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孝感动天舜

合集下载

二十四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二十四孝故事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虞:yu 瞽叟:gu sou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懈怠:xie dai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着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着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啮:nie 参:shen 舆:yu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垒叠:lei die 锦褥:jin ru 筵席:yan xi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中国24孝故事

中国24孝故事

中国24孝故事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06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07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08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09 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10 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11 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12 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13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14 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15 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16 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17 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18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19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20 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21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22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23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24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责任.。

儿童中华铭之二十四孝小故事

儿童中华铭之二十四孝小故事

儿童中华铭之二十四孝小故事二十四孝(01--06篇)当今社会“孝”似乎是一个不太时髦的词儿,逗不起众人的兴趣。

了解“二十四孝”小故事的小朋友和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儿童中华铭特别与大家分享“二十四孝”国学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继承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

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

09刻木事亲 刻木事亲 丁兰, 丁兰,相传 为东汉时期河 内(今河南黄 河北) 河北)人,幼 年父母双亡, 年父母双亡, 他经常思念父 母的养育之恩, 母的养育之恩, 于是用木头刻 成双亲的雕像, 成双亲的雕像, 事之如生, 事之如生,凡 事均和木像商 议,每 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 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 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 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 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 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05芦衣顺母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 闵损,字子骞,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春秋时期鲁国人,冯 卓的老乡, 卓的老乡,孔子的弟 子,在孔门中以德行 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 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 扬他说: 孝哉, 扬他说:“孝哉,闵 子骞! 论语·先 子骞!”(《论语 先 )。他生母早死 他生母早死, 进》)。他生母早死, 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 两个儿子。 两个儿子。继母经常 虐待他,冬天, 虐待他,冬天,两个 弟弟穿着用 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 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 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 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 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 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 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 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 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 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二十四孝图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二十四孝图

0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 ,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 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 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 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 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 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 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 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 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 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 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 文景之治”。
睹这一珍品。
24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 今江西修水)人,著名 诗人、书法家。虽身居 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 孝诚,每天晚上,都亲 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 桶),没有一天忘记儿 子应尽的职责。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二十四孝图》,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 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0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 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 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 、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 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 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 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 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 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 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 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 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 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 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 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 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
08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 (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 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 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 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 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 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 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 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 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 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 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 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 孝感。

《二十四孝全图解》课件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二十四孝全图解》课件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 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 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 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 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 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 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 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 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 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 家尊他为“宗圣”
三进:刘姥姥得知贾府被抄,去狱神庙探望 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 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 下。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 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 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 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 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 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 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 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 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 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 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 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 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 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 敬祖母唐夫人。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 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 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 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 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 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 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中国二十四孝图文精品

中国二十四孝图文精品

1,中国二十四孝图文精品(一)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gǔ sǒu)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三)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四)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之袁州冬雪创作1孝感动天.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为孝顺. 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节的人,母亲常出恶言,其弟名象,高傲不悛,惟姚舜其实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因孝感动天,有象协助耕田,亦有鸟帮忙其锄草. 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人服侍,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舜为妻,後来并将天下让与,舜以一平平易近,竟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纯因孝心所致.2.亲嚐汤药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为代王,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极为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母亲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关照,在侧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如非亲自嚐试,未敢拿与母亲服. 文帝孝顺母亲,因而仁孝声名传遍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赞颂.3.啮指痛心周朝曾参,名子舆,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时,家裏忽然有客离开,母亲手足无措,盼愿曾参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参,陡觉心痛,卜有预兆,急忙挑柴赶回家中,硊在母亲膝前,问其缘故,母亲说: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 曾参事母至孝,母亲手指竟与其性灵相通.4.负米养亲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困,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子路为奉养父母,常常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 父母逝世後,南游至楚国,楚王景仰其学问人品,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平时生活,以多层毛毯为坐褥,用膳时摆列食鼎食用,极尽荣华富贵,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感叹说: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惜巳无法如愿.5.卖身葬父汉朝有一孝子,姓董名永,家贫如洗,父死时无力筹划丧事,乃卖身贷钱安葬父亲. 葬亲事毕,往卖主家偿工途中,遇一妇女,求董永娶为妻室,并与之同往主家,卖主令织缣三百疋以抵偿贷告贷项,因得该妇女之助,仅用时一个月,即完成工作,归途行至前相遇之槐树下,该妇女遂辞别董永而去. 相传该妇女系仙女,因董永之孝心可感,乃得天助.6.鹿乳奉亲周朝郯子,天性至孝,父母大哥,双目均患眼疾,想食鹿乳,郯子就穿上鹿皮,往深山鹿群之中,取鹿乳供奉双亲,不料为猎人发现,欲箭射杀,郯子急忙告以: [为取得鹿乳供奉患有眼疾之双亲,始穿上鹿皮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 ,猎人获悉非鹿,始未予射杀,并感赞其孝行.7.怀橘遗亲後汉有一姓陆名绩,字公纪之孝子,於六岁时,往九江谒见袁术,术以橘子招待,绩竟暗怀二枚橘子,告别跪拜时,橘子堕地,术责陆郎因何暗怀橘子,绩跪答称: [吾母生性极爱橘子,欲持返孝敬母亲]. 绩年仅六岁即知尽孝道,术称为奇事.8.卧冰求鲤晋朝时有一姓王名祥之人,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其实不慈爱,常在其父眼前数说王祥之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 继母朱氏时常欲食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获,王祥乃赤身卧於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痕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9.戏彩娱乐周朝之老莱子,天性至为孝顺,奉养双亲,尽择极甚甘甜爽脆之食品. 自己虽行年七十,但从不自称大哥,且时常穿着五彩斑烂之衣服,在双亲之侧化装婴儿之游戏,又常挑水至双亲堂上,故意跌卧地上,学出婴儿啼哭之声,以娱双亲.10.扇枕温衾汉朝有一孝子黄香,年仅九岁,母亲逝後,日夜思慕,乡人称赞他为孝子. 黄香亲自操纵勤劳辛苦之事,一心一意侍候父亲,克尽为孝子之道,夏天暑热,为其父扇凉枕席,冬天寒冷时. 即以身先行温其之被褥. 其行被太守刘护得悉,以年仅九岁即知孝亲,而大事加以表扬.11.哭竹生笋三国时代,有一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幼年丧父,母亲年事垂老,患疾沈重,时逢冬月,风雪交加,未有竹笋,但母亲思食笋煮羹,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因其孝感动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供奉母亲,食毕疾病竟得痊愈.12.涤亲溺器宋朝黄庭坚,号山谷,元年间中为太史,生性至为孝顺,身虽为太史,富贵显耀,然侍奉母亲,却极尽其诚孝之心,凡母亲之事,不必奴仆佣妇,每夕亲自为母涤洗溺器,未曾有一刻不尽到人子之孝行.13.一日三朝周文王名昌,殷代诸侯之一,商朝纣王封其为西伯,带领西方诸侯,及至武王灭商,被追尊为文王,文王系一贤明小人,亦为闻名之孝子. 每晨必先到父母居室,询问内侍,父母玉体安康否,得知无恙,始放心离去,中午又去问安,夜晚复去一次,逐日必趋前问安三次,如父母欠安,即忧心戚戚,坐立不安,直至康复,始能释然. 又逐日三餐,餐後必探询师,得知父母食欲未稍减,始欣然重返皇居. 经年累月,不管旦夕,不问寒暑,对双亲起居,关怀备至,克尽晨昏定省之职,其子孙代代继承孝道,是以周朝相传三十七代历八百三十七年之久,此乃孝格苍天之赐佑也.14.上书救父淳于意,汉朝临淄人,拜齐国名医阳庆为师,学得高深妙术,原任齐为仓令,其师逝世後,弃官改而行医. 因为人刚直义气,行医时获罪一有权势者,致被陷害,押往京城治罪,其幼女名缇萦,虽为弱男子,竟不辞劳苦,长途跋涉,随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其陈情书说明肉刑之害,并陈诉其父任官时清廉爱平易近,行医时施仁济世,今遭不白之冤,实系遭人诬害,愿当婢女,为父赎罪,汉文帝感该女孝心,特赦其父,并诏告天下,癈除肉刑.15.跪读父书顾悌,字子通,三国吴雍人,年方十五,即任郡吏,嗣又提升偏将军,因性刚毅,言事切直,招致同僚妬忌,而辞官返乡,时其父尚任县令他省. 顾悌每接其父家书,必先洁身整衣,更设几棹,放置华翰,跪而恭读,读毕复行叩拜,以丧尊敬. 後其父殁,哀恸欲绝,奔丧百里外,理毕善後,犹悬挂父像於壁上,下设神座,供奉果品,从未间断,且早晚跪拜追思,其孝心可谓至矣尽矣.16.弃官奉亲晋朝时代,潘岳字安仁,荣阳中牟人也. 少时才干非凡,被誉为神童. 武帝时任河阳令,迎母至任所侍奉. 潘岳性喜爱花木,公暇之馀,裁植桃李,美丽成林,花盛开时,扶母出游承欢. 嗣後母病,思乡情切,潘岳毅然辞官,上官力加慰留,亦不改其志,答以: [属下母患病,欲归故里,若贪恋禄位,不肯归养,将何以为人子 ?] 其孝心使人感佩不巳. 归里後,因家贫,躬自耕农,种菜出售,得资买甘旨供母,又餵养群羊,取乳奉母,是以母病痊愈,享乐晚年,其力孝足为後人之范矣.17.伤指念亲晋朝陈留有一孝子范宣,十岁时即能贯通: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之孔子圣训,珍惜身体甚谨,且平素奉事双亲温顺,孝敬. 一日削尖细竹作箸,因持刀不稳,致刺伤左手食指,虽仅表皮割裂,滴出小小血珠,竟惶恐异常,顿时神色发白,流泪手足无措,旁人关注,问其是否剧痛难忍,范宣竟摇头答以: [痛,有何难忍,是因毁伤父母所身体心感不安而巳 !] 小小年事,即知爱护身体,孝顺父母,诚使人叹服.18.行乞养亲唐朝,杨乞者,圩桥人,生性至孝,家贫如洗,靠行乞养其父母. 所乞食物,悉携归奉亲,亲未尝,虽饥饿亦未敢先尝,如有酒时,跪而捧进,待父母接杯,即起立舞蹈唱歌,如小儿嬉笑,以乐父母. 有人恻隐其穷困,劝其为人佣工,以所得工资养亲,杨乞答以: [父母大哥衰迈,若为人佣工,远离膝下,则无人奉侍. ] 听者益感其真孝. 後父母相继去世,求乞募棺安葬,每逢朔望,即携佳肴赴墓前哭祭,其孝行实堪叹佩.19.笼负母归鲍出,字文芳,後汉时代新丰人,天生魁梧,禀性至孝. 时值贼乱,贼掠其母,鲍出发指,追杀贼众十馀人,终见其母及邻人老妪同受梱绑,遂奋勇冲前挽救,贼见来势凶猛,勇不成挡,乃释其母与邻人老妪. 嗣後以世情动荡,乃奉母出亡於南阳,数年後贼乱平定,本欲以轿扛擡其母返回故居,却因跋涉危险,遂编制竹笼,肩色负其母归乡. 其母享年逾百始逝世,时鲍出巳达七十馀高龄.20.孝传五世陈侃,字君和,宋朝永嘉人,事亲至孝,名遍四方. 其事双亲,温顺恭敬,视为心腹,竭尽所能,以博欢心,遇亲有病,则自奉汤药,日夜在侧奉侍,既卒,哀恸欲绝,克尽 [生事极力,事死尽思] 之圣训. 其孝行,家人引为典范,是以代代子孙,相连效法,人人弘扬孝道. 陈侃以一己之孝,引导全家成千的大族,上慈下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妯娌和合,合座春风,和气蔼蔼,得以五世同居,传为佳话. 朝廷特旌表其门闾曰: [孝门陈君] ,乡人咸称其门为: [陈孝门].21.遂成母愿宋朝,蔡襄 (世传蔡端),自幼天性至孝,未敢违悖母命. 宋仁宗时,其母携蔡襄乘小舟经洛阳江往惠州途中,遇强风翻落江中,幸被拯救,始免淹没. 其母卢氏常常述及此一遭遇,鼓励祭襄力学,求取功名. 将来在洛阳江上筑造大桥,造福人群. 及其长大,不负母愿考中进士,任端明殿学士,屡向皇上请求回乡未获准,终获派为泉州知府. 回乡後,谨遵母意,积极筹款造桥,不眠不休,亲自督工,降服万难,终能筑成洛阳桥利济後世,完成母愿. 22.兄弟力孝元朝时代,偃城地方,有文忠,文孝二兄弟,以孝闻名. 其母和氏病,侍奉汤药,夜以继日,及至仙逝,庐墓三年,可谓生事极力,死事尽思,不幸未久,其父又患恶疾,虽耗尽家财,遍寻名医,却旦药罔效,二兄弟以求医既然乏术,二人共同推载其父,遍访远近名山古寺,虔诚祈祷. 一日,仆仆风尘,行至一山麓,偶遇一老衲,赐赠丹丸二粒,其父服後,霍然痊愈,实二兄弟孝心所感也.23.劝姑孝祖明代,绝兴山阴地方,杨家一童养媳,名刘兰姐,年仅十二,即见理透彻,事姑躬勤. 其姑王氏好犯上,常常骂其祖母老而不死,是为厌物,言词极其不敬. 一日深夜,兰姐进入姑房,跪泣不起,姑惊问何故,兰姐答以: [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媳妇如引为典范,日後婆母大哥,亦被视为厌物,则何以堪! 太婆母长寿,诚吾家之幸,请三思之. ] 王氏闻谏,顿然悔悟,含泪叹曰: [良言教我多矣! ] 遂痛改前非,温柔卑顺,极为孝顺,而兰事其姑王氏,亦克尽孝道.24.兄弟争孝清朝,长江口外之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因家贫困,幼年时,皆被双亲卖与富户为僮仆,及长大,各自俭仆勤奋,自力赎返乡,毗连建宅娶妻. 四兄弟不忘亲恩,争相供养父母,议家每家轮番供养一月,惟妯娌皆不赞同,认为如此,须经三月之久始能轮及,乃改议一日换一家,後复以按日轮番,亦须三日之久,终以决议一家奉养一餐,长房供奉早餐,二房午餐,三房晚餐,四房早餐,依次轮番,并定五日一次,共烹佳肴款侍,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合家欢乐异常. 其双亲享福近百岁始终.。

24孝

24孝
二十四孝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01 孝感动天
01 孝感动天 舜,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 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 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 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 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 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 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 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 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 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 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 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3 啮指痛心
03 啮指痛心 曾参, 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 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 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 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 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 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 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 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 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 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8 卖 身 葬 父
08 卖身葬父 董永, 董永, 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 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 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 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 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 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 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 二人结为夫妇。 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 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 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 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 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 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养正小故事——孝感动天

养正小故事——孝感动天

孝感动天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

从小就很孝顺父母。

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

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

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

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

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

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

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

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

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

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

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曾子杀猪五(2)班姚佳仪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

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

”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

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油,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

转身就回到屋子里。

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

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二十四孝故事大全_二十四孝故事有哪些

二十四孝故事大全_二十四孝故事有哪些

二十四孝故事大全_二十四孝故事有哪些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每一个故事的孝行虽不相同,但皆足以发扬我国固有道德,那你知道二十四孝故事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二十四孝故事大全,供大家参考。

二十四孝故事:0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二十四孝故事: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二十四孝故事: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四孝故事: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二十四孝故事 虞舜孝感动天的故事简介

二十四孝故事 虞舜孝感动天的故事简介

二十四孝故事虞舜孝感动天的故事简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孝子叫舜,妈妈很早就去世了,而爸爸总是听信后母的坏话儿,经常叫他做这做那,有时候呀,还打他、骂他呢。

后母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象,也就是顺的弟弟,非常的不喜欢他,所以,他们经常想办法来欺侮舜。

可是,舜却一点也不介意,邻居们见到了舜,都说:舜真是个好孩子!当时的皇上,想实行禅让制,就问大臣:朕想找一个百姓信服之人,把皇位传给他,以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众爱卿有何建议?有一位大臣就说:陛下,民间有一个以品行孝行文明之人,叫做舜,应该可以担此重任。

皇上一听,马上下旨:爱卿速速查明此事,如若属实宣舜上朝。

顺奉旨上朝,他的言行举止,让皇上感到非常满意,居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还给了他好多好多的粮食。

于是,舜就带着两个公主还有粮食回老家了。

两位公主到舜家里以后,经常洗衣做饭,还一起孝顺父母。

可是,舜的弟弟象,看到舜取了两个美丽的公主,就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

那一天,象正在跟父母商量这件事,正好被公主听到了,马上回家告诉了舜。

舜听了之后,马上笑了笑说:你不要担心,我以后小心点就行了。

果然有一天,爸爸叫来舜说:舜呀,我年纪大了,好多活都干不了,家里的米仓破了个洞,你上去修一修吧。

舜咕咚咚爬上了米仓,他在上面补呀补,正累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象居然偷偷拿了火把,把米仓给点燃了,想把舜活活烧死。

舜意识到有点不对劲,扭头一看,呀......,火马上就要烧到身上了。

这时候,只见舜象变魔术似的,拿出两个大斗笠,一手一个,象大鸟一样飞了下来,一点也没事。

象看到这种情况,鼻子都快气歪了。

这件事之后,象依然不死心,就跟爸爸商量,让舜挖井。

于是,舜每天挖呀挖,从早上挖到晚上,再从晚上挖到早上。

象看着#越来越深,深得已经看不到舜了,脸上露出了恶毒的笑,马上往井里填土,想用这种方法活埋了舜。

谁知......,舜一弯腰,钻进了一个地道。

原来呀,舜早就料到了,所以在挖井的时候,也顺便挖了一个地道,舜就沿着这个地道,回家去了。

孝感动天的译文

孝感动天的译文

孝感动天的译文
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十四孝之一孝感动天的故事和启示

二十四孝之一孝感动天的故事和启示

孝感动天的故事和启示
孝感动天是一个关于舜的故事。

相传舜的父亲瞽叟和继母都非常不喜欢他,他们和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多次设计诡计想害死舜,但舜并没有记恨他们,反而以德报怨,对他们仍然十分亲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

舜的行为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孝子形象,他不仅对父母不记仇,还对他们非常好,用自己的孝心感动了上天。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孝敬父母是必须的。

舜的行为告诉我们,不管父母对我们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始终孝敬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

孝敬父母不需要讲究方式。

舜以德报怨,不用在意方式,只要心中有父母,就能感动上天。

孝敬父母可以带来好运。

舜因为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得到了大象和鸟的帮助,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物。

这也告诉我们,孝敬父母可以给我们带来好运。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孝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努力去孝敬父母,用我们的爱去感动他们。

《二十四孝》微电影01孝感动天

《二十四孝》微电影01孝感动天

《二十四孝》微电影01孝感动天虞舜耕田【虞】虞舜大孝,竭力於田。

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舜,姓姚,名重华。

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罪引慝,孝感动天。

尝耕於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注释1.虞:朝代名,在今山西。

2.瞽瞍:时人以舜父虽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故称之曰瞽瞍。

3.顽: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即无知无识而妄为也。

4.嚚: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5.孺慕:谓如孺子之慕父母,言其诚也。

6.号泣:哭泣,犹曰声泪俱下。

7.慝:恶之匿於心者,言己实侍奉无状,不能得亲欢也。

8.尧:古帝名,帝喾之子。

初封於唐,故曰唐尧,又曰陶唐氏。

9.二女:娥皇、女英也。

10.底:致也。

豫:乐也。

允:信也。

若:顺也。

译文在遥远的虞代,有一位孝子「舜」,姓姚,名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瞍,既没有知识,又喜欢胡作妄为。

生母名叫握登,贤良有妇德,不幸早逝。

而父亲不辨是非,总是听信后母的谗言,时常辱骂、虐待他。

后母所生的弟弟名叫「象」,也对舜十分不友善,既傲慢又无礼。

他们时常设计要谋害舜。

舜像穷苦伶仃无家可归的孩子,会独自呼号哭泣,认为是自己侍奉得不好,不得父母欢心。

舜心中没有怨天尤人,依然孝顺父母,友爱弟弟。

他这样宽大的胸怀,孝顺的行为,感动了上天。

当他在历山耕种时,有大象帮他耕田,有鸟儿帮他耘土、除草,靠著大家的努力,把历山一带开发成了良田,因此舜的孝行与名声也渐渐流传开来。

当时尧帝得知舜的孝行后,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请他治理国家,还多次用艰难的事情,考验舜办事的能力。

后来天下大治,尧帝就把王位让给他。

舜以「虞」为国号,后人称为「虞舜」。

唐朝以前仁义道德的故事

唐朝以前仁义道德的故事

孝道:01 孝感动天舜是瞽瞍的儿子,他是个至孝的人,舜的父母非常愚顽,继弟也十分狂妄。

他们待舜都很不好,三番五次地设计害他。

使舜感到万分伤心,总是在到田间劳作时向—上天哭诉,恼恨自己不能使父母欢慰。

舜的宽宏大度终于感动了父母和弟弟,他们觉悟了。

从此,一家人和和睦睦。

历来说将舜的孝道加以夸大和宣扬,说他在历山耕种庄稼的时候,有大象帮他犁地,百鸟帮他播种。

他的孝行美德竟然感动了上苍,当时的皇帝尧经过长期的考察,确认舜治民有为、治家有方,具有崇高的品质和才干,于是派他的九个儿子帮助他,并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为妻,还放心地让他摄行天子之政。

后来,尧帝放心地让出天子之位,舜当了国君。

元代郭居敬诗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耕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02 亲尝汤药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从小便奉行孝道,他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

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地侍奉她,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

然而薄太后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

三年里,汉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尝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

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整日整夜的没法合眼。

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他却由于操劳过度累倒了。

汉文帝的仁义和孝顺感动天下人,加上他治国有方,国家一派兴旺景象,并与后来的汉景帝一起开创了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繁荣时代。

03 啮指痛心周朝有个名叫曾参的人,字子舆,侍奉父母极尽孝道。

父亲去世后,更加细心周到地服侍着年迈的母亲。

有一天,曾参正在山里打柴,家里突然来了一个客人,母亲无力招待,一时手足无措,巴望着曾参快点回家,又总不见他的身影。

她焦急万分,情急之下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

常言道:“十指连心,母子是命。

”正奋力砍柴的曾参忽然心痛难忍,想念起家里的母亲,背起柴薪飞奔回家。

一进家门,只见母亲坐着呆望门外,忙跪问有什么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
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亲敬老小故事2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孝亲敬老小故事3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