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小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单亲妈妈教育孩子的案例(3篇)
第1篇在我国的一个小城市里,有一位名叫李梅的单亲妈妈,她独自抚养着儿子小明。
小明自幼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
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李梅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尽的母爱,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
以下是她教育孩子的案例,展现了爱与坚韧的力量。
一、艰难的生活,坚定的信念李梅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她和丈夫离婚了。
离婚后,李梅带着小明回到了娘家,生活变得十分艰难。
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她只能靠打零工和亲朋好友的帮助来维持生计。
面对生活的困境,李梅没有放弃。
她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给小明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她告诉自己:“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过上好日子,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
”二、关爱孩子,培养良好的品格李梅深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
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因此格外注重培养小明的品格。
1.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李梅深知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她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诚实守信、勤奋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她从不向小明抱怨生活的艰辛,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要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美好。
2. 关爱孩子,尊重个性:李梅深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因此她尊重小明的个性,鼓励他发展自己的特长。
在学习和生活中,她给予小明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 注重德育,培养责任感:李梅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她注重培养小明的道德品质,教育他要诚实守信、关爱他人、勇于担当。
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她鼓励小明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
三、关注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李梅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她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1. 重视家庭教育:李梅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她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小明学习,辅导他的功课。
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小明的阅读习惯,让他从小爱上阅读。
2. 关注学校教育:李梅积极与学校的老师沟通,了解小明的学习情况。
她鼓励小明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精选5篇)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精选5篇)第一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个案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
下面是我遇见的二个案例。
案例之一学生:陈某(女)家庭成员:母亲病故,父亲、爷爷、奶奶家庭情况:母亲去世较早,父亲没有再婚,跟随父亲以及爷爷奶奶生活。
父亲在家经营袜业加工,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父亲为其配备了手机、电脑等,每个月提供较多的零花钱。
在与其父亲的交流中得知,因为从小失去了母亲,家庭对其非常疼爱,觉得她失去了母爱,比周围的孩子可怜,所以在经济上加倍补偿她,尽量满足她的需求。
该生特征:表现不差,成绩差。
但据说小学成绩还不错,升到初中后成绩就直线下降,但人还是比较聪明机灵,善观言察色;有“考试焦虑症”;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十分注重形象打扮,很爱美。
采取的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暖心”行动,多鼓励多表扬,唤醒她的荣誉感。
办公室、操场边,我多次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身上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告诉她要努力找出自己的缺点和问题,要她成长成一名不单外表美心灵更美的人,我给她三天时间。
谁知她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谈心,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我用她母亲临终时的话激励她,用她父亲不愿向她说的苦衷劝说她,使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有旁骛”。
教育效果: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她就有了变化了,课间休息时大家跑教室外面,她有时在座位上看书,看到老师更有礼貌了,课桌下的小镜子不见了(同学反映她上课也不偷偷照镜子理头发了),平时的穿着打扮变的得体了,低头玩手机的时间少了。
而且听她家人讲回到家后上网聊天也少多了,学习的劲头很足。
近段时间各科考试成绩都有进步,尤其英语进步很快。
对这个同学的教育和他们的转变使我想到:世界之大,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更何况处于青春好动的青少年呢?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错误,而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待这些看似讨厌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退”而求策呢?“问”什么?问自己最佳的教育办法;“求”什么?求教育的良策。
家庭教育学案例单亲家庭(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家庭属于单亲家庭,父亲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母亲独自承担起家庭重任。
由于缺乏父爱,小明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习成绩下滑、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等。
为了帮助小明健康成长,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展了家庭教育活动。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环境小明家庭属于单亲家庭,母亲承担了家庭的主要责任。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母亲过于关注小明的学习,忽视了对其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关爱。
此外,由于父亲长期在外地,小明缺乏父爱,导致其在性格、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2. 家庭教育问题(1)情感缺失: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爱,导致其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2)学习压力:母亲过于关注小明的学习,导致小明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影响了其学习兴趣和成绩。
(3)人际交往:小明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这与其家庭环境有关。
三、家庭教育策略1.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1)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和陪伴。
(2)鼓励小明多参加家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合理安排学习生活(1)减轻小明的学习压力,关注其学习兴趣。
(2)引导小明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1)鼓励小明参加兴趣小组、社团等活动,拓宽人际交往圈子。
(2)教导小明如何与人沟通、合作,提高其社交能力。
4. 加强家校合作(1)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明在学校的表现。
(2)邀请教师参与家庭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四、实施过程1. 家庭活动(1)母亲每周安排时间与小明进行亲子活动,如看电影、散步等。
(2)鼓励小明参加兴趣小组、社团等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
2. 学习指导(1)母亲关注小明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学校教师定期与小明母亲沟通,了解小明在学校的状况,共同调整教育策略。
3. 社交能力培养(1)鼓励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单亲家庭教育指导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8岁,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他的父亲在他5岁时因意外去世,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小明在学校和生活中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与同学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等。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行为,提高学习成绩,母亲找到了我,寻求家庭教育指导。
二、案例分析1. 家庭背景分析小明的家庭背景特殊,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承担起家庭责任。
由于工作繁忙,母亲无暇顾及小明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陪伴。
此外,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小明的生活环境相对简陋,这也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小明的行为表现分析(1)上课不认真听讲:小明在课堂上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2)与同学关系紧张:小明性格孤僻,不善沟通,难以融入集体,与同学关系紧张。
(3)情绪波动大:小明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容易受到情绪困扰,情绪波动较大。
三、家庭教育指导方案1. 母亲教育观念转变(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母亲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2)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母亲要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2. 家庭教育方法指导(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母亲要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预习和复习课程等。
(2)加强亲子沟通:母亲要与小明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3)培养社交能力:母亲可以鼓励小明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帮助他结识新朋友,提高社交能力。
(4)情绪管理:母亲要教会小明如何调节情绪,遇到问题时学会冷静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校教育支持(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要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
(2)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与母亲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指导,小明的行为表现有了明显改善:1. 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日益多样化,单亲家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许多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例,探讨如何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案例介绍小杰(化名),8岁,父亲在他3岁时因意外去世,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母亲不得不外出打工,小杰被寄养在亲戚家。
小杰的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一般,但在音乐方面有特长。
三、教育现状分析1. 母亲教育观念偏差:由于母亲长时间在外打工,缺乏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导致教育观念偏差。
她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2. 社交能力不足: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小杰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导致社交能力不足。
3. 学习动力不足:小杰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没有意义,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4. 心理健康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小杰也不例外。
四、教育策略1.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1)提高母亲教育意识: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提高母亲的教育意识,使其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加强亲子互动:鼓励母亲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孩子,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 培养社交能力(1)参加兴趣小组:鼓励小杰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如音乐、绘画等,让他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2)开展亲子活动:组织亲子活动,如户外拓展、亲子运动会等,提高小杰的社交能力。
3. 激发学习动力(1)了解孩子需求:关注小杰的兴趣爱好,引导他发现学习的乐趣。
(2)制定学习计划:与老师、家长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小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关注心理健康(1)开展心理咨询:定期为小杰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
(2)培养自信心:鼓励小杰参加各类比赛,提高他的自信心。
五、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杰的教育情况有了明显改善:1. 家庭教育环境得到改善,母亲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12岁,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父亲在他5岁时因车祸去世,母亲独自一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独自抚养小明长大。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母亲在外打工,小明则由年迈的奶奶照顾。
小明在学校表现良好,成绩中等,但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尤其不喜欢与同龄人交往。
二、案例问题1. 小明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缺乏自信,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
2. 小明的学习习惯有待改进,课堂纪律较差,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3. 小明的家庭背景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
三、教育措施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
(1)教师主动与小明交流,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拉近与他的距离。
(2)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适时给予关爱和鼓励,帮助他树立自信。
(3)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小明积极参与,培养他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改善小明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1)针对小明的学习问题,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2)培养小明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3)关注小明的课堂表现,提高他的课堂纪律,确保学习效果。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小明的心理素质,帮助他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2)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小明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背景,学会关爱自己。
(3)鼓励小明与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感受,学会倾诉,减轻心理负担。
四、教育效果1. 小明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更加融洽。
2. 小明的学习习惯得到改善,成绩稳步提升,课堂纪律明显好转。
3. 小明的心理素质得到增强,情绪更加稳定,自信心逐渐恢复。
五、案例总结通过对单亲家庭学生小明的教育实践,我们认识到:1. 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2. 改善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班主任教育案例单亲家庭(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位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父亲独自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
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小明在学校表现出了很多问题,如学习成绩不稳定、情绪波动大、与同学关系紧张等。
作为班主任,我深感责任重大,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关爱小明,助力他健康成长。
二、案例经过1. 了解情况,建立信任首先,我与小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以及在学校的表现。
在谈话过程中,我尊重他的感受,耐心倾听他的心声,让他感受到关爱和信任。
通过这次谈话,我了解到小明渴望得到关注和关爱,同时也意识到他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2.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爱我将小明的家庭情况告知了他的父亲,并与父亲进行了多次沟通,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小明。
我们商定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小明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帮助他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3. 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针对小明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我制定了以下辅导方案:(1)学习方面:安排学习小组,让小明与成绩较好的同学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课后为他提供额外的辅导,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2)生活方面:关注他的饮食、睡眠等生活细节,确保他身体健康;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他的课余生活。
(3)心理方面:定期与他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鼓励他参加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心理素质。
4.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级中,我积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小明感受到同学们的关爱。
我组织同学们开展关爱活动,如“一对一”帮扶、爱心捐助等,让小明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三、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情绪波动逐渐减小。
更重要的是,他逐渐树立了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
四、案例反思1.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2. 作为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问题。
班主任教育单亲家庭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在家庭结构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案例描述小明(化名),一个性格内向、成绩平平的男孩,他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单亲家庭。
小明从小父母离异,母亲独自抚养他。
由于家庭原因,小明在学校表现不佳,成绩下滑,与同学关系紧张,情绪低落。
三、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对小明的影响小明的单亲家庭背景,使他从小缺乏父爱,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在家庭中,母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小明,身心俱疲。
这种家庭环境导致小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难以融入集体。
2. 学校教育对小明的忽视在学校,由于小明成绩平平,班主任和同学对他的关注度不高。
这导致小明在课堂上发言较少,与同学交流不多,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孤独感。
3. 社会环境对小明的压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社会上容易受到歧视,小明也不例外。
他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同学嘲笑和排斥,这让他倍感压力,进一步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
四、班主任教育策略1. 关爱陪伴,关注心理健康作为班主任,我要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主动与他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
2. 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针对小明成绩平平的情况,我会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自信心。
同时,我会为他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帮助他提高成绩。
3.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爱孩子我会主动与小明母亲沟通,了解他在家的表现,共同制定关爱方案。
同时,我会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成长情况,共同关爱孩子。
4. 举办主题班会,营造良好氛围我会定期举办主题班会,引导同学们关注单亲家庭孩子,消除歧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同时,我会鼓励同学们与小明交流,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五、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他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成绩也有了提高。
单亲孩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一个12岁的男孩,父母在他3岁时离异,父亲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从小,小明的生活中就缺少父爱,母亲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小明逐渐表现出一些问题:学习成绩下滑、性格孤僻、与同学关系紧张等。
二、案例分析1. 家庭环境对单亲孩子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境。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因为父母离异,失去了父爱,加上母亲工作繁忙,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关爱和陪伴。
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小明在心理上产生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生活。
2. 教育问题(1)学习成绩下滑:由于缺少父母的关注和指导,小明在学习上逐渐失去了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2)性格孤僻:小明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孤僻的性格,难以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3)心理问题: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三、教育措施1. 家庭关爱(1)母亲要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多与他沟通交流,了解他的需求,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鼓励小明参加各类兴趣班,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他的课余生活。
2. 学校教育(1)教师要多关注小明的学习情况,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明树立自信,改善人际关系。
(3)组织各类团队活动,让小明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增强他的团队意识。
3. 社会支持(1)鼓励小明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
(2)联系社区、心理咨询机构等,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和关爱。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性格也变得开朗,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下,小明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成为一个自信、阳光的少年。
五、启示1. 家庭关爱对单亲孩子至关重要。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学校和社会要关注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单亲孩子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九岁的男孩,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
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小明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母亲独自承担起抚养和教育小明的责任。
在邻居和亲戚的眼中,小明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但他的内心却隐藏着深深的孤独和不安。
二、教育问题1. 情感缺失:小明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导致他与父亲的关系较为疏远。
这使得小明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2. 学习压力:为了维持生计,母亲不得不外出工作,小明常常需要独自完成家庭作业。
由于缺乏家长的指导和陪伴,小明的学习进度受到影响。
3. 人际交往: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小明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
他常常因为缺乏自信而难以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教育策略1. 情感关怀:首先,母亲意识到小明在情感上的缺失,开始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小明。
她会主动询问小明的想法,倾听他的心声,给予他充分的关爱和安慰。
2. 学习辅导:母亲意识到学习对小明的未来至关重要,于是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小明的功课。
她鼓励小明主动提问,耐心解答他的疑惑,帮助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3. 社交技能培养:为了帮助小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母亲鼓励他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结识新朋友。
同时,她还教导小明如何与人沟通、合作,培养他的团队意识。
4. 心理辅导:在母亲的努力下,小明逐渐打开心扉,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母亲发现小明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小明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了自信心。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教育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1. 情感稳定:小明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关怀,他与母亲的关系更加亲密,不再感到孤独和失落。
2. 学习成绩提升:在母亲的辅导下,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他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小明在社区活动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他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逐渐融入了集体。
4. 心理素质提升:在心理医生的辅导下,小明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单亲幼儿家庭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今年7岁,是一名单亲家庭的男孩。
他的母亲在他3岁时因病去世,父亲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小明一直跟随年迈的祖父母生活。
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亲情缺失、心理脆弱、学习困难等。
作为班主任,我关注到小明的情况后,决定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入手,帮助小明健康成长。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方面(1)亲情缺失:小明自幼失去母亲,与父亲聚少离多,导致亲情缺失。
这使他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2)祖父母溺爱:小明祖父母对他的关爱有加,但由于年迈,教育方式较为溺爱,使小明养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
(3)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明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导致他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 学校教育方面(1)学习困难:小明在学习上存在诸多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2)人际交往困难:小明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如不善于沟通、不合群等。
(3)心理问题:小明在心理上存在焦虑、抑郁等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方面(1)加强亲情沟通:鼓励小明与父亲保持联系,定期视频通话,增进父子感情。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祖父母要正确关爱小明,既要关心他的生活,又要注重培养他的独立性。
(3)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定期为小明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2. 学校教育方面(1)关注小明学习:针对小明学习上的困难,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小明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3)组织团队活动:鼓励小明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团队活动,培养他的社交能力,让他融入集体。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1. 家庭关系改善:小明与父亲的感情得到了增进,祖父母也改变了溺爱的教育方式。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变迁,单亲家庭逐渐增多。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本案例以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例,探讨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教育。
二、案例描述(一)家庭背景小明(化名)今年10岁,父母在他出生不久后就离婚了,他跟随母亲生活。
母亲为了维持生计,白天在外打工,晚上回家照顾小明。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母亲工作繁忙,无法给予小明过多的关爱。
(二)教育现状1. 学习成绩:小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情况较差。
2. 亲子关系:由于母亲工作繁忙,小明与母亲之间的沟通较少,亲子关系较为疏远。
3. 人际交往:小明在学校与同学相处融洽,但缺乏独立性,依赖性较强。
4. 情绪管理:小明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为小事而生气或哭泣。
三、教育策略(一)提高学习成绩1. 制定学习计划:与母亲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小明按时完成作业。
2. 营造学习氛围:在家中设立学习角,为小明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3. 鼓励表扬:对小明在学习上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
4. 寻求帮助:与老师沟通,了解小明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共同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二)改善亲子关系1. 增加陪伴时间:母亲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注他的生活、学习等方面。
2. 沟通交流:鼓励小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母亲分享快乐和困扰。
3. 亲子活动: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
(三)培养独立性1. 增强责任感:让小明参与家庭事务,如打扫卫生、购物等,培养他的责任感。
2. 自主学习:鼓励小明自主完成作业,培养他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社交技能:引导小明与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四)情绪管理1. 倾听理解: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耐心倾听他的心声,给予关心和支持。
2. 情绪宣泄:引导小明通过绘画、运动等方式宣泄情绪。
3. 情绪调节:教授小明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单亲家庭成长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化名),男,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小王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在他出生不久后因工作原因离开了家庭,父亲独自承担起抚养和教育小王的责任。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父亲忙于工作,对小王的教育投入较少,导致小王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案例分析1. 家庭环境因素小王的家庭环境对他的成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得小王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同时,由于父亲工作繁忙,对小王的教育关注不足,导致小王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
2. 学校教育因素小王所在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关注不够。
这使得小王在学校中难以获得与其他学生相同的关爱和支持,进而影响了他的学习和发展。
3.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对单亲家庭存在一定的偏见,使得小王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歧视。
这种歧视使得小王更加自卑,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加强与父亲的沟通,引导父亲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提高父亲的教育责任感。
(2)鼓励父亲参与小王的学习活动,如辅导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
(3)引导父亲关注小王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小王建立自信心。
2. 学校教育(1)加强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关注,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帮助单亲家庭学生融入校园生活。
(2)建立关爱小组,由班主任和志愿者组成,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单亲家庭学生调整心态,克服自卑心理。
3. 社会教育(1)倡导社会关爱单亲家庭,消除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歧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开展关爱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单亲家庭等,为单亲家庭学生提供帮助。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王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家庭关系改善:父亲开始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父子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
2. 学习成绩提高: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王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单亲儿童家庭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华(化名),一个8岁的男孩,由于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
母亲为了维持生计,每天早出晚归,小华从小由奶奶照顾。
奶奶年纪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对小华的教育方式较为简单粗暴。
小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一般,但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
二、家庭教育问题分析1. 家庭结构不完整:小华父母离异,家庭结构不完整,缺乏父爱的滋养,导致小华性格内向,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2. 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奶奶的教育方式较为简单粗暴,忽视小华的情感需求,导致小华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受损。
3. 缺乏有效沟通:小华与奶奶、母亲之间的沟通较少,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家庭氛围紧张,小华的心理压力增大。
4. 社交能力不足:小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社交能力不足,容易在集体活动中感到自卑。
三、家庭教育方案1. 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1)鼓励家庭成员之间多沟通,增进感情。
母亲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华,关注他的生活和学习。
(2)引导奶奶改变教育方式,用爱心和耐心对待小华。
奶奶要尊重小华的个性,关注他的情感需求。
2. 培养小华的自信心(1)鼓励小华参加各类兴趣班,发挥他的特长,提高自信心。
(2)表扬小华的优点,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3. 提高小华的社交能力(1)鼓励小华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同龄人交流,提高社交能力。
(2)教给小华与人交往的技巧,如倾听、表达、赞美等。
4. 关注小华的心理健康(1)定期与小华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
(2)如有需要,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四、实施过程1. 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1)母亲每天晚上尽量回家陪伴小华,与他一起做作业、聊天,增进感情。
(2)奶奶学习了一些教育方法,改变了对小华的教育方式,更加关心他的情感需求。
2. 培养小华的自信心(1)小华参加了篮球兴趣班,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了自信心。
(2)母亲经常表扬小华,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3. 提高小华的社交能力(1)小华参加了学校的集体活动,与同学们相处融洽,提高了社交能力。
单亲家庭教育故事案例(3篇)
第1篇在我国,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的比例逐年上升。
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往往成为父母最为关心的话题。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单亲家庭教育故事为例,探讨如何在单亲家庭中实现有效的教育。
一、案例背景小王,一个九岁的男孩,自幼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
母亲李女士是一位普通的白领,收入不高,但她始终坚信,再艰难的生活也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小王性格内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缺乏自信。
二、家庭教育问题1. 情感缺失:小王自小缺少父爱,导致他在情感上较为脆弱,容易感到孤独和不安。
2. 学业压力: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李女士对小王的学习期望较高,这给小王带来了较大的学业压力。
3. 社交能力:小王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社交能力。
三、家庭教育策略1. 关爱与陪伴:李女士深知父爱的缺失对小王的影响,因此她努力弥补这一缺陷。
在日常生活中,她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小王,关心他的情感需求,让他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2. 合理期望:李女士明白,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只会增加他的压力。
因此,她调整了自己的期望值,关注小王的学习进步,而不是成绩本身。
3. 培养兴趣:为了提高小王的学习兴趣,李女士鼓励他参加各种兴趣班,如绘画、音乐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小王的生活,也让他找到了自信。
4. 培养社交能力:李女士意识到小王社交能力的不足,于是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同龄人交流。
在活动中,小王逐渐学会了与人沟通,增强了自信心。
5. 树立榜样:李女士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小王。
她勤奋工作,诚实守信,让小王学会了尊重他人、感恩生活。
四、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王取得了显著的变化:1. 情感稳定:在李女士的关爱下,小王逐渐走出了孤独和不安,情感得到了稳定。
2. 学业进步:在合理期望和兴趣爱好的帮助下,小王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 社交能力增强:小王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了与人沟通,增强了自信心。
4. 价值观形成:在李女士的榜样作用下,小王学会了尊重他人、感恩生活,形成了良好的价值观。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
他的父亲在他5岁时因意外去世,母亲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将小明留在家中。
由于缺乏关爱和陪伴,小明在学校表现不佳,学习成绩落后,性格孤僻,与同学关系紧张。
班主任发现这一情况后,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小明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二、案例分析1. 问题分析(1)心理问题:小明因缺乏关爱,内心充满孤独和恐惧,导致性格孤僻,难以融入集体。
(2)学习问题:小明由于家庭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落后。
(3)人际关系问题:小明与同学关系紧张,缺乏沟通能力,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影响因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由于母亲在外打工,小明缺乏家庭关爱,家庭教育缺失。
(2)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关注不够,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3)社会关爱缺失:社会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关爱不足,导致他们难以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三、教育措施1. 心理辅导(1)与小明进行谈心,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消除他的孤独和恐惧。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明的心理素质,培养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
2. 学习辅导(1)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针对小明的学习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3)开展学习小组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3. 人际关系辅导(1)组织班级活动,让小明参与其中,增进与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开展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小明的沟通能力,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丰富他的课余生活,拓宽人际交往圈。
4. 家庭关爱(1)与小明母亲沟通,了解她的工作状况,尽量为她提供帮助。
(2)鼓励小明母亲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注他的成长。
(3)开展亲子活动,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
四、案例实施与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性格变得开朗,与同学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单亲家庭德育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一个10岁的男孩,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父亲在他出生不久后便因工作原因离开了家庭,小明与母亲相依为命。
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母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小明,生活压力较大。
小明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一般,但在德育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二、案例分析1. 家庭环境对小明德育的影响(1)家庭结构不完整:小明出生后,父亲因工作原因离开家庭,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
这种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使得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的关爱和榜样作用,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经济压力:母亲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工作非常辛苦,无暇顾及小明的德育教育。
这使得小明在德育方面缺乏引导,容易形成不良行为。
2. 学校教育对小明德育的影响(1)学校德育教育缺失: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明在学校德育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等方面表现不佳。
(2)教师关注不足:由于小明性格内向,教师对其关注不足,导致小明在德育方面难以得到有效引导。
三、德育教育方案1. 家庭德育教育(1)关注小明心理健康:母亲要关注小明的心理变化,多与他沟通交流,了解他的内心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2)创造和谐家庭氛围:母亲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小明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树立良好榜样:母亲要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小明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学校德育教育(1)加强教师关注:教师要多关注小明,了解他的德育需求,给予关心和指导。
(2)开展德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提高德育素养。
(3)家校合作:学校要积极与家庭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德育教育。
四、德育教育实施过程1. 家庭德育教育实施(1)母亲定期与小明沟通交流,了解他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2)母亲以身作则,注重自身修养,为小明树立良好榜样。
(3)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后,母亲尽量多陪伴小明,参加亲子活动。
2. 学校德育教育实施(1)教师关注小明,了解他的德育需求,给予关心和指导。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4篇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按教材定制 / 提高备课效率 /内容可编辑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4篇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第1篇“魏平(化名),35票;李良(化名),33票;王平(化名),8票……”教室里传来班长喊票的声音,这是我班的学生在选举“三好学生”。
我心猛地一跳,“王平怎么才8票?她全班成绩第二!”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座位上的王平头埋得很低很低……带着疑问我找学生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她孤僻、自私,别人问题时推诿敷衍,向她借辅导资料,她经常不愿意,生怕别人超过她。
为了帮助她克服自身缺点,我特意在一个下午放学的路上,与她边走边聊,我委婉地告诉她大家对她的看法,希望她能够在以后多跟同学交流,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她听后眼神中流露出迷茫。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默默地为她祈祷,希望她快乐。
性格上的缺点导致她与同学关系疏远,怎么办?两周后的一天下午,我听到教室里闹哄哄的,还听到男生起哄的声音,我奇怪地走到教室门口,看到王平和另外一个女生——丽丽(化名),正在教室里厮打。
双方头发散乱,衣冠不整,互不相让,我急忙叫她们停下来。
办公室里,我严厉地批评她们,她们各执一词,都显得非常激动。
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必须让全班同学发言。
我按照以往的做法,让全班同学写他们目击的情况。
条子收上来后,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认定,王平错了。
我狠狠地批评她,因为我已经单独跟她谈过,谁知竟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打起架来!怎不令我生气!哪知她竟大哭起来。
“老师,是丽丽先动手打我的……”她一边哭一边说。
“王平也打了我!”丽丽也不示弱。
看着她们情绪都很激动,我决定冷处理。
事后,我问了几位同学,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班管理采用值周制度,成绩前十名同学每人各值一周,负责本周各项工作。
王平是第二名)本周该王平值周,丽丽因值日没有搞彻底,被王平罚搞值日,而丽丽不但不搞,还恶语相加,并大打出手,无奈之下,王平被迫还击。
单亲小学生教育案例
单亲小学生教育案例【篇一:单亲小学生教育案例】王某,在班里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脑瓜很灵,特长众多。
但他胆子大,脾气倔,纪律散漫,常闹事,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态度不端正,成绩平平。
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王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
一天到晚,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
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
为此,老师和家长给他找了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书,想让他看后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
不料,他自己的问题倒没发现,老师、同学的问题倒看出一大堆,时时以高标准要求他人,指出他人种种“不善待”自己的地方。
二、案例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从其他老师和学生那里掌握了更多有关王某的信息,通过了解,我们发现造成王某“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的原因是多元的,但主要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
王某是个独生子,打小开始,父母的感情一直不和,在他读小学三年级时,他的父母就因感情破裂而离异了,他被法庭判给了父亲。
离婚前他父亲已经因经商不利而破产,离婚后更无力抚养自己的儿子。
所以,他的父亲只能将傅某寄托在他年迈的奶奶家里——老人院里的一个小间套房。
父亲没文化,很少与儿子进行过心理沟通,而且时常要外出打工,所以王某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只能由爷爷和奶奶来料理。
爷爷和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王某的,于是他在家一直处在以我为尊的轴心位置。
只要大人有一点不顺从他,他便翻脸不认人,肆意指责对方。
因此,每当王某在学校里得罪同学时,对方只能避而远之,因为他是一个“不讲理”的人。
王某的母亲是个能力强,虚荣心盛,自私自利的女人,她爱自己的儿子,极力要为儿子创造好的读书环境,但又好逸恶劳,常恨自己的丈夫不争气,并时常在自己的儿子面前灌输一些不尊重他父亲和爷爷奶奶的话。
由于王某更喜欢听妈妈的话,所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正确的社会交往心理。
单亲家庭控制式教育案例(2篇)
第1篇小明是一个12岁的男孩,他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单亲家庭,由母亲独自抚养。
由于母亲工作繁忙,小明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的陪伴,这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对母亲的依赖心理。
母亲是一位非常严格的教育者,她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规矩,因此对小明的教育采取了控制式的教育方式。
以下是小明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案例:1. 生活习惯的控制:- 母亲规定小明每天必须按时起床、吃饭、做作业、休息,并且不允许他随意更改。
- 小明如果有一天因为起床晚了而错过早餐,母亲会严厉地批评他,并要求他立即改正。
2. 学业成绩的控制:- 母亲对小明的学习成绩要求极高,她认为只有成绩优秀的孩子才能有好的未来。
- 如果小明考试成绩不理想,母亲会立即介入,帮助他分析错误,并要求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 兴趣爱好的限制:- 母亲认为小明应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因此对他参加课外活动和兴趣爱好的选择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 当小明提出想要学习画画或者参加足球训练时,母亲总是以“浪费时间”为由拒绝他的请求。
4. 社交活动的控制:- 母亲不允许小明与成绩较差的同学交往,认为这样会影响到他的学习。
- 小明如果想邀请朋友来家里玩,母亲会要求他们必须通过她的筛选,确保都是“好孩子”。
案例分析:小明的母亲对他的教育虽然出于好心,但过于控制式的教育方式对他的成长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小明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可能会感到无助和焦虑。
- 亲子关系紧张:长期的严格控制和批评使得小明与母亲的关系变得紧张,他可能会对母亲产生逆反心理。
- 创造力受限:限制小明的兴趣和社交活动,可能会抑制他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建议:- 平衡控制与自由:母亲可以适当放宽对小明的一些控制,给予他更多的自主权,让他学会自己管理时间和生活。
- 鼓励探索兴趣:鼓励小明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有助于他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小学生家庭教育案例爱的教育——特殊家庭的学生教育案例爱与责任特殊家庭的学生的教育案例南辛店中心校:李爱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婚姻、家庭等社会意识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好多的家庭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地震。
近年来所带的班级中,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是愈来愈多了。
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最良好的教育要素。
反之,无一个完整的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或那的缺陷,我们称之为问题行为。
许多触目惊心的相关案例给家长、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现在我担任六班的班主任,以现班级中的几个典型的特殊家庭的学生举例说明:学生甲:父母离异,抚养权归父亲,父亲与继母再婚,继母带个姐姐,母亲与继父再婚,继父带个弟弟,母亲与继父又生个妹妹,妹妹未到1周岁。
尽管抚养权归父亲,可父亲无正式工作,平时寄宿学校宿舍,只有周六暂住姥姥家。
对于这个学生来说,连最起码的每月生活费都是个难题,两边要钱都凑不够,对孩子心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曾在成长与反思本上质问他父母为什么要生他。
学生乙:父母之前都有各自的家庭,分别离婚后结合生下学生乙,母亲常年在北京打工,父亲在邯郸打工,现与父亲一起生活。
表面看这个孩子整天嘻嘻哈哈,可是脾气非常倔强暴躁,曾与两名任课老师发生冲突。
学生丙:父母离异,母亲不知去处,现与父亲居住,父亲当保安。
在学校曾犯过宿舍喝酒、上网泡吧这样的严重错误,家长来学校与我沟通的时候说:“孩子在家不太听话,结交了好多染着各种颜色头发的人,如果学校不管这个孩子的话,这孩子肯定得进监狱。
麻烦老师好好与孩子谈谈吧!”下面我说一下我对特殊家庭的孩子的教育举措:1.建立班级档案制度,积极规范管理。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在接新班开学当天,就让学生填写基本信息登记表,建立专门的特殊学生的档案。
它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又能使工作有案可查,并为以后的工作总结出经验,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就能“对症下药”,成效巨大。
据我的经验,凡特殊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不希望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的,所以班主任要注意对情况的保密。
2. 架起爱的桥梁,使学生感受到温暖。
作为班主任应该“爱”字当头,尤其是对特殊家庭的孩子,我认为宿舍的同学告诉我,我知道后立刻去药店给他买了烫伤膏,并跑到他们宿舍亲自帮他涂到脚上,然后给他家长打电话把他接回家养伤,我当时还不知道他家庭的特殊,但是这个举动好像奠定了我和他沟通的基础,后来在他的成长与反思本上得知了他家庭的特殊性,而且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难解决,我积极地为他申请贫困生补助,作为一名男生他没好意思当面说感谢,而是在成长与反思本上写到“李老师,我一定会报答您的”,我回复“老师不用你报答,好好学习就是对老师的报答,以后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尽管跟老师说”。
学生乙与学生丙的家庭条件也比较差,我也积极为他们申请了贫困生补助。
因为我与他们建立了感情基础,他们能听得进去我的教诲,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才显得很顺畅。
3. 建立沟通制度,积极尝试心理咨询。
谈话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
面谈、成长与反思谈、QQ谈、Email谈等形式多样,均可视情况而定。
针对特殊学生具体的表现,分别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耐心细致谈话,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对他们的错误进行及时批评,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及危害,促使他们提高认识,并且对他们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
当然谈话内容是否切中要害,谈话时机是否最佳,这是谈话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也可借助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当然除了与学生的沟通,也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
4.建立心理疏导制度,积极进行行为训练。
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他们的行为动机往往很单纯。
守法但不遵纪,他们不至于违法犯罪,但小问题不断,违反校纪班规是家常便饭,且有屡教不改的特点;道德认识不能支配道德行为,自制力差。
他们大多对事物有正确的评价,但不能以此来要求自己;既自卑又自尊。
常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他人的评价而产生自卑感,但很难容忍别人看不起自己,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班主任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心理障碍问题消融或合理宣泄、转移,最终达到健康发展,5.建立信任激励机制,积极倡导自我教育。
从心理学观点看,对学生的信任激励,能使学生排除心理不安全感。
除此之外,还可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尝试让特殊学生参与日常管理,比如学生甲很有责任感,有组织能力再加上很有学生缘,学生乙在体育和音乐方面很有优势,所以这两名同学在班级担任学生干部。
对其中表现出色的特殊学生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愿我们的信任能给中学阶段的他们添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他们更好地走过迷茫,走向成长!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不抛弃、不放弃”,心中有爱是关键,然后明确自己是青少年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心。
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特殊家庭子女就会拥有属于他们美好的未来。
对一个再婚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对一个再婚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禹越中学卢丽群一、个案基本情况该生名叫许红霞,今年14岁,她是初一班的一名女生,亲生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病逝,父亲死后不久母亲就嫁给了现在的继父,母亲和继父长期在外务工,一直随奶奶和姐姐生活。
二、主要问题剖析该生在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家不尊重奶奶和姐姐,很挑食,也不会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放学后总是很晚才回家,经常要求晚上到同学家住宿。
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恒心,成绩在班上排名倒数第十名。
在性格方面存在的问题:沉默寡言、孤僻怯懦、敏感多疑、任性、冷漠、自卑。
下面透过种种问题剖析一下原因。
该生的亲生父亲在她5岁的时候就病逝了,使这个孩子经历了一次磨难,母亲的文化程度很低,母亲不是本地人,生父死后不久就嫁给了现在的继父,母亲的再婚使她面临更为复杂的生活环境。
继父对她采取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放任自流,不过问:孩子不是亲生的,继父对她的成长没有长远的打算,也没什么期望,更是怕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女儿管多啦,别人和孩子说自己是“狠心”后爹,而任其自然发展,即使管也是对孩子评价低而要求过高,如果是亲生父亲,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会非常开心。
但继父却常常用一种“超前”于孩子实际年龄的眼光来看待她,有时她虽然已做得相当不错,却并不一定能达到他的要求。
孩子长期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很容易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更由于母亲和继父长期在外打工都不回家,该生只能交给七十多岁的奶奶代为扶养,从而使得孩子和父母间的亲情链十分脆弱。
再加上祖孙之间难以逾越的代沟,使该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家中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因此该生变得沉默寡言、孤僻怯懦,所以常常会要求晚上到同学家住宿。
继父与她缺乏情感交流:继父一般很少像亲生父亲一样亲吻、搂抱孩子,而肌肤之亲是孩子体验父母爱和关心的重要方式之一,只有物质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孩子需要充分的情感交流,如果这一点不能满足,孩子幼小的心灵会缺乏安全感,会变得胆小多疑、无助。
又因为继父和母亲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很少与孩子交流。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孩子变得任性与孤僻,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造成孩子和父母缺少情感沟通,孩子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指点,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问题积重难返,进而形成沉默寡言、孤僻怯懦、敏感多疑、自卑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还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
三、辅导策略和实施(一)、我与她的家人密切联系,经常沟通,告之孩子在校的近况。
并且向继父和母亲委婉提出三条建议:1、要有自信心,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就准备打持久战,要树立一定能把她教育好的信心。
一个人的缺点往往会出现反复的,这个问题上没犯,在另一个问题上又犯了,这种反反复复的出现,就要反反复复地教育下去,最终她会进步,成为一个好孩子的。
2、要有责任心。
不管大小问题只要对她有害的就禁止,对她本人各方面有益的地方就让她去做。
主要目的是对这株弱苗扶植成长。
3、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孩子身上有这种或那种缺点,孩子因此对自己也不抱有信心,经常自抱自弃,有很深的自卑感,要努力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孩子树立自信心。
4、调动孩子的上进心、积极性,在生活上关心,全方位促进孩子的成长。
对于她这样的孩子,不但需要在功课上努力教育,家长更要积极配合学校,在心理方面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的爱心,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并从各方面调动孩子的上进心、积极性,注意孩子性格的培养,使孩子在身、心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我从心理学书上得知:家庭变故,一般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孩子会变得敏感,心眼多,不轻易说心里话,但家庭发生变故的孩子在内心深处却渴望向人倾诉,被人理解,只是由于种种担忧、自卑而本能地自我封闭。
我知道越是这样的孩子,就越需要耐心的开导和细微的关怀。
首先作为她的成长导师,我经常主动找她聊天、谈心,我还经常给她带点好吃的悄悄拿给她,并几次邀请她到我家做客,我主要是想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身体上等各方面全面关心她,使她信任我,感受到我对她的关爱,以弥补她在家庭中的种种心理缺憾。
我还通过多次家访,了解到她在家里经常和奶奶顶嘴,与姐姐也是经常闹矛盾,在家里很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挑食的坏习惯,还经常晚上要求到同学家住宿,在家不爱说话。
我通过了解她在家可以用姐姐的手机上网和发短信,于是我通过QQ、手机发短信、找她谈心等多种方式教育她。
有时候面对面的交流,有些话她不敢当面和我说,但在网络上和手机上,她毫无顾虑的说出自己的相法和看法,通过QQ交流和手机短信更能增进师生的感情。
有一次了解到她的苦恼是与父母聚少离多,我就经常要她利用学校的校讯通给父母打电话,但发现她很少主动会去打,于是我每次帮她拨通父母的电话,通过电话沟通交流来增进她与父母的感情,对她的学习,我则采取帮她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借给她一些有关如何学习的书籍让她阅读,从中学习别人的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还对她多鼓励,多表扬,使她对学习产生乐趣。
一天她跑来告诉我说她上英语课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于是我和她一起找原因,有一天她还买了一袋零食,跑到我身旁来喂给我吃,惊讶的是一个周六的上午,她单独一人找到我家来,并告诉我她的烦恼,和她从小的梦想,我留她到我家吃了中饭,发现她吃饭太少,还很挑食,不爱吃荤菜,家里人也向我反映过她平时在家很挑食,于是我教育她不要挑食,因为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缺少营养要影响身体发育的,她告诉我她实在没食欲,平时见她的脸色又黑有瘦的,我担心她是身体上出了问题,于是我打电话告诉了她的家人并要求他们带她去医院做个检查,她的家人也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