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经营: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与农村增收致富
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与农村增收致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的增收致富。
本文将从农产品产业化的定义、农产品产业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和模式等方面展开回答,以期为读者提供关于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与农村增收致富的全面认识。
一、农产品产业化的定义农产品产业化,是指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以此实现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产品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体现。
二、农产品产业化带来的机遇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首先,农产品产业化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农产品产业化可以促进农村就业机会的增多,吸纳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外流。
最后,农产品产业化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三、农产品产业化带来的挑战然而,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产品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生产设备、技术支持等,农民的融资渠道有限,这给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农产品产业化需要高素质的农业人才,而目前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这也制约了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
最后,农产品产业化需要良好的市场网络,包括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等,这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农产品产业化的路径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和模式。
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品种。
其次,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再次,要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形成完整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体系。
最后,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和组织,提高农民的产业素质和经营能力,增强他们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
安徽凤阳调查报告
安徽凤阳调查报告安徽凤阳小岗村暑期实践调查总结报告范文20xx年7月12日,在指导老师唐世海、马志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走访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展开了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暑期社会实践。
这个中国十大名村之一的小岗村,这个全国第一个实现改革开放的小岗村,这个不断进取,探索中国农村致富之路的小岗村,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动。
那一年的十八个鲜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多年后的今天,沈浩用生命书写了小岗村的辉煌,小岗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小岗村的人们不顾一切困难,努力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小岗村农村建设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就此我们也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为探究适合当今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尽绵薄之力。
小岗村取得的辉煌成绩1978年以前,小岗村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贫穷落后的穷村。
1978年,小岗村十八位农民签下生死契约――实行土地责任承包制,拉开了小岗村的改革序幕,给身处于温饱线上的中国农民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
在小岗村人的努力下,当年的茅草棚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柏油马路,宽敞明亮小洋房,郁郁葱葱的葡萄园,较大规模工业园,向我们展示着这三十年来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年签下“生死契约”的十八位代表之一的后代严美昌家的沧桑变化,是小岗村发展变化之缩影。
“几年前我们家是种的是西瓜,要自己“推车”卖到凤阳去。
现在条件好啦,我们每次去凤阳都是自己“开车”去了”。
严老夫人笑着和我们说。
我们在他们家的堂屋看到了一辆东风牌的四轮车,还有两辆摩托车,环视他们家的房子,也是相当的宽敞,生活水平可见一斑。
严美昌告诉我们,他们家目前承包土地种植了六亩葡萄、十几亩水稻,年收入超过五万。
这在我们大多数农村是相当高的收入了,可是严美昌却告诉我们,在小岗村他们是贫困户。
这就是小岗村,走在改革和开放第一线的中国第一村。
解读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
解读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个振兴”的目标,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这五个振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乡村振兴发展的全面体系。
本文将对这五个振兴进行解读,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一、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要通过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这包括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提高乡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产业振兴中,还需要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创新创业,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同时,要合理规划乡村用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人才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要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培养乡村人才、留住优秀人才,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人才振兴需要加强人才政策支持,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要结合乡村发展特点,优化乡村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更多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同时,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乡村人才素质,强化乡村教育资源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更多乡村创业人才。
此外,还需要加强乡村人才交流与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城乡人才互动,实现优势互补。
三、文化振兴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要通过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弘扬农耕文化,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
文化振兴需要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要加强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展文化活动,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品牌。
此外,还需要加强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吉炳轩-坚持创业创新创优走出一条富裕的现代化大农业之路
吉炳轩-坚持创业创新创优走出一条富裕的现代化大农业之路作重要讲话。
他在讲话中系统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三农”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农业为什么艰辛,农村为什么落后,农民为什么贫穷?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认识,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
农业艰辛、农村落后、农民贫穷,一直是“三农”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认真加以分析。
在这里,我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大家共同来研究。
我个人认为,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历史文化渊源。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不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或者是在近现代社会,农业始终都是最质弱的产业,农村始终都是最困弱的地区,农民始终都是最贫弱的群体。
从渊源上说,这是由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造成的。
在奴隶社会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民,随着阶级的分化,大批贫困的农民沦为富有者的奴隶,受到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在封建社会里,地主占有土地,农民的税赋相当沉重,交完税赋后所剩无几,再生产的资金得不到保障,特别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方式,以及由此滋生的小农意识,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圈地运动”,造成农民流离失所,虽然促进了土地集中和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但同时也造成农业生产者日益贫困。
即使在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对于发达的工业而言,农业也是落后的,农业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
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土地私有制存在,农民就必然受到剥削,就必然处于社会最底层。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选择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选择作者:张红宇来源:《前线》2022年第12期[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展示了打造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方向。
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建设农业强国,准确定位了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要求。
实现农业强国的建设目标,既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又需要强化政府行为导向、丰富完善相关政策工具,保障农业强国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12-0079-04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不仅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把握农业强国建设的特征内涵、目标任务,解决好重大问题、处理和平衡好相互关系,决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道路选择。
全球农业强国有共同特征,也有基于本国国情农情表现的自身特点。
从农业强国的一般表现来看,可将全球农业强国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基于农业资源禀赋丰裕,人少地多,以机械装备替代劳动力,强调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表现的强势农业模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典型的规模化农业强国;一类是农业资源禀赋相对稀缺,人多地少,以技术、资本替代土地,强调土地和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表现的强势农业模式,荷兰、以色列、日本为典型的精细化农业强国。
区别于全球农业强国规模化、精细化农业模式,我国农业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特征以及农业多元资源禀赋、产业类型、经营方式的农情表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应有鲜明中国特色。
资源禀赋丰富多元。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物种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土地、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耕文化传承不同,差异性成为我国农业最显著特征。
资源禀赋多元,决定了农业产业产品生产类型多元,有的区域重在规模化生产,要求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有的区域重在集约化经营,要求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有的区域适宜粮食等资源性农产品生产;有的区域适宜特色农产品生产,多元化成为我国区别于全球规模化、精细化两大农业模式的第三种模式选择。
必由之路造句
必由之路造句必由之路造句1、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高效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的必由之路。
2、发展科技,解放生产力是实现“四化”的必由之路。
3、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是这类投资维持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增长是战略上的必由之路,而采取先行者投资策略,抢占市场先机,争取包多的客户有利于投资者尽快获得供应方规模经济效益。
4、解放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5、韦炎章有一种预感:融入系统,实行企业化管理是许昌市电业局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苦求索,他提出了“企业有偿上划”。
6、按照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我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
7、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8、夜幕下的窗外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孩子们好奇地想一探究竟,但是除了好奇之外,怕黑也是人的自然本性之一,所以总有恐惧的念头在脑中盘旋,这是在探知未知世界时的必由之路。
9、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
()10、精准农业:一条必由之路精准农业:一条必由之路不知你想过没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给你一片地,你怎么从它身上获得最高回报?你又想过没有,就中国现状,如何帮助9亿农民从土里刨出“金娃娃”?有专家指出,最好的办法,是发展精准农业。
11、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
12、树立新资源观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软科学建设,大力提升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深圳实现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圳实现发展模式转变的根本出路。
13、王兆国在会上指出,5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反帝爱国运动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天主教界的成功实践,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是我国天主教爱国神职人员和教徒根据我国的历史和国情作出的正确选择,是天主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新要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新要求作者:包洁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第1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对乡村振兴的集中论述,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业农村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当时我国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的科学判断,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党的十九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出发,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也提出二十字总要求。
相比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把生产发展升级为产业兴旺,就是要引导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加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把生活宽裕升级为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稳定的生活收入来源,生活水平有更大提高;把村容整洁升级为生态宜居,就是把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维护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到乡村建设当中;把管理民主升级为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要以高效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维持公平正义,保持农村牧区社会稳定;重提乡风文明,意味着新时代乡风文明不仅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注重吸纳现代文化,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这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把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升级为城乡融合发展;把农业现代化拓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些新的表述、新的概念,反映出乡村振兴内涵更丰富,目标更高远。
如果说前二十字为的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话,那么后二十字要的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如何有效的解决
如何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近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不断被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6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
尤其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自次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
但是仍出现了一些关乎“三农”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农业问题 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农村问题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
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要看到“三农”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城乡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
城镇化率低 且村镇极其分散的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与区域经济工业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
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无法有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
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会议上的讲话(定稿)(1)
在全县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是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安排部署明年各项工作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对这项工作,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以来多次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先后两次派出考察团赴周边地区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汲取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县委常委会又进行了专题研究,讨论审定相关文件,决定召开这次会议。
今天会上,向大家书面印发了县考察团赴康县及四川两市两县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和新农村建设配套文件。
刚才,张县长对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几个乡镇和部门的同志做了交流发言,表明了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心、信心,以及下一步打算。
下面,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县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我们当前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对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
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形势,坚定决心信心,切实增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
(一)要深刻认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农村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抓好新农村建设,关乎文县跨越式发展全局,关乎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关乎文县的对外形象。
首先,加快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大举措。
其次,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第三,加快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分享
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分享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有效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经验。
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各异,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该地区通过科学评估各个乡村发展潜力,分别制定出种植、养殖、旅游等不同发展方向,做到了“因村施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村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品质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农村品质的关键。
安徽省黄山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道路、电力、供水等设施,提高了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吸引了更多人才和资金流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苏省盱眙县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打造了“盱眙香菇”、“盱眙蟹”等知名品牌,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
同时,县政府还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贸易,拓宽了农民的经济增收渠道。
四、注重农民培训,提高素质能力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素质能力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山东省平阴县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引导他们走上科学种植、养殖的道路,实现了增收致富。
五、倡导绿色生态,构建宜居环境绿色生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理念,也是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趋势。
福建省三明市通过宣传倡导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等方式,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构建了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打造了宜居的乡村环境。
六、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农村社会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省桃江县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组织、设立村民理事会等形式化机制,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
七、引进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新农村建设需要引进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的投入。
从实际出发,加快遵义市农业产业化进程
< 义 科 技 >2 0 年 第 1从 实 际 出 发 ,加 快 遵 义 市 农 业 产 业 化 进 程
刘衍 旭
I 州省 遵 义 市 科技 情报 研 究所 遵 义 市 红花 岗区 , 贵
农 业产 业 化 是 推 动农 村 经济 实 现 “ 两 个 根本 性 转变 ” ,深 化 农村 改革 的重 要举 措 , 是 引 导 农 民 脱 贫 致 富 奔 小 康 的 重 要 途 经 ,其 内涵主要 是 : 产专 业化 ,经营 一体 生 化 , 服 务 社 会 化 , 效 益 规 模 化 , 即 采 用 “ 司加 农户 ”等模 式 , 以公司 为龙 头 , 公 科技 为依 托 ,利 益 为纽 带 ,通 过 公 司与农 户 在 生产 、经 营 和服 务 诸 多方 面形 成 利益 共 同 体 ,把 农 民 组 织 起 来 , 针 对 公 司 加 r, 经 营 所 需 要 的 原 料 和 产 品 , 实 行 专 业 化 生产 ,把 原 料 生产 ,产 品加 工 ,销 售各 个环 节 连接 起 来 ,实 行 一体 化经 营 ,围绕 J 建 立产 前 、产 中 、产 后全程 社 会 化服 业 务 体 系 , 从 而 形 成 规 模 生 产 ,规 模 经 营 , 获 得 规 模 效 益 , 促 进 农 业 自动 价 值 的 实
农业 产 业是 我 国农业 实 现现 代 化 的必 由之 路 , 现 代 化 包 含 两 个 方 而 的 内 容 , 即 技 术 现 代 化 和 管 理 现 代 化 , 产 业 化 的 实 质 , 是 现 代 技 术 和 现 代 管 理 改 造 传 统 产 业 , 创 造 新 兴 产 业 , 农 业 产 业 化 必 然 要求 科 技 成 果产 业 化 和经 营 管理 的现 代化 从 而 使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迅 速 转 化 ,实 现 农 业 产 业 化 高 度 专 业 化 分 工 的 生 产 过 程 ,构 成 统
2022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坚持走乡村振兴道路 共筑全面小康梦想
2022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坚持走乡村振兴道路共筑全面小康梦想摘要:如何实现全面小康,如何促进乡村振兴,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新时代,我们要牢固树立从农村、农民、农业抓起的思想,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经济结构,培育新农人,营造良好的乡村发展环境,共筑全面小康梦想。
关键词: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经济结构,新农人,乡村发展环境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全面小康已经成为现实。
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乡村振兴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
因此,我们应该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走乡村振兴道路,共筑全面小康梦想。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升乡村的生产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具体做法可以建设农村道路、修建灌排排水和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电网和通讯网络、改善卫生环境等。
这些措施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引导农民向城市转移的潮流得到控制,同时还能够吸引城市人才来到乡村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优化乡村经济结构乡村经济的结构优化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要发挥传统农业的优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发展农业的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要发展现代农业,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注重发展高技术农业和农村生态经济,不断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经济发展水平。
下一步,应该积极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鼓励农民流转闲置土地,在提高收益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培育新农人乡村振兴需要一支新型的农村人才队伍。
通过开展传统农业的技能培训和现代农业的培训,培育一批基层农技人员和产业技能人才,加快乡村学校、乡村医疗机构建设,积极参与招收农村青年步军,认真做好农民合作社的培训和成长等方面工作,积极吸引社会专业人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和自由职业人才来到乡村发展,让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从哲学经济政治角度看三农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办法
从哲学经济政治角度看三农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办法1、经济学角度分析(1)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农业关系国民经济全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也关系到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我们对农业地位的认识是由我国国情和农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面对入世的新形势,只有发展生态、绿色、安全农业,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顺利实现农产品价值。
(3)我国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为此必须: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发展产业化经营;五靠发展乡镇企业。
(4)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
要根据新阶段的特点统筹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奔小康。
(5)从农业农村经济的成就和问题看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大大提高。
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仍比较脆弱,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低,农村离小康社会还有一段距离;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少,这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因素;粮食“过剩”是阶段性的,是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表现,是低消费水平的过剩,所以应对当前的“卖粮难”要有清醒认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以,农业的基础地位仍须加强而不能有丝毫削弱。
(6)统筹规划,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我国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因此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就必须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
(7)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市场经济下开发山区发展高效农业之路
在市场经济下开发山区发展高效农业之路云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黄学源河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整个农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云南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以拼劳动力为主的单项低度开发,与全国相比有很大差距。
因此,按照市场机制开发山区经济,发展高效农业,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研究、探索的问题。
一、以农业宏观效益为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山区经济,发展高效农业。
(一)把很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来安排。
(二)把山区计发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主攻方向和重要任务。
加快山区开发是云南省农业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
(三)不断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高效农业的耕作制度,开发市场农业。
作物生长是光合生产,其物质产量90一95%是由太阳光的功能转化而来。
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光能福射较强,光质好,雨量充沛,作物生育期长,光温潜在生产力,都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础。
因此,通过先进技术的综合投入和应用,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耕作制度,便能取得较高的综合效益。
祥云县在云南省农科院李坤阳院长指导下一年三热(冬麦—夏玉米一秋洋芋)样榜田平均亩产1813.15公斤,最高亩产2157.02公斤。
其中冬麦最高亩产881.07公斤,创冬麦亩产全国最高纪录。
(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种养加、农工商、产供销相结合发展路子。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发展“高效”农业的主体工程,为壮大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工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市场平等竞争正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
要增强自我竞争力,为农业发展增加更多积累,必须进行适应性调整。
形成适度规模,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农村的第二、三产业,相对大多数行业来说,具有技术要求不高,资本投入不多的特点,然而目前又是云南省大农业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造成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是决定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如玉溪为引导农民走出单一经济的圈子,坚持以集体发展为主,乡村社联合、个体一起上,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乡镇企业管理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3篇
乡镇企业管理专业为农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乡镇企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和组织生产的初步能力。
本文是乡镇企业管理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仅供参考。
一、调查背景我的家乡在淄博市张店区的一个小镇中。
镇内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于家乡的支柱产业比较发达了吸引了三、四家外资企业来我镇投资建厂:纺织厂、加工厂等这些企业都使我们家乡的情况有很大的改变,同时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村民的物质条件或者是精神生活。
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今年寒假,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由于时间较短且调查范围较小,所以仅从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不成熟的见解。
二、我镇包含23个自然镇,其中的中埠镇以及黄金村等都是重点的镇,其主要特点是:1是农业产业比重大。
该镇拥有耕地5.64万亩。
20xx年我村农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农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占整个镇经济总值的 73.2 %,同比增长15.3%;2是新兴产业发展快。
我村最近三至五年吸引了不少的外商的投资,不断有新的厂子建立,这不仅解决了我们村的人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还改善了村民的整体的生活水平;3是工业发展相对弱。
虽然我们村最近的厂子不断的建立,但是都是一些轻工业的厂子,例如,纺织厂、针织厂、加工厂等。
工业性质的厂子很少,工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的发达;三、近年来,我镇乘借“三农”东风,整合当地,大力发展两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以果蔬、纺织、畜牧等为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在已经是级的重点镇。
我从这短时间的调查中总结了几条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是扶持,思路创新,加大投入。
对边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
关键词: 边疆 民族地 区;农业产业化 ;发展 ;思考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改造传统 农业的必然选择 ,也是实现农业 民自身收入 ,促进地方的社会效益发展。 1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 的主要源泉 . 3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是 以市场 为导 向,以加工企业 为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从单一的种植业 、原料生产和初加工 依托 ,以农户参与为基础 ,以科技服务为手段 ,把农产品的生产、 加工 、销售连成一体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 向深加工、保鲜、销售等环节延伸 ,将其加工、内外贸易有机结 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 , 专业化生产 , 一体化经营 , 社 合起来使农业 分享商业和工业利润 ,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 保证地 方经济 的快速发展。 会化服务 ,企业化管理 ,把产供销、贸工农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 收 , 1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全面建设金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 4 有机结合 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 金 平是 一 个 以农 业 为主 的农 业 县 , 业人 口占 总人 口的 9 % , 农 5 济发展 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已被社会所公认 ,并取得了显著的
时代人物论坛
ho| t: t|
es .m m8c 6o
对边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 —
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 自治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
杨 走 ( 金平县金 彩农工贸发展有 限公 司 云南金平 610 ) 650
摘 要: 近年来 ,边疆民族地 区在农业发展 上坚持 ‘ 抓基 地、纵抓 产业、企 业牵动 、全 面推进”的基本 方针 ,坚持 以市场 横 为导向 ,以农民增收为 目的,以产 业化 经营为主线 ,以提 升农产品质量和农 业综合效益为 中心 ,全面推进 农业产业化发展 ,有效
乡村振兴20字方针素材
乡村振兴20字方针素材乡村振兴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我们需要坚持以下方针:一、绿色发展。
农村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必须坚决遵循绿色发展的原则,推动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倡导农民使用环保、节能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保护农田水利,加强农田整治和耕地保护,推动农村建设的绿色化,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二、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要深入实施农村产业革命,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要大力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由传统的生产导向转变为生产与生态相协调、市场需求和农民收入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三、美丽乡村。
农村是我们优美乡土文化的根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环境。
要注重农村土地规划和利用,加强农村风貌保护和传统建筑保护,营造绿色、整洁、有序的农村环境。
要发展农村旅游,挖掘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农村旅游产品,提高农村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乡村经济繁荣。
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媒体等各方面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培养农民自治能力,提高农民参与农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乡土文化,传承乡村艺术和手工艺技艺术,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坚持以上方针,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让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的生活,实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土地流转应坚持量质并举
将土地流转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 ; 土地流转
与农业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及发展效益农业相结合 ; 土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 推进产业化经营相结合 : 土地流转 与家庭来料加工 、 小城镇建设等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相结 合i 土地流 转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相结合 ; 土地
流 转 与发 展壮 大 农村 集体 经 济相 结 合 ; 地流 转 与外 出 土
实配 套起 来 。 第 四 , 训 相 关业 务 人 员 , 干部 队伍 素 质 。 培 提高 各级 各 部 门要 采取 多种 方 式 组 织 广大 基 层 干 部 群 众开 展 学 习培 训 。要根 据 当前 农村 土 地 流转 出现 的新情 况 、 问 新
产 业化 经 营 的 重 要 环节来抓 , 在注意扩
维普资讯
:
~
土地 承包 管 理 - 孽 - 麓
加快 土地 流 转 、发展 适 度 规 模 经 营是 统筹 城 乡发 展 的一 个 热
点 、 点 和迫 切 需要 解 决 的 问题 。 难
从 县 到 乡镇 到 村社 , 层 都 要成 立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 层 监督
大 土 地 流 转 数 量 的 同 时 , 重 提 高 土 地 注 流 转的 质 量。
第 二 , 立 领 导 建 小 组 , 订 切 实 可 行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