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的正常值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检查的正常值及意义
正常范围:白细胞计数(WBC):(4~10)×109/L;
红细胞计数(RBC):(3.8~5.5)×1012/L;
血红蛋白量(Hb):(110~170)×g/L;
血细胞比容(Hct):36%~50%;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100。
检查介绍:现在各大医院普遍使用自动血液分析仪,它能快速检测多份标本,且一次能提供多项检测指标。
临床意义:1.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分类参见相应的血液检查。
2.红细胞比容:由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的结果得到。
3.红细胞分布宽度:代表红细胞大小的一致程度。当红细胞大小不均时,红细胞分布宽度值增大,如各类型营养缺乏性贫血。
4.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用于贫血类型的鉴别。
a)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升高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尿毒症、慢性炎症。
b)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降低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见于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多种疾病均可在正常范围。,巨幼细胞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增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正常,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大。
5.血小板平均体积:平均每一个血小板的体积,血小板的大小与其功能有关。
a)增高: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后期伴浮肿和蛋白尿者。
b)减低:见于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一 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范围:(100~300)×109/L。
检查介绍: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
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有助于临床上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
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3.血小板消耗增加(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二 白细胞计数
正常范围:成人 (4.0~10.0)×109/L;
儿童 (5.0~12.0 )×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检查介绍: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三 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范围: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检查介绍: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值增多,可见于以下情况: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
d)慢性一氧化碳中毒;
e)肾癌、肾上腺肿瘤;
f)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g)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红细胞计数值减少可见于以下情况:
a)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
b)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重症寄生虫病等;
c)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四 血红蛋白
检查介绍: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
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
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五 中性粒细胞计数
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0.5~0.7(50%~70%)。
检查介绍: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减低: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六 单核细胞计数
正常范围:单核细胞0.03~0.08(3%~8%)。
检查介绍: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无重要临床意义。
七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正常范围:(50~300)×106/L(50~300/μl)。
检查介绍:根据血液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嗜酸性粒细胞仅占白细胞分类计数的0.5%~5%)。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银屑病等)、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何杰金病等。
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和猩红热等疾病严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