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图的分析原理 方法和典型实例分析
波谱分析讲整理.ppt
第一章 光谱分析 第二章 核磁共振波谱 第三章 质谱
第一章 光谱分析
1.1 概述 1.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1.3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IR) 1.4 激光拉曼光谱(RS)
1.1 概述
1.1.1光谱分析法
因光的作用引起被照物体内分子运动状态发 生变化,并产生特征能态的跃迁进行分析的方 法
n→π*的影响
1.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b. 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随着溶 剂极性的增加而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因为在多数π→π*跃迁中,激发态的 极性要强于基态,极性大的π*轨道 与溶剂作用强,能量下降较大,而π 轨道极性小,与极性溶剂作用较弱, 故能量降低较小,致使π及π*间能量 差值变小。因此,π→π*跃迁在极性 溶剂中的跃迁能小于在非极性溶剂 中的跃迁能。所以在极性溶剂中, 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长方 向移动。
(4)n→π* 跃迁 指分子中处于非 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 π*反键轨道的跃迁。
1.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电子跃迁类型不同,实际跃迁需要的能量不同, σ→σ* ~150nm n→σ* ~200nm π→π* ~200nm n→π* ~300nm
吸收能量的次序为: σ→σ*>n→σ*≥π→π*>n→π*
1.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iii B—带 它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是苯环振动及
π→π* 重叠引起的。在230~270nm之间出现精细结构 吸收,又称苯的多重吸收
iv E-带 它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之一,E带可分为E1及
E2两个吸收带,二者可以分别看成是苯环中的乙烯键和 共轭乙烯键所引起的,也属π→π* 跃迁。
溶剂对π→π*
1.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和解析方法
一、原子核的自旋
1、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P)、核磁距(μ)及磁旋比(γ)
h I(I1) 2
μ=γP
2、自旋分类
I与原子的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有下列关系:
AC Z
质量数 [ A ] 原子序数 [ Z ]
奇数
奇数或偶数
偶数
偶数
自旋量子数 [ I] 1/2,3/2,5/2, …
Hb
Ha
C﹦C
Hc
CN
二、偶合常数
发生自旋偶合时,核磁共振谱线发生分裂.由分裂产 生的裂距反映了相互作用的强弱,称为偶合常数.单位 为Hz。J值表示。
偕偶、邻偶、远程偶合。H-H,C-H偶合,JC-H、JH-H。 峰裂距只决定于偶合核的局部磁场强度,因此偶合常 数与外加磁场强度H0无关.
1、间隔的键数
(C ≡C-H)
(4)单键的磁的各向异性效应
屏蔽区 ⊕
Θ
C
C
Θ
去屏蔽区
⊕
H C-C-H ()
H
C C-C-H (δ=1.20-1.40)
H
去屏蔽效应增加
C C-C-C (δ=1.40-1.65)
H
环已烷氢核共振峰
去屏蔽区
环已烷氢核共振峰
4 氢键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缔合的氢核与不呈现缔合时比较,其电子屏蔽作用减 小,吸收峰移向低场,化学位移值增大.
(一)自旋分裂的产生
1、碘乙烷中CH3和CH2氢核的自旋分裂
(1)甲基受亚甲基两个氢 的干扰分裂为三重峰:
简单偶合时,峰裂距称为偶 常数(J),Jab=Jba
1:2:1 三重峰
(2)亚甲基受甲基三个氢的干扰分裂为四重峰:
NMR波谱图解读及结构确定方法
NMR波谱图解读及结构确定方法NMR(核磁共振)波谱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领域的分析工具,可以用于确定有机分子的结构和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解读NMR波谱图以及结构确定的一些方法。
首先,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NMR波谱图的基本原理。
NMR波谱图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其中核磁共振是指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产生的吸收和发射电磁辐射的现象。
NMR波谱图通常以频率为横轴,吸收强度为纵轴绘制。
波峰的位置和强度提供了分子结构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解读NMR波谱图,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 化学位移:化学位移是NMR波谱图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表示特定核的共振频率相对于参考物质的偏移程度。
常用的参考物质是乙酸(CH3COOH),它的化学位移被定义为0。
化学位移一般以δ值表示,单位为ppm(parts per million)。
化学位移的值与核周围的电子环境有关,可以用于确定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化学环境。
2. 积分峰强度:NMR波谱图上的积分峰强度可以提供氢或碳原子的数量信息。
积分峰是相对于谱图中其他峰的面积进行比较得出的。
通过积分峰强度,我们可以了解分子中不同类型的氢或碳原子的相对丰度,从而推断出它们在分子中的位置。
3. 耦合常数:NMR波谱图中出现的耦合峰可以提供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关系信息。
耦合常数是指两个不同核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耦合常数可以判断分子中的原子之间是否相邻或存在距离较近的关系。
耦合峰通常以"J"值表示,单位为赫兹。
在进行结构确定时,我们可以结合上述关键点利用一些方法来辅助分析NMR波谱图:1. 化学位移组合法:根据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化学环境,化学位移可以提供一些结构定位的线索。
例如,醛基、酮基等特定官能团在NMR波谱图中通常具有特定的化学位移范围。
2. 核磁等效性:相邻原子核的磁场作用会互相影响,导致频率的变化。
可以根据核磁等效性来确定可能的物质结构。
核磁等效性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核的化学位移相等的情况。
波谱图的分析原理
.波谱图的分析原理,方法和典型实例分析(荆州市神舟纺织有限公司)欧怀林一·波谱图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机械波和牵伸波的概念与计算方法:⑴.机械波在波谱图中,呈现“烟囱”柱形状,在一个或多个频道上出现。
当宽度占据二个频道时称为双柱机械波;超过二个频道以上时称为多柱机械波。
⑵.机械波长计算公式:a.牵伸倍数法:λ=πDxE。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x-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直径;E-输出罗拉(前罗拉)到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牵伸倍数。
b.传动比法:λ=πDi。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输出罗拉11(前罗拉)的直径;i-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到输出罗拉(前罗拉)之间的传动比。
c.速度法:λ=V/n。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V-出条速度;n-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转速。
下图为典型的机械波波谱图:下面几张图例为前道工序产生的机械波,随后道工序牵伸后其波长变化情况:上图为并条胶辊产生的机械波波谱图。
1 / 14.上图为对应的粗纱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细纱波谱图。
⑶.机械波危害程度的评价:当基本波谱上的峰高超过该峰所在波长处基本波谱高度的50%时,会对织物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连续两个或者多个机械波,其波峰必须叠加后来评价。
机械波产生的疵点绝大多数呈现为规律性,机械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体现越明显。
⑷.牵伸波在波谱图中,跨越三个或三个以上频道,形成像小山形隆起状的波形。
⑸.牵伸波计算公式:λ=KEL。
E-输出罗拉到产生牵伸波部位的牵伸倍数;W L-纤维的平均长度;K-常数,细纱2.75;粗纱3.5;并条4.0;精梳条4.0;气W 流纺5.0。
⑹.牵伸波危害程度的评价:牵伸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的体现越明显。
牵伸波波长不像机械波波长那样基本固定,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触发多个频道,形成小山包状的波形。
典型的牵伸波波谱图如下:2.波谱仪及各种波形分解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基于经济性的考虑,波谱仪对波谱的识别分析是建立在正弦波的基础上的。
技术纺纱波谱图分析的基本方法(上)
技术纺纱波谱图分析的基本方法(上)条干均匀度仪作为评价纱线质量的先进仪器,不仅用来测定纱线的变异系数和常发性纱疵数,还提供不匀曲线图和波谱图。
通过波谱分析,可以达到三个目的:(1)通过对波形特征的判断,了解纱条不匀的性质:(2)通过对不匀波幅度和波长的判断,预测可能对布面外观的影响程度:(3)通过对牵伸波和机械波的分析,确定产生疵点的工序及故障部位,及时找出纺纱工艺的不足或机械缺陷;为迅速改进工艺、调整机械状态提供依据。
利用波谱分析技术诊断纺纱设备故障已成为生产中的一项日常工作。
一、波谱图的形态特征波谱图是纱条不匀率的大小(振幅)随波长变化的图形,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1理想波谱图即使在所有纤维等长、等细的理想条件下纺纱,纤维在纱条中完全伸直平行,也不能得到粗细完全一致的纱条。
这是因为纤维沿纱条的长度方向上呈随机分布(泊松分布),此时纱条有一最低的理论不匀率。
与之相对应,此时的波谱图为理想波谱图,如图1(A)虚线所示。
1.2正常波谱图在纺纱过程中,纤维不可能全部被松解分离,纱条中仍有缠结纤维和棉束,纤维在纱条中也不可能完全伸直平行,使得纱条不匀率在所有波长范围内均有所增加,此时的波谱图称为纱条的正常波谱图。
如图1(B)所示。
1.3牵伸波在纺纱过程中,由于牵伸元件工作不稳定以及牵伸工艺不合理,使得在牵伸区内对浮游纤维控制不良,纤维变速点分布不稳定,产生的非周期性不匀,称为牵伸不匀或牵伸波一般在波谱图上表现为3个频道以上的山包形突起,如图1(C)所示。
1.4机械波纺纱机械上与牵伸有关的回转部件的运转状态不正常或机械零部件的缺损,会造成纱条的周期性条干不匀,在波谱图的相应位置上就会出现一烟囱状突起,称为机械不匀或机械波。
在波谱图上机械波常表现为1个频道或至多以2~3个频道的凸起长条,常称为“烟囱”,如图1(D)所示。
对于机械波,要关注“烟囱“相对于正常波谱图比较后凸出的高度。
下列两种情况的机械波属于有害机械波:①“烟囱”的高度P1大于该处正常波谱图对应的波幅高度B1的一半时(P1≥B1/2);②当“烟囱”占据2~3个频道时(双柱波),则应把波幅累加后取总高度P2值,再与正常波谱图高度B2对比,若P2≥B2/2时;这两种情况的机械波可能对织物外观造成不良影响,必须考虑消除。
(完整版)四大波谱基本概念以及解析
四大谱图基本原理及图谱解析一.质谱1.基本原理:用来测量质谱的仪器称为质谱仪,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离子化器、质量分析器与侦测器。
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的成分在离子化器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
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或磁场使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空间上或时间上分离,或是透过过滤的方式,将它们分别聚焦到侦测器而得到质谱图,从而获得质量与浓度(或分压)相关的图谱。
在质谱计的离子源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被离子化。
丢失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正电荷的奇电子离子(M+·)叫分子离子。
它还会发生一些化学键的断裂生成各种碎片离子。
带正电荷离子的运动轨迹:经整理可写成:式中:m/e为质荷比是离子质量与所带电荷数之比;近年来常用m/z表示质荷比;z表示带一个至多个电荷。
由于大多数离子只带一个电荷,故m/z就可以看作离子的质量数。
质谱的基本公式表明:(1)当磁场强度(H)和加速电压(V)一定时,离子的质荷比与其在磁场中运动半径的平方成正比(m/z ∝r2m),质荷比(m/z)越大的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rm)也越大。
这就是磁场的重要作用,即对不同质荷比离子的色散作用。
(2)当加速电压(V)一定以及离子运动的轨道半径(即收集器的位置)一定时,离子的质荷比(m/z)与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m/z∝H2)改变H即所谓的磁场扫描,磁场由小到大改变,则由小质荷比到大质荷比的离子依次通过收集狭缝,分别被收集、检出和记录下来。
(3)若磁场强度(H)和离子的轨道半径(rm)一定时,离子的质荷比(m/z)与加速电压(V)成反比(m/z∝1/V),表明加速电压越高,仪器所能测量的质量范围越小。
就测量的质量范围而言,希望质量范围大一些,这就必须降低加速电压。
从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来讲,需要提高加速电压。
这是一对矛盾,解决的办法是在质量范围够用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加速电压,高分辨质谱计加速电压为8kV,中分辨为4~3kV。
波谱解析的原理及应用
波谱解析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波谱解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波谱解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 波谱解析的原理波谱解析是指通过测量光谱中的波长或频率分布来分析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
它基于不同物质对辐射能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的不同特性进行分析。
波谱解析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原子和分子具有不同的能级结构,当光或其他辐射能与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时,会引起能级的变化。
这种能级变化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发射或散射,从而产生特定的光谱现象。
2.2 光谱的测量方法波谱解析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散射光谱。
吸收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对入射光的吸收程度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浓度。
发射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发射的光的强度和波长来分析样品的性质。
散射光谱则是通过测量样品对入射光的散射程度来分析样品的形态和结构。
2.3 光谱的解析方法波谱解析方法包括光谱峰识别、波长/频率计算、能级分析等。
光谱峰识别是通过分析光谱中的峰值来确定物质的成分,每个峰对应特定的波长或频率。
波长/频率计算是通过已知的能级结构和物理常数来计算光谱中峰值的波长或频率。
能级分析是通过比较实验测得的波谱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进而推导出物质的能级结构和特性。
3. 波谱解析的应用波谱解析在不同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领域的应用案例。
3.1 化学分析波谱解析在化学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红外光谱被广泛用于确定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团;紫外可见光谱可用于分析溶液中的物质浓度以及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质谱则能够确定物质的分子量和化学结构。
3.2 材料科学波谱解析在材料科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X射线衍射可以用于确定晶体的结构和定量分析晶体中的杂质;核磁共振波谱可用于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分析样品的纯度。
3.3 生物科学在生物科学领域,波谱解析被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波谱解析的原理与应用
波谱解析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波谱解析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解释材料的光谱特性的方法。
光谱分析是物质科学中常用的研究手段之一,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光谱,可以获取物质的结构、组成及性质等信息。
波谱解析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波谱解析的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2. 波谱解析的原理光谱是指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光的能量分布。
波谱解析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2.1. 光的分光在波谱解析中,首先需要将入射光进行分光,将其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光,这个过程叫做光的分光。
常用的分光技术包括棱镜分光、光栅分光、干涉分光等。
分光技术是波谱解析的基础,能够将不同频率的光分开,方便后续的光谱测量和分析。
2.2. 光谱测量光谱测量是波谱解析的核心环节。
通过使用光谱仪等设备,可以测量出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时的光谱。
光谱仪可以测量出光在不同波长或频率下的强度或能量,形成光谱图。
常见的光谱测量方法有可见光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光谱等。
2.3. 光谱分析在光谱测量获得光谱图之后,需要对光谱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光谱分析可以通过比较光谱图中的特征峰、波长或频率的变化来获得物质的结构、组成及其他信息。
光谱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光谱比较、光谱峰位分析、傅里叶变换等。
3. 波谱解析的应用波谱解析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医药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波谱解析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3.1. 化学领域•红外光谱:用于分析化学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可以确定有机物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的存在。
•核磁共振(NMR)光谱: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官能团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质谱(MS):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其分子结构中的特定位置。
3.2. 物理领域•原子吸收光谱:用于检测和分析样品中的某种特定金属元素的存在和浓度。
•光电子能谱(XPS):用于分析材料中的元素组成及氧化态。
•拉曼光谱:用于表征物质中的化学键、晶体结构以及分子的转动和振动状态。
波谱学原理及应用pdf
波谱学的原理及应用波谱学是研究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的科学,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光谱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波谱学涵盖了多个不同的分支,包括光谱学、核磁共振(NMR)光谱学、质谱学、红外光谱学和拉曼光谱学等。
以下是波谱学的原理和应用的简要介绍:一、波谱学原理:1.电磁辐射: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是波谱学的基础。
电磁辐射包括广泛的频率范围,从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到微波和无线电波等。
不同频率的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各不相同。
2.能量转移:当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辐射能量可以被吸收、发射、散射或经过其他形式的能量转移。
这些能量转移过程会在光谱中留下特征,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特征来了解物质的性质。
3.光谱分析:光谱是辐射能量随频率或波长的分布图。
根据不同的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光谱,如吸收光谱、发射光谱、散射光谱等。
通过对光谱的测量和解释,可以推断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二、波谱学应用1.化学分析:波谱学在化学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析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基团,核磁共振光谱可以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动力学信息,质谱学可以用于鉴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等。
2.物质鉴定:波谱学可以用于物质的鉴定和识别。
每种物质都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可以通过比对样品的光谱与已知物质的光谱数据库来进行鉴定。
这在犯罪现场鉴定、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都有应用。
3.天文学研究:天文学家使用光谱学来研究星体和宇宙中的物质。
通过观测和分析星光的光谱,可以了解星体的温度、成分、速度等信息,揭示宇宙的演化过程。
4.医学诊断:波谱学在医学诊断中也有应用。
例如,核磁共振成像(MRI)使用核磁共振光谱学原理来获得人体组织的图像,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5.环境监测:波谱学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
通过分析大气、水体或土壤中的光谱特征,可以检测和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有害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浓度和分布。
有机波谱分析总结
有机波谱分析总结有机波谱分析是有机化学中一项重要的分析技术,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结构和功能基团,对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有机波谱分析的原理、常见波谱技术和分析方法以及应用进行总结。
一、有机波谱分析原理有机波谱分析主要基于分子中所包含的原子核和电子的转动、振动和电子能级跃迁引起的辐射吸收或发射现象。
通过测量分子在不同频率范围内所吸收或发射的辐射能量,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波谱。
有机波谱分析常用的波谱包括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和紫外可见光谱。
二、常见的有机波谱技术1.红外光谱(IR):红外光谱是根据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和化学键所具有的振动频率的不同来进行分析的。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如羧酸、醇、醛等。
红外光谱具有非破坏性、操作简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
2.质谱(MS):质谱是通过对有机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质量进行测量来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质谱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确定分子的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对于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3.核磁共振谱(NMR):核磁共振谱是根据核磁共振现象进行分析的。
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中原子核受到外加磁场影响的吸收或发射的辐射能量,可以得到有机化合物中原子核的位置、种类和环境。
核磁共振谱具有高分辨率、非破坏性和无辐射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物质鉴定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
4.紫外可见光谱(UV-Vis):紫外可见光谱是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吸收或发射的辐射能量,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能级和共轭体系的存在与否。
紫外可见光谱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测量的特点,常用于有机合成、化学动力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三、有机波谱分析方法1.结构鉴定法:通过与已知化合物的波谱进行对比,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结构鉴定法常用于核磁共振谱和质谱。
2.定量分析法:通过测定化合物在特定波长或波数处的吸光度或吸收峰面积,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有机波谱分析的应用
有机波谱分析的应用有机波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谱图进行解析和研究,可以揭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特性,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关键信息。
本文将介绍有机波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应用。
一、有机波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有机波谱分析主要包括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三种常见技术。
这些技术基于有机分子在不同电磁波频段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从而获取有机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相关信息。
1.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利用有机分子在红外光区(波长范围为0.78-1000微米)的吸收特性来分析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基团的一种方法。
红外光谱通过检测样品吸收红外辐射的能量,得到红外光谱图,从而确定化合物中的主要化学键和它们的相对位置。
2. 质谱质谱是通过对化合物分子中的正离子进行分析,获得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的一种技术。
在质谱中,分子或分子片段在电离源中被电离,形成正离子,然后通过分析正离子的质量/电荷比,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
3.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核自旋在外磁场作用下的共振现象来分析有机物结构和环境的技术。
核磁共振通过测量有机分子中核自旋的共振频率和相对强度,可以确定有机分子的化学环境,分析其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
二、有机波谱分析的应用有机波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以下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案例。
1. 有机合成的结构确定有机合成是化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
有机波谱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确定有机合成产物的结构。
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化合物中特定官能团的存在与否,通过质谱可以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通过核磁共振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的相对位置。
2. 药物分析与药效评价有机波谱分析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分析药物中的官能团,从而了解其化学性质和稳定性。
质谱可以用于分析药物的结构、分子量和组成成分。
核磁共振则可以揭示药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为药效评价提供重要信息。
波谱图的原理和应用是什么
波谱图的原理和应用1. 波谱图的原理波谱图(Spectrum)是指将信号的能量分布在频率域或波数域上的图形展示方式。
波谱图的生成原理是基于信号的频谱特性。
频谱是指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相对强度分布。
波谱图的原理可以总结如下: - 信号的采样:通过采集信号的样本,即对信号在时间域上进行离散抽样。
通常情况下,采样频率需要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即采样频率要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以避免混叠效应。
- 信号的变换:对采样得到的信号进行变换,可以是时域到频域的傅里叶变换(F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或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等。
- 频谱分析:得到信号在频率域上的能量分布,根据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幅度大小绘制波谱图。
常见的波谱图有频谱密度图、功率谱密度图、能量谱密度图等。
2. 波谱图的应用波谱图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信号分析波谱图能够将信号的频率特性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得信号分析更加方便和直观。
通过波谱图,可以获取信号的频率成分、频带宽度、频率偏移等信息。
在通信领域,波谱图用于信号调制和解调、频谱分析以及频率合成等方面。
在音频处理领域,波谱图可以用于声音合成、语音识别和音频特征提取等。
2.2 信号检测与识别波谱图可以用于信号的检测与识别。
通过对比波谱图的模式和已知信号的波谱图模式,可以准确判断信号的类型、来源和特性。
在无线电通信中,波谱图常用于频谱监测和信号识别,用于检测无线电设备的合规性和验证频段的占用情况。
2.3 声学分析波谱图在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音乐、语音和噪声处理中,通过波谱图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分析,并提取出音频的频率、音强、谐波等特征。
波谱图在音频编辑、声音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4 荧光光谱分析波谱图在荧光光谱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荧光光谱通常是通过激发样品发生荧光,并测量荧光信号在不同波长上的强度变化来实现的。
通过绘制荧光光谱图,可以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质。
各种光波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及谱图的表示方法
各种光波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及谱图的表示方法分析方法缩写分析原理波谱图的特征结构信息紫外光谱UV吸收紫外辐射的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相对吸收紫外辐射的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红外光谱IR吸收红外辐射的能量,引起偶极矩净变化产生的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相对透射红外辐射的能量随透射光波长的变化谱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官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核磁共振NMR在外磁场中,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吸收射频能量随化学位移(共振频率)的变化谱峰的化学位移、强度、耦合裂分和耦合常数,提供H核和C核的数目、所处的化学环境、连接方式和几何构型的信息有机质谱MS分子在离子源中被电离,形成各种离子,通过质量分析器按不同m/z分离以棒图形式表示离子的相对峰度随核质比m/z的变化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度,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及结构的信息拉曼光谱Ram采用激光照射物质,引起具有极化率变化的拉曼活性振动,产生拉曼散射散射光能量随拉曼位移的变化谱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官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电子自旋ESR在外磁场中,分子中未成对电子吸收射频能量,产生电子自旋能级跃迁吸收光能量或微分能量随磁场强度变化谱线位置、强度、裂分数目和超精细分裂常数,提供未成对电子密度、分子键特征及几何构型信息荧光光谱FS被电磁辐射激发后,从最低单数线激发态回到单线基态,发射荧光发射的荧光能量随光波长的变化荧光效率和寿命,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及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X射线电子能谱XPSX射线照射物质表面,使表面原子中不同能级的电子激发成自由电子XPS测定的是分子中原子芯层电子的结合能(或电离能)。
谱带位置与原子种类、分子结构有关利用物质表面外层价电子产生的光电子来研究物质的价态、电子结构及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光谱XRD利用X射线作用于晶体粉末样品产生的衍射现象不同衍射角度(2θ)衍射线的强度通过测定晶面间距或晶体结构参数分析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透射电子显微术TEM高能电子束穿透试样时发生散射、吸收、干涉和衍射,使得在相平面形成衬度,显示出图像质后衬度像、明场衍衬像、暗场衍衬像、晶格条纹像和分子像晶体形貌、分子量分布、微孔尺寸分布、多晶结构和晶格与缺陷等扫描电子显微术SEM用电子技术检测高能电子束与样品作用使产生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等并放大成像背散射像、二次电子像、吸收电流像、元素的线分布和面分布等断口形貌、表面显微结构、薄膜内部的显微结构、微区元素分析与定量元素分析等气相色谱GC样品与各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由于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时间的变化色谱峰的保留值与组分热力学参数有关,是定性依据;峰面积与组分含量有关。
波谱图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
波谱图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1. 什么是波谱图波谱图(spectrum)又称为频谱图,是一种将信号在频域上的能量分布进行可视化的图表。
它将信号的频率(横轴)和能量(纵轴)进行表示,展示了信号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能量分布情况。
2. 波谱图的原理和产生方式波谱图的产生方式主要有两种:时域转频域变换和频域分析。
2.1 时域转频域变换时域转频域变换是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的一种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
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时域表示转换为频域表示,通过将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波形来表示信号的能量分布情况。
在进行傅里叶变换后,可以得到信号在频域上的频率和幅度信息,从而生成波谱图。
2.2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直接对信号在频域上进行分析的方法,常见的频域分析方法有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信号进行频域分解和滤波,可以提取出信号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能量分布情况。
再通过将提取的频谱数据进行可视化,就可以得到波谱图。
3. 波谱图的应用波谱图在各个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信号分析波谱图可以用来对信号进行频域分析,从而获取信号的频率分布情况。
通过对信号的频谱进行观察,可以判断信号中是否存在特定频率的成分,如噪声、干扰等。
这在信号处理、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2 语音识别在语音识别领域中,波谱图被广泛应用。
通过将语音信号转换成频谱图,可以从中提取出不同音频频率特征的数据,进而进行语音识别和语音分析。
波谱图作为一种重要的特征表示方法,在语音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3 振动分析波谱图也可以用于振动分析。
在机械、航空等领域中,对于机械结构或工艺的振动情况进行监测与分析十分重要。
通过将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以判断结构或设备是否存在振动异常,进而实现故障检测和预测。
(完整版)四大波谱基本概念以及解析
四大谱图基本原理及图谱解析一质谱1. 基本原理:用来测量质谱的仪器称为质谱仪,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离子化器、质量分析器与侦测器。
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的成分在离子化器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
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或磁场使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空间上或时间上分离,或是透过过滤的方式,将它们分别聚焦到侦测器而得到质谱图,从而获得质量与浓度(或分压)相关的图谱。
在质谱计的离子源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被离子化。
丢失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正电荷的奇电子离子(M+J叫分子离子。
它还会发生一些化学键的断裂生成各种r =£碎片离子。
带正电荷离子的运动轨迹:经整理可写成:m _ rjH2电"2比2式中:口/e为质荷比是离子质量与所带电荷数之比;近年来常用m/z 表示质荷比;z表示带一个至多个电荷。
由于大多数离子只带一个电荷,故m/z就可以看作离子的质量数。
质谱的基本公式表明:(1)当磁场强度(H)和加速电压(V)一定时,离子的质荷比与其在磁场中运动半径的平方成正比(m/z x r2m),质荷比(m/z)越大的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rm)也越大。
这就是磁场的重要作用,即对不同质荷比离子的色散作用。
(2)当加速电压(V) 一定以及离子运动的轨道半径(即收集器的位置)一定时,离子的质荷比(m/z)与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m/z x H2)改变H即所谓的磁场扫描,磁场由小到大改变,则由小质荷比到大质荷比的离子依次通过收集狭缝,分别被收集、检出和记录下来。
(3)若磁场强度(H)和离子的轨道半径(rm)一定时,离子的质荷比(m/z)与加速电压(V)成反比(m/z x 1/V),表明加速电压越高,仪器所能测量的质量范围越小。
就测量的质量范围而言,希望质量范围大一些,这就必须降低加速电压。
从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来讲,需要提高加速电压。
这是一对矛盾,解决的办法是在质量范围够用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加速电压,高分辨质谱计加速电压为8kV,中分辨为4〜3kV。
有机波谱分析要点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有机波谱分析要点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有机波谱分析简介有机波谱分析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常见的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谱(NMR,包括氢谱 1H NMR 和碳谱 13C NMR)以及质谱(MS)。
二、红外光谱(IR)(一)原理分子中的化学键在不同频率的红外光照射下会发生振动和转动,从而产生吸收峰。
不同的官能团具有特定的吸收频率范围。
(二)要点1、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例如,羰基(C=O)在 1700 1750 cm⁻¹有强吸收峰;羟基(OH)在 3200 3600 cm⁻¹有宽而强的吸收峰。
2、影响吸收峰位置的因素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氢键等。
(三)例题例 1: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 1720 cm⁻¹处有强吸收峰,可能含有什么官能团?答:可能含有羰基(C=O)。
三、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一)原理基于分子中的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产生吸收。
(二)要点1、生色团和助色团生色团如羰基、双键等能产生紫外吸收;助色团如羟基、氨基等能增强生色团的吸收。
2、影响吸收波长的因素包括共轭体系的大小、取代基的种类等。
(三)例题例 2:某化合物在 250 nm 处有强吸收,可能的结构是什么?答:可能具有共轭双键结构。
四、核磁共振谱(NMR)(一)氢谱(1H NMR)1、原理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自旋能级跃迁产生信号。
2、化学位移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值。
例如,甲基上的氢通常在 08 12 ppm 处出峰。
3、峰的裂分相邻氢原子的个数会导致峰的裂分,遵循 n + 1 规律。
例题 3:一个化合物的氢谱在 12 ppm 处有一个三重峰,在 36 ppm 处有一个单峰,可能的结构是什么?答:可能是 CH₃CH₂OH。
(二)碳谱(13C NMR)1、化学位移不同类型的碳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范围。
波谱图的分析原理,方法和典型实例分析
波谱图的分析原理,方法和典型实例分析(荆州市神舟纺织有限公司)欧怀林一·波谱图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机械波和牵伸波的概念与计算方法:⑴.机械波在波谱图中,呈现“烟囱”柱形状,在一个或多个频道上出现。
当宽度占据二个频道时称为双柱机械波;超过二个频道以上时称为多柱机械波。
⑵.机械波长计算公式:a.牵伸倍数法:λ=πDxE。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x-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直径;E-输出罗拉(前罗拉)到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牵伸倍数。
b.传动比法:λ=πD1i。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1-输出罗拉(前罗拉)的直径;i-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到输出罗拉(前罗拉)之间的传动比。
c.速度法:λ=V/n。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V-出条速度;n-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转速。
下图为典型的机械波波谱图:下面几张图例为前道工序产生的机械波,随后道工序牵伸后其波长变化情况:上图为并条胶辊产生的机械波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粗纱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细纱波谱图。
⑶.机械波危害程度的评价:当基本波谱上的峰高超过该峰所在波长处基本波谱高度的50%时,会对织物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连续两个或者多个机械波,其波峰必须叠加后来评价。
机械波产生的疵点绝大多数呈现为规律性,机械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体现越明显。
⑷.牵伸波在波谱图中,跨越三个或三个以上频道,形成像小山形隆起状的波形。
⑸.牵伸波计算公式:λ=KEL W。
E-输出罗拉到产生牵伸波部位的牵伸倍数;L W-纤维的平均长度;K-常数,细纱2.75;粗纱3.5;并条4.0;精梳条4.0;气流纺5.0。
⑹.牵伸波危害程度的评价:牵伸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的体现越明显。
牵伸波波长不像机械波波长那样基本固定,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触发多个频道,形成小山包状的波形。
典型的牵伸波波谱图如下:2.波谱仪及各种波形分解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基于经济性的考虑,波谱仪对波谱的识别分析是建立在正弦波的基础上的。
波谱图的原理及应用
波谱图的原理及应用1. 波谱图的概述波谱图是指将信号的频谱信息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出来的图像。
通过波谱图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信号的频域特性,从而用于信号处理、通信、无线电频谱管理等领域。
2. 波谱图的原理2.1. 傅里叶变换波谱图的制作基于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的方法,可以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谐波分量。
2.2. 分析窗口在制作波谱图时,需要将信号分段,并对每个分段应用窗函数,以减少泄漏效应。
窗函数是一种平滑的函数,可以减少信号在分段边缘处的泄漏。
2.3. 快速傅里叶变换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通常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来进行频域分析。
FFT算法可以将傅里叶变换的计算复杂度从O(N^2)降低到O(NlogN),大大加快了波谱图的制作速度。
3. 波谱图的应用3.1. 信号分析波谱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信号的频域特性,包括频率成分、幅度、相位等。
通过观察波谱图,我们可以了解信号的频率分布情况,从而对信号进行处理、分析或识别。
3.2. 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波谱图常用于频谱监测和管理。
通过对频谱图的分析,可以有效地避免频谱资源的冲突,提高通信质量和系统容量。
3.3. 无线电频谱管理随着无线通信设备的普及,频谱资源越来越宝贵,频谱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波谱图可以帮助监测和管理无线电频谱的使用情况,以便进行频段规划和干扰识别等工作。
3.4. 音频处理在音频处理领域,波谱图常用于音频频谱显示和音频特征提取。
通过观察波谱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音频信号的频率分布情况,进而进行音频分类、语音识别等任务。
4. 常见的波谱图工具和软件4.1. MATLABMATLAB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提供了丰富的信号处理和频谱分析函数。
通过使用MATLAB,我们可以方便地生成波谱图并进行分析。
4.2. AudacityAudacity是一款开源的音频编辑软件,不仅可以对音频进行处理,还可以生成音频的波谱图。
核磁共振波谱学 原理、应用和实验方法导论
核磁共振波谱学(NMR)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原理、应用和实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原理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当物质处于外加磁场中时,具有核自旋的原子会发生共振现象,其核磁矩会发生能级的分裂。
这种能级分裂的性质与原子核周围的化学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形态。
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核自旋的角动量和磁矩之间的关系,利用外加磁场对核自旋进行激发,从而得到核磁共振信号。
通过测量核磁共振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获得物质的结构、成分、形态等信息。
二、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应用核磁共振波谱学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领域,核磁共振波谱学可以用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纯度,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等。
在生物学领域,核磁共振波谱学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探索生物分子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等。
在医学领域,核磁共振波谱学可以用来诊断疾病,研究药物代谢、分布和排泄的过程,评价药物的药效和毒性等。
三、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实验方法进行核磁共振波谱学实验需要一台核磁共振仪和样品。
核磁共振仪的结构包括主磁场、射频发生器、探头、检测系统等部分,通过这些部分的配合,可以观察到核磁共振信号。
样品需具有核自旋,例如氢、碳、氟等元素,且需溶解在特定的溶剂中,并放入核磁共振仪的探头中。
进行核磁共振波谱实验时,首先需要调节核磁共振仪的参数,包括主磁场强度、射频场的频率和幅度等。
然后将样品放入核磁共振仪中,通过射频场对样品核自旋进行激发,观察核磁共振信号的产生。
根据核磁共振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得到样品的核磁共振波谱图。
在进行核磁共振波谱实验时,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外界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谱图的分析原理,方法和典型实例分析(荆州市神舟纺织有限公司)欧怀林一·波谱图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机械波和牵伸波的概念与计算方法:⑴.机械波在波谱图中,呈现“烟囱”柱形状,在一个或多个频道上出现。
当宽度占据二个频道时称为双柱机械波;超过二个频道以上时称为多柱机械波。
⑵.机械波长计算公式:a.牵伸倍数法:λ=πDxE。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x-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直径;E-输出罗拉(前罗拉)到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牵伸倍数。
b.传动比法:λ=πD1i。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1-输出罗拉(前罗拉)的直径;i-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到输出罗拉(前罗拉)之间的传动比。
c.速度法:λ=V/n。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V-出条速度;n-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转速。
下图为典型的机械波波谱图:下面几张图例为前道工序产生的机械波,随后道工序牵伸后其波长变化情况:上图为并条胶辊产生的机械波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粗纱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细纱波谱图。
⑶.机械波危害程度的评价:当基本波谱上的峰高超过该峰所在波长处基本波谱高度的50%时,会对织物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连续两个或者多个机械波,其波峰必须叠加后来评价。
机械波产生的疵点绝大多数呈现为规律性,机械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体现越明显。
⑷.牵伸波在波谱图中,跨越三个或三个以上频道,形成像小山形隆起状的波形。
⑸.牵伸波计算公式:λ=KEL W。
E-输出罗拉到产生牵伸波部位的牵伸倍数;L W-纤维的平均长度;K-常数,细纱2.75;粗纱3.5;并条4.0;精梳条4.0;气流纺5.0。
⑹.牵伸波危害程度的评价:牵伸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的体现越明显。
牵伸波波长不像机械波波长那样基本固定,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触发多个频道,形成小山包状的波形。
典型的牵伸波波谱图如下:2.波谱仪及各种波形分解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基于经济性的考虑,波谱仪对波谱的识别分析是建立在正弦波的基础上的。
而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波大多数是不完全遵循正弦规律波动的。
遵照“傅里叶”公式,任何一个非正弦波都可以分解为多个正弦波,因此,波谱仪可以对这些非正弦波做出傅里叶分析,并将分解后的各正弦波波长显示在波谱图上。
于是,在波谱图上出现了谐波,给我们的分析带来了困难。
我们必须从纷乱的波形中找出基波,基波消除后,一系列谐波自然消除。
下图为波形分解的示意图:分析波谱图时,我们必须掌握不同形态波谱图的特点。
周期性机械波产生不匀的形态大致有以下5种:⑴.正弦波:形状:为正弦曲线均匀过渡。
特点:只有基波。
产生原因:各种回转件(如皮辊,罗拉,锭子等)偏心或者椭圆及回转不平衡等。
⑵.对称非正弦波:形状:如三角波。
特点:有基波和奇次谐波,无偶次谐波。
产生原因:纱线对称性张力不匀,牵伸部件玷污,跳动等。
⑶.不对称非正弦波:形状:如锯齿波。
特点:基波,奇次,偶次谐波都有,波长逐渐递减。
产生原因:纱线不对称的张力不匀,传动装置玷污,罗拉包覆物损伤等。
⑷.正负双向脉冲波:特点:基波,奇次,偶次谐波都有,基波波峰低于谐波。
产生原因:牵伸部件安装不良,传动带,皮圈缺损或搭接不良,罗拉包覆物局部损坏等。
⑸.单方向脉冲波:特点:基波,奇次,偶次谐波都有,且波幅基本相当。
产生原因:皮圈搭接不良,传动带损伤,精梳棉网搭接不良,牵伸箱部件安装不良,针布损伤等。
3.分析波谱图时容易混淆和忽视的几个问题解答:问题一:关于波长的问题在分析机械波时,由于波谱图的频道有限,烟囱的波长是一个范围值。
比如说:7-8cm是一个频道,在7-8cm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波长的机械波都将触发这个频道,在这个烟囱上显示。
例如:波长7.1cm-波长7.9cm的机械波都会在这个频道内体现为7-8cm的机械波。
如果一个机械波的波长刚好落在两个频道之间或者波长在两个频道之间变化,则两个频道都将被触发(有人曾问:为何并条的单柱机械波到了粗纱成为双柱机械波,则是这个道理)。
例如:如果前胶辊的机械波波长刚好是8cm或者在8cm左右波动,它将诱发7-8cm,8-10cm这两个频道,形成双柱机械波。
这就是为何胶辊机械波有时是单柱,有时是双柱的原因。
由于牵伸波波长不像机械波那样固定,所以,相邻的多个频道都将被触发,而形成小山状的形态。
问题二:关于波长和疵点长度的问题曾经有人问:细纱前胶辊产生了8-10cm机械波,为何测量粗节的长度不是8-10cm?其实,这是将波长和疵点长度混淆的结果。
波长是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之间的长度。
以上面例子为例:波长8-10cm的机械波,我们可以测得相邻两个粗节(或细节)头和头(或尾和尾)之间的长度约8-10cm。
而因机械波形成的粗节(或细节)其长度与波长没有关系(与受损状况等有关)。
以上面例子为例:细纱前胶辊产生了8-10cm机械波,粗节的长度大约为1.5cm左右,其粗细程度与波峰的高度成正相关。
各工序,各部位产生机械波后,粗细节形态(长度,粗度和表面形态)需要我们在生产中整理积累经验,以便于对机械波的分析。
问题三:关于“假波”和“谐波”和“隐波”的问题有时我们在波谱图上发现机械波,但分析时无法按规律找到对应的缺陷位置,这时候,我们就要确定是否存在“假波”。
如果经后道工序无牵伸加工后(比如络筒)消失或经后工序牵伸后,对应部位无机械波,一般可以判断为“假波”。
“谐波”是波谱仪进行波谱分析时分解出来在波谱图上显示波长的假波,它在纱条上是不存在的。
“隐波”其特点是本工序波长很短,甚至无法检测出来,只有经过下道工序牵伸后将波长放大才能在波谱图上显现。
问题四:关于周期性疵点波长发生变化的问题我们在检测纱条时,特别是粗纱,发现一些在波谱图显示的机械波的波长随卷绕周长(如粗纱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一些技术人员感到无可适从。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锭子或者锭翼,铜管的偏心造成机械波波长与卷绕周长一致的周期性机械波。
消除这些偏心,机械波自然消除。
问题五:牵伸倍数和振幅对波幅的影响关系牵伸倍数和振幅对波幅的影响关系基本是成正比的关系。
例如:细纱在前胶辊偏心不变的情况下,前胶辊产生的牵伸波的波幅随牵伸倍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牵伸倍数的减小而减小;在牵伸倍数不变的情况下,细纱前胶辊产生的牵伸波的波幅随偏心的增加而增加,随偏心的减小而减小。
问题六:过桥齿轮缺陷的影响过桥齿轮虽然在传动比计算中不起作用,但如果过桥齿轮出现缺陷,仍然会出现机械波。
此时,计算机械波波长时,应将过桥齿轮看作为主动齿轮来进行计算。
例一:计算下图细纱牵伸传动部分中70牙缺陷产生的机械波波长:计算如下:70牙过桥齿轮λ=70/22×66/52×79/25×72/23×114/60×π×25=5958.4mm(过桥牙虽然不影响牵伸倍数,但其产生的缺陷影响机械波,计算其产生的波长时,将其看为主动齿轮)。
问题七:关于可信度的问题为保证测试结果统计上可信,被测波长必须达到25个,否则要延长测试时间以增加试样长度。
例如,当测试速度400米/分,测试时间一分钟,试样长度为400米,则波谱图上在16米以内冒出的“烟囱”或“小山”统计上是可信的。
当将测试时间延长到五分钟,试样长度达2000m,则在80米以内是可信的。
波谱图中的可信区用黑白相间的竖条状线表示,而部分未加黑条的区域则可信度降低,不可信的频道在波谱图上不显示。
随着试样长度增加,波谱图上出现的可供分析的频道(台阶)数目也自动增多。
因此,不宜以一张波谱图上出现异常现象即急于分析,而应重复试验3~4次当波谱图上出现同样现象才认为是可信的。
二·典型的机械波波谱图分析:1.胶辊机械波:胶辊不同问题产生的波形及其在波谱图上的表现形式如下:纯粹性胶辊偏心:其条干不匀曲线图成规律性正弦曲线,在波谱图上只有主波,无谐波。
主波波长等于胶辊的周长。
如下图:纯粹性的胶辊正椭圆:其条干不匀曲线图成规律性正弦曲线,在波谱图上只有主波,无谐波。
主波波长等于胶辊的周长的一半。
如下图:胶辊椭圆,但非正椭圆(即椭圆与偏心同时存在):当胶辊出现椭圆时,大多数情况伴随有偏心。
此时的曲线实质上包含有三个正弦曲线,即波长为胶辊周长的正弦曲线、波长为胶辊椭圆的大弦长的正弦曲线和波长为胶辊椭圆的小弦长的正弦曲线。
而波长为胶辊椭圆的大弦长的正弦曲线和波长为胶辊椭圆的小弦长的正弦曲线波长差值一般较小,常在波谱图上难以分辨,表现为同一个频道上,因而会出现波长为лd和接近лd/2的两个机械波。
需要说明的是лd/2不是谐波,而是一个独立的波。
如下图:胶辊运转中跳动:如果胶辊因有硬块(如胶辊鼓包)、玷污等原因,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跳动的情况,则其在条干不匀曲线图上表现为对称的非正弦周期性曲线。
此时的波谱仪会进行分析和分解,图上会出现基波和奇次谐波,主波波长等于胶辊的周长,但因1/5、1/7谐波波长较短,在波谱图上一般只能显示1/3谐波。
由于谐波是波谱仪分析分解出来而在波谱图上体现的,所以,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这就是主波消除后谐波自然消除的原因。
胶辊缺损损伤:如果胶辊的纺纱动程内有缺损、沟槽等,其条干不匀曲线图表现为非对称的非正弦周期性曲线,一般表现为锯齿形状。
此时的波谱图上会出现基波和偶、奇次谐波,主波波长等于胶辊的周长。
但因1/4、1/5、等波谐波长较短,在波谱图上一般只能显示1/2、1/3、谐波。
如下图:胶辊其它综合性问题:如:偏心,椭圆以及损伤等同时发生,这时分析起来较为困难,但只要用心,一个一个方面分开分析,一般也可以查找到影响因素。
2.罗拉机械波:罗拉机械波的分析与胶辊机械波的分析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3.牵伸传动部分的机械波:牵伸传动部分产生的机械波涵盖上述周期性机械波产生不匀的全部五种形态。
由于这些齿轮与轴不直接与纱条接触,它们的计算需要以其驱动的对象(罗拉,胶圈等)为中介。
而且由于牵伸传动比的影响,同时其涉及的部件多,机构复杂程度各异,计算稍显麻烦,因此,给我们的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我们只要掌握机械波产生不匀的全部五种形态和计算方法,从繁复的机件中准确找出有缺陷的部件从而消除机械波,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来进行分析。
例二:下图是F1508细纱机纺CJ7.3tex细纱的波谱图。
曲线图每个小格代表纱的长度为1米,从左到右共80米。
工艺配置如下:Z K/Z J92/28,Z E/Z D100/43,Z H/Z M28/28。
细纱前皮辊直径29.5mm,后皮辊直径28.5mm。
粗纱的罗拉直径28.5mm,前皮辊直径30mm。
计算判断产生疵点的可能部位。
根据波谱图可知道在5米左右处有强周期的机械波的存在。
同时有1/2的谐波(1/3谐波波长较小没有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