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参考资料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参考资料(一)音乐的声音稍有物理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音乐是听觉艺术,其最基本的构成就是声音。
但是并不是我们在自然界中听到的一切声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构成材料。
在音乐体系中用到的声音,是无数人经过长期实践精选出来的、最能够体现人类感情的声音。
这些声音组成了一个固定的乐音体系,又经由几十代音乐大师之手,创作出了无数优美、动人、振奋人心的传世佳作。
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从听觉角度来讲,声音主要由四种属性——高低、长短、强弱、色彩(即常说的音色)。
其中:音的高低是由发音源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来决定的。
振动次数越多,频率越高,音也就越高。
反之则低;音的长短是由发音源振动时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的。
持续的时间越长,音越长,反之则短;音的强弱取决于由发音源的振动幅度(振幅),幅度越大,音越强,幅度小音就弱;而发音源的材质、形状及泛音数的多少则决定了音色。
声音的以上这四种属性,在音乐的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又以“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
比如一首歌曲,本来是由人声演唱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改编为器乐曲、并且减小音量,虽然改变了音的长短和音色,但是仍然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它的旋律。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首乐曲中每个声音的长短、高低随意的改变,其原来的旋律马上会受到严重的破坏——面目全非呀!由此可见,无论是创作、演奏、歌唱的时候都应该对声音的高低(音高)和长短(即后面要谈到的“时值”、“节奏”)加以特别的注意。
由于物体在振动的时候并不是总是规则的,所以声音又有“乐音”和“噪音”之分。
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反之则称为噪音。
在音乐中,用的最多的是乐音,但是这并不代表噪音就不属于音乐的组成部分,乐队中的大部分节奏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就属于噪音,但它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甚至成为了现代通俗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最后,还需要再提到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纯正的音在响,而是许多个声音的结合,我们称之为“复合音”。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1. 引言1.1 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历史和宗教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宫廷乐舞、庆典和民间活动中。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早期的祭祀音乐和宫廷音乐。
在周朝时期,雅乐和庶乐的划分为中国音乐的重要里程碑。
雅乐是王室贵族的音乐,被视为尊贵和高雅的音乐形式;庶乐则是平民百姓的音乐,更加朴实和通俗。
这种分工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差异,也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传统音乐吸收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体系和风格。
这些元素包括汉族、少数民族、宗教音乐、戏曲音乐等,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在现代,中国传统音乐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1.2 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传承,也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音乐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感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从而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传统音乐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利于维护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对于促进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一、民族性强:中国传统音乐在乐曲结构上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其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诗歌、绘画等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美感。
二、注重旋律: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表达,旋律线条清晰,富有感染力,常常通过旋律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器乐曲体裁
器乐曲体裁
器乐曲体裁是指以器乐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音乐作品的类型和形式。
主要的器乐曲体裁包括:
1.交响曲:它是指交响乐团演奏的一种大型器乐曲。
通常包括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速的,通常是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慢的,通常是变奏曲式或奏鸣曲式;第三乐章是舞曲,通常是三部曲式或四部曲式;第四乐章是快且欢快,通常是奏鸣曲式或菲费略。
2.协奏曲:它是指一个独奏器乐家和管弦乐队之间的一种作品形式。
它通常包括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速的,通常是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慢的,通常是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是快且欢快,通常是奏鸣曲式。
3.奏鸣曲:它是一种钢琴、小提琴等独奏器乐曲。
它通常包括三个乐章:快速的,慢的和快而欢快的。
4.弦乐四重奏:它是由两个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组成的四个器乐手的演奏。
它通常包括四个乐章:快速的,慢的,快速的舞曲和迅速的茶叶曲。
传统民族器乐曲的类型
传统民族器乐曲的类型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 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有力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中国许多民族所弹
奏的各种流派, 并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
传统民族器乐曲包括多项不同的曲式,
比如歌舞曲, 断奏曲, 三弦曲, 变奏曲等。
歌舞曲主要在各民族的婚礼仪式中演奏, 在音乐架构上以节拍强烈, 节奏上一般以连续的8
度小节为主。
曲调紧凑, 明快, 充满热情,使人有事件的感受。
对于视觉上的表现, 传统民族
器乐也有自己的特征。
主要有汉服, 披肩袖, 对襟,人物装饰等等。
断奏曲是一种简短的曲式, 多采用句法化、咏叹形态。
和弦结构和句法往往较明显, 结尾时
以节奏强烈的终结为特点。
简短的曲式常常使人只望着, 无以答案的听着这淡淡的曲调, 而
在逐渐淡去的声音中心陷入一种思索及回味的心境中。
三弦曲有时会和歌舞曲、小说故事曲等结合在一起演奏。
乐曲中弦乐演奏包括吹音、拨音、弹音等, 拨出来的和弦、均衡符号共同构成了三弦乐曲常见的音乐架构, 这也更能展现出中
国民族文化不可企及的细琐朴雅。
变奏曲类型比较多样, 由于形式上的灵活性以及技巧的变化更使演奏者们可以依据不同情
境来发展不同的变奏形式。
演奏者可以上下转位, 改变速度, 加强音色效果, 演奏出很多非
常精致的民族乐曲。
总的来说, 传统民族器乐曲中不同的类型, 充涵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与精髓。
她们对
于破解文化底层关系有着极大的作用。
当你真正发掘它们时, 其中深邃的内涵也会让你叹
为观止, 感受到其精湛的技艺和无限的想象力与创新性。
传统民族器乐曲赏析
传统民族器乐曲赏析民族器乐曲是各民族特有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每一个民族器乐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让人沉浸其中,领略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情。
本文将以传统民族器乐曲为主题,对几种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进行赏析,探讨其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民族器乐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
其中,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唢呐、哈尼族的芦笙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
以蒙古族的长调为例,它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
长调常常表现出蒙古族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蒙古族人的豪迈和坚韧。
而藏族的唢呐则是藏族音乐的灵魂,其独特的音色和悠扬的旋律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唢呐常常被用来演奏祭祀、婚礼等重大场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尼族的芦笙也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器乐,其悠扬的音色和婉转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哈尼族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愉悦。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蒙古族的长调。
长调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它常常用于表达蒙古族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长调的演奏者往往是一位悠扬的嗓音,配以简单的乐器伴奏,如马头琴、马蹄琴等。
长调的旋律悠扬动听,富有变化,常常让人陶醉其中。
长调的演奏方式也有其独特之处,演奏者往往以自由的方式演绎,没有固定的节奏和曲式,完全凭借个人的感悟和情感来表达。
长调的歌词往往表现出蒙古族人的豪迈和坚韧,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让人感受到蒙古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除了中国的民族器乐曲,其他国家的民族器乐曲也同样具有丰富多彩的特色。
比如,俄罗斯的巴拉拉伊卡、日本的箫、印度的坡塔、非洲的鼓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
巴拉拉伊卡是俄罗斯的一种传统民族器乐曲,其富有激情和豪放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俄罗斯人的豪迈和热情。
箫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民族器乐曲,其清新的音色和婉转的旋律让人感受到日本人的细腻和含蓄。
中国传统音乐中器乐独奏曲的音乐形态之共性
中国传统音乐中器乐独奏曲的音乐形态之共性【摘要】中国传统音乐中器乐独奏曲是其独特音乐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分析器乐独奏曲的曲式特点、音乐表达手法、演奏技巧、乐曲情感表达和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揭示了这些曲目在音乐形态上的共性。
器乐独奏曲的曲式常采用自由创作或改编的形式,表现出丰富多样的节奏和旋律结构。
音乐表达手法灵活多样,包括音色运用、音域变化和动态处理等。
演奏技巧要求独奏者具备精湛的技术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
乐曲情感表达丰富细腻,能够感染听众并引起共鸣。
传统音乐元素如模仿自然声音、抒情意境和情绪表达等也常常被运用在器乐独奏曲中。
通过对这些共性的挖掘与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中器乐独奏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器乐独奏曲、音乐形态、曲式特点、表达手法、演奏技巧、乐曲情感表达、传统音乐元素、共性。
1. 引言1.1 中国传统音乐中器乐独奏曲的音乐形态之共性中国传统音乐中器乐独奏曲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其独特的音乐形态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审美。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器乐独奏曲具有许多共性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曲式特点、音乐表达手法、演奏技巧、乐曲情感表达以及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等方面。
器乐独奏曲的曲式特点主要包括起承转合、主次分明的结构,通常由序曲、主题、变奏和尾奏等部分构成,整体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在音乐表达手法方面,器乐独奏曲常常运用琴弦、笛声、竹管等具有独特音色的乐器,通过音韵的对比和错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演奏技巧方面,器乐独奏曲要求演奏者熟练掌握细致入微的技巧,如指法、呼吸控制、音色变化等,以保证音乐作品的完美呈现。
器乐独奏曲在乐曲情感表达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常常表现出深沉内敛、情感细腻的特点,给人以内心的共鸣和震撼。
传统音乐元素在器乐独奏曲中得到广泛运用,如宫商调式、五声音阶、音律等元素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彰显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民间器乐
第一部分概述一,民间器乐的定义民间器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有独奏与合奏两种表演形式.独奏曲以乐器分类,并一般以演奏方式归纳为吹奏,拉弦,弹拨等类型;合奏曲以乐器组合的方式分类,分为清锣鼓乐,丝竹乐,弦索乐,吹打乐等形式.不同的乐器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二,民间器乐演奏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1,传统民间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葬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密切相连.2,民间乐队是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自娱性和职业性两种形式.三,民间器乐的沿革(一)先秦时期(二)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器乐(三)隋唐时期的器乐(四)宋,元,明,清的器乐(一)先秦时期1,乐器发展特点(1)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把众多乐器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其八类名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2)吹管乐器的形制方面,远在上古时期已有开口管乐器(骨笛)与闭口管乐器(埙)两种类型.(3)簧管乐器竽,笙在当时制作的水平已很高,品种多样,有大中小等多种形制.特别是竽在当时宫廷乐队中地位十分重要,处于领奏,主奏的地位.(4)钟的制作已很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如战国初期的曾侯乙编钟.2,演奏形式(1)先秦时期已有弹弦乐器琴,瑟,他们除用于声乐伴奏外,还用于独奏.(2)在上层社会和宫廷音乐中,乐队组合形式有多种,其规模均很庞大.(二)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器乐1,乐器当时出现的乐器主要有筝,琵琶,笛,方响,箜篌瑟.这一历史时期,吸收外来乐器数量不少. 2,演奏形式(1)汉魏时期,比较重要的民间声乐为"相和歌".它伴奏乐器为筝,琵琶,笛,笙,节,瑟,琴七种.(2)西汉初期,鼓吹乐已传入,有鼓吹,横吹等类型(3)汉魏时期,文献已有关于独立器乐演奏形式的记载,称为但曲(独立器乐曲).古琴独奏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如嵇康演奏的《广陵散》(三)隋唐时期的器乐1,乐器隋唐时期,乐器数量聚增,特别是鼓类乐器.打击乐器有铜钹,拍板,腰鼓等三十多种;弦乐器有独弦琴,三弦等二十多种;吹管乐器有洞箫,太平管等二十多种.这时期最重要变化是出现了拉弦乐器轧琴和奚琴,开辟了乐器演奏的新领域.2,演奏形式(1)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盛行,(2)宴乐.,(4)鼓吹乐,(5)器乐演奏方面,此时琵琶艺术获得极大发展,除伴奏外,在独奏方面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四)宋,元,明,清的器乐1,乐器2,演奏形式宋以前的器乐发展多受声乐演唱和歌舞音乐的影响,宋以后,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民间器乐主要受到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以及民歌小调的影响.(1)在独奏方面①已有关于宋代古琴流派的记载;②明清时期琵琶分南北两大派系在民间发展着;③筝更以不同地域的旋律风格特点及师承关系自然形成了各地方派别④明清以来,由于琴谱的刊印传播,理论上的总结研讨,演奏技法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更促使了独奏音乐的进展.(2)宋代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已有多种①细乐:乐队所用的乐器有箫,管,笙,轧筝,嵇琴,方响等.②清乐:乐队使用乐器有笛,笙,筚篥,方响,小提鼓,拍板,扎子等(3)宋代见于记载的有"鼓笛曲"的演奏形式(今苏南十番鼓的前身),鼓和笛是这一演形式中的两件主要乐器.(4)鼓吹乐在各时期有不同发展.(5)明清时期,器乐演奏形式①弦索乐:全部用弦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一般仅用三,四件富有地方特点的弦乐器演奏.②丝竹乐:以某一,二件弦乐器,竹管乐器为乐队组合核心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③鼓吹乐:以吹管乐器唢呐,海笛或笛子为主奏乐器,配合其他弦乐器,打击乐器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④吹打乐:以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演奏并重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⑤清锣鼓: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流传至今的民间器乐曲可以分为独奏曲和合奏两大类.四,我国民间乐器使用的分类方法1,周代: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把众多乐器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其八类名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2,清末,我国普遍采用将民间器乐分为吹,拉,弹,打四类性能的分类方法.3,近十几年,采用国外914年提出的现代乐器分类法,将我国民间乐器分为:体鸣,气鸣,膜鸣,弦鸣四类.第二部分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一,民间器乐曲的标题民间器乐曲的标题有标名和标意两类1,标名性标题与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2,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等提示乐曲的内容二,民间器乐曲的结构1,民间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和套曲两类①单曲:主要是单一独立的曲牌②套曲:有多个曲牌或若干独立的段落连缀而成.2,在曲式结构方面民间器乐曲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形式,以变奏曲,联缀体最为常见.三,民间变奏曲的变奏手法我国民间器乐曲常用的变奏手法大体有三类:1,旋律结构基本不变时所用的变奏手法,如加花,变换头尾,变化演奏技巧(北方管乐曲最常用的变奏手法),变换音区音高或音色,变换节奏型,变换旋律线等.2,改变旋律结构时所用的变奏手法,如板式变奏等,它是南方丝竹乐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 3,改变旋律调式调性时所用的变奏手法,如移调指法(弦法)变奏,按弦转调变奏,借字变奏等. 思考题1,民间器乐的定义 .2,何为"八音"3,何为细乐,清乐4,明清时期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类别及定义.5,民间器乐曲的结构形式有哪些6,我国民间器乐曲常用的变奏手法有哪三类第三部分独奏乐我国传统民间器乐独奏的特点1,许多器乐独奏或直接演奏声乐的曲牌和唱腔,或在声乐曲牌和唱段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或音乐素材主要来自声乐形式,并将声乐演唱中的润腔方式演化为器乐演奏中的特色语汇.2,器乐独奏曲,其结构形式长期受到为之伴奏的声乐形式的影响,主要影响来自两种结构体制:曲牌体和板腔体.3,有些地方器乐合奏,用乐队中的不同乐器单独演奏就成为独奏曲,几种乐器合在一起演奏就成为合奏曲.第一节笛一,概述笛,俗称"笛子"或"梅",按现代乐器分类法属边棱音气鸣乐器,因多以竹子制作,又叫竹笛,因横持,又称横笛.(一)历史沿革1,从长沙马王堆号墓(公元前168年)出土的两支斜吹笛,可知早在西汉初年,地雷乐器以在我国南方流行.2,隋唐时期,关于笛已有大横吹,小横吹的记载.3,宋朝,笛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已经很重要..4,明清时期,笛子在民间音乐中应用更加普遍.(二)乐器简介1,笛子的形制笛,以竹制管身,管身上开有吹孔,膜孔,两个(或四个)出气孔以及六个按音孔.膜孔上蒙以芦膜或竹膜,吹孔左端堵以笛塞,横吹.2,笛的种类笛子在全国流行的形制很多,主要有两种:曲笛(又称昆笛)和梆笛.①曲笛,常用于昆曲伴奏以及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②梆笛,用于梆子腔伴奏以及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曲笛与梆笛的比较梆笛管身比曲笛短,管径比曲笛略细,梆笛比曲笛音高四度.曲笛与梆笛比较图笛子演奏图3,记谱为了记谱与视谱方便 , 笛子在用五线谱时记谱时均采用移低八度的记谱方法 .二, 笛子的调笛子以第三孔的实际音高称作该笛子的调高 .曲笛一般第三孔音高是d2,称为D调笛子;梆笛一般第三孔音高是g2,称作G调笛子.三,笛子的技巧笛子的声音清脆明亮 , 指法及用气也有多种技巧 , 主要有垛音,叠音 ,颤音 , 吟音 ,吐音,花舌 ,喉音 ,滑音 , 历音等 ,既可演奏优美 , 婉转流畅的歌唱性旋律 , 也可演奏快速跳动活泼的曲调 , 表现力相当丰富 .四,北方梆笛音乐(一)代表曲目及演奏风格1,流行地区梆笛曲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其中主要是冀西北,冀中地区.2,代表曲目3,民间艺人冯子存(1904-1987)4, 【欣赏】《喜相逢》(二) 梆笛曲中常用的旋律展开手法1,重复①段落的重复②乐句,乐逗的重复2,变奏北方梆笛曲的变奏特点,主要表现在节奏的对比,速度的对比,旋律线的对比,特别是演奏技巧的对比等方面.(三)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的扩充或减缩1,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扩充的手法.为了反复强调和展开某一乐思,往往应用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扩充的手法.它在乐曲中具有呈示性的作用.2,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减缩的手法.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减缩的手法,在乐曲中往往具有收缩的特点.五,南方曲笛音乐(一)代表曲目及演奏风格1,流行地区2,代表曲目3,演奏及曲目(1)陆春龄【欣赏】《鹧鸪飞》(2)赵松庭【欣赏】《早晨》《三五七》思考题1,我国传统民间器乐独奏的特点2,冯子存及《喜相逢》3,梆笛曲中常用的旋律展开手法4,笛曲《鹧鸪飞》5,曲笛曲中常用的旋律展开手法第二节唢呐曲一,概述1,按现代乐器分类法,唢呐属簧振动气鸣乐器.2,唢呐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3,唢呐可以独奏,合奏和伴奏,并在民间婚丧仪式中普遍使用.二,唢呐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1,唢呐的形制唢呐为双簧单管乐器,由哨,气盘,芯子,杆和碗五部分组成.2,唢呐的种类民间以杆的长短不同,分为五种:(1)小唢呐(2)中唢呐(3)大唢呐(4)柏木杆(5)海笛3,唢呐的演奏技巧唢呐的演奏技巧大致可分为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两类,在演奏中二者结合运用.唢呐的主要技巧有:弹音,打花舌,萧音,滑音,叠音,大音,垫音,循环换气等三,代表曲目1,唢呐的音色特点唢呐音量洪大,音色高亢明亮,唢呐曲多具有明亮,刚劲的风格.2,代表曲目有:《百鸟朝凤》,《婚礼曲》,《一枝花》, 《小开门》等欣赏《一枝花》流行在山东省西南部的一首民间乐曲,素材来源于鲁西南一带的民间地方戏曲曲牌和唱腔,经民间艺人加工创造,成为有代表性的唢呐独奏曲,在民间《一枝花》常用于喜庆的场合.乐曲分为散板,慢中板和快板三个部分.散板采用了戏曲的"器腔"中的音调,悲壮而又缠绵.中板部分,带有叙述性,旋律委婉柔美,歌唱性较强.快板部分,节奏活泼,音乐轻快,并出现了被称为"穗子"的展开段落,在旋律进行上围绕中心音较自由地舒展变换,形成一个即兴性的展开段落,在演奏上应用了强烈泼辣的花舌音模仿戏曲唱腔的风格,加上滑音,吐音等奏法造成了炽烈,欢腾的气氛,与抒情的中板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乐曲推向高潮后结束.欣赏《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又称《百鸟音》,《百鸟争鸣》,是鲁西南鼓吹乐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它以曲牌《笛绞》的旋律为基础,加入了模拟吹奏各种鸟鸣声加以发展而成.曲调活泼,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各种鸟鸣模仿得十分逼真,生动细腻,歌颂了美好的大自然,用音乐描绘出一幅惟妙惟肖的山水画.第三节管曲一,概述1,管,古称荜篥或笳管,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属簧振动气鸣乐器.2,主要用于民间吹打乐,僧,道宗教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中.二,管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1,形制管由管身与哨嘴两部分组成.现代管一般为木制,也有竹制,玉制的.2,种类主要有单管(分大,中,小三种),双管,喉管三类3,演奏技巧各类管中,单管的演奏技巧最为丰富,有颤音,滑音,垫音,溜音,吐音,花舌音,打音等,其基本演奏技法与唢呐相同.欣赏:代表曲目双管曲《江河水》《江河水》是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去拍整理改编而成,它以凄苦悲切和悲愤激越的曲调,哭诉了劳动大众在旧社会遭受的压迫和剥削,声声血泪,仇恨满腔.这首乐曲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被用作第一场"苦难的年代"的配音,后又被改编为二胡独奏曲,流传更广,深受人们喜爱.思考题1,唢呐的种类2,唢呐曲《一枝花》3,管子曲《江河水》第四节筝一, 概述筝,近代人又称"古筝",籍以说明筝的历史悠久.据《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可知,筝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流行于今陕西一带,所以后世也常把筝称作"秦筝".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筝属于拨奏弦鸣乐器.二,筝的形制和演奏技巧1,形制2,演奏技巧21弦S型筝为五声音阶调弦定音,每组五个音,共有四组音.其演奏分为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 右手技法主要有大指,中指,食指的运用:托,是大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弦.抹,为食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弦.勾,为中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弦.大撮,是勾,托技法同时进行.小撮,是抹,托技法同时进行.摇,是大指(或食指)快速(32分音符)单拨筝弦.左手传统技法以推,按,吟,揉为主①"推"为右手弹弦后,左手在该弦音柱左侧按下,便会得到一个向上滑的音,②"按"是在筝上奏某声,但又不在发该声的弦上弹奏,而是按压下一根较低的弦,使之达到该声的高度,右手弹出后,左手松开,便可得到一个向下滑的音.③"吟",弹得某声后,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在音柱后面轻微按动便称为"吟".④"揉",连续地推,按,使该声发生波动,可得称为"揉"的摇声.三,近代汉代筝曲流派及代表曲目在全国各筝艺流派中,特色比较鲜明,积累也比较丰厚,艺术上成熟的,影响也比较大的有山东筝,河南筝,客家筝,潮州筝以及后起的浙江筝.1,山东筝曲山东筝曲主要由山东琴曲和山东琴书唱腔曲牌以及民间小调组成.因此山东筝曲被人称为"齐鲁琴曲的山东筝",也有称为"齐鲁大板的山东筝".山东筝大都是传统的十五弦的丝弦筝,弹奏时用真指甲,指甲的运用很讲究,左手重颤,但颤音的时值较短,吟揉按滑刚柔并蓄.善用 " 勾搭 ", 大幅度的按滑音和余音按滑音等技法使旋律起伏波动 , 刮奏用得也较多.其风格朴实深沉,热情奔放.山东筝曲分大板曲和小板曲两类,山东筝派的艺术家有张为昭,赵玉斋,高自成,韩庭贵等.欣赏:《渔舟唱晚》 ,《汉宫秋月》欣赏《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1912年古筝演奏家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及由《双板》演变成的两首筝曲《三环套日》和《流水击石》改编而成的.抗日战争爆发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又进一步改编,增加了后半部分.曲名引自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全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节奏徐缓舒展,曲调优美典雅的慢板,描绘出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及对景色的欣赏,后半段节奏逐渐活跃,描写欵乃归舟,渔舟唱晚的画面.第二部分乐曲情绪转换,出现清角音,并用花指表现渔人荡桨归舟,乘风破浪的欢乐情绪.第三部分的旋律先是复线式递升,后是反线式递降,使曲调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刻画出在摇橹声和浪花声中渔船满载而归和渔民喜悦的心情.2,河南筝曲河南筝被人称其为"中州古调"河南筝. 河南筝曲是在长期为说唱音乐河南大调曲子伴奏的基础上逐渐独立出来的.河南筝特点是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其风格清新流畅,活泼灵巧,秀丽端庄. 由于频繁使用大二,小三度上下滑音,表现出中州话铿锵抑扬的声调.又常用游摇和慢滑急颤相结合,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颤音的时值比较长,按音与颤音的技巧使用频繁,旋律厚重浓烈,奏出悠长连绵的拖腔乐句,这种长句在一首乐曲中常以移位,问答等形式反复出现.激昂处如引吭长啸,声振林木;悲切处似泉声呜咽,哀啭欲绝.河南筝也分两大类,一类是演唱说唱音乐大调曲子用的板头曲,都是68板;另一类来自歌唱性的民间小调,鼓子曲.河南筝派的代表曲目有:《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苏武思乡》《打雁》,《上楼》,《下楼》等,河南筝代表性的演奏家有魏子猷,娄树华,曹正,曹东扶,王省吾,任清志等.欣赏:河南筝曲《花流水》3, 广东客家筝曲客家筝曲一方面保存了中州古调古朴清秀的个性 , 另一方面又受到汉剧及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客家筝的演奏技法,左手特别讲究"韵"即摇声的运用,旋律质朴,所用的音虽然不多,但要求掌握好每个乐句的气口,控制每个音的变化.客家筝曲所用的按音,颤音,轻柔,中速,相对应用数量不多,风格古朴,清新,优美,高雅.客家筝常以板数来分类,大致也分两类:一类是大套曲,必为68板,称大调;一类是串调,串调板无定数,从20,30板至80,90板的都有,串调中比较短小者称小调.客家筝的代表曲目:《出水莲》,《蕉窗夜雨》,《崖山哀》,《平山乐》,《翡翠登潭》《杜宇魂》等.代表性的演奏家有罗香九,何育斋等.欣赏:《出水莲》4,潮州筝曲潮州筝曲是潮州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潮州音乐用古老的二四谱,其调式体系独特,有轻六调,重六调,反线调,活五调等.潮州筝奏法中左手的按滑音的变化,即所谓"以韵补音";右手弹后,左手加以润饰,即叫"弹按尾随"与"勒弦"加花的使用,非常别致,具有南国特点.潮州筝的大部分曲目为68板,但也有不是68板的.其风格细腻委婉,秀丽优美.代表曲目有重六调的《寒鸦戏水》,活五调的《深闺怨》,《柳青娘》,反线调的《倒骑驴》,轻六调的《一点金》,《过江龙》等.著名演奏家有徐涤生,林毛根等.欣赏:《昭君怨》5,现代浙派筝浙江筝又称杭筝或武林筝.近代的浙江筝多以合奏或伴奏的形式出现在在民间"丝竹乐","杭滩"中.浙派传统筝曲有《老六板》,《三十三板》,《灯月交辉》,《云庆》,《高山流水》,《霓裳曲》,《普庵咒》,《四合如意》,《将军令》,《霸王卸甲》,《海青拿鹤》,《月儿高》等.浙派传统曲目中,文曲典雅文静,浑厚古朴,武曲奔放华丽,气势磅礴,有着独特的风采.浙派筝曲新作突出表现时代精神,更易被现代人所接受和喜爱.浙派筝代表性的演奏家有王昌元,孙文妍,项斯华,范上娥,张燕等.欣赏《将军令》源于清代汇编的古谱《弦索十三套》,1957年,王巽之根据1935年杭州国乐研究会所印工尺谱整理为线谱,并在1958年到1961年间进行了修订.乐曲运用多种技法,表现战场上的鼓,角之声,塑造了将军威武的形象和古代战争的壮观场面.思考题1,筝演奏的主要技法2,山东筝曲的风格特点,即代表曲目与代表人物.3,河南筝曲分为哪两类4, 广东客家筝曲的风格特点,分为哪两类5,《渔舟唱晚》第五节琵琶曲一,概述1,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琵琶属于拨奏弦鸣乐器.2,发展概况二,琵琶的形制和演奏技巧1,形制琵琶由琴头,琴颈和琴身三部分构成.琴头有弦槽,弦轴.琴身又叫龟盘,是琵琶体积最大的部分,中空,为琵琶的共鸣箱.前面是一块平面的桐木板,叫做"腹面".品与相识标志琵琶音位的装置.相在琴颈前面的中部,品在相之下,位于腹面的上中部.琵琶的四条弦粗细不一:子弦最细,中弦,老弦次之,缠弦最粗.2,琵琶的发展状况(1)东汉时期(2)秦汉时期(3)东晋时期(4)唐代(5)宋代以后(6)20世纪50年代以来3,琵琶的主要指法(1)右手主要指法①弹挑类:包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②轮类:轮指是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是弹琵琶时获得长音的主要方法.③划,拂,扫,撇类: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 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2)左手主要指法有①按音:②断音③虚按④泛音⑤吟音⑥滑音⑦绞弦与并弦三,琵琶曲的传谱1,华秋萍《琵琶谱》,第一部琵琶谱,1818年刊印成书.2,《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谱》,第二部琵琶谱(1895年序)编者李芳园.四,琵琶乐曲分类琵琶曲分为大曲和小曲.1,小曲通常为68板结构.2,大曲大曲是多段曲调的联套.(1)大曲的结构有三种①由多段曲调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描写单一内容.如《十面埋伏》,《月儿高》②有几个小曲联成一套,所联的小曲可多可少,如《塞上曲》等③以琵琶拟奏的锣鼓音响与民歌小调的演奏交替进行,乐曲的长短根据演奏者对民歌小调加工的多少而定.如阿炳演奏的《龙船》.(2)琵琶大曲又分为文套和武套①文套着重左手技巧的表达 , 格调细腻 , 轻巧 , 幽雅抒情 , 它以抒情为主 , 富有概括性和倾诉性 . 往往以简朴动人的旋律或优美清新的音调 , 表达出深刻地内心倾诉或令人向往的意境 . 代表曲目有《夕阳箫鼓》 , 《月儿高》 , 《汉宫秋月》 ,《塞上曲》 ,《青莲乐府》 , 《飞花点翠》等 .②武套着重右手的演奏技巧和力量 . 格调雄壮慷慨 , 气魄宏大 .乐曲以叙事为主 , 富有写实性和叙事性 ,往往根据内容情节发展连续叙述 , 结构庞大 , 有声有色 ,绘形绘影 , 段落分明 . 代表曲目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汉将军令》,《满将军令》,《小儿操演》等 .五,代表曲目并欣赏1,武曲《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写实性的乐曲 , 它取材于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 , 描写汉将韩信用 " 十面埋伏 " 之计击败项羽的战斗情景 . 乐曲威武雄壮 , 气势磅礴 , 技法丰富 , 旋律多变 , 音乐形象鲜明 , 是中国传统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十面埋伏》在明代就已在民间流传 ,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传谱 . 根据汪煜庭所传 , 李庭松演奏谱 , 全曲分 13 段 , 可分三大部分 . 第一部分 , 描写汉军战前的准备 , 刻画了汉军威武雄壮的形象 . 包括 " 列营 " , " 吹打 " , " 点将 " , " 排队 " 等段落 . 第二部分 , 描绘了激烈紧张的战斗情景 . 包括 " 埋伏 " , " 小战 " , " 大战 " 等段落 . 第三部分 , 描写楚军的复没 , 汉军的胜利 . 包括 " 败阵 " , " 自刎" , " 奏凯 " 等段落 . 本书曲谱中收录的是现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先生根据这一版本整理加工的,删去了第三部分,使乐曲更加集中,精炼.文曲《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又称《阳春古曲》 , 《阳春》, 早在明代就已流传在民间 , 由于各派传谱段落不同 , 又有 " 大阳春 " ( 包括 10个或 12个段落 ) " 小阳春 " ( 包括 7个段落 ) 之别 . 目前演奏的多为汪煜庭传谱的 " 小阳春 " , 其各标小标题为 :1 .飞花点翠2 .风摆荷花3 .一轮明月4 .玉版参禅5 .铁策板声6 . 道院琴声7 .东皋鹤鸣 .全曲七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 每个部分均以《八板》的旋律出现为标志 , 带有合头变尾的特点 . 由于在四个部分的反复变奏中 , 除了每次都要重复贯穿全曲的《八板》及其变体流水板的部分旋律外 , 每个部分都有新的素材不断出现 , 因此使乐曲结构内部既有统一性又有对比性 , 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阳春白雪》通过活泼新颖的旋律 , 稍快而具有动力的节奏 , 描绘了冰雪消融 , 大地回春 , 风和日丽 , 万物生机 , 春意盎然的景象 . 整个乐曲流畅 , 活泼 , 轻快 ,给人以美的亨受 .《塞上曲》思考题1,琵琶乐曲分为哪两类2,大曲的结构有哪三种3,琵琶大曲分为哪两类,分别有何特点4,《十面埋伏》5,《阳春白雪》第六节胡琴曲一,概述胡琴是我国广泛流行的弓弦乐器,二胡,四胡,京胡,板胡,坠胡,越胡,马为胡,二弦等均可称为胡琴.二,胡琴的主要种类和演奏技巧(一)二胡二胡也叫南胡 , 嗡子 , 胡琴 , 由古代东北少数民族乐器 " 奚琴 "。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
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琵琶)。在古代,敲、击、
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
上所鼓也”。
琵琶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据史料记载,秦、汉时 期就有两种琵琶。一种叫“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 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鼓发展而来的。一种 叫“阮咸”或“阮”。它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 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 天的阮。
2. 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声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 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 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 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 论方面的新因素。其冲击的结果,是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这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 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 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 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即:中国音乐以其辉煌的成就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恶劣各国, 如朝鲜、日本等国)以重要的影响。 3. 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 包括辽、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牲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 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 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所谓世俗性,就是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此时 期的传统音乐,无论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方面,都已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音乐理论方面,表现出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赵于凝固 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上承前代,下接后 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
曲式:变奏体、循环体、套曲体
曲式:变奏体、循环体、套曲体
曲式指的是乐曲的结构,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有:
变奏体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以变奏手法加以发展而成构成完整的曲式,又分为原板变奏和板式变奏两种。
原板变奏不改变曲牌原来的板式,只用原板加花的方法进行变奏。
板式变奏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运用“添眼加花”、“反调”、“叫散”等等曲调发展手法加以变奏,并形在一系列的板别,再把不同板别按一定规律联缀起来,就构成了大型套曲,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常见的一种曲式形式。
戏曲中的板式变奏体和联曲体一样,都采用“散-慢-中-快-散”的原则。
器乐曲中则遵循“慢-中-快”的原则,如江南丝竹中的《五代同样》是以《老六板》(有板无眼)为原板,添眼加花变成《快花六》、《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演奏次序为《慢六板》-《中花六板》-《花六板》-《快花六)-《老六板》,因为原板《老六板》放在最后演三,故器乐曲中的板式变奏亦被称为“倒装变奏”。
循环体是以相同的过渡曲或牌子连接不同的曲牌,或以同一曲牌演变成不同变体的曲式结构。
过渡曲调或牌子被称为“过曲”,由它串接的曲牌则被称为“主曲”。
循环体与西洋音乐的回旋曲不同,回旋曲中重复的是乐曲的主要部分,而循环体重复的是乐曲的次要部分,如浙东吹打《划船锣鼓》以锣鼓牌子《三五七》为“过曲”,主曲则有《茉莉花》、《八板》和《柳青娘》。
套曲体是由若干曲牌按一定音乐逻辑关系联缀成套而成的一种曲式结构,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庞大复杂的曲式,典型的例子如陕西鼓乐中的“坐乐”和苏南吹打中的丝竹锣鼓曲。
中国古代民族乐器基础知识扫盲篇
中国古代民族乐器分类法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
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
另外还有磬、錞于、勾鑃,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
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
大小厚薄各异。
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
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
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
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
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
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时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柷。
敔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柷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中国民族乐器百科名片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
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枹鼓、排箫、笙、箎、瑟等等。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常识)中级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常识)中级音乐基础知识(中级)一.美妙而神奇的音乐(一)单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称“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用A+B图示表示。
1.歌曲中的单二部曲式:音响1:《嘀哩嘀哩》;音响2:《让我们荡起双桨》。
2.器乐曲中的单二部曲式:音响3《瑶族舞曲》;(二)单三部曲式: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1.歌曲中的单三部曲式:音响4:《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音响5:《让在银色的月光下》;音响6《大中国》。
2.器乐曲中的单三部曲式:音响7:《牧童短笛》;音响8:《安妮特拉舞曲》。
(三)复三部曲式:A(a+b)+B(c+d+c)+A音响9:《G大调小步舞曲》;音响10:《“绿袖子”主题幻想曲》二.缤纷多彩的声乐类别(一)声乐中的重唱和合唱1.重唱:两个以上,每个声部一位演唱者音响11:《浓烈的白酒》(女声二重唱)音响12:《紫藤花》(男女声二重唱)音响13:《回娘家》(男声四重唱)音响14:《呣呣五重唱》(男女声五重唱)2.同声合唱: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声部多位演唱者音响15:《猎人之歌》(男声合唱)音响16:《山在虚无缥缈间》(女声合唱)3.混声合唱音响17:《哈利路亚》音响18:《黄河船夫曲》4.无伴奏合唱音响19:《回声》音响20:《牧歌》5.领唱和合唱音响21:《我的祖国》音响22:《海韵》(二)常见的声乐类别1.进行曲音响23:《马赛曲》音响24:《歌唱祖国》2.歌舞曲音响25:《饮酒歌》音响26:《采茶舞曲》3.抒情歌曲音响27:《啊,我的太阳》音响28:《负心人》4.小夜曲音响29:《小夜曲》(托斯蒂)音响30:《小夜曲》(托赛里)5.摇篮曲音响31:《摇篮曲》(勃拉姆斯)音响32:《摇篮曲》(舒伯特)6.颂歌音响33:《长江之歌》音响34:《圣母颂》7.叙事歌曲音响35:《魔王》音响36:《歌唱二小放牛郎》8.讽刺歌曲音响37:《跳蚤之歌》音响38:《茶馆小调》三.目不暇接的器乐合奏体裁类别(一)中国主要传统乐种1.江南丝竹音响39:《中花六板》音响40:《欢乐歌》2.广东音乐音响41:《步步高》音响42:《赛龙夺锦》3.福建南音音响43:《八走马》4.苏南吹打音响44:《下西风》5.鲁西南鼓吹音响45:《一枝花》6.河北吹歌音响46:《放驴》(二)西方器乐曲中主要的体裁类别1.独奏曲(1)舞曲音响47:《波罗奈兹舞曲》(2)夜曲音响48:《降b小调夜曲》(3)幻想曲音响49:《卡门幻想曲》(4)叙事曲音响50:《叙事曲》(5)前奏曲音响51:《前奏曲第15首》(6)戏谑曲音响52:《仲夏夜之梦》2.室内乐(1)奏鸣曲音响53:《春天》第一乐章(2)弦乐四重奏音响54:《如歌的行板》(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3)钢琴三重奏音响55:《杜卡姆》第二乐章(4)铜管五重奏音响56:《小号咏叹调》(5)木管五重奏音响57:《快乐的女战士》(6)其他组合音响58:《鳟鱼》3.管乐合奏音响59:《星条旗进行曲》4.弦乐合奏音响60:《弦乐小夜曲》音响61:《二泉映月》5.管弦乐(1)交响乐音响62:《“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2)交响诗音响63:《沃尔塔瓦河》(3)交响序曲音响64:《芬格尔山洞》(4)管弦乐组曲音响65:《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之一:“晨景”(5)圆舞曲音响66:《蓝色多瑙河》(6)协奏曲音响67:《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音响68:《黄河》第三乐章四.时尚的流行音乐(一)西方流行音乐1.爵士乐音响69:《西区布鲁斯》音响70:《五拍》2.乡村音乐音响71:《什锦菜》音响72:《乡村路带我回家》音响73:《答案在风中》3.摇滚乐音响74:《昨天》4.轻音乐音响75:《奥利诺科河流》音响76:《雪绒花》音响77:《回忆》(音乐剧《猫》插曲)(二)中国流行歌曲音响78:《夜来香》音响79:《小城故事》音响80:《乡间的小路》音响81:《我的中国心》音响82:《一无所有》音响83:《涛声依旧》音响84:《弯弯的月亮》音响85:《青藏高原》音响86:《青花瓷》(三)流行音乐所用的主要乐器1.萨克斯管音响87:《回家》2.短号音响88:《候鸟雷格泰姆》3.吉他(1)原声吉他音响89:《加州旅馆》(2)电吉他(电贝司)音响90:《多佛悬崖》4.架子鼓音响91:架子鼓音响5.电子琴与电子合成器音响92:《假如我能告诉你》五.世界民族音乐中的乐器1.拇指琴音响93:拇指琴音响2.伽倻琴音响94:伽倻琴音响3.风笛音响95:苏格兰风笛曲《优雅》4.马林巴琴音响96:马林巴音响5.摇奏竹筒琴(安格隆)音响97:安格隆音响6.达拉布卡鼓音响98:达拉布卡鼓音响7.欧洲大扬琴音响99:欧洲大扬琴音响8.排箫音响100:排箫曲《森林的多耶那和妇》9.萨朗吉音响101:萨朗吉音响10.迪基瑞杜音响102:迪基瑞杜音响。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作品中的多段体结构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作品中的多段体结构作者:吴志闹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8期摘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中多段体这一曲式结构类型的整理和研究,对其特点进行理论基础归纳,并且探索这一曲式结构在具体的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器乐;多段体;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民乐作曲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作品大部分来源于对古曲、民间戏曲或民间歌曲的改编,还有很多作品与少数民族音乐有关,或者是作曲家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随心而出的即兴创作。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音乐思维习惯,而曲式结构则是体现这种音乐思维规律的重要形式之一。
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中,多段体这一类型的曲式结构是整个民族曲式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段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段落构成的曲式结构,其各个段落的音乐材料有的是对第一段落主题的引申和发展,有的各个段落采用新材料构成以更好地表现音乐形象的不同侧面。
多段体结构在具体的民族器乐作品中既有单独应用的情况,也有作为大型曲式结构的某一部分应用的情况。
1 多段体中的一段体结构1.1 按照曲式结构来划分传统民族器乐曲中一段体分为一句结构、多句结构和散句结构三种类型,其中多句结构的一段体又以乐句的数目划分,如两句结构的一段体、三句或四句结构的一段体等等。
而散句结构的一段体则以不能划分乐句,或句读划分极不规则和无规律为其特点。
例如,唢呐曲《一枝花》的引子部分采用山东梆子“哭腔”的音调,采用散拍子写作;京胡《夜深沉》的第一个慢板段落也是散句结构的一段体。
1.2 按照音乐材料来划分传统民族器乐曲中,一段体结构分为重复式一段体、展开式一段体、引申式一段体和对比式一段体四种类型。
(1)重复式一段体中,前一乐句的音乐材料被后面的乐句重复或者变化重复一部分。
其又分为“换尾式”重复、“换头式”重复及“叠奏式”重复三种类型。
1)“换尾式”重复是指在一段体结构中,后一乐句与前一乐句开始的音乐材料一样,但是在结尾部分发生变化,变化的部分有的占到乐句长度的一半左右,有的仅仅只有乐句的最后一个音符发生变化。
三部曲式
3
三部曲式的各部
中 部 ——属中间型功能。音乐的发展、
长度比例等等的伸缩性很大。
两种典型类型: 1、对比中部-又称“三声中部”(Trio)。常用三重奏; 与前后结构形成对比;独立性强。 2、插部中部-具展开性质,独立性弱。 *
再现部 ——静止再现与动力再现两种类型。
动力再现:以减缩再现的情况居多,常只保留第 一乐部的第一个乐段。
4
三、三部曲式与三段曲式的关键区别
乐段: A B
乐句/多个乐段
A
乐部 :
A
B
乐段
A
乐部(静止再现) 乐段(缩减-动力再现)
或是任何大于
二段式的结构
可能相似
5
四、两种典型类型的特征及区别
区别项 题材内容 性格 对比中部类型
纯粹的风俗性(舞曲性格) 动-静-动
插部中部类型
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静-动-静
7
四、两种典型类型的特征及区别
关于三声中部三部式的特点: ①它是一种与呈示部分相对比的新的呈示性结构。它会 在主题、速度、织体、以及体裁等方面,均与呈示部 分形成鲜明对比。 ②它有自己清晰完整的曲式结构(最常见的是二段式或 三段式,但有时也用乐段或复乐段)。 ③在古典时期,第一个基础部分大都用“小步舞” (Minuetto)或“谐谑曲”(Scherzo)等体裁标识, 并且大都使用快速度和比较活跃的陈述方式;中部则 更换另一首舞曲或器乐曲,即“三声中部”(Trio) 写法,这种特定部位的对比舞或特定部位的器乐性织 体写法在速度和陈述方式上都比较平稳、气质庄重, 所以足以与其前后部分音乐形成对比。 如贝多芬 《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的中部即具有这种特征。
部位,乐谱上有时常会出现“交替部分” (Alternativo)或、“第二小步舞”(MinuetⅡ) 之类的标识。而“Trio”的标识可能与古代这种音乐结 构部分多由三件乐器演奏有关。它还很容易使人联想 起古代大协奏曲中“合奏部分”与独奏“小组声部” 的交替竞奏(即“Tutti”与“Solo”的交替),当然, 待后来运用到三部曲式的对比中部时,已经并非一定 要由三件乐器或小组乐器演奏了。
第六章 民间器乐
调式:硬线、软线
硬线:五声音阶,乐曲 轻快、华丽、流畅。
软线:在五声基础上突 出fa、si两音,乐曲 古朴典雅、音韵委 婉。
代表人物:何玉斋、罗九香、饶庆雄 曲目:《出水莲》《焦窗夜雨》《将军令》
欣赏:《出水莲》
五、琵琶曲
枇杷;秦汉子、阮;曲项琵琶;龟兹 琵琶
(一)、演奏技法: 右手:弹、挑、夹弹、滚、勾、轮等 左手:泛音、虚按、吟、煞等 (二)、乐曲分类
3、代表人物 赵春庭、胡海泉、任同祥
4、曲目
《一枝花》《百鸟朝凤》《将军令》《大得 胜》
三、管曲
“筚篥”;波斯;
1、种类、形制结构和演奏技巧
结构:管哨、蕊子和管身;开八孔,前七后
一
种类:单管、双管、喉管
单管:大、中、小三种(见图片)
单管
小管:发音高亢尖锐,用 于独奏和乐队中领奏。 擅于表现欢快、明亮的 情绪。
冯子存 陆春龄 赵松庭 刘管乐
* 南北派差别:
(1)、音色对比 (2)、音质反差 ( 3 ) 棱角的差异
(4)、韵味的差别 (5)、底气的刚柔 (6)、音波的动态 (7)、渊源流传 (8)、文化根基 欣赏:梆笛曲《喜相逢》
曲笛曲《鹧鸪飞》
二、唢呐曲
“喇叭”、“苏尔奈”、“大号”;波斯、阿 拉伯;
轻三六: 二三四五六 合四上尺工
低sol 低la do re mi
重三六:
二(重)三 四 五(重) 六
合
乙上 尺
凡
低sol 低la do re mi
活五: 二(重)三 四 五(重)六 合 乙 上尺
凡
(四)福建南曲指谱乐 福建南曲:一种说唱音乐,与唐代音乐有密 切关系。包括指、谱、曲三部分,曲是演 唱部分。 指:“指谱”“指套”,有谱有词有指法的
古典音乐作品体裁的简介
古典音乐作品体裁的简介交响曲(Symphony)广义的来说,交响曲是為管弦乐所写的奏鸣曲。
这个曲式源自於巴洛克时期,当时对此名称的解释相当於现在的歌剧「序曲」,也就是由快板-慢板-快板形式所组成的三个乐章的器乐曲。
古典时期以后一般公认的模式是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詼谐曲;第四乐章:快板,轮旋曲式。
古典时期的海顿将交响曲带向一个新高峰,莫扎特遵循其榜样又突破,1788年最后三百的交响曲尤其出色。
贝多芬史将交响曲在表现情感的能力上提昇至一新局面,九首交响曲不仅扩大了乐团的编制及乐曲的长度,第九号「合唱」交响曲更把人声引进由席勒(Schiller)作词的「快乐颂」大合唱终乐章中。
十九世纪浪漫乐派之后,交响曲更被广泛的创作,但形式上开始有了些微改变,或是改变乐章的数目,或是加入了声乐,此外,受了标题音乐作曲手法的影响,更发展出「标题交响曲」之类型。
如贝多芬《第六号田园交响曲》作品68。
交响诗(Symphonic poem)是一种以标题音乐手法完成的单乐章管弦乐作品,与多乐章的标题交响曲有别,交响诗是李斯特首先在作品中引用,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大有与其影响。
交响诗是在音乐中发展诗的理念,用音乐来营造情绪抒发感情,表现诗的意境,气氛和内容。
交响诗的题材自由,手法不受限制,作曲家得以自由表达乐念,是在标题音乐中最发达的乐种。
浪漫派后期德国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R. Strauss,1864~1949)在交响诗方面堪称一代宗师,他将交响诗改称為「音诗」。
组曲(Suite)十八世纪中期之后舞曲组曲不再受到作曲家的重视,主要是因為音乐逐渐平民化,宫廷内的舞曲不再那麼的流行。
浪漫乐派以后流行具有描写性质的舞曲,通常是管弦乐曲及器乐曲的作品。
大多由很多小曲组合而成,没有一定规则可循,作曲家可自由创作,如圣桑「动物狂欢节」、舒曼「儿时情景」、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
另外有芭蕾舞剧中精彩的管弦管配乐,单独用於演奏会上时的芭蕾组曲,如柴科夫斯基「睡芙人」、「天鹅湖」、「胡桃钳」组曲。
中国古代乐曲
中国十大古曲简介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一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_______《小白菜》、《青阳传》等。
( )A.河南民歌B.河北民歌C.山西民歌D.山东民歌2.浙江海宁的《车水号子》是( )A.农事号子B.工程号子C.船渔号子D.作坊号子3.川剧《思凡》是_______的传统曲目。
( )A.昆腔B.梆子腔C.高腔D.皮黄腔4.周代乐器的八音分类中,磬、编磬等打击乐器分在_______类。
( )A.金B.石C.土D.匏5.浙江乐清山歌《对鸟》是一首_______山歌。
( )A.二句头B.三句头C.五句头D.四句头6.京韵大鼓《林冲发配》是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刘宝全B.小彩舞C.白云鹏D.良小楼7.“南山截竹为觱栗,此乐本自龟兹出”中的“觱栗”是_______古称。
( )A.管B.笛C.笙D.箫8.二胡曲《光明行》的曲式结构是( )A.变奏B.复三部C.回旋D.单三部9.建国后对苏州弹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 )A.袁雪芬B.常香玉C.徐丽仙D.马如飞10.下列不属于小调体裁的是( )A.鲜花调B.采茶调C.爬山调D.跑旱船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弹词2.曲牌体3.诗赞系4.广东音乐5.皮黄腔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_______、宗教音乐等。
2.青海省每年在农历四、五、六月间常有举行_______的习俗。
3.苏州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_______和琵琶。
4.京韵大鼓刘派创始人是_______。
5.《中花六板》是_______八大传统曲目之一。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
曲式指的是乐曲的结构.
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有:
一、单牌体
二、联曲体 >>
三、变奏体 >>
四、循环体 >>
五、套曲体 >>
曲式指的是乐曲的结构,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有:单牌体、联曲体、变奏曲、循环体和套曲体。
单牌体:
是由一个曲牌构成的乐曲形式。
曲牌又称“牌子”,原为说唱、戏曲及器乐音乐中独立使用的曲式单位,每一曲牌均有一个特定的名称,俗称“牌名”,就说唱及戏曲音乐而言,牌名一般出自于歌词,可以从牌名看出原曲的内容(如《赛龙夺锦》)、来历(如《梁州序》)或音乐特点(如《急板令》),但大多数的曲牌名和音乐的内容无必然联系,只是一个标志(如《夜深沉》、《下西风》),故同名的曲牌,其曲调乃至词格往往大不相同,在器乐曲中,变化则更大。
曲牌是音乐陈述的基本段落,一般由一个乐段组构成,也有的可分成两个或三个相似或互相呼应的乐段。
联曲体:
又称曲牌联缀体,是以曲牌为基本单位,将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构成一首完整乐曲。
在板腔体音乐出现以前,联曲体是戏曲、说唱音乐及器乐曲的主要形式,它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曲牌联缀的结构原则有二点:
1、套曲中的每个曲牌的宫调必须相通,调性统一和谐。
2、套曲中的曲牌排列有一定层次,一般是先为慢曲,次为中曲,急曲在后,引子和尾声为多为散板,依次递变,因而形成:散-慢-中-快-散的规律。
在说唱、戏曲音乐中,往往以第一支曲牌及所属宫调命名。
变奏体:
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以变奏手法加以发展而成构成完整的曲式,又分为原板变奏和板式变奏两种。
原板变奏不改变曲牌原来的板式,只用原板加花的方法进行变奏。
板式变奏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运用“添眼加花”、“反调”、“叫散”等等曲调发展手法加以变奏,并形在一系列的板别,再把不同板别按一定规律联缀起来,就构成了大型套曲,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常见的一种曲式形式。
戏曲中的板式变奏体和联曲体一样,都采用“散-慢-中-快-散”的原则。
器乐曲中则遵循“慢-中-快”的原则,如江南丝竹中的《五代同样》是以《老六板》(有板无眼)为原板,添眼加花变成《快花六》、《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演奏次序为《慢六板》-《中花六板》-《花六板》-《快花六)-《老六板》,因为原板《老六板》放在最后演三,故器乐曲中的板式变奏亦被称为“倒装变奏”。
循环体:
是以相同的过渡曲或牌子连接不同的曲牌,或以同一曲牌演变成不同变体的曲式结构。
过渡曲调或牌子被称为“过曲”,由它串接的曲牌则被称为“主曲”。
循环体与西洋音乐的回旋曲不同,回旋曲中重复的是乐曲的主要部分,而循环体重复的是乐曲的次要部分,如浙东吹打《划船锣鼓》以锣鼓牌子《三五七》为“过曲”,主曲则有《茉莉花》、《八板》和《柳青娘》。
套曲体:
是由若干曲牌按一定音乐逻辑关系联缀成套而成的一种曲式结构,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庞大复杂的曲式,典型的例子如陕西鼓乐中的“坐乐”和苏南吹打中的丝竹锣鼓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