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汇编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分类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645478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f.png)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分类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分类是一个重要的复习环节,它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掌握政治学科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对中考政治知识点的归纳分类:一、基础知识点1. 国家制度: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机构、国家权力和国家职能等。
2. 法律基础:包括法律的概念、法律的作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等。
3. 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
4. 国家政策:国家在不同领域的政策,如教育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等。
二、政治理论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观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时事政治1. 国内外重大事件: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重大事件。
2.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政策: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和政策导向。
3. 国际关系:包括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及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四、道德与法治教育1. 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
2. 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权威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法治实践: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实践与应用1. 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模拟法庭: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了解司法程序和法律实践。
3. 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结束语通过对中考政治知识点的归纳分类,学生们可以更加系统地复习和掌握政治学科的主要内容。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政治重要知识点汇总梳理大全
![初中政治重要知识点汇总梳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fa8065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f.png)
初中政治重要知识点汇总梳理大全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和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环节。
初中政治课程内容广泛,其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初中政治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1. 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在政治社会活动中所形成和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体系。
初中政治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政治修养和思想道德品质。
2. 国家和国家管理国家是指具有一定领土、人口和政权的统一整体,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政治组织形式。
在初中政治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国家的特征、组成部分和运行机制,以及国家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3. 党的基本知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初中政治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党的历史和目前的党的建设情况。
4.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的政治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包括国家组织结构、选举制度、法律制度等,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影响。
初中政治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中国的政治制度。
5.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角色和经济政策等方面。
初中政治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6. 政治伦理和法治教育政治伦理是指政治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法治教育是培养公民遵守法律和法律意识的教育。
初中政治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政治伦理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正确的政治伦理和法治观念。
7. 政治与社会政治和社会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政治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初中政治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了解政治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以及社会对政治的制约和反馈。
政治初中全册知识点总结
![政治初中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aafd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8.png)
政治初中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概念和政治生活一、政治政治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通过权力的运作和管理来解决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利益的一种活动。
二、政治生活政治生活是人们在政治活动中所体验到的一切社会活动的总和,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活动等。
第二章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的概念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上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国家机构、政府制度、选举制度、法律制度等。
二、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通过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机构,实现政权和国家管理的一种制度。
三、专制制度专制制度是由少数人或个人控制政权,限制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一种制度。
四、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示威游行权等。
第三章政治组织一、政党政党是代表特定阶级、集团和利益的组织,通过竞选、组织、宣传等手段争取政权的组织。
二、政党制政党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由不同政党通过竞选、议会活动等方式竞争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
三、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在特定利益或共同目标下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组织形式的社团组织。
第四章政治活动一、选举选举是指通过投票方式选举国家领导人、国家机构成员和地方代表的一种政治活动。
二、宣传政治宣传是政党、政府和社会团体通过媒体、演讲、文宣等手段向公众传达自己观点和政策的一种政治活动。
三、示威游行示威游行是公民为了表达诉求和争取权益而组织的一种集会活动。
第五章国家法律和政治教育一、国家法律国家法律是由国家机构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的一种规范行为规范。
二、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国家通过教育部门对公民进行关于国家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活动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第六章政治思想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创立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制度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指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总结而得出的一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共六大类型)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共六大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ce719dc580216fc710afd48.png)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一、“基本”类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二、“基础”、“基石”类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6.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三、“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4.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类整理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a61eb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2.png)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类整理政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政治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对初中阶段的政治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一、政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是有组织的社会和人类行为中具有权力、权威、利益、决策和调节性的问题,旨在解决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国家与政权1. 国家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国家是一个具有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的独立政治组织体。
2. 国家的基本职能: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保障人民权益。
3. 政权的概念和形式:政权是指统治者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一种方式。
根据不同的统治方式,政权可以分为专制政权和民主政权。
三、政治制度1. 专制制度:指少数人或一党独揽政权,没有普遍选举和人民参与的政治体制。
2. 民主制度:指政权由全体公民共同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政治体制。
3. 社会主义制度:指以解放生产力、消除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政治经济制度。
四、政治权力与职责1. 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政治权力具有合法性、普遍性、唯一性和全面性。
2. 政治权力的来源: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通过选举和法定程序获得合法性。
3. 政治权力的制约:政治权力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不能任意滥用。
五、政治参与与民主1. 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政治投票、参与政治组织和社会团体、参与公民意见表达等。
2.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并应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义务。
六、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初中政治知识点梳理清单
![初中政治知识点梳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70bf2b2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0.png)
初中政治知识点梳理清单一、人与自我1.1 自尊与知耻1.2 自信与自负1.3 独立与依赖1.4 坚强与脆弱1.5 乐观与悲观1.6 勇敢与怯懦2.1 友情与爱情2.2 合作与竞争2.3 公平与不公平2.4 权利与义务2.5 尊重与被尊重2.6 宽容与理解2.7 冲突与解决三、人与社会3.1 个人与社会3.2 集体与个人3.3 公民与社会3.4 传统与时尚3.5 消费与生产3.6 环境与保护3.7 法律与道德3.8 改革与进步四、国家与国家制度4.1 国家的定义与特征4.2 国家的形式与类型4.3 我国的国家制度4.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6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政治参与5.1 公民与政治5.2 选举与被选举5.3 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5.4 法定义务与权利5.5 社会责任与担当5.6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六、经济制度与经济活动6.1 我国的经济制度6.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6.3 消费者权益保护6.4 企业与创业6.5 金融与投资6.6 收入与分配七、文化教育7.1 文化的定义与类型7.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7.3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7.4 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7.5 知识产权与创新能力7.6 体育与健康八、全球化与国际合作8.1 全球化及其影响8.2 国际组织与国际法8.3 我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8.4 国际合作与竞争8.5 和平发展道路8.6 人类命运共同体九、道德修养9.1 道德与法律9.2 诚信与信任9.3 公平正义9.4 友善与爱心9.5 责任与担当9.6 美与审美十、安全与健康10.1 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10.2 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10.3 食品与健康10.4 环境与生态安全10.5 急救与健康知识10.6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以上是初中政治知识点梳理清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以下哪项是自尊的表现?A. 嘲笑别人的缺点B. 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C. 对自己的优点和成就感到自豪D. 轻视别人解题方法:通过理解自尊的含义,可以排除A、B、D三个选项,正确答案为C。
中考政治七八九年级重要知识点归类整理
![中考政治七八九年级重要知识点归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d068e889e314332396893f3.png)
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2、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3、重要观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核心价值观、三个代表、共同富裕、共同理想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关键、核心、中心、保障、保证1、强国之路是:改革开放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2、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4、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
15、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6、科技跨越式发展:创新是关键17、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
1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0、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核心必背知识点(共20大类)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核心必背知识点(共20大类)](https://img.taocdn.com/s3/m/53d15e5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0.png)
中考道法核心必背知识点一、经济建设的常用表述语: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5.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6.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新发展理念。
7.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8.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
9.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关于政治建设的常用表述语:1.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设法治中国。
4.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5.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7.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8.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三、关于文化建设的常用表述语:1.坚定文化自信。
2.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3.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常用表达: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5.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6.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7.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8.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9.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10.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与汇总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与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676e1b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b.png)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与汇总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和道德修养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与掌握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和法治原则,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与素质。
下面我们将对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汇总,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初中政治的知识点归纳与汇总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什么是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与途径5.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我国的周边外交政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原则二、初中道德的知识点归纳与汇总1. 道德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道德的定义- 道德的特征与功能-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2. 社会主义道德与个人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 个人道德的培养与发展3. 道德人格与道德风尚- 道德人格的构成要素- 道德风尚的培养与形成- 道德人格与道德风尚的意义4. 忠诚、正直、友爱的道德标准- 忠诚的道德标准与实践- 正直的道德标准与要求- 友爱的道德标准与行为5. 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道德基础- 爱国主义的内涵与要求- 集体主义的基本精神与特征- 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三、初中法治的知识点归纳与汇总1. 法治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法治的定义与内涵- 坚持法治的基本要求- 法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2. 法的种类与特点- 宪法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行政法与刑法的区别与联系- 民事法与经济法的关系3. 公民权利与义务- 公民权利的基本内容- 公民义务的要求-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与制约4. 法律与生活- 法律与公民的关系- 法律与公平正义的关系- 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与方法5. 参与法治建设- 参与法治建设的意义- 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的途径- 个人如何提高法治意识通过对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与汇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初中政治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初中政治知识点汇总(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fd24465acfa1c7aa00cce8.png)
初中政治知识点汇总(精华版)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梳理总结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梳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622ca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8.png)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梳理总结政治是初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国家、政府、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初中政治必背的知识点梳理总结。
一、国家与国家制度1. 国家的定义和特点: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政治地位和完整领土的社会组织形式,具有国内权力和对外主权。
2. 国家的元素:国土、人民、主权、政权。
二、政权与政府1. 政权的定义和特点:政权是指政府在一定国家范围内依法行使的国家权力。
2. 政府的定义和职责:政府是一个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机关,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权益。
三、宪法与法律1. 宪法的概念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组织形式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法律的概念和种类: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民法等。
四、人权与公民权利1. 人权的概念和分类:人权是每个人由于其作为人类而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受教育权等。
2. 公民权利的概念和保障:公民权利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等。
五、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包括民主制度、专政制度和威权制度等。
2. 政治体制的概念和特点: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在国家实际运行中所呈现的形态,包括议会制、总统制和君主立宪制等。
六、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1. 政治生活的含义和重要性:政治生活是指公民在政治制度下的行为和活动,包括参与选举、履行公民义务等。
2. 政治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
七、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1. 国际关系的概念和特点: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2. 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分类:国际组织是各国为解决共同问题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
初中政治知识点整合分类
![初中政治知识点整合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09a4f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e.png)
初中政治知识点整合分类政治是国家政治、政府政治和个人政治的总和,它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活。
在初中政治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政治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公民的权利和责任。
下面,我将对初中政治知识点进行整合分类,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国家与国家制度1. 国家概念和国家的特征: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具有人民、领土、主权和政权等特征。
2. 国家的分立和统一:国家可以分立为不同的政权或合并为一个整体。
3. 国家的分类:国家可以按照政权的组织形式、领土的范围、政治制度等进行分类。
4. 国家的权力机关和职能:国家权力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职能。
二、民主与法治1. 民主的概念和特征: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通过选举和民主决策来行使权力的制度和理念。
2. 民主的基本原则和形式:民主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由、人权等,民主形式包括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
3. 法治的概念和特征:法治是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的实施。
4. 国家的民主与法治:国家的民主与法治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三、公民的权利与义务1. 公民的权利: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人身权利等基本权利,也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2. 公民的义务:公民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包括守法、纳税、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
四、政治制度和政党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可以按照政府组织形式、权力机关设置、选举制度等进行分类。
2. 政党的概念和特征:政党是代表特定社会利益的组织,通过选举和政治活动来争取政权。
3. 中国共产党和多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国际关系与外交1. 国际关系的概念和特征:国际关系是不同国家之间相互联系和互动的关系。
2. 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国际组织是多个国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建立的组织,国际合作是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的合作。
七年级全年政治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全年政治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64671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e.png)
七年级全年政治重要知识点政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是人民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生的政治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七年级全年政治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政治基础知识1. 国家定义和属性:国家是具有一定领土和人民以及主权的社会政治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维护阶级利益的工具。
2. 国家机器:指维护和管理国家的一切机构和组织,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武装力量、党政机构、公共机构等。
3. 国际关系:指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环境等各领域的交往和合作。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的核心思想是革命和建设。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基本内容:是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形成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民族精神和共和国精神1. 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心。
2. 共和国精神的基本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内容:和平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大国关系等。
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尊重民族特点和文明多样性等。
五、中国的政治制度1.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2. 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以下特点: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制度的基石;三、中国依法治国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中国梦1. 中国梦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包括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等多方面的内容。
2. 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道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等。
总之,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政治重要知识汇总梳理
![初中政治重要知识汇总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2d527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9.png)
初中政治重要知识汇总梳理政治是初中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政治,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民主原则和法律法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责任感。
下面将对初中政治的重要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国家和政权1.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具有领土、人民和主权的特征。
国家的基本任务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2. 国家的政权形式:国家的政权形式有民主制和专制制两种。
民主制是指人民通过选举和自由表达意见来参与政治决策,专制制是指少数人或个人垄断权力。
3. 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主要的政治制度有民主制和社会主义制度。
民主制度强调人民的自由和平等,而社会主义制度则强调平等和公正。
二、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政党1. 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政权的最高组织,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担负着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权利:公民在法律的保护下享有众多的权利,例如言论自由、选举权、信仰自由等。
公民的权利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2. 公民的义务:公民有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
公民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法律和法治1. 法律的概念和特征:法律是国家权力的表现,是社会行为准则的总和。
法律的基本特征有普遍性、强制性和规范性。
2. 法律的作用和地位: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保障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
法律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公民之间具有约束力。
3. 法治的实现:法治是指社会和国家运行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实现法治需要保证法律的公正、公平和公开,同时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初中政治重点知识点汇总
![初中政治重点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e2abbe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e.png)
初中政治重点知识点汇总政治是初中阶段社会科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是初中政治的重点知识点的汇总,希望能帮助你对这门学科有更清晰的了解。
一、党的基本知识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包括党的一大、二大、三大等重要会议,以及党的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胜利。
2.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阶段的基本纲领。
3.党的各级组织的设置和职责:党的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中央组织的设置和职责。
二、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1.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优点和缺点。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职权和选举办法等。
3.我国人民政协制度: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组成和作用等。
4.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三、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1.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和职权: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的职责和作用等。
2.政治权力分工和合作: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权力机关之间的分工和合作方式。
3.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党的领导核心、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组织制度等。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言论自由等权利,以及公民的宪法义务和社会责任。
四、国际政治关系与中国的对外关系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友好政策等。
2.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战略利益:包括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国家利益的界定。
3.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包括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建交原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和领土完整:包括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中国统一的基本立场。
五、法治与社会公正1.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包括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法律的法定权威等。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面整理与汇总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面整理与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cc3cf5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4.png)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面整理与汇总政治与道德与法治是作为初中生必修的学科,其内容涉及了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公共事务、社会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本文将针对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与汇总,以便初中生对这一学科有一个系统的把握。
1. 政治与道德1.1 政治学概念与基本理论政治是指国家政权组织与运作的规律和原理。
学习政治学概念与基本理论,可以了解国家的本质、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等重要内容。
1.2 国家的组织与运作国家是指一个独立的、有人民和领土的政治实体。
国家的组织与运作包括政党的组织、选举与权力制衡等重要内容。
1.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是指属于某一国家并享有该国家权利与承担义务的人。
学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可以了解公民在法律法规约束下的权利与义务。
1.4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学习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可以了解道德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作用。
2. 法治2.1 法治概念与原则法治是指在国家权力的制约下,以法律规范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来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一种原则。
学习法治概念与原则可以了解法治的核心理念和要求。
2.2 宪法与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律。
学习宪法与法律体系,可以了解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和相关法律的实施。
2.3 法律的作用与权威法律的作用是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的权威是法律实施过程中必须得到尊重和执行的原则。
学习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可以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4 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认识、遵守和维护的观念。
公民的法律素养是指公民在法治社会中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修养。
学习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可以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能力。
初中政治所有知识点汇总
![初中政治所有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d7c2e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1.png)
初中政治所有知识点汇总
1. 政治基本概念
- 政治的定义和特征
- 国家的定义和特点
-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
- 政权的概念和来源
2. 国家的组成与职能
- 国家的组成部分:领土、人民、主权
- 国家的职能:立法、行政、司法
3. 法律与道德
-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 道德的概念和作用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4. 国家机构与职能
- 国家权力机关和主要职能
- 国家行政机关和主要职能
- 国家司法机关和主要职能
5. 政治制度与政党
- 多党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 中国的性质和作用
- 多级选举和民主集中制
6. 国家安全与国防
- 国家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 国防的概念和任务
- 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举措
7. 经济与政治
- 经济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 坚持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体制
8.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爱国主义的内涵和体现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作用
-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上是初中政治所有知识点的汇总,共包括政治基本概念、国
家的组成与职能、法律与道德、国家机构与职能、政治制度与政党、国家安全与国防、经济与政治、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汇编,中考,政治,中考政治易错点全归纳一、“基本”类1.人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前提)、有法必依(守法、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执法、保证)。
二、“基础”、“基石”类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6.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三、“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4.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发展科技、教育。
7.从根本上巩固合法按照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8.提升广大人民综合素质的根本: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9.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0.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四、“本质”、“实质”、“性质”类1.犯罪的本质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我国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6.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五、“最”类1.调节情绪的最根本方法:理智控制法(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
2.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生命。
4.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精神升华。
5.学会尊重最重要:维护人格。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立足于自己的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7.法律最基本的特征: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8.避免违法犯罪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9.竞争最理想的结果:“双赢”。
10.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
11.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
12.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13.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国家处在为难时刻。
14.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15.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效力、最具权威:宪法。
17.当代中国最基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克服考试焦虑最重要:增强自身实力。
19.为了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0.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依法治国。
21.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22.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按劳分配。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直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4.艰苦奋斗的集中表现: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1.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
2.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教育。
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教育。
3.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九、“制度”类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十、“核心”、“中心”类1.美好道德的核心:诚实。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中国特殊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5.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十一、“关键”类1.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优良的意志品质。
2.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应对。
3.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4.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关键:尊重理解。
5.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十二、“目的”、“目标”类1.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奋斗目标: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目标:全面小康社会。
5.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十三、“原则”类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十四、“前提类”1.交往的前提:尊重。
2.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前提:彼此了解。
3.获得信任的前提:诚实。
4.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5.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类1.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的制度规则:正义的制度规则。
2.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十六、“重要”、“重点”类1.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独立生活。
2.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增强诚信意识。
十七、“不是”、“不能”、“不等于”、“不意味”类1.人应该诚实,但不等于无所顾忌地、不适当地说出一切,有时需要保持必要的沉默。
2.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
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3.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4.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5.珍惜文化遗产部等于盲目崇拜,继承传统文化不是回到过去。
6.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十八、带“一”的知识点1.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2.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九、带“二/两”的知识点1.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4.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5.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二十、带“三”的知识点1.交友三原则: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
2.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显著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