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我的教育心》是我最近阅读的一本教育类书籍,读后使我受益匪浅,对教育问题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书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育观点,深入地探讨了现代教育的现状和改革的方向。
首先,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他所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能否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不仅仅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
其次,作者还特别提到了教育的内涵应该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教师的意愿。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以前的学习中,我常常感到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我所需求的并不完全一致。
有时候老师们过分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因此,我赞同作者的观点,教育者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另外,作者还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
他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过于侧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人格品质。
作者主张改变目前高压的教育环境,减轻学生的压力,让他们能够更自由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此外,他也提出了一些个人化教育的观点,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鼓励学生在兴趣方面深入学习和发展。
最后,我还要提到的一个观点是作者对教育家的期望。
作者认为教育家应该是一群有远见卓识、有理想的人,他们应该能够看到教育的长远发展,敢于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努力寻找创新的教育方式。
这个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人,我深感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远见、有理想的教育家,为学生们的成长和未来贡献力量。
总之,《我的教育心》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类书籍,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感想我的教育苦旅
感想我的教育苦旅身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学生,我走过了一条充满波折和挑战的教育苦旅。
这段岁月中的每一份拼搏、每一个成绩背后都有着我的心酸与汗水,让我深切体会到了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家庭普通的孩子,从小到大的学习道路不是平坦的。
尽管在幼儿园时,我仍然能够以优异成绩的表现被周围的人称赞。
但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给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和难度越来越大,也让我开始感到压力。
母亲则利用自己对我学习状况的不断监督,为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和科目分配。
我也努力地按照她的要求去学习,但由于课程的难度过于大,很难很好地消化吸收掌握。
其实,在现代社会,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都采取了监督式的教育方式。
他们认为孩子需要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以便他们能够在以后求职和升学方面占得先机。
但我认为,过度的监督和过高的要求反而会制造出更强的心理负担。
在我求助母亲以外的教师、家教等助手时,他们用更轻松、有趣的方法教导我时,我却更有兴趣和动力去应对更大的挑战。
除了家庭因素以外,教育机制也对我的学习旅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机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时候采取了“把学生挤水”、“讲究仅用功、不讲素质”的教学方式。
这种模式下的教育,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记忆和基础应用技巧,并没有很好地挖掘出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和潜力。
因此,很多孩子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就缺少了发掘的机会。
我所在的学校也是实行这种教学方式,学校的课程内容非常烦琐,难度也很大。
所以,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按照课本记住知识点来完成作业和考试,而且也让我们的求学之路过程杂乱无章,缺少成体系的掌握。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对于一个不怎么用功的学生来说,我在我们教育系统中摸爬滚打了九年,慢慢起伏,持续努力。
我的中考成绩390分不算好,但在我的意料之中。
当然,我没有放弃学习,开始利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寻找学习的源泉。
我尝试了很多学习方法,例如利用网络、阅读、参加辅导等,最终在高考时获得578分的高分。
《我的教育苦旅》读书心得
《我的教育苦旅》读书心得
《我的教育苦旅》是一本由冯兰英撰写的书,讲述了作者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教育苦旅。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这本书揭示了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自己家庭贫困的背景,
以及他在求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歧视。
对于像作者这样的贫困家庭孩子来说,获取良好的教育资源是非常困难的。
这使我想到了我身边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
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种不公平现象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这本书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教育的坚持和希望。
即使面对困境和挫折,作者仍然
坚持学习,并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展示了努力和奋斗的重要性,威尼斯手机
版官网平台鼓舞了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最后,这本书提出了对教育改革的思考。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吁对教育资源
的公平分配和对贫困家庭孩子的关注。
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教育公平,为
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这让我意识到,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需要关注教育问题,并积极参与改革。
总的来说,读完《我的教育苦旅》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鼓舞了
我在学习中坚持努力的决心,并使我对教育改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本书是一本值
得推荐的读物,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到作者的成长经历,还能唤起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思
考和关注。
教育苦旅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完善人性,其过程充满艰辛,需要教育者对她具有宗教徒般的虔诚之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苦中取乐,才能提高自己、完善别人责任激励——竞争的鞭策力2009-1-3 9:35:38 责任激励——竞争的鞭策力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从责任上激励班主任,创造一种竞争奉献的氛围,可强化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和对工作职责的认识,激励和鞭策班主任敬业乐业。
许多学校都有成功的做法,现提供几种:一、以老带新,以老促新,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
学校可开展“师徒帮带结对子”的岗位责任培训,建立健全正副班主任、班主任资格聘任制,要求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做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副班主任,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以老班主任的高尚师德、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来感染副班主任,用年轻班主任的大胆开拓进取精神来激发老班主任,促使老少共进。
要求正副班主任不仅“为人师表”,而且要“爱党爱国爱教爱校爱生”。
放手让副班主任去做实际工作,要求他们参加班级管理,经常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不断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
学校对副班主任进行师德修养、业务水平、组织能力、参与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评,从中挑选出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的副班主任担任正班主任,大胆地给他们指路子、压担子,重点培养。
对正班主任仍然实行资格聘任制,不称职的可以解聘。
打破传统的班主任“终身制”的格局,可极大地激发班主任的岗位责任感。
二、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树典型、立标兵,使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学校每年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宣传班主任好的工作方法,先进事迹,为“评优”打好基础,请工作有成绩、有特色的班主任介绍经验。
同时不定期地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理论、兄弟学校的班级管理办法,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
对成绩不明显的班主任给予定期的工作指导,尽量给他们提供方便,解除后顾之忧,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树立干好班主任工作的自信心。
关于暑假读书心得
关于暑假读书心得关于暑假读书心得 1《卡耐基口才学全书》这是我暑假读的第一本书。
戴尔·卡耐基,一个出生美国西部的贫困农家子弟,青少年充满自卑、曾经饱受奚落嘲笑。
最终,他选择了不断地自我磨练,经过自己的努力,开创和发展了一种融合演讲术、做人处世、沟通交流和推销管理等于一体的实用口才学理论。
本书通过大量极富情趣、启人心智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说话原则,生动而具体的阐释了戴尔·卡耐基的口才智慧。
这本书很适合教师阅读。
《成功家教启示录》这本书选取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做好父母。
故事后面都有专家的精彩评析。
这本书既有贫穷夫妇培养出三位博士,也有富家子弟成为画家的故事;既有单亲之旅也成为了成功之旅也有重组家庭造就出了哈佛女孩;既有聋女成为留美研究生也有“蠢女孩”变成了少年大学生等等。
这本书也讲述了中外现代名人(毛泽东、贺龙、鲁迅等)家教故事。
我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怎么做个好父亲、好母亲。
本书是为人父母的家庭教育读本,是为师从教者的参考读物,亦可作为孩子自励自省的课外书。
《红楼梦》从初中到师范,自学考试从大专到本科,都做过有关《红楼梦》的题目。
说来惭愧,我从未完整地读过这本经典名著。
今年暑假,终于拜读了《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
阅读这本看透世态人情的智慧书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改革刚起步时,我正好参加县学科带头人评选的笔试、面试。
所以《数学课程标准》里面的内容能倒背如流。
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翻阅《标准》。
新课程已实施七个年头了,暑假里,我重新拾起《标准》,从总体到部分,从理念到实例,完完整整、详详细细地看了一遍,用《标准》的理念进一步指导今后的教学。
《一~六年级教材》暑假里,我把一~六年级教材完整的`看了两遍,先是看每册书安排什么内容,每块内容、每个单元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再按照“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把十二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2篇)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数学组读书心得——从"失误、错误"中汲取教育前进的动力"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没有失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这是李镇西老师所着《我的教育心》中让我产生极有感触的一句话。
任何一个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能善于"反思错误",就能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
师者如此,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如果能在平时的教育中引导学生自己反省错误,进行自我教育,远比教师的批评教育更有成效。
记得九年前初当班主任带第一届学生的时候,我就犯过错误。
由于是第一届,就犹如自己的长子,处处高标准,严要求。
学生表现好时,怕他们骄傲自满,就轻描淡写,没有给与相应的表扬。
表现不良时就与别班作对比,表扬别班所长,夸赞那个班级的学生有多么优秀,希望学生"知耻而后勇"。
例如有一次语文单元测试,我把班级里80分以上,70分以上,60分以上的人数与其他班级的情况做对比,严厉地批评了学生们考试成绩不理想。
教室鸦雀无声,学生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当时,我一度认为,自己的教育深入人心了。
可直到学校做了关于班级凝聚力的调查,我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那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班的学生们班级认同感偏低,认为自己的班级不如别的班级。
就连班长小黄也不认可自己的班级。
看到结果后,我陷入了深思,反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我们班在年级段里的综合评价还是不错的,搭班的老师们也都给予了肯定。
为什么学生们自己对班级的评价比老师们的评级还要低呢?回顾自己日常的教育工作,发现自己对学生们的批评偏多了,导致他们缺乏自信,自我评价偏低。
后来,我在班级的教育管理中,加强了激励教育。
在学生的行为表现中,多多表扬同学们的优秀表现以及同学们取得的各种进步。
利用家长会、班会等大型班级活动,表扬班集体中的优秀人物,优秀事迹。
我发现,学生们的班级认同感大大提高,在班级里学习也更加开心了,归属感和凝聚力都变强了。
我的教育生涯读后感范文
我的教育生涯读后感范文《我的教育生涯》是一本以“学习”为主题的自传体小说,作者是教育家李阳。
通过叙述自己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作者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学习态度。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和震撼,更加坚定了我在教育道路上的追求。
整本书中,作者以真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经历。
作者在书中提到,他从小学时就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专注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获得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尊敬。
同时,作者也没有回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学习方法的不正确导致效果不佳、学科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等等。
当面对这些问题时,作者并没有气馁,反而通过改正错误和努力学习,迎接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通过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快乐。
无论是作者在书中描述的学习乐趣,还是他通过学习获得的成绩和认可,都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真正的成功。
此外,在《我的教育生涯》这本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作者在书中提到,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压力,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只有坚持和毅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除此之外,《我的教育生涯》还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
通过描述自己在校长、教育家的经历,作者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和追求,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关心。
这些对教育的热爱和关怀,让我深受感动,并且也激发了我在未来从事教育工作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我的教育生涯》这本书通过描述作者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教育理念,用真实的故事激励人们积极学习,追求梦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教育道路上的追求,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坚持和毅力的价值、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关怀。
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心灵的启迪
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心灵的启迪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心灵的启迪心灵的启迪——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禅宗有言:"借来的火,照不亮自身的心灵。
"意思是:不是自己体会和领悟到的真理,不能真正属于自己。
然而,借来的好书,倘若能够用心品读,细心体味,领悟其中的精髓,则可获得心灵的启迪。
如阅读高万祥老师的《我的教育苦旅》,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些鲜活的、精彩的、精准的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作者博大精深的教育力量与智慧!一、在"精神的雕像"中建构崇高的教育思想感谢我可爱的光复小学,让我在今年的暑假走进《我的教育苦旅》,感受了高万祥所感受的一些教育家、特级教师的伟大与崇高。
陶行知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圣人,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非同一般。
他美国的同学称陶行知为"最中国的学生".他认为:"老百姓把孩子送进你的学校,便在不知不觉中把整个家庭托给了学校。
办学如治国,眼光要远,胸襟要大,否则事情会愈办愈局促。
"一位教师如果能够时刻践行这样的理念,把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放在治国的高度来对待,那么我们的办学质量将有多高啊!对照自己,时常感觉每一天的工作似乎都"鞠躬尽瘁"了,然而现在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狭隘,每天都只是做着眼前的事情,又如何能够实现"教学生六年,育学生六十年,为国家六百年"呢?想来真是惭愧!另外,先生的"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也充分体现了"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精髓。
夏丏尊先生在《教育的'背景》一文中尖锐地批评道:"教育上的第一件事要以人为背景……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学店的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中间但有知识的接受,毫无人格上的接触,简单一句话,教育者是卖知识的人,被教育者是买知识的人罢了……真正的教育需完成被教育者的人格……"言辞虽犀利,我校也虽然没有这样的现象(或极少极少),然而人格的完善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我的教育苦旅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一)许昌实验小学韩海霞读了高万祥老师的《我的教育苦旅》,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他的教育理念,还给了我带来了许多心灵的启迪,那就是他所倡导的阅读理念。
作者认为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智力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热爱阅读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欲望,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一本好书开始的,读书是最好的备课。
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让人沉思。
《我的教育苦旅》中我很赞赏高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真正教育家的品质还在于他的思想”。
这句话,每个教育家他们对待人生、教育,都有他们独特的思想,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镇西老师说,“名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关键是他们从点滴做起,从每一天做起。
成功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一个人没有冲动激情就永远不会成功。
成功来自激情,来自不懈追求卓越的努力。
”“教师,须激情似火;教师,须师爱荡漾;教师,须功底厚实并富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干教师这一行的,只要永远热爱孩子,永远拥有童心,便永远拥有年轻。
”于漪老师正是如此……他们热情而宁静,执着而淡泊;以学问为人生,以人生为学问;不圆滑也不迂腐,不清高也不世俗,不时尚也不“土帽”。
也许正是这一切,才使他们的教育事业和人格在世人面前有特别亮丽的魅力,我们今天的教育才能走的这么远!这些教育家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他们高尚的人格和挚爱孩子的心。
他们一致认同从事教育的教师都应该有一颗充满人道主义的真诚爱心,“离开了对学生起码的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 ……无疑,他们都是从“人”的高度——人的心灵、情感、道德、个性及其发展来对待教育的,这也是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难能可贵的还在于,他们的追求还是从每堂课、每一个学生开始的。
蔡澄清老师通过认真钻研后悟出: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首先体现在教材处理的“精彩”上,备课“精彩点”,上课才能“巧拨动”,李镇西老师也深感“对学生的钟爱不能容忍我因此而对每一堂课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敷衍塞责” ……他们对教育充满了热情,而且把满腔热情体现在了朝朝暮暮、集腋成裘的过程之中,很了不起!因此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教育的守望者,就要多读书。
斯霞《我的教育生涯》读后感心得体会(中学生作文)
斯霞《我的教育生涯》读后感心得体会(中学生作文)斯霞:童心满怀,桃李天下繁星,要在黑暗中闪烁才能绽放光芒;礁石,要在风浪间挺立才能乘风破浪;英雄,亦是如此,在平凡暗淡的地方显现出他们的伟大。
无须风风火火的成就,也免去华丽繁复的辞藻,仅需一片炽热的初心和坚定的魄力,足以博取后人的敬佩。
我心中的英雄,便是这样一名在平凡中彰显着不平凡光芒的人民教师——斯霞。
她是最美奋斗者,像一缕春风沐浴着数株嫩芽,将师德的芬芳撒遍天下;似一棵大树用硕大的树冠,抖擞出一大片教育的荫蔽土地为后人乘凉。
在中国旧社会中,斯霞老师用68年的光阴,在三尺讲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也为中国教育做出了贡献。
奋斗之久1928年,斯霞选择了做一名在当时社会并不被看好的小学教师。
殊不知,这份职业她一待就是几十年。
于是,斯霞迈出了她漫漫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往后,无论是有多么诱人耀眼的其他工作摆在她面前,她依旧摆过头坚定地选择朴实的教师工作。
她说:“我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感到自豪。
”都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难。
斯霞说干就干,一干就是一辈子。
非同常人,她是英雄。
奋斗之挚教学工作上,她认真严谨,容不得一丝差错。
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微蒙的雾天里,她捧着教材,正对着一棵小树,声情并茂地讲课,她把小树看作班上每一位学生的脸庞,把每天上的每一节课当作是宝贵的机会。
校园的小树林,在凌晨,回荡着斯霞老师的声音,充斥着她工作认真,不辜负每位学生聆听的负责。
还有一次,斯霞的丈夫因病住院,为了照顾丈夫却又不耽搁“五年制实验班任务”的教学进度,她只得在深夜医院的走廊上刻教材。
走廊微弱清冷的灯光下倒映出的是好老师的影子,是英雄的影子。
工整娟秀的刻痕是她对教育教学的坚定执着,疲惫的眼神却依旧覆灭不了她眼中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手中时不时传来的酸麻胀痛让她确信了自己要恪守初心,为她的学生负责。
奋斗之爱她对学生的耐心教导,也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她母爱光辉的养护。
凡是她的学生,心中都留存着对这位眉目慈善的妇女的感激。
《我的教育理想》第七章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第七章读后感读完《我的教育理想》的第七章,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也随之飘远。
这一章犹如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教育道路上的一些迷茫之处,也让我对教育的理想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阐述了教育理想的核心要素以及实现教育理想的可能路径。
作者强调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完整的人的过程。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分数,而应该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教育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天赋才能。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常常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教育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多元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回想起自己的教育经历,我也曾经是这种标准化教育的“受害者”。
在学校里,老师总是强调成绩的重要性,而对于我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却关注甚少。
这导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直到后来,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才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个性化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另外,这一章还让我思考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个体的成长,更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应该能够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他们能够为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当前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往往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这就需要我们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让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教育文章读后感600
教育文章读后感600
《教育是一次艰苦的旅程》读后感。
教育是一次艰苦的旅程,这是我在读完《教育是一次艰苦的旅程》后的第一感受。
这本书以教育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意义和方法,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书中提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
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
任感。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
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有担当、有理想、有创造力的人。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的教育往往注重灌输式教学,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真
正的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
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能,采用不同
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因材施教。
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教育,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我的教育旅程,可以用“苦旅”来形容。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一直被严苛的学习压力所紧紧束缚。
作为一个普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我每天早早起床,背着沉重的书包奔波于学校和补习班之间。
课后,我无暇玩耍,而是坐在书桌前埋头苦干。
每当夜幕降临,我仍然困在课堂上,在熟悉的知识海中徘徊,无法自拔。
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伴随了我整个青春期。
然而,苦中也有甜。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是知识的获取者,更是思考者和成长者。
我深深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人生智慧的积累和心灵的启迪。
通过不断努力和思考,我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要学习,它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育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知识是一种强大的资本。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掌握更多技能和知识,从而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坚持每天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其次,教育是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
教育让我们明白了道德和价值观,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我的教育苦旅中,我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他们的经历让我深深反思。
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要追求真理、追求美好。
这些都是教育带给我的宝贵财富。
最后,教育是滋养心灵的泉源。
在漫长的学习旅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温润了自己的心灵。
每当遇到瓶颈和困惑时,我会静下心来思考,寻找答案。
这个过程远比知识本身更为珍贵,它让我从内心独立思考,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尽管我的教育旅程充满了苦涩,但我坚信,这样的经历是值得的。
教育是塑造我们的灵魂,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在将来的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教育境界。
我相信,我的教育苦旅会成为我成长的底色,让我变得更加坚强、自信和充实。
正是因为有了这段苦旅,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义。
它不仅给予了我知识的力量,更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标。
教育,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永远热爱和坚守的事业。
我的教育苦旅
有梦想,就有希望------- 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教育是一种旅程。
高万祥老师在他从教二十多年来,勤于思考,不断追寻,用质朴的文字把我带入到了他的教育旅行之中。
他坚守着历代教育家的理想信念,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进行新教育改革,用诗意的语文带领老师和同学们前进。
书中的一字一句都是高万祥老师的肺腑之言,感人至深,引人思考。
寻找“精神的雕像”曾经有位专家说道,用优秀的事迹去激励孩子,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榜样的力量,往往能使我们不断反省,不断超越,不断进步。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也要为自己寻找“精神的雕像”。
在《我的教育苦旅》的第一部分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国现代基础教育的奠基者张伯苓先生。
他身为一代宗师,处处严以律己,用高尚的人格和持之以恒的信念创造了历史上的南开奇迹。
为了办学,他四处奔走,努力募捐,靠“化缘”为南开挣下数百万产业。
而张伯苓自己却过着清廉的生活,住在简陋的平房里。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身习惯,他当众折断烟杆,从此戒烟。
正所谓教育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
要做好一名老师,首先要从注重自身的修养做起。
张伯苓先生为人师表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要把自己对学生的爱融入到骨髓和血液中去,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去引导和教育孩子们。
建设书香校园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纸质阅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现在的孩子喜欢上网,玩游戏,却不喜欢读书。
但是,无论什么都取代不了书籍的作用。
我们的学生需要读书,我们的老师更需要读书。
高万祥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的精神发展需要优秀书籍的培养。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书籍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
” 教师作为学生教育的引导者,需要带动他们走进精神的王国。
我想教师本身首先要爱上阅读。
拥有了对读书的热情与爱,我们才能更好的告诉学生如何探索浩如烟海的书籍世界。
《我的教育苦旅》读书心得
《我的教育苦旅》读书心得《我的教育苦旅》读书心得一上次去郑州买回来很多教育专著,其中有高万祥老师的《我的教育苦旅》一书。
我十分敬重高老师的学养,他那厚重的学术底蕴、浓郁的书香气息很令人钦敬,上次有幸与他共进午餐后更有了这种深刻感受。
这几天一直在读这本书,很是陶醉。
今天重点是布置考试,满脑子充塞了琐务,一天过得昏昏沉沉的。
傍晚回到家又习惯性地拿起此书,一读就让人神清气爽了起来。
读的这篇是谈品牌教育的,谈到教育体制改革那部分很让人共鸣。
确实,教育体制的滞后,导致了大锅饭、铁饭碗的畸形存在,从而压抑了广大教师创造力的发挥与进取动力,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正是从教者自己也难以接受的现实。
优秀者不能脱颖而出,庸俗者尸位素餐,慢慢累积成了教育肌体的巨大病灶,使中国的教育出现了饱受诟病的尴尬局面,这还在其次,想象他对整个民族未来几十年的恶劣影响,那才是锥心刺骨的痛。
看来,高老师说的和我的一些想法也是不谋而合的。
比如将“合理流动”、“危机意识”引入体制改革,这也是我这几年一直极力宣扬的思想。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真是哲言,当然也能应用于教师群体;有了危机意识,那些努力追求“待遇最大化、休闲最大化、付出最小化”的惰性群体的利益一旦受到触动,出现了待岗甚至是下岗的局面,教育就绝对不会是一潭死水了。
整个教师队伍的能动性与创造力一旦发挥起来,那真是中国教育扬眉吐气的时刻!高老师不愧是学者型校长,不仅仅自己人文素质很高,看问题也很有哲学眼光。
能深处“庐山”之中而阅尽“庐山”的“峰岭”奇姿,能于“庐山”变化莫测的云山雾海中找到直达山顶的大道,真是让人有种感佩!《我的教育苦旅》读书心得二这是我第一次读关于教育类的书籍,对于高万祥校长,我并不熟悉,但从书中的照片上看高万祥老师,觉得他是一个颇有风度的人,是一个很有气质的人,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金边框眼镜,透露着一种儒雅的书生气质。
“教育是一种旅程。
囿于条件和功力,二十年多年来,我总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急匆匆地不停赶路,有欣喜榴莲,也有遗憾和“心”苦”。
感想-我的教育苦旅
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唐山市丰润区西实验小学鲁晓青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而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很空虚和迷茫。
10年来我工作在教育的一线,除了教育理论很少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
所以虽然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总有一种想突破些什么,又不知是什么需要突破的感觉。
阅读高万祥的《我的教育苦旅》,我顿觉心胸开阔,那些教育大家超脱的情怀、可贵的品质和真诚的爱心,使我的生命不再苍白和黯然,而是变得开阔、灵动、鲜亮。
我不知应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我的心情,总之,我学习了,收获了,并心中默默感谢着。
在阅读大爱陶子这一章节时。
给我印象极为深刻地是陶行知老学者对儿童的了解和关爱。
“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学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
做了一个纸鸢飞不天,是有齐柏林的飞船造不成功的踌躇。
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
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
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
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
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一个爱人被夺取一般的伤心。
”“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读到这些话时,我惭愧无比,回忆起了教学的一幕幕……我性格率直,做事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虽说这也算不上什么太大的缺点,但也就是由于此性格使得自己在处理孩子问题上,难免有时会简单、粗暴,缺少慈母的关爱,缺少母性对孩子们特有的呵护。
尽管心中对他们无限的喜爱,尽管大声的训斥是带着一种恨铁不成的爱意。
但孩子们体验到的是老师对他们的排斥、否定,他们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自己永远也成不了乖孩子。
所以我马上想到可以用两个字来评价这种教学行为——失败。
但失败之余,我还是要由衷的感谢陶行知老学者,感谢高万祥老师,因为从他们们的字里行间,我找到了教育失败之根,顿悟出了教育成功之源: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一样高,听听孩子们的心声,想想孩子们所想,或者回忆一下孩童时的我,杜绝简单粗暴,拥有一颗博爱之心……想到此我的孩子们都浮现于我的眼前,多么灿烂的笑脸、多么稚嫩的声音,突然他们长大了,他们是瓦特、爱迪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为此折服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苦旅》读后感
《教育学苦旅》读后感《教育学苦旅》读后感《教育学苦旅》这本书,几天读下来,掩卷沉思,感慨万千,本书的作者是陈桂生先生,他是中国建国以来首屈一指的教育学家之一,多年来主要从事教育基本原理方向的研究,以擅长精密的逻辑思维和对教育细致的审视著称,著述颇丰,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学派的教育科学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著作还有《教育原理》、《普通教育学纲要》、《学校实话》等等,都是我迫不及待想要拜读的大作。
而这本《教育学苦旅》则更是汇集了陈桂生教授历年重要著作的序跋、感悟和讲座记录,关于“遭遇教育学”,“做了过河卒子,只得拼命向前”的教育学专业生涯,回顾了他在教育原理、教育研究领域探索的心路历程以及对教育现实的透视和剖析。
其中有关教育叙事的观点更是让我倍加关注,陈桂生先生曾这样说过“教育叙事研究自律:……每一个有教育经历的人都有别人代替不了的特殊经历和实际体会。
通过叙事可以使个人的精神财富,供社会分享。
至于某种教育叙事的价值,既同对所叙之事真实程度及完备程度有关,更取决于为什么叙事——是为了如实地反映以往教育的本来面貌,还是出于其他什么目的。
”这使我更加明确了研究教育叙事的目的和初衷。
并且更加坚定了“叙事研究”是教师成长非常重要的途径,是中国教育研究中值得提倡的一种研究取向。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是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的真理。
总之,教育叙事是发掘或揭示内藏于具体事件和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教师人人都可以参与教育研究。
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许多当年在做一线教师时所经历的教育教学故事,可惜没能一一记录、反思、感悟,而现在身为校长的我,是不是也可以同我的老师们共同开始记录自己关于教育教学的点滴故事呢?。
《我的教育理想》第七章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第七章读后感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阅读《我的教育理想》第七章后,我深受启发,心中涌起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思考。
这一章中,作者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标以及实现理想教育的途径。
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塑造人格,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的过程。
作者强调了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让我不禁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在追求成绩和升学率的大环境下,是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天赋和潜力。
真正理想的教育,应该是能够发现并挖掘这些独特之处,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和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导致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勇气。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在教育中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创新项目,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另外,理想的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而团队合作精神,则是在当今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和团队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教育情怀。
他们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和感染学生。
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仅仅把教学当成一份工作,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心。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待遇,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
我教过的苦孩子-读后感范文
我教过的苦孩子-读后感范文《我教过的苦孩子》读后感范文《我教过的苦孩子》这本书,以真实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群出身贫苦却坚韧不拔的孩子的成长历程。
阅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感受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书中所展现的那些孩子们的生活困境,让我深感震撼。
他们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挣扎,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
然而,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努力地与命运抗争。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佩。
比如书中的_____,他的家庭贫困到连一本书都买不起,但他却每天坚持去学校的图书馆借旧书看。
晚上回到家,借着微弱的灯光,认真地做笔记、复习功课。
他的那份执着和努力,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环境的艰苦并不能成为阻挡一个人追求梦想的借口。
相反,它更能激发人的斗志,让人更加坚定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还有_____,她每天要走好几里山路去上学,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
她的鞋子破了又补,补了又破,但她从未抱怨过。
她深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自愧不如。
这些孩子的故事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
与他们相比,我所面临的困难简直微不足道。
我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充足的物质条件,却时常在学习和生活中抱怨、退缩。
他们的经历让我明白,我们没有理由去浪费时间和机会,应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这些苦孩子来说,教育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老师的关爱和教导,如同黑暗中的明灯,为他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书中的老师们,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呵护着这些脆弱而又坚强的心灵,帮助他们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多么重大的责任。
此外,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也是这些孩子能够走出困境的重要因素。
书中提到的那些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他们的善举为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
开原市民主小学李秀
在读《我的教育苦旅》之前,我对高万祥老师并不十分了解,会读到这本书是一种美丽的缘分。
高万祥老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真正搞教育的学者,也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
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位思考者。
一、有翅膀就要飞,有梦想就要追
他在书中说道“我一边憧憬和追寻着理想中的新教育、活教育、真教育,一边又不得不面对甚而干着那世俗的假教育、伪教育、反教育。
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做一些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事,他说至少我们还有梦。
这个梦不是为一己私欲,而是为教育、为国运。
有翅膀就要飞,有梦想就要追。
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喋喋不休的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如奋力一搏还有胜算。
二、读书不是一时兴起的“运动”
高万祥老师在书中不厌其烦的强调多读书、读好书。
他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努力办一所真正读书的学校,把“以人为本、文化关怀”作为办学理念,确立“向人格学习要学习成绩,向人格教育要学校品牌”的办学思路。
他受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家影响,认为“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
他希望全校自上而下都读书,他太了解读书的重要性了,所以大声疾呼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我们要相信,“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你的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
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把读书进行到底是能够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
三、让爱充溢校园每个角落
教师最大的本领是什么?高玉祥老师的回答是:教好每一个学生。
这让我想起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魏敏芝的朴实。
当然这个教好,不是学科教学意义上的,而是教育学意义上的。
最重要的金科玉律就是教育的爱心和老师的智慧。
倡导“爱心教育”,努力建设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呼吁教育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
这是我们应该做也正在做的。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心底深处的认知与感悟。
教育是一种旅程,我愿为此从星星变成夕阳,因为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