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政策与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 (2)
第十章货币政策一、习题一、填空题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服务于()。
3.()是指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是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而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要把物价水平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
4.()是指凡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其实际上是指将失业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合理的限度之内。
5.一般性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大工具,通常被人们称为三大传统法宝。
6.目前许多国家对期限不同的存款,规定不同的存款准备率,存款期限越短,其货币性越强,法定准备率就越()。
7.当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法定准备率。
8.()对金融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作用,就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有价证券来完成的9.市场利率是影响货币供需与()的一个重要指标。
10.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将首先对某些()产生一定的影响。
11.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就是通过对资金用途、资金利率等有目的的选择,调节货币的()。
12.比较适宜用作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是货币供应量和()。
1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的()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
14.中介目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类是()。
15.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是具有()、()和()。
二、判断题1.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水平的绝对稳定。
2.充分就业是指社会劳动力100%的就业。
3.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目标,应主要着眼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仅仅关注于它的短期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全部货币收入和全部货币支出相抵后基本平衡,必须无顺差或逆差。
5.实施公开市场业务时,中央银行是处于主动地位。
央行三大货币政策
央行三大货币政策(三大法宝)2010-06-11 17:36:18| 分类:经济|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我们国家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也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分别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由国家中央银行制定并实施,中央银行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但又是政府的一个机构(政府理财机构),却又不完全听命于政府。
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的供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在控制着货币供给的水龙头,打开水龙头这个钱就从而流出来,如果拧紧的话,这个钱就收走。
水龙头怎么打开的?靠的就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1. 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的机构制定的存款规定,即存款准备金率,强制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
当我们把钱存进商业银行的时候,如果法定准备金是10%,假如我们存100块钱,商业银行有90块钱可以贷出去,10块钱要交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是5%的话,商业银行可以贷出95块钱,剩余5块钱必须交中央银行。
这上缴到中央银行的10块钱与5块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它是以防商业银行出现信贷危机时。
当商业银行不能提供客户所需取回的存款时,商业银行可以向中央银行贷款,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商业银行上缴到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就成了商业银行的银行。
那么中央银行是如何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调节市场的呢?如果我们拧紧了水龙头,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比如中央银行觉得经济有点太热了,放的款太多了,要产生通货膨胀,甚至通货膨胀太高了,它准备拧紧水龙头的时候,你们想从5%-10%的时候,或者是10%-15%的时候,如果升了10%,是不是原来带95块钱现在只能带85块钱了。
可是银行已经把钱贷出去了,银行就按照原来的法定准备金率,把钱都已经贷出去了,以前比如有一个亿,我按照这个数已经贷了,一个亿的95%,可以贷多少?九千五百万。
你现在可以贷多少?八千五百万,要收回多少钱?这时你要企业中必须赶快把钱收回来,我必须交中央银行。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用的经济背景和政策效果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同 一调整为10%
3 4
87年 88年9月
10% 12%
12% 13%
2% 1%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调整背景 东南亚金融 危机爆发, 我国受其影 响出现通货 紧缩现象, 为了增加市 场流动性, 刺激经济
5
98年3月21日
13%
8%
-5%
6 7 8
99年11月21 日
03年9月21日 04年4月25日
调整后 11.5% 12% 12.5%
调整幅度 0.5% 0.5% 0.5%
调整背景
07年6月5 日
07年8月15 日 07年9月25 日 07年10月 25日
19 20
21 22
12.5% 13%
13.5% 14.5%
13% 13.5%
14.5% 15%
0.5% 0.5%
1% 0.5%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与使用, 以及其运用的经济金融背景 与政策效果。
定 义
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被称为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分为两个 部分,一部分是中央银行要求金融 机构存款的最低限额,称为法定存 款准备金,另一部分超出法定存款 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存款准备 金
定 义
作 用
1.确保金融机构在遇到大量提取资金时, 能有充足的偿付能力。 当金融机构出现严重流动性问题时,可 以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满足其流动性需求。
作 用
2.影响货币供给量。 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每吸收一 笔存款都会以货币乘数的倍数产生派生存款,所 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的影响货币供给量。 Rc+1 货币乘数 = Rd+Re+Rc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Re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Rc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我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又称经常性、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3.公开市场业务。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OpenMa rketO perat ion,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货币政策(moneta rypol icy),它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1、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
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
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可分为个人的货币需求与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4、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货币乘数模型:m=Mⁿ/B5、原始存款: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
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6、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
可见。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7、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内容广泛,通常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检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8、货币政策的传导: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9、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才能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
这些能被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
中介目标位于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其包括近期中介目标(也称操作目标)和远期中介目标(也称中间目标)。
货币政策三大手段(1)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当准备金制度普遍实行,中央银行拥有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权力之后,就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而且是最猛烈的工具。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撕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再贴现率的决定、调整。
这种作用主要着眼于短期,调整货币供给量,由于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调整也具有告示效应。
另一方面是对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的规定。
其作用着眼于长期,主要能改变资金流向。
公开市场业务(o pen-market operation)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货币政策三大法宝及应用当前的经济形势就是通胀压力依然巨大,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下滑,热钱有流出的迹象,外汇占款持续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采取加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单纯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让通胀卷土重来。
货币政策三大法宝及应用:⑴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效果:①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④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应分析【范本模板】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应分析【摘要】: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给量。
一方面,准备金政策因能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引起货币乘数成倍的缩小或扩大,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此来达到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的目的,成为我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另一方面,由于央行不得不向市场大量投放基础货币来维持人民币的汇率的稳定,使得外汇占款下降,然而在对冲市场的流动性方面,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政策并没有太大的主动性,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其法律强制性,在不震动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前提下,就能较大程度上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取得更好的政策效应。
所以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长期处于主要的地位,存款准备金制度将是我国以前、现在和以后不可缺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量,政策效应1984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存款准备金同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一同成为了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国从2006年下半年就开始频繁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当时针对市场上物价上涨、信贷扩张、流动性过剩等矛盾.2015年共调整了5次存款准备金率,现行的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6.5%,中小型金融机构是13%。
2016年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从2016年3月1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维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富裕,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变革营造合适的货币金融环境。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频繁,并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常用的对冲工具。
央行降准符合预期,由于外汇占款下降、资本流出需要降准来对冲;另外,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看,经济还是处于比较弱的状态,要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持.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1.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涵义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融机构存款准备金
融机构存款准备金
通常情况下,央行规定了存款准备金率,即金融机构需要将一定比例的存款留存在央行中,作为备付金。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和稳定金融系统的运行。
存款准备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控货币供应量:央行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金融机构的存款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当央行希望缩小货币供应量时,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金融机构留存更多的存款,减少可贷款额度,降低货币供应量;相反,当央行希望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2.稳定金融市场: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防止金融机构过度放贷和过度扩张,降低金融风险。
通过要求金融机构持有一定比例的备付金,能够保证金融机构有足够的偿付能力,防止出现大规模的违约和金融危机。
3.促进货币政策传导:存款准备金制度能够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当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将相应调整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借贷行为和消费投资决策。
4.金融监管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也是金融监管的重要工具之一。
央行可以通过监控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水平来了解其风险暴露和业务状况,及时采取监管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存款准备金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一种常规性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变化会对货币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下面,本文将从存款准备金的概念、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存款准备金概述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外部支付需要,按照一定比例保留在央行的一部分存款。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存款准备金是央行调节货币供给量大小、调控货币市场利率、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一项重要手段。
二、存款准备金的作用存款准备金对于货币市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存款准备金的设立可以调节货币数量的多少。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会影响到银行体系的流动资金,从而影响到货币市场的供需状况。
其次,存款准备金的变化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有较大影响。
根据央行设定的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的可贷款额度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利率的涨跌。
此外,存款准备金还可以对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发挥作用。
就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的压缩会给银行带来融资的困难,而存款准备金的增加会增加银行的监管成本。
三、存款准备金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存款准备金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对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进行精准调控。
央行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调整银行体系流动资金量的大小,从而推动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调整。
这种调控机制通过影响货币市场,从而引导市场利率的变动。
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对于市场利率的波动、货币投放量的变化,以及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变化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四、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优劣从金融稳定的角度来讲,存款准备金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首先,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平衡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从而避免银行流动性和资金风险的产生。
其次,存款准备金制度会对货币市场的波动产生平衡作用。
在货币市场出现繁荣和危机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整会对货币市场的平稳度和价格稳定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货币金融学课件3-货币政策传导
该过程不必通过利率机制,可描述如: 该过程不必通过利率机制,可描述如:
5.财富传导机制 财富传导机制
极其推崇消费的财富效应, 莫迪利安尼 Modigliani(1957) 极其推崇消费的财富效应, 货币政策变动将引起资产价格的变动, 货币政策变动将引起资产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到财富 持有者资产市场的市场价值,从而给私人消费带来影响。 持有者资产市场的市场价值,从而给私人消费带来影响。 C=(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αW(财富)+cY(收入), (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 (财富) (收入), 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美国股票价格每下降1 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美国股票价格每下降 元,支出消费下降的幅度是美国的5倍 支出消费下降的幅度是美国的5倍
该过程可以表示为: 该过程可以表示为:
托宾Q值 托宾 值
1965年,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托宾(Tobin)提出了著名的托宾 年 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托宾( ) Q指标,即资本的证券市场价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 Tobin发现,股票 指标, 发现, 指标 即资本的证券市场价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 发现 价格的上升使托宾Q值大于 值大于1,即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重置成本, 价格的上升使托宾 值大于 ,即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重置成本,企业为 了追求价值最大化,企业投资支出将扩张。托宾Q值值越大于 值值越大于1, 了追求价值最大化,企业投资支出将扩张。托宾 值值越大于 ,对企业 投资支出刺激越大;而当托宾Q 小于1时 投资支出刺激越大;而当托宾 小于 时,由于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重 置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买进股票来取得生产性资产, 置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买进股票来取得生产性资产,将会比重置新设备 来得便宜。美国证券市场100多年的数据研究显示,近百年来美国股票 多年的数据研究显示, 来得便宜。美国证券市场 多年的数据研究显示 市场的托宾Q 值总体波动幅度值大多数年份在1 以下,从长期来看, 市场的托宾 值总体波动幅度值大多数年份在 以下,从长期来看,企 业的市值将回复至与其资产重置成本相近的水平,托宾 托宾Q比率向均值回归 业的市值将回复至与其资产重置成本相近的水平 托宾 比率向均值回归 成为市场较为普遍的规律。 成为市场较为普遍的规律。 托宾Q 值常用的计算公式为:Tobin Q=(MVE+PS+DEBT)/TA, 托宾 值常用的计算公式为: = / , 其中: 是公司的流通股市值, 为优先股的价值, 其中:MVE 是公司的流通股市值,PS 为优先股的价值,DEBT 是公司 的负债净值, 是公司的总资产账面值。 的负债净值,TA 是公司的总资产账面值。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财政政策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存款准备率是说商业银行根据吸收的存款数量要放到中央银行一部分现金作为保证金,避免发生支付风险;贴现率是说企业拿着手中的未到期票据可到商业银行兑换现金,同时支付一定的利息,这个比率就是贴现率。
公开市场操作就是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常见的就是买卖国债,通过这三种工具达到调控流通中货币量的作用。
财政政策一般包含政府支出和税收两个部分政府支出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购买,比如军用物资、修路建桥、希望、教师工资等。
二是政府转移支付,比如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等,主要是为了调节社会公平程度。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税收与政府支出之间的差额就是财政赤字与盈余。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就属于一般性政策工具的范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法宝: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
①再贴现政策。
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被称为再贴现(Rediscount);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再贴现政策的优点有二:一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
二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表现在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来贴现的银行,对其他银行只是间接地发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
另外,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灵活性比较小,缺乏弹性,若央行经常调整再贴现率,会使市场利率经常波动而使企业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一、货币政策的类型1、紧缩性货币政策:指央行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
即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时,中央银行通过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总需求的膨胀势头。
具体做法有: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抛售政策的债券等。
2、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
货币供应量较多地超过经济正常运行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于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例如,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模,引起利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3、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
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二、货币供给口径M0= 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M3=M2+个人和企业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货币近似物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Quasi-money),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分别包括哪些?作用原理、特征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分别包括哪些?作用原理、特征?1、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公开市场货币型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再贷款、信贷政策、公开市场2、作用原理与特征存款准备金政策:(1)作用原理①根据货币供给理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②当中央银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扩大,货币供给增加;调高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减小,货币供给增加;③存款准备金的存在客观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能力。
(2)特征①威力巨大,不能作为日常政策操作工具。
②对超额准备金很低的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进一步降低银行可运用资金,引起流动性危机;对于超额准备金很高的银行作用有限。
③频繁调整会扰乱银行正常财务计划和管理,破坏了准备金需求的稳定性和可测性,不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对短期利率的控制;④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息收益很低,降低商业银行竞争力。
还会出现成本转嫁,造成利率扭曲。
再贴现再贷款:(1)作用原理①在我国,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总量及利率,明确再贴现票据选择,达到吞吐基础货币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发挥调整信贷结构的功能。
②通过控制再贴现贷款规模,影响基础货币。
③通过控制再贴现利率,影响基准利率。
④通过限定再贴现票据种类,影响信贷结构。
⑤再贷款主要影响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
⑥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2)特征①信贷职能,通过规定再贴现票据种类达到信贷结构的优化;②告示效应;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
③谨慎性工具,如果调节过于频繁会使商业银行和公众做出频繁的反应或无所适从;④缺乏主动性,中央银行出于被动地位,因为商业银行是否再贴现或再贴现多少,处于商业银行的行为,而商业银行具有多种获得资金的渠道,商业银行会选择成本最低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措,这样会降低再贴现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即: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最终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1、稳定物价——首要目标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保持币值稳定和物价稳定稳定货币购买力,使一般物价水平没有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3、充分就业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即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用失业率来衡量。
4、平衡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
*设置中介指标的作用:表明货币政策的实施进度为央行提供一个追踪监测的指标便于央行随时调整*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①可测性②可控性③相关性④抗干扰性*根据中介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其分为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政策目标)1.操作目标近期中介指标,是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影响的变量,是货币政策信号的首次传递者经常采用的操作目标(1)基础货币(2)存款准备金(3)短期利率2.中间目标远期中介指标,是操作目标的直接作用对象,是货币政策信号的二次传递者,直接作用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主要的中间目标:(1)货币供应量(2)长期利率(3)银行信贷规模(4)汇率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信贷规模和现金发行货币供应量利率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
存款准备金政策与货币供给
《上海金融》2008年第5期摘要:存款准备金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有效工具。
但是,从理论和实践可以证明,这一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在商业银行有充裕的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只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而不改变准备金的总额,因而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都没有影响,或影响都很小;而当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或只有很少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上调将使准备金总额增加,从而使货币乘数缩小,但使基础货币增加。
于是,货币乘数缩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将被基础货币增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所抵消。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给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5-0043-03Abstract:Depositreservepolicyisconsideredaneffectiveinstrumentofcentralbankstocontrolmoneysupply.But,thisinstrumentisproventohavelimitedeffect.Ifcommercialbankshaveabundantexcessre-serves,anadjustmentinreserveratiocanonlychangthecompositionofreserves,whilenotchangtheamountofreserves.Thus,thepolicywillhavelittleeffectonbasemoneyandmoneymultiplier.Ifcommercialbankshaveonlylittleexcessreserves,ariseinreserveratiowouldononehandincreasetheamountofreserves,thendecreasethemoneymultiplier,andontheotherhandincreasebasemoney.Keywords:DepositReserveN ExcessReserveN BaseMoneyN MoneyMultiplierN MoneySupply施兵超(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收稿日期:2008-03-03作者简介:施兵超(1957-),男,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货币简答缩
1、怎样理解贵金属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答案;贵金属具有四个自然属性:一、同一性。
二、可分性。
三、便利性。
四、永恒性。
因为贵金属同时肯备这四个特性,所以最适宜作货币材料。
2、中央银行的职能:答案: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3、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内容:答案:一、币值稳定。
二、充分就业。
三、经济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4、纸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的区别: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都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它们区别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这两个规律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
二、这两个规律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
三、这两个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
5、简述对信用理解:答案: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产生了信用。
信用是借货活动的总称,一般说来,它是以偿还为前提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它不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
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信用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1、怎样理解货币的职能的价值尺度:答案:一、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
各种货币符号如“¥”(人民币元)。
“US ”(美元)等等就是这一特点的形象反映。
二、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倾向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货币与商品的对等关系,使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获得社会的认可;二是通过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来测量商品的价值的大小。
2、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有:答案:组织票据交换清算;办理异地跨行清算;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跨国支付服务等。
3、法定存款准备金制的基本内容:答案:一、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二、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组成内容只能是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各存款货币机构所持有的现金。
三、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计提出的基础。
存款准备金率变化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存款准备金率变化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被称为准备金比率或存款准备金比率。
它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资金进行监管和控制的重要指标。
存款准备金率代表了商业银行需向央行留存多少比例的存款作为备付金,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资金流动风险和提供流动性支持。
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货币供应量、控制经济通胀压力、稳定金融市场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当央行决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向央行留存的存款比例减少。
这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款资金量,提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并降低资金的成本。
这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相反,当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向央行留存的存款比例增加。
这将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款资金量,降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并增加资金的成本。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通常用于抑制通胀压力、防范金融风险和控制过度信贷扩张。
政府通过调控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对经济进行灵活的宏观调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央行可以根据经济的需要和风险状况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实现经济的平衡和稳定。
这种政策工具对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以及维护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资金供应、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经济的发展。
通过灵活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对经济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双重目标。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存款准备金率变化曲线的概述,介绍该曲线的定义和作用,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将解释存款准备金率的定义和作用,包括对该概念的解释、相关政策以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
货币经济学复习(答案)
货币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 基础货币:是指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
2. 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即中央银行向其借款银行收取的利息率。
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
中央银行一般通过改变基准利率影响银行的借款成本进而影响市场利率。
3.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指一国当局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测来把握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使通胀率控制在事先宣布的范围内。
4.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而显著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5. 利率与收益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但这不能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的收益情况。
能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的收益情况的指标就是收益率。
6. 货币政策时滞: 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时滞。
时滞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
它可再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
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
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过程。
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管货币供给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
7. 收入分配效应: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不相同,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会产生差距,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优缺点
1、请阐述货币政策三大法宝的优点和缺点。
结合我国货币实践,请你谈一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特点和存在的困难。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通过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
它具有的优点:(1)作用力大,(2)主动性强,(3)见效快。
局限性:(1)不宜作为央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性工具,具有固定化的倾向。
(2)法定准备金率的设定一般对各类存款机构都一样,但调整时对他们的冲击却不同,不易把握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与效果。
(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会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和管理的难度;当其不付息时,还会降低银行的盈利,削弱其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再贴现政策的优点:(1)能够产生告示效应,调节信用规模有效。
局限性:(1)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政策意愿;(2)再贴现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3)可能容易引起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干扰市场机制;(4)加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公开市场业务有优越性:(1)主动性强;(2)灵活性强;(3)调控效果和缓,对市场的冲击和震动小;(4)可带有试错性质,可反向操作;(5)告示效应强,影响范围广。
局限性:(1)央行必须具有足以干预金融市场的实力;(2)具有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3)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特点:(1)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2)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3)对数量工具的依赖大,对价格工具的依赖小。
存在的困难:(1)国际收支盈余下,越来越难以控制货币供给。
(2)面临“三角不可能定理”的约束。
在资本流动管理难度增加的背景下,数量管理难度增加。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加速了金融脱媒,货币调控效果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款准备金政策与货币供给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政策工具之一。
从货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一政策工具是一种威力强大但不宜常用的政策工具。
之所以说它威力强大,乃因为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对货币供给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时,中央银行为迅速遏制通货膨胀而上调法定准备金比率,可取得预期的效果。
而之所以说存款准备金政策不宜常用,乃因为该政策工具往往对一国经济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尤其是当中央银行较大幅度地上调法定准备金比率时,商业银行将因为准备金短缺而不得不减少贷款,甚至必须收回已发放的贷款,以弥补准备金之不足。
但是,对于借款企业而言,商业银行收回贷款,或者说即使不收回原有的未到期的贷款,但至少不提供新贷款,将使这些企业因资金来源减少或得不到连续的资金供应而影响生产经营活动,遂使经济增长率下降。
从基本原理来说,上述说法似乎言之有理,甚至无懈可击。
但是,从具体实践来看,存款准备金政策显然没有理论上所分析的那么有效。
所以,目前很多国家都已放弃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实行零准备金制度,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则采用其他政策工具。
而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中,存款准备金政策却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工具,但效果有限。
实际上,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归根结底是通过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及由此而引起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而实现的。
如果这种政策工具能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及货币供给产生有效的调控,则这一政策工具可能是有效的。
而如果这种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及货币供给的影响很小或没有任何影响,则这一政策工具是无效的,至少是影响很有限的。
所以,在本文中,笔者拟从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构成和现代货币供给理论的基本模式入手,来分析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通过分析,我们将可得出与传统的教科书理论大不相同的结论,即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而这一结论或许能对现实中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的有限性作出一种新的解释。
一、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构成传统的货币银行理论与具体的政策实践之所以存在上述矛盾,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理论往往片面地解释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有两种:一种是法定准备金;另一种是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时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必须保有的准备金,这部分准备金既可缴纳中央银行,以形成准备金存款,也可以库存现金形式持有。
超额准备金则是商业银行实际持有的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准备金。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法定准备金是强制性的,而超额准备金是自主性的。
也就是说,法定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必须足额持有的。
所以,如果中央银行上调法定准备金比率,从而使某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不足,则该商业银行就必须通过借入准备金、出售证券、收回贷款等措施以补足准备金。
然而,在按照规定的比率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商业银行是否留有超额准备金,留有多少超额准备金,则都应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
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意味着放弃一部分利息收入。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而言,存贷款利差仍然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因此,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越少,存款利用率越高,则其利润就越多。
然而,商业银行往往出于其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考虑,不将全部可用的剩余准备金都用于发放贷款,以至形成超额准备金。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商业银行都或多或少地持有超额准备金。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是否持有超额准备金以及这一超额准备金的多少,是影响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
二、现代货币供给理论的基本模型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
因此,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是否影响货币供给,决定于这种政策工具能否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所谓“基础货币”,是指货币当局的净负债,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流通中现金,即一般所谓的“通货”;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也包括超额准备金。
基础货币是整个货币供给的一部分。
一般认为,这部分货币是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
而所谓“货币乘数”,则是指货币供给总额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
如以M表示货币供给总额;B表示基础货币;D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C表示通货;RR表示法定准备金;ER表示超额准备金,则由上式可看出,货币供给总额决定于如下四个因素:一是基础货币;二是通货对存款的比率,即通常所谓的“通货比率”;三是法定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四是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即超额准备金比率。
在这四个因素中,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正相关,而其余三个因素都与货币供给负相关。
同时,除基础货币以外的其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货币乘数。
三、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给影响甚微一些教科书或一些学术专著强调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时,往往就是通过上述货币供给决定模型加以论证的。
根据这种论证,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则货币乘数就会缩小,从而货币供给就会减少。
相反,如果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则货币乘数就会增大,从而货币供给就会增加。
从上述公式可清楚地看到,法定准备金比率位于货币乘数公式的分母。
分母增大,货币乘数自然会缩小;而分母缩小,则货币乘数自然会增大。
实际上,这种论证是片面的,因而往往是不正确的。
之所以说是片面的,是因为这种论证只是看到了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对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影响,而忽略了这种政策对超额准备金比率的相应影响,同时也忽略了这种政策对基础货币的相应影响。
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来看,商业银行可能持有一定的超额准备金,甚至持有较多的超额准备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上调法定准备金比率,则商业银行必须持有的法定准备金将增加,但其原来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将相应地减少。
于是,根据上述货币乘数公式,法定准备金比率提高,而超额准备金比率相应降低。
在通货比率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法定准备金比率提高的幅度正好被超额准备金比率降低的幅度所抵消,则货币乘数将保持不变。
这就说明,中央银行上调法定准备金比率,只是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而并不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
由此可见,在商业银行持有较多的超额准备金,且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并不影响货币供给。
当然,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不断提高,必将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不断减少。
当商业银行不再持有超额准备金时,或者只有很少的超额准备金时,如果中央银行再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则商业银行就不得不收缩信贷,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也未必会减少。
从理论上说,如果商业银行并不持有超额准备金,或者说,虽有一定的超额准备金,但不足以抵消法定准备金增加的影响,则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上调自然将使货币乘数缩小。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供给自然将减少。
但问题是,在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上调幅度超过超额准备金比率下降的幅度,从而使货币乘数缩小时,基础货币是否能保持一定?如上所述,基础货币系由商业银行准备金与通货构成。
其中,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既包括法定准备金,也包括超额准备金。
如果商业银行持有足够的超额准备金,则中央银行上调法定准备金比率,将只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而不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
于是,在通货一定时,基础货币将不受这一法定准备金比率上调的影响。
但是,如果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或者只有很少的超额准备金,则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上调将使货币乘数缩小,并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增加,从而在通货一定的条件下使基础货币相应地增加。
由于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如果货币乘数缩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适被基础货币增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所抵消,则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上调对货币供给仍将影响甚微,或者没有任何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我国中央银行频繁地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以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
当时我国经济正处于通货紧缩时期,法定准备金比率曾由13%下调至8%,再由8%继续下调至6%。
而后来,随着通货紧缩的结束,通货膨胀的开始,法定准备金比率开始了单边上调,仅2007年一年就先后上调了十次,法定准备金比率已由6%上调至目前的14%,其调整的幅度不可谓不大,但实际的效果却是很有限的。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金融创新的进行,新金融业务的开展,新金融产品的推出,商业银行调度资金变得越来越容易,很多创新型金融工具可避开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这也正是目前一些国家相继放弃这一政策工具的主要原因(米什金,1998)。
四、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时,特别是当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比较充裕时,中央银行即使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其效果也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对货币供给的作用更是有限。
因为在商业银行持有较多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提高只是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即法定准备金增加,而超额准备金减少。
由于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共同构成基础货币,因此,准备金构成的改变并不导致基础货币的改变。
同时,由上述货币供给决定模型可看出,法定准备金比率与超额准备金比率都处在货币乘数公式的分母,因而二者都与货币乘数负相关。
于是,在商业银行持有足够的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提高将被超额准备金比率的相应降低所抵消,从而也并不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
由于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在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超额准备金时,既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上调既不影响基础货币,又不影响货币乘数,则货币供给自然就不会减少,即使减少也将是很有限的。
同时,我们还可看到,即使商业银行并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上调将使基础货币增加,而使货币乘数缩小,两相抵消后,货币供给仍将不受影响,至多只有很小的影响。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b29i332815p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