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传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神经元常于其 他多个神经构成突触联系,而突触后神经元 的状态取决于同时产生的EPSP与IPSP代数 和的总和(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若:EPSP>IPSP ,并达阈电位, 则后神经元呈兴奋状态 EPSP<IPSP 则后神经元呈抑制状态
突触的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
• 突触易化(Synaptic facilitation) • 当突触前末梢受一个短串刺激时,虽然每个 刺激都引起递质释放,但后来的刺激引起的递质 释放要比前面刺激引起的为多。
• 突触强化( Synaptic potentiation)在较长时间连 续刺激之后,且可延续数秒或更长时间;在此期 间来到的对对突触前末梢的刺激,将引起较大的 突触后反应 。
ຫໍສະໝຸດ Baidu
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爆发A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释放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 通透性↑ Cl-(主) K+ 通透性↑
EPSP
IPSP
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的过程与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冲动 传至突触前轴突末梢
• 长时程增强(LTP)与长时程压抑(LTD): 在很多突触处还观察到一种由于突触的连续 活动,而产生的可延续数小时,乃至数日 的该突触活动的增强,称为长时程增强; 与此相反的称为长时程压抑。 • 突触延搁(synaptic delay): 在冲动到达突触前终末约0.5~0.9ms后, 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去极化才开始。这段时 间称为突触延搁.
↓ 膜外Ca2+内流入突触小体 ↓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入突触间隙时,若 ↓ 释放兴奋性递质 释放抑制性递质 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 ↓ 后膜对K+、Na+特别 后膜对Cl-、K+特别 是Na+通透性增加 是Cl-通透性增加 ↓ 去极化 ↓ 超极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 总和 ↓ 总和 爆发动作电位(兴奋) 兴奋性降低(抑制)
释放递质、有突触 前受体
②突触间隙:
宽约20~30nm,有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有受体、离子通道
2.突触的分类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突触前膜去极化→Ca2+内流→突触小泡前 移、融合→递质胞裂外排 Ca2+在触发囊泡释放递质过程中发挥两种作用: 1)降低轴浆粘度,利于囊泡前移 2)消除突触前膜上的负电位,促进囊泡与前 膜接触、融合和胞裂。 • 另外, Ca2+被认为是一种起信使作用的物质。
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 ----突触传递
突触: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 功能的特殊接触部位 接头:神经元与效应器相接 触的特殊结构 一、突触的结构及分类 (一)化学性突触 1.突触的结构 经典的化学突触(见图)
2.突触的分类:
轴-胞突触 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 (二)电突触
二、化学性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 ①突触前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