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2《心理统计学》2016年6-7月期末考试指导.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答案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8503d081c758f5f61f678f.png)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集中离散2、7.5 143、14.54、正态5、正态6、区间估计7、1.48、Ⅰ型错误Ⅱ型错误9、正态连续10. 连续11.虚无假设12. 2113. 114. 众数二、单项选择题三、不定项选择题1.ABC2.AC3. B4. B5. B 平均数差异检验四、判断题1、√2、√3、×4、×5、√6、×7、√8、√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五、简答题1、正偏态时,三者相等。
负偏态时,平均值小于中位数小于众数。
正偏态时,众数小于中位数小于平均数。
2、优点:可将一堆杂乱无章的数据排列成序,从表中可以发现各个数据的出现次数是多少,其分布状况如何。
缺点:原始数据不见的,丢失了部分信息。
根据次数分布表计算出来的统计量与的值与按原始数据计算出来的有少许差异。
3、优点:①反应灵敏;②计算严密;③计算简单;④简明易懂;⑤适合进一步代数运算;⑥较少受抽样变动影响;缺点:易受极端数据影响;若出现模糊不清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
4、①求全距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列出分组区间④登记次数⑤计算次数⑥制表5、(1)求全距(2)决定组距(3)确定组数(4)列出分组区间(5)登记次数(6)计算次数6、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概率性质的反证法。
①为检验虚无假设,假定虚无假设为真;②在虚为真的前提下,如果导致违反逻辑或违背人们常识和经验的不合理现象出现,则表明“虚无假设为真”是不正确的,推翻虚无假设;③在虚为真的前提下,若没有导致不合理现象出现,那就认定“虚无假设为真”正确。
7、(1)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已知,用Z检验;(2)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用t检验;(3)总体非正态分布,总体方差已知,大样本情况下用Z检验;(4)总体非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大样本情况下用Z或t检验。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e41a1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a.png)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心理统计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度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众数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正态分布的特征?A. 对称性B. 均值等于中位数C. 均值等于众数D. 偏态答案:D3.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到 1B. 0 到 1C. -∞ 到+∞D. 1 到∞答案:A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A. 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B. 确定样本数据是否来自某个总体C. 确定样本统计量是否等于总体参数D. 确定样本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答案:C5. 以下哪个是心理统计中常用的非参数检验?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曼-惠特尼U检验答案:D6.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A. 0, 1B. 1, 0C. 0, 0D. 1, 1答案:A7. 以下哪个是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A. 总体方差相等B. 总体均值相等C. 总体标准差相等D. 总体分布相等答案:A8. 以下哪个是心理统计中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量度?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众数答案:B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统计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推理法答案:D10. 心理统计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对以下哪个统计量影响最大?A. 平均数B. 方差C. 标准差D. 相关系数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统计中的中心极限定理及其意义。
答案:中心极限定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经过标准化后趋近于正态分布,无论原始变量的分布如何。
这一定理的意义在于,它允许我们在样本容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使用正态分布的性质来估计总体参数,即使总体本身不是正态分布的。
2. 描述什么是效应量,并解释它在心理统计中的重要性。
答案:效应量是指在统计分析中,用来衡量实验效应大小的量度。
它反映了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18de5527284b73f242505f.png)
注:t0.05/2(60)=2.00 Z0.05/2=1.9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的数据是( )A.称名数据B.顺序数据C.等距数据D.比率数据2.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的统计量是( )A.差异系数B.方差C.全距D.标准差3..中数的优点是( )A.不受极端值影响B.灵敏C.适于代数运算D.全部数据都参与运算4.一班3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2.6,二班40人的平均分为80.2,三班36人的平均分为75,则三个班级总平均分为()A.75.93 B.76.21 C.80.2 D.735.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这种统计图是()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6.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表示其集中量数应使用()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加权平均数7.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称为()A.随机事件 B.必然事件 C.独立事件 D.不可能事件8.进行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一般采用()A.Z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方差分析9.已知P(Z>1)=0.158,P(Z>1.96)=0.025,则P(1<Z<1.96)等于( )A.0.133B.0.183C.1.58D.3.5810.统计学中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分布是( )A.概率分布B.t分布C.正态分布D.F分布11.如果相互关联的两变量的变化方向一致(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这表明两变量之间有( )A.完全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零相关12.假设检验中的犯“取伪”错误的概率是( )A.αB.βC.1-αD.1-β13.某实验选取了4个样本,其容量分别是n1=8,n2=9,n3=10,n4=8,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间差异时,其组间自由度是( )A.3B.8C.31D.3514.PR=80所表示的含义是( )A.该生考试成绩为80分B.该生考试成绩为20分C.80%的学生成绩高于该生D.80%的学生成绩低于该生15.若将某班每个人的语文考试分数都加上10分,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变化是()A.平均数减少,标准差不变 B.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增加C.平均数增加,标准差不变 D.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减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已求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Mdn=71,则众数为_______。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4d747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0.png)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第一章1 名词概念(1)随机变量)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 f 表示。
(6)频率)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
其描述性定义。
随机事件 A 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 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
心理统计学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心理统计学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96868de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1.png)
心理统计学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5,则Z值为-2.58的原始数据是( )参考答案:37.102.如果一个数等于平均数,其对应的Z值为( )。
参考答案:零3.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的数据是( )。
参考答案:称名变量4.4、若描述不同性别的儿童在小学入学时和小学毕业时的自尊水平差异,应该使用( )。
参考答案:条形图5.主要用于求解学习速度问题的是( )。
参考答案:调和平均数6.既有相等单位也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的数据类型是( )。
参考答案:比率数据7.6、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
参考答案:次数8.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数据类型是( )。
参考答案:等距数据9.有一组数据:3,6,2,7,32,4,8,6,5。
要描述这组数据的特征,受极端数据值影响的统计量是( )。
参考答案:平均数10.适用于描述某种心理属性在时间上变化趋势的统计图是( )。
参考答案:线形图11.有一组数据其均值是20,对其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10,那么得到的这组新数据的均值是( )。
参考答案:3012.在一组正态分布的数据中,去掉两端极值后,一定不会受到影响的统计特征值是( )。
参考答案:众数13.下列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的统计量是( )。
参考答案:算术平均数14.一组数据的分布曲线呈双峰状态,据此可以推测该组数据中可能有两个( )。
参考答案:众数15.某城市调查8岁儿童的身高情况,所用单位为厘米,根据这批数据计算得出的差异系数( )。
参考答案:无单位16.某考生在一项测验中得分60,经换算百分等级为70,这表明在所有考生中,得分低于该考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
参考答案:70%17.有组数据:2,3,4,5,6,7,8。
该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5和2。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https://img.taocdn.com/s3/m/5e86903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4.png)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假设检验的步骤有以下哪些?()A、根据问题要求,提出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B、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C、规定显著性水平D、计算检验统计量E、根据结果进行决策参考答案:ABCDE2.统计中常用的连续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二项分布D.负指数分布E.威布尔分布参考答案:ACDE3.欲比较统一团体中不同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指标是()A.全距B.方差C.四分互差D.变异系数参考答案:C4.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首先要做的是确定研究对象,这就涉及到()。
A、总体的确立B、描述统计C、样本的选取E、方差分析参考答案:AC5.如果两个方差同质性不能满足,对总体进行估计时可靠性会大大降低。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6.从人类学角度,首先发现回归现象的是()A.达尔文B.高尔顿C.高斯D.瑟斯顿参考答案:B7.如果知道了算术平均数,中数与众数的大小,就可以大概知道分布的倾斜情况。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T检验是一种推论统计,它考察的是()。
A、根据总体分布来预测样本分布B、根据样本分布来推断总体分布C、已知样本分布和总体分布的差异性D、判断样本分布是否符合总体分布参考答案:B在行为科学研究中,通过尝试拒绝虚无假设来进行假设检验。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双侧检验是关于()的检验A.同时强调两者间差异和方向性B.只强调差异而不强调方向性C.只强调方向性而不强调差异D.两者都不强调参考答案:B11.在一定条件下,两样本平均数之差的分布、样本相关系数的分布和回归系数等的分布也服从t分布。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2.描述统计是来描绘或总结的观察量的基本情况的统计总称。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有联系的两列变量可采用什么分布表?()A、相对次数分布表B、累加次数分布表C、双列次数分布表D、简单次数分布表参考答案:C14.影响假设检验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A.样本容量大小B.总体方差C.处理效应大小D.显著性水平大小E.检验的方向性参考答案:ACDE15.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对α和β错误的描述是()。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2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2](https://img.taocdn.com/s3/m/9e3e9f3776eeaeaad0f330a2.png)
共 3 道大题,满分 100 分一、单选题(共 15 道小题,共 30 分)1. 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关系是( )。
(2 分)A. α+β=1B. α=βC. α+β=1/2D. α+β不一定等于1【答案】D【解析】α+β不一定等于1,因为两者是在两个前提下的概率。
α是拒绝H0时犯错误的概率,β时接受H0时犯错误的概率。
2. 下列统计量中对数据变化灵敏性最差的是( )。
(2 分)A. 方差B. 平均差C. 算术平均数D. 众数【答案】D【解析】众数指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对数据变化灵敏性差。
3. 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
(2 分)A. 越明显B. 越不明显C. 越高D. 越低【答案】D【解析】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越低4. 某次英语考试的标准差为5.1分,考虑到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评分时给每位应试者都加了10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是( )。
(2 分)A. 4.9B. 15.1C. 5.1D. 10【答案】C【解析】标准差计算公式的运用5. 当一个实验( )时,我们才能得到交互作用。
(2 分)A. 自变量多于1个B. 因变量多于1个C. 自变量多余2个水平D. 因变量多于2个水平【答案】A【解析】当一个实验自变量多于1个时,我们才能得到交互作用。
6. 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
(2 分)A. 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B. 控制β值,使其尽量小C. 适当加大样本容量D. 完全随机取样【答案】C【解析】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办法是适当加大样本容量7. 已知某次高考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36的样本,并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9,那么下列成绩不在这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0.95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有( )。
(2 分)A. 81B. 79C. 83D. 77【答案】C【解析】总体平均数估计公式运用8. 已知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80,标准差为10。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题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d831f4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d.png)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A. 标准差B. 方差C. 均值D. 众数2. 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A. 极差B. 四分位数间距C. 均值D. 标准差3.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0B. 0到1C. -1到1D. 1到无穷大4. 假设检验中,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A. 拒绝零假设B. 接受零假设C. 无法做出决策D. 需要更多数据5. 以下哪个不是常见的抽样分布?A. t分布B. F分布C. 正态分布D. 二项分布6. 心理测量学中,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是:A. 信度高则效度一定高B. 效度高则信度一定高C. 信度和效度是相互独立的D.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7.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定性数据B. 定量数据C. 顺序数据D. 等级数据8. 进行回归分析时,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则:A. 可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B. 可以进行非参数回归分析C. 无法进行回归分析D. 需要重新选择自变量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随机抽样法10. 心理测量中,项目分析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难度分析B. 区分度分析C. 信度分析D. 效度分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方差和标准差的区别,并解释它们在心理统计学中的应用。
2. 解释什么是效应量,并讨论它在心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3. 简述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并说明在心理研究中如何应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给定一组数据:3, 5, 7, 9, 11, 13。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并解释这些统计量的意义。
2. 假设你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你收集了以下数据:工作压力(自变量X)和工作满意度(因变量Y)的测量值。
《心理统计学》总复习要点[]
![《心理统计学》总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7d2a3652d380eb62946d3e.png)
《心理统计学》总复习要点第一章、第二章基本概念及次数分布表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不连续变量)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不连续变量)。
连续变量则可以在量表上的任何两点加以细分,可以取得无限多个大小不同的数值。
不连续变量又称离散变量或间断变量,则在量表上的任何两点中只能取得有限个数值。
是一种只能取特殊值而不能取任何值的变量,它代表一个点,而不是一段距离。
2.总体、样本、个体总体是指具有某一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称为个体,在总体中按一定规则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二、测量水平心理测量的工具一般可以分为四种水平,它们是由测量工具——量尺的水平决定的,量尺也称为尺度。
(一)量尺(Ratio Measurement)用这样的量尺测量出的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和除运算。
这种测量水平的数据特征是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
用这种量尺测量得到的数据变量为比率(或等比)变量。
(二)等距量尺(Interval Measurement)只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这种测量工具称为等距量尺。
等距量尺测出的数据可以进行加和减的运算,而不能进行乘和除的运算。
但是,等距数据的差值可以进行乘、除运算,因为等距数据的差值有一个绝对零点,两个数值相等,差值即为零。
用这种量尺测量得到的数据变量为等距变量。
(三)顺序量尺(Ordinal Measurement)顺序量尺又叫等级量尺,它的特点是:既无绝对零点,又无相等单位。
用这种量尺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只能给对象排个顺序。
顺序量尺的测量结果原则上不能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如有必要的话,只能进行不等式运算。
用这种量尺测量得到的数据变量为顺序变量。
(四)分类量尺(Nominal Measurement)分类测量不包含任何类间数量关系的假定,仅仅是把测量对象分为相同或相异,但在性质上没有哪一类较大,哪一类较小之分。
即无大小之分,也无等级之分。
心理统计考试的一般说明与指导
![心理统计考试的一般说明与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b7232313968011ca3009142.png)
心理统计考试的一般说明与指导
一、考试的基本类型及比重
1、共四种类型的试题:选择20分、填空10分、名称解释15分、计算55分。
选择10道题,填空8道,名称解释5道,计算4道。
其中计算题,简单的数据整理、平均数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各一题。
2、本次考试难度一般,但内容还是比较全面,注重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适当的计算。
3、计算题注意按照步骤给分,要把解题的基本过程呈现出来,避免意外失分。
二、复习概要
1、描述数据分布状况的统计量,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及其表示符号,计算、
使用范围。
2、如何理解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等的不同能够运用。
3、各种相关系数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4、各种分布的特征,如随样本容量改变状况
5、假设检验的各种错误之间的关系、形成原因等。
6、点估计、区间估计等估计量的特点概括
7、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标准误、置信区间的计算、表述等
8、统计图表的基本结构
9、统计的各种基本概念:如几种相关的概念、统计类型的概念、概率中的几个概念以及样本、方差分析等一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需要掌握。
10、能够区分不同的数据类型,如顺序数据、比率数据等
能够对给出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如简单次数分布表、分组次数分布表。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
(统计心理学)考试答案
![(统计心理学)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a7b37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9.png)
(统计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心理学中,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推理法答案:D2. 在统计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内容?A. 计算平均数B. 计算中位数C. 计算众数D. 进行假设检验答案:D3.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多少?A. -1到1之间B. 0到1之间C. -1到0之间D. 0到正无穷答案:A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统计心理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定类数据B. 定序数据C. 定距数据D. 定性数据答案:D5. 在统计心理学中,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B.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大C. 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无关D. 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越小答案:A6. 统计心理学中,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的什么?A. 中心趋势B. 离散程度C. 偏态分布D. 峰态分布答案:B7. 在统计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非参数检验的特点?A. 不需要正态分布的假设B. 不需要等方差的假设C. 适用于小样本数据D. 适用于大样本数据答案:D8. 统计心理学中,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回归分析只能用于预测连续变量B. 回归分析可以用于预测分类变量C. 回归分析不能用于预测分类变量D. 回归分析只能用于预测分类变量答案:B9. 在统计心理学中,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信度和效度是评估测量工具的两个重要指标B. 信度和效度是评估测量工具的唯一指标C. 信度和效度不是评估测量工具的指标D. 信度和效度是评估测量工具的次要指标答案:A10. 统计心理学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数据的预处理步骤?A. 缺失值处理B. 异常值处理C. 数据转换D. 数据解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统计心理学中,以下哪些是数据的预处理步骤?A. 缺失值处理B. 异常值处理C. 数据转换D. 数据解释答案:A、B、C12. 在统计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文献法答案:A、B、C13. 统计心理学中,以下哪些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内容?A. 计算平均数B. 计算中位数C. 计算众数D. 进行假设检验答案:A、B、C14. 在统计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数据类型?A. 定类数据B. 定序数据C. 定距数据D. 定性数据答案:A、B、D15. 统计心理学中,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B.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大C. 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无关D. 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越小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统计心理学中数据收集的方法有哪些?答案:统计心理学中数据收集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和调查法。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分析.doc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分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61f9b4466c85ec3a86c2c516.png)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分析。
XXXX年第二学期《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一注:t0.05/2(60)=2.00 Z0.05/2=1.961.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根据性别差异,当我们用数字“1”代表男性称谓,用数字“2”代表女性称谓时,这里获得的数据是()a .名义数据b .顺序数据c .等距数据d .比率数据2。
比较不同单位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
可以使用的统计数据有:a .差异系数b .方差c .全距离d .标准偏差3.中值的优点是:不受极值影响;敏感;适合代数运算;所有数据都包含在运算中。
一班32名学生的平均人数是72.6,二班40名学生的平均人数是80.2,三班36名学生的平均人数是75。
然后将三类的总平均值分为()a.75.93b.76.21c.80.2d.73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的散点图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联系方式。
这张统计图是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
一组数据中任意两个相邻数据的比率接近常数。
据说集中量的数量应该用()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c .中位数d .加权平均数7。
由随机现象产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被称为(a)随机事件(b)不可避免事件(c)独立事件(d)不可能事件(8)。
在检验多重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时,一般采用()a.z 检验、b.t检验、c.χ 2检验、d .方差分析9。
如果已知P(Z1)=0.158,P(Z1.96)=0.025,那么P(11.96)等于()a.0.133b.0.183c.1.58d.3.5810。
最广泛使用的分布之一是()a .概率分布B.t分布c .正态分布D.F分布11。
如果两个相互关联的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同(同时增加或减少),这表明存在(a)完全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零相关(12)。
假设检验中出现“错误”错误的概率为()a .αb .βc . 1-t 0.05/2(60)=2.00 z 0.05/2=1.961.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统计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8f2bb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c.png)
统计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心理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度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众数2. 下列哪项不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极差B. 标准差C. 均值D. 四分位数间距3. 假设检验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显著性水平是:A. 0.01B. 0.05C. 0.10D. 0.504.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B. 0到1C. -∞到∞D. 1到∞5.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心理学中的非参数检验?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曼-惠特尼U检验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标准差总是正值。
7.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变量间的线性关系越强。
8. 统计心理学中的样本量越大,估计的总体参数越准确。
9. 正态分布是统计心理学中唯一重要的分布。
10. 统计心理学中的回归分析只能用于线性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统计心理学中样本和总体的区别。
12. 解释什么是统计显著性,并举例说明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3. 描述回归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14. 什么是效应量,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15. 给定一组数据:2, 4, 6, 8, 10,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
16. 如果一个心理学实验的样本大小为30,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计算其95%置信区间。
17. 假设有两组数据,A组的均值为20,标准差为5,B组的均值为25,标准差为7,计算两组数据的t值,并且判断是否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18. 论述统计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六、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10分)19. 假设你是一名心理学研究者,你正在研究不同教育背景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卷(以前的)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卷(以前的)](https://img.taocdn.com/s3/m/5d92027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3.png)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卷(以前的)2007—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育系《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卷(A卷)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注:1、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2、此试卷适用专业:教育系心理学专业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签名一得分阅卷教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从变量水平的角度看,找出下列变量中与其它不同类的变量()。
A.10cmB.100CC.10kgD.10ml2、由若干条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是()。
装订线A、直条图B、次数多边图C、次数直方图D、线形图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10,则所得平均数比原平均数()。
A.多10B.多,但不知多多少C.相等D.多10某数据个数4.某校在校学生人数2003年为880人,2005年为1760人,其年平均增长率为()A.141.4%C.126%B.41.4%D.26%5.甲、乙两班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某甲80,某乙78,甲6.3,乙5.8,问哪班成绩的离散程度大()A、甲班B、乙班C、一样D、无法比较6.在正偏态分布中,平均数(M)、中数(Md)、众数(M0)的关系是()。
A、M>Md>M0B、MA、Φ相关B、等级相关C、积差相关D、二列相关8.在正态分布中,如果平均数增大,正态分布曲线会()A.左移B.右移D.变平缓C.变陡峭9.两总体方差未知,且两样本(小样本)独立,应该采用()A、Z检验B、t检验C、F检验D、某2检验10.方差分析适用于()A.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比较B.两个小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比较D.方差的齐性检验C.三个或三个以上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比较得分阅卷教师二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某”。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比率变量具有相对参照点又有相等单位。
心理统计学提纲
![心理统计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dac9751fd0a79563d1e725c.png)
心理统计学复习提纲一、解释概念抽样与样本随机化原则统计量与参数相关与相关系数集中量数差异量数随机事件的概率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置信区间假设与假设检验第Ⅰ型错误第Ⅱ型错误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总体与个体参数的点估计统计分组统计图统计表二、简答题1.描述一个班的考试成绩,其主要统计指标是什么?试说明其理由。
2、心理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心理统计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4、什么是集中量数,试述其种类与用途。
5、什么是差异量数,试述其种类与用途。
6、积差相关、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系数各自使用条件的条件是什么?试写出它们的计算公式。
7、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8、统计假设检验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有哪些?如何使犯错误的风险减小?9、概率运算的基本法则是什么?写出它们的使用条件和公式。
10、什么是抽样误差,什么是均数的标准误,简述均数标准误与总体标准差之间的关系。
11、一个规范的统计表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试对各部分的意义作说明。
12、一个规范的统计图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试对各部分的意义作说明。
13、试述算术平均数的作用与优缺点。
14、试述方差与标准差的作用与优缺点。
15、卡方检验的主要用途是什么?16、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前提条件是什么?17、优良的点估计的标准是什么?18、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计算题1、某市为研究会考与高考成绩之间的关系,从全市随机抽取被试10人,得到英语的成绩如下: (1)求各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 (2)求各次考试成绩的标准差: (3)求两次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4)试对两次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作显著性检验。
,33.19,86.17,66,67====Y X Y X σσN Y Y Y Y L N X X X X L YY XX2222222)()(,31901067048080)()(∑-∑=-∑==-=∑-∑=-∑==373810660472982=-28311066067047951))((=⨯-=∑∑-∑=--∑=N YX XY Y Y X X L XY 8198.0373831902831=⨯==YY XX XY XY L L L r 本题为相关小样本资料,用t 检验。
华中师大《心理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华中师大《心理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a76d4cbe1e650e52ea99b4.png)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次数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趋势与趋势。
2、数据( 14,15,18,10,22,13,23,11)的中位数为,数据( 26,11,9,18,22,7,17,22,10)的中位数为。
3、数据( 14,15,18,10,22,13,23,11)的中位数为。
4、当样本分布满足分布时,样本的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相等。
5、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任何样本的分布都将趋于分布。
6、根据样本统计量对相应总体参数所做的估计叫总体参数估计,总体参数估计分为点估计和。
7、某班平均成绩为90 分,标准差为3 分,甲生得94.2 分,则甲生的标准分为。
8、统计推断中,经常犯的两类错误是,。
9、当两个变量都是变量,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线性关系时,才能采用积差相关。
10、随机变量可以分为_______变量和离散变量。
11、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即原假设和__________。
12、两个独立的正态总体,已知总体方差相等但未知其具体数值,从中分别抽取容量为10和13的两个样本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其自由度应为__________。
13、标准分数是以__________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14、当样本分布是偏态时,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有效量是________ 。
15、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
16、从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分为和。
17、统计图一般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关于心理统计学,正确的观点是()。
A、统计无用B、统计万能C、低劣的实验研究,好的统计方法可以提高其研究水平D、心理统计方法只是决定研究水平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随机现象B、必然现象C、模糊现象D、其他3、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这一部分内容属于统计学的()。
0276《心理测量学》2012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6《心理测量学》2012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fd3e59902d276a200292efd.png)
0276《心理测量学》2012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包括以下四种题型:单项选择题2、名词解释题3、简答题4、论述题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发展史一、心理测验的先驱:高尔顿二、首创“心理测验”一词:卡特尔三、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内-西蒙量表1905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测验量表:用于测量的标尺,它是由具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将被测量的事物置于该连续位置,看它离参照点多少单位的计数,可以得到测量值。
二、测量的要素是:参照点和单位。
三、量表的种类有: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1、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
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无参照点和单位。
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运算。
2、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
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
无法进行数学运算。
3、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
无绝对零点,但存在相对零点,参照点是人为制定的,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可以进行数学加减运算,有相等单位。
4、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
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
不仅可以进行数学加减运算,还可以进行乘除运算。
大多是物理量表,而心理量表一般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
第三章信度(公式不要求记忆)一、信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指同一群人在同一个测验上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1、信度的操作化定义:误差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测验分数X是由真实分数(T)和误差(E)两部分构成的,X = T + E误差理论假设:①测量的平均误差为0;②真分数和误差不相关;③不同测量的误差之间不相关。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d86d08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5.png)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心理统计学是一门让很多同学感到头疼的课程,但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考试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
一、考前准备1、系统复习整理笔记:将课堂笔记、教材重点和老师补充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知识点,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思路。
制作错题集:把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分析错误原因,加强对薄弱知识点的复习。
2、理解概念心理统计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如正态分布、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一定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应用,不能死记硬背。
可以通过举例、画图等方式来帮助自己理解。
3、记忆公式心理统计学涉及到很多公式,如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方差的计算公式等。
要熟练记忆这些公式,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推导来加深记忆。
二、考试中的技巧1、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和要求。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定词和数据,避免因为粗心而答错。
2、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类型和所给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比如,如果是描述性统计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如果是推断性统计问题,可能需要用到 t 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
3、分步计算对于复杂的计算问题,不要试图一步到位,而是分步进行计算。
这样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也便于检查和纠错。
4、检查数据在使用数据进行计算时,要仔细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避免因为数据错误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5、注意单位和精度有些题目会对计算结果的单位和精度有要求,一定要注意按照要求进行作答。
比如,保留小数点后几位或者使用特定的单位。
6、合理安排时间考试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一道难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可以先把会做的题目做完,然后再回过头来思考难题。
7、保持冷静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尝试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
也许在冷静思考后,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https://img.taocdn.com/s3/m/31891ed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61.png)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对均值分布的变异性的估计不需要对样本容量多做考虑。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如果效应较低的话,想达到预期的统计效力,需要较大的样本容量。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想要研究性别跟是否吸烟有无关系,用()A.积差相关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点二列相关D.φ相关参考答案:D4.通常选取的样本一定能很好的代表总体。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B、正确参考答案:A6.要考察公司中12名职员的薪水和对管理层满意度的关系,用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宜()A.皮尔逊积差相关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卡方检验D.t检验E.方差分析参考答案:ADE7.下列情况数据的分布属于二项分布的是()。
A、投掷硬币B、天上下雨C、考试分数D、身高E、体重参考答案:AB8.无论自由度是多少,t分布都有一个特定的形状。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9.在一个列联表中,自由度为()。
A、R×CB、(R+C)-1C、RC-1D、(R-1)(C-1)10.回归的目的就是得到回归方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1.描述一组数值变量资料的分布特征时,说法错误的是()A.应同时选用算术平均数B.应同时选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C.根据分布类型选用相应的集中、离散趋势指标D.应同时选用差异系数作为指标E.应该计算几何平均数参考答案:ABDE12.当一个实验()时,我们才能得到交互作用。
A、因变量多于1个B、自变量对于1个C、因变量有多于1个的水平D、自变量有多于2个的水平E、自变量为两个或者大于两个参考答案:BE13.根据拇指原则,即便样本容量小于10,一个样本方差比另一个大4倍以上,也能满足同质性假设。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5.称名变量可以用条形图来进行描述。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6.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距是()A.取样误差B.估计误差C.测量误差D.随机误差参考答案:A17.次数分布图可以清晰直观的给出数据的分布趋势,有不同的类型()A.直方图B.棒图C.折线图D.茎叶图E.饼图参考答案:ABCD18.下列对于自由度和t临界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度越大,t临界值越大B.自由度越小,t临界值越大C.自由度和t临界值没有关系D.相关样本t检验的自由度大,难以侦察到显著性19.对于以下哪种情况我们应该拒绝虚无假设?()A、已有研究证明其是错误的B、所得结果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可能性很小C、所得结果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可能性很大D、研究者确信该变量对于改变人们的行为是无效的参考答案:B20.等级变量具有绝对参照点,但不具有相等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72《心理统计学》2016年6-7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的考试题型包括:1、单项选择题2、判断题3、简答题4、计算题5、综合应用题二、重点复习内容(一)绪论1、心理学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
其中,描述统计的指标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离散趋势和数据间的相关2、数据的种类按照测量的水平,可以划分为称名变量、等级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
(1)称名变量,是指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用来划分、区别事物的不同种类所形成的变量。
这类数码并无数量和序列的含义,不能进行数量化分析,不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2)等级变量,在对事物进行分类过程中,依据事物某种属性程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形成的变量。
等级变量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不同组的等级变量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3)等距变量,是指在观测标识事物某一特定属性时,具有相对参照点、有相等单位的变量。
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是由于等距变量的参照点是相对的,即无绝对零点,因此不能进行乘除的运算。
例如,测量温度的℃。
(4)比率变量,是指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参照点的变量,如身高、体重、反应时、各种感觉阈值的物理量等。
这类变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二)统计图表1、次数分布表:各种次数分布的列表形式和图示形式。
次数分布包括简单次数分布、分组次数分布、相对次数分布、累积次数分布等。
2、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1)求全距:从最大值的数据中减去最小值的数据,所得差数就是全距。
用符号R表示(2)定组数(3)求组距:指每一组的间距,用符号i表示。
(4)定组限:指各组数据在数值上的起点值和终点值。
(5)求组中值:各组实际上限数值与实际下限数值的中点数值,即上、下限数值的平均值。
(6)归类划记:将原始观测值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归组。
(7)记录各组次数(f)。
(8)核对,抄录新表。
3、连续变量的单位是无限的,例如整数180的实上限和下限分别为179.5和180.5,而测量数据8.35的下实限是8.345。
4、累加次数分布表:如果想知道某个数值以下或以上的数据的数目,就要用累加次数。
5、次数分布图:编制次数分布表与绘制次数分布图,对于了解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平均水平,差异情况等非常有用。
由于数据的性质不同,有时实验结果的次数分布图上会出现双峰。
(三)集中量数集中量数主要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常用的代表性的集中量数有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
1、算术平均数:又称平均数,是集中量数中性能最好的一个统计量,一般用M表示。
平均数是一种受极端数据值影响的统计量。
2、加权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与其权重乘积的总和除以权重总和所得的商。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由各个平均数计算总平均数这类实际的统计计算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可以把各小组的平均分数,视为该小组每个个体的分数,而把每个小组的人数,视为权数。
3、次数分布表中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对于已经列成次数分布表的数据,其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NfX X C∑= 式中,C X 为各组的组中值,f 为各组的次数,N 为总次数,即∑=f N 。
4、中数与众数中数:又称中点数,中位数,中值。
符号为Md 或Mdn 。
中数是按一定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
当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则取据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对于数据较多的资料,其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值不会相差太大。
众数:又称为密集数、范数等,常用符号M 0表示,众数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
5、平均数、中数与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正态分布中三者相等,在正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大于中数,中数大于众数。
在负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小于中数,中数小于众数。
M<Md<Mo 。
对于数据较多的资料,其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值不会相差太大。
(四)差异量数差异量数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为离散量数。
1、全距、百分位差和四分差全距又称两极差,用符号R 表示,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就是全距。
例如,4,4,5,3,5,5,2。
这列数据的全距为3百分位差是用百分位数之间的差值来表示离中趋势的一种差异量数。
四分差,又称为四分位差,通常用符号Q 来表示,指在一个次数分配中,中间50%的次数的全距之半,也就是上四分点与下四分点之差的一半。
例如,已知在甲分布中P90-P10=38,在乙分布中P90-P10=24,两个分布的分散程度,则甲>乙。
2、标准差、方差(1)方差:也称变异数,均方。
作为样本统计量,用符号s 2表示,作为总体参数,用σ2表示。
它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NX X S ∑-=)(标准差是一组同质数据间变异度大小的量度指标,但是如果两组数据平均数相差较大时,不能采用标准差进行比较。
标准差、方差是描述数据的离散趋势最好的统计值。
(2)方差性质:可加性、可分解性标准差特性:每一个观察值都加一个相同常数C 之后,计算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
每一个观察值都乘一个相同常数C ,则所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常数C 。
以上两点结合,每一个观察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 (C 不等于0),再加上一个常数d ,所得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常数C 。
(3)方差、标准差的意义: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
其值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该组数据越分散;其值越小,表示次数分布的数据比较集中,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3、分组资料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对于次数分布表中的数据标准差计算公式为:22)(NfX N fX S C C ∑-∑=4、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是一种相对差异量,用CV 表示,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CV=S/M ×100%。
差异系数的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常用于:(1)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如身高和体重离散程度的比较;(2)对于水平相差较大,但进行的是同一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
5、标准分数:(1)又称基分数或Z 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___X X xz s s-== (2)标准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①用于比较几个分属性质不同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 ②计算不同值的观测值的总和或平均值,以表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③表示标准测验分数。
(五)相关系数 1、相关系数用于描述双变量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示形式,或者说是用来表示相关强度的指标。
样本相关系数用r 表示,总体一般用ρ表示。
相关系数的取值介于-1.00至+1.00之间,常用小数形式表示。
相关系数的正负号,表示相关方向,取值的大小表示相关的程度。
如果两个相关系数取值相同,正负号不同,则相关程度相同。
当XY 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 推测Y 的可靠性就很小。
2、散点图(1)散点图是用相同大小圆点的多少或疏密表示统计资料数量大小及变化趋势的图。
通常以圆点分布的形态表示两种现象间相关程度。
(2)在实际中的用途: 在相关研究中,通常用散点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点的散布形状和疏密程度来显示两个变量的相关趋势和相关程度,能够对原始数据间的关系做出直观而有效的预测和解释。
因此,散点图是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关系紧密程度的简单又直观的方法。
3、积差相关 适用的条件:(1)两列数据都是测量的数据,而且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的,即正态双变量。
(2)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性的,非直线性的双列变量,不能计算线性相关。
(3)两变量测量到的数据必须是成对的数据,对于不成对的数据无法计算相关,即使计算,得到的相关也没有意义。
计算公式:yx S NS xyr ∑=式中 X X x -=,Y Y y -=,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x S 为X 变量的标准差,S y 为Y 变量的标准差。
利用原始数据计算,公式可以转化为:∑∑∑∑∑∑∑-⋅--=NY YNX XN YX XY r 2222)()(其计算步骤为:(1)计算X 变量的∑X 、∑2X 和2)(∑X ; (2)计算Y 变量的∑Y 、∑2Y 和2)(∑Y ;(3)计算XY ,∑XY;(4)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求得r 。
例如,计算12名学生两项心理测验的得分的相关系数,可以利用积差相关。
4、等级相关(1)斯皮尔曼等级相关:适用于两变量的资料为等级测量数据,且具有线性关系;连续变量的测量数据,按其大小排成等级,也可以用等级相关法计算;不要求总体呈正态分布。
例如,想了解某一测验结果(测验结果服从正态分布)与文化程度是否有关联,可以采用等级相关。
5、相关系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要处理数据的性质类别以及某一相关系数需要满足的假设条件。
6、点二列相关两列变量一列是正态连续性变量,另一列是二分变量,描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点二列相关。
7、肯德尔和谐系数一般常用来表示评分者信度。
(六)概率分布 1、概率的基本性质概率的公理系统:任何一个随机事件A 的概率都是非负的;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发生的事件,既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任何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和1之间。
在统计推断中小概率事件一般被称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事件的概率仅由事件本身决定,与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求它无关。
2、正态分布(1)正态分布又叫常态分布,是连续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一种。
自然界,人类社会,心理与教育中大量现象均按正态的形式分布。
正态分布曲线函数又称密度函数,一般方程为:22221σμπσ)(--=x e y其中,π是圆周率3.14159...e 是自然对数的底2.71828...;X 为随机变量取值∞+∞-〈〈X ;μ为理论平均数,2σ为理论方差;y 为概率密度,即正态分布的纵坐标。
(2)正态分布的特点①正态分布的形式是对称的,它的对称轴是经过平均数点的垂线;②正态分布的中央点(即平均数点)最高,然后逐渐向两侧下降,曲线的形式是先向内弯,然后向外弯,拐点位于正负一个标准差处,曲线两端向靠近基线处无限延伸,但终不能与基线相交;③正态曲线下的面积为1,过平均数点的垂线将其面积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④正态分布是一族分布,它随随机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的大小与单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⑤正态分布中各差异量数值相互间有固定的比例;⑥正态分布曲线下,标准差与概率(面积)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最高点在横轴上确切位置的是平均数(即μ)。
(3)在实际中的应用①化等级评定为测量数据; ②确定测验题目的难易度③在能力分组或等级评定时确定人数 ④测验分布的正态化例如,某班级一次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全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一个学生成绩为80分,他在全班的名次为前20%又如,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80,标准差为4分,那么得76分至80分之间的学生比率为0.343、样本分布:是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统计推论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