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哲学家哲学观点大集合
哲学家的著名观点
哲学家的著名观点思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
——叔本华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
——泰勒斯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
——费希特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
——黑格尔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
——费尔巴哈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
——古德尔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谢林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
——叔本华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爱尔维修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培根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
——霍布斯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康德一切确定的皆否定。
——斯宾诺莎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
——洛克没有物体,只有运动。
——伯格森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
——胡塞尔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
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海德格尔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
——海德格尔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荷尔德林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维特根斯坦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
——卢卡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
——卡西尔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
——梅罗.庞蒂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大卫·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人性论》(1739)、《人类理解研究》(1748)、《道德原则研究》(1752)和《宗教的自然史》(1757)。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1大卫·休谟以‘人性’或人的求知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探索和解答人心活动的本质、种类、起源、内容、原则、因果问题作为内容,以实验推理作为方法,以贡献出一幅人类心理的地图,贯通秉持真确事理和新奇说法的各派哲学、摧毁保护迷信的荒谬哲学的基础作为梦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哲学活动,在约翰·洛克和乔治·巴克莱创立的经验论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经验怀疑主义的哲学理论大厦。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休谟把洛克和巴克莱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它的逻辑终局。
○2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比休谟所给与的打击更为致命。
○3我通过阅读和研究休谟的哲学著作发现,休谟哲学具有内容全面、思想深刻、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优点,也具有概念模糊不清、观点自相矛盾、理论不能自洽的缺陷。
康德和罗素对休谟哲学的评判不符合休谟哲学的实际。
一、休谟哲学著作中的重要概念1、人性(humanity)休谟哲学著作中的‘人性’概念是指什么?休谟哲学著作中的‘人性’概念是指同各门科学和哲学具有种属关系、分为知性和情感两个种类、具有彰显事物和产生知识的能力、被称为一切事物和知识的原因、来源或本体的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
休谟在《人性论》中说:“人性是一切科学的首都或心脏,研究人性是哲学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任何重要问题的解决关键,无不包括在关于人性的科学中间,在我们没有熟悉这门科学之前,任何问题都不能得到确实地解决。
”○4哲学是以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为对象的认识思维活动,科学是以分科的事物为对象的认识思维活动。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亚里土多德(Aristotle, 384 BC - 322 BC)
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 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 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 一。《政治学》是古希腊 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 著。成书于公元前326年 , 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 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 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 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 公民最好的国家。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总体上倾向于性恶论的人性论从人性论出发论证国家起源问题国家学说认为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政治的根本问题在于权力马基雅维里的政体观共和理想与君主专制认为最好的政体是混合政体最赞赏罗马的共和制度但必须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中才能实行主张在当时腐败的意大利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古罗马时期的地图
.
斯多葛学派(Stoicism)
公元前300年左右,塞浦路斯岛人 芝诺(约前 336~前264年),在雅典创立的学派。 由于他通 常在雅典的画廊(英文stoics,来自希腊文stoa) 聚众讲学而得名。晚期斯多葛学派主要流行于罗 马帝国。其代表人物:巴内斯、塞内卡、埃彼克 泰特、马可•奥勒等。
让· 布丹(Jean Bodin,1530-1596 )
近代西方最著名的宪政专家, 1576年布丹 发表了《国家六论》,在西方政治、法律 思想史中,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 权学说,被认为是近代主权学说的创始人。
让· 布丹的政治思想
1 国家理论
承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国家是从家庭发展 起来的; 在社会与国家之上,布丹承认神法与自然法的权 威
没有政府的生活状态, 霍布斯称为“自然状 态”。 1651年出版《利维 坦》,是社会契约论的 第一部杰作。
自然状态(the State of Nature)
古今西方哲学家简介
苏格拉底
1)心灵的转向 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 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 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 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 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 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 于己,研究自我。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 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 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 体。
唯心主义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 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 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 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 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 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 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 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 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 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 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 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 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 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 “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 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 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 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 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
4,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
• 德谟克利特( 约BC460~BC370年或356年) • 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 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 德谟克利特一生勤奋钻研学问,知识渊愽,他在哲学、逻辑学、物理、 数学、天文、动植物等方面都有所建树。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 他的原子论用多元和运动来解释宇宙:一切物质都由微粒组成,它是 不可再分的。无数的原子在无限的空间或“虚空”中运行;原子是永 恒存在的。原子和“虚空”是他提出的最终的现实事物。物质的现象 是由原子组合而产生的。从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影 像”,而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而产生 的,这就是他的“影像说”。 • 必然性。
古代中外哲学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古代中外哲学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
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承认人能通过“天官”(感官)和“天君”(心)的知觉作用认识客观世界,并强调思维对于感觉的辨别和验证。
2.范缜(约450—约510)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在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后,他仍能坚持反对佛教,并著《神灭论》。
他从“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根本命题出发,论证形体和精神的关系是“质”和“用”的关系,即“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形和神的关系,正如刀刃和刀刃的锋利的关系一样。
肯定精神本身并非物质实体,而是人的形体的一种作用,修正了以前唯物主义者误认为精神是一种特殊物质的观点,有力地批驳了佛教神不灭论。
3.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分离,但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理是本”。
强调知先行后,但又认为“知行相须”,注意到行在认识中的作用。
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他的理学后来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时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
但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
4.王守仁(1472—1528)明朝哲学家、教育家,余姚(今属浙江)人。
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的心学,用以对抗程朱学派。
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
提出“致良知”的学说,把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人生而具有的“良知”。
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知先行后”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
不同派别哲学家的观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培根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无风不起浪”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
“望梅止渴”
“4就是死,8代表发”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心想事成,梦想成真,万事如意”
“疑邻偷斧”的故事
“掩耳盗铃”的故事
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
“心外无物”
慧能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儿
“我思故我在”
康德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世记)。
朱熹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
黑格尔
“绝对观念论”
休谟
“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
“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
“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大哲学家的例子
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大哲学家的例子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大哲学家的例子:1.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笛卡尔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以怀疑论为基础,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观点。
他怀疑了所有的知识,包括感觉和外部世界的存在,最终得出了他自己的存在是不可怀疑的结论。
2. 康德(Immanuel Kant)康德是德国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他以怀疑理性的限制为出发点,提出了“批判哲学”的思想体系。
他怀疑了人类理性的能力,认为我们的认识只能适用于经验世界,而超越经验的事物是无法被认识的。
3.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尼采是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他以怀疑传统道德观念为主要内容,提出了“超人”和“永劫回归”的概念。
他怀疑了传统道德的价值,主张超越传统的道德观念,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4. 萨特(Jean-Paul Sartre)萨特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他以怀疑存在的意义为出发点,提出了“人是自由的存在”和“存在优先于本质”的观点。
他怀疑了传统的宗教和哲学观念,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对自己行为负责任。
5. 休谟(David Hume)休谟是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他以怀疑因果关系和经验的可靠性为主要内容,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哲学观点。
他怀疑了人类对因果关系的认知能力,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经验,而经验本身是不可靠的。
6. 罗素(Bertrand Russell)罗素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他以怀疑数学和逻辑的基础为主要内容,提出了“逻辑主义”的思想体系。
他怀疑了数学和逻辑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主张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建立知识体系。
7.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弗洛伊德是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以怀疑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为主要内容,提出了“潜意识”和“童年经验”的概念。
他怀疑了人类意识的自我认识能力,认为人类行为受潜意识的影响。
8.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卢梭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他以怀疑社会契约和私有财产的合理性为主要内容,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毕达哥拉斯。
这个学派的哲学思想受到了数学的深刻影响,强调数的概念和几何形式在宇宙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下将介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些核心观点。
数的神秘性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宇宙的基础规律,万物皆可通过数来解释。
数被看作是神圣的,具有神秘的力量。
毕达哥拉斯学派相信,通过数的探究和研究,人类可以揭示宇宙的奥秘和真理。
宇宙的和谐与数的关系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是一个有序而和谐的整体,一切变化都可以通过数学规律来解释。
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能通过数字和几何形式来表达,宇宙的运行规律也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万物的数学表达
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一切皆数”,即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数来表达。
他们将数学应用到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中,认为数学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
数的重要性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认识世界和宇宙的基础。
他们认为,通过数学的研究和应用,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从而更好地规划和控制自己的生活。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对后世的哲学、科学和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开创了把数学和几何运用到自然界研究的先河,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们的思想启发了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人类认识世界和宇宙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希腊哲学家思想汇总
赫拉克利特
1.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始祖,提出“万物流变、无物往常”的观点,认为宇宙是一团活火,在一团永恒的火中,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不变的,因此,“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
2.永恒的活火
3.万物皆流
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这就是他的逻各斯学说,是他的辩证法思想的第二个方面。
4.对立统一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关系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根据一定的数的比率关系,整个宇宙就是按一定的数的比例组成的有秩序的科斯摩斯。赫拉克利特用“逻各斯”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完美地表达出来。在这点上,赫拉克利特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是根本一致的。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六——五世纪期间,以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希腊哲学,已经比米利都学派前进了一步,即他们不满足于寻求万物的本原,而是开始要寻求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他们开始发现了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也就是逻各斯。这是当时哲学上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他们对哲学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
2.二分法悖论:任何一个物体要想由A点运动到B点,必须首先到达AB中点C,随后需要到达CB中点D,再随后要到达DB中点E。依此类推。这个二分过程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这样的中点有无限多个。所以,该物体永远也到不了终点B。不仅如此,我们会得出运动是不可能发生的,或者说这种旅行连开始都有困难。因为在进行后半段路程之前,必须先完成前半段路程,而在此之前又必须先完成前1/4路程......因此,物体根本不能开始运动,因为它被道路无限分割阻碍着。
巴门尼德
1.是赫拉特里特的对立面,反对辩证法,提出存在与非存在的对立,真理和意见的对立;认为存在就是存在,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不可能存在,根据严格的形式逻辑推理,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唯一的,是不动的;坚持辩证法的赫拉克利特学派是“不辨是非的群氓”,巴门尼德突出了感觉和理性的区别,提出理性高于感觉,真理高于意见,具有明显的先验主义倾向。
主要哲学家哲学观点大集合
主要哲学家哲学观点大集合(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马、恩) 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恩)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马、恩)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列宁)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恩)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恩)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马、恩)一.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认为:“ 绝对观念” 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 绝对观念” 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 绝对观念” 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 绝对观念” 的最好国家制度。
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
二.尼采是德国哲学家。
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是反理性主义的典型。
1 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出发,摆脱其消极悲观的倾向,使之变为积极行动的反叛哲学,创立了“权力意志说”和“超人哲学”。
2 提出了“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口号,认为传统的真善美观念抑制了生命的价值,实际上人并不具有真善美的本能,而只有权力意志的本能。
强调要建立新的即权力意志的价值观。
西方十大顶尖哲学大师
西方十大顶尖哲学大师一、苏格拉底(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古希腊:(约公元前469年——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苏格拉底 Socrates ,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苏格拉底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而柏拉图更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主要思想: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
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
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
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苏格拉底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
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
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
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
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
休谟哲学观点
休谟哲学观点休谟哲学观点:休谟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验论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一切存在的有意义的观念其思想来源就是其相应的印象,对于印象和观念他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印象”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内外感觉,包括我们所听见的,看见的,喜欢的,讨厌的等等。
印象则分为两种,一种是感觉印象,就是我们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心中的最直观的的反应;另一种是反省印象,这是说他们的产生是在我们脑中对相应的观念的产生之前产生,出现在感觉印象之后,却来源于感觉印象。
论述如下:凡主张经验是人的—切认识的唯一来源的哲学理论都叫经验论。
由于对经验有唯物和唯心的两种理解,因此,经验论也有唯物的经验论和唯心的经验论。
唯物主义的经验论主要代表有培根、霍布斯、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
他们认为经验是从客观事物中产生的,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
因此,客观事物是感性经验的基础。
唯心主义的经验论的主要代表有贝克莱、休谟、马赫等人。
他们认为“经验”是人的主观体验,把经验限定为感觉的总和,认为感觉就是唯一的存在,它不和客观事物发生关系,不从客观事物中产生,只是从自我的感觉和意识中产生出来,把“经验”和物质隔开,“经验”和实践分离,这是赤裸裸的主观唯心论。
第二、温和的怀疑论。
对于感觉的来源问题,休谟是持怀疑态度的,在他看来我们自身所具备的的感觉,其来源是不可知的。
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地追寻感觉的来源,就可以合理地解释感觉经验,并且在他看来,感觉来源自己是可以解释的。
第三、不可知论。
休谟哲学思想中的不可知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物质对象同上帝是不是真的存在是不可知的和经验因果关系是否存在。
第四、因果学说。
在研究了经验和因果关系之后,休谟提出推论得出了其相应的来源,在他看来,这就是人的习惯和经验,当然他也将其运用在了自我的哲学思想中虽然休谟属于18世纪的哲学家,他的著作中讨论到的题材大多与现代哲学界的主要争论有密切关系,这与其他同时代的哲学家相较是相当罕见的。
中西方主要思想家和美学流派汇总
①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A古希腊时期:公元前七世纪——公元前二世纪希腊哲学特点:1.非宗教的精神,2.思辨的精神。
泰勒斯(Thales,约前624-约前547,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米利都学派创始人)。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约前500,古希腊数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
苏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与留基波并称原子说创始人)。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学园派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逍遥学派创始人)。
B 罗马时期:公元前二世纪——公元五世纪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在哲学上,是折衷主义的代表)。
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前4-后65,古罗马哲学家、戏剧家,新斯多葛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爱比克泰德(Epiktetos,约66-?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
琉善(Loukianos,约125-约192,一译卢奇安,古希腊散文作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
②公元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中世纪时期:公元五世纪——十四世纪末安瑟伦(Anselmus,1033-1109,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家,实在论主要代表,有“最后一个教父和第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1193或1206或1207-1280,中世纪德意志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天主教多明我会僧侣)。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约1214-约1292,英国思想家,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主要哲学家哲学观点大集合
主要哲学家哲学观点大集合(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马、恩)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恩)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马、恩)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列宁)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恩)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恩)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马、恩)10、“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
”(马、恩)11、“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列宁)12、“辩证法对观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恩)1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马、恩)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马、恩)15、“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马、恩)16、“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
”(列宁)17、“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
”(列宁)1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恩)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恩)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恩)22、“人的思维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观点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那么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首先,苏格拉底认为一种心灵的转向。
在以前,古希腊的很多智者对于伦理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感性的阶段,但是苏格拉底通过把哲学的研究转向自我,即所谓的把哲学引到人间,苏格拉底认为自然是变化无常的,所以从自然学到的知识也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是不确定的,所以苏格拉底希望把人与自然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
苏格拉底创造了“灵魂不灭说”。
在这之前就有了如此的说法,但是之前的人对灵魂的了解较为模糊,并没有具体化或细化。
但苏格拉底把灵魂看成一种与物质拥有一种本质不同的实体,人的死亡,不过是这种实体的分散罢了,并没有消失。
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他认为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事物的意见确实随着实践与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
苏格拉底还认为“善”是一切事物最终的原因,这些想法的确立为以后的唯心主义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他还发明助产术,他对于知识的传授不是靠灌输,而是采用一种反问的方式,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循序渐进的反问,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无知;这便是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的介绍了。
苏格拉底的教育观点首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使知识”。
他认为人们通过受到的教育能够展示出自己本身的美德,简单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身上的善性展现出来。
这些好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
他还阐述了“善”的概念。
他认为善就是勇敢,也代表着正义。
当然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自我升华的过程,苏格拉底看到了过程的重要性。
当然在这里说的知识不代表着自然界全部的知识。
苏格拉底还认为只有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知识才是最有保证的,那些自然界的知识是无法证明其正确性的。
他同时还强调没有知识的人是一种无耻的存在,苏格拉底希望人能够承认自己知识的匮乏,由此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去汲取知识,从而对自己完成一种升华。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观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是: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个体的存在即是世界的存在;人本来是自由的。
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个过程始终围绕“存在”问题而展开,但海德格尔言说的“存在”又不同于以往哲学家所谈论的“存在”,并且其对于“存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各派哲学家从事哲学思考的方法、路径和体系,这样各派哲学家们得出的哲学结论便互有差异。
海德格尔以现象学方法和本体解释的步骤描述“存在”的生存状况,并且把“存在者”解释为在“领会”中去存在的“存在”论。
结合此意海德格尔分析了“真理”、“技术”、“语言”等概念本质,最后得出“存在”存在于“天地神人”四重合一家园的哲学结论。
海德格尔主要的哲学观点1、死亡是对现实世界生活的否定。
当人面对死亡时,才会停止对世界的忧虑和担心,从陷落中孤立出自己,成为真正的存在。
死亡是属于个人的事,他人无法替代,只能靠你自己体验死亡。
2、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属己的而有待实现的潜能,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死亡。
3、人必须正视死亡,从恐惧中明白自己活着的重要性。
为自己计划未来时,必须包括死亡,人不该只接受生命, 而拒绝接受死亡高三政治的学习方法1、回归梳理课本。
高中政治总共五个课本,内容很多,如果想把它们都记住并且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从大脑中调取出来,需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学习高中政治首先要对原理进行一定的归类,浅层次的的归类是遵照高中政治课的三个板块来进行的,分为常识知识、经济知识还有哲学知识。
然后的层次归类是在已有的三个板块中,把每一个板块都按照课*节的内容或者按照自己总结出来的逻辑结构进行,如何有利于记忆就如何做。
如此这般就可以顺应成为一个逻辑联系的结构图,对政治知识的记忆裨益是很大的。
2、背书。
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
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分主次的背,内容会很多,压力也会变大。
人生哲学寻找人生的真谛
人生哲学寻找人生的真谛人们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
为了寻找人生的真谛,不同的哲学家、学者和智者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理论。
本文将通过探讨人生哲学的不同学派以及它们对人生真谛的解读,帮助读者对人生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每个人必须在自由选择中创造自己的意义。
这种哲学观点源于对人类存在困境的思考,对人生的真谛提出了挑战。
根据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观点,人生的真谛在于面对无意义的存在,通过自由选择和行动来塑造个人的意义。
人们通过对意义的追求和对困境的战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东方哲学中的人生东方哲学强调内心平静和淡泊名利,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修行来减少苦难和欲望,达到解脱和涅槃。
道家的观点是通过顺应自然的方式来实现人生的真谛。
这些东方哲学流派都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对自身的认知和对世界的理解,通过超越欲望和放下执着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三、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追求实际和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人生的真谛上强调实用和效果。
根据实用主义的观点,人生的真谛体现在对人类福祉和利益的追求。
这种哲学倡导人们遵循经验和理性的原则,通过实践和实用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人生的意义。
实用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生的真谛可以通过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实际行动和实践来达到。
四、伦理学中的人生伦理学探讨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从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根据康德的认识,人生的真谛在于遵循道德法则和人类的普遍价值观。
康德强调通过理性和道德规范来发现和实现人生的真理。
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普世的伦理原则时,他将达到道德和行为的完美,并最终实现其生命的真谛。
五、艺术与美学中的人生艺术与美学作为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方式,也有助于人们寻找人生的真谛。
从柏拉图的观点来看,真理和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表现真正的美、真和善来启发人们对人生真谛的理解。
例如,音乐、绘画和文学作品都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激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中国哲学主要哲学家
中国哲学主要哲学家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鲁定公十三年春天,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
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
孔子非常失望。
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逝世时,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年丧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他认定个人不能单独存在,一切行为都是人和人相互关系的行为,都是伦理的行为。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
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
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
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荀子: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哲学家哲学观点大集合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潘海东(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马、恩)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恩)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马、恩)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列宁)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恩)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恩)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马、恩)10、“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
”(马、恩)11、“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列宁)12、“辩证法对观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恩)1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马、恩)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马、恩)15、“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马、恩)16、“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
”(列宁)17、“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
”(列宁)1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恩)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恩)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恩)22、“人的思维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马、恩)2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恩)24、“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
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列宁)25、“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马、恩)26、“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
”(马、恩)27、“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毛泽东)28、“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列宁)2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马、恩)30、“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
”(列宁)31、“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列宁)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恩)33、“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恩)34、“人的本质、在其观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恩)35、“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马、恩)36、“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己。
”(马、恩)37、“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马、恩)(二)中、西哲学史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典型观点1、“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4、“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5、“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王充)6、“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张载)7、“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刘禹锡)8、“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希腊泰勒斯)9、“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10、“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三)中、西哲学史上古代自发辩证法典型观点1、“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易经》、指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指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是一种普遍现象。
)3、“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易传》、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变化的原因;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表现出无穷的变化。
)4、“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智有所不能立、力有所不能举”、“疆(强)有所不能胜”、“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
”(韩非、是说、矛盾是普遍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相对的、绝对完善的事物和全智全能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能求全责备。
)5、“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
”(柳宗元、是说、万物自己运动;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二气相经作用所引起。
)6、“一物两体、气也”、“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天地变化、二端而已。
”(张载、是说、阴阳两个对立面、即矛盾;气是阴阳两个对立面即矛盾的统一体;没有对立面、就没有统一体、没有统一体、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也就停止了;对立面的交互作用、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根源。
)7、“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
”(程颢、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8、“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无物常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四)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典型观点1、“知、材也。
”(墨家、是说、认识是人的感受的一种特性。
)2、“知也者、所以知也、而必知、若明。
”(墨家、是说、人们都具备所以知的认识能力、因此能够产生认识、就象人有眼睛能够看见景象一样。
)3、“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荀子、是说、就人的本性说、是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就客观事物的道理说、是可以被认识的。
)4、“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
知有所含谓之智。
”(荀子、是说、人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即知、这种认识能力与外界事物相结合就是认识、即智。
)5、“缘(因)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
”(荀子)6、“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韩非、是说、遵循名实相符的原则来判定是非、根据检验的结果来审查言论是否正确。
)7、“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韩非、是说、检验言行的客观标准是“功用”、即效用。
)8、“事实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是说、认识和理论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必须通过实际效果来检验、凡是符合事实效果、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9、“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
”(王充、是说、违背事实效果的思想理论、即使说得再好听、也是不能令人相信的。
)10、“闻见之知、乃物交而知。
”(张载、是说、通过耳目感官和外界相接触而获得认识、外界事物是第一性的、人的认识是第二性的。
)11、“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
”(王夫之、是说、根据客观对象才得以发生主体认识、主体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对象。
)(五)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典型观点1、“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孔子、是说、“行”是“学”的表现。
)2、“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是强调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3、“只有两件:理会、践行”、“行为重。
”(朱熹、认为知先于行、在认识上道理明了、就会指导人去行动;行重于知、理会的目的在于践行、只是理会不去践行、等于没学。
)4、“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朱熹、是说、知和行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关系。
)5、“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
”(朱熹、是说、知而不行、则体会不深;见之于行、则认识更明、知行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这是知行关系问题上的相互辩证法思想。
)6、“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是说知是行的来源、行是知的作用;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认为知决定行。
颠倒了知和行的关系、是唯心主义的知行观。
)7、“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认为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合一。
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8、“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是故知不行之不可以为学、则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矣。
”(王阳明、强调只有通过“行”才能掌握学问、才能穷理。
这是合理的观点。
)9、“由行而行则知、由知而知所行。
”(王夫之、强调知行统一。
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10、“行可兼知、行高于知。
”(王夫之、强调行对知的决定作用。
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11、“行而后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魏源、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获得的、行先知后。
这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12、“知难行易”、“天下事惟患于不能知耳、倘能由科学之理则、以求得其真知、则行之决无所难。
”(孙中山、在知行关系上认为、知是难的、行是易的、即知难行易。
)13、“行先知后”、“宇宙间的道理、都是先有事实、然后才发生言论、并不是先有言论、然后才发生事实”、“夫维新变法、国之大事也、多有不能前知者、必待行之成之而后乃能知之也。
”(孙中山、认为、行在先、知在后、“行先知后、”知是从行中来的、能实行便能知、能知便能进步。
)14、“科学虽明、惟人类之事仍不能悉先知之而后行知之也、其不知而行之事、仍较于知而后行为尤为也。
且人类进步、皆韧于不知而行者也、此自然之理则、而不以科学之发明为之变易者也。
”(孙中山、是说行先知后、行易知难。
这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六)中、西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典型观点1、“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老子)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
”(老子)3、“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
(程颐)4、“有是理、后生是气”、“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
(朱熹)5、“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黑格尔)6、“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柏拉图)7、“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8、人为天命所主宰。
(七)中、西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典型观点1、“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2、“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4、“心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