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 第四章 软体动物的发生
组织胚胎学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组织胚胎学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鱼类精巢的基本组织结构为()。
参考答案:精小叶2.切除眼柄可促使亲虾()。
参考答案:提早产卵3.骨密质中,从骨外膜进入骨质内部的血管称为()。
参考答案:伏克曼氏管4.鞭毛型精子尾部的轴丝来源于()。
参考答案:远端中心粒5.间黄卵的卵裂大多属于()。
参考答案:不等全裂6.骨骼肌细胞特化形成()结构。
参考答案:共质体7.多数软体动物精子入卵的时间属于()。
参考答案:蛔虫型8.幼虫是指其发育过程()的个体。
参考答案:需经变态9.肝的排泄管是输送()的管道。
参考答案:胆汁10.鱼类的卵黄多核体作用是()。
参考答案:帮助胚体吸收卵黄11.鱼类卵巢中,体积最小的生殖细胞为()。
参考答案:卵子12.软体动物的担轮幼虫可演变为()。
参考答案:面盘幼虫13.胚胎从母体内出来称为()。
参考答案:产出14.心肌细胞的分界线称为()。
参考答案:闰盘15.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两次成熟分裂可形成()。
参考答案:1个卵细胞和2-3个极体16.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是由()细胞形成的。
参考答案:许旺氏17.心肌细胞特化形成一种()结构。
参考答案:合胞体18.鱼类精巢中,体积最小的生殖细胞为()。
参考答案:精子19.通过调节()可使鱼卵处于漂浮状态,有利胚胎的孵化。
参考答案:水的比重20.受精道是指()。
参考答案:雌雄原核移动所通过的道路21.哺乳动物的胰腺具有()功能。
参考答案:外分泌和内分泌22.没有细胞核的成熟红血细胞存在于()中。
参考答案:人血23.肝小叶的中央为()。
参考答案:中央静脉24.处于()状态的精子受精能力最强。
参考答案:快速运动25.授精时,精子头部的()起作用。
参考答案:受精素26.螯虾卵裂的方式为()。
参考答案:表面卵裂27.血液中,吞噬细菌后本身也死亡形成脓球的是()。
参考答案:嗜中性白血球28.在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中,其核内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在()成熟分裂时产生的。
七级生物上册《第四章 第四节 软体动物》课件

• 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石 灰质贝壳,覆盖在身
体最外面。
软体动物-分部、齿舌结构图 (N.Campbell,1995)
1、体制 • 软体动物体制为左右对称, • 但腹足纲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变得不对称。 2、分部 2.1 头部 2.2 足 2.3 内脏团 2.4 外膜 2.5 贝壳
排泄器官
• 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形成的,有2个开口:一个 开口在体腔内,另一个开口于体表。
• 肾脏
• 基本上是一管状的构造,一端以肾口(内肾孔),开 口于围心腔(即真体腔),另一端以肾孔(外肾孔) 开口于外套腔。
• 肾口具纤毛,可以收集体腔中的代谢产物。
• 肾口之后是肾脏的腺体部分,其中有很多血管,血液 中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肾脏,最后经肾 脏的膨大部分——膀胱,由肾孔排出体外。
卵生 受精、胚胎和幼体发育均在体外水中进行。
腹足类的滨螺(Littorina)、 蛇螺(Vermetus)、黑螺(Melania)、海蜗牛(Janthina)等也为卵胎生。
多数本鳃消失,出现次生性皮肤鳃。
头足纲肛门成内漏斗
呼吸器官
• 软体动物靠鳃、外套膜或外套膜形成的“肺”呼吸。
•鳃
• 外套腔中体壁的突起,里面有血液流动。
• 脑神经节 发出神经连接头部的感觉器官; • 足神经节 发出神经通向足部; • 侧神经节 发出神经通向外套膜和鳃; • 脏神经节 发出神经连接消化道和内脏。 • 头足类神经系统发达,神经节多集中在食道周围形成
脑,并有一个中胚层分化的软骨匣包围,这在无脊椎 动物中是唯一的——对快速运动适应。
乌 贼 - 神 经 系 统 结 构 图 ( 许 崇 任 , 20 00 )
组织胚胎学复习题

《组织胚胎学》思考题绪论第一章基本组织第一节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2、胚胎学3、单层柱状上皮4、复层扁平上皮5、变移上皮6、微绒毛7、连接复合体8、基膜9、腺上皮10、杯状细胞二、问答题:1、了解组织胚胎学的主要分科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2、组织胚胎学与其他学科及水产养殖业的关系如何?3、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是什么?4、简述被覆上皮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功能。
5、试述被覆上皮细胞三个面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6、了解腺上皮的发生和腺体的主要类型。
7、多细胞腺包括哪些主要结构?8、简述内、外分泌腺的分泌方式。
第二节结缔组织一、名词解释:1、成纤维细胞2、软骨膜3、同族细胞群4、骨板5、伏克曼氏管6、哈佛氏系统;7、血小板、血栓细胞(比较);8、红血球(高、低等动物的形态比较)二、问答题: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试与被覆上皮的特征进行比较。
2、试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3、简述软骨组织的种类及软骨的生长方式。
4、试述骨密质的营养运输系统(包括结构与营养运输管道)。
5、简述鱼类支持组织的特点。
6、试述高等脊椎动物血液的组成、结构及各组分的功能。
第三节肌组织一、名词解释:1、骨骼肌的共质体2、肌节3、肌浆网4、骨骼肌的三联体5、心肌的合胞体6、闰盘二、问答题:1、肌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2、试述骨骼肌肌原纤维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3、列表比较平滑肌、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与功能上的异同点。
第四节神经组织一、名词解释:1、神经元2、神经原纤维3、尼氏体4、有髓神经纤维5、髓鞘6、郎飞氏结7、感受器8、效应器9、突触二、问答题:1、神经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2、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和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各可分为哪几种类型?3、试述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与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及特点。
4、了解神经纤维与神经末梢的主要类型。
5、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在构造上及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简述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软体动物》教学课件课件PPT

生理机能
软体动物通过摄取不同的食物 来获取营养,如藻类、腐肉等 。
软体动物具有再生能力,部分 器官如触角、足部等受到损伤 后可以再生。
软体动物具有应激反应,能够 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并做出相 应的反应,如逃避天敌或寻找 食物。
03
软体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软体动物通过摄取食物、消化、排泄等过程参与了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作用。
环境监测与指示生物
软体动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群变化可以作为环境质量 变化的指示生物,对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与利用
保护措施
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原因,一些软体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如限制捕捞量、加强污染治理等。
幼虫期
部分软体动物在孵化后需要经 过一段时间的幼虫期,以适应 环境并完成进一步的生长发育 。
变态与生长
幼虫期结束后,软体动物会经 历变态过程,从幼虫转变为成 体形态,并继续生长。
生长与发育
生长方式
环境因素对发育的影响
软体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并 通过细胞分裂和增大体积实现生长。
环境因素如温度、盐度、水质等对软 体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软体动物》教学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软体动物简介 • 软体动物的生理结构 • 软体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 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作用 •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软体动物研究展望
1
软体动物简介
软体动物的定义与特征
软体动物
是一类具有柔软肉体的动物,通常具有外壳或内壳,是动物界中 的一大类。
动物生物学(软体动物)

的生活方式发展成软体动物。头足类活动的生活方式是后来演 变而成,为次生性的。
云南省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作
1 点是些什么? 2 3 4 5
业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各纲的主要特
腹足纲不对称的体制是如何起源的? 叙述头足纲消化系统的结构。 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解释:齿舌 钩介幼虫
( Viviparus )、钉螺( Oncomelania )、豆螺( Bithynia )、 宝贝(Cypraea)和红螺(Rapana)等。 (2) 后鳃亚纲( Opisthobranchia ):如海兔( Aplysia )、 海牛(Doris)和海蛞蝓(Limapontia)等。 (3) 肺螺亚纲( Pulmonata ):如椎实螺( Lymnaea )、扁卷
发育
云南省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2.10.4 觅食和营养
除瓣鳃纲外,大多数的口腔内具齿舌,是软体 动物特有的器官,其上有角质齿,并有肌肉牵引齿 舌,可伸出口外刮取食物。常有大型消化腺,肝脏 几乎在各纲都有,很大,有导管通胃。还有唾液腺
和胰腺。肛门开口于外套腔。
觅食和营养
云南省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二)感官
有触角、眼和平衡囊等。
《动物学》课件——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的后肾管
一、门的主要特征
• 8. 担轮幼虫
– 海产种类的个体发育, 经螺旋卵裂、囊胚阶段 ,以内陷方式形成原肠 胚,发育成担轮幼虫
– 陆生和淡水生活种类直 接发育,无幼虫期
18
一、门的主要特征
• 8. 担轮幼虫
– 陀螺形, 在腰部有两条纤毛 环, 其间有口, 无体节, 有原 体腔和原肾管
• 7. 排泄系统 • 蚯蚓一般种类每体节有一对典型的后肾管
,为大肾管
– 大肾管: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 前一体节的体腔,称肾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端 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孔
– 肾管上密布微血管,也可排出 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
39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
• 环毛属蚯蚓无大肾管,以后肾管型的小肾 管为排泄器官。小肾管有3种:
27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
• 4.消化系统
– 自口至肛门为一条直管,由口、 口腔、咽、食道、砂囊、胃、小 肠、直肠、肛门组成
– 可分为前、中、后肠:
• 前肠(外胚层形成):口、口腔、咽、 食道、砂囊
• 中肠(内胚层形成):胃、小肠 • 后肠(外胚层形成):直肠、肛门
28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
• 前肠:
• 真体腔是中胚层体腔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 • 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真体腔
=裂体腔=次生体腔
7
一、门的主要特征
• 1. 形成真体腔
– 消化管外壁附有肌肉,增强了消化道的蠕动, 消化能力加强
–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 →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进化为后肾管型
腹面观
22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
【初中生物】软体动物PPT课件

珍珠的形成
当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 外套膜会分泌出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时间 久了就形成了珍珠。
任务二、说出常见的软体动物
腹足
钉螺
竹蛏
扇贝
鲍鱼
腕足
章鱼
腕足
乌贼
任务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柔软 有外套膜 身体外面有贝壳 (或者具有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
第四节
软体动物
学习目标 1、说出珍珠的形成过程 2、列举常见的软体动物及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河蚌
呼吸器官:
鳃
运动器官:
斧足
章鱼
读 学要求
1、认真阅读课本87-89页,根据学习目标勾 画知识点。 2、记忆本节知识点准备展示
任务一、说出外套膜的作用及珍珠 是如何形成的
珍珠层
1、保护河蚌柔软的身体 2、外套膜分泌物形成贝壳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多数有刚毛)
软体动物:河蚌、乌贼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身体表面有贝壳或内壳)
水螅
腔肠动物
水母
腔肠动物
章鱼 软体动物
涡虫
扁形动物
海葵
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 乌贼
扁形动物
水蛭
环节动物
海蜇
பைடு நூலகம்肠动物
蜗牛
软体动物
蛔虫
线形动物
水母
腔肠动物
鲍鱼
软体动物
沙蚕
环节动物
钩虫
线形动物
软体动物
扇贝
软体动物
珊瑚虫
腔肠动物
章鱼
软体动物
钉螺
《软体动物的发生》课件

人类利用
软体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如贝类是重要的食用和药用资源 ,而一些软体动物则对人类造成 危害,如传播疾病或破坏生态系
统。
PART 02
软体动物的生殖方式
REPORTING
有性生殖
定义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个性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形成受 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
方式。
特点
有性生殖能够增加基因重组的机会 ,提高后代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是大多数软体动物的主要生殖方式 。
演化驱动力
软体动物的演化历程受到 环境变化、生物竞争和基 因突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软体动物的生物多样性
种类繁多
软体动物门包含约10万种现存物种,是生物多样 性最高的动物门之一。
生活环境多样
从海洋到淡水,从沼泽到高山,软体动物广泛分 布在各种生态环境中。
形态各异
软体动物形态多样,包括双壳贝、蜗牛、章鱼等 不同形态的生物。
幼虫形态
软体动物的幼虫形态多样,可 分为面盘幼虫和担轮幼虫等类
型。
变态过程
软体动物的变态过程较为复杂 ,包括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等
阶段。
软体动物的发生意义
生态平衡
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如底栖软体动物可以
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
生物多样性
软体动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育过程
软体动物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 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等阶段的发育,最终形成幼虫的过程;胚后发育是指 幼虫离开母体后,经过一系列的变态和生长,最终成为成体的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PART 03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提纲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提纲《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基本组织第一节上皮组织一、被覆上皮:1、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6个方面2、种类①单层上皮:四种②复层上皮:主要两种3、各个面的特殊结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微皱襞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相嵌连接,连接复合体定义基底面——基膜、半桥粒、质膜内陷,基膜定义二、腺上皮:种类①单细胞腺——代表:杯状细胞(分泌方式)②多细胞腺——包括外分泌腺和分泌腺分泌方式①外分泌腺的分泌方式—局部分泌型、顶浆分泌型、全浆分泌型②内分泌腺的分泌方式—局部分泌型第二节结缔组织一、一般特征:6个方面(与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做比较)二、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功能:1、主要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2、主要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等的主要功能三、软骨组织:1、种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2、结构——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可形成同族细胞群3、软骨膜的构成、软骨的生长方式:两种四、骨组织:1、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内、高度特化,无分裂能力,具有突起;突起伸入骨小管内。
2、骨密质的结构与功能—阐述其营养运输系统:① 结构——骨膜(骨外膜、骨内膜)、骨板(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哈佛氏骨板、间骨板)、含骨细胞的骨陷窝分布在各骨板之间,借骨小管彼此相连。
② 与运输营养有关的管道——伏克曼氏管、哈佛氏管、交通管、骨小管;这些管道之间的关系(即运输营养的途径与方式)及在上述结构中的分布与走向。
其中,重要的主体结构:哈佛氏系统五、血液的组成、形态结构与功能:1、血浆——细胞间质2、有形成分①红血细胞的形状(高等与低等动物的差别)和功能;②白血细胞→有粒的:嗜碱性、嗜酸性、嗜中性白血球的结构与功能;→无粒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结构与功能;③血小板(或血栓细胞):来源、形状与功能。
第三节肌组织一、一般特征:收缩性、细胞细长、分布广、来源于中胚层二、种类、结构及收缩特点:1、骨骼肌(随意肌):共质体结构、肌节(定义)、肌浆网、三联体(两者的定义、纵小管与横小管的区别)。
软体动物ppt课件

陆地环境中的软体动物主要包 括蜗牛、蛞蝓等。
陆地软体动物在土壤肥力、植 物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 循环。
陆地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维持陆地 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04
软体动物的进化历程
软体动物的起源
软体动物起源于5.7-5亿年前的寒武纪 ,是动物界中的一大类群。
高的生殖能力。
02
软体动物的生理结构
外部结构
壳体
软体动物拥有一个或多个外部壳 体,这些壳体通常由碳酸钙构成 ,起到保护作用。
触角
软体动物通常有触角,这些触角 用于感觉环境并帮助它们寻找食 物。
内部结构
肌肉
软体动物的肌肉系统非常发达,这使 得它们能够灵活地移动。
消化系统
软体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 胃、肠道和肛门。它们通过口摄取食 物,然后通过肠道进行消化。
。
软体动物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重 要意义,例如一些贝类能够过滤水中的
污染物,净化水质。
经济价值
软体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们是水产业和渔业的重要资源,被广 泛用于养殖和捕捞。
软体动物体内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食用 价值。
软体动物还具有药用价值,一些软体动物能够入药,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
科研价值
软体动物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软体动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物进 化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软体动物的生理机制和生态适应性也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 的生存策略和进化历程。
软体动物在仿生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贝类的壳结构和运动方式为人类提供了 许多灵感和创新。
软体动物的起源与地球历史上的奥陶 纪大灭绝事件有关,这次事件导致许 多硬壳动物死亡,而软体动物则逐渐 崛起。
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

海洋技术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海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生物四大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胚胎发育的过程和规律一门科学。
它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海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技能。
2、本课程的目的本课程是研究有机体特别是水生动物的微细结构、机能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本课程的任务通过对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体的四大基本组织、各器官的组织构造和机能、胚胎发育的过程,了解常见水产养殖对象的发生过程,为从事生产实践及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绪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并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及应注意的问题。
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常用技术及其发展史与新进展。
教学内容1.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及重要性。
1.2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难点: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的常用技术。
2.基本组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了解腺上皮的分类。
教学内容2.1上皮组织的结构和特点;2.2结缔组织的结构和特点;2.3肌肉组织的结构和特点;2.4神经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被覆上皮中各上皮的分布、疏松结缔的结构特点。
难点:上皮细胞之间的特殊结构和神经元的结构。
3.循环器官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中动脉和心脏的组织结构,了解毛细血管、大动脉、静脉和淋巴管的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毛细血管、动脉、静脉、心脏、淋巴管的结构。
重点、难点重点:毛细血管、动脉和静脉的结构。
难点:动脉和静脉、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区别。
4.呼吸器官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重点掌握鱼类鳃的组织结构,了解呼吸系统总体特点和鱼类其他辅助呼吸器官。
教学内容4.1鳃的一般构造和微细构造;4.2辅助呼吸器官:皮肤、假鳃、肠;鳔的结构。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 第四节 软体动物》课件6

贝类与环境
• 牡蛎 贝壳
日本开发贝壳粉墙壁涂料
•
居室装修和家具制作时都大量使用甲醛 作为黏合剂,但甲醛是一种挥发性化学物 质,吸入后自然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可能诱发癌症。而日本专家开发的一 种掺和有贝壳粉的墙壁涂料,可在10分钟 内使房间中的甲醛浓度降低至原来的五分 之一,此外还能吸收种种化学涂料散发出 来的其他有害成分,保证使室内空气中的 有害化学成分控制在较低水平。目前,日 本共有1000多所养老院和小学首批使用了 这种神奇的“贝壳涂料”。
• “山珍海味”是人们的美食观念,几乎所有的贝类 都可以食用,味道好,营养价值高.如鲍鱼,为八珍之 冠;牡蛎被誉为”海中牛奶”;牡蛎酱油闻名中外, 还有红螺,乌贼,章鱼均属珍贵食品.
鲍鱼
扇贝
• 鲍鱼
鲍鱼的肉很好吃,是名贵的海产食品。但它 不是鱼,而是一种爬附在浅海低潮线以下岩石上的单 壳类软体动物。 鲍鱼的足部特别肥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足 生有许多触角和小丘,用来感觉外界的情况;下足伸 展时呈椭圆形,腹面平,适于附着和爬行。我们吃鲍 鱼主要就是吃它足部的肌肉.鲍鱼的种类很多,分布也 很广,我国沿海都有鲍鱼分布。
心腔
管状部分:薄壁管子,内壁具纤毛,肾孔开口
于外套腔
围心腔内壁上的围心腔腺,微血管密布,可排除代谢 产物于围心腔内,由后肾管排出体外。
生殖系统
生殖腺:由体腔壁形成 生殖输送管:内端通向生殖腔,外端开
口于外套膜或直接与外界相通 雌雄异体 雌体:卵巢一对,呈黄色 如河蚌 雄体:精巢一对,呈白色 雌雄同体 既有精巢又有卵巢,或者两性腺如大 蜗牛
圆 田 螺
分布
生活在海洋淡水及陆地,分布遍及全球。 如: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鲍、蝾螺、 宝贝等. 少数种类为寄生:内寄螺、光螺、 内壳螺等。 是软体动物中最大的一纲,数量众多,生 活范围广。有10万种以上。生活在海洋、 淡水及陆地,分布遍及全球
软体动物是三胚层

软体动物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了真体腔的动物。
软体动物的真体腔是由裂腔法形成,也就是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
但软体动物的真体腔不发达,仅存在于围心腔及生殖腺腔中,所以真体腔出现的意义将留待环节动物门中论述。
软体动物在形态上变化很大,但在结构上都可以分为头、足、内脏囊及外套膜4部分。
头位于身体的前端,足位于头后、身体腹面,是由体壁伸出的一个多肌肉质的运动器官,内脏囊位于身体背面,是由柔软的体壁包围着的内脏器官,外套膜是由身体背部的体壁延伸下垂形成的一个或一对膜,外套膜与内脏囊之间的空腔即为外套腔。
由外套膜向体表分泌碳酸钙,形成一个或两个外壳包围整个身体,少数种类壳被体壁包围或壳完全消失。
这些基本结构在不同的纲中有很大的变化与区别。
软体动物具有完整的消化道,出现了呼吸与循环系统,也出现了比原肾更进化的后肾(metanephridium)。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现存的有11万种以上,还有35000化石种,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门类。
特别是一些软体动物利用“肺”进行呼吸,身体具有调节水分的能力,使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构成了仅有的适合于地面上生活的陆生动物。
软体动物包括在生活中为人们所熟悉的腹足类如蜗牛、田螺蛞蝓;双壳类的河蚌、毛蚶等;头足类的乌贼(墨鱼)、章鱼等;以及沿海潮间带岩石上附着的多板类的石鳖等。
它们在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它们的体制或者对称,或者不对称;体表或者有壳,或者无壳;壳或者是一枚或二枚或多枚。
但根据现存种类的比较形态学的研究、胚胎学的研究,以及早在寒武纪就已出现的化石的古生物学研究发现:所有的软体动物是建筑在一个基本的模式结构上,这个模式就是人们设想的原软体动物,也就是软体动物的祖先模式,由原软体动物再发展进化成各个不同的纲。
所以原软体动物代表了所有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
*一般形态及生理人们推测原软体动物出现在前寒武纪,生活在浅海,身体呈卵圆形,体长不超过1cm,两侧对称,头位于前端、具一对触角,触角基部有眼。
《软体动物》课件

03
贝类广泛分布于海洋、 淡水和陆地,适应了各 种不同的环境。
04
贝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如净化 水质、提供栖息地等。
头足类
01
02
03
04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中的另一大 类群,以章鱼、鱿鱼等为代表
。
头足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 统和灵活的身体,能够快速捕
捉猎物和逃避天敌。
头足类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上层 ,对海洋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生态价值
生物指示器
软体动物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水域生态环境的生物指示器,监测和评估水域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促进生态平衡
软体动物在食物链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有助于控 制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
科学价值
生物多样性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软体动物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进 化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
头足类的墨汁可以用于制造墨 鱼汁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
值。
腹足类
腹足类是软体动物中的一个小类群, 主要包括蜗牛、蛞蝓等。
腹足类主要生活在陆地和淡水环境中 ,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能力较强。
腹足类通常具有螺旋形的壳和粘附能 力强的足,能够在各种表面攀爬和移 动。
腹足类的肉可以食用,但需要注意其 可能携带的寄生虫和细菌。
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系统的保护措施和法律法规 ,导致软体动物保护工作难以有
效开展。
软体动物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软体动物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 区,限制人类活动,保护其生态
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软体动物保护的 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8-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2020版-组织胚胎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包括组织学、胚胎学两门学科,由于两者关系密切,通常作为一门课来讲授,简称组织胚胎学。
组织学主要介绍构成动物有机体的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起源、分化等;并以消化器官为例,介绍了器官组织学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生理机能,阐述了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胚胎学主要涉及生殖细胞、受精、早期胚胎发育及个体发生等相关内容。
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组织胚胎学相关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树立以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
This course includes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Because of their close relationship, they are usually taught as a course, called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Histology mainly introduces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rigi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basic tissues of animal organism, and takes digestive organs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organ, and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ssues. Embryology is concerned with germ cell, fertilization,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5 -ontogeny etc.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and compulsory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and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follow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s should be trained to have a good attitude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to view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ek truth from facts, division into two, development and change.2.设计思路:组织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微细结构及机能关系的一门科学。
第十三章 软体动物的发生

早期壳顶期幼虫(壳顶幼虫)
双壳稍凸出,壳顶也凸出,绞合线被壳 顶遮住,幼虫呈卵圆形; 棕黑色的“眼点”生出; 鳃原基出现; 消化道进一步完善; 足形成。
晚期壳顶期幼虫(匍匐幼虫)
幼虫眼点由小变大,并在其后有一透明 的平衡囊; 足发达,足基部生出足丝腺,有匍匐能 力; 面盘前移; 壳顶更加突出。
4、围口壳幼虫
受精后6d。 幼虫壳口成喇叭状向外扩张,壳的前缘 增厚出现围口壳; 形成纤毛叶; 厣消失; 吻发达可伸缩活动,舔食; 头部生出触角,眼柄。
5、上足触角分化幼虫
受精后19 d。 贝壳明显增大、增厚; 上足触角生出; 足更发达; 头部触角伸长,突起增多。
四、幼鲍
受精后34 d,出现呼吸孔,平均壳长 2.35mm,壳宽1.97 mm,上足触角增至 10对,长短不一。
五 囊胚
有腔囊胚,如牡蛎、扇贝等。 实心囊胚,如红螺、荔枝螺等。
六 原肠胚的形成
内陷或外包两种运动方式,形成原肠胚, 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
七 幼虫发育 1、担轮幼虫(trochophore): 体呈圆锥 形,有顶纤毛束,顶板,眼点和神经组 织构成,有口前纤毛环和口后纤毛环。 消化道简单,分为口、食道、胃、肠和 肛门。
三 受精
1、受精时间 第一次成熟分裂之前即细胞核和第一次 成熟分裂中期。 2、受精的方式 ① 体内受精,如头足类和大多数腹足类; ② 水中受精,如瓣鳃类、掘足类和低等腹 足类; ③ 雌体的鳃腔受精,如密鳞牡蛎、河蚌。
四 卵裂
双壳类、瓣鳃类——螺旋卵裂;极叶 头足类——盘状卵裂; 细胞宗系是应用系谱学方法将各分裂球加 以命名,并就其生成和分化过程作出的系 统记述。
一、 生殖习性 1、体外受精和发育,不形成卵袋或卵囊; 2、产卵量比较大,一般在80-120万粒; 3、繁殖季节是7-10月; 4、雌雄异体,精巢乳白色,卵巢褐绿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第二极叶出现: 大分裂球的细胞质向植物极 方向流动,形成透明的第二极叶。
• E、4细胞期:第二次卵裂形成4个分裂球。由于 第二个极叶存在,整个胚胎似有5个细胞组成, 以后极叶缩入一个分裂球中,结果形成3个小分 裂球和1个大分裂球。 • F、8细胞期:第三次卵裂为纬裂,形成的8个分 裂球成螺旋排列,植物极有 1 个大分裂球,其 中包含有极叶物质。
第二节 鲍的发生
第二节 鲍的发生
• 四、生殖细胞
• 1、精子 • 鞭毛型,全长60 μm,头部子弹 形。 • 2、卵子 • 圆球形,蓝绿色,沉性卵, 无粘性,间黄卵,杂色鲍卵直径 0.20mm。
• 五、受精
体外受精,精子进入卵的时间在 第一次成熟分裂之前。有受精膜。
第二节 鲍的发生
六、胚胎发育
•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 六、原肠作用 • 外包和内陷 • 七、发育的类型 • (一)自由幼虫发育类型 原肠期 担轮幼虫 (trochophore) 面盘幼虫 (veliger)。 • (二)非自由幼虫发育类型 • 如河蚌、田螺和头足类。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 八、幼虫及其变态 • (一)担轮幼虫 • 特点:口前纤毛环、顶纤 毛束、壳腺的发生、足、 齿舌的形成等。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 G 、16细胞期:第四次卵裂形 成 16 个分裂球,仍呈螺旋排 列,植物极仍有 1个大分裂球。 • H 、桑椹胚:分裂继续进行, 分裂球数目越来越多,体积 越来越小,形成桑椹胚。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 五、囊胚 • 有腔囊胚 、实心囊胚 和盘状囊胚。 • 多数海生软体动物囊 胚表面有纤毛。开始在卵
小
结
主要讲述了贻贝的生殖习性、胚胎 发育特点和胚后发育(担轮幼虫、面盘幼 虫)的主要特点和分期,以及幼虫的变 态特点。
鲍鱼
鲍鱼
第二节 鲍的发生
第二节 鲍的发生 一、生殖习性: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生殖腺为牛角状,精巢为桔黄色,卵巢呈 浓绿色。鲍的繁殖季节因种类与产地而异。
• 出现围口壳 (peristomal shell),面盘完全 退化,纤毛消失, 眼柄出现。摄食藻 类。 • 壳表斑纹明显, 出现第一和第二纤 毛叶(与呼吸有 关),吻绿色。
第二节 鲍的发生
• (五)上足分化幼虫 • 特点:壳近似圆形,贝壳增厚,壳纹明 显,上足触手不断增加,壳呈桃红色, 出现鳃。
第二节 鲍的发生
• (六)幼鲍 • 标志: • 壳上出现第一个呼 吸孔。 • 壳内有珍珠光 泽,壳为红褐色, 呼吸孔不断增加, 但除后形成的7-9个 外,先形成的呼吸 孔封闭。
第二节 鲍的发生
第二节 鲍的发生
第二节 鲍的发生
第二节 鲍的发生
第二节 鲍的发生
第二节 鲍的发生
• 杂色鲍 Haliotis diversicolor 贝壳 坚硬,螺旋部小,体螺层极大。壳面的左 侧有一列突起,约20余个,前面的7~9个 有开口,其余皆闭塞。壳口大,壳表面绿 褐色,生长纹与放射肋交错使壳面呈布纹 状。壳内面银白色,具珍珠光泽。足发达。 我国东南沿海有分布 。
为螺旋型卵 裂,实心囊胚, 原肠形成采取外 包法,在植物极 形成原口。动物 极为淡绿色。
第二节 鲍的发生
• 七、胚后发育 • (一)担轮幼虫 • 特点:从卵膜中孵出,出现口前纤 毛轮、顶束,背部有壳腺,趋光性 不明显。
第二节 鲍的发生
(二)面盘幼虫 1 、初期面盘幼虫:壳腺分泌透 明的幼虫壳, 口前纤毛轮向内缩形成面盘。
第四章 软体动物的发生
•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 一、生殖习性 • (一)性别与性反转 • 软体动物一般为雌雄异体。 • 性反转的原因:季节、温度、盐度和营养条件 等变化有关。
长牡蛎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 • • • •
(二)产卵与发育方式 1、卵囊或卵块内发育 内有营养物质。 2、水中发育 3、鳃腔和外套腔中发育
第二节 鲍的发生
• 二、人工诱导 方法:温度刺激、阴干刺激、改变Ph、 异性刺激等。 • 三、性腺发育
• (一)精巢发育分期 • 1、休止期 • 精巢萎缩,厚度为0.3-0.5mm,精巢内空隙大, 10月至第二年1月。 • 2、恢复期 • 精巢间隙小,有大量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 2-5月。 • 3、成熟前期 • 精巢厚度为1.3mm,精巢内有大量的精母细 胞,出现精子细胞,无间隙,生殖腺为乳黄色。 6月。
第二节 鲍的发生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贝壳大, 椭圆形,螺层 3层,螺旋部极小。壳顶钝, 从第二螺层的中部开始至体螺层的边缘,有 一排以20个左右凸起和小孔组成的旋转螺肋, 其末端的4~5个特别大,有开口,呈管状。 壳口卵圆形,壳表面深绿色,生长纹明显。 壳内面银白色,有绿、紫、珍珠等彩色光泽。 布于我国北部沿海 。
第二节 贻贝的发生
(二)性腺发育的周年变化
1、性腺形成期 :性腺乳白色或淡黄色, 外套膜厚而不透明,生殖管不明显9-10月。 2、性分化期 :精巢乳白色或淡黄色, 卵巢桔黄色或桔红色,外套膜半透明, 可见生殖管和滤泡,10-11月。 3、产卵期 :外套膜透明,生殖管和滤泡明显,有 精子或卵子,11-5月。 4、耗尽期 :外套膜薄而透明,性腺乳白色或淡黄 色(多),桔黄色或桔红色(少),性别难分。 滤泡消失,6-9月。 三、人工诱导 温度刺激(上下不超过5℃)、电流刺激、 药物刺激、紫外线照射和异性生殖细胞刺激等。
闭壳肌 淡水蚌的钩介幼虫
壳
贻
贝
第二节 贻贝的发生
第二节 贻贝的发生
• 一、生殖习性 • 1、雌雄异体(多),雌雄同体(少), 有性反转现象。 • 2、精巢白色或淡黄色,卵巢桔红色或桔黄色。 • 3、繁殖季节因种类而异:如烟台海区的紫贻贝: 11-12月和4-5月为高峰期。
第二节 贻贝的发生
二、双壳类性腺的组织结构 由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 组成。 1、滤泡(follicle):由生 殖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 的泡囊状结构,产生生殖细 胞。 2、生殖管(genital canal) 树枝状分支,也形成生殖细胞。 3、生殖输送管(gonoduct) 由许多生殖管汇集成的大导管。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四、卵裂:螺旋卵裂。
A、第一极叶出现:卵子受精后,细胞质流 向植 物极,形成透明的突起——极叶:含有形成 中胚层必需的物质。 B、三叶期:第一次卵裂为经裂,由于第一 极叶的存在,胚胎似有3个细胞组成。 C、2细胞期:第一极叶缩入一个分裂球中,形 成一大一小两个分裂球。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2 、后期面盘幼虫:幼虫 身体发生扭转,面盘 分为两叶,两叶面盘 中央各具眼点和头部 触手原基,以后发育 为棒状的头部触手, 足部发达,有厣。
第二节 鲍的发生
• (三)匍匐幼虫 • 特点:面盘萎缩,营底栖生活,用足运 动,口前端出现吻,有眼点。头部触手 上有突起。
第二节 鲍的发生
• (四)围口壳幼 虫
五、胚胎发育 (一)卵裂
螺旋卵裂,有极叶 现象。在16-17 ℃的水中,在受 精后80min,开 始卵裂。
第二节 贻贝的发生
(二)囊胚 • 植物极的两个大分裂球陷入内部,出现 囊胚腔,胚体表面有纤毛,开始在卵膜 内转动。 • (三)原肠胚动物极细胞外包,植物极 细胞内陷,形成原孔,出现消化道。
• 七、幼虫时期 (一)担轮幼虫 :早期:梨形,有顶 纤毛束,其中央有1-2根鞭毛,有壳 腺、口凹。 晚期:顶部平坦,有纤毛轮,左右侧 扁,有趋光性。
第二节 贻贝的发生
• 3、匍匐幼虫 • 特点:壳不对称, 有生长线,壳边缘 为紫红色。足棒状, 匍匐运动,面盘游 动。
八、幼虫变态
第二节 贻贝的发生
标志:1、壳形由椭圆形变成楔形:壳的颜色 由无色变成紫黑色。 2、运动器官:面盘游动(萎缩) →足匍匐运动→足丝附着。 3、生态习性:游泳生活→匍匐生活→附着生活。 • 当幼虫有50%左右进入匍匐期时,可投放附着器。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三)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季节
1、牡蛎、贻贝等一年成熟就可进行繁殖, 鲍三年才达到性成熟。 2、贝类的繁殖季节因种类和地区而异。
(四)产卵量
1、多数贝类一年产卵多次,同一繁殖季节分 批产卵。 2、产卵量由卵子在受精、孵化过程中受到保 护的程度来决定的,也受环境条件和年龄的 影响。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 • • •
(二)面盘幼虫 特点:面盘(velum)由口前纤毛环形成, 为幼虫的运动器官,形状多样。 幼虫壳:由壳腺分泌形成的。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 (三)钩介幼虫(河蚌) • 特点:适应寄生生活,无面盘、口和肛 门,具有两瓣壳。有一原始足,足上有 一条足丝,幼虫外套膜为营养器官,其 上有感觉毛。
第二节 鲍的发生
• 4、成熟期 • 精巢厚度达2.4mm,出现大量精子。78月。 • 5、放精末期 • 精子排出,精巢缩小,厚度为 0.7mm,有少量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 精子。8月下旬。
(二)卵巢发育分期
1、休止期 :卵巢小,厚度为0.4-0.5mm, 有少量的卵母细胞和卵原细胞(有卵柄附于 滤泡上皮上)。10月-第二年1月。 2、恢复期 • 卵巢内有大量的卵母细胞呈葡萄状分枝。2-4 月。 3、生长期 :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卵巢间隙小, 为褐色。5-7月。 4、成熟期 :卵巢厚度3mm,大量卵母细胞进入 卵巢腔,灰绿色。7月下旬-8月上旬。 5、放卵末期 :卵子放出,卵巢缩小,厚度 0.7mm,有少量的卵母细胞和卵子。8月下旬。
第二节 鲍的发生
• •
小
结
主要讲述了鲍鱼的生殖习性、胚 胎发育特点和胚后发育(担轮幼虫、面
盘幼虫、匍匐幼虫、围口壳幼虫、上足分化 幼虫、幼鲍)的主要特点和分期。
第二节 贻贝的发生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贝壳呈楔 形,较贻贝大且厚。壳顶细尖,壳长是壳高的 2倍。贝壳后缘圆,两壳闭合时在腹面构成一 菱形平面。生长线明显。壳面棕褐色,壳内面 紫褐色或灰白色,具珍珠光泽。足丝粗硬、黄 色。分布于黄、渤海和东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