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承唐而变的宋初文学

合集下载

第一章_宋初文学分析

第一章_宋初文学分析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宋初诗坛处处体现出唐风笼罩的特点,活跃着 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三个主要作家群。 以时代先后而论,则白体为先导,风行于太 祖、太宗朝(960-997);自太宗后期至真宗时, 出现了晚唐派;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西 昆体开始兴起,其声势达于仁宗期。 这三派的创作内容及风气是一脉相承的,大 都是唱和酬答之作。
一、白体诗与宋初的唱和诗风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

名,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遣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 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 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 竟作新词,自谓为元和体诗,而乐天《秦中吟》、 《贺雨》、讽谕等篇,时人罕能知者。”
二、林逋 1.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 《宋史·隐逸传》说他“性恬淡好古,不趋荣利, 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尝游江淮间,久之,归 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 宗闻其名,赐粟帛”。卒谥“和靖先生”。现存 《和靖诗集》四卷。 林逋终身不娶不仕,以梅、鹤作伴,称为 “梅妻鹤子”。名士高僧都喜欢跟他交往唱酬, 其诗风格清淡,意趣高远。
二、西昆体代表作家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宁州浦城(在今福建省)
后人评价
欧阳修
《书王元之画像侧》诗云:“想公风采常如在, 顾我文章不足论。” 苏轼作《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颂王禹偁“以雄文直 道独立当世”,并自谓“原为执鞭不可得”。 黄庭坚作《题王黄州墨迹后》诗亦云“世有斫泥手,或 不待郢工?往时王黄州,谋围极匪躬。朝闻不及夕,百壬 避其锋。九鼎安磐石,一身转秋蓬” 。 清人吴之振在《宋诗钞·小畜集钞》序文中说:“元之 独开有宋风气,于是欧阳文忠得以承流接响。文忠(欧阳 修)之诗,雄深过于元之,然元之固其滥觞矣。穆修、尹 洙为古文于人所不为之时,元之则为杜诗于人所不为之时 者也。”

宋初文学绪论

宋初文学绪论

(三)高度优惠的宋代文人 1、入仕道路畅通
一是规模扩大。每科所取的人数常超过唐代十 倍,朝廷并因此大量增设官职,科举比前代 更有效地成为国家笼络知识阶层的手段。
二是作为君权具有绝对权威的显示,进士及第 最后都要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选, 及第者不得对主考官自称门生。 三是仕途出身集中于科举一路。
第一节 一、白体
白体和王禹偁
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内容 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 雅,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二、王禹偁
1、王禹偁的生平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钜野(今山东 省巨野县)人。晚年曾知黄州,故后世称王 黄州。出生于一个兼管磨坊的农家。宋太宗 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历官左司谏、知 制诰、翰林学士。为人忠直敢言。三次受到 贬谪,作《三黜赋》以见志。他反对五代浮 靡的文风,提倡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学杜 甫、白居易,是初宋“白体诗”的代表诗人。 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20年
汉(409年)唐(289年)元(87年)明(276年)清(267年)
宋与辽、西夏、金、元并存过,宋为南朝, 其它政权为北朝。
宋代文学的地位
宋代文学承先启后,具有独特风貌。后人言及,多唐 宋并称,在清代更引起尊唐宗宋之争。 承上:即对诗、文、词作了一个光明的总结。 诗,是唐诗之又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 文,与唐散文构成了散文史上的第三个高潮。 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文体。 启下:揭开了元明清通俗文学的序幕。 话本:开明清小说之先声。 宋戏曲:开启以后戏曲的新纪元。
2、北宋中期:宋诗全盛期。宋诗已趋于成 熟并基本定型。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首唱于前,王安 石、苏轼等应和于后。 3、北宋后期:一方面以继承苏轼诗风相标 榜,另一方面在审美取向上又与苏轼趋向 分流。 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3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3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思考题:
▪ 1. 理解五代宋初政治形势与诗歌风貌之关系。 ▪ 2. 掌握“宋初三体〞的总体艺术风貌。 ▪ 3. 认识王禹偁诗歌艺术的取法方式及其独创性。
▪ 他的政论文往往切实精当,指陈时弊痛快淋漓,有汉初贾谊、晁 错之风。
▪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 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 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 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 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假设然,那么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待漏院记坛和“宋初三体〞 ▪ 第二节 王 禹 偁
第一节 宋初文坛 和“宋初三体〞
▪ 北宋初期文学,作家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得比较明显,“降臣〞群体、原 北周文人群体,是初期文学创作的主要作者群体。
▪ 但由于政治上太祖、太宗二朝北方士人占据优势,因此,北方士人集团 所主导的浅易文风占据主流地位。这一风气,直接促成了“宋初三体〞 的产生。
▪ 魏野假设干诗句对仗工稳,饶有意境,深得晚唐姚合、贾岛 诗法,因此魏野诗作被后人称为“姚合流亚〞。
▪ 潘阆注重摄取静止与活动的景与物入诗,诗歌意境清冷雅致, 诗句工于锤炼,因此被?古今诗话?评为“不减刘长卿〞。
▪ 林逋〔967—1028〕,字君复,杭州钱塘人。林逋诗篇的主要内 容是吟咏山湖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生活方式及其由 之而来的心境。如?秋日西湖闲泛?:
▪ 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疏苇先寒 折,残虹带夕收。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 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寇准少年入仕, 二度官至宰相,一生功业彪炳,以风节著称于时。他与上述两个 宗尚贾岛、姚合等“晚唐〞诗人的群体都有交往,因此事实上成 了晚唐体诗派的盟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 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 “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 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答:1.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2.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论述:1.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宋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史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由于北宋前期近百年间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城市的歌舞伎艺、乐曲新声因此十分兴盛,帝王及达官贵人都普遍爱好,一方面用以满足生活的娱乐享受,一方面用以点缀皇家的“太平盛世” ,词就在这样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在晚唐五代文人词创作的基础上大量发展起来。

第一节晏欧与北宋前期词一、宋仁宗时期词坛复兴的缘由宋初60年词坛沉寂,到宋仁宗时期,著名词人柳永、晏殊、欧阳修、宋祁、张先等登上词坛,宋词的创作才逐渐步入高度繁荣并迅速发展的轨道。

仁宗朝,词坛复兴的两大缘由:1.宋朝立国重文轻武,最高统治者有意倡导士大夫歌舞享乐之风。

到了仁宗时期,政治得到巩固,新一代的文人在新朝环境中成长,在这种歌舞享乐的文化环境中,最适合用词的形式进行创作。

2.王易《词曲史•衍流第四》:“有宋词流之盛,多由君上之提倡。

北宋则太宗为词曲第一作家,真、仁、神三宗俱晓声律;徽宗之词尤擅胜场。

”如宋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宋史乐志》)统治者的提倡,燕乐新声的大盛,是宋词复兴最直接的文化背景。

二、小词观念在宋前期,一般人的词学观念还是承袭晚唐五代,还是把词看作是“小道”、“薄技”,是个人的玩意儿。

因此,词技虽有发展,词境虽有提高,但还没有大的突破。

(三、渊源和成就冯煦《蒿庵词话》:“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

”冯氏所指宋初诸家,实只是以晏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并没有兼包柳永和张先。

如果说,晏欧主要源自南唐的话,那么张先就更多地接受了花间词风,柳永又在花间词之上远承早期民间词。

但就其主流而言,宋词的第一渊源自是五代词。

1. 多数词家熟于小令,对慢词少有涉猎。

2. 歌者之词在五代词的基础上有发展,张先走得不远,柳永则把宋词引入了一条新路。

此下章详论。

3. 宋前期词引人注目的贡献还在于,把传统的歌者之词逐渐发展为士大夫之词。

他们的词,在绮席歌宴中,浓艳的脂粉气淡化了,清雅的文人意趣加重了。

四、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1、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江西抚州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章 宋初文学

第一章  宋初文学

寇准
•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卦(今陕西渭州) 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太 宗淳化五年(994)除参知政事。真宗时力 促真宗亲征,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遭排 挤,贬至雷州,卒。宋仁宗时追谥忠愍 。 著有《寇莱公集》。
•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 邪?”……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 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 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 征也。”(《宋史· 寇准传》)
晚唐体诗人
• “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 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内容大多 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 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 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 诣。 • 隐逸之士:潘阆、魏野、林逋 。一方面模 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 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 公尝言,至道中,偶得玉溪生诗百余篇,意甚爱之,而 未得其深趣。咸平、景德间,因演纶之暇,遍寻前代名 公诗集,观富于才调,兼极雅丽,包蕴密致,演绎平畅, 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曲尽万态之变,精 索难言之要,使学者少窥其一斑,略得其余光,若涤肠 而换骨矣。由是孜孜求访,凡得五七言长短韵、歌行、 杂言共五百八十二首。唐末,浙右多得其本,故钱邓帅 若水未尝留意裙拾,才得四百余首。钱君举《贾谊》两 句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钱云:“其措 意如此,后人何以企及?‟‟余闻其所云,遂爱其诗弥笃, 乃专缉级。鹿门先生唐彦谦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恰,盖 圣人之一体也,然警绝之句亦多。后求得薛廷硅所作序, 凡得百八十二首。世俗见予爱慕二君诗什,夸传于书林 文苑,浅陋之徒,相非者甚众。噫!大声不入于里耳, 岂是论哉!(江少虞《事实类苑》)

2 第五编 第一章 宋初文学

2 第五编 第一章 宋初文学

(一)宋初的唱和诗风与白体诗 重文轻武 → 偃武修文 宋史·文苑传序 文苑传序》 艺祖(赵匡胤) 《宋史 文苑传序》云:“艺祖(赵匡胤)革 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 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 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藩邸, 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藩邸,已有好学 之名;及其即位,弥文日增。自时厥后, 之名;及其即位,弥文日增。自时厥后,子 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 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 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尹,无不擢科。 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尹,无不擢科。海内 文士彬彬辈出焉。 文士彬彬辈出焉。”
书王元之画像侧》诗云: 欧阳修 《书王元之画像侧》诗云:“想公风 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 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 苏轼作《王元之画像赞并序》 苏轼作《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热烈称颂王 禹偁“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 并自谓“ 禹偁“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并自谓“原 为执鞭不可得” 为执鞭不可得”。 黄庭坚作《题王黄州墨迹后》诗亦云“ 黄庭坚作《题王黄州墨迹后》诗亦云“世有 斫泥手,或不待郢工?往时王黄州, 斫泥手,或不待郢工?往时王黄州,谋围极 匪躬。朝闻不及夕,百壬避其锋。 匪躬。朝闻不及夕,百壬避其锋。九鼎安磐 一身转秋蓬” 石,一身转秋蓬” 。
突破元和体 学习讽谕诗 王禹偁诗风的转变,是在淳化二年(991) 王禹偁诗风的转变,是在淳化二年(991)至 淳化四年(993)谪居商州期间。这一时期, 淳化四年(993)谪居商州期间。这一时期, 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挫折, 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挫折,但同时也是 他的诗歌创作发生重大变化,创作力空前旺 他的诗歌创作发生重大变化, 成就最高的时期。 盛,成就最高的时期。 自觉地学习白居易新乐府的精神, 自觉地学习白居易新乐府的精神,大量创作 了反映现实、 了反映现实、爱国爱民的作品 诗风平易自然 散文化手法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947―1000)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K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古文的传统加字绍先。

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

他在宋初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917-1032)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他是继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和晚唐体: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主要诗人有李防、徐铉和王禹偁等。

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喻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3《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玉山。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17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欧阳修(六一诗话》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4杨亿的生平: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宋初著名文臣,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他和王钦若等奉命编撰巨型典籍《册府元龟)与在秘阁里参加编纂工作的同僚吟诗唱和,互相切磋诗律。

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怆的讽谕之作。

5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西昆体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17人,共收诗250首,杨亿、钱惟演、刘筠三人的作品就有202首,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初文学

第一章宋初文学一、宋初古文王禹偁:宋初在古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文集《小畜集》。

二、复古思潮1.柳开:宋初在文学理论上提出复古主张。

柳开把道统与文统合为一谈,把文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华丽,但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

他所说的“道”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2.穆修:提倡韩、柳的古文。

3.姚铉:编选《唐文粹》,文章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三、白体1.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2.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为应酬而作的酬唱唱和之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

白体诗风格浅切清雅,浅俗平易,酬唱之风。

3.王禹偁:早期写过闲适的诗酒酬唱作品,后期转向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以诗歌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

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从白居易进一步,以杜甫为典范。

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谈,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四、晚唐体1.晚唐体诗人: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

代表作家为九僧和林逋等隐逸之士。

2.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但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

3.隐逸之士:潘阆、魏野、林逋等。

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微丰富一些。

4.林逋: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5.寇准:晚唐体盟主。

官至宰相,后遭谗贬。

五、西昆体1.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是宋初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

宋代文学教案

宋代文学教案

绪论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

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在唐末五代一度衰颓之后,得到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加紧密地把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宋代的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

诗歌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倾向于通俗化,这两种趋势也得到继续发展,最终形成了与唐诗大异其趣的宋诗。

词这种新诗体,到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

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在宋代也有迅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剧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整个文学史的大视角来看,宋代文学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它是中古文学第二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崇文抑武的国策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强盛、尾大不掉的历史教训,宋王朝决定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与此同时,宋王朝重用文臣,不但宰相须用读书人,而且主兵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人担任。

文臣由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他们成为宋代官僚阶层的主要成分。

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君权、同时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以国家的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

“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书》),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理学在元明清时期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但在宋代,除了南宋的最后半个世纪以外,理学并未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

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宋代的士大夫在政治上和学术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虽然对于多数宋代文学家来说,在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松对“文”的追求。

但宋代诗文的说教意味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和影响。

宋初文学

宋初文学
北宋前期的词体创作
宋初词作沿着晚唐五代开辟的方向发展,主要以小令写艳情,师法
温庭筠、西蜀韦庄、南唐二主、冯延巳。吴梅《词学概论》:“大抵开 国之初,沿五季之旧,才力所诣,组织较工,晏、欧为一大宗,二主一 冯,实资取法,顾未能脱其范围也” 晏殊、欧阳修深受南唐冯延巳影响。清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宋太祖洞开城门
北宋前期文学发展的主线
宋代前期文学同这一时期的社会潮流相适应,经历了由传承前代余风,到呼 唤革新和完成蜕变的漫长过程。各体文学发展无不遵循这一主线。
所谓“前代余风(宋初时人称之为“今体”) 指的是晚唐五代以温庭筠、李商隐、韩偓为代表的师文风上,即艺术好尚 趋向娱情和唯美,文字讲究骈俪,内容多写游冶和艳情。诚如五代牛希济
北宋前期主要文学家
王禹偁《小畜集》
王禹偁以易自卜,得乾之小畜卦,遂以名 集。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 文德。
“小畜”卦象
北宋前期主要文学家
《邵氏闻见录》载王禹偁轶事
王元之,济州人,年七八岁,已能文。毕文简为郡从事,闻其家以
磨面为生,因令作磨诗,元之不思,即对曰:“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 迟。若人轻著力,便是转身时。”文简大奇之,留于子弟间讲学。 一日,太守席上出诗句:“鹦鹉能言争似凤。”坐客皆未有对, 文简写之屏间,元之书其下:“蜘蛛虽巧不如蚕。”文简叹息曰:“经
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
北宋前期主要文学家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 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 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 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清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王禹偁在促进宋初诗风和文风的变革中所起的作用.一:王禹偁兼善各种文体。

二:在文的方面,既能写古文又是四六文的高手,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习气,始为古雅简淡之作。

三:文章多有现实政治内容和鲜明的思想倾向。

散文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愈柳宗元切近现实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2:西昆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杨亿是宋初西昆诗派的代表作家?西昆体的主要特征:讲究修辞,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

杨亿是宋初西昆体的代表作家:一:作诗效法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

二: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3:晚唐体的特征: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作,特点是,清逸隐幽。

4:晏殊词的创作特征;词风-风流闲雅,温润秀洁;明净雅致的语言,深刻而纤细的内心体验,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情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

精美圆熟的艺术表现,雅致含蓄的倾向,展现出宋词风格的新特色。

直接影响同代的欧阳修晏几道等人。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1: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所起的作用?一:欧文学韩愈而能自出变化,摒弃韩文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平易流畅,委屈婉转的文章风格,二:散文的佳处,婉转曲折,富有情感。

三:利用政治手段,排抑太学体,是宋代古文创作克服了浮糜文风的同时,形成一种平易自然,流畅条达的成熟风格,确立了散体文的正宗地位。

2:欧阳修诗歌的创作特征。

一:以文为诗,具有散文化倾向。

二:重气格。

取材广泛,命题新颖,以议论为诗的诗风。

三:一方面诗体整体凝练,另一方面,诗体形式具有弹性,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

3:欧阳修词的创作特征。

一:思深辞丽,欧阳修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

如《踏莎行》二:温润秀杰。

如《朝中措》4:梅尧臣诗歌的创作特征。

一:题材广泛,取材个人化,生活化,所碎化的倾向。

二:梅诗具有平淡的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北宋初期的文学基本上处于沿袭唐五代文风的过渡阶段,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柳开等人倡导和写作的古文,王禹偁革新诗风和文风,杨亿等人的西昆体风靡一时,晏殊的令词创作等,都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起过作用,为宋代文学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作了铺垫。

第一节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宋初文坛承接晚唐五代文风余绪,盛行骈丽声偶之辞,妍华而不免肤浅,未能自出新意。

因此,柳开、穆修等人的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了。

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开了头。

在诗和文两个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创作实绩,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变革的作家,当推王禹偁。

柳开,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字绍先。

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

他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

他是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王禹偁(954—1001),宋初有名的直臣,因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今存《小畜集》30卷。

在宋初作家里,王禹偁是成就较大的一位,他在诗和文两个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

主要诗人有李昉、徐铉和王禹偁等。

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王禹偁兼擅各种文体,而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完整word版)宋代文学

(完整word版)宋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北宋初有复古主义文论的:柳开、田锡、穆修田锡:(1)田锡论诗,主“性情”,主“意”,强调自然和有生气,主张熔豪健、雅丽于一炉。

(2)他只是一位过渡性的作家,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通变的文学精神,这是他在文学以展史上的功绩和贡献。

1、论宋初的复古思潮(1)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2)不同的作家对从学韩到弃韩这一宋初时代课题的认识、接受和参与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3)柳开是最初对北宋复古革新思潮有所觉醒的儒者代表。

在他身上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必然的分裂。

(4)田锡更具备文人气质,他在文学思想上接受韩、柳的影响,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文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

(5)穆修在搜求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6)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潮,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宋初“三体诗”:据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所说,主要有“白体”,学习白居易,作诗通俗,代表人王禹偁;“昆体”,学习李商隐,代表人杨亿,影响最大;“晚唐体”,学习贾岛,代表人林逋。

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在它们之前风靡了近半个世纪的诗风则是以当时文坛巨子李昉、徐铉及他们的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

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转变的促进作用(1)王禹偁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

(2)贬官商州之后,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3)他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很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4)他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格调。

中国古代文学史_袁行霈_第三卷_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_袁行霈_第三卷_笔记

第一章宋初文学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1王禹偁等人的散文柳开、穆修等人的复古思想2宋初在散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是王禹偁。

首先,王禹偁信从儒家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其次,王禹偁不满于晚唐五代的浮糜文风3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柳开(948-1001)。

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这种理论在宋初本应起到矫正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可是柳开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而他所说的“道”又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因而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1宋初的馆阁唱和之风和白体诗风的流行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2“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第三节宋初的晚唐体诗人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2惠崇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3“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4林逋(967-1028)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林逋的咏梅诗十分著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过篱落忽横枝”第四节西昆体的盛衰1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西昆酬唱集》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这些诗人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刁衎、陈越、李维、李宗谔、刘A1、丁谓、任随、张咏、钱惟济、舒雅、晁迥、崔遵度、薛映、刘秉。

西昆体诗人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974-1020)、刘筠(970-1030)、钱惟演(977-1034)三人。

2杨亿:一是怀古咏史。

二是咏物。

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由于馆阁生活比较单调3艺术特征:西昆诗人学习李商隐的艺术有得有失,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4西昆体缺点:由于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就像泥塑木雕的美人总是少有神采一样。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课件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着装(反衬):容貌服饰 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 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 衬人物的孤独 。
词家魁首李后主
•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通晓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成 就最高的。今存词约35首左右,他的词以亡国(39岁)被 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不加掩饰地写宫廷享乐生 活,风格近花间;后期词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一任真 实情感倾泻,涕泪交流,至情至真,而较少有理性节制, 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 丽质天成。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 大,感概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在很大 程度上,就是指后期作品而言。“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 之词”是说后主词已不局限于娱宾佐观、男女相思,而成 为文人士大夫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工具,扩展了词表现 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这也正是李煜的贡献所在。
• 相见欢 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 《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 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 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宋初沿袭晚唐五代文风诗风:
一.沿袭期:70年,“西昆体时期”。 二.革新期:40年,“欧阳修时期”。 三.繁荣期:50年,“苏轼时期 ”。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 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人词500 首,编为 《花间集》十卷。《花间集》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文人词总集。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 韦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 间鼻祖”之称。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 得名。。文采繁华,轻柔艳丽,词风自然 缛采轻艳,绮靡温馥,充溢着脂香腻粉的 气味。

宋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史宋代文学概况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在传统的诗文方面,宋人继承唐人取得的成就,并有新的发展,呈现出自己的时代特色。

词在宋代进入全盛时期,产生了许多大家,成为有宋代文学的代表。

而宋代戏剧、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则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1、宋诗有自己的特色;2、散文改革取得胜利;3、词的成就最高;4、戏曲小说的出现。

第一章宋初的诗坛与词坛一、北宋初期的诗坛自太祖、太宗到真宗时期,诗、文、词、赋大体都是继承晚唐五代风格。

以诗为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国初因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王禹偁)主盟一时。

祥符、天僖(真宗年号,1008-1021)之间,杨文公(亿)、刘中山(筠)、钱思公(惟演)专喜李义山,故昆体之作,翕然一变。

”可以说,宋初诗坛基本上是为晚唐诗风所笼罩的。

方回《桐江续集》卷三十二《送罗寿可诗序》中说:“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如李文正(昉)、徐常侍昆仲(徐铉、徐锴)、王元之(禹偁)、王汉谋(奇);昆体则有杨(亿)、刘(筠)《西昆集》传世,二宋(宋庠、宋祁)、张乖崖(咏)、钱僖公(钱惟演初谥思,改谥文僖)、丁崖州(谓)皆是;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准)、鲁三交(交)、林和靖(逋)、魏仲先父子(野及子闲)、潘逍遥(阆)、赵清献(抃)之祖(湘)。

凡数十家,深涵茂育,气势极盛。

”以时代先后而论,则白体为先导,风行于太祖、太宗朝(960-997);自太宗后期至真宗时,出现了晚唐派;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西昆体开始兴起,其声势达于仁宗朝。

这三派的创作内容及风气是一脉相承的,大都是唱和酬答之作,而其作者又都兼工骈文,作品大多讲究艺术形式,较少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这种局面,引起了一些有志推陈出新的作家的不满,他们提出了改革文风的主张,并从事创作实践,从而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

以上是宋初诗坛概况。

以后的课上拟分三个部分对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作具体介绍:(一) 白体诗“国初因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王禹偁)主盟一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大中祥符二年 (1009)进士。著有《河南穆公集》3卷。
自五代文敝,国初,柳开始为古文。其后,杨亿、刘筠尚声偶之 辞,天下学者靡然从之。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 游。修虽穷死,然一时士大夫称能文者必曰穆参军。
——《宋史·穆修传》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总体上看,王禹
偁从学习白居易转而 学习杜甫,使其诗风 兼具平易流畅与沉郁 峻拔,为宋诗风格的 形成做了重要准备, 清人吴之振说“元之 独开有宋风气”,言 中肯綮。
——《<西昆酬唱集>序》 汉武 刘筠 汉武天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第四节 宋初的词风与文风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景德二年 (1005)召试赐同进士出身。曾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谥元献。今存《珠玉词》。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
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
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 符八年(1015)进士。
渔家傲 范仲淹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 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 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 人、堕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七引《古今诗话》
宴春台慢·东都春日李阁使席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 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 (1030)进士,世称“张三影”。有《张子野词》。
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 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 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 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 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
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 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亲雅。
小园独坐偶赋所怀寄秘阁侍郎 李昉
烟光澹澹思悠悠,朝退还家懒出游。 静坐最怜红日永,新晴更助小园幽。 砌苔点点青钱小。窗竹森森绿玉稠。 宾友不来春又晚,眼看辜负一年休。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今存 《小畜集》30卷。
以风节著于时,其诗乃含思凄婉,绰有晚唐之致。然骨韵特高, 终非凡艳所可比。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第三节 杨亿及西昆体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淳化三年 (992)赐进士及第,真宗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卒谥文。现存 《武夷新集》20卷。
——欧阳修《六一诗话》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卒谥和靖先生。 现存《和靖先生诗集》4卷。
性好古淡,弗趋荣利。
——《宋史·隐逸传》
秋日西湖闲泛
林逋
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
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
疏苇先寒折,残红带夕收。
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 五年(980)进士。现存《寇忠愍公诗集》3卷。
无题 杨亿 巫阳归梦隔千峰,辟恶香销翠被空。 桂魄渐亏愁晓月,蕉心不展怨春风。 遥山黯黯眉长敛,一水盈盈语未通。 谩托鹍弦传恨意,云鬟日夕似飞蓬。
【西昆体诗人】 因馆阁文臣在秘阁唱和的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此集共收集 17位诗人的247首诗,这些诗人包括杨亿、刘筠、钱惟演、刁衎等。
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 切劘。
第一章 承唐而变的宋初文学
王禹偁与白体诗人 晚唐体诗人 杨亿及西昆体 宋初的词风与文风
第一节 王禹偁与白体诗人
“朝贺之暇,颇得自 适,而篇章和答,仅 无虚日……昔乐天、梦 得有《刘白唱和集》 流布海内,为不朽之盛 事。今之此诗,安知异 日不为人之传写乎?”
——李昉《<二李 唱和集>序》
【白体诗人】 指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
第二节 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诗人】
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 姚看做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作家有潘阆、魏 野、林逋、“九僧”和寇准等人。
“九僧”
当时,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词章,俊逸之士也。因会诸师僧分题, 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 花、草、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搁笔。
张先
丽日千门,紫烟双阙,琼林又报春回。殿阁风微,当时去燕还来。 五侯池馆频开。探芳菲、走马天街。重帘人语,辚辚绣轩,远近轻雷。
雕觞霞滟,翠幕云飞,楚腰舞柳,宫面妆梅。金猊夜暖、罗衣暗 裛香煤。洞府人归,放笙歌、灯火下楼台。蓬莱。犹有花上月,清影徘 徊。
柳开(948—1001)字仲涂,原名肩愈,字绍元,大名(今河北大名) 人,开宝六年(973)进士。著有《河东先生集》15卷。
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 扬雄、韩愈之文也。
——柳开《应责》
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女恶容 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 也。
——柳开《上王学士第三书》
宋朝变偶俪为古文,实自开始,惟体近艰涩,是其所短耳。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河东集》提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