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岩石与地貌(含答案)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习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中必修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3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2019·全国卷I)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1~3题。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解析】1选B,2选A,3选D。
第1题,图中可以看出铁路线大致与河流流向重合,故铁路线主要沿河谷分布。
图中中部为山峰,河流大致呈放射状分布,因此铁路并非沿等高线分布;山脊不会有河流存在,山麓处不会形成多处河流的分水岭。
第2题,图中铁路沿河谷修建,直达山顶。
从材料上可知该处为我国东北地区,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大致位于长白山一带,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分布区,可以判断主要是运输原木。
农产品、石材的分布与河谷没有必然联系,工业品多分布在人口密集区,而不是山地。
第3题,由于铁路主要是运输原木,随着东北地区天然林的减少及近些年对森林保护的加强,原木外卖量减少,对原木运输的需求量明显减少,导致铁路几乎废弃。
只要区域内有一定的产品运输需求,陈旧的设施会得到维护,不会导致铁路几乎废弃;山地地区,铁路运速本来就不太快,且当地以运输原木为主,对运速的要求并不高,因此运速太慢不会导致铁路废弃;图中只有三条铁路,并非同向且通向不同区域,故线路稀少。
(2020·石家庄模拟)如图是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起始海拔1 210 m)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答4、5题。
4.2000~2010年新增乡村聚落主要分布于( )A.较低海拔的山地陡坡B.较低海拔的河谷阶地C.较高海拔的山地缓坡D.较高海拔的冲积平原5.该流域乡村聚落的变化会使该流域( )A.农业规模下降B.暴雨灾害增加C.生态环境改善D.环境负荷加重【解析】4选B,5选D。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1

其次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
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1~2题。
1.斧劈石属于( )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2.导致斧劈石裂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风力作用C.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1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说明斧劈石属于侵入岩,应为花岗岩,B正确。
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第2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斧劈石是在断层作用下地下的岩浆岩出露地表,由于温度等发生改变,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使岩石裂开、崩解,该作用为风化作用。
A正确。
2.A下图中,甲是某校地理活动小组绘制的某地岩层剖面图;乙是大金石,它是一块屹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高的佛塔,是缅甸一处闻名的佛教朝拜圣地;丙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码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读图,完成 3~5题。
3.甲图中石灰岩属于( )A.侵入岩B.变质岩C.喷出岩D.沉积岩4.甲图中X代表的岩石可能是( )A.大理岩B.砂岩C.花岗岩D.板岩5.大金石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C和④B.B和②C.A和①D.D和⑤3题,石灰岩属于沉积岩,D正确。
第4题,依据图示,甲图中X位于岩浆和石灰岩之间,岩浆温度极高,因此石灰岩可能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A正确。
砂岩、花岗岩不属于变质岩,B、C错误。
板岩是页岩变质而来,D错误。
第5题,读材料可知,大金石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
由丙图可知,A 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为侵入岩,①为冷凝作用,C正确。
4.A5.C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完成6~7题。
6.下面关于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实际相符的是( )7.下面关于该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海水最深B.乙处岩石形成年头最晚C.丙处岩石圈厚度为全球最大D.丁处地震多,火山活动少6题,依据板块形态可知该板块为太平洋板块。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练习.docx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练习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日本富士山顶部的岩石类型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B.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沟c.板块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D.全球地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3.在下列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 C .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4.石灰岩和大理岩的化学成分都是CaCO3,而从成因划分,它们分别属于A .沉积岩和变质岩B .沉积岩和岩浆岩C.变质岩和沉积岩 D .岩浆岩和沉积岩5.能找到化石的岩石类型是A .喷出岩B .侵入岩C.变质岩 D .沉积岩6.世界上的巨大山脉多分布于板块的A .张裂地区和生长边界B .张裂地区和消亡边界C.碰撞地区和生长边界 D .碰撞地区和消亡边界7.大气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A .氮与氧B .氧与氮C.氧与硅 D .硅与氧8.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是A .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C .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9.下列岩石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由原岩石矿物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是A .石灰岩B .大理岩C.花岗岩D.玄武岩10.从板块构造理论看,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A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D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11.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是A .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12.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A .花岗岩B .玄武岩C.石灰岩 D .大理岩13. 2011 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中首篇的撰写日期( 5 月19 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喀斯特地貌,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是()A .黄土高原B .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14、某山的山麓处海拔高度为300 米,气温为9℃,而山顶的气温正好为0℃,山顶处的海拔高度为A . 1800 米B. 1500 米C. 900 米 D .1200米15.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构成丹霞山地貌的岩石属于()A.变质岩B.沉积岩C.侵入岩D.喷出岩16.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山区宿营地选址,应优先考虑的是()A.等高线重合处 B.等高线密集处 C.等高线闭合处 D.等高线稀疏处17.位于在板块张裂地区的是()A.马里亚纳海沟B.喜马拉雅山脉C.大西洋中部洋脊D.东亚岛弧链18.岩石圈的范围是指A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 .地壳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 .地壳和上地幔19.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20.表现沙丘地貌的等高线图是A.①B.② C .③D.④21.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常见的地貌类型是①②③④A .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22.煤被称为可以燃烧的石头,按岩石成因分类属于是A .沉积岩B .变质岩C.喷出岩D.侵入岩23.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其中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①②③④A .①B.②C.③ D .④24.下列能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关系的模式图是综合填空一)读板块示意图回答:1.图中数码①表示板块;数码②、③两处中,位于板块张裂地区的是处。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各节配套训练含答案

岩石圈物质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达3 000多种,常见的有五六十种。
据此回答1~2题。
1.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 )A.石英B.石膏C.长石D.萤石2.组成玄武岩的矿物主要是( )A.长石、石英、B.辉石、长石C.云母、角闪石D.角闪石、斜长石1.A 2.B [第1题,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
第2题,玄武岩主要有辉石和长石,矿物结晶颗粒较细,岩石中常见气孔。
]下图为某地质构造简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岩层,形成最晚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⑥4.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D.板岩3.C 4.C [第3题,由图中岩层关系可知,按沉积岩形成的顺序由下向上依次渐晚,然后是岩浆涌出,形成岩浆岩和变质岩。
第4题,石灰岩经过高温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 浮石,主要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
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
读图,完成5~6题。
长白山天池的浮石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5.对浮石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浮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①B.②C.③D.④5.A 6.C [第5题,长白山天池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因此浮石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
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迅速降低形成的,因此冷却较快,多气孔,所以质轻,能浮于水面,A项正确。
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岩浆,则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外力作用、重融再生作用、岩浆冷凝作用、变质作用。
浮石是岩浆冷却而形成的。
]河南省的碴岈山风景区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区。
读碴岈山“石猴”景观图(左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右图),回答7~8题。
7.形成“石猴”的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8.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活动②变质作用③地壳运动④固结成岩⑤风化、侵蚀作用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7.B 8.A [第7题,形成“石猴”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花岗岩是侵入岩,图中②是由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岩。
地理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习题汇总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一、选择题1.右图为某地区地形图(等高线单位:m)。
图中甲所示的小区域为?A.平缓的山头B.山间小盆地?C.平缓的山脊D.狭长的山谷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等高线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
2.台湾天然温泉分布众多,主要原因是这里处在?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界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界?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界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界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看六大板块分布图,找到我国的台湾省。
3.长白山天池附近的岩石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表面有气孔。
该岩石属于A.侵入岩B.沉积岩C.喷出岩D.变质岩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附近岩石是喷出岩(喷出岩矿物颗粒细)。
4.右图为某曲流景观图。
图中河流发生侧蚀作用的地点是?A.甲B.乙? C.丙D.丁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5.重庆是我国山城,整个城市位于山坡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导致这种城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是A.地表形态B.交通条件C.森林分布D.水源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地形地貌与城市分布布局的关系。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铝?? ?B.硅???C.氧?? ??D.铁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元素含量排序氧硅铝铁钙7.按岩石成因分类,石灰岩属于A.沉积岩?? ?B.变质岩?C.喷出岩D.侵入岩?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石灰岩、煤属于沉积岩8.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其相互关系与下图中①、②、③三个圆的相互关系一致的是?A.沙滩、海蚀洞、海岸地?B.准静止锋、锋、天气系统?C.大理岩、花岗岩、变质岩?D.湖泊水、河流水、陆地水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3包含2,2包含1的关系。
9.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答案解析: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10.2011 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中首篇的撰写日期(5 月19 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喀斯特地貌,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是?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地区,比如我国西南各省最为显着。
专题5.1板块构造学说

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
板块构造学说
(1)岩石圈可分六大板块 ) (2)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产生了大陆漂移 )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是活跃地带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4)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张裂和碰撞,造就地 )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张裂和碰撞, 球基本面貌。 球基本面貌。
你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它们的成因吗? 你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它们的成因吗?
附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岩石圈
软流层
海底地形
洋脊
岩石离洋脊愈近,年龄愈轻,愈远则愈老。 岩石离洋脊愈近,年龄愈轻,愈远则愈老。
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地壳变动的原因 1、大陆漂移学说1915年 年 2、海底扩张说20世纪 年代 世纪50年代 世纪 3、板块构造学说1968年 年
板 块构造学说
1、岩石圈可分六大板块 、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
专题5 专题
板块运动
地壳 地幔 地核
岩石圈
地壳 岩石圈 地幔--软流层 地幔 软流层 地核
地壳变动的原因 1、大陆漂移学说1915年 年 2、海底扩张说20世纪 年代 世纪50年代 世纪 3、板块构造学说1968年 年
1、大陆漂移学说
地壳变动的原因 1、大陆漂移学说1915年 年 2、海底扩张说20世纪 年代 世纪50年代 世纪
山脉和 高原
海沟、 海沟、岛屿 海岸山脉
亚洲东部岛弧、 亚洲东部岛弧、海沟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海洋从诞生到消亡
地中海
红海 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
太平洋
胎儿、幼儿、青年、中年、老年、 胎儿、幼儿、青年、中年、老年、死亡
《第2单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中图中华地图版

《第2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岩B、砂岩C、玄武岩D、石灰岩2、下列哪种作用会导致岩石圈表面抬升,并可能形成山脉()。
A、溶蚀作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褶皱作用3、以下关于岩石圈和地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岩石圈主要由花岗岩构成B、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厚度约为10千米C、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在于岩石圈的成分更为复杂D、地壳分为地壳和地幔两层4、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过程中的动力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可以导致海陆变迁B、风化作用主要受气候影响,且在不同地区效果不同C、侵蚀作用通常发生在雨季,与河流携带能力有关D、沉积作用与地质年代无直接关系5、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A. 砂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片麻岩6、在地质构造中,当两块岩石板发生水平相对移动时,这种断层被称为?A. 正断层B. 逆断层C. 平移断层D. 褶皱7、以下关于地壳和岩石圈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 岩石圈是地球固体部分的主体,包括地壳和上地幔C.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厚度在5-70公里之间D. 岩石圈由单一类型的岩石组成,没有分层结构8、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由多个大小不等的板块组成B. 板块之间的运动主要是垂直方向的C.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D.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所有地质现象9、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A、石英岩B、石灰岩C、砂岩D、片岩 10、山顶洞人化石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A、北京B、陕西C、河南D、山西11、问:下列关于沉积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B. 主要由风化物质经过沉积作用形成C. 常含有化石D. wind and water are natural materials for karst topography formation12、问:关于地球岩石圈的构成,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岩石圈仅指地壳B.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C. 岩石圈仅指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D. 岩石圈是地球的最外层固体壳层13、关于地球岩石圈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地球岩石圈由单一的岩石层组成。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知识梳理(填空式答案)

EBA DCF Q P 全球板块分布图ⅰⅱ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 知识梳理专题5 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一、六大板块; A :_太平洋_板块;B :_亚欧_板块; C :_非洲_板块;D :_印度洋_板块;E :_南极洲_板块;F :_美洲_板块 P :_生长_边界;Q :_消亡_边界太平洋_板块几乎全数位于洋底;_南极洲_板块跨经度最广,_美洲_板块跨纬度最广 二、板块构造学说以为,全世界_岩石_圈分为__六__大板块,板块在_软流_层上滑动,板块与板块_交壤_处地壳活动活跃,板块_内部_地壳较为稳固。
3、板块运动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_地幔_物质的对流。
地形名称及成因(在板块名称后的空号中填写出该板块在上图中的字母代号)喜马拉雅山脉由印度洋_板块(D )与__亚欧__板块(B )_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阿尔卑斯山脉由_非洲_板块(C )与__亚欧__(B )板块__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安第斯山脉由_南极洲__板块(E )与__美洲__板块(F )_碰撞__(碰撞或张裂)而成 科迪勒拉山系由_南极洲_板块(E )、_太平洋_板块(A )与美洲_板块(F )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马里亚纳海沟、东亚岛弧链由_太平洋_板块(A )与_亚欧__板块(B )__碰撞(碰撞或张裂)而成 东非大裂谷、红海由_非洲_板块(C )与__印度洋__板块(D )_张裂_(碰撞或张裂)而成 地中海由_非洲_板块(C )与_亚欧_板块(B )_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大西洋由_美洲_板块(F )与_亚欧__板块(B )_非洲_板块(C )_张裂_(碰撞或张裂)而成 4、运用“海底扩张示用意”说明海底岩石年龄的散布规律 (1)海底地形P 处的是海沟,Q 处是海岭_, V 处是地幔_物质涌升处。
(2)密度较大的是大洋_板块,年龄较轻的 是大洋_板块,E 、F 、G 三处海底岩石年龄 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__EGF __。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种岩石是在地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A、花岗岩B、沉积岩C、岩浆岩D、变质岩2、下列哪种岩石的形成与地壳板块运动密切相关?A、花岗岩B、沉积岩C、玄武岩D、片麻岩3、下列关于沉积岩形成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沉积岩由岩屑、胶结物和水组成B、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沉积层物质经历压实、胶结和成岩作用C、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沉积物通常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沉积D、沉积岩的形成不涉及矿物质的化学变化4、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岩石圈是一个整体,没有发生过分裂B、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多个大小不等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可以相对C、板块的移动速度都很慢,每年只有几毫米D、板块之间的边界都是由于地壳拉张而形成的5、下列关于地壳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是岩石圈的全部B、地壳和岩石圈都是固体C、地壳的厚度在不同的地方差异很大D、岩石圈由单一的岩石构成6、下列关于地质作用和地貌形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峡谷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沙丘C、地壳抬升作用形成高原D、岩浆喷发作用形成火山7、下列哪种岩石是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A. 花岗岩B. 石灰岩C. 大理岩D. 砂岩8、河流的下蚀作用最可能导致哪种地貌特征的形成?A. 洪积扇B. 冲积平原C. V形谷D. 三角洲9、题干:下列关于沉积岩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沉积岩主要由火山岩物质形成B. 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C. 沉积岩主要分布在高山和深海底D. 沉积岩的典型代表是花岗岩 10、题干:关于地壳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地壳运动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B. 地壳运动与地震、火山活动密切相关C. 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D. 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11、下列哪种岩石属于变质岩?A、玄武岩B、石灰岩C、大理岩D、花岗岩12、哪个地质过程主要形成山地?A、板块运动B、风化与侵蚀C、火山喷发D、沉积作用13、下列关于岩浆侵入活动的主要描述中,正确的是()A. 岩浆从地面裂缝喷出,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岩B.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C. 岩浆喷出地表后,受到大气压力和风力作用,形成沉积岩D. 岩浆从岩浆囊或岩浆储藏处沿着岩石缝隙上升,形成侵入岩14、以下关于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关系,错误的是()A.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了岩石圈B. 地表形态的形成受到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影响C. 地表形态的变化速度通常快于岩石圈的变化速度D. 地壳的活动性与地表形态的发展关系密切15、下列关于地壳与岩石圈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但比岩石圈薄B. 地壳与岩石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C. 地壳和岩石圈没有直接关系D. 地壳是岩石圈的外层,但可以独立存在16、以下哪种岩石属于沉积岩?()A. 火成岩B. 变质岩C. 喷出岩D. 砾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某地质考察队在华山地区进行岩石和地貌研究,发现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包括花岗岩侵入体、石灰岩层以及断层等。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下列关于地壳与岩石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壳和岩石圈是同一概念,都是地球的固体外壳B、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位于岩石圈最外层C、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没有区别D、地壳由地壳层和软流圈组成,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圈2、题干:下列关于地表形态的形成因素,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动力B、外力作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如风化、侵蚀等C、地球自转产生离心力,导致地表形态的起伏变化D、板块构造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影响地表形态3、下列哪种岩石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而不是通过地球内部的熔融或热力过程形成的?A、侵入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喷出岩4、在板块构造理论中,位于大洋边缘且形状较平缓,由海底沉积物在俯冲带附近沉积形成的边界被称为?A、生长边界B、俯冲边界C、转换边界D、消减边界5、题干:下列关于造山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 造山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热力作用和板块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B. 造山带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沉积岩C. 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活动相对稳定D. 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地球自转无关6、题干:以下关于地表形态演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地表形态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B. 地表形态演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植被、土壤等C. 地表形态演化过程中,会出现由剧烈到稳定的演变D. 地表形态演化过程中,造山作用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化7、下列关于地壳和岩石圈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类组成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地幔顶部组成的坚硬壳层C、地壳分为陆壳和洋壳,陆壳比洋壳更厚D、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一层,主要由金属元素组成8、下列关于地表形态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B、流水侵蚀作用会加深河流的河谷C、风力侵蚀作用会形成沙丘和沙漠D、冰川侵蚀作用会形成U形谷9、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下列地形的形成与内力作用直接相关的是()。
2023-2024学年 湘教版(2019)选择必修一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选择必修一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沿110°E经线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2、图中平原的形成原因及所处地质构造( )A.岩层上弯、流水侵蚀;背斜B.岩层下凹、风力沉积;向斜C.岩层上升、风力侵蚀;地垒D.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地堑M地位于福建闽江河谷,地质学家对M地进行考查,并利用GIS系统还原其15万年来的地质演化过程。
下图示意M地地质演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M地外力作用以沉积为主的时间段是( )A.①B.②C.③D.④4、距今6万年左右,M地发生了( )A.河流泛滥B.河流改道C.山体滑坡D.火山喷发5、当前M地的地貌类型是( )A.“V”形谷B.槽形谷C.河漫滩D.河流阶地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过程叫“海侵”,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
下图为某海岸带水下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海侵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 )A.全球变暖明显B.海平面下降C.泥沙沉积加快D.海底地震频繁7、图中有一块明显的风化壳,它形成的时期是( )A.海侵时期B.海退时期C.先海退后海侵D.先海侵后海退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2020年7月,张掖世界地质公园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该地质公园最显著的特征是由色彩斑斓的褶皱泥岩和砂岩组成的彩色丘陵。
下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 )A.断层垂直位移,彩色丘陵区形成断块山B.气候湿润,导致滑坡、泥石流多发C.彩色丘陵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斜D.图中所有岩石的成因均以外力作用为主9、造成彩色丘陵四壁陡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C.风力侵蚀D.冰川堆积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岩石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各种岩石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B. 岩石是由矿物质和非矿物质组成的C. 岩石主要由沉积物在地表长期堆积形成D.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2、以下哪种地貌类型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A. 冰川地貌B. 沙漠地貌C. 河谷地貌D. 潮间带地貌3、题干:下列关于沉积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B、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化石。
C、沉积岩的颜色通常比较鲜艳。
D、沉积岩的硬度较大,不易风化。
4、题干:下列关于地貌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形成陡峭的山峰。
B、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形成宽浅的河谷。
C、冰川侵蚀作用主要形成峡谷。
D、地壳运动主要形成高原。
5、构成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
A、石英、长石和云母B、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C、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D、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6、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河流阶地B、冲积扇C、黄土塬D、石林7、(batch5_data)成层的岩石在地质年代上通常代表着什么?A. 同一地质时期形成的B. 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C. 相同地质环境下的D. 特定生物形成的8、(batch5_data)下列哪种地貌形态最可能是由于板块构造运动形成的?A. 黄山B. 武夷山C. 桂林山水D. 红河峡谷9、下列关于沉积岩的描述,正确的是()A. 沉积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形成的B. 沉积岩主要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后形成C. 沉积岩是由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的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作用形成的D. 沉积岩是地球内部压力和温度作用形成的 10、下列地貌类型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 峰林B. 沙丘C. 峡谷D. 瀑布11、花岗岩属于哪种类型的岩石?A、沉积岩B、变质岩C、火成岩D、黏土岩12、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是?A、沙漠戈壁B、高原山地C、冰蚀地貌D、石灰岩溶洞和地下河13、题干:以下哪种岩石属于沉积岩?A. 石灰岩B. 板岩C. 花岗岩D. 石英岩14、题干:下列地貌形成过程中,哪个主要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A. 地垒B. 断崖C. 高原D. 峡谷15、题干:下列关于沉积岩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B. 主要由碎屑物质组成C. 常含有化石D. 具有明显的变质现象16、题干:下列关于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断块山是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断裂形成的B. 河谷是由于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C. 高山峡谷是由于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D. 沙丘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地质学研究表明,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练习题(2详细)doc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选项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A.大西洋中脊B.地中海C.雅鲁藏布江D.马里亚纳海沟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我国西藏、云南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A.位于热带,光照资源丰富B.位于板块的中部,多火山C.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活跃D.位于板块碰撞带上,地壳活跃3.下列各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A.大理岩、玄武岩B.砂岩、页岩C.石英岩、板岩D.砾岩、石英岩4.下列各组地表形态中,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三角洲、戈壁B.沙滩、曲流C.河流峡谷、风蚀洼地D.新月形沙丘、海岸山崖5.下列地貌景观图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 B C D6.下列四种地貌景观,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a B.b C.c D.d7.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花岗岩、玄武岩B.石灰岩、砂岩C.石英岩、大理岩D.大理岩、石灰岩8.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9.曲流形成的原因是()A.河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河床凸岸侵蚀,凹岸堆积C.河床凹岸和凸岸的侵蚀D.河床凹岸和凸岸的堆积10.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C.①-c,②-b,③-aD.①-c,②-a,③-b11.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主要是()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12.衡量地表形态高度标准的正确选项是()A.丘陵的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B.高原的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C.山地的相对高度大于500米D.平原的等高线分布较密集13.某一高山海拔为4000米,与山脚下的相对高度约为2500米,一般情况下,山顶气温比山脚下气温()A、低24.15℃B、低16.25℃C、低9.75℃D、低26℃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
高中地理 第2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章末小结与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湘教版高中选择性

章末小结与测评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矿物②岩浆③褶皱④背斜⑤地堑⑥风化作用⑦交通线路分布[学思心得]外力作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 U ”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多海蚀柱、海蚀崖、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冰斗、角峰示意图冰碛丘陵景观图(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风蚀蘑菇流动沙丘3.外力作用的规律(1)总体来说,外力作用通过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所以一般而言,高处易被侵蚀,低处易接受沉积。
速度大小是影响外力表现形式的主要因素。
速度较快时流水、风力、海浪都以侵蚀作用为主;速度降低到不足以搬运挟带物质时,则表现为沉积作用。
(2)河岸与流水作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
不论哪个半球,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3)沉积规律: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流水沉积、风力沉积、海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
1.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直到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板块运动》、《岩石与矿物》基础知识测试1.地壳和上地幔层以上的部分合称岩石圈。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层上滑动,滑动的结果产生了漂移现象。
相对比较稳定,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3.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物质的对流,板块间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和运动,前者叫板块的边界,往往形成、和岛弧,后者叫板块的边界,往往形成和。
4.一般在板块的边界处分布了大部分的和,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和资源也分布在这里。
读右侧的板块分布图完成5-6题5.写出图中字母代表板块名称:A 板块 B板块 C 板块D 板块 E板块 F 板块六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板块是板块。
6.写出下列地形处于上图哪些板块的交界处(填写字母或名称):喜马拉雅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
阿尔卑斯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
北美西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
南美西海岸山脉(安第斯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
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都属于山系。
亚洲东部深海沟、岛弧链:和板块间的运动。
大西洋洋脊(海岭):和、板块间的运动。
红海:和板块间的运动。
7.海底扩学说认为:由于海底的运动,因此海底岩石年龄离海岭愈远,岩龄愈,海岭两侧岩龄呈分布,在处是大洋地壳的消融处。
读下图回答8-10题:8.图中ABC三处中,表示海沟的是,表示海岭的是,C处表示带。
9.D、E中表示大陆板块的是。
10.E板块①②③处的岩石年龄由老至新的排列顺序是。
11.根据成因分类,世界上大部分地震是属于地震。
根据震级分类,级以上地震被称为破坏性地震。
12.根据描述写出下列地震要素的名称:通常把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叫,它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
上述两者间的垂直距离称为。
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之间的距离叫。
地震烈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称为。
13.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叫,地震的破坏程度用来表示。
14.震级每升高一级能量就增加倍,通常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1级地震的倍。
15.一次地震有个震级,个烈度。
16.通常情况:震级越大,烈度越;距震中越,震源越,建筑物越,烈度越大。
此外烈度大小还与等因素有关。
17.两种地震波中传播速度较慢的是波,地震时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先是波到达震中,所以人们感到先是。
18.中国由于位于地震带和地震带的交接处,因此多地震。
其中多地震的省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日本多地震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智利地震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19.地震常常伴生有、、等灾害。
20.按火山活动状况分类,日本富士山属火山,它位于火山带上。
意大利的维威火山位于火山带上,通常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带上。
而本次喷发的冰岛火山位于火山带,它分布在板块的带上。
火山喷发引起的不利的方面有和等,有利的方面有和等。
21.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是、、。
22.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等三大类型。
23.写出下列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型:花岗岩、玄武岩、岩、石灰岩。
24.一般岩浆在地壳冷凝会形成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会形成岩。
前者矿物结晶颗粒;后者矿物结晶颗粒。
25.一般含有化石的是岩,有片理构造的是岩,有气孔或流纹的是岩,有层理构造的是岩。
26.从岩浆到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具体如下:源于层中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
地表的岩石在外力的、、、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岩,已生成的岩石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经过又成为岩浆。
27.根据图示关系判别字母所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A BC D等高线地形图基础测试在五大宏观地形中:地势平坦,海拔不超过200米的是 ; 地势平坦,海拔超过500米的是。
地势起伏 ,海拔低于500米的是 ;地势起伏,海拔高于500米的是 。
● 等高线地形图(一)完成41-47题:2. 图中所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3. 该图的等高距是 米。
4. 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A ,B ,H ,5. 代表山谷的字母是 、 。
6. 代表缓坡的字母是 。
7.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是[ , )8.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 等高线地形图(二)9. 图中F 地形是 。
其海拔高度为( , )米10. 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则水坝应建在 处。
理由: ,。
11. 若从B 地修筑一条铁路到H 地在沿BGH 与BIH 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为 。
理由: 。
12. 如果要将小河引水到3处,有1-3和2-3两条路线,从降低投资成本和使用成本考虑,较合理的路线是 ,理由是: 。
第二篇《地貌》基础知识测试1.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地区的高原,那里分布着广泛的岩。
2.喀斯特地貌既有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如下,也有流水堆积作用如下。
A峰林与溶蚀盆地(广西山水) B石芽(路南石林)C地下溶洞D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E孤峰F落水洞3.根据喀斯特地貌发育顺序,上述ABCEF的先后排列是。
4.中国最早记录喀斯特地貌的著作是。
5.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省、省和自治区广布,它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利方面是,不利的方面是和。
6.我国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省和省所处的高原。
该高原的地表特征是,这种地貌分布地区存在的严重生态问题是,其产生的自然原因是和,人为原因是和。
当然黄土地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面是。
7.流水地貌特征:一般上游地势落差,水流,以流水作用为主,河谷,多地貌。
中游水流,河谷,多地貌。
下游作用强盛,形成地貌。
8.一般曲流是河床遭作用的结果,在凹岸不断遭受,而在凸岸不断产生作用。
9.写出下列地貌所受的外力作用。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貌;沙丘,长江三角洲;丹霞地貌,沙滩、沙洲、沙堤;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魔鬼城)。
10.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是、和多。
11.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坡比坡(南、北)接受太阳辐射多,光热条件好,但蒸发强烈,水分条件差,因此林木是坡茂盛。
12.海岸地貌与港口建设关系密切,由地貌形成平原海岸,岸线开阔,坡度较小,利于港口建设,但由于泥沙,航道,不利于大型船只泊靠。
由地貌形成的海岸,水坡,利于靠泊大型船只,但潮浪,泊稳条件差。
我国的深水港,利用大小洋山岛作天然屏障,水浪,水域广阔,利于大型船只泊靠,成为我国最大的集装箱港。
13.在五大宏观地形中:地势平坦,海拔不超过200米的是;地势平坦,海拔超过500米的是。
地势起伏,海拔低于500米的是;地势起伏,海拔高于500米的是。
第三篇《板块运动》、《岩石与矿物》基础知识测试1.地壳和上地幔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岩石圈。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层上滑动,滑动的结果产生了板块漂移现象。
板块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3.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板块间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和裂运动,前者叫板块的消亡边界,往往形成海沟、高山和岛弧,后者叫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裂谷和海洋。
4.一般在板块的边界处分布了大部分的地震和火山,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也分布在这里。
读右侧的板块分布图完成5-6题5.写出图中字母代表板块名称:A 亚欧板块B 非洲板块C 印度洋板块D 太平洋板块E 美洲板块F 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6.写出下列地形处于上图哪些板块的交界处(填写字母或名称):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和亚欧板块间的碰撞运动。
阿尔卑斯山脉:非洲和亚欧板块间的碰撞碰撞运动。
北美西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太平洋和美洲板块间的碰撞运动。
南美西海岸山脉(安第斯山脉):南极洲和美洲板块间的碰撞运动。
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都属于科迪勒拉山系。
亚洲东部深海沟、岛弧链:太平洋和亚欧板块间的碰撞运动。
大西洋洋脊(海岭):亚欧和非洲、美洲板块间的裂运动。
红海:非洲和印度洋板块间的裂运动。
7.海底扩学说认为:由于海底的裂运动,因此海底岩石年龄离海岭愈远,岩龄愈老,海岭两侧岩龄呈对称分布,在海沟处是大洋地壳的消融处。
读下图回答8-10题:8.图中ABC三处中,表示海沟的是 B ,表示海岭的是 A ,C处表示俯冲带。
9.D、E中表示大陆板块的是D、。
10.E板块①②③处的岩石年龄由老至新的排列顺序是③②①。
11.根据成因分类,世界上大部分地震是属于构造地震。
根据震级分类,5 级以上地震被称为破坏性地震。
12.根据描述写出下列地震要素的名称:通常把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它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震中。
上述两者间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之间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震烈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震线。
13.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叫震级,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来表示。
14.震级每升高一级能量就增加32 倍,通常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1级地震的32*32*32 倍。
15.一次地震有 1 个震级,多个烈度。
16.通常情况: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小,震源越浅,建筑物越不坚固,烈度越大。
此外烈度大小还与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
17.两种地震波中传播速度较慢的是横波,地震时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先是纵波到达震中,所以人们感到先是上下颠簸,后左右前后摇晃。
18.中国由于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接处,因此多地震。
其中多地震的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样板块交界处,、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日本多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样板块的交界处。
智利地震位于南极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
19.地震常常伴生有水灾、火灾、海啸等灾害。
20.按火山活动状况分类,日本富士山属活火山,它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上。
意大利的维威火山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上,通常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俯冲带上。
而本次喷发的冰岛火山位于大西洋洋底火山带,它分布在板块的裂带上。
火山喷发引起的不利的方面有涌出的熔岩流和火山灰破坏农田建筑物等,有利的方面有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和硫磺等有用矿物和旅游观光等。
21.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是氧、硅、铝。
22.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三大类型。
23.写出下列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型:花岗岩岩浆岩(侵入岩) 、玄武岩岩浆岩(喷出岩) 、岩变质岩、石灰岩沉积岩。
24.一般岩浆在地壳冷凝会形成侵入岩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会形成喷出岩岩。
前者矿物结晶颗粒较粗;后者矿物结晶颗粒较细。
25.一般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有片理构造的是变质岩岩,有气孔或流纹的是喷出岩岩,有层理构造的是沉积岩岩。
26.从岩浆到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具体如下:源于软流层中岩浆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岩浆岩。
地表的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岩,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经过重熔再生又成为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