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 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 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的特点。
三、社会热点:温室效应
1.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生态系统所指 生物圈
物质所指 循环过程是 循环的范围是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无机环境 元素 生物群落
元素
全球性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光能
6CO2+H2O
(CH2O)+O2来自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 C6H12O6﹙有机物﹚
呼吸作用 CO2﹙无机物﹚
二.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碳循环的图解
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 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
四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形式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
反复循环、全球性 全球生物圈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联系 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典例精析: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 请 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C
(C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 之间的流动是以 co2 形式进行的,
D
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 A
B
B为
。 分解者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作用实现的,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课件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课件
氮的损失
部分无机氮通过淋溶、径流和挥发等途径损失出生态系统 ,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影响
工业革命后氮肥的大量使用
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使用氮肥, 导致土壤和水体中氮含量增加,对生 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氮循环
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密集,加速了 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对城市生态系 统产生影响。
水循环过程及机制
降水
水蒸气在空中遇冷凝结成云, 进而形成降水(雨、雪等)返 回地面。
地下渗透
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 水。
蒸发
地表水在太阳辐射下蒸发成水 蒸气升入空中。
地表径流
降水在地表形成径流,汇入河 流、湖泊等水域。
植物蒸腾
植物通过叶片气孔将水分以水 蒸气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
物质循环意义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稳定和持续发展 的基础,它保证了生态系统中各种元 素的平衡和再利用,维持了生态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途径
水循环
碳循环
水在生态系统中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 流和地下渗透等途径进行循环,实现了水 资源的再利用。
碳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和燃烧等途径进行循环,实现 了碳元素的转化和再利用。
化会减少碳汇的容量。
04
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氮是生命体基本组成元素
氮参与生态系统能Βιβλιοθήκη 流动氮是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物 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对生命体的结构 和功能至关重要。
氮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影响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氮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
氮的可利用性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生 产力,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 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D 思考:
煤、石油等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B、C、D各代表什么生物?
初级消费者、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
2.碳分别以什么形式进入、离开生物群落?
气体CO2
6
大气中的CO2
④ ⑤
①②


C
A
B

D
煤、石油等
3.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③ ]_光__合___作用。 4.碳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靠____呼__吸___作用。 5.限制我国西北地区③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水___。
7
大气中的CO2

①② ③


C
A
B

D
煤、石油等
6.⑦过程的加剧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8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 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14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 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①单向流动、不循环
①反复循环
特点 ②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低 ②具全球性(生物圈)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 分割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D ) A.生态系统范围内辐射的全部太阳能 B.照到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消费者得到的全部化学能 D.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 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运动 是单向的、是不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 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 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

基础生态学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基础生态学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氟氯碳化物cfcs氢氟碳化物hfcs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改变co2排放大气3800000陆地有机质772活有机体12死有机体760非有机氮陆地140地壳14000000海洋水中20000海洋有机体901活有机体死有机体900非有机体氮海洋100沉积物4000000无机氮总量1673有机氮总量218202401012gn固氮作用nitrogenfixation氨化作用ammonification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氮循环的主要过程蛋白质水解氨基酸氧化氨nh3氧化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气生物固氮
磷的循环
×1012gP
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磷循环
生态系统的磷循环
13.6 硫循环
酸雨的形成
ACID RAIN IN THE UNITES STATES
The most acidic rain i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ast, but thousands of lakes in the west are also vulnerable.
碳的存在形式:CO2,无机盐,有机碳 主要循环过程

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 大气和海洋间的CO2交换 碳酸盐的沉淀作用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造成严重影响,引起气候变化的 主要原因
海洋和大气CO2调节
CO2
CO2溶 于海水
H2CO3
H++CO32-
CaCO3
水体中生物
海底沉积物
The Carbon Cycle
氮气
固氮作用

类型

闪电、宇宙射线、火山爆发等高能固氮 工业固氮:400摄氏度,200大气压下 生物固氮:固氮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和蓝藻等自养和异养微生物 平衡反硝化作用 对局域缺氮环境有重要意义 使氮进入生物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生产者
燃 烧 作
呼 ①吸
②光合

作作
用用
呼 ③吸作

消费者
大气环境

吸④


分解作用
分解者
24
25
7
8
9
10
11
4.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施计划: (4)实验结果的分析: (5)实验结论:
12
合作探究
要求:重点讨论自纠过程中仍不能够 解决的问题。
讨论要求: 1.分层讨论,先一对一,再组内共同讨论,总结完善自
纠成果。 2.时刻联系课本,注重效率,及时整理总结。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讨论结果反馈及展示点评准备。
13
展示点评
1.合作探究 1(1)123
3组展示
2.合作探究 1 4(2)
4组展示
3.合作探究 2(1)
1组展示
4.合作探究 2(2) (3)
展示要求: ① 脱稿规范 ② 注重小结 点评要求: ① 注意仪态 ② 言简意赅 ③ 注重拓展 其他同学: ① 认真思考 ② 做好笔记 ③ 注意倾听 ④ 补充质疑
__落__到__无__机__环__境__的__循__环__过__程__,__这__就__是__生__态__系__统__的__物_。质循环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点: (1)____全__球__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反__复__利__用__,__循__环__流__动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现象
结论 分析
实例1
在相同时间内实 验组落叶腐烂程 度小于对照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征(一)物质循环的概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再到环境,不断进行流动和循环的过程。

几乎所有的化学元素都能在生物体中发现,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大约只需要30~40种化学元素。

这些元素根据生物的需要程度可分为两类:一是大量营养元素,这类元素是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同时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多,包括碳(C)、氢(H)、氧(O)、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钠(Na)。

其中碳、氢、氧、氮、磷五种元素既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同时又是构成三大有机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食物链中各种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最主要物质形式。

二是微量营养元素,这类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如果数量太大可能会造成毒害,但它们又是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无论缺少哪一种,生命都可能停止发育或发育异常。

这类元素主要有铁、铜、锌、硼、锰、氯、钼、钴、铬、氟、硒、碘、硅、锶、钛、钒、锡、镓等。

(二)物质循环的特性指标:1.库与流的概念: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称为库。

库有大小层次之分,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看,地球的五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均可称为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库。

而在组成全球生态系统的亚系统中,系统的各个组分也称为物质循环的库,一般包括植物库、动物库、大气库、土壤库和水体库。

每个库又可继续划分为亚库,如植物库可分为作物、林木、牧草等亚库。

根据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率,物质循环的库可归为两大类:一为贮存库,其容量相对较大,物质交换活动缓慢,一般为非生物组分的环境库,如岩石库;二为交换库,其容量相对较小,与外界物质交换活跃。

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磷,但与外界交换的磷量仅占总库存的很小部分,这时海洋水体库是磷的贮存库;浮游生物与动植物体内含有磷量相对少得多,与水体库交换的磷量占生物库存量比例高,则称生物库是磷的交换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精选10篇)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精选10篇)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精选10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1一、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⑴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物质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⑴⑴循环过程3、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流动4、温室效应⑴形成原因⑴影响⑴措施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区别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主要以有机物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无机物形式循环,在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往复循环、反复利用范围各种生态系统都可进行生物圈(全球性)2、联系: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2课时复习提问: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如何?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什么?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引入探究内容“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由于学生缺乏微生物方面的知识,在指导学生进行该课题的探究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有关知识背景,比如可以用卡逊《寂静的'春天》中如下一段话:土壤中最小的有机体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有机体,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

它们有着庞大的天文学似的统计数学,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细菌。

纵然这些细菌形体细微,但在一英亩肥沃土壤的一英尺厚的表土中,其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之多。

长得像长线似的放线菌数目比细菌稍微少一些,然而因为它们形体较大,所以它们在一定数量土壤中的总质量仍和细菌差不多。

被称之为藻类的微小绿色细胞体组成了土壤内极微小的植物生命。

细菌、真菌和藻类是使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组成它们的无机物。

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氮这些化学元素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的循环运动是无法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清单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这些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流动和转化之中。

就像水流在江河湖海中循环流动一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不息。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物质可以在整个生物圈内进行流动和交换。

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1、水循环水是生命之源,在生态系统中,水的循环是最为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水通过蒸发、蒸腾、降水等过程,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地循环。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回到地面和海洋。

水循环不仅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水分,还在热量调节、物质运输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2、气体型循环(1)碳循环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

碳在大气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这是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而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等过程,则将有机物中的碳重新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2)氮循环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

大气中的氮主要以氮气的形式存在,但大多数生物无法直接利用氮气。

某些微生物(如固氮菌)能够将氮气转化为氨,这一过程被称为生物固氮。

氨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可以形成硝酸盐等被植物吸收利用。

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和排泄物中的含氮有机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最终转化为氮气回到大气中。

3、沉积型循环(1)磷循环磷是核酸、磷脂等生物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

磷主要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

通过风化等作用,磷被释放到土壤溶液中,被植物吸收利用。

动植物死亡后的残体分解后,磷又回到土壤中。

但是,磷的循环过程相对较为缓慢,容易出现磷缺乏的情况。

三、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共页 (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共页 (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共页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是一个探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在不同生物之间的流动和循环,并介绍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中的不同参与者。

以下将从概念的介绍、物质循环的过程、不同参与者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生态现象。

它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在不同生物之间的流动和循环,其中包括固定、吸收、转化、释放等一系列过程。

正是这种循环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可以在不停地吸收和释放物质,并最终达到平衡。

二、物质循环的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可以分为生产、增长、消费、分解等一系列环节。

生产环节指的是生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化学合成等方式,将无机物质转化成为有机物质;增长环节是指各种生物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必需的营养物质,通过物质的逐级转化,生物体不断增长发育;消费环节是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互相捕食、食物链的建立;分解环节则是指由各类分解生物参与将死亡的生物质分解,并将其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为接下来的生态系统循环提供养分。

三、不同参与者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生物体、无机物质和不同类型的分解生物。

生物体主要是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形成者,它们通过将无机物质转化成为有机物质,并通过食物链的转化,将物质循环到不同的生物之间;无机物质则是物质循环的原料,它们处于生态系统中的最低层,被各类生物体吸收转化成为有机物质;分解生物则主要负责各类死亡生物体的分解,将其转化成为有机物质并提供给下一代的生物体吸收利用。

总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针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这个特定的生态现象所进行的研究。

仔细观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不难发现环节复杂、内容繁杂,但正是这种不断的循环和转化,保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这也为我们更好地发展和利用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基础生态学: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基础生态学: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H2CO3
H++CO3 2-
CaCO3
水体中生物
海底沉积物
Carbon accumulation
• CO2 has increased from its pre-industrial level • data: recent records plus older data such as ice cores • mostly fossil fuel burning
降雨
蒸腾
截留
穿透雨
地表 径流
地表蒸发
渗透
地下径流
三. 气体型循环
(一)、碳循环 • 碳是一切生物体中最基本的成分。 • 库主要是大气和海洋。
The Carbon Cycle
CO2 in atmosphere (reservoir)
Burning of COi2ndoiRcseseaosnlpvietfdaotsisoilnfuFelisre
(reservoir)
Consumers
Producers
Wastes, SoilDbeaacdtebroiadi&es detritus feeders
Reservoirs
Processes/ Locations
Trophic Levels/ Organisms
海洋和大气CO2调节
CO2
CO2溶 于海水
• 对于生产者的 输出库的周转 率=(16+4)/100 =0.20;
• 对于生产者的 周转时间为 5.00天。
5. 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
(1)元素的性质:有的元素循环的速率快, 而有的则比较慢,这是元素化学特性和 被生物有机体利用的方式不同所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的循环
×1012gP
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磷循环
生态系统的磷循环
13.6 硫循环
酸雨的形成
ACID RAIN IN THE UNITES STATES
The most acidic rain i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ast, but thousands of lakes in the west are also vulnerable.

Basics of nutrient cycling
生物小循环
物质循环一般可分为两类:
• 短循环(short cycle):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除一少部分被 消费者吃掉外,绝大部分掉落在土壤表面,而被分解者分解 还原为二氧化碳、水和矿盐分等。
• 长循环(long cycle):指绿色植物逐级经过各级消费者如食草动物、食
元素循环的相互作用(element
cycles interaction)元素之间的循环不
是彼此独立地,而是在自然界中密切关
联和相互作用着的,而且表现在不同的
层次上。
小结:
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碳循环的意义和主要过程是什么?
试论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无机氮总量=1,673 有机氮总量=21,820,240
氮的循环
×1012gN
氮循环的主要过程 固氮作用(nitrogen fixation)
(下)
蛋白质
氨化作用(ammonification) 水解 氧化
氨基酸 碳
氨(NH3) 硝酸盐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氧化
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亚硝酸盐
肉动物和其他杂食动物以及寄生生物的采食、消化和排泄以及动植物的遗 体进入土壤,经过食腐动物的啃食(如豺、秃鹫等),而最后被微生物分解, 物质再回到环境中去,又一次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

库:

贮存一定数量元素的某种生态系统组分称为该元素 的库 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都是物质循环的库 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水体库等
碳的存在形式:CO2,无机盐,有机碳 主要循环过程

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 大气和海洋间的CO2交换 碳酸盐的沉淀作用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造成严重影响,引起气候变化的 主要原因
2溶 于海水
H2CO3
H++CO32-
CaCO3
水体中生物
海底沉积物
The Carbon Cycle
The Carbon Cycle
750
1
6
92
90
×1015gC
Carbon accumulation


CO2 has increased from its pre-industrial level data: recent records plus older data such as ice cores mostly fossil fuel burning
水分的大循环与小循环:
The Hydrologic Cycle
(40)
(425)
(111)
(71)
(385) (40)
×103km3
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降雨 截留
蒸腾
消费者
穿透雨
土壤吸收 地面蒸发 地下径流
地表 径流
渗透
13.3 碳循环

碳的重要性:生命元素、能量流动
碳库:海洋和大气、生物体

沉积型循环


水循环

地球表面的总水量大约为14亿km3, 其中大约有97%包含在海 洋库中。 淡水中:两极冰盖29 000 km3、地下水8 000 km3 、 湖泊河流100 km3 、土壤水分100 km3 、大气中水13 km3 、生物体 中水1 km3 。
13.2 全球水循环

一部分磷脱离生物小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 动植物遗体在陆地表面的磷矿化 磷受水的冲蚀进入江河,流入海洋
BIOGEOCHEMICAL CYCLE - PHOSPHORUS
Phosphate leaches from phosphate-rich rocks or from fertilizers and enters plants and other producers where it is incorporated into biological molecules. These are passed through the trophic levels.
温室效应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淹沒陆地 全球气候经常发生暴雨或干旱 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改变
CO2排放
13.4 氮循环

氮的重要性


氮库:大气、土壤、陆地植被
生物可利用的氮的形式:NO32-、NO22-、NH4+
生物圈中氮(106吨)的分布
大气 陆地有机质 活有机体 死有机体 非有机氮(陆地) 地壳 3,800,000 772 12 760 140 14,000,000 海洋水中 20,000 海洋有机体 901 活有机体 1 死有机体 900 非有机体氮(海洋) 100 沉积物 4,000,000
基础生态学
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3.1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
13.2 全球水循环
13.3 碳循环
13.4 氮循环 13.5 磷循环 13.6 硫循环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 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 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还于环 境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生物与非生物二者的参 与, 同时也包含一些地质与地理作用在內, 因此称为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小循环:环境中元素经生物吸收,在生态系统 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 吸收、利用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s ):大气中对长
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 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六氟化碳(SF6)、氟氯碳化物 (CFCs)、氢氟碳化物(HFCs) 等



流通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体积的物质转移量
周转率:流通率/库中营养物质总量 周转时间:库中营养物质总量/流通率
物质在库间的流通


流通量、周转率与周转时间 是相对于库而言的 生产者库 流通率:20单位/天 周转率:20/100=20% 周转时间:100/20=5天 消费者库 流通率:4单位/天 周转率:4/50=8% 周转时间:50/4=12.5 天
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
元素的性质: CO2 1年,N 100万年 生物的生长速率 有机物质腐烂的速率 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气体型循环

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 有气体形式的分子参与循环过程 循环速度快,例如CO2、N2、O2等
贮存库是岩石、土壤和沉积物 没有气体形式的分子参与循环过程 循环速度慢,时间以千年计算,例如P、Ca、Mg等 水的全球循环过程 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离不开水循环的推动
ACID RAIN IN THE WORLD
镉循环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对有机体有毒有害物 质进入生态系统后,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
内富集或被分解的过程

生物放大作用:某些物质当他们沿食物链
移动时,既不被呼吸消耗,又不容易被排
泄,而是浓集在有机体的组织中,这一现
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BIOMAGINIFICATION OF DDT
氮气
固氮作用

类型

闪电、宇宙射线、火山爆发等高能固氮 工业固氮:400摄氏度,200大气压下 生物固氮:固氮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和蓝藻等自养和异养微生物 平衡反硝化作用 对局域缺氮环境有重要意义 使氮进入生物循环

意义

13.5 磷循环


磷循环属典型的沉积循环 磷以不活跃的地壳作为主要贮存库 磷的循环过程 岩石经土壤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农田中施用的磷肥, 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沿食物链传递,并以粪便、残体或直接以枯枝落叶、 秸秆归还土壤 含磷有机化合物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变为可溶性 的磷酸盐,可再次供给植物吸收利用,这是磷的生物 小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