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
台湾社区工作
社区一词,最早是费孝通先生从英文Community 翻译,可以理解为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从寓义出发,本身就讲究“在地扎根”。
在地化取向的社区建设,与大陆街道和居委会常说的“属地管理”都强调因地制宜。
台北芦荻社区大学,采取“在地扎根”发展模式,成功渡过公共危机,显示强大的生命力。
台湾地区社区发展的主轴是社区发展协会,其网络关系大致是:县/市“政府”“社会局”———乡/ 镇/ 市公所“社会课”(“课”相当于“科”)———里/ 邻办公室———社区发展协会。
里或邻办公室是台湾地区基层社区自治组织,其职能类似于我们的社区居委会。
不同的是,里或邻办公室不直接参与社区建设,而是由社区发展协会具体推动。
以台北县三峡镇忠孝社区发展协会为例说明:经三峡镇公所考量,由三峡、秀川、永馆、鸢山四里组成忠孝社区,从面积而言,此社区接近于广州市一个中等的街道。
忠孝社区发展协会通过召开成立大会产生,经台北县“政府”核准成立,采用会员大会的组织架构,会长由选举产生。
社区发展协会不承担“政府”下派的职能,从事建构社区福利、关怀弱势族群及推广当地旅游等事务。
协会经费政府资助占78%,社福活动收入占6%,会费收入占11%。
袁德润,台湾社会工作发展与草根NGO1965年制定的“民生主义现阶段社会政策”,实施平均地权所征收的地价税,设立了社会福利基金,专供办理本项政策所列出的社会保险、国民就业、社会救助、国民住宅、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教育以及社区发展等七大项社会福利措施。
1974年高雄也设立“家庭协谈中心”,专门“商谈”,调解家庭纠纷以及家庭生活教育、家庭社会环境改善的咨询服务。
70年代开始了社工员实验计划,业务重点在于社区工作和贫户辅导,1975年台湾省卫生处在全省成立5个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均配有社会工作员。
1998年开始选定实验地区示范办理,加强社会福利社区化的实施,激发了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结合潜在的福利服务供给者,并以团队方式共同开展福利和社会工作。
台湾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
台湾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封闭的两岸开始了交流,台湾商人纷纷登陆投资建厂,大陆人惊异地发现,台湾人民并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但不需要我们去拯救,而且台湾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远远高於大陆.【林丹】台湾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败离大陆,几百万人随之迁徙到台湾。
在这块弹丸孤岛上落地生根,重建家园。
凭藉著正确的政策和勤奋努力。
台湾经济飞跃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台湾人均的国民所得已达到一万四千元美金,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英国著名的欧元杂志,在对世界经济的第五次评估中,将台湾经济表现,评列为世界第六位。
明居正教授是中国国民党党员,中华民国总统府,两岸关系特别顾问组成员;他曾担任过中华民国外交部,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大陆事务理事会,顾问委员会成员。
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林丹】由於长久以来中国大陆青一色的反独宣传,使得许多大陆的朋友,对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及其成就知之甚少。
其实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非常引人瞩目,从一党威权统治到民主选举总统,再到政党成功轮替。
尽管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台湾的民主还有许多瑕疵,但它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及其成功经验,使它在世界民主进程中有著独特的地位。
【明居正】六十年代中后期,台湾社会出现了比较大量的中产阶级,这些人开始要求讲话;要求在政治上有更高的声音;要求政府的控制要减少;要求要开始民主化,所以台湾在这个时候要初步民主化了。
第一个指标就是一九六九年的中央民意代表的增补选。
中央民意代表的增补选,代表了台湾的选举开始大量增加;选举的增加;代表了言论自由的空间开始加大;代表了党外的力量开始兴起;代表了国民党对社会的控制开始衰退;台湾社会自由化程度开始增加。
民主化开始出现,但是还没有明确。
所以台湾在这个阶段从社会的变迁开始出现政治的变迁。
国民党企图镇压过,也曾经非常努力抵抗过,但他没成功。
国民党后来的开放,有些并不是完全真心的,特别是一九六九年第一次开放,他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
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
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威特默尔(Wil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
史坡林(Sparing)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
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港澳台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
澳门是一个宗教文化深厚的城市。
在澳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澳门 各宗教团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上,宗教团体是澳门社会工作的 开启者; 现实中,宗教团体是澳门社会工作的 中坚力量。
针对社会变迁带来的日益复杂的社会 问题,澳门宗教团体提供的社会服务 亦日益多样化、细化,更具针对性。
基本覆盖了的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 包括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社区服 务、安老服务、复康服务、防治药物 依赖服务等领域。满足了不同群体的 需要,惠及更多的人群。
发
20世纪50年代,香港的社会问题严重。如
展
失业、卫生及居住环境恶劣、儿童失学等比
历
比皆是;加上中国政局战乱引发的移民潮使
程
香港的人口快速地膨胀起来,更突显出社会
问题的严重性。
面对如此棘手的社会问题,香港的教会、慈 善社团及外国的慈善团体纷纷加入紧急救济 的行列,勉强应付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及沉 重的社会服务需求。
4、鼓励发展民间的专业社会工 作机构,变革现有的社会福利 服务和管理方式。这既有利于 解决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均的问 题,又有利于培育社会自我服 务、自我调节的机制与能力, 真正实现社会福利服务和管理 的社会化。
社会工作 不仅是一门专 业,更是一种 充满爱心的崇 高的事业。
社会工作, 我们在路上!
政府提供廉价 公屋、公共医 疗和公共教育, 并提供的各种 援助金。
社会福利服务及管理
家庭福利服务、儿 童及青少年服务、 老人服务、残疾人 康复服务、社区服 务为犯罪和行为偏 差人员提供的感化 服务。
社会工作 主要内容
义务工作
义务工作可以分 为直接提供服务 和间接提供服务 两种方式,如家 庭服务,招募义 工等
澳门社 社会会工工作作
台湾地区公部门社会工作人员进用制度及其启示
可分为三类:临床社会工作、服务规划与社会
务年资可并入休假年资。第三轨是政府约雇社
工作行政,前者对应直接服务,后两者属于间
工,即地方政府依据 《“行政院”暨所属机关
接服务。
约雇人员雇用办法》 采取契约雇用的社会工作
1. 临床社会工作。建立公职社会工作师制
员。约雇社工的人事进用只需机关首长同意即
度的初衷即是希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体制
纳编社工员 (督导)
图 1 台湾公部门社会工作人员进用轨道
2017 年,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最迅速的广东
作人员进用方式,如何让专业社会工作进入到
省开始做出新探索,推动实施“双百计划”,以
体制内发挥作用?以及政府行政体系如何接纳
政府雇员的形式聘用专业社工开展服务,鼓励
专业社会工作?在购买项目社工之外还有其他
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可以避免“外行领导内
大?在不同时期,进用和配置社工人力的做法
行”,造成福利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新管理主
不同,但参考的依据和标准日趋科学严谨,具
义思潮影响下,这类角色的重要性不断被强
体做法如表 1 所示。
化,社会工作专业性似乎被管理所替代,也引
发社会工作去专业化的隐忧。
在上述配置标准之下,不同时期进用社工
意使用“实践智慧”为案主谋福利,社会福利
接服务案主。在此过程中,公职社会工作师扮
行政的角色则更有专业价值。
演的具体角色可能包括项目规划者、项目管理
者、项目督导者及项目评估者。这类角色的重
(三) 公部门社会工作人员配置方式与规模
要性毋庸置疑,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士规划和管
台湾公部门进用社会工作人员的规模有多
公部门中的社会工作者具有多重角色,其职务
中国台湾地区综合管廊发展经验借鉴与探讨
台北、台中、高雄等大城 市已完成综合管廊体系规划并 逐步建成。新兴地区则以桃园市 发展较快,且以供给管为主。中 国台湾地区各县市新开发地区, 如高铁车站特定区、科学(技)
总第254期I 99
图1中国台湾地区综合管廊分类
园区、公办区段征收和市地重划 (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重新规划 整理)、以及民间自办市地重划 等区域,有较具体的综合管廊建 设,但以供给管形式为主;由于 建设经费考量及管线单位配合 意愿不高等因素,干管形式仅在 高铁车站特定区及少数县市的 部分区域或路段设置。
四、大陆地区综合管廊的 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大陆地区整体上尚未 建立有效的综合管廊规划建设 运营管理的闭环模式,综合管廊 的发展仍然受到以下因素制约。
100 | 2021年第7期
瑟0
(一) 法律法规不完备 目前,我国尚未从国家层 面对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等进行 立法,给综合管廊建设和管理 带来较多困难,很多地方政府 在面对地下空间权属、管线入 廊、费用分摊等相关纠纷时面 临无法可依的局面。随着我国 大陆地区综合管廊建设运营规 模的不断增加,有必要加快完 善综合管廊相关法律法规及配 套政策。
一、综述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 简称综合管廊)是敷设于城市地 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市政管 线的公共隧道⑴。综合管廊具 有解决“马路拉链”、提升管 线运行可靠性和防灾抗灾能力、 集约土地和地下空间资源,以及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等特点, 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基础设施。自19世纪30年代 法国巴黎建成全球第一条综合 管廊后,英国、德国、日本等国
(四)有偿使用实施效果不 理想
根据《关于城市地下综合 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 意见》(发改价格〔2015〕 2754号),综合管廊实行有偿 使用制度,入廊管线单位应向 管廊建设运营单位缴纳有偿使 用费⑸。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入廊管线单位往往由于有偿使 用费标准远高于预期而产生抵 触情绪、拖延缴费甚至拒绝缴 费,有偿使用制度缺乏相应的 法律法规作为强制保障,综合 管廊建设运营单位收取有偿使 用费难度增大,作为投资回报 重要来源的入廊费难以有效保 障,影响综合管廊可持续发展。
对台工作是 工作总结
对台工作是工作总结
对台工作总结。
对台工作是指在两岸关系中进行交流合作、促进交流与发展的工作。
在过去的
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对台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对这段经历进行总结,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对台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与台湾同行进
行合作时,我发现双方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语言能力,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其次,对台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与台湾合作项目中,我发现
项目的组织和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及时沟通,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安排,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对台工作也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与台湾同行进行合作时,我发现他们在某些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经验,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与他们进行合作。
最后,对台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忍耐和坚持能力。
在与台湾同行进行合作时,
我发现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对台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重大的工作。
在这段经历中,我
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台湾同行,这对我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多的成绩,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台港澳工作心得体会
台港澳工作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在台港澳地区工作多年的人,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地区的工作文化和特点。
我认为,想要在台港澳地区工作得好,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首先,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台港澳地区,不同地区的人们“口音”差异很大,语言习惯也各不相同。
因此,要想有效地与当地人沟通,我们需要耐心地听取对方的话语,理解对方的意思,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自己清晰明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当地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推动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其次,要具备创新思维和领导力。
台港澳地区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的地区,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创新思维。
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掌握新的技术和趋势,以此为依托,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我们也需要具备领导力,带领团队不断开拓创新,共同完成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保持高效率和谏言精神。
台港澳地区的工作节奏非常快,精神状态、反应能力、执行力都需要高效。
因此,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得不错,我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快速有效地处理工作并达成目标,从而赢得工作上的信任和口碑。
同时,在对待工作问题时,我们也需要表现出谏言精神,勇于指出问题,传达决策者关心的问题和意见,使结果更加客观完整。
最后,需要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台港澳地区,人际关系的网络密度非常高,从消费到政治,都需要非常高的社交技能。
我们要主动表现出对当地文化和故事的兼容性,通过和本地人充分交流及合作,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加富有判断力和谨慎,同时对关键信息进行保密,以避免引发波折。
在台港澳地区工作,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段极为宝贵的经历。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卓越的人才和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也是一个对自我要求极高的地方。
正是在这样的磨砺和挑战中,让我不断成长和丰富,最终能够在这里创造出丰硕的成果,也将这份精神和信念传递给在台港澳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工作伙伴们。
台湾社会工作基本情况考察报告_1
台湾社会工作基本情况考察报告台湾是中国的一具省,与深圳相比,其共同之处就在于都地处沿海,居民构成都包括原住民和外来移民,尤其是台北与深圳有许多相似之处,台湾社会进展中浮现和遇到的咨询题,深圳如今有的差不多遇到,有的今后也可能遇到。
所以,借鉴台湾社会工作进展中的做法与经验,对深圳当前开展的社会工作的试点工作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一、台湾社会工作基本状况台湾的社会工作受宗教和美国社会工作理论、实务的妨碍,早在1950年代初就已引进,在1970 年代中得到快速进展,到1990年代,开始进入立法和规范进展的新时期,经过半个多世纪渐进式的引进、推广、哺育、进展,现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对台湾的社会进步、经济进展、市民日子的和谐安定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人员机构、行政治理、薪水待遇1、社会工作人员分布事情2、社会工作的行政治理设置台湾社会工作的最高主管部门是内政部的“社会司”(主管儿童、青青年以外的所有社会工作)和“儿童司”(主管儿童、青青年即18岁以下的人群的社会福利等咨询题),在市、县政府是“社会局”。
“ 社会司(局)”是顺应台湾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进展的需要从内政部的“民政司(局)”中独立出来的。
市县社会局下设立五个科一具室:第一科:社团、庆典、合作社,第二科:社会救助,第三科:老人福利,第四科:身心障碍福利,第五科:社区进展、妇幼福利,社会工作室有三项职能:社会工作、青年福利、志愿服务。
台湾政府部门在社会工作治理中的职能要紧体如今两方面,一是保证社会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别让服务对象受到侵害。
二是保证社会工作正常运转,别让社会工作人员无服务对象可找。
台湾社会工作的行政治理工作深入务实,突出服务、把关。
他们将社会工作人员的训练、督导、考核,作为保证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社会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把督导和训练作为社会工作人员实现可持续进展的重要支持系统,把考核列为保证系统。
在社会工作的行政治理中,首先重视督导和训练系统的建立,包括对督导人员的资格、训练机构的资质、训练的内容、时刻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有治理机构进行检查、审查。
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及启示
域外瞭望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及启示◎李岩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起源于“工业革命”进程 开启之后,脱胎于民间慈善组织的活动,伴随着回应和 解决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而发展起来,并且在福利国家 建设过程中成为落实各项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载体和专 业化的推动力量。
起源:从公益慈善到社会工作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公益慈善事业也相应地 发生着流变,19世纪中后期的重大转型,催生了社会工 作的发展。
早期“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大规模“羊吃 人”圈地运动、城镇化等进程,滋生了农民破产、工人 失业、贫穷、流浪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先发国 家,英国社会对上述问题的回应推动了传统慈善事业向 社会工作的转变。
特别是1862年成立的伦敦赈济会,与其他民间慈善力量一起开启了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体制,把基于传统宗教教育的慈善学校转为社会工作专门学 校,这也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
这一时期发生了两个具有深远影响和标志性的事 件。
一个是1869年慈善组织会社在英国成立,并且在70 年代扩展到美国,形成了一轮社会运动的风潮。
另一个 是1886年前后美国兴起的社区睦邻运动。
慈善组织会社所追求建立的道德社会,包含两个必 不可少的关键方面,即富有者的利他和贫穷者的自我支 持。
它借助《济贫法》和“友好访问员”制度,着眼于 协助贫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从而改善社会的贫穷状况,遏制乞讨。
这种理 念和工作方法传人美国后,进一步衍生出对慈善工作科|中国民政I2021.07学方法的强调,包括精准提供服务、管理与协调资源 等。
与之相较,美国社区睦邻运动不同于慈善组织会社 满足贫民需求的一般性慈善组织的理念和方法,主张培 育居民之间具有包容性和较少排斥的社区,依靠社区中 富有者与贫穷者等不同地位、处境群体之间有意义的沟 通,塑造社区凝聚力与互助精神,进而解决贫穷问题。
进入20世纪之后,美国社会工作逐步放弃了睦邻运动追 求“社会变革”的宏大目标,主要遵循了慈善组织会社 运动的“治疗取向”,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成了英、美 等国家主流的社会工作范式。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作者:桑登平来源:《群众》2011年第05期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以岛内外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为依托、以科技创新研究为先导、以吸引岛外资金和高新技术为手段、以创立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及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为目标的集研究、生产和出口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园区。
进入新世纪以来,园区GDP始终占到岛内总量的10%左右,2010年园区的产值达到1.35万亿新台币。
新竹科工园以自己的创新理念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它的成功经验也成为亚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争相效仿的对象。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经验科学规划奠定了园区辉煌发展的基础。
新竹科工同在建园之初就明确以高科技化、学院化、社区化、国际化为自己的建园方略。
高科技化是指根据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选定了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精密仪器机械、生物工程、集成电路、通讯、光电等具有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的六大高科技产业,规定进区项目必须是高科技产业。
学院化是指利用自身的技术和智力资源,再借助周边的智力环境,以培育高科技人才为主导,使整个园区及周边地区形成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体系,保证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化是指建设布局体现美观、适用、洁净,特别注重使工作环境保持住家般的自然生态景观。
国际化是指在规划和建设中,充分借鉴全球优秀科工园区的可取之处,日常运作坚持遵循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
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核心作用。
人才是知识的载体,能否鼓励和吸引岛内外科技人才来园区创业,是实现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加速园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起点和核心。
建园以来已引进了上万名在台湾出生,在美国完成学业的海归人才。
为继续扩大海外人才的延揽,当局及时出台各类优惠政策,为海外人才提供一流的创业和投资环境,让海外学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园区对本土优秀人才也与海归学人一视同仁,在促进人才辈出、释放人才能量的软硬环境里,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意意识也在不断涌现,形成了园区特有的本土化创新理念。
社区涉台工作总结:以人为本服务有情,推动创新促进发展
社区涉台工作总结:以人为本服务有情,推动创新促进发展推动创新促进发展近年来,我们的社区一直在积极推动涉台工作,致力于为台胞提供优质服务,并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不断探索实践中发现了许多可行的方法和有效的经验,也看到了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在此,我们总结了社区涉台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以期更好地服务台胞,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顺利发展。
一、以人为本服务有情服务台胞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因此我们的服务必须以人为本,带着真心诚意,用心呵护每一位台胞。
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台胞的尊重和关爱,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手。
针对不同的需求,我们提供的服务也应当更加细致和个性化。
比如,在与台湾居民履行职业资格认证相关的事项上,我们应当引导台胞走规范的认证程序,同时尽可能减少其办事难度和费用。
在教育领域,也应当为台胞提供健全的教育体系和一流的教育资源,让他们也能与大陆同胞一同享受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
二、积极开展多样化交流活动两岸文化交流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一环。
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我们能够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交流,增进友谊,做到和平统一。
我们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交流活动,包括文化展览、学术研讨、民间文化交流等,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参与其中,体验大陆的风土人情,让他们感受两岸人民的深切情意。
三、探索新模式,促进创新发展在社区涉台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新模式,以推动涉台工作的创新发展。
例如,在服务台胞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开展在线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咨询、网上审批等服务,实现更加便捷的服务。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引导社区组织、居民和企业积极投身涉台工作,共同推动社区对台服务的创新。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质量一个优秀的涉台工作队伍对于涉台工作的推进至关重要。
因此,社区要加强对涉台工作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质量和水平。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要注重全方位的培训,包括法律法规、涉台政策、文化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和情感认同。
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论文
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论文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决定了企业家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关键主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论文篇一[摘要]企业家作为经济社会与道德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应主动践行其相应的社会责任。
我国企业在发展中既面临着机遇又迎接着挑战,如何克服企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责任瓶颈问题,这已成为时下众多企业家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
本文试着对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概念加以梳理,并对其现状略作叙述。
我们在分析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不到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些许对策。
[关键词]企业家社会责任道德义务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重要政策制定者与决策者,在企业践行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应成为政府与公众所期望的社会责任践行者。
企业家不仅要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以满足自身内在的发展需求,而且还应积极参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以实现其应有的外在社会价值。
本文在阐述企业家社会责任概念与当前我国企业家践行社会责任现状的基础上,浅析其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实情试着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以期能够唤起我国企业家践履社会责任的道德意识与实际行动。
一、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涵界定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是由19世纪末的美国学者所提出,但在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诚如郑若娟指出:“在1895年《美国社会学杂志》第一卷中,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摩尔提出‘不仅政府机构,私人企业也担负着公众期望’。
”直至20世纪中期,企业社会责任再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逐渐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
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要归功于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博文,他在1953年的《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商人应为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们与其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还不如明确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毕竟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最终还得落到企业家的身上。
正如毕素华所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并不只是其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而是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家身上人格化的体现。
台湾地区银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台湾地区银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自2022年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①以来,65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逐年攀升,2022年该数字已达9.67%②。
年老者的安养照顾及福利问题已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同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也让许多产业学者隐隐做忧。
台湾地区自1993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亚洲老化最早、最快的地区之一。
2022年台湾抚老比③超15%,如果单纯由税收支付老人福利,必然早就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
但这样的危机并没有发生,相反台湾地区的老年人幸福值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探其缘由,我们可以发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湾地区渐渐摸索出一条政府监督引导+银发产业产业化运作的道路。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带来的不仅是危机,更是转机和商机。
总结台湾地区银发产业产业化运作经验,可为我国大陆地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宝贵经验。
一、银发产业的定义及分类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意识到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的问题,并就有关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在相关产业分类中,其定义和分类仍没有取得共识。
在我国大陆地区,一般称其为老龄产业或养老产业。
张文范(1997)、王章华(2022)等认为老龄产业是由老年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
而在我国台湾则更多将其翻译为银发产业(Senior Industry, Silver Industry, Grey Industry, Aged Industry)。
台湾学者曾怡祯(2022)提出银发产业是指提供与高龄者有关的商品或劳务的一群经济主体,包括营利事业(私部门)、非营利事业(第三部门)和各级政府(公部门)。
在其基础上,李宗派(2022)更明确地提出,所谓银发产业泛指许多产业群体与服务机构针对银发族群的民生需要,包括最基本的食衣住行育乐,与特殊需要医疗保健、休闲旅游、善终归宿、永生安排,所设计并提供适切合宜,迎合时代需要的经济市场与老人生活服务。
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
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
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威特默尔(Wil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
史坡林(Sparing)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
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经验总结与启示
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经验总结与启示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可以更好地掌握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提升工作质量。
本文将总结我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的经验,探讨其中的启示。
一、实践经验总结1. 坚持社会工作价值观: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坚持服务、社会正义和尊重个体自主权的原则非常重要。
处理问题时,要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需求和权益,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同时,要积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为脆弱的个体争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2. 善于沟通和倾听:社会工作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客户、同事、志愿者等。
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倾听能力对于有效开展工作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发现,只有真正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才能给出合适的建议和支持。
因此,要注重倾听,表达关心和理解,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3. 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因此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
在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因此,要加强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学习,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4. 与团队合作:社会工作通常需要与多个机构和个人合作,以实现更好的服务效果。
与团队合作时,要注重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将个人优势和能力发挥到最大。
通过团队合作,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经验总结的启示1. 重视实践环节的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习、志愿服务和实践项目等形式,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2. 建立职业发展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较为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多个职业分支和领域。
在实践中,要学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继续教育和拓宽社会网络等方式,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
关于工业园区内企业社会工作的思考
关于工业园区内企业社会工作的思考作者:田瑞华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8期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大量企业已成长壮大并走向世界,国内逐渐形成了许多工业园区,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
企业社会工作旨在提高员工的福利水平,其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急需重视的新领域。
基于此,在分析国内工业园区中企业社会工作的现状、困难的基础上,主要对企业社会工作的实务路径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员工;企业社会工作;工业园区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195-02一、企业社会工作的现状概述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门知识与技术于工业界,协助员工解决个人、家庭和工作上的困扰,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工作适应关系,使其身心健康,生活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更快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1]。
目前在中国,部分企业聚集在工业园区内,另外一部分零散地分布在工业园区外。
本文主要探讨工业园区内的社会工作。
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等。
目前,在中国企业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企业社工)的购买方式主要为政府全额购买的岗位社工和政企合作购买的项目社工两大类,工业园区的情况亦是如此。
岗位社工即把社工派驻到企业内部,项目社工则多是在某个工业园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是面对整个工业园区内的员工。
在深圳实习期间,实习所在的工业园区共有两家社工机构的9名社工服务于所面对的160多家企业和10万余人职工。
另外,实习期间还了解了深圳企业社工的整体发展状况。
所以本文主要是对某工业园区的体验、观察、分析进行的思考,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等。
二、工业园区内开展社会工作所面对的困难企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工作本土化知识的形成与积累做出了积极贡献。总之,这一阶段的台湾工业社会工作从解决问
题的视角转为预防为主的策略,从狭义的劳工福利转为关注整体需求为重点的福利服务,重视以
员工的权益、专业督导、专业整合、早期发现问题与多元转介的观点,来为员工设计和开展多元
的工作适应或住宿员工生活辅导),社会服务机构逐渐参与处理员工处理工作上或生活上的问题。
最早关注员工辅导议题的是台湾松下电器,它于1972成立大姐协助组织(Big Sister),选任
资深女性人员扮演员工与主管间的桥梁,开启了台湾企业组织施行工业社会工作的开端。1974年
台湾的美国无线电公司成立“温馨家园”,辅导住宿女工的生活与工作适应。1976年东元电机设立
并且保密性较高,较获员工信任。
3.共同委办模式
多个企业共同委托外部具有社会工作、心理、谘商、辅导等专业能力的专业服务人员或机构,
提供工业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共同委办的方式业对员工的照顾。当然,共同委办的企业需以产业背景和内部员工特质相近为宜,这样才能使
化的专业服务。
2009年6月第2期Jun, 2009 NO.2
二、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
目前台湾的工业社会工作服务内容相当多元,“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将工业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大致分为工作、生活、健康三个层面 [3]。但在服务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界更倾向于根据社会工
作与实施的深浅,将服务内容分为四大类:
包括:压力管理、酗酒戒毒、忧郁焦虑、人际关系、婚姻调适等问题的纾解。因此,这类服务主要
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或心理咨询师根据问题类型与严重程度,给予专
业的服务介入。
4.组织发展性服务
组织发展本质上是为提升企业文化及成员能力,以适应环境变化,进而达成生存与发展目标的
目标。这类服务主要是协助企业进行员工管理,并塑造组织文化及气氛,达成员工个人与事业单位
SOUTHERN FORUM
务,并可以为组织弹性量身订做企业内部所需方案,且可随时协助实时性之问题。
2.外部委办模式
外部设置模式指企业付费委托外部具有社会工作、心理、谘商、辅导等专业训练人员或机构,
提供工业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此模式具较完整的专业性服务,易获得最新专业讯息与技术服务,
与弹性,因此能使员工能通过认知性的学习,增加个人处理问题与面对问题的能力,达到预防问
题或早期发现问题的功效,进而获得个人的终身成长。常见的这类服务,包括新进员工讲习会、心
理卫生推广活动、第二专长训练、学习团体或读书会等。
3.干预治疗性服务
干预与治疗性方案是台湾工业社会工作中相当重要的部份,主要处理员工已发生的问题。其中
2009年6月第2期Jun, 2009 NO.2
全,究其根源,劳工普遍对工会组织缺乏认同。而工业社会工作可提供具体的计划,不论是谘商方
案,或是健康福祉方案都有助会员解决工作、生活等问题,进而促进对工会组织的认同。
(4)人性管理的发展。传统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模式随着劳工需求层次的提升与复杂化,逐渐
第二阶段(1978年至1990年代中期),政府推动阶段。这一阶段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大力推
广劳工辅导人员体系。
1978年台北县社会局首先成立劳工辅导组,成为地方政府运用社会工作者推行劳动服务的范
例,随后桃园县、彰化县于1970年设立劳工组。1980年 “行政院 ”青辅会甄选工厂辅导员,给予职前训
而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经验,给中国内地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让我们思考在构建和谐企业的
进程中,社会工作该如何发挥更为积极的积极作用。
一、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台湾最早的工业社会工作可以追溯到1958年由天主教会成立的“天主教职工青年会”,该会强
调促进青年劳工的人格发展,并引发社会大众对职工青年的重视 [1]。但工业社会工作的真正发展启
合服务中心四种 [3]。
1.内部设置模式
内部设置模式指企业自行设置工业社会工作专责部门,聘用具社会工作、心理、谘商、辅导等
专业训练人员来进行本项目。企业内部专责部门,除可直接协助解决员工问题,亦可为企业建立外
部资源系统,作为外部推介的协助管道。此模式了解企业内部组织文化,且能配合其它部门的业
积极推动,并且强调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劳资关系、员工心理辅导及员工协助方案的工业社会
工作服务系统。
随着社会变迁,传统劳工辅导在功能上已经不能满足多重需求员工的需要。1994年“行政
院”劳工委员会配合社会变迁与需求,将过去所推广的“劳工辅导”更名为“员工协助方案”,
将原先着重在个人心理动力的工作内容扩展到员工的生活、家庭与社会适应,建立起整合型的工
1.休闲娱乐性服务
休闲娱乐性服务的目的在于使员工及家属能在工作之余,通过适当的休闲活动,缓和精神紧
张、恢复体力,并充实生活内容,增加生活意义与价值。所以,常见的服务除了提供员工及家属
文艺活动、户外踏青、室内讲座等,还包括举办运动会、眷属联谊、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
2.教育成长性服务
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生产力、激励士气、减少监督者负担、减少事故发生率与增加企业的安全
当下台湾的工业社会工作也正在通过应对新型问题而实现服务的转型。这其中包括了:
(1)外籍劳工的服务。日益增多的外籍劳工,使得社工界意识到外籍劳工在异地所面临的问
题不仅在技术管理上,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冲击、生活调适、心理辅导、休闲安排、财政支配以及与
管理的沟通协调等方面都需要专业辅导的规划。如果能够通过专业人士的跨文化的辅导服务,可以
务,故易获最新专业讯息与服务,同时员工有较多的选择机会。
总之,各企业根据各自的企业规模、员工问题性质、企业财源、管理者认识等不同因素,选择
相应合适自己企业的实施模式,以达到服务员工的目的。例如中华汽车、福特汽车、台电、台积电
等企业就选用内部设置模式;目前承接委办模式的社会工作机构主要包括张老师、生命线等;而劳
无法满足大部份的工作者,基本上人性的多样变化对管理的要求一直都是最大的挑战。台湾工业社
会工作试图基于对人类行为科学的深层了解,关切个别案主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同时考虑个
人、组织与家庭的利益,显然能够弥补科层管理非人格化所导致的疏离倾向。
2.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未来方向
对于台湾工业社会工作未来的规划方向,大致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 [2] [3]:(1)加强工业社
的生涯规划与管理,以改善企业现有的经营困境,回应当前经济与社会环境的要求。
三、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实施模式
工业社会工作要能够发挥功效,除了要借助组织内外专业人士外,必须深入组织,让员工广为
了解、接受,让每位员工能及时获得必要的援助。这就涉及到工业社会工作的实施模式的议题。台
湾“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将工业社会工作常见的实施模式分为内部设置、外部委办、共同委办和联
2009年6月第2期Jun, 2009 NO.2
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
与启示①
沈 黎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上海 200234)
[摘 要] 台湾近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社会型态及个人工作价值的改变,以及社会多元化的影响,
使得员工个别需要的变迁与增长日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于是,工作场域的概念开始进入社会工作
解决这些外劳的问题。
(2)劳资争议的处理。劳资争议和关厂歇业的安置也是台湾日益突出的议题。对于劳资双方
的争议,透过客观、中性的处理过程,以非正式的方式介入,经常较能避免劳资双方正式且大规模
的冲突,对特定问题的处理也较能提供满足个别化需求的有效方法。
(3)工会活动的辅导。台湾的工会活动日渐活跃,但是很明显的是大部份工会组织仍未健
会工作倡导工作,提高参与动机;(2)配合组织变动,建造及强化内部工业社会工作服务系统,
同时希望政府加快脚步,让工业社会工作有法源依据;(3)积极连结与整合外部社会资源,建立
服务网络;(4)工业社会工作应配合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成本效益”;(5)定位工业社会工
作服务人员的角色与功能及建立督导制度,以提升专业能力与服务绩效;(6)服务内涵从“个人
置要点”、1982年“劳工辅导人员训练标准”、1988年“现阶段劳工政策纲要第一期执行方案”
[3]
80 等,这一系列政策法令极大推动了劳工辅导服务的提供与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当时“救国
团”训练许多志愿性质的“劳工辅导员”,各企业纷纷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劳工辅导人员从事劳工
辅导工作。
第三阶段(1990年代中期至今),工业社会工作整合服务阶段。这一阶段企业配合劳工委员会
需求”走向“群体需求”,从“活动办理”走向“方案设计”,从“事务性服务”走向“机能性服
务”,并朝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7)服务模式从“被动等待”转为“主动出击”,并提供多样
化与套餐式的选择。
五、台湾工业社会工作对中国内地本土实践探索的启示
中国内地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当今职场员工的心态已经随着教育水平的提
工委员会于新竹成立的“员工协助服务中心”则是联合中心服务模式的典范。
四、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未来展望
工业社会工作在台湾近几十年来的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新型实务领域
的拓展、以及新方案的实施,台湾的工业社会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1.台湾工业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延展
练并分发至各厂从事工厂辅导工作。1981年台湾省政府明确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加入劳工服务
一项[3]。随后各县市陆续成立劳工局(科)开展相关劳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