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浓浓乡土情
《浓浓乡土情》教案
《浓浓乡土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2. 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人文景观3. 家乡的风土人情4. 家乡的发展变化5. 保护家乡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调查法: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2. 访问法:学生采访家乡的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如何保护家乡环境。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2. 调查与访问: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和访问,收集家乡的相关信息。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如何保护家乡环境。
4.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如何更好地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教师应引导学生尊重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3. 在讨论家乡发展变化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乡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4.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关于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的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社会下册《浓浓乡土情》PPT课件(4篇)
重庆风味小吃
油醪糟 制作油醪糟的时候,每道工序都极为讲究,选料时,
糯米要经过米筛筛选,漏去糠皮碎米,谷稗杂物,让 它粒粒饱满。蒸煮火候恰当不老不嫩,酵母一定是当 地名家所制,发酵不迟不早。这样,制作的醪糟状若 白棉,团而不散,香气浓郁。然后,再将上好的核桃、 芝麻、酥脆之后的花生、冬片、枣泥、橘饼等辅料捣 细,以上等猪边油煎炒,直至基本失去水分,然后以 瓮盛装,自然封存,越年不腐。
河水豆花 嫩嫩的豆花蘸着佐料下饭,豆花的味道清香,佐料
浓郁,米饭是甑子里刚舀出来的粒米饭,热腾腾的香气 扑鼻。不只一次听说过有长身体的男生去吃豆花饭,两 个人吃完人家整整一桶饭,让老板痛心疾首。甑子蒸出 来的饭和家里高压锅、电饭煲不同,每粒米都是完整而 分开的,带着木桶和竹笠的香味。豆花有所谓井水、河 水、泉水豆花,涪陵两条大河交汇,多是河水豆花,豆 花比较绵软,不松散,有豆子本身的回甜味。豆花饭好 吃与否主要在调料,那个小小的调料碗内容很复杂,老 板通常把配料一字排开,自由组合,葱姜蒜、香菜、酱 油、榨菜粒、椒盐、味精、芝麻、花生、则耳根末、糍 粑青椒、油辣子、糊辣壳、花椒面、熟菜油,差不多二 十来种。
和江口鱼一样有特色的菜品:
黄辣丁,与新津麻辣鲜香的水煮黄辣丁相比,江口的黄辣丁更 象红烧的,野生鱼肉的鲜美更明显。
北桥鱼庄(县武装部旁边),只有三张桌子,回头率最高的地 方。 猪肚鸡汤,味道鲜美之极,坝底的是耙豌豆,这个汤简直 无敌。清波鱼做的汤,汤味鲜美,鱼肉嫩滑,喝了鸡汤再喝鱼汤, 感觉味蕾从浓郁到淡然,就只隔了一步,同样是鲜美,却各有各 的精彩!
2. 利用国庆长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 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6个活动小组,分别对侗 乡风光、侗族服饰、红色侗乡、侗家美食、侗乡 建筑、侗族风情进行调查了解。 3. 浏览网页,查找资料
浓浓乡土情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家乡的老街和老屋
北京四合院 吊脚楼 江南水乡的民居 陕西窑洞 客家土楼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家乡的老街和老屋
许多地方的地方、街名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也记载着当地的历
史。让我们对家乡的地名和街名做个小考察,也许会有意想不 到的收获。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家乡文化采风
•
•
家乡的老街和老屋
家乡的美食佳肴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长期共同生 活的过程中,人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就是 在浓浓的乡音、乡情、乡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
用自己家乡的口音读一下以上文字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河北的地方戏
河北梆子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河北的手工艺品
吹糖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河北省肃宁县西泊村,也称“糖人村”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河北的手工艺品
唐山皮影
唐山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唐山皮影的唱腔、 音乐、表演、造型有着本地域特有的风格,受到国内外同 行和观众的赞誉,具有很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家乡的美食
四川酸辣粉 云南的过桥米线 南京盐水鸭 东北小鸡炖蘑菇 沿海地区的海鲜 重庆火锅
我们家乡呢? 衡水湖烤鸭蛋、流常老豆腐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们的家乡???
衡水老城老街老巷
历史厚重文化
桃城区的前身是衡水县,衡水县城亦称桃城。古桃城位于 今日衡水安济桥地域,东起劳改队,老城区向西延至人民公园 南门,想当初,这里是一座文脉昌盛、经济繁荣的袖珍县城。 四方小城坐落在老城区东面,城内的东门口街称“育贤 街”,北门口街称“丰登街”,南门口街称“阜民街”,西门 口称“西城街”。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优质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家乡节日》中第8课《浓浓乡土情》。
详细内容包括:解家乡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感受家乡变化和发展,培养热爱家乡、传承文化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家乡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增强对家乡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家乡变化和发展,培养热爱家乡情感。
2. 教学重点:解家乡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传承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家乡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
2. 新课展示:(1)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家乡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方面资料,引导学生解家乡特色。
(2)播放课件,介绍家乡变化和发展,让学生感受家乡美丽。
3. 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以家乡传统节日为例,讨论节日来历、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2)手工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家乡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等,提高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家乡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浓浓乡土情2. 内容:(1)家乡传统文化(2)家乡风俗习惯(3)家乡民间艺术(4)家乡变化和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民间艺术展览,加深对家乡文化解。
(2)开展“我为家乡代言”活动,鼓励学生介绍家乡特色,提高表达能力。
(3)开展“家乡变化”摄影比赛,让学生记录家乡发展,培养观察力。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3《浓浓乡土情》教案新人教版
《浓浓乡土情》学科:品德与社会课例名称:浓浓乡土情课型:讲授课年级:教学目标:1、在调查和了解家乡的文化风情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饮食习俗、家乡的老街老屋等,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2、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有效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的文化、饮食习俗,体会浓浓乡土情。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图片。
3、学生调查。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颂家乡的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视频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出示中国地图和山东省地图)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看着这张地图,你能告诉我,你的家乡在哪里吗?(让学生用“我的家乡在,我是人”的句式来说。
)如果有外地的学生,也让他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他的家乡。
(出示莱芜地图)这就是我们家乡——莱芜的版图。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家乡,也都是在这浓浓的乡音、乡情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的家乡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家乡文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我们家乡的文化风情。
板书:家乡文化采风设计理念:以脍炙人口的视频歌曲引入新课,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视觉,也满足了孩子们的听觉,这样导入新课既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又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能很快进入佳境。
二、家乡文化大家谈1、过渡: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家乡的文化,课前大家都做了一次采风活动,现在就请大家来说说你的采风收获。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重点从了解到了哪些家乡文化、用什么样的方式了解的、自己的采风感受方面给学生以引导、评价。
着重指导学生多样的采风方式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板书:特产、风土人情、风景名胜、方言等。
设计理念:我口说我家乡的文化,通过课前的调查,课上的交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善于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浓浓乡音1、过渡: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我们家乡文化的历史悠久和灿烂辉煌,这么浓郁的乡土文化,在我们短短的一节课中能不能全部感受到?(不能)因此,感受一下我们家乡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乡音、乡曲。
《浓浓乡土情》教案
《浓浓乡土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实地考察、采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让学生学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乡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乡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1)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定义。
(2)引导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特点,如地域性、民俗性等。
2.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1)让学生认识到乡土文化对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乡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乡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乡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感受乡土文化。
4. 访谈法:引导学生采访当地长者,了解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乡土文化的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自己家乡的乡土文化,准备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家乡的风景画,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乡土文化,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乡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家乡乡土文化,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乡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乡土文化。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3浓浓乡土情》word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道德与社会下册教课设计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浓浓乡土情合江镇中心校陈思滨教课目的:1、观察和认识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拥有家乡特点的地区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究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课准备: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
2、学生展开检查活动,准备家乡的有关资料。
(文字、图片等):(1)学生自由组小组,经过各样门路,采集认识家乡文化中的不一样方面。
(2)依据采集的资料,按类型归类整理并写出检查报告。
教课过程:一、情形导入1、聆听泸州合江歌曲。
(课件展现)2、教师自我介绍,抽生自我介绍。
讲话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同是家村夫,今日,我们就一同来认识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家乡文化节活动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同学们准备一下,分别展现拥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家乡文化节开幕了!(课件展现)1、家乡的语言(以小品、民谣等说唱的形式展现)凡是土生土长的合江人,或多或少都能说几句合江方言,合江人说话声音洪亮、吐词有力、快言快语。
合江方言,不单有显然的地区特点,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的风趣委婉耐人回味,有的要言不烦寓意深刻,有的比喻生动让人忍俊不由,有的富含真理叫人耐人回味。
2、家乡的美食(1)合江“三绝”:荔枝、青果、柚子(2)四川火锅,家常麻辣,鲜美而不燥火,川南风味突出。
(3)泸州的小吃和特点菜肴看起来更切合北方人的口胃:黄粑、猪儿粑、白糕、串串香以及荤豆花、酸菜豆花,朴素而个性突出,一如泸州人的性格。
在泸州吃早饭绝对不是一件乏味的事情,光面食就有几十种“惯例武器”的佐料让人选择。
3、家乡的手工艺品。
(课件展现)4、家乡传统文化(学生模拟表演舞龙、舞狮、川剧表演,课件展现合江傩舞)三、沟通领会,升华感情。
1、今日,经过学习沟通,我们看到了勤奋朴素的家村夫,他们乐观向上,勤劳耕作,创建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美,让我们钦佩。
《浓浓乡土情》教案
《浓浓乡土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2. 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山脉、河流、湖泊、动植物等。
2. 家乡的民俗风情:节日习俗、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
3. 家乡的传统文化:历史遗迹、古建筑、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
4. 家乡的变迁与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5. 保护家乡环境,传承家乡文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故事、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魅力。
3. 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反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学资源。
2. 实地考察所需交通工具及安全设施。
3. 小组合作所需材料。
4. 思考与反思的问题及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喜爱程度及乡土情感的培养。
3.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的表现。
4. 学生思考与反思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及课时安排:第1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1. 导入: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美景。
2. 课程内容:介绍家乡的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的动植物资源。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感悟,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环境。
第2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1. 导入:展示家乡的民俗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
2. 课程内容: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民俗风情。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民俗风情的体验,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
七、家乡的传统文化第3课时:家乡的历史与人物1. 导入: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
2. 课程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遗迹、古建筑、历史人物等。
人教版小学品德四年级下册《1.3 浓浓乡土情 》word教案 (2)
浓浓乡土情教学目标: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师准备MTV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
(文字、图片、音像)第一课时:调查活动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家乡》中的《浓浓乡土情》。
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关注家乡发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热爱家乡的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家乡的美景、美食、民俗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2. 讲解教材内容(1)引导学生学习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
(2)让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了解家乡的变化。
(3)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例如:采访家乡的老人,了解家乡的民间故事;参观家乡的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开展环保活动,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请你说说家乡的一种特色美食,并介绍一下它的制作过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浓浓乡土情2. 内容:(1)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2)关注家乡发展(3)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爱我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作业题目:列举家乡的三个特色景点,并简要介绍。
答案: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实践活动,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了解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三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浓浓乡土情》教案
三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浓浓乡土情》教案第三浓浓乡土情一、教学内容:浓浓乡土情二:教学目标: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教师准备电子(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师准备TV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
(文字、图片、音像)第一时:调查活动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时:堂学习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家乡文化史)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浓浓乡土情教案[001]
浓浓乡土情教案[00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组和句子;
2.能够介绍自己的家乡或熟悉的乡村,表达对家乡和乡村的热爱之情;
3.能够阅读简短的叙述性文章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本单元所涉及的生词、词组和句子;
2.难点:掌握表述家乡或乡村的基本语言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
1.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法;
2.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四、教学过程:
Step 1:自我介绍
1. 老师首先进行一段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出生地、成长地以及熟悉的乡村。
2. 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出生地、成长地以及熟悉的乡村。
Step 2:生词、词组和句子掌握
1.老师教授本单元所涉及的生词、词组和句子,并让学生多说多读用于巩固。
2.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掌握得最快、最准确。
Step 3:阅读理解及交流
1.老师让学生细读课文,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内容,然后分享由此想到的一些场景和情景。
2.学生分组,根据文中所描述的情景,组成故事情节,并讲述给其他同学听。
Step 4:口语练习
1.根据学生们组成的故事情节,展开下一轮的口语练习。
可以设置场景模拟,让学生充分模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2.学生可以分组较劲,发挥想象力,表达出他们所掌握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口语技巧。
五、教学评估:
1.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生字、词组与句子。
2.对学生的交流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提高措施。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浓浓乡土情》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浓浓乡土情》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浓浓乡土情》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知道家乡的特色文化,提高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学生能够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培养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乡土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乡的风土人情、特色文化。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思考家乡的文化,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景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特色文化,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学生汇报交流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4.情景教学: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家乡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家乡的骄傲》中的第二课《浓浓乡土情》。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独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增强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培养他们关注家乡、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独特,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家乡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美景。
2. 新课内容(1)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①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
②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③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了解到的家乡历史文化。
(2)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①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图片。
② 学生观察图片,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③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①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图片。
②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家乡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如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浓浓乡土情一、家乡的历史文化二、家乡的风土人情三、家乡的发展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画一幅画或制作一件手工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独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浓浓乡土情一
浓浓乡土情(一)————————————————————————————————作者: ————————————————————————————————日期:《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家乡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已有一定了解,但还不够系统,了解的途径也很单一。
家乡众多的民俗风情给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了学校很好的教育资源。
因此,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对家乡的各方面信息作一深入了解,感受自己家乡的不俗魅力,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热情,已初步具备收集信息的能力,这些为本节课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浓浓乡土情》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课内容。
本单元是对学生前面所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手工艺品、风俗文化、家乡戏曲、方言等多方面的了解家乡。
本课的设计主旨是通过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家乡文化的愿望。
2、初步了解家乡方言、戏曲、习俗、手工艺品与地理、历史之间的关系。
3.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等活动学会一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多角度了解家乡文化。
难点是在了解家乡文化的同时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自制课件。
学生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向亲人或朋友询问等办法了解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将相关资料整理好,完成《家乡文化采风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舞。
手鼓、冬不拉、热瓦甫、胡西塔尔、都塔尔等个人的家乡文化艺术是不同的。
2.督促思考: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了什么?观察课件:
北京的四合院、云南
文化采风老街老屋
/b/18035934-1167202503.html
/details.htx&channel_id=3&item_id=1048765&act_type_id=3云南
苗族的吊脚楼云南
/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category&id=84&Item id=123福建的客家土楼
/flighting/album/item/d3e689ef4d34dc0afdfa3c08.html#IMG=7463 834b325732ec82025ce5新疆民居
2006年五月十八日晚,以精品剧目《刘三姐》、《白莲》、《八桂大歌》精华串成的《刘三姐故乡的歌》在广西柳州上演。
演出以浓郁民族风情的民歌为主,辅以舞蹈、民族乐器、民族服饰,以音带画,音画情景交融。
用音画的艺术形式尽情地演绎和礼赞八桂大地上苗、瑶、侗、壮、京各族人民古往今来的两大主题,音画效果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