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带上她的眼睛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带上她的眼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带上她的眼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体会本文伏笔、悬念构思的妙处。
2.了解科幻小说科学性和幻想性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导入:刘慈欣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他的《三体》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作品《流浪地球》2019年搬上银幕,成为当年春节档票房冠军。
本课我们将学习他的另一部作品——《带上她的眼睛》。
作为“银河奖”一等奖作品,小说特别精彩。
现在我们想把《带上她的眼睛》这部作品也搬上银屏,让它和《流浪地球》一样火起来!附中摄影小组负责为它拍摄预告片,现在邀请全体同学参与到拍摄中来,请你也来提提建议。
播放《流浪地球》预告片。
请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一段优秀的预告片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背景音乐、字幕……图片二、集思广益,精巧设计任务一:外景拍摄预告片非常讲究视觉冲击力,要在短短的3-5分钟吸引观众眼球,牢牢抓住观众的心,外景的选择就特别重要。
请聚焦那些画面感强的文字,说说你准备拍摄的外景,并阐述选择的理由。
任务二:导演说戏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是对电影质量的保证,如果你是导演,让你给演员说戏,为了让影片中的角色深入人心,你希望你的角色表现出怎样的品质?通过读课文________句,我发现小姑娘(或“我”)_________的性格特点,我希望角色能通过___(动作/神态/语言/眼神)表现这样的品质。
任务三:场景选择为了让预告片更吸睛,我们需要在预告片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请同学们思考:你会选择哪些情节设悬念或埋伏笔?说说你这样选择场景,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为了达到____的效果,我准备从课文中选择下列设悬念和埋伏笔的地方来拍摄:从任务二或任务三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
悬念:先将疑问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以达到更好地表达主题的目的。
具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段内容为后段内容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带上她的眼睛 精品 【一等奖教案】(大赛等奖作品)
23带上她的眼睛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
2.感受文本中善用悬念,巧设伏笔的巧妙构思。
3.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导入新课《三体》系列长篇科幻小说大家读过吗?回眸2015年,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谁啊?对,它的作者是刘慈欣。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走进他的另一篇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来感受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交相辉映的无穷魅力……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1.刘慈欣简介。
刘慈欣是著名的科幻作家,他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
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论称,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
2.科幻小说。
全称科学幻想小说,其定义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
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3.《带上她的眼睛》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1999年10月刊,并荣获该年度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
小说的视角独特,把充满创意的科学幻想以唯美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用清新而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人公是谁?明确:小说中的人物:“我”、她(小姑娘)、主任。
主要人物:“我”、她(小姑娘)。
主人公:她(小姑娘)——“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2)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明确:“我”是小说的叙事者,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
《带上她的眼睛》创优一等奖教案
23 带上她的眼睛【教材分析】《带上她的眼睛》是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科幻小说。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浏览,学会扫视文段,从中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春节期间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让刘慈欣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本文很长,但学生对科幻小说都比较感兴趣。
本文之所以吸引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擅长埋伏笔,众多的伏笔让本文的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通过抓关键词理清小说脉络,把握小说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
3.体会文中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思悟发现(1)文中的“她”是位怎样的小姑娘?(2)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3)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贵有疑(1)本文曾获1999年度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你觉得它能获奖的原因是什么?(2)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眼睛”还能被人单独带走,跟着别人去旅行?没错!这个独特的想法来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一)出示任务: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说说刘慈欣与科幻小说。
(二)预设:1.今年寒假很火的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就是根据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进行拍摄的。
2.刘慈欣有一部很著名的作品是《三体》。
(三)大屏幕显示关于刘慈欣与科幻小说的介绍。
1.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
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三体》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魔鬼积木》等,中短篇《乡村教师》、《朝闻道》、《流浪地球》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概括内容,梳理故事情节;【过程与方法】1.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2.抓住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人性的伟大。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放假吗?是啊!经过一段繁忙紧张的学习工作之后,我们都希望放假,休憩一下,最好呢,去度个假。
可是有一个人,要去度假,主任却要他带上一双眼睛。
眼睛能被带走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慈欣的小说《带上她的眼睛》。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点缀(zhuì) 漫步(màn) 迟钝(dùn) 闲暇(xiá)凸现(tū) 拍摄(shè) 蔚蓝(wèi) 合拢(lǒnɡ)(2)词义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作者名片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3.文体知识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三、初读课文:提示:抓住小说的特点,迅速把握基本内容,了解小说中提供的重要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她”心理的文字,用着重号标出“我”对“她”的印象的文字。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体会其作用。
2、分析小姑娘的形象,学习她的献身精神。
3、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重点:分析小姑娘的形象,学习她的献身精神。
难点:学习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体会其作用。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品读鉴赏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曾说科幻电影属于美国,未来属于美国,中国人只有历史,所以他们只会穿越到过去,但是今年过年档的贺岁片中有两部来自中国的科幻电影均在全球获得较高的票房,他们分别是《流浪地球》和《疯狂外星人》,尤其是《流浪地球》让西方人对我们中国人的科幻小说有了新的认识,这两部电影均是来自于同一个作家,那就是我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
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短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1、学习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体会其作用。
2、分析小姑娘的形象,学习她的献身精神。
3、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三、资料链接:(一)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代表作《海底两万里》。
(二)刘慈欣,科幻作家,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
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5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2017年《三体Ⅲ·死神永生》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
2018年11月8日,他本人获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带上她的眼睛》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带上她的眼睛》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想象力,创作与课文相关的短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带上她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想象力,创作与课文相关的短文。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4. 创作实践法: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与课文相关的短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带上她的眼睛》。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创作实践(1)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与课文相关的短文。
(2)分享创作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
6. 课堂小结(2)强调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7. 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找出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初中语文七下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下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下《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篇小说是一篇自读课文,《带上她的眼睛》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全文通过动人的故事将“科学"幻想”“小说"三大要素集合在一起。
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理解并体验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伟大价值;尝试并逐步学会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以利于不断培养自己的阅读范围与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那么在执教本课时必须将单元目标和课文本身有效地结合起来。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体知识所知还比较单一,对于文章本身先关注其故事性、人物性、然后才是文章本身。
因此在本课执教时可以强化文体意识,引导他们认识悬念这一叙事手法。
二、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把握小说主要情节。
2.了解本文的叙事手法:悬念3.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文悬念,伏笔,体会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情节。
四、教学难点感悟文章主旨,珍惜日常平凡的生活。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出示作者介绍,请学生揭开谜底并补充。
他,是一位工程师兼作家,笔耕不辍,获奖无数。
他,在2015年,凭借《三体》获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震惊全世界。
他,粉丝无数,遍布海内外,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
他,创作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2019年被搬上银屏,票房突破46亿。
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将中国的科幻作品推向了世界级的水平,被国人称为中国科幻第一人。
——刘慈欣(二)认识文体科幻小说将科学和幻想结合起来,以符合科学常识和科学原理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想象,而非为所欲为地妄想。
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三)“她的眼睛"1.阅读前23段,说说你在初次阅读时产生的疑惑。
23带上她的眼睛教案教学设计精品10
23带上她的眼睛教案教学设计精品10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四章《实用文体阅读》中的《23带上她的眼睛》。
文章通过描述一位盲女对世界的感知,启发学生思考感知与存在的关系,培养同理心。
详细内容涵盖:1. 章节内容:第四章《实用文体阅读》第二节2. 课文内容:阅读《23带上她的眼睛》,理解盲女对世界的感知及其与他人的互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描述盲女感知世界的方式,培养同理心。
2. 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能够通过阅读与实践,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评价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同理心,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阅读笔记、实践作业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盲女对世界的感知。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探讨“带上她的眼睛”的含义。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6.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23带上她的眼睛》2. 内容:a. 盲女感知世界的方式b. 文章修辞手法分析c. 同理心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分析文章中你最喜欢的修辞手法,并给出理由。
c.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同理心的理解。
2. 答案:a. 描述盲女感知世界的方式,如通过听觉、触觉等感知外界事物。
b. 分析文章中喜欢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给出理由。
c. 谈论同理心,如关注他人感受、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同理心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同理心水平。
教案 《带上她的眼睛》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省一等奖
1、情节。故事的结局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中有大量的伏笔。
(伏笔:文章中前段为后段所做的提示或暗示。)
找伏笔,关于小姑娘处境,前文中有没有什么暗示或提示?用红笔勾画出来。
明确作用:使得文章情节更加严谨。
2、人物。“我”与小姑娘。
同桌两人分角色饰演,再现小姑娘与“我”的对话,感知人物形象。
女生读44、45段,体会小姑娘的性格特点及精神品质。
男生读46、47段,感受小姑娘对“我”产生的影响。
3、环境。
你最欣赏文章中哪处环境描写?选择一处,自由朗读,并批注你的感受。
“诗意”—“一切景语皆情语”—给人以美的体பைடு நூலகம்,生活的向往。
4、幻想与科技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片奇妙又合理的想象天地。
举例:地航飞行
四、感知主旨,发挥想象
回到文章标题,《带上她的眼睛》,你产生了什么新的感悟?
发挥科学想象,设计一款与本文“眼睛”功能类似的设备,并以《带上他的》为题进行说明,快速构思,口头分享。
课后作业:
1、新课程配套练习
2、《带上他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23、《带上她的眼睛》课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浏览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找出文中的伏笔并做批注
2、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
同学们,“带上……”的句式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陌生,“要下雨了,带上一把雨伞”“天气冷了,带上你的外套”,其中往往包含着对自己的一份提醒或是对他人的一份关怀。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带上她的眼睛》,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走进文本,一探究竟。
(人教部编版)精品 省一等奖教案第6单元23带上她的眼睛教案新人教版
23*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快速浏览,顺着自己的好奇心,弄清小说的情节。
【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者的创作特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理解文章所采用的对比、设置伏笔等写作手法。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姑娘对生活的爱、对美的欣赏,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和优质音频资料。
生:依据导学案,预习课文,圈记疑难问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看过法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吗?《地心游记》讲述李登布洛克教授到地心旅行,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最后回到了地面。
我们国家也有一位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描写了人类到地心探险的情形。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这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覆.盖(fù)高频.(pín)点缀.(zhuì)吟.唱(yín)蔚.蓝(wèi)迟钝.(dùn)草籽.(zǐ)朦胧..(méng lóng)闲暇.(xiá)合拢.(lǒng)铁镍.(niè)心有灵犀(xī)(2)理解词义①娇小:娇嫩小巧。
②覆盖:遮盖。
③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④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⑤孤零零:状态词。
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⑥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⑦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⑧凸现:清楚地显现。
⑨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⑩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11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2.作者简介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首位获得世界科幻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带上她的眼睛》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以下为具体策略: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能力、性格等方面互补,有利于共同完成任务。
2.各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共同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形成小组观点。
3.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分享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合作能力。
在教学本课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师应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让他们在感受文字之美的同时,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从而领悟到用心观察、感受世界的重要性。此外,本案例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带上她的眼睛》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带上她的眼睛》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旅行中用心感受世界的美妙过程。本案例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提升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语文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旅行中观察和感受的作文,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课后反思:请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用心观察、感受生活的习惯。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式教学,提升学生体验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渲染、教师生动描述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描绘的美丽世界。情境式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a.理解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的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b.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及其特殊能力,探讨科幻元素在文中的作用;
c.学习小说中的场景描绘和人物塑造方法,并能在创作中灵活运用;
d.培养学生的科幻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举例解释:
-在讲解故事情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转折点和关键事件,如主人公发现“她的眼睛”的奥秘,以及这一发现对主人公心态和行为的影响,从而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意识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科幻元素的讲解,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小说中的科学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对科学概念的深入解释,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科幻与现实的联系。
c.学习并运用小说中描绘场景、塑造人物的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d.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科幻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带上她的眼睛》中的科幻元素和人物刻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2.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从科幻小说中汲取灵感,运用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场景描绘和人物塑造,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第七单元《科幻天地》,主要围绕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展开教学。
2.教学内容:
23.带上她的眼睛 优秀教案
23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文章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2.理解作者独特的视角,借助典型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学会珍惜,关注生活,回归本真。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文章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2.学会珍惜,关注生活,回归本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独特的视角,借助典型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课文导入】一双眼睛能够去旅行,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二、资料链接作者简介: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至今发表多部中短篇科幻小说,2015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
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三、预习反馈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记一记词义。
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三)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2-23):故事的发展。
写“我”带小姑娘的草原之旅。
第三部分(22-44):故事的高潮。
交代“我”灰色生活的改变及“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
揭开悬念。
第四部分(45、46):故事的结局。
写“我”的生活彻底改变。
五、精读品味1.第6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写出了大草原的辽阔与生机,为下文“我”带上“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作铺垫。
2.“在我意识深处,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
七年级语文《带上她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
《带上她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幻小说的艺术魅力。
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1.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概括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2.2通过朗读、感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3.2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幻小说的艺术魅力。
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教学难点2.1分析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和现实意义。
2.2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描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1.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引发兴趣。
2.阅读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书写。
3.2学生自主练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4.分析课文内容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科幻元素。
4.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现实意义。
第二课时1.回顾课文内容1.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2.分析人物形象2.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
2.2学生讨论人物的心理描写。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发表意见。
3.2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4.小组活动4.1教师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合作完成。
4.2学生分组合作,展示成果。
第三课时1.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课堂练习2.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反馈。
3.课后作业3.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3.2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教师批改并指导。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语言运用:浏览课文,多角度复述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内容。
2.思维能力:把握小说核心要素,提高阅读小说的能力。
3.审美创造:把握小说中小女孩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4.文化自信:学习小女孩坚强乐观、勇于献身的精神,继承发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浏览课文,多角度复述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内容。
2.把握小说中小女孩的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的精神,理解文章主旨。
三、教学构思:本堂课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分别设置了四个板块的内容:情节、环境、人物、主题。
讲授重点放在“情节”“人物"环节。
为实践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情境式教学”,以电影改编的方式开展此次学习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分别设置“编剧组、特效组、选角组、宣传组"四大组,与这堂课的出发点“小说三要素”相融合,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小说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五一假期刚刚结束,相信大家一定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大家都是怎么度过这个假期的呢?(学生畅所欲言)真是令人羡慕呀,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假期是怎么过的吗?这个假期老师狂扫了几部热剧:《热辣滚烫》《第二十条》《红毯先生》,还陪孩子看了《之逆转时空》和《流浪地球》,这一看不要紧,让我迷上了“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
出示:我的偶像卡:之所以称他为偶像,是因为他有很多科幻作品,尤其是《三体》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获得过雨果奖,更因为他以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真是山西人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二)、创设情境:最近老师就在追剧《三体》,刘慈欣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叫座又叫好,有导演想把我们教材上的一篇刘慈欣的小说也改编成电影,想必一定能大火,大家知道是哪篇小说吗?生回答:带上她的眼睛现在导演想邀请同学们也加入他的电影改编组,就电影改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巧妙。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巧妙。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创意:带着“语文"的眼睛,让学生在文本的大草原上,遨游几个来回,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教学活动:活动一1.浏览标题《带上她的眼睛》,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预设:(1)“眼睛”是什么?(2)如何“带上她的眼睛"?(3)“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吗?(4)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2.浏览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要求:“我”的视角,突出“悬念"(悬念—解谜)。
预设:我去度假,主任让“我”带上另一名宇航员“她"的传感眼睛,“我”带着“她"的眼睛来到起航前的草原,“她”的表现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悬念)后来得知“她"是误入地核深处“落日六号”的领航员,因事故被困地心;我"带上“她”眼睛去旅行,是她最后一次看地球。
(解谜)活动二1.浏览课文,圈画为“解谜"做伏笔的语句。
预设:1.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笑出声来。
2.“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3.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
4.“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像……地狱。
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5.我伸了个懒腰,对着夜空说:“你在太空中不也一样能看到月亮?喂,告诉我你的飞船的大概方位,说不定我还能看到呢。
《带上她的眼睛》市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2、找出文中的悬念和伏笔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从中汲取养分,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教学重点: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教学难点:小说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介绍科幻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介绍作者:刘慈欣是著名的科幻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
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
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
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三体》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三、学习字词:点缀 zhuì停泊bó吟唱 yín 凸现 tū拍摄 shè蔚蓝 wèi 漫步 màn 蒙胧 lóng 凝固 níng 闲暇xiá覆盖 fù高频pín 迟钝 dùn 铁镍 niè心有灵犀xī天涯yá合拢 lǒng 硅酸盐 guī蒙眬 lóng 草籽zǐ点缀:衬托;装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带上她的眼睛》这篇课文所传递的关爱力量。通过第一人称叙述,作者让我们走进了盲女的世界,体会到眼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1.课堂导入:我以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我将继续关注时事新闻和学生的生活经历,让课堂导入更加贴近实际。
4.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自己的问题设置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学生思考方向偏离主题。今后,我将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聚焦主题。
5.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时,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总结,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总结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监督,帮助他们真正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带上她的眼睛》,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事物。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文章,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自己的见解。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懂得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新课讲授:在讲解课文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第一人称叙述的特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种叙述方式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仍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3带上她的眼睛教案教学设计精品10(1)
23带上她的眼睛教案教学设计精品10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四章《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具体内容为“23带上她的眼睛”一课。
该课文通过描述一位盲女用心感受世界的故事,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句段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能够理解并表达课文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关爱他人,尊重和珍视自己的感官体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感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关爱和尊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意,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生词学习:学生查阅字典,学习生词,教师进行讲解和举例。
4. 句段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段,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6.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道阅读理解题,教师示范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23带上她的眼睛2. 生词、短语:珍爱、感知、尊重、关爱、成长等。
3. 课文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
4. 主题: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带上她的眼睛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
2.感受文本中善用悬念,巧设伏笔的巧妙构思。
3.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导入新课《三体》系列长篇科幻小说大家读过吗?回眸2015年,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谁啊?对,它的作者是刘慈欣。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走进他的另一篇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来感受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交相辉映的无穷魅力……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1.刘慈欣简介。
刘慈欣是著名的科幻作家,他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
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论称,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
2.科幻小说。
全称科学幻想小说,其定义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
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3.《带上她的眼睛》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1999年10月刊,并荣获该年度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
小说的视角独特,把充满创意的科学幻想以唯美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用清新而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人公是谁?明确:小说中的人物:“我”、她(小姑娘)、主任。
主要人物:“我”、她(小姑娘)。
主人公:她(小姑娘)——“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2)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明确:“我”是小说的叙事者,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
小说以“我”的经历见闻(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我”带着一副“传感眼镜”去度假,感到小姑娘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后来才明白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我”带着她的眼睛让她最后一次见到、感受到地面上的美好事物,她被永远留在了地底下。
(4)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中间插叙了“落日六号”失事的情况。
(5)理清这篇小说的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开端):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发展):“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第三部分(高潮):“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插叙地航飞船“落日六号”失事的情况。
第四部分(结局):“我”挂念小姑娘,带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目标导学二:反复阅读,理解构思的巧妙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作者很会讲故事,尤其善于制造悬念,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最后的谜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请大家找出文中的“悬念”“伏笔”及“照应”。
明确:“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开头就设下悬念,为什么能带眼睛?她是谁呢?直到“落日六号”失事的插叙,才明白“她”的身份,豁然开朗。
“我问她想去哪里。
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设置悬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她在什么地方呢?此处设置了悬念。
“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她在什么地方?她是谁?为什么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设置了悬念。
伏笔:“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照应:“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伏笔:“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照应:“除了太空,还有一个地方会失重!!”伏笔:“热,热得像……地狱。
”照应:“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伏笔:“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照应:“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总结:作者用简朴的语言,轻易地操控着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大量的伏笔与照应,使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当谜团揭开后,人们会在恍然大悟之余,陷入深深的回味与反思。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感悟精神概括完课文之后,我们进一步深入文本,仔细品味,相信你会收获更多的精彩。
本文曾获得1999年度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其能够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构思的巧妙。
教师举例:在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初读时我也没在意,但读到后面时,有这样一句话:“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读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刚刚毕业的小姑娘,人生才刚刚开始啊,就被终身囚禁,太惨了!心痛之余,情不自禁地把刚才的感受作为旁批写了下来。
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这句话的深意。
目标导学四:对比探究,科幻小说的特点同学们,我们将本文和科学探险纪实性作品《伟大的悲剧》进行对比阅读,说一说科学幻想小说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1.科学探险纪实性作品,必须保证探险事实的客观与科学,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始、发展、经过、结果,都应是真实的,而作为科学幻想小说,则必须进行大胆的虚构,以唤起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们,在科学领域里无拘无束地去异想天开。
虽然科幻小说需要丰富的想象,但是在故事情节乃至于细节方面,仍然应该符合一般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真实。
2.科学探险纪实性作品语言表述科学、严谨、精准,科学幻想小说在很多地方是根据科学常识进行的联想与想象类型的虚构。
课堂小结:这篇小说作者更多的是想表达对那些无法看见世界的美的人的怜悯和对那些不珍视现在一切的人的愤怒。
上天给了我们双眼,我们就有义务好好使用它们。
对于那些永远都无法触及光明的人,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说这个世界黯然无色。
所以,我们要重新收拾好行囊,轻装出发。
带上小说中的女领航员或那些失明的人们的眼睛,替他们寻求一点光明、一丝慰藉、一些对未来美好的希望。
三、板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开篇悬念→“我”带上她的眼睛在草原旅行→“落日六号”解开疑团(科学与幻想相结合)9阿长与《山海经》1.感受文本的情感变化,理清全文情感脉络,提升快速阅读以及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把握细节,多角度、多侧面地把握人物形象,感受文本中刻画人物的幽默笔调。
4.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5.分析关键词语,体会“大词小用”的词语运用之妙。
6.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感激以及歉疚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善良、重情义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这段话中的故事是什么故事?说这个故事的人是谁?对,是“美女蛇”的故事,说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谁?为何她能说出如此丰富有趣并让小鲁迅担忧一阵子的故事来?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叙事事件,把握文本内容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对于每一件事情,作者对于阿长的情感态度如何。
请简要概述。
明确:①“常喜欢切切察察”,爱告状,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实在不大佩服);②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我”所不耐烦的);③讲长毛攻城的故事(有了空前的敬意);④谋害“我”的隐鼠(敬意消失);⑤“我”十分渴慕《山海经》,求而不得时阿长竟为“我”买来了(新的敬意)。
2.通过上述分析,你的眼里也一定出现了一个“阿长”的形象,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______的人”表述。
(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方面说,可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各抒己见) 明确: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阿长是一个限制“我”行动的人;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小结: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目标导学二:分析叙事特点,领会作者情感1.文章虽然围绕长妈妈写了诸多琐事,但并不是详细记述所有事件,而是有详有略,请同学们说说,课文略写了哪些内容,详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切切察察”的毛病、限制“我”的行动、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等,详写了她名字的由来、睡相粗俗和为“我”买《山海经》等事。
叙事写人散文,若叙多件事,必然有详略之分,否则一概详记,不仅可能犯啰唆毛病,也可能导致逻辑上主次颠倒。
本文略写部分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全面的多角度了解,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
且部分略写内容,看似写长妈妈的毛病,实际也有诸多趣味,如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等,读来令人不禁莞尔一笑。
这些略写事件,它们起着反衬作用,并不能削弱“我”对长妈妈的敬意。
详写阿长的名字来源,则另有讲究,结合历史背景,这是为了更加突出长妈妈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身份,有这一层介绍,略写部分长妈妈的诸多毛病不仅情有可原,且更让人对时代的缩影表示同情。
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立即将略写的诸多毛病一律洗去,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也在详略得当之中得以适当表现。
2.文章所述的事件虽然有详略特点,却仍是诸多琐事,而文章读来完全不显杂乱,似乎有一条固定的线贯穿在其中,你觉得这条线是什么?明确:是情感线,文章所述的事件虽然琐碎,但是由于情感变化穿插在其中,又使文章结构十分清晰,读来也十分自然。
3.请说说贯穿在文中的情感线主要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纵观全文,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