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生活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生活化

发表时间:2011-12-21T13:34:12.67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黄艳

[导读] 新语文课标规定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黄艳(广元市利州区西城中学四川广元 628000)

新语文课标规定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实现语文生活化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

“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强调了语文的“生活的回归”,只有实现语文即生活,语文教学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这就要求语文工作者既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呼吸自由、鲜活的空气来发展语文,又要让语文与自然接轨,与生命会晤,与社会共存来践行生活。因此听说读写与交流实践就自然成为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生活形式。

语文生活化的基本要求是:①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应以生活为基点,注意从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关注的话题,将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②为了让“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要让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共同努力,转变观点,营造读书氛围。通过听说读写、悟和交流,培养多方面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语文生活化的具体有以下做法。

1.积累词汇语句和素材的生活化

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学管理就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确保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和生活习惯。比如借助工具书和生活交流积累思想语言艺术好的精彩语句或语段;每周批阅文摘和日记、表扬和奖励先进来加以落实。通过“读书”来领悟和深化课堂上所学的为文为人之道,把文中精彩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内存,变成自己的文化素养。

语言的创意从哪里来?从书本描述的生活和现实人们的生活中来,然后用当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来沟通、比照、评判,进行辩证的、多元的解读,必要时开展讨论或演讲,进行思辩、过滤、消化和吸收,使素材生活化,所积累的素材才会深深地融入积累者的生命,使其成为充满灵性、具有发展潜能、具有创造品质的人。

2.阅读生活化

就中学生而言,积累是为了阅读,阅读更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读什么?读书与读生活。在读中走进作者的生活和作品的生活,参照现实生活情理,注入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体验,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阅读教学具体做法:①引导、启发学生一字一句地认真品味、感悟词的选择、锤炼和排序所依据的生活情理。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一句,一个“送”字,再寻常不过了。但我却没有放过看似寻常的字,而是点拨学生:为什么作者不用更自然化的“吹”、“带”等词呢?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当时作者正满心愉悦地“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呢,所以将“微风”拟人化:殷勤地“送”来清风。接着启发学生进入生活感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寓情于物的体验:心情好,看什么都顺眼;心情不佳时,看什么都恼人,所以才有“感时花溅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诗句。②依据情理探究句子的选择、变形、衔接、排序等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和领悟。例如,“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几句中。教师通过点拨和启发,让学生明白:波折号后的句子不仅在补充强调马克思已经死了,更是一句讳语。恩斯格太尊敬、爱戴这位革命战友,怎忍说出那个“死”字!③探究课文布局谋篇依据的生活情理:文段的先后安排,往往是依据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题来安排的。例如《绿》这篇散文,先写梅雨亭、梅雨瀑,看似闲笔,实则衬托梅雨潭更神奇。

3.写作生活化

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都表明了语文生活化的要求。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赋予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智慧,就看你是否能发现。例如,风刮得有多大是不好说清楚的,可以写树被刮得怎样,这就叫侧面描写;山要起伏才有美感,文章也要讲究起伏;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所以文章要讲究对比、衬托;看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作文也要注意语言、细节、心理描写。菊花傲霜,寒梅斗雪,这本是它们的天性,但人们却由它们的天性想到某种人的天性或某种高尚的人格。父母、师长、同学经常会有一些流露心曲的细节动作、表情,这就是细节描写的来源。我们要善于抓住细节,谙人知情,待物会意,才能有情有意、有滋有味地活着……。

语文就这样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只有把语文教活、实现语文生活化才有助于学生开创更美好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