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编制纲要.doc

合集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评估报告书编制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评估报告书编制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评估报告书编制目录前言一、评估任务由来二、评估工作的依据三、评估目的、任务第一章矿山开发和规划工作概述一、矿山区位条件二、矿山开发和规划概况三、以往工作程度四、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五、评估围与级别的确定附1 矿山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工作要求1.1 资料收集1.1.1 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成果1.1.2 矿山开发和环境保护资料与成果1.2 实地调查1.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容1.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法1.3调查结果验收与复核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一、气象水文二、地形地貌三、地层岩性及岩浆岩四、地质构造五、工程地质条件六、水文地质条件七、矿山开发及其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附2 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特征及条件分析2.1 块状岩类为主裂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第四系覆盖下块状岩类为主孔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2.2 层状岩类为主裂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2.3 可溶岩类岩溶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2.4 松散类为主孔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征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一、矿山土地资源环境与地貌景观现状评估二、矿山水资源环境现状评估三、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四、综合分析归纳现状评估结果附3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专项评估3.1 露采边坡稳定性评估3.2 地下开采矿山围岩及地面稳定性评估3.3 尾矿库(坝)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3.4排土石场废石堆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3.5 矿山线路工程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3.6 工业场地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一、矿山工程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一)露天采场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二)排土石场废石堆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三)尾矿库(坝)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四)地下开采采区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五)线路工程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六)工业场地地表工程设施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二、评估区水土资源环境地貌景观预测评估(一)土地资源环境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二)水资源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三、综合分析归纳专项评估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分区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二、矿山地质环境(含地质灾害)影响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析评估四、矿山地质环境对矿山开发适宜性分区评估附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基本要求5.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总体思路5.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级分区5.3矿产资源开发禁采区条件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附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参考意见第七章结论与建议附图附图1 矿山区位条件图附图2 矿山建设工程布置图附图3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图附图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分区评估图附图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图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评估报告书编制前言一、评估任务由来二、评估工作的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省人大常委会第15号公告)《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环[2003]32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落实“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2003]302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2004]24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发[2004]36号)三、评估目的、任务评估目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规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表)审批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并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生态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word完整版)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编制技术方案

(word完整版)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编制技术方案

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目录一、对本项目服务总体要求的理解 (2)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服务方案 (2)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服务方案 (13)四、服务说明 (17)五、服务响应表及图片介绍资料 (18)六、招标文件要求或者投标人认为其它应介绍或者提交的资料和文件. 19七、证明服务的合格性和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资料. (19)一、对本项目服务总体要求的理解压覆矿产资源是指因建设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矿产资源不能开发利用的情况。

我国在《矿产资源法》中明确规定:”在建设铁路、机场、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之前,建设单位必须向所在省国土资源厅(或向县、市国土资源局)查询征地范围内有无探矿权、采矿权及矿产地设置,为建设项目选址时注意避让已发现的重要矿区、重要的成矿靶区、采空区与开采塌陷区提供依据,避免或减少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保障建设项目正常建设和运行,保护矿业权人和建设单位双方的利益关系。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针对建设工程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服务方案(一)项目概况本项目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是青岛市本项目区机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委托青岛建通工程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招标的项目。

本项目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规模约17km2,项目地点:青岛市本项目区.招标范围: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的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项目评估方面的相关服务,配合招标人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质量标准:成果文件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工程管理】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 13页)

【工程管理】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 13页)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 13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编制及备案管理工作,保证提交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交1.评估报告应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评估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省主管部门指导意见。

3、评估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图件大小依据建设场地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4、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评估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评估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评估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评估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评估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一级评估报告评审申请评估报告评审时应提交的资料(按下列顺序整理)1、评估报告评审申请表2、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3、评估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4、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5、建设项目立项支持性文件6、评估报告送审稿1份三、一级评估报告备案1、申请评估报告备案时应提交的材料(按下列顺序整理)(1)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2)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3)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4)项目评审意见书(含专家组名单)、专家个人审查意见、专家现场考察书面意见(5)评估报告评审情况记录及反馈表(6)评估报告修改情况说明表(7)参会人员签到表(8)与项目相关的支持性文件(9)评估报告终审稿和光盘各一式两份(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不少于10份,其中需备案存档5份)2、备案要求(1)评估单位应在签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合同后十日内,到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资质和项目备案,填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和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制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 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 二、工程建设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 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区分区评估 ➢ 四、防治措施
• 前言 •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 二、以往工作程度 ➢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 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 一、气象、水文 ➢ 二、地形地貌 ➢ 三、地层岩性 ➢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 五、工程地质条件 ➢ 六、水文地质条件 ➢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阐述已发生的灾种、数量、分 布、规模、形成机制、危害对象、稳定性等 ➢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 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区分区评估 ➢ 四、防治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谢谢观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制
接受评估单位委托 建设和规划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
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
建设和规划项目工程分析
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编制评估大纲、签定协议


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

地灾评估报告编制技术方案(可编辑)

地灾评估报告编制技术方案(可编辑)

地灾评估报告编制技术方案地灾评估报告编制方案1.评估程序评估程序见《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评估依据2.1基本依据1、评估委托书。

2、建设单位提供的征地范围及坐标。

3、建设单位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建设单位提供的的其它有关资料。

2.2法律法规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11)。

2、《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

3、《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1999.3)。

4、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1[35号)。

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

6、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规定、要求。

3.执行标准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8>0220?2006)。

4、《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1?2006)。

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7、《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

8、《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

4.评估技术方案4.1前期准备技术方案4.1.1基础资料准备方案系统收集评估区内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资料,系统准备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具体包括:1、国家及地方相关行业法律规范及技术要求。

2、评估区地形图、地质图、地貌图。

3、评估区社会、经济及人口、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地形地貌、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人类工程活动等资料。

4、建设工程概况、工程前期工作资料。

地灾评估规范(全文)

地灾评估规范(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DZ×××-200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Code for risk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征求意见稿)2007-××-××发布2007-××-××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前言本标准为新编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管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 2000)3 术语、定义和符号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3.1 术语和定义3.1.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disaster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geological function probably resulting in disaster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disaster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一、评估目的本评估报告旨在评估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水平,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矿山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评估范围本次评估范围为某矿区及其周边区域,涉及矿山开采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

三、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历史灾害数据分析、现场勘查、专家访谈等。

评估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地质环境条件、矿山活动特点等因素,以确定地质灾害风险的大小和分布。

四、评估结果1.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经过评估,矿山主要面临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其中,滑坡主要分布在矿山东部和南部,崩塌多发于矿山西部和北部,泥石流则主要发生在矿山北部的沟谷地带。

2. 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及分布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矿山地质灾害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矿山东部和南部,中风险区分布在矿山西部和北部,低风险区则位于矿山南部的部分区域。

五、建议措施针对以上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措施:1. 在高风险区,应加强边坡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滑坡和崩塌危险;同时,实施必要的边坡加固措施,如喷浆、锚固等。

2. 在中风险区,应定期进行边坡巡查,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同时,合理安排采矿作业,避免在危险期进行大规模开采活动。

3. 在低风险区,仍需加强边坡监测和巡查,以预防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做好应急预案和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迅速响应。

4. 对于可能引发泥石流的沟谷地带,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施必要的排水和加固措施;同时,定期进行沟谷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危险。

5. 加强对全体矿工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确保在发生地质灾害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开展救援工作。

6.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地质灾害情况,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援助。

露天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内容

露天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内容

露天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内容1. 引言露天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旨在对特定煤矿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帮助矿方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保障煤矿生产运营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基于充分的实地调查和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可靠地评估出该煤矿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2. 研究区域概况本研究对象为某煤矿区域,地处山脉周边丘陵地带,矿区总面积为XXX平方公里。

该矿区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已有多年历史,煤层厚度约为XX米,煤质优良,年产量达到XX万吨。

然而,该矿区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3. 实地调查与采集数据为了准确评估该煤矿的地质灾害风险,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调查,使用了一系列科学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地形测量、地质勘探、水文地质调查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采集和研究分析,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4.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4.1 断层活动性评估地震和地面变形是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断层活动性评估,我们发现研究区域存在多条断层带,其中部分断层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对煤矿稳定性有一定的威胁。

4.2 煤层赋存条件评估煤层的赋存条件对地质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地质勘探和矿井调查,我们得知煤层存在着脆弱的层间结构和较大的倾角,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

4.3 水文地质条件评估地下水对煤矿开采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我们发现研究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的滞胀岩层,可能引发地下水突涌、煤层顶板决堤等地质灾害。

4.4 其他风险评估除了以上评估外,我们还对边坡稳定性、瓦斯抽采和矿井通风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评估了这些因素对地质灾害风险的影响程度。

5. 风险评估结果综合以上评估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研究区域存在较强的断层活动性,地震风险较大;- 煤层赋存条件较差,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 地下水位较高,存在地下水突涌和煤层顶板决堤的风险;- 矿区存在较大的边坡稳定性风险;- 瓦斯抽采和矿井通风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措施需进一步加强。

煤矿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煤矿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煤矿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煤矿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各地煤矿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于煤矿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已经成为了必要的工作。

煤矿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是指在煤矿矿山地质现状、地质构造、地质形态、地质背景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识别灾害隐患,评估灾害危险性的工作。

在实践中,评估包括综合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评估内容涵盖了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发生概率、危害程度等等。

煤矿矿山地质灾害评估需要对煤矿矿山地质的现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包括对煤层、顶板、底板、基岩、构造断裂带等进行地质调查、勘探和测试。

评估重点在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对于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也作出了严格要求。

实际评估在针对煤矿矿山地质现状所进行的综合性分析基础上,量化地界定出评估矩阵,对评估结果进行定量化和定性分析,最终得出评估报告。

评估结果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在报告中要有明确的评估结论和建议,通常建议内容涵盖了防治措施和改进措施。

防治措施建议包括对矿山内粉尘、瓦斯、煤层自燃、矿压、水害等各种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护,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等。

改进措施建议包括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煤矿矿山地质进行加强维护和治理,规划出符合煤炭资源开采、保护环境、适应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发展方案。

综上所述,煤矿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已经成为煤炭行业的标准化流程,对于未来建设安全、高效的煤矿矿山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煤炭行业将进一步摸索和推动煤矿矿山地质灾害评估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更加有效地预防和防治煤矿矿山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 13页)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 13页)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 13页)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编制及备案管理工作,保证提交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交1.评估报告应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评估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省主管部门指导意见。

3、评估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图件大小依据建设场地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4、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评估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评估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6)评估报告修改情况说明表(7)参会人员签到表(8)与项目相关的支持性文件(9)评估报告终审稿和光盘各一式两份(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不少于10份,其中需备案存档5份)2、备案要求(1)评估单位应在签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合同后十日内,到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资质和项目备案,填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和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项目跨行政区域的,到项目所跨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一、报告背景及目的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其中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等多种类型,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科学评估和有效预防地质灾害,本报告将对某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调查范围及方法本报告评估的范围为某市区域内,具体包括十五个行政村。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现场调查与文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借助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科技手段,对研究区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候、水文水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以构建出该地质灾害相关的基础数据平台。

三、地质灾害评估原则本报告的评估原则是以成因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依据地质灾害的性质特点、危害性质与程度、频率和发展趋势等因素,对研究区域内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并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地质灾害评估结果本报告对研究区域内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如下:1.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本区域存在的一种主要地质灾害形式,主要发生在斜坡坡度大于30度的地形地貌上。

其中,土质滑坡占绝大多数,石质滑坡相对较少。

山体滑坡对人造房屋、道路、行人道等构成了不小的安全威胁,且难以预测其发生时间和范围。

因此,应切实做好防范工作,包括抑制滑坡体发育、强化地下水管理、加强监测预警等方面。

2.泥石流泥石流是本区域一种严重的灾害形式,常出现在台风、暴雨等强降雨天气中。

本区域地形地貌较为陡峭,地层松散,山洪沟深,水土流失严重,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条件。

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例如在泥石流易发地段开展植物生态修复、加强山洪沟治理、加强泥石流监测等措施。

3.地震地震是一种人们有预测但难以干预的自然灾害,而该区域位于地震活动带上,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多次地震事件。

因此,该区域的建设规划及对灾害的防治应尽量采用抗震设防标准。

4.火山喷发虽然该区域不处于火山活动带上,但是离区域较近的某省有火山喷发的历史记录,所以区域应加强火山学科建设,加强火山监测、预警、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oc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oc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3.1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今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地质灾害报告编写提纲

地质灾害报告编写提纲
4.1 发展变化趋势
4.2
危害性预测
包括成灾可能性、成灾条件、危害范围、居民人数、实物 指标调查。
5 天然建筑材料(任务需要则列此章) 6 综合分析与建议
6.1 综合分析 6.2 建议
(1)参数 (2)治理措施
7 结语
危岩体(崩塌)勘查报告编制提纲
编写提纲
0 前言 1 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2 崩塌(危岩体)带工程地质条件 3 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编写提纲 0 前 言 附图及附件 (1)工程地质平面图册 (1∶500~1∶2000) (2)工程地质剖面图册 (1∶200~1∶1000) (3)钻孔柱状图册(1∶100) (4)井、槽、洞探成果及崩塌危 岩体素描(1∶50)图册 (5)试验成果报告册(岩、土、 水室内试验成果和野外试验成果) (6)计算剖面册 (7)专门数值分析报告(根据需 要做,必要时附计算程序) (8)物探成果报告 (9)照片集册 (10)监测报告 (11)滑坡危及人口及实物指标 调查成果
1、典型地质灾害点剖析;
2、对流域灾害专题研究进行论述。
第五章 斜坡地质结构类型与稳定性分析
1、简要概述流域斜坡地质结构类型,从区域上分析 不同结构斜坡稳定性,进行稳定性分段初步评价。
2、在重点调查区,选择典型斜坡段分析控制灾害体 稳定的斜坡结构和控制性结构面。
第六章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不同尺度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评价和风 险评价与区划评价的方法、数据来源、单元划分的 依据、指标体系、分区评价及说明、精度和可靠性 分析。
物理力学试验的取样情况、 试验方法、试验结果
2.6.3 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4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室内实验室值+反分析+工程类比类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级评估地貌需分级分区描述,一级评估插地貌分区图,
二、三级评估视情况决定。
2.4地层岩性与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1)地层岩性描述评估区内所发育地层的时代、岩性和分布情况,明确地层结构、地层产状、厚度、可列表描述。
表*评估区地层一览表系统组地层代号区域厚度地层岩性分布情况对一级、二级评估、区域规划项目,需描述区域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
(3)明确征地位置、所属县、镇(乡)、村办事处;明确征地范围及面积,面积单位亩、hm2、km2;建设工程各单项工程的占地分配及占地面积、占用土地类别(用表格形式列出)。
2.2水文、气象、植被特征(1)水文描述评估区所属水系、流域,地表水类型、流域内水系发育的基本特征,河流、溪沟水文特征值(流域面积河流流量、水位、泥沙含量、地表水动态变化规律),与地表水密切相关的建设工程须插水系图。
(2)气象主要阐述评估区所属气候带区,降水量(年均量,年最大、最小量,日、月、时极端值等),气温(年平均、年最大、最小值),蒸发量(年平均、年最大、最小量),枯、雨季时段,降水量比例,降水量程度评述,对当地暴雨、点降雨情况进行描述,选择适宜图表示(动态特征表、降雨量一览表、降雨量等值线图等)。
(3)植被特征植被应描述植被类型、分布、森林覆盖程度、植被覆盖率,及植被与高程、气候、岩性的关系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但植被不列为地质环境条件的主要内容,2.3地形地貌特征阐述评估区地貌类型、地形标高、高差、地势特征、坡度变化特征(总体地形坡度及特殊地段地形坡度)、微地貌(冲沟、坳沟、谷地、陡崖)发育特征等,
列出所收集利用资料目(明确编著单位及时间)。
3.评估工作技术标准执行的政策依据和技术标准(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3年11月24日);(2)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环[2004]267号)。
参照(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环[2000]01号);(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4)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1∶100万)(ZB D 14001-89);(5)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1∶20万)(ZB D 14002-89);(6)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万)(GB/T14158-93);(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中国地震动参数规划图(GB18306-2001);(9)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以上技术规范、规程,应根据建设工程类型对口选用。
1.3评估范围(1)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依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和地质环境条件,将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作为评估区范围;(2)单个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应以计划采矿用地或最终用地范围为基础;(3)矿区(多个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不仅依据单个矿山的矿业活动影响范围,还应根据矿区(多个矿山)矿业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评估区范围。
(7)明确评估面积,面积单位亩、hm2、km2。
1.4评估级别的确定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原则上按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矿山建设规模划分为三级(见表1)。
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见附表1;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依据原地质矿产部文件地发[1998]47号的规定见附表2。
表1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评估分级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复杂中等简单大型一级一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1.5评估工作概述(1)人员组织列表简述投入工作人员情况,(2)完成实物工作量实物用工作量表反映实物工作量,并附表完成野外调查面积、各类调查点、调查线路长、对各灾害点必须使用照片和收集相关资料等。
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编制纲要
1.前言1.1任务由来任务由来明述建设项目名称、业主、项目来源、项目批复文件(批复部门、批复文号,并附文件复印件)、评估工作委托关系、评估合同的签订。
1.2评估工作目的、方法与技术标准1.评估工作目的通过对评估区地质灾害调查和资料的综合研究,查清评估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对矿山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分析评价矿山建设和运营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预测及综合评估,提出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和进行场地适宜性评价,为矿山建设项目的规范和决策提供依据。
(4)评估范围以征地范围适度放宽,一般50100米,边坡地段以第一斜坡为界。
(5)崩塌、滑坡以第一斜坡,泥石流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以沉陷可能影响范围,地裂缝以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为评估范围。
(6)项目区处于强震区时,评估范围应尽可能包含邻近活动断裂的特殊构造部位(断裂交汇、折曲、陡崖等)。
2.评估工作方法(1)评估工作组织实施。
(2)工作方法现场调查、试验、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
·现场调查以环境工程地质测绘为主,主要采用穿越、追踪法及剖面测绘等方法进行。
须出具原始卡片记录和调查路线实测手图等原始资料,报告中应反映现场调查的点、线密度。
·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形地貌、地震、气象水文、植被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其中需要重点收集的资料是矿床地质勘查资料、成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2)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a、岩土体类型划分,依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表A.0.1、A.0.4划分为土体和岩体,岩体则以岩石坚硬程度、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定名,如块状结构较坚硬岩体等,编号ⅰ、ⅱ、ⅲ、ⅳ(亚类注脚码1、2、3)。
(3)以往工作程度对矿山建设项目所处区域内开展过的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环境评价、水土保持、项目可研等工作进行概述,明确工作实施单位和年代。
2.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2.1地理位置(1)明确建设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域和地理坐标,概述外部和区域内交通情况、社会经济条件,附交通位置图。
(2)概述建设工程性质、类型、工程规模、单项构成及配置情况,建设投资和工程期,附建设工程平面布置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