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探究和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和思考

校企合作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的,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现在对我们来讲并不是新课题,通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大家基本上形成了如下几点共识:校企合作是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必由出路,也是一条利企、利生、利校的多赢之路;校企合作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是学院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校企合作的规模越大,关系越紧密,效益越突出,学校发展的基础就越牢,速度就越快,步子就越实,实现专升本的底气越足,我们的内涵建设越充实。

近十年来,随着我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也日益明显,校企合作的模式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石油化工系和中原油田、中拓管道,工商管理系和百姓量贩的合作;物理与机电工程系和濮耐集团、贝英数控公司的合作等等。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和优势:一是合作企业已逐步成为我院相关专业综合实训的重要基地;二是校企合作已成为学院为濮阳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的平台;三是我院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新型产业大军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业技术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中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但我们现在所实行的校企合作工作大部分是表面化的,低层次的,校企合作的深度还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待进一步拓宽。但是,如何建立校企之间的深度对接,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目前为止政府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各个院校也是在前进中不断探索,还没有找到适应中国国情的成熟模式。我系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魏主任的直接领导下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大胆尝试和探索,下面就结合我系在这几年的校企合作中的做法、想法及存在的问题、困惑谈一谈,供大家参考。

一、校企合作的模式和特点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多,各专业就业方向不一致,因此,各系校企合作的条件不一样,难度也不一样。因此我们按照专业和教学方式的不同,各系采取了不同的校企合作方式,大致可分为一下两类: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一)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具体以下

几种模式。

1、"订单"式合作。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物理与机电工程系和濮耐集团、贝英数控公司的合作就是这种模式。和濮耐公司合作招收两批共60余人,和贝英首批合作招收48人,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培训完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这种合作针对性强,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这种合作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学校很被动,培养多少人,什么时候培养,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没有主动权。这是一种低层次的合作模式。

2、"校企互动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学生在实训中做到"五个合一"即(1)车间、教室合一,强化企业意识,让学生真刀真枪动起来,确保技能训练到位;(2)理论、实践合一,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块化实训,在实训中学理论,在学理论的同时去操作;(3)学生、学徒合一,学生实习时,既是一个技能学习者,又通过训练成为一个合格产品的生产者,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零距离;(4)教师、师傅、导师合一,专业教师既是理论的传授者,又是操作实习的师傅,克服了理论教师灌一套,实训工场不对号,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5)育人、创收合一,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我系和濮耐公司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家长、学生尤其是企业的欢迎。由于上受到我院体制的制约,我系在培训中育人,但在育人中并无创收。

3、产学合作模式。在企业技能培训与学校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明显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

(二)、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具体有以下几种:

1、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实施方式大致采取了如下两种:A、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B、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的课程,到企业去是技能提升训练。西方有些国家,如德国有的职业技术院校就是这种模式,我

国一些院校正在探索这种模式。

2、"产学研"式。发挥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这种合作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学校必须有过硬的技术优势和先进的设备,或教师真正融合到企业中去,“5+2”或“白+黑”模式,教师除了教学外,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的研发第一线去研修,参与公司的科研攻关,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合作模式。我们和濮阳贝英数控正在探究这种合作模式。

3、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将企业引进学校后,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这个方式我们正在摸索中,例如现在魏主任正在和贝英数控公司在谈判,争取把他们的一部分数控磨床引进到我们的实训楼。还有我系和企业共建的驾驶员培训学校,可谓一波三折,好事多磨。新乡学院的机电系在这种合作模式上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

二、校舍企合作和教学

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教师本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阶段;学校本位--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具备什么条件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阶段;学生十企业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阶段。很显然,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的实施,前两个阶段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应。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必须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十企业本位"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因此,职业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外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对内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当然,改革必须遵循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基本能力形成、技能提升、技能持续发展的发展规律改革教学。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本是基本能力的形成,重点是技能提升和技能的持续发展。也就是在学校教育形成基本能力,在企业岗位中形成技能提升,在终身职业教育中,得到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即建立理论和实践课功能兼备的一体化教学,打破传统的理论课与实践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服从于实践技能培养,技能培养什么,理论教学就教什么;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变职业教育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自主建立或借鉴兄弟学校及国外单位技能模块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以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