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黄帝内经》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 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真出自黄帝之手吗? 《黄帝内经》 包括 《素问》 和 《灵枢》 两部分。

书名冠以“黄帝”, 又是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于是有人认为这部书就是黄帝写的, 或者由黄帝和岐伯等人共同编撰。

然而,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于是,从汉代开始,就有人怀疑《黄帝内经》并非黄帝所作,书中的黄 帝、岐伯等人也仅仅是托名。

而已。

到了宋代,司马光指出:“谓《素问》为黄帝之书,则恐未可,黄帝 亦治天下,岂终日坐明堂,但与岐伯论医药针灸耶?此周汉之间,医者依托取重 耳。

”明代的方孝孺更是提出: “世之伪书众矣, 如 《内经》 称黄帝, 《汲冢书》 称周, 皆出于战国、 秦汉之人。

”无论是“周汉之间” 还是“战国、秦汉”之间,都否定了《黄帝内经》出自黄帝之手这一 说法。

今人通过分析《黄帝内经》的内容,得出的结论是这部著作不是出自一人的 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医 学经验 的总结汇编,是集体或多人长期努力的结晶,书名“黄帝”,仅 是托名而已。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主要有上古黄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 时期三种说法。

认为《黄帝内经》出于远古,成于黄帝时期的,多为古代医家, 这大概是他们需要一个学术领袖或精神领袖的缘故。

中国名著100本

中国名著100本

中国名著100本1.《周易》殷商佚名——中华文化之本源2.《道德经》春秋老子——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3.《论语》春秋孔子——儒家文化之起源4.《墨子》战国墨子——古代劳动者的哲学“圣经”5.《孟子》战国孟子——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6.《庄子》战国庄子——彰显道家浪漫主义思想的巨著7.《荀子》战国荀子——以儒家为本,兼采百家之长8.《韩非子》战国韩非——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9.《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兼容并蓄的杂家经典10.《淮南子》西汉刘安——以道学为基,兼合百家之长11.《论衡》东汉王充——中国历史上不朽的无神论著作12.《抱朴子》东晋葛洪——构建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巨著13.《传习录》明王阳明——宋明心学集大成之作14.《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黄宗羲——呼唤民主政体的思想启蒙专著15.《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基石16.《左传》春秋左丘明——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奠基之作17.《国语》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专著18.《史记》西汉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9.《汉书》东汉班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0.《三国志》西晋陈寿——三国并叙的断代史专著21.《华阳国志》东晋常璩——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著22.《后汉书》南朝范晔西晋司马彪——专注于东汉史的纪传体著作23.《洛阳伽蓝记》北朝杨炫之——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记述城市寺院的专著24.《水经注》北朝郦道元——集六朝地志之大成25.《史通》唐刘知几——中国现存最早的史学理论专著26.《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辩机——中世纪中南亚地区zui权威的史地文献27.《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28.《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中国最早的日记体游记专著29.《海国图志》清魏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著作30.《诗经》春秋佚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1.《尚书》春秋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32.《楚辞》西汉刘向——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33.《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开田园风先河的诗文合集34.《文心雕龙》南朝刘勰——中国古代最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35.《文选》南朝萧统——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36.《李太白集》唐李白——将浪漫主义推向极致的诗歌集37.《杜工部集》唐杜甫——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zui高峰38.《昌黎先生集》唐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典范之作39.《河东先生集》唐柳宗元——寄意山水的古代散文经典40.《欧阳文忠公集》北宋欧阳修——北宋文坛的奠基之作41.《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乐府诗总集42.《乐章集》北宋柳永——雅俗并收,尽显才情风流43.《苏轼集》北宋苏轼——豪放派诗词的巅峰之作44.《漱玉词》南宋李清照——清丽婉约、辞情相称的词中上品45.《稼轩长短句》南宋辛弃疾——豪迈不失细腻,词收两宋之冠46.《古文观止》清吴楚材——中国古文选本之最47.《纳兰词》清纳兰性德——哀感顽艳,颇有南唐后主遗风48.《朝花夕拾》现代鲁迅——从往事中“抄”来的记忆49.《背影》现代朱自清——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50.《山海经》先秦佚名——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本源51.《搜神记》东晋干宝——中国笔记体志怪小说之鼻祖52.《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南北朝“志人小说”代表作53.《虬髯客传》唐末五代杜光庭——开创古典武侠小说之先河54.《太平广记》北宋李昉等——中国现存卷帙最长的古典小说集55.《窦娥冤》元关汉卿——中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56.《西厢记》元王实甫——中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57.《墙头马上》元白朴——中国古代经典爱情喜剧58.《汉宫秋》元马致远——颠覆历史的现实主义悲剧杰作59.《唐才子传》元辛文房——唐五代诗人评传汇集60.《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中国章回体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61.《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之典范62.《西游记》明吴承恩——色彩纷呈的浪漫主义神话63.《牡丹亭》明汤显祖——中国戏曲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64.《封神演义》明陈仲琳——幻想奇特的神魔小说65.“三言” 明冯梦龙——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66.“二拍” 明凌濛初——中国首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短篇小说集67.《长生殿》清洪升——震惊清初剧坛的传奇巨作68.《聊斋志异》清蒲松龄——刺贪刺虐入木三分69.《桃花扇》清孔尚任——中国首部反映南明消亡的历史剧70.《儒林外史》清吴敬梓——中国古代讽刺小说中的圣品71.《红楼梦》清曹雪芹——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72.《海上花列传》清韩邦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方言小说73.《老残游记》清刘鹗——清末谴责小说的杰出代表74.《呐喊》现代鲁迅——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起点75.《孙子兵法》春秋孙武——世界现存最早的“兵家圣典”76.《鬼谷子》春秋鬼谷子——研究纵横捭阖之术的千古奇书77.《孙膑兵法》战国孙膑——战国兵书之杰78.《商君书》战国商鞅——集中体现法家军政思想的专著79.《六韬》战国佚名——开兵家权谋之先河80.《战国策》西汉刘向——战国政治斗争最完整的文献记录81.《三略》西汉佚名——中国第一部专述战略的兵书82.《贞观政要》唐吴兢——反映“贞观之治”的政论专著83.《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刑事法典84.《三十六计》明末清初佚名——汇集兵家奇谋方略之杰作85.《孔子改制考》清康有为——轰动晚清思想界的变法理论专著86.六、科学技术87.《夏小正》春秋佚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农事历书88.《黄帝内经》春秋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89.《九章算术》西汉佚名——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90.《周髀算经》西汉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算法类专著9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中国首部以部首编排的字典92.《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中医学方书鼻祖93.《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世界最早、最系统的农业科学专著94.《千金方》唐孙思邈——确立中医学分科的“百代之师”95.《开元占经》唐瞿昙悉达——中国古代占星术大全96.《茶经》唐陆羽——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97.《梦溪笔谈》北宋沈括——中国古代笔记体百科全书98.《洗冤集录》南宋宋慈——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99.《本草纲目》明李时珍——东方中医药学百科巨典100.《农政全书》明徐光启——采集百家之长的农业百科全书。

易经

易经

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 四卦。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 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 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 的人(孔子为代表人物之一)撰写了《十翼》, 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普遍认为 《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 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 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自从十七世纪开始, 《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
阳 阴
xun
ken
2. 诠释
《周易》是一部论变法的奇书。《周易》的变 法序列是用形象表达出来的。这些看似神奇的 形象不是凭心灵的任意创造、而是有它物化基 础及其实践这个认识环节。《易。系辞传》曰: “古者包牺氏(伏羲氏)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 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 德、以类万物之情”。因此,受远近诸事物变化 的启迪而揣度天地万物变化的奥秘,并把其效 法成形象,以透析其本质和规律,达到把握万 事万物基本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是作卦画的初衷。
咸(卦三十一) 恒(卦三十二) 遯(卦三十三) 大壮(卦三十四) 晋(卦三十五) 明夷(卦三十六) 家人(卦三十七) 睽(卦三十八) 蹇(卦三十九) 解(卦四十) 损(卦四十一) 益(卦四十二) 夬(卦四十三) 姤(卦四十四) 萃(卦四十五) 升(卦四十六) 困(卦四十七) 井(卦四十八) 革(卦四十九) 鼎(卦五十)
易经
mutability易变性:Mutability or transforming indicates that everything is forever changing and the Zhouyi is a book about the philosophy of change.

]《黄帝内经》是什么时候成书的?作者是谁?

]《黄帝内经》是什么时候成书的?作者是谁?

《黄帝内经》是什么时候成书的?作者是谁?《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基础理论著作,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被称为医之始祖,洋洋20万言,集中国古代医学经验之大成,开中医理论体系之先河,历来为医家所推崇,至今仍被列为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必读的经典性着作。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着名的古代医经,它的成书年代,却从古到今,众说不一。

考《黄帝内经》的书名,在现存的所有史书中,最早出现于《汉书.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

”今天我们看到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而《黄帝外经》则早已亡佚。

《汉书》是东汉班固所撰,但是班固在撰写《汉书。

艺文志》时,是以西汉末年刘散(?—公元23年)的《七略》为底本的。

西晋时的医家皇甫谧(公元215—282 年)在所着《针灸甲乙经。

自序》中写道:“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

”可见,在刘歆的《七略》中,肯定已经提到了《黄帝内经》。

由此推断,《黄帝内经》最迟在西汉末期,即公元前一世纪末已经成书问世。

这是《黄帝内经》成书的最后年限。

那么《黄帝内经》究竟成书于何时呢?会不会更早一些呢?历代学者对此一直有分歧。

有些学者认为:《黄帝内经》是黄帝时代(公元前26~前22世纪)的作品,如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

自序》中说:“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藏之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度,而针道生焉。

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

”北宋时的高保衡、林亿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说:“昔黄帝……坐于明堂之上,……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

”但是,黄帝、雷公都是传说中原始公社制末期的人物,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可能产生出像《黄帝内经》这样的科学着作。

《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研究

《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研究

《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研究黄帝四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部著作,其中的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来发现其影响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性。

黄帝四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部著作,它们分别是《黄帝内经》、《周易》、《易经》和《论语》。

其中《黄帝内经》、《周易》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形成的,它们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精髓。

而《易经》和《论语》中也有一些道家思想的成分。

首先,道家思想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

《黄帝内经》在古代中国是一部重要的医学书籍,也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包含了许多道家思想,如以朴素天性观、清私心性观、兼容归一性观为中心的中庸思想。

在《黄帝内经》中,首先强调“自然”,把人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强调“仁”,以道德来加以调节,强调“无为”,主张以无为而治,以达到自然界的平衡和和谐。

其次,道家思想也是《周易》的核心思想。

《周易》是一部古代占算的典籍,它不仅包括了占算的内容,而且还融合了许多道家思想,如以“天人合一”、“乐禄万物”、“守正君道”为重要的道德原则。

在《周易》中,人们把自然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们把心放在利益全局中,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同时也强调以“道”来化解矛盾,平衡自然。

另外,《易经》和《论语》中也有一些道家思想的成分。

《易经》中讲述了人们如何通过运用“六爻”来预测未来,但也结合了许多道家思想,比如“坤”(君子)、“艮”(以和为贵)、“震”(以守正君道)等。

而《论语》则是孔子的经典著作,也融入了道家思想,比如以“人性本善”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以及“乐礼”、“以和为贵”等道德理念。

以上可以看出,黄帝四经中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及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首先,它有助于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如“自然”、“仁”、“无为”等原则;其次,它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如“天人合一”、“乐禄万物”、“守正君道”等;最后,它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儒学文化,如“人性本善”、“乐礼”等。

《黄帝内经》阴阳理论 经典班第一节课

《黄帝内经》阴阳理论 经典班第一节课

三、 阴阳关系以乾阳之气 为主导
乾卦的卦辞为:元、亨、利、贞 元,原也,万物由此而化生; 亨,通也,事物由此通畅无阻; 利,宜也,可助益于自然万物; 贞,正也,固也,事物得之而稳固坚实。
• “元亨利贞”,此四字,在《易经》卦 辞中是吉、顺的象征,某卦得其一即为 吉卦,而乾卦独得四元。
• 而坤卦则仅表达为“元亨”,即参与万 物化生,以及同天气进行交流的过程。
因此,乾“亨”之意强调天阳之气 的流通,认为云气的流动、雨水的施降、 事物形态的变化均源自天阳之气的作用, 是天之阳气流动变化的一种征象。
• 《内经》亦强调阳气对人体精气、气血、 津液等的温通、气化之用。 • 如若阳气受伤,则表现为水谷的不化、 血液的凝滞、血脉的阻闭、水液的停蓄、 津液的不布等病理变化。
故有后世罗天益之当归补血汤治疗妇人 产后失血症,张介宾以左归丸(熟地、山 药、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等)治疗肾 阴不足。

4•2
亨主流通 朱熹《周易本义》言:“亨,通也。” 来知德《周易集注》解释为“云行雨施,品 物流形”之意。 “云行雨施者,气之亨,品物流形者,物随造 化以亨也,虽物之亨通,其实乾德之亨通。”
一、阴阳之理源于天地之气
《内经》中,“天地”一词的出现频次很高, 谈阴阳、谈生命、谈养生,无一不将“天地”一 词冠于文章或段落之首。从天地之气的规律、属 性与关系去认识生命活动以及阴阳的内涵和关系, 是《内经》理论的重要学术特征。而这一特征是 对《易经》理论的继承与发挥。
虽然八卦均是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卦象, 作为阴阳代表的乾坤二卦在《易经》中具有高 于其它卦象的独特意义,可以说,《易经》之 卦象的演变、义理的推演,均是基于乾坤二卦 而来 。
4•3 利从助益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 也。” 言天阳之气对万物具有助益、促进等作 用,在六十四卦中,凡阳爻为主或阳爻处 于正位的卦象,其卦辞、爻辞多主顺、主 吉。

国学《易经》、《黄帝内经》与中医治未病思想关系的研究1

国学《易经》、《黄帝内经》与中医治未病思想关系的研究1

国学《易经》、《黄帝内经》与中医治未病思想关系的研究 1[摘要]《易经》有云“君子思患而预防之”;《内经》亦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易经》、《黄帝内经》作为我国两部古老的典籍,对中医学形成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是否与中医学存在必然的学术渊源关系?本文通过对《易经》、《内经》历史地位,《周易》与《内经》之文献记载、哲学观,以及思维模式及中医治未病思想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探索《周易》、《内经》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关系。

[关键词]易经;黄帝内经;治未病《易经》是我国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巨著,《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易经》有云“君子思患而预防之”;《内经》亦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易经》、《黄帝内经》作为我国两部古老的典籍,对中医学形成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是否与中医学存在必然的学术渊源关系?本文通过对《易经》、《内经》历史地位,《周易》与《内经》之文献记载、哲学观,以及思维模式及中医治未病思想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探索《周易》、《内经》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关系。

1.中医治未病思想对待疾病,首重预防,从源头上去治理,这就抓住了要害,抓到了根本。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得好:“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常需安不忘危,预防诸病”。

宋代名医朱丹溪也强调说:“与其治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古代前贤为让广大民众牢牢记住“未病先防”,还采用诗歌来宣讲,邵应节的防病诗写得生动:“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现代的民间谚语也说得形象:“洪水未到先垒埧,疾病没来先预防。

”圣人先贤“重预防、治未病”的指导思想,是维护健康最为重要的理念,面对当今的现实,面向人类的未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放眼当今世界,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这些流行病、传染病正在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脑中风、心肌梗死这些危险杀手正在夺取我们的性命。

《周易》与《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观

《周易》与《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观

巽 、坎 、离、 艮、兑 ”八个 基本 卦 ,称 为 “ 八经卦 ” 。接着 , 再将 “ 卦 ”两两 相叠 ,构成 六十 四个不 同的六划 组合体 , 八 即“ 六十 四卦 ” ,每 卦 中的两个 “ 卦 ”符号 ,居下 者称 为 八
“ 下卦 ”( 称 “内卦 ” ,居 上者 称 为 “ 也 ) 上卦 ”( 称 “ 也 外 卦 ” 。“ 十四卦 ”每 卦共 有六 条线 ,称为 “ ” ) 六 爻 。因此 “ 一
弗违 ,后 天而奉 天 时 ” 。
传 》 部分 。 易经 》 要是六 十 四卦 的卦形符 号与 卦爻 辞 。 两 《 主
所谓 的 “ 六十 四卦 ”( 也称 “ 别卦 ” ,是 由 “ ) 八卦 ”( 也 称 “ 经卦 ” ,两 两相 重而 得 。“ ) 八卦 ”则 由阳爻 ( )和 阴 一 爻 ( 一 )二 爻三叠 而成 ,形成 了八卦 ,即 “ 、坤 、震 、 一 乾
第 l卷第 0 0 2期 ・ 总第 10期 3
2 年 1月 ・下 半 月 刊 01 2
◎ 健EIREO CEOTLF HDDNAC IIECT NC N SN DD擞 E B远O 呻M A ̄ M 妫 程 f
《 周易 》与 《 黄帝 内经临沧市云县漫湾镇卫生 院,临沧 6 50 ) 7 8 5

”称为 “阴爻 ” 以 “ ”表 示 ;“ ”称 为 “ , 六 一 阳爻 ” ,以 “ ” 示。 九 表 六爻 的位 置称为 “ 爻位 ” 自下而上 分别 为“ ” , 初 、 “ ” 三” 二 、“ 、“四” “ ” 上 ” 、 五 、“ 。如 《 蒙卦 》 白下而 :
1 _ 天地人三才三位一体 《 .3 2 系辞下》日:“ 古者,包牺
氏之 王 天 下也 ,仰 则观 象 于天 ,俯 则 观法 于地 ,观 鸟兽之 文 ,与 地之 宜 ,近 取诸 身 ,远 取诸 物 ,于 是 始作 八卦 , 以

易学经典《周易》读书心得感想

易学经典《周易》读书心得感想

易学经典《周易》读书心得感想1、易学经典《周易》读书心得感想易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到从小就有,陌生到对其一点也不了解。

现在突然发现一些最基本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事物物都与易经相关,而现在科技的发达也归于易经,真得感觉很奇妙。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

《易》事实上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

《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

我们知道易经里面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辞跟爻辞,所谓算命其实是易经将世间所有情况统一归纳到六十四卦中去,每一卦为一个情景,然后对号入座,将你对应到某一卦中,再去详细分析该卦的卦辞。

这里先强调一下,六十四卦中除了谦卦之外,其他六十三卦都有阴阳两面,也就是无所谓好无所谓坏,因为物极必反,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去定。

先看一下六十四卦的由来,古云,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两仪生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生八卦(天,风,火,泽,地,雷,水,山),八卦再演绎成六十四卦,其实就相当于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分析每一个卦都应该将它分为上卦跟下卦两部分来看,例如乾卦,上下皆为天,为纯阳之卦,坤卦则为纯阴,但谦卦却是上卦为地,下卦为山,这就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想象一下为什么了,可以任意发挥,但是要能自圆其说,所以说为什么找不同的人算命算出来可能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可能算命先生会根据你的表述来判别,然后强硬地塞入卦辞里面,以示这是古人说的,来增强说服力。

古代中国科学著作

古代中国科学著作

古代中国科学著作
1.《周易》:古代中国最早的预测工具,是一部卜筮经典。

2.《易经》:比周易更为复杂的哲学性文化遗产,主要用于预测未来
事物的变化。

3.《本草纲目》: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收录了大量药物的制
备方法和功效。

4.《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中国医学理论的著作,包括了诸多经络学,针灸理论等。

5.《算经》:最早的算学著作之一,包括用童蒙解数学题的方法。

6.《天文九章》:中国古代天文学著作,详细记录了太阳、月亮、各
种行星的运动和天象之变化。

7.《三略》:一本关于军事战略和策略的著作,包括了用兵、防御等
各种军事技巧和经验。

8.《礼记》:一部详述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著作,记录了各种传统文化、仪式和礼仪习俗等。

9.《孙子兵法》:一本关于战术和兵法的著作,强调军队中的战术对
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10.《孟子》: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文献之一,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
之一,强调仁爱、思想和正义等。

《易经》名字的由来

《易经》名字的由来

《易经》名字的由来《易经》名字的由来《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易经》名字的由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

现时一般认为《易经》是集体创作,《周易》的起源并非任何一个传说或历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时期占筮用的文字编纂而成。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始;一般说上古三大奇书包括《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但它们成书都较晚。

《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

《易经》最初用于占卜和预报天气,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是一部无所不包的巨著。

自从17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

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十三经中未经秦始皇焚书之害,它是最早哲学书。

《易》原有三种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一般所称《易经》即源于《周易》发展而来,不过1993年湖北江陵荆州镇(现荆州市郢城镇)出土的王家台秦简《易占》与辑本《归藏》相符,被认为《归藏》古文再现。

从甲骨卜辞来看,《易》的核心部分来源一定很古老,商代的数字卦多为六位一组,与《易经》卦象六爻同构,甲骨卜辞有“贞我旅吉”、“利;不利”;西周甲骨卜辞有“保贞,宫,吉”、“此由亦此亡,用由逋妾”,在《易》的爻辞中都有类似文字,但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卦"、"筮"、"蓍"、"或"、"国"等易占应出现的字(比如“蓍”,起卦的方法从系辞起才见到)。

《易经》包括狭义的《周易》与《易传》。

《周易》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相传是依循周文王主编《易》的著述而来,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

《易经》与《黄帝内经》精髓的全新解读

《易经》与《黄帝内经》精髓的全新解读

《易经》与《黄帝内经》精髓的全新解读1.《易经》最伟⼤的贡献就是阴阳 现实问题: 有⼈说:⼈⽣就是经历的总和。

也有⼈说我们的⾝体是⼀台伟⼤的机器,在岁⽉中打磨、创造。

春夏秋冬、⽣长收藏,⽆不轮回在四季的⾊彩中。

所以⼈⽣是历程,是过往,是遵循⾃然法则的⽣命的典范。

既然有过程,就会有"状"的显现。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发现,发现⾃我⾊彩的同时,发现你的⾝体秘密以及世间万物的秘密。

⽽表述你的⾝体秘密,理解"天⼈合⼀"的境界,是东⽅⽂化独有的智慧,更是⼀种特殊的领悟--《易经》,东⽅古昔圣⼈所著⾜以通神之书,可叹后世未能得其真意…… 孔⼦说,加我数年,五⼗以学易,可以⽆⼤过矣。

孔⼦何出此⾔?因为《易经》是中华民族最伟⼤的智慧,在这⾥⾯隐藏着⽣命与⾃然的密码,难怪孔⼦如此! 问题是我们真正读懂《易经》了吗? 《易经》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呢?就是阴阳。

⽽《易经》的"易",不是容易的"易",⽽是象形字的"易"。

易字上⾯⼀个"⽇"字,指太阳。

下⾯的"勿",指太阳光热,太阳的热量,"刷刷地"照着⼤地万物。

其实整个"易"字的意义就是太阳以及太阳的光热。

如果⽤现代⽂字的含义和现代⽂化的表达⽅法去理解,就会谬之千⾥。

宇宙之⼤,⽆⾮阴阳;⼈之灵长,⽆⾮阴阳。

⽼祖宗董仲舒说:道之⼤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就是说所有⾃然与⼈事都受制于天道,天道就是太阳和地球运⾏的道路。

⽽⼤医孙思邈说,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必然可以参政于⼈事;对⼈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

天地有四季,有五⾏,相互更替,犹如⼀个圆形⽆端的轮⼦。

如何运转呢?天道之⽓和顺⽽为⾬,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成霜雾,张扬发散就是彩虹。

这是天道规律,⼈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夜寝,呼吸精⽓,吐故纳新。

易经简介

易经简介

易经《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

《易》事实上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

《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

一、名字的由来《周易》一名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周”,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中国陕西省岐山县(古称西岐,西周发祥地)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

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

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

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

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

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

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易”,也有几种解释: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中国20大国粹大全

中国20大国粹大全

中国20大国粹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起源于中国、并属于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中国共有20大国粹,这20大国粹是1、《易经》《易经》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最早是由伏羲创制(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伏羲所创的八卦称之为“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以后,又有神农作《连山易》,轩辕黄帝作《归藏易》,殷商末年出现了《周易》。

由此可见,《易经》这部哲学经典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三位伟大始祖伏羲、神农、轩辕黄帝共同开创完成的。

《易经》至今已有5000年——10000年的历史。

到春秋时期,孔子为易经作《易传》。

《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的哲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易经》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

2、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是中国古代春秋末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或聃(因而人称老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著有《道德经》。

老子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共81章。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老子的《道德经》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的《道德经》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老子的《道德经》是宇宙中的最高智慧。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是老子为中国、为全世界所奉献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财富。

周易与中医的联系

周易与中医的联系

易经精讲要讲易,就要先追朔易的起源。

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甲骨文中的“易”字是怎么写的呢?上日下月这就像一个文字化的太极图,代表着阴阳互补,日月盈昃。

从历史上来说,在《周礼》“太卜”的记载中,有《三易》的说法;《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三个不同朝代的占筮书。

据说“连山”是夏朝的占筮书,“归藏”是殷商的占筮书,“周易”是周朝的占筮书。

而现在说的《周易》本身不是道教的书籍,道教是出自与农民起义军的组织五斗米道,为了秘密传播假托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为鼻祖,以周易等古书为经典,而《周易》和老子相差千年.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

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2)时时在变易之中;3)又保持一种恒常。

如《诗经》所说“日就月将”或“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现行《易经》指的是《周易》,《周易》分为经、传两个部分。

“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

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周易》的基础在于阴阳,《道德经》中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而圣人为了更加精确地阐释天地之间的道理,就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爻”。

《说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

“爻”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

因此一断横称为“阴爻”,以“六”表示;一长横称为“阳爻”,以“九”表示。

“与时偕行”——浅谈《周易》“时”的审美意识与《内经》养生思想

“与时偕行”——浅谈《周易》“时”的审美意识与《内经》养生思想

1 前言 王弼《 周易略例》 : “ 夫 卦者 , 时也 。爻者 , 适 时 之变者也 。夫时有 泰否 , 故用有行藏 。卦有大小 , 故辞有险易 。一时之制 , 可反而用也 。一时之吉 , 可反 而 凶也 。故 卦 以反 对 , 而 爻亦 皆变 。是 故 用无
常道 , 事无孰度 , 动静屈伸 , 唯变 所 适 。故 名 其 卦 ,
君 王 多 次 下令 嘉 奖 ; “ 六三 : 师或舆尸 , 凶” , 是 指 在 战争 中 由于 对 敌情 的认 识 不 够充 分 导 致 暂 时 的败 退; “ 六四 : 师左次 , 无咎” , 是 说胜 败 乃兵 家 常事 , 暂 时 的退 守 是 为 了更 有 把 握 的征 战 ; “ 六五 : 田有 禽 ,
探究 , 这也使《 周易》 成为我国古代养生学的理论基 础, 对我 国现存最早 的医学典籍《 黄帝 内经》 ( 以下 简称《 内经》 ) 的养生 思想产生 了直接 而重要的影 响, 可 以说 , “ 与时偕行” 也是《 内经》 养生的重要思 想。
2 《 周易 》 对“ 时” 的审 美观照
处, 但这依时而行的思想却流溢在全部经文的字里 行间, 在此举 “ 师” 卦六爻爻辞为例 : “ 初六 : 师 出以
基金项 目: 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 中青年教师发展计划访问学者基金项 目( 赣财教 指[ 2 0 1 2 1 1 3 2 号) 。 作者简介 : 张卫平 , 女, 江西 中医学 院副教授 ,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 育研究 。
则吉凶从其类 , 存其时 , 则动静应其用。寻名以观其
吉凶, 举 时 以观其 动静 , 则 一体 之变 , 由斯 见 矣 。 ” [ 1 1
《 周易》 历来被奉 为“ 群经之首” 、 “ 大道之源” ,

《易经》:改变命运唯一的方法,从来不是靠人脉和勤劳,有道理

《易经》:改变命运唯一的方法,从来不是靠人脉和勤劳,有道理

《易经》:改变命运唯⼀的⽅法,从来不是靠⼈脉和勤劳,有道理《易经》作为中华⽂化中最为古⽼的著作之⼀,其虽然仅仅不到20页,但是所含的内容囊括了六⼗四卦,包含着宇宙万象所有的变化规律,因此被⼈称为是“⼤道之源”。

很多⼈看到《易经》中各种卦象,还以为是本算命占⼘之书,更是将它打上了封建迷信的印记。

但事实上,它却是将⼈⽣⼤智慧、⼈如何修养⾝⼼概括在其中,甚⾄还详细地讲述了⼈⽣各个阶段遇到的不同困惑以及如何应对。

难怪,这本薄薄的本⼦能够成为我国哲学思想的根源。

《易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配得上财富宝典作为上古时期⼈类传承⾄今的⼀本奇书,作为上古时期⼈类传承⾄今的⼀本奇书,《易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配得上财富宝典的美誉。

可依旧有许多⼈将其视为封建迷信。

⽆数成功⼈⼠,甚⾄是科学界的泰⽃爱因斯坦,的美誉。

易经是中国⼈的财富。

都曾直⾔,易经是中国⼈的财富有些⼈说,易经过于⽣涩,很难读懂。

可是,倘若连学习的动⼒都没有,早早倒在了第⼀步,⼜如何掌握⼈⽣的⽅向?留给后⼈的⾦⼝⽟⾔。

冯友兰先⽣直⾄去世之要读易经,这是⽆数先贤和影响历史的⼤⼈物,留给后⼈的⾦⼝⽟⾔要重视《易经》。

前,留给世⼈的最后⼀句话,依旧是要重视《易经》易经中提出:改变命运唯⼀的⽅法,从来不是靠⼈脉和勤劳,有道理1、我不提倡算命,不是因为算命不准,⽽是因为命运可以改变。

《易经》的现状,是鱼⽬混珠,有少数⼈精通,有⼀部分⼈沉迷,⼤部分⼈看不懂。

甚⾄有些⼈的⼼态是,拜个师傅,学点技术,然后给别⼈算命,半懂半猜地忽悠,靠这个赚钱。

这种现实状况,导致有的⼈推崇《易经》,有的⼈批判《易经》,各有依据。

事实上,⼈类的祖先,并不是西⽅科学家说的那样原始,尤其是华夏民族,⼀些很先进的⽂化传承,从上古时代流传下来,《易经》(也称《周易》)、《黄帝内经》就是其中⼀些⼩⼩的缩影。

如果你认真读《史记》和《尚书》,会发现书中记载的三皇五帝时期的天⽂历法,对宇宙的探索和形成的知识体系,并不⽐现代天⽂、天体物理学落后。

中国古代十大预言书百科

中国古代十大预言书百科

中国古代十大预言书百科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预言文化,其中一些预言书籍能被称为"十大预言书百科",它们包含着对未来命运的神秘揭示和预测。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十本古代预言书。

1.《周易》:《周易》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预测书籍之一。

它基于六十四卦象,通过卜筮和解卦来预测未来的变化。

《周易》揭示了宇宙对应关系的哲学思想,被称为"一切的根源"和"存在的法则"。

至今,《周易》仍然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2.《易经》:《易经》是《周易》的补充注释,是中国古代奥秘文化的经典之作。

《易经》以八卦为基础,包括六十四卦,通过卦象的变化和解释来预测未来的命运。

这本书还包括许多哲学思想,以及人们如何通过修正自己的行为来改变命运。

3.《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神话小说,其中包含了一些关于未来的预测。

它讲述了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和妖魔之间的战斗和权力斗争,涉及到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

尽管是小说,但《封神演义》对历史的揭示和一些预言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一本记载中医学和养生之书,也包含了对未来的一些预测。

它介绍了中医理论、疾病预防和健康养生的方法。

《黄帝内经》相信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原则,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人体状况,来预测人类的未来命运。

5.《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有一些富有预言性的思想。

《庄子》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关于个人修行,社会发展和宇宙演化的观点。

虽然它不直接预测未来,但《庄子》的思想启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思考。

6.《三命通会》:《三命通会》又称为《命理大全》,是中国古代命理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它通过八字、风水、卜卦等方法,来预测一个人的命运和未来。

《三命通会》对于揭示个人和社会的运势,以及指导个人生活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7.《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一些与预测未来有关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书目1.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 《大学》:孔子弟子所编撰的哲学经典,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中庸》:也是孔子弟子所编撰的哲学经典,强调中庸之道。

4. 《道德经》:道家经典,主张以道德为本,追求和谐。

5. 《周易》:阐述了自然界运行的道理和人的运势。

6. 《尚书》:汇集了中华民族早期的历史和文化经验。

7. 《诗经》:收录了大量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重要代表。

8.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等重大事件。

9. 《左传》:是春秋时期史学代表著作,记载了鲁国的历史。

10. 《史记》:秦朝司马迁所著,记述了中国历史的起点到汉朝武帝时期的历史。

11. 《资治通鉴》:元朝司马光所编撰,是以纪年为序,概括了从夏朝到南北朝结束时期的历史。

12.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13. 《水浒传》:明代小说,记录了108个好汉的抗敌斗争。

14. 《西游记》:明代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等人的奇幻历险。

15. 《三国演义》:明代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与故事。

16. 《红楼梦外传》:是《红楼梦》的续集,由高鹗所编排。

17. 《岳阳楼记》:唐代文章家范仲淹所著,记录了自己在岳阳楼游览时的所见所闻。

18.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了北宋城市生活的繁华场景。

19. 《九章算术》:汉代张衡所编,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部巨著。

20.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张“性善论”和“王道政治”。

21. 《荀子》:儒家经典之一,主张“性恶论”和“法治政治”。

22. 《齐民要术》:南宋沈括所著,是一本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手册。

23. 《四书五经注疏》:儒家经典的注释及批判性疏解。

24. 《太极拳经》:汇集了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和技法,是太极拳界的基本书籍。

25. 《黄帝内经》:中国古代医学经典,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理论和疾病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与《黄帝内经》姚春鹏(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 100871)摘要: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有密切的联系。

尤其是《周易》的自然哲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影响巨大,自古即有医易同源之说。

《周易》对《内经》之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仅选择阴阳、变易、时位中、象数,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阴阳导源于《周易》,《内经》在医学方面作了发展;《内经》对变易运动、时位中概念的吸收,使中医学呈现出有别于西医学的民族特色;象数是中医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

关键词:周易;内经;阴阳; 变易;象数Zhouyi and the Internal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YAO Chun-peng(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Abstract: The forming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closely linked with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In particular, Zhouyi exerted so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nternal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foundation classic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that the sa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Zhouyi share t he same origin” became in vogue from the ancient times even up to now. The Internal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was impacted by Zhouyi in many aspects of which the author only selected Ying-yang, changing, appropriate time & place, and image number to discuss. Yin-yang theory originated from Zhouyi and was improved by the Internal Canon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By adopting the concepts of “changing” and “appropriate time & place”, the Internal Canon turns out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fferent from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image-number theory was based on as a mea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establish its theoretic system.Key words:Zhouyi; the Internal Canon; Yin-yang; changing; image-number一、阴阳虽然在《易经》中并没有关于阴阳的直接论述,但阴阳思想无疑是包含在《易经》中的。

构成《易经》符号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作为两个性质相反的东西,代表着宇宙间最基本的两种力量或趋势。

由于这两种初始力量或趋势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整个宇宙及人类社会。

《易经》作者用阴阳爻的不同组合构成八经卦和六十四卦,阴阳思想蕴含其中。

《易传》微显阐幽,明确地揭橥出阴阳大义。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认为宇宙间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一阴一阳的对立统一,阴阳对立统一的奇妙作用产生宇宙万物,所谓“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说卦传》)。

《内经》发挥《周易》的阴阳思想,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素问·天元纪大论》)显然,这段论述是对《易传》阴阳思想的阐发。

《内经》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是天地万物产生、发展、壮大、衰亡的内在动力,是现象世界纷繁灿烂而又秩然有序的幕后指挥者。

《周易》和《内经》都认为,阴阳普遍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阴阳的对立统一、调畅、和谐是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条件。

在阴阳的关系上,《周易》认为,阴阳双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系辞上》),《乾·彖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坤·彖传》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乾坤即阴阳,《周易》认为,万物资始于乾阳,乾阳在万物的生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万物资生于坤阴,坤阴在万物生化中起辅从作用。

因为乾的性质是健运不息,坤的性质是厚德载物。

阳主阴从与阳尊阴卑的思想不可等量齐观,因为前者是自然哲学观念,后者是政治哲学观念。

后者虽然可由前者导出,但不是自然哲学本身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虽然应当受到批判,但在古代还是有它的存在理由的。

而阳主阴从的思想,在今天来看也还是正确的。

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对立统一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如果双方完全等同,也就无所谓阴阳,矛盾统一体也就不存在了,这是不合实际的。

阴阳观是客观辩证律的主观反映,本身就蕴含着阴阳主从的思想。

通过对《周易》的分析,也可见到这个意思。

《内经》也认为,阴阳无论在天地自然还是在人身,作用是不同的。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1]意为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体中的太阳一样,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素问·痹论》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王冰注曰:“阴,谓五神藏也,所以说神藏与消亡者,言人安静不涉邪气,则神气宁以内藏,人躁动触冒邪气,则神被害而离散,藏无所守,故曰消亡。

”可见《内经》认为,阴气性主安静,守藏于内,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关于阴阳的关系,《内经》有如下论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同上)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素问·阴阳离合论》)总之,《内经》认为,“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相反相成,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

《内经》不仅继承了《周易》的阴阳思想,而且有所发展。

《内经》将阴阳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扩大了阴阳的适用范围。

在《周易》中,阴阳主要作为自然哲学范畴使用;在《内经》中,阴阳既是哲学范畴,又是医学范畴,是哲学范畴与医学范畴的巧妙统一。

《内经》对《周易》的阴阳学说中蕴含的阴阳互根互用、消长转化、相协相调的思想作了更系统明确的表达,并结合医学实际作了新的发展。

《素问·阴阳离合论》提出了三阴三阳的理论。

所谓三阴三阳,即少阴、太阴、厥阴、少阳、阳明、太阳,其中厥阴、阳明是中医学独有的概念,所谓两阳合明,故曰阳明,两阴交尽,故曰厥阴。

三阴三阳是从量上对阳阴的划分,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

三阴三阳合称六经。

一般认为,这一学说导源于《周易》六爻观念。

(《易学基础教程》第六章第五节“易学与医学”认为,经卦乾为三阳,坤为三阴;别卦乾为六阳,坤为六阴。

这个套式对经络形态形成的明显影响,是构成了正经脉阴阳对称结构。

)因为从形式上看,六经与六爻在数量上相合,而且六经的阴阳结构与六爻位相似。

六经中,阴阳各半;六爻位中,阴阳位亦各半。

六经从少阴到太阳,有一个阴阳消长的过程;六爻位也表示事物由弱到强、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

《内经》根据阴阳互根理论,提出了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开主外出,阖主入内,枢主内外出入,体现了三阴三阳分而言之,阴阳各有其经;合而言之,表里同归一气,既相互协调又各尽其职的理论。

开阖思想显然源自《周易》。

《系辞》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辟即开也。

《系辞》认为,坤阴的功能是收敛包容,主入内,乾阳的功能是开放行动,主外出。

二、变易《周易》的中心思想,正如书名所示,是讲变易的,所谓变易,变化运动之谓也。

易,《说文》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2]阴阳不是对待的死物,而是盛衰消长的过程。

《易纬·乾凿度》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 [3] 一般认为,易有四义:简易、变易、不易、交易。

《周易》认为,大到宇宙天地,小到草木昆虫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所以易之四义中的变易,是其核心。

《系辞下》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但是,变中又有不变,变易本身是不变的,变易与不易是对立统一的。

变易即动,不易即静,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动静矛盾运动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法则。

由于乾坤阴阳是事物发生发展衰亡的内在动力,所以虽然现象世界是品物流行的,但事物运动的法则性、规律性是可以认识掌握的。

正如《系辞上》所云:“夫易,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掌握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就是所谓的“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系辞上》)人类掌握了易简的道理就能依理而行,成就事功。

《周易》认为,自然界是生生化化、运动不息的。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系辞下》)人类与万物亦随着自然的生化节律而运动。

“往者,屈也。

来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