对人所产生的感发作用。“寄”,指 寄托,指诗人隐含于诗歌审美意象中的现实 寓意,即诗歌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所具有的社 会内容。
卢臧用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宋、齐以来,盖憔悴逶 迤,陵颓流靡。至於徐、臾,天之将丧斯文也。后进之士, 若上官仪者,继踵而生,於是风雅之道扫地尽矣。 ·····崛起 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 变。 ”
精品
影响
杜甫《过陈拾遗故宅》:“有才继风雅,哲匠不比 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精品
“风骨”论
六朝人关于风骨的论述 “风骨”最早是作为任务品鉴的术语,指人的风度、气质、
品格、操守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飘逸、俊朗、清秀。刚毅等 个性特征。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辟专章来论述“风骨”,强调它在文 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惆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 莫先乎骨。”;“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 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俊爽,则文风 清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 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等等 钟嵘论诗也强调“风骨”(“风力”),“干之以风力,润 之以丹采”。他评价曹植诗的特点“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评刘桢的诗“真骨凌霜,高风跨 俗”。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 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精,品建安风力尽矣。”钟嵘所讲的 “建安风力”就是指建安风骨。
陈子昂的“风骨”论
陈子昂的“风骨”论继承了六朝人对“风骨”的论述,但是 又与六朝人的“风骨”论不完全相同。
我们可以从他对东方虬的《咏孤桐篇》的赞述中可得而知,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这可以与他倡导“汉魏风骨”互 相发明。所谓“骨气端翔”是指诗歌骨格坚实,气韵飞动, 语言遒劲有力,这是指“骨”。所谓“音情顿挫”是指诗歌 的音调顿挫低昂,情感波澜起伏,这是指“风”。所谓“光 英朗练”就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论建安文学时所说: “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 要求诗歌的语言既要有文采,又有简练明朗。所谓“有金石 声”是指诗歌要具有抑扬顿挫的声律之美。
韩愈《荐士》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 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新唐书·陈子昂传》:“唐初,文章承徐、庾,天 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 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 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 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文献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
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 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 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 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 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 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 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 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与东方左史 虬修竹篇序》 在这段序言中,陈子昂明确提出了恢复风雅和汉魏风骨传统, 纠正齐梁间“彩丽竞繁”的不良风气,标举“风骨”和“兴 寄”两条创作原则,为初唐诗歌摆脱靡丽的形式之风,沿着 健康道路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精品
影响
李白就直接继承了陈子昂诗歌理论,认为:“自从建安来, 倚丽不足珍。”李白的许多直抒胸臆,气势豪迈之作更是对 陈子昂诗歌理论的发扬光大。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 云》更是直接倡导“蓬莱文章建安骨”。
殷璠在总结盛唐诗歌创作实践中指出“开元十五年,声律风 骨始备焉”。可见,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在盛唐不断被完善充 实,发展壮大,成为整个盛唐诗歌的共同经脉所在,成为整 个盛唐文人的共同精神所在。
精品
“兴寄”说
六朝人关于“兴”的论述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说:“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 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 以生。”《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兴既起情又起意,《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刘勰讲“兴”侧重于“兴”的起 情或起意。
唐代文学批评
陈子昂诗歌理论
精品
一隋唐初关于文学发展的争论
两种争论 1 以李谔、王通、王勃等人为代表,全面否
定六朝文学,主张重回到儒家经学文艺观的 立场。 2 以魏徵、李百药等人为代表,认为新文学 的发展应该结合南北文学之特长,走文质彬 彬之路,反映了政治家、史学家对于新文学 的期待。
精品
二陈子昂的诗歌理论
总结:陈子昂的“风骨”论,强调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 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的是情感的激越慷慨、语言的清爽刚 健、风格苍凉悲壮的艺术特征,体现了陈子昂的审美追求。
精品
“兴寄”说
在强调“风骨”的同时,陈子昂还提出了“兴寄” 说,“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这 是专门针对诗歌创作提出来的,这主要是针对齐梁 文学中存在的两个弊端:内容不够充实;缺乏整体 的审美形象塑造。“兴寄”既是强调作品要有充实 的社会内容,同时,也是重视诗歌整体审美形象的 表现。
钟嵘也多次讲到“兴”,《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 也。”他评谢灵运诗“兴多才高”,谢眺“意锐而才弱”, 这里的“兴”主要是指情而言。评价陶潜“笃意真古,辞兴 婉惬”,也是从感情方面来说。
六朝人论“兴”,多侧重于“兴”的起情或起意,强调感兴 或意兴。
精品
“兴寄”说
陈子昂所说的“兴”,指感兴、意兴,是诗 人浮想联翩,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时的一种状 态,作为诗歌的本体来说,兴是指诗歌的审 美意象对人所产生的感发作用。“寄”,指 寄托,指诗人隐含于诗歌审美意象中的现实 寓意,即诗歌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所具有的社 会内容。
卢臧用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宋、齐以来,盖憔悴逶 迤,陵颓流靡。至於徐、臾,天之将丧斯文也。后进之士, 若上官仪者,继踵而生,於是风雅之道扫地尽矣。 ·····崛起 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 变。 ”
精品
影响
杜甫《过陈拾遗故宅》:“有才继风雅,哲匠不比 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精品
“风骨”论
六朝人关于风骨的论述 “风骨”最早是作为任务品鉴的术语,指人的风度、气质、
品格、操守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飘逸、俊朗、清秀。刚毅等 个性特征。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辟专章来论述“风骨”,强调它在文 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惆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 莫先乎骨。”;“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 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俊爽,则文风 清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 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等等 钟嵘论诗也强调“风骨”(“风力”),“干之以风力,润 之以丹采”。他评价曹植诗的特点“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评刘桢的诗“真骨凌霜,高风跨 俗”。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 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精,品建安风力尽矣。”钟嵘所讲的 “建安风力”就是指建安风骨。
陈子昂的“风骨”论
陈子昂的“风骨”论继承了六朝人对“风骨”的论述,但是 又与六朝人的“风骨”论不完全相同。
我们可以从他对东方虬的《咏孤桐篇》的赞述中可得而知,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这可以与他倡导“汉魏风骨”互 相发明。所谓“骨气端翔”是指诗歌骨格坚实,气韵飞动, 语言遒劲有力,这是指“骨”。所谓“音情顿挫”是指诗歌 的音调顿挫低昂,情感波澜起伏,这是指“风”。所谓“光 英朗练”就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论建安文学时所说: “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 要求诗歌的语言既要有文采,又有简练明朗。所谓“有金石 声”是指诗歌要具有抑扬顿挫的声律之美。
韩愈《荐士》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 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新唐书·陈子昂传》:“唐初,文章承徐、庾,天 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 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 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 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文献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
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 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 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 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 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 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 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 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与东方左史 虬修竹篇序》 在这段序言中,陈子昂明确提出了恢复风雅和汉魏风骨传统, 纠正齐梁间“彩丽竞繁”的不良风气,标举“风骨”和“兴 寄”两条创作原则,为初唐诗歌摆脱靡丽的形式之风,沿着 健康道路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精品
影响
李白就直接继承了陈子昂诗歌理论,认为:“自从建安来, 倚丽不足珍。”李白的许多直抒胸臆,气势豪迈之作更是对 陈子昂诗歌理论的发扬光大。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 云》更是直接倡导“蓬莱文章建安骨”。
殷璠在总结盛唐诗歌创作实践中指出“开元十五年,声律风 骨始备焉”。可见,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在盛唐不断被完善充 实,发展壮大,成为整个盛唐诗歌的共同经脉所在,成为整 个盛唐文人的共同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