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最速下降法和牛顿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共轭梯度法是介于最速下降法与牛顿法之间的一种无约束优化算法,它具有超线性收敛速度,而且算法简单。
此外,与最速下降法类似,共轭梯度法只用到了目标函数及其梯度值,避免了二阶导数(Hess 矩阵)的计算,从而降低了计算量和存储量。
共轭方向法共轭方向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求解n 维正定二次目标函数极小点时产生的一组共轭方向作为搜索方向,在精确线搜索条件下算法至多迭代n 步就能求得极小点。
经过适当的修正后,共轭方向法可以推广到求解一般非二次目标函数情形。
下面先介绍共轭方向的概念。
设G 是n 接对称正定矩阵,若n 维向量组12,,...,()m d d d m n ≤满足0,T i j d Gd i j =≠,则称12,,...,m d d d 为G 共轭的。
显然,向量组的共轭是正交的推广,即当G=I (单位矩阵)时,上述定义变成向量组正交的定义。
此外,对称正定矩阵G 的共轭向量组必然是线性无关的。
下面考虑求解正定二次目标函数极小点的共轭方向法。
设1m in ()2TTf x x G x b x c =++ (1)其中,G 为n 阶对称正定矩阵,b 为n 维常向量,c 为常数。
于是有下面的算法。
共轭方向法0. 给定迭代精度01ε≤≤和初始点0x ,计算00()g f x =∇。
选取初始方向0d ,使得000Td g <。
令0k =1. 若||||k g ε≤,停止运算,输出*k x x ≈2. 利用精确线搜索方向确定搜索步长k α3. 令1k k k k x x d α+=+,并计算11()k k g f x ++=∇4. 选取1k d +满足如下下降性和共轭条件:1110,0,0,1,...,,T T k k k i d g d G d i k +++<==5. 令k=k+1,转步1.共轭梯度法共轭梯度法是在每一次迭代步中利用当前点所处的最速下降方向来生成关于凸二次函数f 的Hess 矩阵G 的共轭方向,并建立求f 在R n 上的极小点的方法。
共轭梯度法
•基本思想:把共轭性与最速下降法相结合,利用已 知点处的梯度构造一组共轭方向,并沿着这组方 向进行搜索,求出目标函数的极小点
4.4共轭梯度法
先讨论对于二次凸函数的共轭梯度法,考虑问题
min f (x) 1 xT Ax bT x c
3, giT d (i) giT gi (蕴涵d (i) 0)
证明: 显然m1,下用归纳法(对i)证之.
当i 1时,由于d (1) g1,从而3)成立,对i 2时, 关系1)和2)成立,从而3)也成立.
4.4共轭梯度法
设对某个i<m,这些关系均成立,我们证明对于i+1
也成立.先证2),
因此
2 / 3 1 5/ 9
d (2)
1/ 1
3
1 9
2 0
5/9 1
从x(2)出发,沿方向d (2)进行搜索,求步长2,使满足 :
f
( x (1)
2d (1) )
min
0
f
(x(2)
d (2))
2 0
4.4共轭梯度法
显然, d (1)不是目标函数在x(1)处的最速下降方向.
下面,我们用FR法构造两个搜索方向.
从x(1)出发,沿方向d (1)进行搜索,求步长1,使满足 :
f
( x (1)
1d (1) )
min
0
f
( x (1)
d (1) )
得1 2 3
A正定,故x是f(x)的极小值点.
共轭梯度法
最速下降法1.最速下降方向函数f(x)在点x处沿方向d的变化率可用方向导数来表示。
对于可微函数,方向导数等于梯度与方向的内积,即:Df(x;d) = ▽f(x)T d,因此,求函数f(x)在点x处的下降最快的方向,可归结为求解下列非线性规划:min ▽f(x)T ds.t. ||d|| ≤ 1当 d = -▽f(x) / ||▽f(x)||时等号成立。
因此,在点x处沿上式所定义的方向变化率最小,即负梯度方向为最速下降方向。
2.最速下降算法最速下降法的迭代公式是x(k+1) = x(k) + λk d(k) ,其中d(k)是从x(k)出发的搜索方向,这里取在x(k)处的最速下降方向,即d = -▽f(x(k)).λk是从x(k)出发沿方向d(k)进行一维搜索的步长,即λk满足f(x(k) + λk d(k)) = min f(x(k)+λd(k)) (λ≥0).计算步骤如下:(1)给定初点x(1) ∈ R n,允许误差ε> 0,置k = 1。
(2)计算搜索方向d = -▽f(x(k))。
(3)若||d(k)|| ≤ε,则停止计算;否则,从x(k)出发,沿d(k)进行一维搜索,求λk,使f(x(k) + λk d(k)) = min f(x(k)+λd(k)) (λ≥0).(4)令x(k+1) = x(k) + λk d(k),置k = k + 1,转步骤(2)。
共轭梯度法1.共轭方向无约束问题最优化方法的核心问题是选择搜索方向。
以正定二次函数为例,来观察两个方向关于矩阵A共轭的几何意义。
设有二次函数:f(x) = 1/2 (x - x*)T A(x - x*) ,其中A是n×n对称正定矩阵,x*是一个定点,函数f(x)的等值面1/2 (x - x*)T A(x - x*) = c是以x*为中心的椭球面,由于▽f(x*) = A(x - x*) = 0,A正定,因此x*是f(x)的极小点。
共轭梯度法
必有
p
T j
∇f
(X
n
)
=0(源自j=0,1,L,
n
− 1)
因为A正定,所以f (X ) 是凸函数,故 X n 是惟一的全局 极小点。
从而
∇f (Xk ) = AXk + b
=
AX
j+1
+
λ* j+1
Apj+1
+L+
λ* k −2
Apk−2
+
λ* k −1
Apk
−1
+
b
=
∇f
(X
⎡6 ⎢⎣17
12⎤ 17⎥⎦
⎢⎣⎡−
90 289
−
210⎤ 289⎥⎦
T
−
210⎤⎡ 3 289⎥⎦⎢⎣−1
−11⎥⎦⎤⎢⎣⎡−
90 289
−
210⎤T 289⎥⎦
= 17 10
X2
=
X1
+
λ1 p1
=
⎡ 26 ⎢⎣17
38 ⎤ T 17 ⎥⎦
+ 17 10
⎢⎣⎡−
90 289
−
210 ⎤ T 289 ⎥⎦
= [1
1]T
∇f ( X 2 ) = [0 0]T
练习: 试用共轭梯度法二次函数
min
f
(x)
=
x12
+
1 2
x22
+
1 2
x32
的极小点。取初始点为x( 0 ) = (1,1,1)T
3 、非二次函数的共轭梯度法
一般地,我们有:
⎧ X k+1 = X k + λk pk
共轭梯度法matlab
共轭梯度法matlab中文:共轭梯度法(Conjugate Gradien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求解对称大型线性系统的近似解的算法。
使用共轭梯度法来求解线性系统最终收敛于最小值,它是在不构造正定矩阵时,可以快速求解系统的一个有效解法。
拉格朗日方程,线性系统通常表示为Ax = b,其中A为系数矩阵,b为常数矩阵,x 为未知标量或未知向量。
给定矩阵A和b,共轭梯度法可以用来求解x。
共轭梯度法的基本思想是,不断改变梯度的方向直到梯度收敛为零。
梯度收敛的定义是:在不同的两个迭代过程中,两个梯度的乘积的值小于一个特定的参数。
由于梯度的收敛程度越小,时间复杂度也就越低。
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共轭梯度法导入函数cgs来解决线性系统的代数方程。
语句形式为[x,flag,relres,iter,resvec] = cgs(A,b),其中A是系数矩阵,b为常数矩阵,x 为未知量,flag表示结束状态,relres为相对残差,iter表示迭代次数,resvec为残差向量。
若要解决Ax = b,即:A = [1 2;3 4]我们用matlab cgs 函数进行求解,可以这样写:[x,flag,relres,iter,resvec] = cgs(A,b);flag表示收敛情况,flag=0代表收敛,flag=-1代表系数矩阵A不能被处理。
relres 是收敛的相对误差,iter是迭代次数,resvec是残差向量,x为未知量。
上面的程序可以得到flag=0,relres=1.537e-14,iter=13,resvec=[1.0135e-14]。
上面的解为x=[-1;1],解析解一致,表明matlab cgs函数可以成功求解对称大型线性方程组。
最后,共轭梯度法是一种近似求解线性系统的有效算法,它的优势是具有快速的收敛性,在计算时省去构造正定矩阵的时间,并且稳定。
共轭梯度法
, k 1 )
(1)
同样由前一节共轭方向的基本定理有:
T gk di 0
( i 0,
, k 1 ),(2)
T 再由 g i 与 d i 的关系得: gk gi 0 ( i
0,
i 0,
, k 1 )
(3)
将(2)与(3)代入(1)得:当 而
i 0 , k 2 时,
第 2次迭代:
5 2 8 T ( 8 , 4 )T ( , ) 18 9 9
g1 (
8 2 16 2 ) ( ) || g1 || 9 9 4 . 0 || g 0 ||2 82 4 2 81
2
8 16 T , ) . ||g1 || 9 9
解:
4 1 f ( x) ( x1 , x2 ) 2 0
0 x1 , 2 x2
4 0 G . 0 2
f ( x) ( 4 x1 , 2 x2 )T .
第1 次迭代:
令
而
d (0) g0 f ( x(0) ) ( 8 , 4 )T ,
一、共轭梯度的构造 (算法设计针对凸二次函数) 设
f ( x)
1 T x Gx bT x c 2
其中 G 为 n n 正定矩阵,则
g ( x) Gx b
对二次函数总有 1)设
gk 1 gk G xk 1 xk k Gdk
,令 x1 x0 0 d0 ( 0 为精确步长因子)
dk 1 f ( xk 1 ) dk
|| f ( xk 1 ) ||2 || f ( xk ) ||2
令k=k+1;返回4.
共轭梯度法总结
共轭梯度法总结
共轭梯度法总结
一、什么是共轭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是一种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优化算法,它是一种搜索梯度的迭代算法。
共轭梯度法的基本思想是沿梯度的反方向搜索,并在每一步令搜索的方向接近更新的局部梯度。
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求解有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的方法,是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有效算法。
共轭梯度法可以看作是一种极小化函数的迭代方法,它最主要的思想是不断更新梯度的方向,从而寻找函数值最小的点。
二、共轭梯度法的原理
共轭梯度法是一种迭代优化算法,它以凸二次型函数为例,可以用来求解最小值问题。
它的基本思想是:
(1)首先求得函数的梯度,即每一步优化的搜索方向,使梯度变为最小;
(2)以梯度的反方向搜索,令搜索的方向接近更新的局部梯度,而不是与旧的梯度成正比的步长;
(3)逐步更新搜索的方向为新的梯度;
(4)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的自变量满足限制条件。
三、共轭梯度法的优缺点
共轭梯度法最大的优点是它具有收敛速度快,可以在有限的迭代步数内收敛到最优解;另外,它还具有计算量小,不需要计算精确的
Hessian矩阵的优点。
共轭梯度法的缺点是它不能用来求解非凸优化问题,因为它只能求解凸优化问题;另外,它也不能用于强不可约的优化问题。
共轭梯度法
3. 算法的 MATLAB 实现
在 MATLAB 中编程实现的共轭梯度法函数为: min GETD 功能: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多维函数的极值。
调用格式: [ x, min f ] min GETD( f , x0, var, eps) 其中, f :目标函数;
x0 :初始点; :自变量向量; var x :目标函数取最小值时的自变量值;
(6) 若 k 1 n ,令 x(0) x( n ) ,转步骤(3) ,否则转步骤(7) ;
(7) 令 p
( k 1)
f ( x
( k 1)
) k p
(k )
, k
f ( x ( k 1) ) f ( x )
(k )
2 2
, 置 k k 1, 转步骤 (4) 。
t 0
(k ) ( k ) (4) 用 一 维 搜 索 法 求 t k , 使 得 f ( x kt p ) m i n f
( ) 5; x( k 1 ) x k( ) kt p k,转步骤
k( ) x
) 令, tk p( ,
(5) 若 f ( x
( k 1)
) ,停止,极小值点为 x ( k 1) ,否则转步骤(6) ;
1 f ( X ) d1 + x1 -x1* 2 1 =d1 + x1 -x1* 2
2
*
2
1 d1 a x1 -x1* 2
2b x1 -x1*
x -x c x -x
2
2b x1 -x1*
共轭梯度法矩阵相除
共轭梯度法矩阵相除1. 介绍共轭梯度法(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是一种用于解决线性方程组的迭代算法,其特点是具有快速收敛速度和较低的存储需求。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对矩阵进行相除操作,即矩阵的除法运算。
本文将介绍共轭梯度法和如何使用该方法进行矩阵相除。
2. 共轭梯度法共轭梯度法是一种迭代法,用于求解形如Ax = b的线性方程组,其中A是对称正定矩阵,x是未知向量,b是已知向量。
共轭梯度法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逼近方程的解。
共轭梯度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选择初始解x0和残差r0(初始残差为r0 = b - Ax0),不断更新解x和残差r,使得残差的范数最小化。
具体的迭代过程如下:1.初始化:选择初始解x0和残差r0,设置迭代次数k = 0。
2.计算搜索方向p:根据共轭梯度法的特性,搜索方向p与之前的搜索方向p(i-1)和残差r(i-1)相关。
p(i) = r(i-1) + (beta(i-1) * p(i-1)),其中beta(i-1)是一个常数。
3.计算步长alpha:根据当前搜索方向p(i)和残差r(i-1),计算步长alpha(i)。
alpha(i) = (r(i-1) * r(i-1)) / (p(i) * A * p(i))。
4.更新解x:根据步长alpha(i)和搜索方向p(i),更新解x。
x(i) = x(i-1)+ alpha(i) * p(i)。
5.更新残差r:根据步长alpha(i)、搜索方向p(i)和残差r(i-1),更新残差r。
r(i) = r(i-1) - alpha(i) * A * p(i)。
6.判断终止条件:如果残差的范数小于给定的阈值,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则停止迭代;否则,返回步骤2。
共轭梯度法的迭代次数通常比较少,且收敛速度较快。
对于大规模的线性方程组,共轭梯度法是一种高效的求解方法。
3. 矩阵相除在某些应用中,我们需要对矩阵进行相除操作。
共轭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对物质的一种分析方法,共轭梯度分析法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无损检测技术。
共轭梯度技术是将多种物理效应相结合,并且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分辨率和灵敏度,这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分析技术。
共轭梯度法主要包括:共轭电子效应、共轭磁效应、共轭梯度效应。
共轭梯度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新型无损检测技术。
其主要优点在于:①不需要使用电子源;②同时利用共轭电子效应和共轭磁效应,可以消除多种原子的外层电子对核磁矩的屏蔽作用,同时,也降低了铁磁性物质的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③能够实现对缺陷浓度较低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快速检测。
共轭梯度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无损检测技术,它是利用一些特殊的元素(如铝、铅、铋等)与一些有色金属的原子形成离子,或在两者之间形成过渡族的元素(如汞、铊、铟等),从而达到产生强共轭的效果,再利用超声场或磁场改变他们的相互作用,而不改变他们的化学性质。
共轭梯度的基本原理:①共轭电子效应。
就是利用一些电负性比较强的元素作为原子核,因此他们最外层的电子被核外其他电子吸引,由于距离原子核较远,受到核外电子的排斥,所以核外电子浓度较小。
其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然后再跃迁回价带,所以他们不显电性。
反之,价带中的电子被导带中的电子所吸引,从而降低了价带的电子密度,增加了导带的电子密度,使得原子的核外电子浓度减少,同样会使原子的磁矩减弱。
因此,与这些元素形成化合物的非金属元素的电子都会向原子核附近集聚,从而影响原子的磁矩。
但是当原子序数越高,因为核外电子对核磁矩的屏蔽作用越弱,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越高,原子序数越高的元素的电子就越容易向原子核靠拢。
②共轭磁矩效应。
与电子的共轭电子效应相反,铁磁性物质的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对外磁矩的影响相对比较大。
当这些原子处于磁化状态时,内层电子只能自旋平行,但是这个平行的自旋磁矩,会使这些原子的自旋磁矩大小相等,互相抵消,因此这些原子呈顺磁性。
但当这些原子处于非磁化状态时,内层电子的自旋磁矩可以取向不同,所以,铁磁性物质又显示出反铁磁性。
共轭梯度方法
共轭梯度方法(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是求解线性方程组的一种迭代算法。
该方法适用于求解大型稀疏的对称正定线性方程组,可以显著减少计算量和存储空间。
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共轭方向(Conjugate Directions)的性质,在有限次迭代中求解方程组的解。
共轭梯度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选取一个初值$x_0$,并令$r_0=b-Ax_0$,其中$b$ 为方程组的右端向量,$A$ 为系数矩阵。
计算一个共轭方向$p_0=r_0$,即$p_0$ 与$r_0$ 正交,并满足$Ap_0 \neq 0$。
对于$k=0,1,2,\ldots$,执行以下操作:
a. 计算$\alpha_k=\frac{r_k^Tr_k}{p_k^TAp_k}$。
b. 更新解向量$x_{k+1}=x_k+\alpha_kp_k$。
c. 计算残差向量$r_{k+1}=r_k-\alpha_kAp_k$。
d. 计算$\beta_k=\frac{r_{k+1}^Tr_{k+1}}{r_k^Tr_k}$。
e. 更新共轭方向$p_{k+1}=r_{k+1}+\beta_kp_k$,即$p_{k+1}$ 与$p_k$ 具有共轭性。
如果残差向量$r_k$ 较小,则停止迭代,输出解向量$x_k$。
共轭梯度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存储空间小等优点,但对于非对称和非正定的线性方程组,该方法可能不收敛。
同时,该方法也有一些变体,如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共轭残差法等,可以更好地解决不同类型的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
共轭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共轭梯度法(also known as Pearson-Newman gradient method)是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中一种很有用的技术,主要应用于分析化学、环境工程、农药学、微生物学等领域。
用共轭梯度法时,以活性高的配体替代催化剂上的固定配体(一般为固定相),使原来的催化剂仍能发挥作用,但具有选择性更好、灵敏度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的特点,同时能降低毒性和提高催化活性,还可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
共轭梯度法(reaction-coordinate density technique,缩写为coAPD),是由美国著名的电化学家S.C.R.(赫维斯特)于1976年提出的,最早是应用于考察水溶液中蛋白质在二级胺诱导下的变性行为。
后来,此方法被用于研究Cu(I)-Zn(II)氧化偶联反应,可用于测定其它一些金属离子。
它能够选择性地催化多种反应,并且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催化效率高。
它与同样是基于电极过程机理的原位催化比较,在原理上具有优越性。
对于活性组分分子内部的小的不均匀结构,可以采用共轭梯度法实现更精确的测量。
在这个技术中,如果采用共轭体系,一般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一个三电子体系,而与电子得失的量子化运动相联系,即以共振状态作为激发条件。
因此,实验装置也称之为共振极限溶剂。
目前,已经开发了一些共轭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共轭二烯体系、共轭异戊二烯体系、共轭二炔体系等。
根据不同的选择性要求,又可将它们划分成几类:双齿配体系列、共轭乙炔体系列、共轭苯炔体系列、共轭乙烯体系列、共轭苯乙炔体系列、双烯类配体系列。
由于选择性较高,该技术广泛用于化学反应机理及反应产物分析。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更加广泛。
例如,在定量方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定量结果,可以很快地绘制出实验曲线或计算出数据。
在这个技术中,反应机理以原子轨道理论为基础。
根据反应机理,按照共振条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通过电化学反应测定反应的产物或催化剂的量,并绘制电位-时间图,即可达到定性、定量的目的。
共轭梯度法
v
i 0
p Api
n
i T i
pi
证明:
任意向量 v (v R ) 可以表示成
v c j Pj
j 0
n 1
用 Pi A
T
(i 1,2,,n-1) 左乘式(1)得
n 1 j 0
PiT Av c j PiT APj ci PiT APi
ci P iT Av P i APi
共轭梯度法
(Fletcher-Reeves)
梯度法的特点 优点 迭代过程简单,编制程序较易,一次迭代的工作量较少,计 算机内存量小。 函数值下降方向明确,对初始点没有严格要求。 缺点 跌代过程中走许多弯路,有些情况下,收敛速度较慢。
d ( k ) -f (x ( k ) ) f (x ( k 1) ) d ( k ) 0
f (x )
(1)
f (x* ) A (x(1) 1d1 ) B A x (1) B 1Ad1 0
=
d (1)
f (x(1) ) 1Ad1 0
x*
1d (1)
d (f (x d f (x
( 0) T (0) T
(1)
) 1Ad(1) )
提供共轭向量系的方法有多种,如共轭梯度法,Powell方法等。
(二)共轭梯度法
Fletcher & Reeves (1964)
构造共轭方向的具体方法
x
(k )
x
( 0)
id(i )
i 0
k 1
(1) 初始搜索方向的确定 选定初始点
x (0) ,下降方向 d (0)
取
x (0) 处的负梯度方向;
线性方程组的共轭梯度法
迭代过程
计算方程组的雅可比矩阵A和右端项b,得到线性方程组Ax=b。 计算初始残差r0=b-Ax0。 进行迭代,对于k=0,1,2,...,max_iter,执行以下步骤
迭代过程
01
1. 计算搜索方向pk=-Ak^T。
02
2. 在搜索方向pk上进行线搜索,找到步长λk,使得 Axk+1=b-λk*r^k最小化。
感谢观看
THANKS
定义
线性方程组是由一组线性方程组成的 数学模型,其中包含未知数和已知数。
分类
根据方程的系数矩阵和常数项矩阵, 线性方程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超 定方程组、欠定方程组和恰定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直接法
通过消元或迭代等方法将方程组化为标准形式,然后 求解。
迭代法
通过不断迭代更新解的近似值,逐步逼近方程的解。
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
投资组合优化
共轭梯度法可以用于求解投资组合优化问题 ,以最大化投资收益或最小化风险。
期权定价
在期权定价模型中,共轭梯度法可以用于求解 Black-Scholes方程,以得到期权的合理价格。
风险管理
在风险管理方面,共轭梯度法可以用于求解 风险评估模型中的最优化问题,以评估和管 理金融风险。
解效率。
02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对角占优预处理、不完全LU
分解预处理等。
03
预处理技术可以消除原始方程组中的病态条件,降低
数值误差的放大效应。
自适应步长调整策略
自适应步长调整策略可以根据上 一步的搜索结果动态调整步长, 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
常见的自适应步长调整策略包括 Armijo线搜索、Goldstein线搜
科学计算
共轭梯度法
一.介绍共轭梯度法(Conjugate Gradient )是介于最速下降法与牛顿法之间的一个方法,它仅需利用一阶导数信息,但克服了最速下降法收敛慢的缺点,又避免了牛顿法需要存储和计算Hesse 矩阵并求逆的缺点,共轭梯度法不仅是解决大型线性方程组最有用的方法之一,也是解大型非线性最优化最有效的算法之一。
在各种优化算法中,共轭梯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其优点是所需存储量小,具有步收敛性,稳定性高,而且不需要任何外来参数。
共轭梯度法中最关键的两点是,搜索方向)(k d 和最佳步长k α。
其基本步骤是在点)(k X 处选取搜索方向)(k d , 使其与前一次的搜索方向)1(-k d 关于A 共轭,即(1)()(1),0k k k d d Ad --<>=然后从点)(k X 出发,沿方向)(k d 求得)(X f 的极小值点)1(+k X , 即)(min )()()(0)1(k dX f X f k k αλ+=>+如此下去, 得到序列{)(k X }。
不难求得0,)1()(>=<-k k Ad d 的解为)()()1(k k k k d X X α+=+其中,><><-=)()()()(,,k k k k kAd d Ad r α注意到)(k d 的选取不唯一,我们可取)1(1)()()(--+-∇=k k k k d X f d β由共轭的定义0,)1()(>=<-k k Ad d 可得:><><-=----)1()1()1()(1,,k k k k k Ad d Ad r β 共轭梯度法的计算公式如下:⎪⎪⎪⎪⎪⎩⎪⎪⎪⎪⎪⎨⎧+=><><-=+=><><-=-=-==+------(k)(k)1)(k )()()()()1(1(k))()1()1()1()(1(k)(k)(0)(0)d X X,,r ,,X r Xr d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Ad d Ad r d d Ad d Ad r A b A b ααββ 二.程序框图定义矩阵A 和向量bAx=b定义x 的初值将x 代入计算公式误差到达精度要求Yes输出xNo 迭代出新的x 结束开始三.源码n=100;%矩阵阶数,可以按照题目需要更改syms x1 r1 d1A=zeros(n,n);b=zeros(n,1);b(1,1)=-1;b(n,1)=-1;for i=1:nA(i,i)=-2;endfor i=1:n-1A(i,i+1)=1;A(i+1,i)=1;endx1=zeros(n,1);for i=1:n*1000r1=b-A*x1;d1=r1;a=(r1'*d1)/(d1'*A*d1);x1=x1+a*d1;r2=b-A*x1;if(norm(x1)<=eps)breakendbb=-(r2'*A*d1)/(d1'*A*d1);d1=r2+bb*d1;enddisp([x1])四.结果矩阵A100阶的结果200阶的结果400阶的结果。
共轭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对于任意形式的目标函数()f X ,在极值点*X 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且取前三项,有()()()****2**1()...2TT f X f Xf X X X X X f X X X ⎡⎤⎡⎤⎡⎤⎡⎤≈+∇-+-∇-⎣⎦⎣⎦⎣⎦⎣⎦因在极值点*X 处()*0f X ∇=,而()2**()f X H X ∇=为()f X 在*X 的二阶偏导数矩阵,即Hessian 矩阵,故()****1().().2T f X f X X X H X X X ⎡⎤⎡⎤≈+--⎣⎦⎣⎦ 对于二次函数来说,若令()()()2*2*2*221122,,f X f X f X a b c x x x x ∂∂∂===∂∂∂∂则()**1(),a b H X f X d b c ⎡⎤==⎢⎥⎣⎦而—常数 则,得到()()()()()()()()()()()()()()11221212121122*1**112*2**12**112**1222****11122-1()+--2---1=+--2--1-2---2x x a b f X d x x x x b c x x a x x b x x d x x x x b x x c x x d a x x b x x x x c x x ⎡⎤⎡⎤⎢⎥⎡⎤≈⎢⎥⎣⎦⎢⎥⎣⎦⎣⎦⎡⎤+⎢⎥⎡⎤⎣⎦⎢⎥+⎣⎦⎡⎤=+++⎢⎥⎣⎦由上式可知,当12*1**2x x X X x x ⎡⎤⎡⎤===⎢⎥⎢⎥⎢⎥⎣⎦⎣⎦时,得到目标函数的极小值()*1()f X f X d ==,当22(),,...f X d d =时,则有等值线族。
令2()f X d =,代入上式,则有()()()()112222****2111221()-2---2f X d d a x x b x x x x c x x ⎡⎤=≈+++⎢⎥⎣⎦所以目标函数()f X 在*X 点附近的等值线方程为()()()()112222****1122-2---0a x x b x x x x c x x d +++=式中,122()d d d =-=常数。
共轭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简介共轭梯度法是一种迭代的最优化算法,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或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
它在解决大规模线性方程组时表现出色,尤其适用于对称正定矩阵的问题。
共轭梯度法结合了最速下降法和共轭方向法的优点,能够在有限次数的迭代中快速收敛到最优解。
背景在数值计算和优化问题中,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例如,在图像处理、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领域,我们经常需要求解一个大规模的线性方程组。
然而,传统的直接方法,如高斯消元法或LU分解,对于大规模问题往往计算量巨大,耗时较长。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高效的迭代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共轭梯度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系列共轭的搜索方向来逼近最优解。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对称正定的线性方程组Ax=b,共轭梯度法的步骤如下:1.初始化解向量x0和残差x0=x−xx0。
2.计算初始搜索方向x0=x0。
3.进行共轭梯度迭代:重复以下步骤n次或直到收敛为止。
a.计算步长$\\alpha_k=\\frac{r_k^Tr_k}{d_k^TAd_k}$。
b.更新解向量$x_{k+1}=x_k+\\alpha_kd_k$。
c.更新残差$r_{k+1}=r_k-\\alpha_kAd_k$。
d.计算新的搜索方向$d_{k+1}=r_{k+1}+\\frac{r_{k+1}^Tr_{k+1}}{r_k^Tr_k}d_k$。
共轭梯度法与其他迭代方法相比有以下特点:1.高效性:共轭梯度法能够在有限次数的迭代中收敛到最优解,尤其适用于对称正定矩阵。
相比于直接方法,其计算量较小,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2.无需存储完整矩阵:共轭梯度法只需知道矩阵A的乘法运算结果,不需要存储完整的矩阵。
这对于大规模问题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3.不需要计算矩阵的特征值:相比于其他迭代方法,共轭梯度法不需要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因此在实际问题中更加实用。
算法应用共轭梯度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优化问题和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包括:1.图像处理:共轭梯度法用于图像恢复、图像去噪和图像分割等问题。
共轭梯度法
又称共轭斜量法,是解线性代数方程组和非线性方程组的一种数值方法,例如对线性代数方程组A尣=ƒ, (1)式中A为n阶矩阵,尣和ƒ为n维列向量,当A对称正定时,可以证明求(1)的解尣*和求二次泛函(2)的极小值问题是等价的。
此处(尣,у)表示向量尣和у的内积。
由此,给定了初始向量尣,按某一方向去求(2)取极小值的点尣,就得到下一个迭代值尣,再由尣出发,求尣等等,这样来逼近尣*。
若取求极小值的方向为F在尣(k=1,2,…)处的负梯度方向就是所谓最速下降法,然而理论和实际计算表明这个方法的收敛速度较慢,共轭梯度法则是在尣处的梯度方向r和这一步的修正方向p所构成的二维平面内,寻找使F减小最快的方向作为下一步的修正方向,即求极小值的方向p(其第一步仍取负梯度方向)。
计算公式为再逐次计算(k=1,2,…)。
可以证明当i≠j时,从而p,p形成一共轭向量组;r,r,…形成一正交向量组。
后者说明若没有舍入误差的话,至多n次迭代就可得到(1)的精确解。
然而在实际计算中,一般都有舍入误差,所以r,r,…并不真正互相正交,而尣尣,…等也只是逐步逼近(1)的真解,故一般将共轭梯度法作为迭代法来使用。
近来在解方程组(1)时,常将共轭梯度法同其他一些迭代法结合作用。
特别是对病态方程组这种方法往往能收到比较显著的效果。
其方法是选取一对称正定矩阵 B并进行三角分解,得B=LL T。
将方程组(1)化为hу=b, (3)此处y=l T尣,b=l-1ƒ,h=l-1Al-T,而。
再对(3)用共轭梯度法,计算公式为(k=0,1,2,…)适当选取B,当B 很接近A时,h的条件数较之A大大减小,从而可使共轭梯度法的收敛速度大为加快,由一些迭代法的矩阵分裂A=M -N,可选取M 为这里的B,例如对称超松弛迭代(SSOR),强隐式迭代(SIP)等,这类方法常称为广义共轭梯度法或预条件共轭梯度法,它也可用于解代数特征值问题。
势函数的一种二阶偏微分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共轭梯度法及其数值实现院系: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数学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张世涛日期:2015 年7 月 5 日最优化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实际问题的需要,大规模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共轭梯度法是最优化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他具有算法简单、存储需求少、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二次终止性且易于实现等优点,十分适合于大规模优化问题。
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最早由计算数学家Hestenes和几何学家Stiefel为求解线性方程组Ax=b,n Rx∈而独立提出的。
较著名的有FR方法、PRP方法、HS方法和LS方法等。
非线性最优化的共轭梯度算法的收敛性分析,也就是讨论各种共轭梯度算法在不同搜索下的收敛性质。
本文主要研究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并用Matlab软件对其数值实现。
关键词:无约束规划;非线性共轭梯度法;迭代;最优解;数值实现AbstractOptimization is strong discipline applie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practical issues,large-scale optimization problems are giv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s in optimization. It is simply, storage needs less, easy to practice with faster convergence speed and quadratic termination. It i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optimization problem.The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have been more than 50 years of history. The pioneers were mathematician Hestenes and geometrician Stiefel. They independently proposed this method for solving 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Ax=b,n Rx∈. Well-known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is FR method, PRP method, HS method, LS method and so on. The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the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 for nonlinear optimization is also the convergence of various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s under different search conditions. Global convergence and numerical result of 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of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Besides, we use Matlab to get its numerical solution.Keywords:Unconstrained programming; 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Iteration; Optimal solution;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第一章引言 (2)1.1无约束优化问题概述 (2)1.2 共轭方向 (2)1.3 共轭方向法 (3)第二章共轭梯度法 (4)2.1 基本原理 (4)2.2 算法步骤 (4)2.3 程序流程图 (5)第三章算例 (6)总结 (9)参考文献 (11)附录 (12)第一章引言1.1 无约束优化问题概述无约束最优化问题,即为在不对所求问题定义域或值域做任何限制情况下,对目标函数求最小值的一类问题。
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大多是采用逐次一维搜索的迭代算法。
这类迭代算法可分为两类。
一类需要用目标函数的导函数,称为解析法;另一类不涉及导数,只用到函数值,称为直接法。
其迭代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一个近似点处选定一个有利搜索方向,沿这个方向进行一维寻查,得出新的近似点。
然后对新点施行同样手续,如此反复迭代,直到满足预定的精度要求为止。
而根据搜索方向的取法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几种不同的算法。
其中属于解析型的算法有:(1)梯度法:又称最速下降法。
这是早期的解析法,收敛速度较慢。
(2)牛顿法:收敛速度快,但不稳定,计算也较困难。
(3)共轭梯度法:收敛较快,效果较好。
(4)变尺度法:这是一类效率较高的方法。
其中变尺度法,简称 DFP 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而属于直接型的算法分别有:交替方向法(又称坐标轮换法)、模式搜索法、旋转方向法、鲍威尔共轭方向法法和单纯形加速法等。
1.2共轭方向(1):设A 是n ⨯n 得对称正定矩阵,对于中的两个非零向量, 若有021=Ad d T,则称21d d 和关于A 共轭。
设k d d d ,...,21是n R 中一组非零向量,如果他们两两关于A 共轭,即。
k j i j i Ad d j i T,...,2,1,,,0=≠= 则称这组方向是关于A 共轭的,也称它们是一组A 共轭方向。
注:如果A 是单位矩阵,则21212100d d d d d I d TTT⊥⇒=⋅⇒=⋅⋅ 从而共轭是正交得推广。
(2):设直线AB 和CD 过椭圆中心,切CD 平行于椭圆在点A ,B 得切线,则称AB 与CD 为共轭直径,与得方向为共轭方向,或A,B 的切线方向与的方向称为共轭方向。
见下图。
1.3 共轭方向法对于极小化问题c x b Ax x x f T T++=21)(min 其中A 是正定矩阵,称下述算法为共轭方向法:(1)取定一组A 共轭方向)()3()2()1(...,,n d d d d (2)任取初始点)1(x ,依次按照下式由)(k x 确定)1(+k x ,⎪⎩⎪⎨⎧+=++=+)(min )()()()()()()()1(k k k k k k k k k d x f d x f d x x λλλλ直到某个)(k x 满足0)()(=∇k x f 。
注:由定理可知,若利用共轭梯度法解上述极小化问题,则至多经过n 次迭代必可得到最优解。
第二章共轭梯度法2.1 基本原理定理1:设A 是n 阶对称正定矩阵,k d d d d ,...,,,321是k 个A 共轭的非零向量,则这个向量组线性无关。
定理2:设有函数c x b Ax x x f T T++=21)(,其中A 是n 阶对称正定矩阵。
)()2()1(,...,,k d d d 是一组A 共轭向量。
以任意的)()1(n R x ∈为初始点,依次沿k d d d d ,...,,,321进行搜索,得到点)1()3()2(,...,,+k x x x ,则)1(+k x 是函数)(x f 在k B x +)1(上的极小点,其中},|{)(1R d x x B i i ki i k ∈==∑=λλ是由)()2()1(,...,,k d d d 生成的子空间。
特别地,当k=n 时,)1(+n x 是)(x f 在n R 上唯一的极小点。
推论:在上述定理条件下,必有k i d x f i T k ,...,2,1,0)()1(==∇+定理3:对于正定二次型函数c x b Ax x x f T T++=21)(,FR 算法在n m ≤次一维搜索后即终止,并且对所有的)1(m i i ≤≤,下列关系成立(1);1,...,2,1,0)()(-==i j Ad d j i T(2);1,...,2,1,0-==i j g g j Ti(3).)(i T i i T g g d g -=2.2算法步骤(1)任取初始点)1(x ,精确要求ε,令k=1。
(2)令)()1(1x f g ∇=,若ε<||||1g ,停止,)1(x 为所求极小点;否则,令1)1(g d-=,利用公式)()()(k k k T k k Ad d dg T-=λ计算1λ,令)1(1)1()2(d x x λ+=。
(3)令)()1(1++∇=k k xf g ,若ε<+||||1k g ,停止,)1(+k x 为所求极小点;否则,令)(1)1(k k k k dg dβ+-=++,其中k β用公式221||||||||k k k g g +=β计算。
令1:+=k k 。
(4)利用公式)()()(k k k T k k Ad d dg T-=λ计算k λ,令)()()1(k k k k d x xλ+=+,转3。
2.3 程序流程图第三章算例3.1 算例试用共轭梯度法求下述二次函数的极小点:121222122123)(x x x x x x f --+=取410-=ε,⎥⎦⎤⎢⎣⎡-=42)0(x。
解:首先将)(x f 化成标准格式:.)0,2(1113),(21)(212121⎥⎦⎤⎢⎣⎡-+⎥⎦⎤⎢⎣⎡⎥⎦⎤⎢⎣⎡--=x x x x x x x f 其中A=⎥⎦⎤⎢⎣⎡--1113是一个正定矩阵,b=⎥⎦⎤⎢⎣⎡-02,C=0. 因⎥⎦⎤⎢⎣⎡-=42)0(x故⎥⎦⎤⎢⎣⎡-=⎥⎦⎤⎢⎣⎡-+⎥⎦⎤⎢⎣⎡-=⎥⎦⎤⎢⎣⎡-+⎥⎦⎤⎢⎣⎡-⎥⎦⎤⎢⎣⎡--=+=∇6120261002421113)()0()0(b Axxf 所以.612)()0()0(⎥⎦⎤⎢⎣⎡-=-∇=xf p以)0(x为出发点,沿)0(p 方向作最佳一维搜索,可有公式求得步长:175)()()0()0()0()0(0=∇-=Ap p p x f T T λ ⎥⎦⎤⎢⎣⎡≈⎥⎥⎥⎥⎦⎤⎢⎢⎢⎢⎣⎡=+=235.2529.117381726)0(0)0()1(p x x λ.706.0353.0171217602173817261113)()1()1(⎥⎦⎤⎢⎣⎡≈⎥⎥⎥⎥⎦⎤⎢⎢⎢⎢⎣⎡=⎥⎦⎤⎢⎣⎡-+⎥⎥⎥⎥⎦⎤⎢⎢⎢⎢⎣⎡⎥⎦⎤⎢⎣⎡--=+=∇b Ax x f 计算:.789.0)()1(ε>≈∇x f再计算:0β00346.02891)()()()()0()0()1()1(0≈=∇∇∇∇-=x f x f x f x f T T β故有.727.0311.028*********)()0(0)1()1(⎥⎦⎤⎢⎣⎡--≈⎥⎥⎥⎥⎦⎤⎢⎢⎢⎢⎣⎡--=+-∇=p x f p β 再计算1λ:=1λ.1017)()()1()1()1()1(=∇-Ap p p x f T T 故有.11)1(1)1()2(⎥⎦⎤⎢⎣⎡=+=pxxλ 计算:.00)()2()2(⎥⎦⎤⎢⎣⎡=+=∇b Axxf所以.0)()2(ε<=∇x f故)2(x 即为本题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