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头晕发困是脑血管病变的一种征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常头晕发困是脑血管病变的一种征兆

目前,在国际上,脑血管病的诊治已进入精准化医疗时代,早筛查对于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省人民医院通过对45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常见的危险因素筛查及管理发现,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头颈动脉联合超声检查,进而给予个体化的预防干预,可以极大地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数据显示,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年住院患者6300多人,90%以上是脑梗患者,年龄多为40岁以上人群,而低龄化的发病趋势日趋明显,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受访专家陈晓虹:辽宁省脑血管病防治指导组组长、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早筛查早预防可减少发病李先生最近忧心忡忡,一方面是为哥哥担忧,因为哥哥一早起来突然左侧手脚不听使唤了,到医院一查,右脑内大血管闭塞,脑左侧血管也狭窄;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担忧。父亲50多岁时就因脑血管病去世,姐姐也因脑血栓瘫痪在床。他隐约感觉到脑血管病正向自己逼近。李先生常年吸烟,患高血压病也有十多年了,平素靠吃些偏方降血压。在省人民医院医生的建议下,近日他做了脑血管超声、颈动脉超声检查,不出所料,他也出现了脑血管和颈动脉狭窄的情况。陈晓虹说,李先生还算幸运,在血管堵塞前发现了病变,这样可以早期进行干预,毕竟他还不到50岁。她解释说,脑

血管病的精准医疗要求,对脑血管病的患者要进行就医全程的管理,包括危险人群的筛查、对高危人群的长期管理、病因诊断、个性化治疗(包括急性期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及病情稳定后的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二级预防等)。陈晓虹说,经常头晕或经常发困,很多人不知道这可能是脑血管病变的一种征兆,实际上脑动脉病变可能早已潜伏在身体里了。“45岁以上的人群定期检查颈动脉超声和脑部多普勒(俗称脑血流图),对于早期发现脑动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十分必要。”目前,头颈动脉联合超声能够清楚地对脑血管病变进行早期诊断,这种检查无创,价格也便宜,性价比高。具有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做检查脑动脉粥样硬化,包括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陈晓虹提醒,下列人群需要进行脑血管病发生风险的评估:40岁以上、肥胖;常年吸烟、运动量少;有家族脑血管疾病史;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等疾病;血脂异常。具有其中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均需要做颈动脉超声及脑部多普勒超声检查,目的是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颈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狭窄人群,给予及时干预,避免脑卒中的发生。陈晓虹说,由于公众对脑血管病发病原因认知不足,许多人在说起脑血管病的治疗时,首先想到的都是通血管,如静脉点滴一些中药等,但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

提高,目前国际上脑血管病的治疗已经进入细分层次阶段,针对脑血管病发病原因的不同,进行个体化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时下,国际上公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分为几大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的脑血管病,是脑的主干动脉或皮质支狭窄50%以上或闭塞;心源性栓塞型,是不止一个血管支配区的栓塞或为多个部位的栓塞,常见的原因有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心脏疾病;小动脉闭塞型,头部CT或MRI 显示病灶直径小于1.5厘米;其他少见病因,如血凝障碍性疾病、血液成分改变、血管炎、血管畸形等;不明原因型。急性期治疗结束后仍需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陈晓虹认为,脑血管病不能靠一方、一药的简单治疗,而是需要经过系统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评估,精确的病变血管定位,根据不同原因、不同身体状况、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经过全面分析后,才能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提升诊疗成效。“脑血管病发病急骤,致残率高,一旦发病其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容易复发。”陈晓虹说,为了减轻脑血管病的残疾和降低复发率,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急性期治疗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终结,而需要进行出院后的延伸管理。“我们提倡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全程管理,即患者离院后,仍然为患者提供长期的生活方式指导、用药管理和随访服务,尤其是对血管内治疗,颅内

外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管理尤为重要。减少发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目标。”陈晓虹说。新媒体编辑:张艺凡责任编辑:王众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