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工艺美术史1(原始)
中外工艺美术史知识点

中国工艺陶瓷原始社会的陶1,彩陶距今六千---四千年前的新石器中期;在黄河流域最为密集;最早的彩陶在仰韶村发现;仰韶文化的彩陶最为丰富..一些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红色的陶器;用手捏制而成..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彩陶是原始人类生活的主要日常生活工具;也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制造..2,彩陶文化新石器时期晚期彩陶盛行;该时期的文化称彩陶文化;又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绳池仰韶村发现;而且仰韶文化的彩陶最为丰富;所以也称“仰韶文化”..3,仰韶文化一半坡形彩陶半坡类型;距今约六千年左右;以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陶器为代表;在陕西关中心向四周发展;以鱼形纹彩陶大盆和葫芦口尖底瓶为代表;卷唇圜底盆;小口尖底瓶葫芦形的陶器;以彩绘最为特色;多用人面纹和鱼形纹等动物纹和三角纹;折线纹等几何图案进行装饰..半坡型的代表器物有人面纹盆..旋纹双耳尖瓶底;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有双耳;双耳除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的作用——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垂直;尖底便于下垂于水中;造型设计可谓美观实用..二庙底沟型彩陶庙地沟型;距今五千年前;以河南陕县庙地沟的发现最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大口鼓腹小平底钵;色彩以黑白施装饰;纹样多用曲线与圆点和鸟纹花瓣纹样的彩陶器..4,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距今约有4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主要受仰韶文化的影响发展起来的;装饰纹样以点和螺旋纹形状最为出色;点之外围有螺旋纹;内彩特别的发达;纹样布满全体;从器口到器足;有丰满荣褥之感;归纳起来具有三个特点:满;纹样满饰:内彩;点与螺旋纹..彩陶的艺术风格可以用旋动;流畅来形容..半山型彩陶半山型;以甘肃宁定半山的发现为代表..器形主要在球型的基础上扩肩;鼓腹的广肩鼓腹的彩陶罐..纹样色彩多是富有变化的红黑相间;纹样用漩涡纹组成的纹样和曲线为主;并流行运用锯齿纹;形成双关效果..其艺术风格精巧繁密;饱满凝重;从造型和装饰来说;是彩陶工艺中最为精美的;也是达到了彩陶工艺的顶峰..马家窑型彩陶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部分地区..器形小口壶罐等;纹饰以点与螺旋纹装饰;在点的外面进行螺旋纹围绕;有动的感觉;从器口延到接近底部;几乎全部装饰纹样;多而满;而且内壁也绘有彩色;其艺术风格内容丰富;布局丰满..5,黑陶文化黑陶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中原和西北区的彩陶工艺衰落之后;黄河中下游和渤海湾地区兴起比较多的以黑色陶器为特征器物;所以称为黑陶文化;而又因为最早发现是在山东省历山县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黑陶与彩陶相比主要以造型为突出的艺术特点;由于广泛采用轮制技术;加工的技术日臻成熟;为复杂精致的造型提供技术保障..其主要特点:黑如漆;薄入纸;亮如镜;硬如瓷..在黑陶中;有些器物制作精良;显然用来陈设;礼器只用..这反映了当时候的生活水平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为阶级社会提供了一种佐证..原始社会各种工艺创作带来的启示: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3形式感的应用 4符号性的艺术手法夏商周1灰陶灰陶;出土比较多;占90%..承接龙山文化发展而来在偃师地区仍然占主要地位..胎质比较坚硬经久耐用;装饰一般比较粗略;主要用日常用品..2白陶白陶;一种胎质呈白色的陶器;其胎质的坚硬度以及烧制的温度与瓷相近;白陶洁白精细;多为上层社会所使用..商代以后至今没有白陶出土..3;釉陶与原始瓷器釉陶;在制陶经验中;人们发明用石英石与粘土配制而成的釉料;将其涂在器表面;烧制后形成了一层光亮的薄壳层;这不仅增加了器物的光泽度与美感;也有利于清洁与保护;釉陶就这样产生了..釉陶的产生对于原始瓷器的影响重大..原始瓷原始瓷器;在细腻的高岭土制成的胎器上涂上釉层并将温度升高;原始瓷器创烧成功..由于釉料中含有铁质;故多呈青灰色或黄绿色;所以称原始瓷器..釉陶与瓷器主要区别:1 胎质不同陶用普通的黏土;而瓷用高岭土2 烧制的温度不同陶烧制温度在800度左右瓷则需要1300度以上3 玻花现象陶无玻化现象瓷有玻化现象4 吸水率陶有一定的吸水率瓷的吸水率极低..秦汉1;彩绘陶彩绘陶主要是作为明器使用;它仿自生活用器;只为看;不为用..在陶胚上画彩彩料和胚体融合为一体;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彩陶不同;彩绘陶的花纹容易受潮或经水容易脱落..它的烧成温度很低;绕成以后一般要施一层黑色陶衣;在刷一层白底;然后进行彩绘;彩绘后不再经水和用..彩绘陶是在大汶口文化开始产生的;有花纹简单到汉代彩绘的色彩丰富;多种颜色装饰华丽;绘制精美..彩绘在纹样上的构成与绘制上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2;青瓷青瓷;东汉时期;由于对制造瓷原料进行精选;对脱釉配方加以改进;并且改造了窑炉的结构;烧制技术大大提高;终于烧制出完全符合瓷器标准的青釉瓷器;青釉瓷器色泽较正;透明而又光泽;没有流釉..器形主要是广口;圆腹;平地的回系瓶;东汉青瓷的出现表明中国的制造瓷技术已经成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魏晋南北朝的陶瓷一瓷的优点相对于以前的诸种材料;如青铜器;漆器;陶器;瓷器有如下优点:首先;制造瓷器的成本相对低廉;分布较广;而且可以成比生产..其次;瓷器易于装饰和造型瓷器既轻便坚硬又便于清洗;所以在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最后在使用上;他能在使用者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二;陶瓷工艺的两个系统由于瓷器具有上述优点;因而;在六朝时;瓷器的烧制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青瓷以它独特的美学意义更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全国的范围内;形成了几个烧制中心;大约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系统..1;南方在六朝之前的发展是落后于北方;但六朝时期;由北方贵族和王室由于战争的迁移;所以大多的陶瓷手工艺者和烧陶的技术也来到了南方;带动了南方经济大发展;又南方的得天独道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天然资源;使得南方制造瓷业得以快速发展..瓷器的主要生产地方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主要品种为青瓷和黑瓷;造型精致品质优良..生产青瓷主要在南方浙江越窑;从东汉到宋..2;北方由相对繁荣的文化;被连年的战争所困扰;使得富庶的北方发展步伐相对南方较为缓慢;但北方独特条件;北方的制造业得以发展;比如在北方的窑中;由于掌握控制铁元素的方法;烧出了瓷器中重要品种——白瓷..白瓷与青瓷成为南北朝时期交相辉映的品种;为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奠定了初步基础;北方的瓷器出现与技术落后没有南方发展快..一,青瓷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瓷的呈色;一方面是由于釉的成分;一方面是由于烧制温度影响;使釉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在氧化焰中烧成黄色;在还原焰中烧成青色;主要产地是浙江越窑..越窑烧制的陶器;胎质细腻成青灰色;其釉晶莹;色泽以淡青色为主;胎和釉结合很牢固..二,黑瓷黑瓷;六朝时;浙江德清窑的黑瓷;黑釉没有达到完全黑的程度..三,青瓷与黑瓷青瓷与黑瓷所使用的原料不同;之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主要是控制胎和釉中的含铁量..隋唐五代十国一 ;南青北白;邢白月青1,邢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青瓷发展空前繁荣;相比之下的北方瓷业发展缓慢;但由于技术因素;北方对铁元素的控制很好;烧制出来了白瓷..历经发展到隋唐时期;得以与南方的青瓷相争艳..白瓷主要产地是河北邢窑;邢窑瓷的特点是银如雪;釉白闪淡黄和淡青..她是光在胎上涂以护胎釉;即化妆土;胎质厚而细洁;瓷质较硬..器内满釉且本身很细腻;于是邢窑白瓷较少在器身上进行装饰..器形多为广口短颈;壶为短嘴;器底多如壁形宽圆圈;被称为“玉璧底”.2; 越青青瓷;唐代的青瓷经各代后;得以很好的发展;尤其是越窑烧制最为盛名..越窑青瓷特点是胎骨较薄;坚硬细腻;施釉均匀;釉色青莹润;给人高雅之感..大适应于饮茶..越窑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历来被称为诸窑之冠..二; 彩瓷彩瓷是唐代在前朝时期和外来文化的介入下发展一系列彩釉瓷..包括釉下彩绘和绞釉胎等..早在南北朝时期;制瓷工人在一种色釉上在洒另一种色釉;如褐釉上洒蓝白釉..釉下彩就是现在素胎上画彩;然后涂釉进行烧制;烧制后彩绘颜色不会褪色..在烧制过程中色釉互相融合渗透形成各种不同的肌理;纹样;具有不同艺术装饰效果..彩瓷色烧制地点有河南;湖南;广州等地;当时候湖南长沙窑又称铜官窑;是我国最早烧制釉下彩地区..釉下彩绘打破了青白瓷单一色调;将更多的色彩纳入其中;并把我国瓷器艺术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三; 唐三彩唐三彩;是在初唐时期便已经烧制成功;出土地点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多色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三种色釉;在器物上绘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各种色彩繁多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三彩;但三彩不能理解成为仅仅是三种颜色;实际上颜色可多可少..制作时;先用白粘土制胎;阴干后入室以1000左右高温素烧;烧成后冷却在施以釉彩;在人窑进行以900度烧制..唐三彩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一般冥器用;也做生活用品..宋辽金陶瓷宋代瓷器在宋代所有工艺美术中;瓷器是公认所有取得成就最高的工艺美术作品..体现在精神与物质方面追求;雅与俗的统一;所含深厚文化底蕴与鲜明的民族精神;使其超越了瓷器作为一般器物的功力价值;而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一,宋瓷和窑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代..其特征:1,宋瓷整体上突破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带动两方瓷业的发展2,瓷的品种以及适用面大为拓展;民间日常用瓷品种不断翻新3,形成了明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二,宋代公认广泛传世的五大名窑:汝窑; 官窑 ;哥窑;钧窑;定窑1,汝窑汝窑是建立于北宋初年;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汝窑地址是在河南林汝县;近年考古发现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境内..汝窑可谓是集众家之所长;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它主要吸取的是越窑瓷的釉色和继承了定窑瓷器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瓷器的特殊风格..汝窑瓷器采用越窑的釉色;颜色以以葱绿色为主;器型多是盘;碗居多;早期的汝窑物件大多是素面;较少花纹;后期多印花;刻花..汝窑器物制作极为工整;由于烧制时间短;传世作品极少;体现宋代青瓷的最高水平..2,官窑官窑是皇家在河南汴京自办专门烧制宫廷御用瓷器;主要受汝窑影响产生青瓷窑..官窑釉色主要以粉青最佳;以烧制青釉瓷器着名于世..官窑器物主要以烧制碗;洗;等..由于做工精细;要求苛刻;传世极少;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3,哥窑哥窑是南方越窑衰落后兴起的一个青瓷体系..主要地址是今浙江西南龙泉为中心哥窑瓷器的最大成就是开片——釉里面有裂纹..这是由于胎体与釉面膨胀系数不一所致;原为瑕疵病;但哥窑工人却化腐朽为神奇;熟练掌握开片的疏密与粗细;成为一种天然的肌理;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4,钧窑钧窑是在今河南省;是宋代着名的瓷窑钧窑以其绚丽多变的色彩闻名于世..以、主要以铜在釉色中巨大作用..创造出驰名铜红釉变技术..颜色主要红;蓝;紫等5,定窑定窑在唐中晚期受邢窑影响而起;到宋朝达到鼎盛到金衰落..中心窑厂是在河北;以生产白瓷为主..定窑白瓷以典雅秀丽的风格闻名于世;其烧制工艺技术很高..釉色多为乳白色;也生产黑定;紫定;绿定;装饰大量采用印花;画花;刻花等方法..定窑影响范围广泛;北宋灭亡后;定窑工人将技术带到南方景德镇;使景德镇瓷业发展..三,民间两大窑;磁州窑和吉州窑1,磁州窑磁州窑;是在今河北着名的民间窑厂;是影响最深民间体系磁州窑除了白釉;黑釉之外;黑白对比的装饰最为特色;有白釉剔花;白釉釉下黑彩等;这种画花的方法;开创后世着名花绘风格..2,吉州窑吉州窑在江西永河镇;始于五代;兴与南宋..产瓷品种很多;以黑瓷最为丰富和特色..别出心裁运用贴印手法将民间剪纸作为纹饰;创造了多个品种;新颖独特..四,宋代瓷器表器形:梅瓶玉壶春..五,宋瓷发展原因1; 制造瓷器技术的进步;为烧制瓷器提供技术条件2;瓷器的大量需求;刺激本土制造瓷器的发展和提高..3;文化的发展;文人墨客众多;饮茶之风盛行..4;宋代禁铜;促进陶瓷的发展..元代陶瓷一釉下彩1;釉下彩;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经成型晒干的素胎上进行绘制各种纹样;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特点是色彩保存较好;经久不退..2,青花青花; 是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施以透明釉;在1300摄氏度左右高温下一次烧成;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者;青色也;花者;花纹也..简而言之;是青色花纹的瓷器..青花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代;直到元代;青花才大方光彩;到明代时期达到巅峰..二釉里红釉里红又称釉下红;起源于宋代钧窑的紫红斑釉;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施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氧中烧制;使釉下呈现红色纹饰的瓷器..釉里红的烧制难度比较大;元代产量不多..他可单独装饰;也可与青花料结合使用..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和青花的结合;都是景德镇元代瓷工艺的杰出创造..三琉璃琉璃是一种铜釉陶..精致典雅的明朝工艺一,景德镇窑明代陶瓷业形成了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江西景德镇..瓷业烧制盛前空旷;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称..景德镇成为全国制此中心;代表了明代瓷业的最高生产水平;赢得了“瓷都”的称号..明代景德镇瓷器按制瓷工艺分有: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四大类..二,釉上彩釉上彩;是在釉上勾绘而得名..工艺上指在高温烧成的瓷器上彩绘;然后以700-900摄氏度低温烘烧;使颜色不脱落..釉上彩包括釉上单彩和釉上多彩三,斗彩斗彩又称逗彩;意釉下彩和釉上彩拼逗成的彩色画面..从这意义上说;宣德时期斗彩即属于釉下彩和釉上单彩;成化时期斗彩则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结合..四,彩绘瓷彩绘瓷;指器物表面加以彩绘的瓷器..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两大类;分别始于唐和宋明清时期的彩绘瓷发展到鼎盛;以景德镇窑最为突出..五,宜兴紫砂陶器紫砂陶器是用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陶土烧成的无釉陶器..借古开今清朝的陶瓷工艺一,清代前期工艺美术继承了明代的装饰风格;敦厚;典雅; 中后期逐渐趋于繁缛;精细..清代工艺体现了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宫廷风格工艺不计成本;精细雕琢;往往追求富贵华丽;民间工艺讲究淳朴自然;贴近民众;富有生活气息..整体上看;清代工艺技术高超精巧;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但艺术上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二,五彩五彩;是清代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简称;又称古彩;硬彩..五彩是在已经烧制成的瓷器上;用黄;红;绿;蓝;紫等多种材料;按图案花纹装饰于釉上;二次烧制..属于釉上彩..五彩特点是色彩丰富;繁多;效果浓艳热烈..五彩始于明代;盛于康熙时期..三;粉彩粉彩;又称软瓷彩;是景德镇四大传统明名瓷之一..它在涂绘料前用玻璃白打底敷色;形成浓淡晕染的效果;给人分润柔和之感;故称这釉上彩为粉彩粉彩是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粉彩始于康熙晚期;雍正时期最盛;后历朝不衰..中国青铜器夏商周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工艺一,青铜器青铜器;是红铜与锡等的合金;不但硬度较红铜高;而且溶液流动性比红铜高;减少气孔;便于铸造器物形状;使器物表面更光滑;花纹更精细..青铜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到达周朝时达到顶峰时期..青铜器的种类有很都;分别由煮器;食器;水器;兵器;礼器等..礼器是奴隶主统治阶级用于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青铜器工艺贯穿进三千年的时间;不同的时期;无论其器形还是纹饰都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因而;我们可以从这些青铜器中窥见当时候的文化;经济;军事以及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尤其是一些铸造或写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仅帮助我们解读那一段遥远的历史;还提供一种观赏性很强的文字艺术..二;青铜器文化人们把使用青铜器工具;用品的时代叫做青铜器时代..中国青铜器时代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历经夏商周三代;长达15个世纪;以青铜时代特征为代表的文化称为青铜文化..战国以后;随着铁冶炼工艺的发展;青铜逐渐退出工艺制作主流;漆器和陶瓷发展起来..三,饕餮纹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商周青铜器上常用的一种纹饰;采用抽象夸张的手法造成挣扎恐怖的视觉效果;饕餮是传说凶贪的动物;饕餮纹都是以正面形成表现的;眼眶用凸显塑出;上面刻划凹陷纹饰..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等动物的特征..饕餮纹结构严谨;外貌凶猛而庄重;气氛神秘;充满神话般的宗教色彩;充分体现了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饕餮纹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四,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青铜器代表器物;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造型成熟稳重;口沿宽厚;腹体方正;柱足和鼎耳粗壮有力;整个器物极具有量感和气势..鼎部四面中心均为光洁的素面;四周有龙纹组成的饕餮图案托衬环绕;装饰效果单纯强烈;全器厚重规整;气象森严;充分体现了商周奴隶文化的象征..五,长信宫灯长信宫灯;以汉代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全身通体鎏金;有铭文长信二字..以安详静穆;形象优美的宫女为持灯者;一手握灯座;上有灯盘;灯罩;皆能转动以调整光照和方向..宫女体内空;连通右臂构成烟道;宫女的头部和右臂都能拆卸;可及时排除体内烟尘..灯盘呈豆形;可以调节照度和照射方向..此灯不仅设计巧妙;造型优美;其在硝烟除尘;调节光照和方向的结构处理上也是相当的科学的;它是西汉时期器物造型艺术与实用统一的代表作..六,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浪漫主义设计意匠的青铜工艺马踏飞燕是东汉时青铜器;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擂台墓;先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士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艺术家巧妙的把闪电般的那只凌云飞驰;英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去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中国工艺美术——家具家具的出现是由于人们历经这自古以来席地而坐的改变而来的..唐代后期;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虽然没有广泛流行;但对于家具影响比较大..家具产生到了明代;进入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指明代至清康雍时期;以硬木家具为代表的优质家具..他们材料精良;品类繁多;做工考究..二,家具发展的原因1,稳定繁荣的社会;经济环境2,富苑;园林建筑的兴起3,木材丰富4,技术提高三,设计原理与特点1,科学意匠美;符合人机工程学;巧而得体;精而适宜..2,材料美; 充分运用材料本色和纹理;而不加装饰3,结构美; 不用钉胶;而用榫结构;不同部位用不同形式的榫;即符合功能又牢固..4,工艺与装饰美;面的处理有适当的比例和尺度;线的应用;简洁利落..四,艺术特色1,简;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恰到好处..2,厚;形象浑厚;质朴..3,精;做工精巧;一线一面;严谨准确;一丝不苟;体现了木工的技术.. 4,雅;风格典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明式家具具有实用与美观;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统一..中国古代漆器一,漆器漆器是以加工过的大漆髹饰的器物..从树上割取的漆器液经除掉水分;滤去杂质后成为生漆;生漆经搅拌加温精致为熟漆;用再经处理的熟漆髹饰的器物表面就是漆器..漆器的胎质以木为主;也有竹;皮;纸及金属等;以黑的红纹漆器为多..漆器表面有坚韧美观的漆膜;它即可抗酸防腐;又是装饰..漆器在战国时期发展起来;逐步代替青铜器;成为生活主要器皿的重要品种;到汉代达到一个鼎盛的时代;一直延续至清代..二,雕漆在唐代;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深处一定厚度;在用刀堆起的平面漆胎上课花纹的技法..三;修饰录明代着名漆器家黄大成所着;成书于明末天启年间..全书分乾;坤两集..上集讲漆器制造的原理;工具;方法;列举各种漆器可能产生的毛病和原因..下集叙述漆器的分类和各种漆器的几十种装饰手法..这本书总结了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丰富经验;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漆器工艺专着..中国古代玉器古人认为“美石如玉”;人们在捡取石料时;常常遇到纹理细密;色彩晶莹的美石;这就是玉..因为有了天然的姿色;人们便对其进行更为精心的加工;而且以欣赏作为主要目的;以后玉的发展无外乎是装饰与象征的意义..唐代工艺美术大发展的原因:1; 经济的高度发展;2;自信和开放的政策3;中外工艺美术的交流4; 工艺美术的传统发展宋代工艺美术的变化:1,工艺美术的设计者;制作者和使用者分离..工艺美术走向商品化..2,工艺美术的服务对象扩大到平民阶层..3,工艺美术;官家偏好典雅;清秀;自然之美;民间多喜好重实用;朴素.. 4,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工艺美术趋向世俗化;多样。
中外美术史(原始社会)

2、黑陶
黑陶是史前制陶工艺的另一光辉成就。 黑陶发现的地点主要在东部沿海一带,北至辽 东半岛,南至浙江。最重要的是山东济南附近龙山 镇城子崖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山东龙山文化的陶 器一般都采用轮制,器形规整,器壁厚薄均匀,技 术有了全面的提高。这时的原始陶艺家的注意力从 在陶器表面施以彩绘,转到了陶器本身的质地、色 泽和形貌的美感探求上。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二节
1 、 彩陶
新石器时代艺术
陶器出现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制作陶器的原始文化有河南新郑裴李岗文 化,河北武安磁山文化,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在这些文化遗址 所发现的陶器,做工原始,质地粗糙,仅有简单的纹饰刻画,造 型多是对于自然物(如植物果壳)的模仿,或为球体。代表这一时 期制陶艺术水平的彩陶是到仰韶文化才出现的。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抽象纹饰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彩陶的花纹几乎全部集中于器高的1/2以上的 部位,而在器物的l/5以下,一般是素面无纹。
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建筑空间低矮,人们 在室内或室外主要是席地而坐。这样,当人的视线 观看放置在地上的陶器时,一般与地面呈45-90度角 左右,所看到的正是花纹集中的区域,而看不到的 部分也正是素面部分。从这一视角观察,马厂的四 大圆圈纹形如绽放的花朵,表明原始陶艺家是从器 物整体出发考虑纹饰构图的。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 章节题库 外国美术史(第1章 原始、古代美术)【圣才出品】

第1章原始、古代美术一、选择题1.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
A.旧石器时代中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中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答案】B【解析】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到—万多年之间。
原始美术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等。
2.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时代美术最典型的代表。
A.新石器B.铁器C.旧石器D.青铜器【答案】A【解析】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物。
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最典型的代表,以其雄伟的环形结构、宗教的庄严肃穆和悲剧性的壮美而引人瞩目。
3.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
A.凯旋门B.陵墓C.宫殿D.塔庙【答案】D【解析】苏美尔-阿卡德时期,自然崇拜的多神教在社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这种类似埃及和墨西哥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济古拉特”。
4.苏美尔人最古老的乐器是()。
A.圆形风琴B.牛头竖琴C.勾土瓦达大样琴D.蛇鼓【答案】B【解析】苏美尔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工艺品,如黄金器物、武器、金盔、匕首、乐器等。
苏美尔人的牛头竖琴是最古老的乐器,琴架顶部以公牛头作为装饰,用天青石和金箔制成,琴身由黄杨木制成,正面在沥青上用贝壳镶嵌着人和动物,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5.现存苏美尔绘画的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即在刷有沥青的木板上用贝壳、闪绿岩、粉红色石灰石镶嵌成的战争和庆贺的场面。
A.壁画B.军旗C.瓶画D.岩画【答案】B【解析】现存的苏美尔绘画代表作有乌尔王陵出土的镶嵌画《乌尔的旗标》,镶嵌画以分层叙事的构图展开乌尔王室发动战争、征服异族、庆祝胜利、缴获战利品的情节。
6.亚述浮雕多以写实的手法表现战争、狩猎等惊心动魄的场面,特别是狮子的造型,在古代世界动物雕刻中几乎无可匹敌。
其中(),把狮子受伤后的咆哮和挣扎刻画的极为生动,使得狮子痛苦和狂怒的形象具有一种“悲剧性的崇高”。
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点

第一章.战国秦汉工艺美术铜器向精巧秀美发展,丝织技术提高,漆制器物进人生活,瓷器出现,第一节.青铜工艺如壶、鼎、盘、鉴、尊、敦、豆、钫、钟等,另有在这一时期大发展和新发展起来的如各式铜灯、铜镜、薰炉、带钩等,还有各式量器、俑、符节等。
一般生活用器:造型:轻便、整洁,器壁较薄,附饰件较少,方正雄状的大型器物被大量圆球形低矮器物所代替,狰狞厚拙的兽状耳也为方便、适用的各式套环、提梁、提链所代替。
装饰:纹样内容为各式云纹、龙凤纹及取于现实生活的人物、树鸟等纹样,还有以优美的鸟虫书进行装饰。
或单独、或连续。
或适应在一定形式中,变化多样,不拘一格。
敦是用以盛放饭食的器皿。
器和盖几乎对称,各有三足,可分开放置。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西汉侈口、束颈、鼓腹、圈足,腹部一对铺首衔环。
豆:高足盘,或有盖但壶体上的花纹却颇不寻常。
精致的花纹,绝大多数竟是由鸟、鱼形线纹构成的篆体铭文,因其以鸟形线纹为主,故称之为“鸟篆纹”。
二. 铜灯[样式] 高足灯、雁足灯、豆形灯、盒灯、行灯、牛灯、羊灯、鹿灯、人物执灯等[种类] 可分为三大类;1.人物、2.动物、3.其他《长信宫灯》(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
三薰炉造型:变化也有多种,常见的是一种叫做“博山”形的薰炉。
四铜镜铜镜,继鉴以后而出现的鉴照用具,其造型一般为圆片状,也见有方形、瓜棱形、瓦形等。
早在商代以前已经出现。
五带钩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
西汉的带钩形式多样带钩的装饰花纹,有用浮雕式手法较典型的作品有:六塑造艺术青铜塑造艺术也有较高成就,塑造的形象有车、马、人物及各种动物、神兽等,都造型极写实。
典型作品有:1978年河北平山出土战国《错银双翼铜兽》、《虎噬鹿器座》。
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及近年陕西出土的秦青铜车马等。
中山王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
第二节织绣工艺[官方][民间]一、丝织[品种][技术][装饰][代表作品]<< 素纱禅衣>>素纱禅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长乐明光锦>汉代织锦。
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工艺.

一、概述
彩陶是用手捏制的。我们劳动的祖先,凭着灵巧的双手、熟练的技巧,能够 制作出圆而工整的各种造型,当陶坯还未全干的时候,用某种工具如木片、卵石 等把陶坯的表里打磨光滑,然后画上装饰花纹,再入陶窑去烧,烧后形成黑色或 深红色的美丽图案。红色的是赤铁矿,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二、彩陶工艺
半坡型
庙底沟型
半坡型彩陶分布在渭河流域,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往西达
到甘肃陇东的天水、平凉地区。
半坡彩陶的装饰花纹以直线组成的几何纹样为主,很少运用直线,鱼形花纹
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寓人于鱼”
马家窑型
半山型
彩陶鱼纹钵
马厂型
中外工艺美术史 zhong wai gong yi mei shu shi
半坡型
半山型彩陶的造型,主要是短颈广肩鼓腹的彩陶罐。罐体近似球形,底部微向内收, 形成小底。器体较矮。
半山型彩陶的装饰,其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庙底沟型 1.用旋涡纹组成装饰。
2.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 。
“开光法”
马家窑型
半山型
马厂型 葫芦纹彩陶双耳壶
中外工艺美术史 zhong wai gong yi mei shu shi
半山型
马厂型
涡纹彩陶翁
中外工艺美术史 zhong wai gong yi mei shu shi
菱蛙纹彩陶双耳壶
蛙纹彩陶双耳壶
谢 谢!
河姆渡人制作彩陶 中外工艺美术史 zhong wai gong yi mei shu shi
一、概述
半坡型
朴质
庙底沟型 马家窑型
中外工艺美术史(PPT 86页)

8.2 织绣工艺
妆花是明代新创的一种多彩丝织物,用许多不同色线织成,花纹— 般较大,色彩异常丰富,故有“走马看妆花”的比喻。
其织法是:将一般通梭织彩改作分段换色,用各色丝线的纬管,以 通经断纬之法作局部控花妆彩,使—件织物⊥可织出十多色以至二 三十色,绒纬突起,精美富丽。故宫博物院藏有明代的“绿地花卉 樗薄纹妆花缎”一件,以牡丹、莲花、茶花、菊花组成樗蒲纹,花 纹横向排列,纵向交错,整幅作品构图匀称,色彩丰富,织工精细, 采用金线绞边方法,更使其辉煌悦目,这是一件明代妆花丝织物的 优秀作品。
中外工艺美术史
ZHONGWAIGONGYIMEISHUSHI 授课教师:
第六章 明代的工艺美术
(公元1368-1644年)
8.1 陶瓷工艺 8.2 织绣工艺 8.3 宣德炉和景泰蓝 8.4 漆器工艺 8.5 明式家具
8.1 陶瓷工艺
8.1.1瓷器工艺
明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分界线。明之前,我国陶瓷的 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之后,则主要是白瓷。白瓷的发展,为陶 瓷工艺的装饰,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因而,明代以来,原有的以 刻花、划花、印花为主的陶瓷装饰方法逐渐退居其次,代之而起的 是青花、五彩等画花的方法。这是中国陶瓷装饰进入成熟阶段的的 关键时期。明代以来,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有“瓷都” 之美誉。明代陶瓷工艺在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并有新的 创造,但总体而言,以景德镇为代表的明代瓷器:主要在青花、斗 彩、五彩和单色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何朝宗”款白瓷达摩立像
8.1 陶瓷工艺
明龙泉窑壶
8.1 陶瓷工艺
8.1.2陶器工艺
明代的陶器则以宜兴窑生产的紫砂陶器最为出名,尤其是驰名中外 的紫砂茶壶。宜兴窑在江苏宜兴县的丁山和蜀山镇,早在北宋时期 就已生产紫砂陶,宋代诗人梅尧臣诗中所说的“小石冷泉留早味, 紫泥新品泛春华”即是对宜兴烧制紫砂陶的反映。紫砂陶所用原料 为紫砂泥,在宜兴陶原料的开采中,大约采1000吨泥料,才能得到 1吨的紫砂泥,可见紫砂泥的难得和紫砂陶的珍贵。
工艺美术史试题和答案)(01)

第一章〔1〕原始社会的彩陶分哪几种类型?其特点是什么?答: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
特点:半坡陶器早期是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装饰花纹以鱼纹最具代表性,在半坡型彩陶的文饰中,人面形花纹很有特色,多装饰在翻唇浅腹盆的内壁。
庙底沟彩陶是以黑彩为主,少数兼用红色,还消灭了带白衣的彩陶,彩陶图案都画在陶器的外外表,以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构成繁复连续的带状花纹为主,也有带状方格纹、涡纹和圆点纹构成的成组图案。
马家窑型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局部地区,器形与文饰接近于庙底沟类型,器形以壶罐为主,也有盆钵碗和平底瓶等,盆钵碗中盛行内彩。
彩陶底色以橙黄为主,外表打磨的相当精细,常用黑颜色绘,一般多用线条的平行、弯曲、穿插、同心圆、涡形的花纹变化,构成规正雅致的图案,绚丽对称,美丽流畅。
田自秉先生总结出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满、内彩、点和螺旋纹。
半山型的彩陶文饰华美堂皇,荣耀夺目,常以黑红两色相间的线条带锯齿形的变化,勾画出葫芦网格纹、流水旋涡纹、水波浪、格花菱纹、起伏山川纹、圆圈网格纹、连弧纹等,多饰于高颈贯耳壶、大口圆腹瓮、小口鼓腹瓮和内彩的盆碗上,这种带有锯齿形图案的彩陶器,是半山类型的盛行风格。
这类彩陶图案以繁密为特色,丰富的图案与饱满的造型浑然一体,使彩陶显得更加的绚丽华彩。
马厂型彩陶以黑红两色,也有用单黑色的,先涂红色或施红、白色陶衣的彩陶,是马厂型彩陶的彩绘方法,他主要是始终线构成的,因此具有刚健庄重的特点。
其次章:〔2〕青铜器的制作过程:炼矿、制范、熔铸、装饰等几个过程。
〔3〕商代的青铜器有六大类: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兵器、乐器。
第三章〔4〕周代为什么说是古代玉器艺术的顶峰?答:周代可以说是古代玉器艺术的顶峰时期。
佩玉的风气大为盛行,一切服饰之物,也都有玉石所取代。
所谓“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如其玉,故君子贵之”所以君子常佩玉,除了服饰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朝聘所用的礼器和符节器的进展,符节器是传达王命的信号,无论用途和名称如何,其根本的形制都是玉刀和玉斧的化身。
中外美术史1

外国部分1西方原始美术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2旧石器时代的两种艺术形式是小型雕刻品和洞穴壁画。
3旧石器时代的小型女性雕像在造型上强调女性生理特征。
4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以表现动物题材为主。
5西方巨石建筑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1古埃及早期王朝体现国家缔造者形象的浮雕作品是纳尔迈石板。
2金字塔出现于埃及的古王国时代。
3埃及古王国时期的人像雕刻被放在坟墓中当做死者替身。
4表现盘腿而坐的文职官员的雕刻作品是书记像。
5埃及新王国时期修建神庙取代了陵墓。
6古埃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是卡纳克的阿蒙神庙。
7阿梅西斯二世神庙正面是4尊与山体相连的雕像。
8尼弗尔提提王后彩色雕像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杰作。
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又称美索不达米亚美术。
2古代两河流域美术主要包括苏美尔、阿卡德、亚述和巴比伦美术四部分。
3苏美尔美术的主要样式是圆雕神像。
4纳拉姆辛纪念碑是两河流域中阿卡德的艺术作品。
5喜爱猎狮并在浮雕作品中表现猎狮的古代民族是亚述人。
6旧巴比伦美术的代表是汉莫拉比法典碑。
7新巴比伦美术的代表是伊什达尔女神大门。
1古希腊美术包括爱情美术和希腊美术两部分。
2爱琴美术又被称为克里特和迈锡尼美术。
3克里特岛上的宫殿壁画多表现盛装妇女形象,以线描手法为主。
4迈锡尼城的重要文化遗址是师门。
5古希腊美术的最突出成就是雕刻。
6造型僵直生硬的雕刻作品多出自希腊古风时期。
7希腊古典前期建筑装饰雕刻代表是奥林匹斯宙斯神庙。
8希腊古典时期最重要的雕刻家是菲狄亚斯和米隆。
9希腊绘画形式以陶瓶画代表。
1欧洲古典美术包括希腊美术和罗马美术。
2埃特鲁斯坎美术以墓室壁画和陶棺壁像。
3罗马人在建筑上使用混凝土和拱券技术,促进了西方建筑的发展4角斗场、万神庙和凯旋门是古罗马创造的特殊建筑类型。
5古罗马雕刻受希腊雕刻影响,以写实性的肖像雕刻为代表。
6古罗马绘画以庞培壁画为代表。
1早期基督教美术流行于罗马帝国。
2早期基督教教堂的出现共出现了三种形式。
1在5至15世纪流行于君士坦丁堡的宗教艺术是拜占庭美术。
中外工艺美术史大纲

《中外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课程编号:总学时:48 课内练习:32 学分:6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1.课程的性质、地位中外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讲解,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外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工艺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受到熏陶,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民族艺术传统并借鉴国外的工艺美术传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更好的把中外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内外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中外工艺美术之间的联系有大致的了解,并对各时期不同的工艺美术种类及英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借古鉴今,推陈出新。
二、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中外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深入了解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重点与特点,以及材料与加工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正确地掌握工艺美术在品种、造型、装饰纹、题材以及艺术风格等的特点,本课程的学习还要求理解中外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地位与影响。
掌握进行工艺美术设汁与制作所必须的相关技能。
三、实施说明1.成绩考核方法出勤考核(岀勤情况)占20%,日常考核(含沟通情况、学习态度等)占40%结课考核(结课作业质量)占40亂三者合计,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授、专题讨论、主题设计创新与应用数学、案例教学、专题知识竞赛、参观学习、论文竞赛、行业调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当前的设计作品现状和学生所上的&业设汁课程进行评价和讲解。
四、课内实践环节的要求1、一所学内容的分类为专题,选取有代表性的纹样内容进行课上临墓。
2、主要包括:青铜器器型的分类图案、织绣工艺品、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的代表纹样、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的代表纹样。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一章 原始社会

型
方格
秀丽,构图丰富 后
界地区
动物纹少:蛙、鸟, 多变,塑绘结合
多曲线
半坡类型
网纹船形壶(高15.6,长24.8厘米) 造型似船,十分别致,壶腹 两面又以黑彩绘出网纹,令人联想起先民驾船撒网捕鱼的场景。
几何形
动物纹:
几何纹彩陶钵和小口器
鹿纹彩陶盆
鱼纹:由写实趋抽象
鱼纹盆(口径31.5厘米) 圜底折腹盆 是半坡典型造型之一。上腹部以黑彩绘出 三条写实的鱼纹互相追逐。
图案曲直对比
旋纹尖底双耳瓶(高25.5厘米) 汲水器, 据测试,尖底能令汲水方便省力,也便于插进 土中放置。
四大圈纹壶
人物纹
舞蹈人纹盆(口径22.8厘米) 内壁绘舞蹈人纹,这种集体舞蹈应对氏族有重大意义。
半山类型 菱格纹
菱格纹罐(高15.3 厘米) 纹样 颇具现代感,今日的国际象棋棋盘、 若干地砖拼嵌仍为这种效果。
第一章 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一节 绪言
一、工艺美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 劳动说、娱乐说、巫术说、图腾说 观念、方法不同导致联想、推测不同
工艺美术萌芽 旧石器时代晚期(1万8千年前): 旧石器——渐趋规整、细小、对称 饰品——鱼、兽牙、骨饰品,石珠、石坠,染色 新石器时代(8000年前始): 工艺美术法则萌生——质感、触感、比例、对称 品种——陶器、玉器、纺织品、牙骨器、漆器
典型类型类 命名Leabharlann 型题材装饰
特点
马 甘肃临洮 弧线几何形多
家 马家窑村 动物纹不多
窑
人物纹极少:舞蹈人纹
盆钵碗内彩, 瓶壶外壁装饰
半 甘肃和政 几何形多:网、菱格、三角、水波、垂 立体设计;繁密华
工艺美术史1-原始社会

1.彩陶工艺
彩陶
✓ 即彩色陶器,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 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 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 红、白等颜色的图案。
✓ 自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 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 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它 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但以黄河中上游的仰韶 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丰富。
2.彩陶类型
彩陶工艺
仰韶文化彩陶
半庙 坡底 类沟 型类
型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半马 家山厂 窑类类 类型型 型
中国工艺美术史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一.原始社会概况
╬ 我国的原始社会,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约公元前2070 年,夏朝的建立为止,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人类最早期,主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为石器,所以人们把使用石器的时代 称为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之际,也开始进入“氏族公社” 时期,
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
半
庙
坡
底
类
沟
型
类
型
彩陶工艺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
半
马
家
山
厂
窑
类
类
类
型
型
型
以河南陕县庙底沟的发现为代表,发展期为距今6000至5000年前, 是继承半坡发展而来,其分布区域为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 南等省。
器形:仍以盆、钵、瓶为主,另外还出现了瓮、罐等,以小平鼓腹 钵最为典型,形体多呈倒三角形,给人以挺秀、饱满、轻盈而又稳 定的感觉。 装饰纹样:广泛使用曲线和圆点,形成了活泼多变的装饰效果。多 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色彩方面多是在赭红色的陶 胎上施以黑彩,很少运用红彩或红黑两彩装饰的。 黑白双关也是其 特色。
中外工艺美术史

中国编一、新石器时期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也叫仰韶文化。
例如半坡型彩陶中鱼形花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庙底沟型彩陶装饰纹样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鸟纹应用更多,马家窑型彩陶中,装饰纹样以点和螺旋纹为主。
半山型彩陶多运双关发和多效装饰法工艺,大量运用红色彩绘,红色和黑色交替或间隔的处理。
黑陶,顾名思义,就是黑色的陶器,首次发现后,被专家称为龙山文化。
二、商周时期商代青铜器的造型:鼎、觚、豆、匜等,其中酒具有:壶、爵、角、觚、斝等。
商周时期常见的装饰纹样:夔纹、饕餮纹、窃曲纹、蟠螭纹、环带纹等商代夔纹,近似龙纹。
原始瓷器,在商代产生的釉陶,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亦较硬,呈灰白色,被称为原始瓷器。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
十二章纹饰是西周统治阶级的礼服上的图案,为历代帝王所采用。
三、秦汉时期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运用了写实的表现手法,重在变现整体的强大气势,讲究整齐统一,个性服从于统一的整体,因而在造型上较为类型化和公式化。
制作与装饰:采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先分件制作,再粘接,后运用塑、捏、堆、贴、刻、划等多种技法。
陶塑外表均施彩绘,有红、黄、蓝、紫、白等,每一种颜色又有浓淡深浅的色阶变化汉代铜灯种类及代表类型:如虹管灯的最大特点是灯体有虹管,灯座可以盛水,既防止环境的污染,又有利于人的健康。
还有吊灯,行灯等汉代瓦当装饰中的四神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三、六朝时期中国四大石窟地址名称: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画像砖: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通过对八位贤士高人形象、动作等刻画,生动的表现了六朝士大夫放荡不羁,傲然超脱的性格和神态。
四、隋唐时期青瓷产地越窑,被称为诸窑之冠,白瓷产地邢窑,被称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以及陆羽《茶经》对青瓷白瓷的评价。
五、宋朝五大名窑分别是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简史
张夫也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始社会的基本概况。 2.掌握旧石器时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4.掌握亚洲原始社会陶器的代表类型。 5.掌握欧洲原始社会陶器的代表类型。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工艺美术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
原始狩猎民族为了延长投枪的射 程和提高命中率而发明的辅助 器——投枪器,大都为兽骨制成, 其装饰十分精美。巴黎人类博物 馆藏的《有小羚羊雕饰的投枪器》 (图 1-4)和《有斗狮雕饰的投 枪器》都是用驯鹿骨做成的,位 于器物一端的小羚羊和斗狮雕刻, 形体生动,手法写实,显示了狩 猎民族出色的装饰的技艺。
《有小羚羊雕饰的投枪器》(图 1-4)
(图1-5)骨制指挥棒
指挥棒被考古学家们认为是原始人 类举行咒术仪式时所用的器物。它 最早出现于奥瑞纳文化时期,但直 到马格德林文化(Magdalenian Culture)时期人们才注意到“棒” 的装饰。一般是在棒的顶部或末端 带有
动物头部圆雕,如马、牛、鱼、猫、 兔、狐及羚羊等。在棒身常饰以浅 浮雕或线刻画,其构图意识、形象 表现、动态处理和线刻手法都已较 为完善(图 1-5)。
第一节 概 述
大约在 300 万年前,人类已出现在地球上,有了人, 就开始有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人类出现后直到 20 万至 30 万年之前尚属于直立猿人阶段。在这漫长的 时期中,人类赖以生产的工具还是极其粗糙、略事打 制的石器,因此考古学上称之为“早期旧石器时代”。 工艺美术就是伴随着人类对劳动工具的制作而出现的。 这一时期除了采集和猎获食物之外,火的发现与利用 已经开始。
自 20 万至 30 万年前开始,人类进入智人阶段。约 5 万年前的早期智人时期,人类社会已经有了氏族因素, 作为生产工具的石器也有了第二步的加工,种类也随 之增多,除了原始的石斧之外,又有尖状器、刮削器 的出现,此期被称为“中期旧石器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石器工艺
石器主要是利用石头的刃和尖作为工具使用的;
按用途可分为: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
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
石七首(原始时代)山东邹县出土
七孔石刀(原始时代)江苏南 京出土长24厘米
石杵、石磨盘河北武安出土 杵长33.5 厘米盘长52厘米
玉器
玉器是由石器逐渐发展而来; 古代玉器具有多种形式,圭、镇圭、壁、环、瑗等;
船形彩陶壶(仰 韶文化)陕西宝 鸡出土长24.8厘 米
(刚健质朴)
贰
分 布
庙底沟型(流畅律动)
以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的更广,东 到山西、河南,西达甘肃陇东、陇西、陇南。
造 型
装 饰 表 现
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经典。
弧线、曲线等几何纹、鸟纹。
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由写实到抽象 直边三角形
色彩双关 曲边三角形 繁彩 内彩 多效装饰法 形体双关 黑红彩合用 注意大效果 盛行陶衣 浮雕发达 嵌骨珠
刚健质朴
约70006000
约60005000 约5000
庙底沟型
流畅律动
马家窑型
旋动流畅
半山型
秀丽精巧
约4500
马厂型
简练刚劲
约4000
圈纹彩陶罐
人形纹彩陶罐
圈纹彩陶罐
4
原始彩陶的装饰艺术特点
装饰位置,一般与器皿的使用条件相适 应。 根据器皿的不同部位,运用不同的装饰 花纹。 装饰布局上,注意从不同的视角体现装 饰的完整效果。
(1)
(2)
(3)
从图案整体看,是以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 (4) 为主体,大都进行了高度概括和艺术提炼, 达到图案的样式化。
造 型
装 饰 表 现
彩绘红黑相间,富有变化节奏。
半山型彩陶,从造型和装饰上说,是彩陶工艺最为精美的。它精巧繁 密、饱满凝重。造型的品种多为壶类,圆而微扁的壶身,较短而又略向
外张的直径,曲线和直线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壶体的宽度和高度又形成
恰当的比例。因此它的艺术风格,可用秀丽精巧来形容。
伍
分 布
马厂型(简练刚劲)
5
原始彩陶图案中形式法则的应用
(1)对比法 (2)分割法 (3)开光法 (4)双关法
(5)多效装饰法
彩陶艺术特点比较表
造型 装饰 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距今年代
半坡型
盆(圜底) 鱼纹 人面纹
鼓腹小平 底钵 罐、杯、 豆、勺 直颈鼓腹 壶 小口双腹 耳罐 鸟纹 花瓣纹 点 螺旋纹 波纹 旋涡纹 葫芦纹 锯齿纹 四大圈 纹 人形纹 回纹 网格纹
壹
分 布 造 型
半坡型(刚健质朴)
渭河流域,以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 发展,西到甘肃天水、平凉。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以 卷唇圜底盆为经典。
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三角、菱形等几 何图案。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是鱼形、人 面形花纹。
装 饰
表 现
直线为主,多组成直边三角形。曲线运 用较少。
人面鱼纹彩陶盆(仰 韶文化-半坡型)陕西 西安出土高17厘米口 径44
满 内 彩
从器物的口沿到接近底部,几乎都饰满了花纹,显得多而满。
内壁绘彩是马家窑型彩陶的一种流行装饰方法,也有内外都加彩的。
点、 螺旋 纹
点的运用是这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外饰以螺旋纹,有旋动、流畅 之感。
(旋动流畅)
肆
分 布
半山型(秀丽精巧)
甘肃宁定县半山地区。 短颈广肩鼓腹彩陶罐。罐体似球,底部 微向内收,形成小底。 旋涡纹(螺旋纹)、葫芦纹、锯齿纹。
玉代表着封建制度初形成时期的各种人生理想和美 德。
绿松石鸟饰(红山文化)辽宁 喀左出土高2.5厘米
黄玉鸮(红山文化)内蒙 巴林出土高4.2厘米
玉冠状饰(良渚文化)浙江余杭 出土高5.2厘米宽10.4厘米
青玉双兽三孔器(红山文化) 辽宁凌源出土高2.8厘米
3
陶器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我国陶器的起源很早,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 洞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的陶器,是我国目前发现 的最早的陶器资料。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是原始手工业的重要部 门,是具有出色成就的一种工艺美术。其品种有 灰陶、彩陶、黑陶、几何印纹陶等多种。 原始彩陶工艺根据时间先后,艺术风格特点的不 同,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几种主要类型。
青海地区,由半山型发展而来,但分布 更向西发展,直达河西走廊西端。 较之半山彩陶器,马厂彩陶罐的器体加 高,宽度移向肩部。小口双耳罐是其典 型。 四大圈纹很流行,常见折线纹、回纹, 而以人形纹(或称蛙纹)最具特色。 流行红黑彩,但不常用红黑相间的画法; 盛行陶衣色衬。捏塑也很发达。
造 型
装 饰 表 现
黑白双关:指黑白两色都可以构成纹样,黑色是一种花 纹,白色也是一种花纹。从黑色花纹看,是白色为底色; 从白色花纹看,是以黑色为底色。
(流畅律动)
人面彩陶甁(彩陶文化庙底沟型)
叁
分 布
马家窑型(旋动流畅)
甘肃青海部分地区。由庙底沟型发展分 化而来。
造 型
装 饰 表 现
多是小口的壶、罐之类。
“点和螺旋纹”,多用同心圆为中心组 成图案。。 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产生对比的艺术效 果。艺术特点为“满”、“内彩”。
陶瓷 染织 漆艺
金属
中外工艺美术 史
讲授提纲 1 2 3 4
原始社会的发展概况
石器工艺
陶器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小结
1
原始社会的发展概况
距今约50万年前,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就居住着我们的 祖先“北京人”,或称“中国猿人”。他们生活在石灰岩的山 洞中,主要掌握了两种征服自然的武器:一是石器,二是 火。他们最初只会用天然的石块作工具或武器,以后渐渐 学会了选拣石块,打制石器,作为敲、砸、刮、割的工具, 但还没有打成一定的形状,没有固定的型式。火的发明也 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