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重要名词概念解释-平狄克版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总结(平狄克)

微观经济学总结(平狄克)

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工人和投资者的行为——以及由这些个体组成的市场本身的行为微观经济学还特别关注经济个体之间怎样通过互动形成更大的经济单位——市场和行业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支,主要研究总量经济指标,诸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微观经济学是关于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学科微观经济学的主题有权衡取舍、价格的作用和决定机制、市场的核心作用、理论和模型实证分析:描述因果关系的分析(客观)规范分析:解析“应该如何”一类问题的分析(主观)市场:买方和卖方的集合,通过他们实际或潜在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一种或多种商品的价格市场界定:确定一个具体的市场应包括哪些买者、卖者以及产品范围套利: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完全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的市场,没有任何买者或卖者能够影响价格市场价格:竞争性市场中通行的价格市场范围: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就产品范围而言的边界名义价格: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绝对价格实际价格:一种按照总体价格指标衡量的价格,就是通过膨胀调整后的价格实际分析中,我们应该利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或生产者价格指数把名义价格转换成实际价格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衡量半成品和批发品的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膨胀前名义价格实际价格膨胀后章节练习:1、人们常说,一个好的理论是可以用实证的、数据导向的研究来加以证伪的。

试解释为什么一个不能用经验事实来验证的理论不是一个好理论。

2、下面两个陈述哪个是实证分析,哪个是规范分析?这两类分析有什么不同?A、汽油配给制(为个人每年购买的汽油量设置一个最大限额)是一个糟糕的社会政策,因为它阻碍了竞争性市场体系的运转。

平狄克中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平狄克中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鲁宾费尔德,第四版)LECTURE2导论一、前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微观主体行为:消费者(如何)选择买(什么);生产者(如何)选择生产(什么).市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联系纽带。

而宏观经济学主要考察的是宏观课题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的要旨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们不总是能获得我们想要的,这就要求对稀缺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配置可以通过市场、也可以通过计划实现,微观经济学的目的不在于确定哪种方式更好,而是给衡量配置方式优劣一个标尺。

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理论VS模型;实证VS规范;市场VS行业;竞争性市场VS非竞争性市场;市场的内涵VS市场的外延;市场的地理边界VS市场的产品范围;名义价格VS实际价格二、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需求与供给供给供给曲线显示在其他外部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一个既定价格下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产品数量(价格-数量关系);它与价格成正向相关关系。

非价格的供给决定因素包括:生产成本(劳动力、资本、原材料)。

供给曲线由非价格决定因素决定,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动,整条曲线都将发生移动;在非价格决定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发生变动带来的供给数量的变动由曲线上点的移动来体现,此时供给曲线保持不变,改变的是实际的落点。

需求需求曲线显示在非价格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售价发生的变化导致他愿意购买的数量的变化(价格数量关系);它与价格成反向相关关系。

非价格的需求决定因素包括:收入、消费者品味,相关商品价格(互补品、竞争品)需求曲线的变动和需求曲线上点的变动规律同供给曲线。

均衡均衡(市场出清):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

图PP11;市场机制:图PP12,13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市场出清价格;一旦价格偏离均衡,则市场将通过价格变动自发调整,减轻需求方或供给方的过剩或不足,从而实现重新均衡;要使市场机制有效,市场必须是竞争性的。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第九版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第九版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第九版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个体经济主体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决策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第九版》是一本经济学教材,本文将围绕该教材的内容展开分析和讨论。

第一章是《经济学的十大原理》,这些原理为我们理解微观经济学提供了基础。

其中包括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即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不同的选择,以及“成本的机会成本原理”,即每个决策都涉及到机会成本。

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背后的逻辑。

接下来的几章分别介绍了需求和供给、市场的均衡、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等内容。

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它们描述了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关系。

通过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可以预测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市场的均衡是指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状态,即市场价格和数量达到稳定的状态。

消费者行为是指个体经济主体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的决策行为。

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偏好来选择商品和服务,并根据商品的价格和效用来做出购买决策。

生产者行为是指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服务时的决策行为。

企业会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来决定生产的数量和价格。

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中,介绍了成本和市场结构的概念。

成本是指企业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资源和费用,它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了解成本的概念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非常重要。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情况。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最后几章中,讨论了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和市场失灵等问题。

资源分配是指社会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经济主体。

收入分配是指社会如何将生产所得分配给不同的人群。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需要政府干预来进行调整和修正。

通过学习《微观经济学平狄克第九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083356_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平狄克)

083356_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平狄克)

经济学微观名词解释1.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经济问题进行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

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

2. 规范分析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3. 理想生活成本指数 一个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是计算要以多少成本以当前价格购买一个商品组合才能达到在基期以基期价格消费的一个商品组合所达到的相同效用水平。

假设有两种商品:食物(F )和衣服(C ),则:bCb b Fb t Ct t Ft C P F P C P F P ++=理想生活成本指数 其中,Ft P 和Ct P 为当期价格,Fb P 和Cb P 为基期价格,t F 和t C 为当期数量,b F 和b C 为基期数量。

4. 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如图所示,当商品1X 的价格不断变化时,连结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1E 、2E 、3E …便是价格-消费曲线。

5. 收入-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才的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右图所示为正常品的收入-消费曲线。

6. 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如图所示,(a )图所示为正常品,(b ) 图所示为劣等品。

(a ) (b )7.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如图所示,比较a , c 两个均衡点,商品1的需求量增加量为11X X ''',这便是商品1价格P 1下降的替代效应。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界经典教科书,被认为构成经济学研究基础的参考书籍之一。

该书由西方著名经济学家Paul Anthony Samuelson和William Nordhaus共同撰写,目标是提供一个可以系统理解市场技术、价格、资本、劳动力等因素的经济学基础课程。

这本书以及基于它的许多理论构成了当今经济学的基础,被认为是基础的基础。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为基础,以经济学思维去理解世界上的商业活动。

它将「微观经济学特征」(microeconomic features)综合在一起,解决市场均衡、价格形成、供求关系、国际经济活动、货币、金融市场等问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并且指出某些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从各种具体问题中总结出普适性的规律,从而使经济学成为一门可以解释实际经济现象非常有效的学科,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世界经济变化的趋势,帮助社会做出正确的决策。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以「收入及其结构」为基础,从实证现象出发,分析商品、因素收入和生产组织等。

它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它详尽地基于供求的原理解释经济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福利。

它的讨论涵盖了资源配置、企业不确定性管理、投资理论等,探讨了如何利用市场、政府和公司有效管理现实中经济问题。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经济理论,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更好地理
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好地管理这个世界的资源和活动,提升社会效益。

因此,可以说,《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不仅是一本经典的教科书,更是一种思想的文化遗产,它构建了一种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经济学的思维模式。

微观经济平狄克名词

微观经济平狄克名词

UNIT2消费者行为1.无差异曲线:①表示消费者效用相等时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的一簇曲线。

②特点:无数条效用曲线构成曲线簇,不相交,越靠近原点效用水平越低;斜率为负,边际替代率递减;③特殊无差异曲线:完全替代品(角点解),互补品(直角点)2.边际替代率:①定义: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每得到一单位X所放弃Y;②特点:边际替代率递减:原因是边际效用递减;③MRS =△Y/△X=MU /MU .3.角点解:面对预算线,一种商品不被消费时,消费的最优组合点便会出现在角点解上。

一般适用于无差异曲线不呈现边际替代率不递减的情况。

(完全替代品,互补品)4.显示偏好:按照实际需求束与预算条件下能购买但并未购买消费束的关系反推消费者真正偏好。

用于检验个人选择与消费者理论一致性。

(如A组合价格高于B组合,但消费者选择A,那么消费者必然偏好A组合。

)5.理想生活成本指数:当前价格达到一个给定效用水平所花成本相对于基期达到相同效用所花成本的比值。

拉氏指数(CPI):当前价格购买基期决定的商品组合A所花成本相对于基期购买A所花成本的比值。

放大生活成本—忽略替代效应缓冲。

帕氏指数(GDP平减指数):当前价格购买当期决定的商品组合A所花成本相对于基期购买A所花成本的比值。

缩小社会成本—忽略替代效应福利损失。

6.边际相等原则:为了获得效用最大化,消费者所消费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比值相等,即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7.收入消费曲线: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时,不同收入水平下商品均衡点数量组合(满足效用最大化)8.恩格尔曲线:描述消费者每一收入下对商品的需求量。

9.价格消费曲线: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不同价格水平下商品均衡点数量组合。

(满足效用最大化)。

10.个人需求曲线:①定义:一定时期内,单个消费者在任意可能价格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②特征:沿着曲线移动效用水平发生变化:价格越高,效用水平越低;曲线上每一个点满足效用最大化;③推导:预算线——价格消费线——个人需求曲线。

微观经济学重要名词概念解释-平狄克版

微观经济学重要名词概念解释-平狄克版

微观经济学重要名词概念解释1、市场的范围:指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就产品范围而言的边界。

2、名义价格:就是它的绝对价格,有时也被称为“现值美元”价格。

3、实际价格:又称“不变美元”价格,是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价格。

4、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影响某商品供给的因素不变情况下,对应于每一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所愿意生产的该商品的数量。

5、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所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6、均衡:供给与需求曲线交点处的价格与数量即为均衡或市场出清价格与数量。

7、市场机制: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

8、需求价格弹性:价格每变动1%,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发生多大百分比变化,度量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

9、供给价格弹性:价格每变动1%,该商品的供给量将会发生多大百分比变化,度量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

10、需求收入弹性:收入每增加1%引起的需求变动。

1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因一种商品价格增加1%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

12、收入弹性:对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来说,需求收入弹性长期大于短期,而对一些耐用品来说,如汽车,短期要大于长期。

13、周期性行业:销售量波动会放大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国民收入波动的周期性变化的行业。

14、有关偏好的一些基本假设:1、完备性。

2、可传递性。

3、越多越好(课本P66)15、无差异曲线:同一条代表了能带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市场篮子组合。

16、无差异曲线簇:一组无差异曲线。

17、边际替代率:消费者为获得一单位某种商品而愿意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18、完全替代品:边际替代率为常数的两种商品。

19、完全互补品:边际替代率为0或无穷大,并且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的两种商品。

20、厌恶品:消费者认为不好的东西,少一点比多一点好,比如空气污染。

21、效用:对消费者从一个给定的市场篮子中得到满足程度的数值表示。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实证分析实证经济学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

2、规范分析规范经济学回答了“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1)价值判断——规范分析设立评判标准,对结果好坏做出判断;实证分析只描述经济运行过程,不做出好坏的判断。

(2)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研究“是什么”(3)是否具有客观性——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结论受价值判断影响;实证分析有客观性。

联系: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以规范分析为指导;实证分析的结果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最终目的,规范分析的结论是实证分析的出发点。

3、经济学分析方法静态分析: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

例:均衡价格决定模型。

比较静态分析:考察当原有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的位置。

例:均衡价格决定模型,外生变量变化引起供给或需求曲线移动。

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例:蛛网模型。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1、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表示在一定时期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引起该商品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决定因素:需求曲线斜率、价格、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沿曲线变化。

收入弹性系数分类:影响因素:商品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的比重、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导论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导论

B.现代市场 B.现代市场
商品市场
17 1
金融市场
18
2 13 家庭 14 6
9
10 15 16
3 厂商 7
4 外国 8 19 20
政府 11 12
要素市场
5
说明: 支出; 购买商品与服务; 出售商品与服务; 收益; 说明:1:支出;2:购买商品与服务;3:出售商品与服务;4:收益; 收入; 要素供给; 购买要素; 成本(工资、租金、利息) 5:收入;6:要素供给;7:购买要素; 8:成本(工资、租金、利息) 13:转移支付;14:个人所得税;15: 16: 17、18:进出口; 13:转移支付;14:个人所得税;15:补贴 16:税收 17、18:进出口; 19、20: 19、20:要素的国际流动
4.经济学 4.经济学
B.结构: B.结构: 结构
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 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分析方法: 计量经济学、 分析方法: 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应用学科: 产业组织、国际经济学( 应用学科: 产业组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 国际金融)、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 )、公共经济学 国际金融)、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 货币金融学、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货币金融学、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等
A A
B
B
要素增加
技术进步
2.解决经济问题的制度选择 2.解决经济问题的制度选择
A.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问题 生产什么(What) 生产什么(What) 怎样生产(How) 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for Whom)
2.解决经济问题的制度选择 2.解决经济问题的制度选择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笔记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笔记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别经济单位的决策构成行业和市场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相互影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假设定义分析框架经验研究结论;同时经验研究又同时作用于假设市场和行业的区别:行业是生产一类相同或相关产品的厂商的集合行业是作为市场的供给方出现的。

基本假设:理性人,产权明确和信息完全。

经济模型: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又称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表达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

经济理论具有局限性实证分析(positiveanalysis):规范分析(normativeanalysis):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价格分析(prizeanalysis)有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1,分析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2,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3,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

市场:买者和买者的集合以及由此构成的引起买卖的可能性。

市场的范围:市场的价格:(计算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基准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的名义价格第二章:供给曲线:对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市场上能够得到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供给的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决定的其表现为整条曲线的移动(影响供给的有:相关原材料价格变化,技术变化,政策因素和自然因素)供给量的变动是由生产价格变动引起的,其表现为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曲线:对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曲线是由非价格因素决定的,其表现为整条曲线的移动(影响需求的有:相关替代品的价格变化,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预期)需求量的变动是由生产价格变动引起的,其表现为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市场的均衡出清,剩余市场机制总结:1,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的价格水平,2,当市场偏离均衡时,市场会自动调整直到从新回到均衡,3,自由市场是市场机制有效的前提。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八版笔记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八版笔记

《微观经济学》学问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微观经济学争论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全部者、企业,事实上包括任何参与经济运行的个人和法人。

宏观经济学争论经济总量,诸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

微观经济学就是关于有限性的,争论如何配置稀缺资源。

重要概念包括权衡取舍,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既关注实证问题,也关注标准问题。

实证问题主要是解释和推想,而标准问题关注的是“应当如何”引号的问题。

独立的经济单位按功能可分为买者和卖者。

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的集合,通过他们实际或潜在的相互作用来打算一种或多种商品的价格。

行业是指出售一样或严密相关产品的厂商的集合。

套利是指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即有很多买者和卖者的市场,没有任何买者和卖者能够影响价格。

卡特尔是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群体。

市场价格,竞争性市场中通行的价格。

市场范围,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就产品范围而言的边界。

名义价格,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确实定价格。

实际价格,一种依据总体价格指标衡量的价格,这是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价格。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半成品和批发品的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其次章供给和需求的根本原理供给曲线,描绘生产者情愿出售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的变动表示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示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消费者情愿购置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的两种商品。

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的两种商品。

均衡或市场出清价格,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市场机制,自由市场中价格不断变动直到市场出清的趋势。

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形。

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形。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期末考查范围内名词解释总览1.完全竞争市场: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在完全竞争市场,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产品同质,买卖双方拥有完全的信息。

2.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方的市场类型。

3.买方垄断市场:只有一个买方的市场类型。

4.垄断竞争市场:许多厂商销售同种但有一定差别的产品,且新厂商进入不受限制的市场。

5.寡头垄断市场:只有少数几个厂商相互竞争,且新厂商的进入是受到阻碍的市场。

6.卡特尔市场:某些或所有的厂商公开共谋使得他们的共同利润最大化的市场。

7.名义价格:商品的绝对价格。

8.实际价格:经过通胀调整过的价格。

9.需求量: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的数量。

10.供给量: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商品的数量。

11.替代品: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商品被互为替代品。

12.互补品: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减少,则这两种商品被互为替代品。

13.市场机制: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

14.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供给的各种弹性类似。

15.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获得的满足程度。

16.边际效用(MU): 消费者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16.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额外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17.无差异曲线:描述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所有商品组合的曲线。

18.边际替代率(MRS):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19.预算线: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买的所有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第6章 生 产【圣才出品】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第6章 生 产【圣才出品】

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
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
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4.等产量曲线(浙江大学 2004 研) 答: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 种不同组合的轨迹。以常数 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 表示投入的劳动数量, 表示投入 的资本数量,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
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或 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 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 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则为规模报酬不变;若
,则为规模报
酬递减。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西安交通大学 2002 研;北京交通大学 2003 研;中国政法大 学 2005 研;厦门大学 2006 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研)
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 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 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 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 6 章 生 产
一、名词解释 1.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厦门大学 2006 研) 答: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又称固定比例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 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里昂惕 夫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图 2 准租金
2 / 5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3.外部性[中山大学 2018 研;武汉大学 2019 研] 答: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未经补偿影响。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 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又称外部经济,指一个人的行为增加了旁观者福利却没有得到报偿。外部 经济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当存在 正外部性时,物品的社会价值大于其私人价值。因此,市场均衡数量小于社会最优数量。 负外部性,又称外部不经济,指一个人的行为减少了旁观者福利却没有为此付费。外 部不经济也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当存在负外部性时,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其私人成本。因此,市场均衡数量大于社会最优 数量。 外部性纠正办法主要有:使用税收和津贴;企业合并;规定财产权。
3 / 5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合同是可能存在的,而在非合作博弈中它们是不可能的。
5.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中山大学 2015 研] 答: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如果个人的偏好是凸的,如果所有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凸 的,那么总存在着一组价格,使得每个帕累托有效率的配置是某个合理配置禀赋的市场均 衡,即只要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凸的,那么每个帕累托有效率配置都可以通过竞争均衡实现。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表明价格的配置作用和分配作用是可以分开的。 该定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在一个纯交换 经济中,如果每个人的效用函数 ui(ui 表示第 i 个人的效用函数)在 R+n 上都是连续、严 格递增与严格拟凹(严格拟凹的效用函数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偏好是严格凸的)的,假定是 该交易中的一个帕累托有效配置,同时假定禀赋经过再分配,使得分配后的禀赋向量为, 那么必是该经济的一个竞争性均衡。 只有在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时,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才成立。其意义在于指出了分配 与效率问题可分开来考虑,凸显了政府在再分配收入中的重要角色。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 第7章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 第7章

Chapter 7
Slide 21
7.2 短期成本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最初,在产出水平为0到4个单位时, MC随着 边际报酬的增加而下降。 接着,在产出水平为5到11个单位时,MC随着 边际报酬递减而提高。
Chapter 7
Slide 22
某厂商的短期成本
产出 固定 成本 (FC) 可变 成本 (VC) 总成本 (TC) 边际 成本 (MC) 平均固 定成本 (AFC) 平均可 变成本 (AVC) 平均总 成本 (ATC)
--50 25 16.7 12.5 10 8.3 7.1 6.3 5.6 5 4.5
--50 39 32.7 28 26 25 25 25.5 26.9 30 35
--100 64 49.3 40.5 36 33.3 32.1 31.8 32.4 35 39.5
7.2 短期成本
AVC与APL之间的关系: AVC = wL / Q 由于 APL = Q / L 所以, AVC = w / APL
Chapter 7
Slide 25
一、总成本、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
1、固定成本FC为一条水平线; 2、总成本和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3、对于任一产量水平,均有TC-VC=FC; 4、当产量为0时,仍有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起于原点,但总 成本起于纵轴FC点; 5、TC和VC一开始凹向原点,之后凸向原点。在边际产量递 增阶段,TC和VC以递减的速率上升,反之以递增速率上 升。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0 50 78 98 112 130 150 175 204 242 300 385
50 100 128 148 162 180 200 225 254 292 350 435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平迪克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平迪克版)

微观经济学(平迪克版)1、无差异曲线vs等产量线vs生产可能性边界(1)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

是用来表示能带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市场篮子的组合或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如图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和2的数量,图中的曲线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

与无差异曲线对应的是效用函数为U=无差异曲线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2)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对应的生产函数为:与无差异曲线类似,三个特征:但与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是每条等产量线对应着特定的产出水平,而无差异曲线只是排序意义上的。

(3)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的条件下,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假设一个社会把全部资源用于X、Y两种商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所示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边界内的点表示经济尚未达到有效生产,边界外的点是不可能实现的。

-是向下倾斜的,是因为当全部的资源都被利用时,要获得多一些的一种产品,必须以牺牲其他产品为代价。

2、边际替代率vs边际技术替代率vs边际转换率(1)边际替代率MRS:即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的是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其中,、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

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消费者偏好所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来源微♥公号精研学习网
第1篇导论:市场与价格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微观经济学的主题(见表1-1)★
表1-1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考点二: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见表1-2)★★
表1-2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考点三:市场★
市场是指买者和卖者的集合,以及由此确定的潜在的买卖。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不仅有买方和卖方都不会影响市场的竞争性市场,还有卖方影响市场的非竞争市场,如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等。

市场是有范围的,不仅要考虑地理边界,还要考虑包含产品范围的大小。

如住房市场是高度当地化的,而黄金市场却是世界性的。

市场的价格是在买卖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般而言,微观经济学考察市场均衡的价格,即一个市场上的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

考点四: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1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含义
名义价格是指以某些货币表示的,未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价格。

实际价格则是指名义价格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价格。

2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关系
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关系需要引入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

某年商品的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之间的关系为:
某年商品的实际价格=基准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的名义价格。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背诵版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背诵版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背诵版写在前面的话:1.本版本为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背诵版补充版本,补充了一些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教材专有的概念。

2.挑选的21道经典名词解释,为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教材专有概念,也是常考考题,适用于报考院校为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的考生,也可供其他院校考生参考。

3.加油,我们一定可以的!1.偏好的可传递性假设答:偏好的可传递性假设是指,假如()()1212,,x x y y ,并且()()1212,,y y z z ,那么就可假定()()1212,,x x z z 。

换句话说,假如消费者认为X 至少与Y 一样好,Y 至少与Z 一样好,那么消费者就认为X 至少与Z 一样好。

偏好的可传递性假设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因而也是理性的。

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 和C,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对B 的偏好,对B 的偏好大于对C 的偏好,那么,在A、C 这两个组合中,必定有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对C 的偏好。

2.边际等边原则答:边际等边原则又称为边际相等原则,指在给定预算约束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为使得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消费者花费在所有商品的最后一美元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否则,该消费者总能通过改变购买的组合和获得更大的效用。

3.拉式指数答:以当期价格购买一个基期选定的商品或服务组合所需的货币数除以以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所需的货币数之比。

拉式指数可以写成:∑∑=00101p q p q L 其中,0q 为基期数量,0p 为基期价格,1p 为当期价格。

4.链式加权指数答:由于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都不能提供一个完美的生活成本指数,而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所需的信息量又过大,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链式加权的方法,即一揽子商品和服务随时间而调整的生活成本指数,该指数考虑到商品与服务消费数量的变化而逐年改变权重,从而得到每年的价格变动指数,形成一个链条,这就是链式加权指数。

微观经济学课件平狄克版课件

微观经济学课件平狄克版课件

Chapter 1
13
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政府公共部门决策 ■ 市场经济制度:私人部门决策 ■ 混合经济
Chapter 1
14
制度与激励
■ 不同的制度产生不同的激励,进而决定人的选 择行为,最终对经济效率产生重大影响 ■ 例子:大学寝室分面条的故事
Chapter 1
15
1.1.2 价格和市场
■ 经济个体所有的选择都是在他们面临的 价格基础上作出的。 ■ 价格是由买者和买者在市场中相互作用 决定的。 ■ 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决定一种或一系列 商品价格的买卖双方的集合。
Chapter 1
16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理论和模型 ■ 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巧克力或汽车是分给你 多些还是分给我多些?
Chapter 1
12
资源利用的基本问题
■ 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充分就业)
■ 对给定的资源,为什么产量时高时低?(经济 波动)
■ 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汽车和巧克力的生产有什 么影响?(通货膨胀)
■ 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如何使社会总产出越来 越多?(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制度 )
第1章 绪论
Chapter 1
1
本章要点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市场与市场价格 ■ 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 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
Chapter 1
2
经济学的主题
■ 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 和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个体(消费者、劳动 者、资金所有者、土地所有者、企业)的行为及 其相互作用(形成市场)。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名词解释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国家1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低于国家2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这种情形就称国家1在生产该商品上对国家2具有绝对优势。

2、会计成本:真实支出加上资本设备的折旧。

3、实际报酬:资本产生的实际报酬。

4、公平保费:保费等于期望支出时的情形。

5、逆向选择: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同质量的产品以同一价格出售,结果导致市场上出现太多的低质量产品而较少的高质量产品。

6、广告的需求弹性:广告支出增加1%导致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7、广告对销售的比率:企业的广告支出与其销售额之比。

8、代理人:受委托人雇佣以完成委托人目标的个人。

9、摊销:把一次性支出在几年分摊的成本处理方法。

10、锚定效应:人们制定决策时,常常过度依赖一些预先的(建议的)信息片段。

11、反托拉斯法:禁止那些限制竞争或者可能会限制竞争的行为的法律或规则。

12、套利: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

13、需求的弧弹性:在某一个价格区间上计算的价格弹性。

14、资产:能给所有者带来收入流或服务流的物质。

15、资产β值:衡量资产的报酬率对市场变动敏感度的常数,也就是衡量该资产的不可分散风险的常数值。

16、不对称信息:在一项交易中,买房和卖方拥有不同信息的情形。

17、拍卖市场:通过正式竞标过程实现买卖产品的市场。

18、平均支出曲线:表示厂商为每单位商品或投入要素支付的价格的供给曲线。

19、平均支出:买者所支付的单位价格。

20、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出水平。

21、平均产量:每一单位某特定投入品的产出。

22、平均总成本:企业的总成本除以产出水平。

23、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出水平。

24、厌恶品:越少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的商品。

25、攀比效应:一种正的网络外部性,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愿意购买一种商品部分是因为其他人也购买了该种商品。

26、进入壁垒:阻止新竞争者进入某一市场的条件。

27、伯特蓝模型:一种寡头垄断模型,每个厂商生产同质产品,各厂商都把其余竞争者的价格视为给定,并且所有厂商同时决定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重要名词概念解释1、市场的范围:指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就产品范围而言的边界。

2、名义价格:就是它的绝对价格,有时也被称为“现值美元”价格。

3、实际价格:又称“不变美元”价格,是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价格。

4、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影响某商品供给的因素不变情况下,对应于每一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所愿意生产的该商品的数量。

5、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所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6、均衡:供给与需求曲线交点处的价格与数量即为均衡或市场出清价格与数量。

7、市场机制: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

8、需求价格弹性:价格每变动1%,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发生多大百分比变化,度量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

9、供给价格弹性:价格每变动1%,该商品的供给量将会发生多大百分比变化,度量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

10、需求收入弹性:收入每增加1%引起的需求变动。

1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因一种商品价格增加1%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

12、收入弹性:对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来说,需求收入弹性长期大于短期,而对一些耐用品来说,如汽车,短期要大于长期。

13、周期性行业:销售量波动会放大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收入波动的周期性变化的行业。

14、有关偏好的一些基本假设:1、完备性。

2、可传递性。

3、越多越好(课本P66)15、无差异曲线:同一条代表了能带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市场篮子组合。

16、无差异曲线簇:一组无差异曲线。

17、边际替代率:消费者为获得一单位某种商品而愿意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18、完全替代品:边际替代率为常数的两种商品。

19、完全互补品:边际替代率为0或无穷大,并且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的两种商品。

20、厌恶品:消费者认为不好的东西,少一点比多一点好,比如空气污染。

21、效用:对消费者从一个给定的市场篮子中得到满足程度的数值表示。

22、效用函数:赋予每个市场篮子以一定效用水平的方程。

23、效用可能性边界:用两人的效用水平来衡量所有有效的资源配置曲线。

24、序数效用函数:能产生对市场篮子排序的效用函数。

25、基数效用函数:能描述一个市场篮子在多大程度上臂另一个更受偏好的效用函数。

26、预算线:表明在购买两种商品总支出等于收入的情况下所有的两种商品组合。

27、消费者购买力: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以获得效用的能力。

28、边际收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是收入的变化。

29、边际成本:多生产额外的一单位商品产出而引起的成本的增加。

30、角点解:被选择的市场篮子中某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并不等于预算线斜率的情形。

31、边际效用:从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中获得的额外的满足。

32、边际效用递减: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越来越多,额外数量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小。

33、边际相等原则:花在所有商品上的每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34、收入效应:当商品价格不变时,因购买力增加导致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

35、替代效应:当效用水平保持不变时,由于商品价格变动而导致的对该商品消费数量变化。

36、吉芬商品:由于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需求曲线向上倾斜的商品。

37、两点注意事项:1、当更多的消费者进入市场时,市场曲线将会右移。

2、影响大多数消费者需求的因素也会影响市场需求。

38、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后他的生活在中提上得到改善的程度。

39、网络外部性:个人需求取决于其他人的购买量情况。

40、攀比效应:一种正的网络外部性,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愿意购买一种商品部分是因为其他人也购买了该种商品。

41、虚荣效应:一种负的网络外部性,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希望拥有的商品是独一无二的或者专有的。

42、期望效用:各个可能结果相对应的效用的加权平均,其权数为各个结果发生的概率。

43、风险规避:对于期望值相同的确定收入和风险收入而言,更偏好确定收入。

44、风险偏好:对于期望值相同的确定收入和风险收入而言,更偏好风险收入。

45、风险中性:对于具有相同期望值的不确定收入与确定收入是无差异的。

46、风险溢价:风险规避者为规避风险而愿意付出的最大货币额。

一般是确定收入与不确定的最高收入之差。

(考试很可能出名词解释与计算题)47、大数定律:尽管孤立的事件可能是偶发的,而且大多数不可预计,但许多相似的事件的平均结果是可预计的。

48、公平保险:保费收入与期望支出相等的情况。

49、完全信息的价值:指完全信息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与不完全信息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的差额。

50、资产:能给所有者带来收入流或服务流的东西。

51、风险资产:带来的货币流至少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52、无风险资产:能产生确定货币流的资产。

53、资产的报酬:资产带来的总货币收入,包括资本收益与损失。

54、资产的报酬率:资产带来的总货币收入与它的价值的比值。

55、禀赋效应:对于某样东西,人们在拥有它时常常比没有时更看重它。

(与损失厌恶可关联理解)56、锚定效应:一些建议的信息片段(也许是不相关的)对你的最终决策可能具有的效应。

57、生产函数:描述每一特定的投入要素组合下企业的最大产出Q。

58、固定投入要素:在短期内不可变的投入要素。

59、平均产量:每单位某特定投入品投入的产出,由总产出Q除以总投入L得出。

60、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某一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

由产出变化量除以要素变化量的得出。

61、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边际产量一定等于平均产量。

62、报酬递减规律:当时用的某种投入要素(其它投入要素固定)增加时,最终必然出现一点,在它之后产出下降。

63、等产量线:由生产出同一产量的所有可能投入要素组合形成的曲线。

64、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保持产出不变的前提下,某一种投入要素增加一单位,另一种要素需要减少的量。

P19565、规模报酬递增:当投入要素数量增加一倍时,如果产出增加高出一倍,则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66、规模报酬不变:当投入要素数量增加一倍时,如果产出增加等于一倍,则存在规模报酬不变。

67、规模报酬递减:当投入要素数量增加一倍时,如果产出增加小于一倍,则存在规模报酬递减。

68、会计成本:会计人员所度量的成本,不包含经济学家度量的成本。

69、经济成本:企业在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源的成本。

(两种成本主要区别出在于是否存在机会成本)70、机会成本:与企业未将资源用于其他可供选择的最佳用途而放弃的机会相联系的成本。

71、沉淀成本: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支出,在制定未来经济决策时应当忽略。

(有可能考计算题)72、固定成本:无论产出水平如何都不会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73、可变成本:随产量不同而发生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74、总成本:上述两种成本之和。

75、资本的使用者成本=经济折旧+利率*资产价值76、范围经济:当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各生产一种产品的两个企业所能达到的总产量时,存在范围经济。

77、范围不经济:当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低于各生产一种产品的两个企业所能达到的总产量时,存在范围不经济。

78、完全竞争理论的三个基本假定:价格接受者、产品同质、自由进入与退出。

P25279、在竞争性市场上,单个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既是它的平均收益曲线,又是它的边际收益曲线。

在这条曲线上,边际收益与价格相等。

80、产出法则:如果一家厂商可以在任何产出水平生产,那么它应当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出水平上生产。

81、关闭法则(停产法则):如果产品价格低于利润最大化时的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就应该停止生产。

82、会计利润可通过收入和成本间的差别计算出来,经济利润要考虑机会成本。

83、零经济利润表明厂商的投资获得了正常的(即竞争性)收益。

84、经济租:厂商对某生产要素的意愿支付与为购买该生产要素必须支付的最低金额间的差额。

85、无谓损失:价格控制导致总剩余的净损失。

86、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方,但有许多买方。

87、买方垄断:市场中有许多卖方,但只有一个买方。

88、垄断势力和买方垄断势力是市场势力的两种形式。

89、寻租:花费大量金钱在社会非生产性努力上以获取、维持或运用其垄断势力。

90、自然垄断:在成本低于许多厂商时的成本情形下,能生产整个市场全部产量的厂商,91、垄断势力取决于三个因素:市场需求弹性,市场中卖方数目、卖方之间如何相互作用。

92、买方垄断势力取决于三个因素:市场供给弹性、市场中买方数目、买方之间的相互作用。

93、双边垄断:只有一个卖方且只有一个卖方的市场。

94、一级价格歧视:向各个顾客索取其保留价格的做法。

95、二级价格歧视:通过对相同货物或服务的不同消费量或“区段”索取不同价格来实现。

(典型例子:天然气公司和自来水公司的分段收费)96、三级价格歧视:根据不同的需求曲线将消费者分成两组或两组以上并对每组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97、跨期价格歧视:通过在不同时点对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利用不同的需求函数把消费者分为不同组别。

98、高峰负荷定价:当负荷能力限制造成边际成本很高时,在高峰时期索取更高的价格。

99、两部收费制:消费者需要同时支付入场费和使用费的一种定价形式。

100、纳什均衡:在给定它的竞争者的行为以后,各厂商采取它能采取的最好行为。

101、古诺均衡:古诺模型中的均衡,其中每个厂商准确的预计到它的对手会生产多少并为自己设定相应的产量水平。

102、古诺模型:一种寡头垄断模型,其中厂商生产同质商品,各厂商将他的竞争者的产出当作给定的,所有厂商同时决定各组产量。

103、斯塔克伯格模型:一种双寡头模型,其中一家厂商比另一家厂商先决定产出。

104、价格刚性:即使成本或需求改变了,厂商也不大愿意改变价格。

105、价格领导:通过一家厂商确定价格,而其他厂商跟进建立起来的一种格局。

106、囚徒困境:博弈论中两名囚徒必须各自决定是否坦白的博弈。

如果其中一个坦白,他会受到较轻的处罚,而他的同伴会受到较重的处罚;假如两人都不坦白,他们受到的惩罚要小于两人都坦白情况下的惩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