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合集下载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第一章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本节为浅近简介免疫学的最基本内含,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功能产生过程的特点,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的各章中会逐步介绍。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机体是多种器官系统组成,各自执行专职功能,如呼吸系统主要执行气体交换,呼出CO2,吸入O2,供新陈代谢需要;免疫系统则执行免疫功能,保卫机体免受生物体的侵害。

为使医学生在学习免疫学课程之始,即对免疫学有初步印象,本章将简介免疫学基本概念,并从免疫学发展过程理解这些概念的形成,开拓、发展及取得的成就,从而成为一门生命科学前沿的一门医学免疫学科。

免疫(immunity)即通常所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

这种通俗认识在科学上的含意则包括:免疫由机体内的免疫系统执行,免疫系统具有:(1)免疫防御功能: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2)免疫监视功能(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3)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表达的抗原(解释见后)不产生免疫应答,不导致自身免疫病,反之,对外来病原体及有害生物分子表达的抗原,则产生免疫应答,予以清除,从这层功能上说,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我及非我”功能;(4)调节功能:免疫系统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与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连接,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不仅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亦调节免疫系统本身的功能。

二、免疫应答的特点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及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等)组成。

体内的免疫细胞通常处于静止状态,细胞必须被活化,经免疫应答过程,产生免疫效应细胞,释放免疫效应分子,才能执行免疫功能。

免疫细胞分为两类:(1)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等,这类细胞经其表面表达的受体,能识别一种分子,这种分子表达于多种病原体表面,如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4, TLR4)能识别脂多糖(LPS),它表达于多种Gram-肠道杆菌表面,经受体-配基作用,固有免疫细胞被活化,迅速执行免疫效应,吞噬杀伤病原体,并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FN),抑制病毒复制,这类细胞在病原体入侵早期,即发挥免疫防御作用,称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免疫学选择题

免疫学选择题

医学免疫学(一)选择提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1,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2,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时易导致(B)超敏反应3,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D)免疫防御4,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5,免疫系统的组成是(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免疫的感念是(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功能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1,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和骨髓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3,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c)浅皮质区4,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骨髓第三章抗原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2,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共同抗原3,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半抗原4,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B)同种异型抗原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7,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B)交叉反应性9,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D)细菌粘多糖10,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BCR或抗体识别结合的表位称(A)独特型表位11,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D)免疫缺陷12,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共同表位13,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D)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14,胸腺非依赖性抗原(D)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E)VH与VL区2,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C)IgG3,血清半衰其最长的Ig是(A)IgG4,合成HIgA分泌片的细胞是(A)粘膜上皮细胞5,IgG分子能与细胞表位FcrR结合的区域是(E)CH36,关于IgE,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发生7,免疫球蛋白分型的依据是(E)CL抗原特异性不同8,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中含量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B)IgG9,特异性IgM水平升高有助于感染早期诊断的原因是(D)IgM是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同时其半衰期较短10,胎儿发育晚期能够合成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c)IgE11,免疫球蛋白的CDR位于(E)VH和VL12,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E)IgG SIgA13,能与肥大细胞表位Fc@RI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14,寄生虫感染时,人体内含量明显升高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15,IgG分子中与补体结合的部位存在于(A)IGE16,合成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浆细胞17,分泌型IgA能抵抗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由于(D)有分泌片18,在局部粘膜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Ig是(D)sIgA19,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的酶是(c)胃蛋白酶20,IgE(E)以上均可第五章补体系统1,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I因子2,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D)C3bBb3b3,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D)C3b4,参与旁路途径的补体成分是(B)C5-C95,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6,关于补体活化的MBL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MBL具有酶活性7,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E)C5a8,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C)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9,能促使C3转化酶灭活的是(B)CR110,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E)C5b678911,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Ig是(B)IgG和IgM12,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C)C3b13,参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细胞是(B)红细胞和血小板14,补体活性片段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C)中和作用15,补体旁路途径活化产生的C3转化酶是(D)C3bBb16,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活性片段是(A)C5a17,阻止膜攻击复合物在正常细胞表面形成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是(B)同源限制因子18,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E)IgM19,关于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C3转化酶是C3bnBb 20,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补体与IgG的结合部位在CH1 第六章细胞因子1,能促进未致敏的CD4+T细胞分化成Th1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IL-122,关于TGF-B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诱导激活的T细胞发生凋亡3,TNF-a主要是由哪种细胞产生(A)单核-巨噬细胞4,能刺激红细胞前提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细胞的细胞因子是(E)EP05,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因子是(E)GM-CSF6,能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杀伤蠕虫的效应细胞的是(B)IL-57,属于C趋化性细胞因子的是(D)Iymphotactin8,下列哪组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C)IL-8 MCP9,能与IL-2竞争结合IL-2Ry链的细胞因子是(A)IL-410,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IL-811,在Ig类别转化中,能促进IgM转化为IgE的细胞因子是(C)IL-4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FA-1d 的配体是(E)ICAM-1,2,32.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配体是(C)血管地址素3,模式受体主要分布于(D)吞噬细胞4,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粘附分子是(E)P-选择素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对HLA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B)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2,不属于MHC金典I类和II类基因的是(E)HLA-E3,MHC分子中不构成Ag结合槽的结构域是(C)I 类分子的a34,对内源性抗原作用的MH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是(E)A,LMP基因 B,TAP基因C,tapasin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C三项5,对人类MHCI类相关基因(MIC)家族描述错误的是(E)不属于炎症相关基因6,属于a型I类的HLA基因的是(A)A,B,C7,参与母胎免疫耐受形成的是(D)HLA-E和HLA-C8,为MHC非经典I类基因的是(D)HLA-E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1,既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B)巨噬细胞2,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对吞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B)巨噬细胞3,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E)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巨噬细胞表面可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模式识别受体是(C)甘露糖受体5,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D)树突状细胞6,对寄生虫具有吞噬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C)嗜酸性粒细胞7,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的配体分子是(B)CDI分子提呈的脂类/糖脂类抗原第十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1,所有T细胞特征性标志是(E)TCR2,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是(D)CD28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3,SD4分子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D)B2功能区4,初始T细胞表达的CD分子是(A)CD45RA5,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E)a3功能区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骨髓2,B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是(D)CD213,B细胞作为APC可籍其表面的BCR结合(A)可溶性抗原4,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B)mIgM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1,在红系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EPO2,在阴性选择中,被删除的细胞是(C)与MHC-自身肽有效结合的SP细胞3,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得(A)自身MHC限制性4,NK细胞表面KIR和CD94/NKG2抑制性受体可识别(A)自身MHC-I类分子5,与抗体亲和力成熟有关的是(D )体细胞高频突变第十三章国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1,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2,下列促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中,不具趋化作用的是(B)IL-I3,B1细胞所不具备的抗体应答特点是(D)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4,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B)C-反应蛋白5,国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应答6,Y%T细胞可直接识别的抗原是(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第十四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1,属于专职性APC的是(E)A,单核-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B淋巴细胞 E,上列A,B和C三项2,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的APC(C)DC3,人DC比较特异性的标志不是(D)A,CD31 B,NLDC145 C,CD83 D,上列A和B两项4,根据来源可将DC分为以下两类(A)髓系来源的DC和淋巴系来源的DC5,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包括(D)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 D,上列A和B两项6,淋巴样组织中的DC不包括(D) 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 D,上列A和B两项7,Ii的主要功能是(E)A,促进MHCII类分子二聚体形成 B,促进MHCII类分子在细胞内转运尤其是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阻止MHCII类分子在内质网内与某些内源性多肽结合 E,上列A,B,C 三项第十五章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1,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认为分成的几个阶段是(E)A,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B,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C,效应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E,上列A,B和C三项2,关于内源性抗原提呈描述错误的是(E)内源性抗原通常被以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3,对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描述正确的是(E)A,由TCR特异性识别结合在APC表面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而触发 B,D导致CD3和辅助受体分子胞浆段尾部聚集并激活与之相连的PTK C,启动激酶活化的级联反应,激活转录因子,促进相关基因表达 E,上列ABC三项4,可负调节T细胞活化的配对作用分子的是(B)CTLA-4/B75,能启动抑制性信号的配对作用分子(B)CTLA-4/B76,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的主要途径是(D)A,PLC-y活化途径 B,MAP激酶活化途径 D,上列A和B两项7,关于记忆性CD8+T细胞的维持描述正确的是(E)A,IFN-a及IL-15有重要作用 B,有赖于与MHCI类分子相互接触 C,无需抗原持续刺激和B细胞参与及CD4+T细胞辅助 D,可能需要T细胞共刺激信号(B7/CD28)持续存在 E,以上均对8,可产生免疫记忆细胞的是(C)T,B淋巴细胞9,关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D)伴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10,关于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B)活化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11,TH1细胞产生的对巨噬细胞活化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FN-y12,下列何组组成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TCR-抗原肽,MHCH/I-CD4/CD813,可用下列哪种分子的McAb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目(A)CD314,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C)TH1细胞和CTL细胞15,与细胞免疫无关的免疫现象(E)中和外毒素16,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包括(E)A,吞噬消化抗原 B,将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 C,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 D,释放细胞因子,增加MHCII类分子的产生 E,上述全部17,CD8+细胞杀伤靶细胞(A)要识别MHCI类分子上的肽类18,抗原激活成熟的T细胞后,可诱使其表达(E)A,IL-2 B,IL-2R C,IL-4 D,IL-10 E,以上全部19,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中,在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的是(A)TNF20,MHC限制性表现于(C)T细胞的抗原识别过程21,关于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B)不需要T细胞参与第十六章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1,CD19/CD21/CD81/CD225复合物可能的功能模式有(D)A,协同刺激模式 B,应答调节器模式 D,上列A和B两项2,介导Th细胞内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是(A)CD154-CD403,关于TI抗原描述错误的是(E)在正常个体科诱导Ab产生和T细胞应答4,高浓度时能多克隆激活B细胞的是(A)TI-1抗原5,对TI-2抗原发生应答的主要细胞是(D)B-1细胞6,对BCR交联介导的信号转导描述正确的是(E)A,BCR识别Ag后产生的信号由Iga/IgB转导 B,ITAM 磷酸化后第一个被募集的是Syk C,有B细胞特异转录因子BSAP与相关的基因结合 E,上列ABC三项7,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除了(D)NK细胞8,抗体产生的再次应答的特点是(A)IgG为主9,下列关于T,B细胞相互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D)Th细胞只有与B细胞直接接触才能诱导它增殖10,关于记忆细胞的理解,错误的是(B)仅限于B细胞11,对TD抗原的体液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不需T细胞参与12,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D)只引起体液免疫第十八章免疫耐受1,免疫耐受的诱导(E)A,可在胚胎期 B,可在新生期 C,可在新生期后甚至成年期 E,上列ABC三项2,对抗原致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E)静脉注射单体抗原不易致免疫耐受3,中枢耐受是指(E)B,在胚胎期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C,在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E,上列BC两项4,对胸腺微环境内T细胞中枢耐受形成描述错误的是(D)可消除所有自身抗原应答的T细胞克隆5,与免疫隔离部位形成有关的是(E)A,生理性屏障 B,抑制性细胞抑制 C,免疫忽视 E,上述ABC三项6,B细胞免疫耐受描述正确的是(E)A,较T细胞难 B,所需Ag量大 C,持续时间短(数周)E,上列ABC 三项7,外周耐受机制不包括(E)免疫缺陷8,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分泌IL-10可介导的作用是(D)A,抑制iDC分化为成熟DC B,促进iDC 诱导免疫耐受 D,上列AB两项第十九章超敏反应1,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的?(C)肥大细胞2,介导I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B)白三烯3,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C)IgE4,能使胎儿Rh+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D)双价免疫IgG5,下列那一项属于IV型超敏反应?(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6,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B)I,II,III,型超敏反应7,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8,青霉素可以引起哪类型超敏反应(D)I,II,III,IV型超敏反应9,与I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是(C)肥大细胞10,与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细胞是(c)嗜中性粒细胞11,诱导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细胞因子是(D)IL-412,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的细胞是(B)肥大细胞13,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途径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白三烯14,引起早期相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E)组胺15,能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收缩的物质是(B)白三烯第二十章自身免疫性疾病1,I型糖尿病相关的是(A)HL-A-DR3/DR42,下列哪一项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C)重症肌无力3,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是(B)II,III,IV型超敏反应4,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自身免疫病?(D)荨麻疹第二十一章免疫缺陷病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是(A)体液免疫缺陷2,慢性肉芽肿(CGD)属于哪类免疫缺陷病(E)吞噬细胞缺陷病3,Digeorge综合症属于(C)T细胞缺陷病4,C3缺陷的最常见临床结果是(D)对化脓性细菌易感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1,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TNF-a2,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B)免疫监视功能障碍3,已检出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是(D)黑色素瘤细胞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1,超级排斥主要由下列哪一因素引起?(A)ABO血型抗体2,GVHR主要见于(C)骨髓移植3,超急性排斥反应可见于下列哪种病理特征(A)血管内血栓4,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是(C)同种异基因移植5,关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引起慢而强的移植排斥反应6,阻断IL-2与其受体结合的免疫抑制剂的(D)抗CD25抗体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1,与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关的是(A)抗原抗体结构的互补性2,不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是(E)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3,Coombs试验可用来检测(C)Rh抗体4,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A)B细胞第二十五章免疫防治1,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是(B)破伤风抗毒素2,根据游戏免疫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的免疫原型多肽称为(A)合成肽疫苗3,免疫抑制疗法不宜用于(C)炎症4,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包括(B)细胞因子治疗。

第一章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第一章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Peter Brian Medawar 1915-1987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0
• Burnet 学说及对免疫的推动作用
克隆(clone) 无性繁殖系 纯系细胞株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1688年俄国首先 派医生来中国学 习种痘及检痘法
1744年李仁山将种 痘法传授给日本
欧洲各国和印度 也试行接种人痘
18世纪人痘接种术 由俄国传至土耳其
传播到日本、 朝鲜、俄国和
土耳其等国
玛丽·蒙塔古夫人 (1689-1762)
将此方法传到英国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人T淋巴细胞攻击母细胞瘤细胞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树突状细胞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1975年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建立
1946~1997
Georges J.F. Köhler
1922~2002
César Milstein
1984
年 诺 贝 尔 生 理 学 医 学 奖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3:与roux证实梅毒可以传染到猴子 身上;并进行了人肠道菌群的研究,提出 衰老是因为肠道菌产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为了抑制这些生物的增殖,他建议人们喝 酸奶,使酸奶迅速流行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Elie Metchnikoff 1845-1916 Nobel Prize in 1908
• 1957年Glick鸡腔上囊为抗体生成细胞的中

• 1961年Miller和Good证明胸腺是T细胞发育
成熟的器官
• 1962年及64年,Warner和Szenberg证明T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1978年发现抗体基因重排是B细胞抗原识 别受体多样性的原因 • 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 • 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 CTL表达FasL,靶细胞表达其受体Fas • 造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
免疫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 应用免疫学的发展 DNA疫苗、基因工程制备重组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治疗、完全人源抗体及口服自 身抗原预防自身免疫疾病
第一节 经验免疫学时期
• 我国11世纪开 始接种人痘 • 18世纪后叶, Jenner发明牛 痘
第二节 科学免疫时期
• 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使用的推广 Pasteur观察到细菌、发明培养基、制备 疫苗;Koch提出病原菌致病的概念 • 抗体的发现、应用及细胞免疫的研究
• (一)抗体的发现
德国学者Behring和日本学者北里于1890年在 Koch研究所应用白喉外毒素给动物免疫,发现 在其血清中有一种能中和外毒素的物质,称为 抗毒素。将这种免疫血清转移给正常动物也有 中和外毒素的作用。这种被动免疫法很快应用 于临床治疗。Behring于1891年应用来自动物的 免疫血清成功地治疗了一个白喉患者,这是第 一个被动免疫治疗的病例。为此他于1902年获 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免疫学是研究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 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 及机制的科学
免疫学经历了四个迅速发展阶段
• 1876年后,多种病原菌被发现,用已灭活及减毒的病 原体制成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使疫苗得以广泛发 展和使用 • 1900年前后,抗原与抗体的发现,揭示出“抗原诱导 特异抗体产生”这一免疫学的根本问题,促进了免疫 化学的发展及抗体的临床应用 • 1957年后,细胞免疫学的兴起,人类理解到特异免疫 是T及B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的主动免疫应答过 程的结果,理解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效应与 协同功能 • 1977年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得以从基因活化的分 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 系与机制

第一章 免疫学发展史及展望

第一章 免疫学发展史及展望
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简 介
免疫(immune)
• What is immune? • What does the word immune mean? • Immune:except from “charges” 免除服役/税收 • 疫:瘟疫 传染性疾病 免除瘟疫、抵抗传染病
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其表现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1.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腔上囊 2)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2.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其它免疫相关细胞 3.免疫分子 1)可溶性免疫分子:细胞因子、溶菌酶、补体、抗体 2)膜结合免疫分子:黏附分子、CD抗原、抗原识别 受体等
Burnet and clonal selபைடு நூலகம்ction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抗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遗传学基础
T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克隆
免疫遗传学和MHC限制性的发现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信号转导的研究
趋 势
基础免疫学:阐明免疫应答机制
临床免疫学:衍生免疫交叉学科
免疫学学习方法
• 读:读书、读文献(杂志)、自学 • 听:听课、听讲座、听学术报告、听研究生 课题报告 • 想:思考、分析、归纳、总结
Discovery of immunity
• 病后免疫现象:白喉、百日咳、腮腺炎、 麻疹、猩红热、脊髓灰质炎、天花、鼠疫、 炭疽、伤寒、甲型肝炎等 • 终生免疫(life-long immunity)现象
现代免疫概念
• 免疫是指机体对“自己(self)”和“非己 (nonself)”抗原的识别及应答、以维持机体 生理平衡和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 同时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病理性损伤, 导致疾病发生

免疫学讲义-整理版

免疫学讲义-整理版

第1章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展望1. 免疫(Immunity)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2.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免疫应答过高或过低,均为异常.免疫过程并不总是有利于机体,有时也可引起机体损害. 3.免疫学(Immunology)即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防病治病目的.4.免疫应答的类型(1)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遇到病原体后首先并迅速起防卫作用的免疫应答.如皮肤黏膜、吞噬细胞、NK细胞和补体.遗传性、作用于多种病原体、无免疫记忆.①巨噬细胞、NK细胞-非特异性杀伤.②细胞因子(Cytokines)-导致炎症细胞渗出-引起炎症.(2)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T、B细胞识别抗原后产生的免疫应答.慢,5-7天,主导作用,有记忆性.①T、B淋巴细胞被抗原活化,T、B细胞通过TCR、BCR的识别抗原,有严格的特异性;②T、B细胞的克隆扩增及分化;③B细胞通过抗体发挥作用-体液免疫,T细胞通过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发挥作用-细胞免疫;④免疫记忆细胞的产生.5.免疫病理:①超敏感反应病,反应过高;②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③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自身抗原应答所致.6.免疫学的应用:①传染病预防:SARS、AIDS;②疾病治疗:肿瘤、慢性传染病;③免疫诊断:ABO、传染病诊断.7.免疫学发展简史(1)经验免疫学时期:我国11世纪开始接种人痘,18世纪后叶,Jenner发明牛痘.(2)科学免疫时期: 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使用的推广,Pasteur观察到细菌、发明培养基、制备疫苗,Koch提出病原菌致病的概念.抗体的发现、应用及细胞免疫的研究.①抗体的发现-德国学者Behring和日本学者北里于1890年在Koch研究所应用白喉外毒素给动物免疫,发现在其血清中有一种能中和外毒素的物质,称为抗毒素.将这种免疫血清转移给正常动物也有中和外毒素的作用.这种被动免疫法很快应用于临床治疗.Behring于1891年应用来自动物的免疫血清成功地治疗了一个白喉患者,这是第一个被动免疫治疗的病例.为此他于190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②抗原的结构与抗原特异性-Landsteiner(1910)等人首先应用偶氮蛋白的人工结合抗原,研究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化学基础开始的.认识到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很小的分子,他们的结构不同,使其抗原性不同.③抗体是免疫球蛋白-20世纪30年代,通过电泳证明,抗体是γ-球蛋白.④抗体是四肽链结构-1959年,Porter 和Edelman对抗体结构进行研究证明.⑤超敏反应⑥免疫耐受的发现⑦Burnet学说及其对免疫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克隆选择学说(3)现代免疫学时期①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1978年发现抗体基因重排是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原因②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③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CTL表达FasL,靶细胞表达其受体Fas.④造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免疫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4)应用免疫学的发展:DNA疫苗、基因工程制备重组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治疗、完全人源抗体及口服自身抗原预防自身免疫疾病.第2章免疫组织和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学选择题

免疫学选择题

医学免疫学(一)选择提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1,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2,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时易导致(B)超敏反应3,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D)免疫防御4,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5,免疫系统的组成是(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免疫的感念是(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功能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1,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和骨髓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3,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c)浅皮质区4,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骨髓第三章抗原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2,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共同抗原3,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半抗原4,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B)同种异型抗原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7,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B)交叉反应性9,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D)细菌粘多糖10,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BCR或抗体识别结合的表位称(A)独特型表位11,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D)免疫缺陷12,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共同表位13,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D)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14,胸腺非依赖性抗原(D)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E)VH与VL区2,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C)IgG3,血清半衰其最长的Ig是(A)IgG4,合成HIgA分泌片的细胞是(A)粘膜上皮细胞5,IgG分子能与细胞表位FcrR结合的区域是(E)CH36,关于IgE,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发生7,免疫球蛋白分型的依据是(E)CL抗原特异性不同8,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中含量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B)IgG9,特异性IgM水平升高有助于感染早期诊断的原因是(D)IgM是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同时其半衰期较短10,胎儿发育晚期能够合成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c)IgE11,免疫球蛋白的CDR位于(E)VH和VL12,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E)IgG SIgA13,能与肥大细胞表位Fc@RI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14,寄生虫感染时,人体内含量明显升高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15,IgG分子中与补体结合的部位存在于(A)IGE16,合成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浆细胞17,分泌型IgA能抵抗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由于(D)有分泌片18,在局部粘膜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Ig是(D)sIgA19,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的酶是(c)胃蛋白酶20,IgE(E)以上均可第五章补体系统1,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I因子2,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D)C3bBb3b3,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D)C3b4,参与旁路途径的补体成分是(B)C5-C95,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6,关于补体活化的MBL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MBL具有酶活性7,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E)C5a8,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C)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9,能促使C3转化酶灭活的是(B)CR110,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E)C5b678911,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Ig是(B)IgG和IgM12,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C)C3b13,参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细胞是(B)红细胞和血小板14,补体活性片段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C)中和作用15,补体旁路途径活化产生的C3转化酶是(D)C3bBb16,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活性片段是(A)C5a17,阻止膜攻击复合物在正常细胞表面形成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是(B)同源限制因子18,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E)IgM19,关于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C3转化酶是C3bnBb 20,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补体与IgG的结合部位在CH1 第六章细胞因子1,能促进未致敏的CD4+T细胞分化成Th1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IL-122,关于TGF-B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诱导激活的T细胞发生凋亡3,TNF-a主要是由哪种细胞产生(A)单核-巨噬细胞4,能刺激红细胞前提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细胞的细胞因子是(E)EP05,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因子是(E)GM-CSF6,能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杀伤蠕虫的效应细胞的是(B)IL-57,属于C趋化性细胞因子的是(D)Iymphotactin8,下列哪组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C)IL-8 MCP9,能与IL-2竞争结合IL-2Ry链的细胞因子是(A)IL-410,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IL-811,在Ig类别转化中,能促进IgM转化为IgE的细胞因子是(C)IL-4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FA-1d 的配体是(E)ICAM-1,2,32.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配体是(C)血管地址素3,模式受体主要分布于(D)吞噬细胞4,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粘附分子是(E)P-选择素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对HLA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B)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2,不属于MHC金典I类和II类基因的是(E)HLA-E3,MHC分子中不构成Ag结合槽的结构域是(C)I 类分子的a34,对内源性抗原作用的MH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是(E)A,LMP基因 B,TAP基因C,tapasin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C三项5,对人类MHCI类相关基因(MIC)家族描述错误的是(E)不属于炎症相关基因6,属于a型I类的HLA基因的是(A)A,B,C7,参与母胎免疫耐受形成的是(D)HLA-E和HLA-C8,为MHC非经典I类基因的是(D)HLA-E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1,既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B)巨噬细胞2,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对吞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B)巨噬细胞3,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E)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巨噬细胞表面可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模式识别受体是(C)甘露糖受体5,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D)树突状细胞6,对寄生虫具有吞噬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C)嗜酸性粒细胞7,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的配体分子是(B)CDI分子提呈的脂类/糖脂类抗原第十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1,所有T细胞特征性标志是(E)TCR2,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是(D)CD28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3,SD4分子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D)B2功能区4,初始T细胞表达的CD分子是(A)CD45RA5,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E)a3功能区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骨髓2,B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是(D)CD213,B细胞作为APC可籍其表面的BCR结合(A)可溶性抗原4,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B)mIgM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1,在红系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EPO2,在阴性选择中,被删除的细胞是(C)与MHC-自身肽有效结合的SP细胞3,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得(A)自身MHC限制性4,NK细胞表面KIR和CD94/NKG2抑制性受体可识别(A)自身MHC-I类分子5,与抗体亲和力成熟有关的是(D )体细胞高频突变第十三章国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1,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2,下列促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中,不具趋化作用的是(B)IL-I3,B1细胞所不具备的抗体应答特点是(D)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4,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B)C-反应蛋白5,国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应答6,Y%T细胞可直接识别的抗原是(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第十四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1,属于专职性APC的是(E)A,单核-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B淋巴细胞 E,上列A,B和C三项2,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的APC(C)DC3,人DC比较特异性的标志不是(D)A,CD31 B,NLDC145 C,CD83 D,上列A和B两项4,根据来源可将DC分为以下两类(A)髓系来源的DC和淋巴系来源的DC5,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包括(D)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 D,上列A和B两项6,淋巴样组织中的DC不包括(D) 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 D,上列A和B两项7,Ii的主要功能是(E)A,促进MHCII类分子二聚体形成 B,促进MHCII类分子在细胞内转运尤其是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阻止MHCII类分子在内质网内与某些内源性多肽结合 E,上列A,B,C 三项第十五章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1,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认为分成的几个阶段是(E)A,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B,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C,效应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E,上列A,B和C三项2,关于内源性抗原提呈描述错误的是(E)内源性抗原通常被以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3,对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描述正确的是(E)A,由TCR特异性识别结合在APC表面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而触发 B,D导致CD3和辅助受体分子胞浆段尾部聚集并激活与之相连的PTK C,启动激酶活化的级联反应,激活转录因子,促进相关基因表达 E,上列ABC三项4,可负调节T细胞活化的配对作用分子的是(B)CTLA-4/B75,能启动抑制性信号的配对作用分子(B)CTLA-4/B76,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的主要途径是(D)A,PLC-y活化途径 B,MAP激酶活化途径 D,上列A和B两项7,关于记忆性CD8+T细胞的维持描述正确的是(E)A,IFN-a及IL-15有重要作用 B,有赖于与MHCI类分子相互接触 C,无需抗原持续刺激和B细胞参与及CD4+T细胞辅助 D,可能需要T细胞共刺激信号(B7/CD28)持续存在 E,以上均对8,可产生免疫记忆细胞的是(C)T,B淋巴细胞9,关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D)伴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10,关于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B)活化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11,TH1细胞产生的对巨噬细胞活化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FN-y12,下列何组组成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TCR-抗原肽,MHCH/I-CD4/CD813,可用下列哪种分子的McAb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目(A)CD314,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C)TH1细胞和CTL细胞15,与细胞免疫无关的免疫现象(E)中和外毒素16,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包括(E)A,吞噬消化抗原 B,将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 C,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 D,释放细胞因子,增加MHCII类分子的产生 E,上述全部17,CD8+细胞杀伤靶细胞(A)要识别MHCI类分子上的肽类18,抗原激活成熟的T细胞后,可诱使其表达(E)A,IL-2 B,IL-2R C,IL-4 D,IL-10 E,以上全部19,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中,在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的是(A)TNF20,MHC限制性表现于(C)T细胞的抗原识别过程21,关于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B)不需要T细胞参与第十六章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1,CD19/CD21/CD81/CD225复合物可能的功能模式有(D)A,协同刺激模式 B,应答调节器模式 D,上列A和B两项2,介导Th细胞内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是(A)CD154-CD403,关于TI抗原描述错误的是(E)在正常个体科诱导Ab产生和T细胞应答4,高浓度时能多克隆激活B细胞的是(A)TI-1抗原5,对TI-2抗原发生应答的主要细胞是(D)B-1细胞6,对BCR交联介导的信号转导描述正确的是(E)A,BCR识别Ag后产生的信号由Iga/IgB转导 B,ITAM 磷酸化后第一个被募集的是Syk C,有B细胞特异转录因子BSAP与相关的基因结合 E,上列ABC三项7,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除了(D)NK细胞8,抗体产生的再次应答的特点是(A)IgG为主9,下列关于T,B细胞相互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D)Th细胞只有与B细胞直接接触才能诱导它增殖10,关于记忆细胞的理解,错误的是(B)仅限于B细胞11,对TD抗原的体液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不需T细胞参与12,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D)只引起体液免疫第十八章免疫耐受1,免疫耐受的诱导(E)A,可在胚胎期 B,可在新生期 C,可在新生期后甚至成年期 E,上列ABC三项2,对抗原致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E)静脉注射单体抗原不易致免疫耐受3,中枢耐受是指(E)B,在胚胎期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C,在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E,上列BC两项4,对胸腺微环境内T细胞中枢耐受形成描述错误的是(D)可消除所有自身抗原应答的T细胞克隆5,与免疫隔离部位形成有关的是(E)A,生理性屏障 B,抑制性细胞抑制 C,免疫忽视 E,上述ABC三项6,B细胞免疫耐受描述正确的是(E)A,较T细胞难 B,所需Ag量大 C,持续时间短(数周)E,上列ABC 三项7,外周耐受机制不包括(E)免疫缺陷8,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分泌IL-10可介导的作用是(D)A,抑制iDC分化为成熟DC B,促进iDC 诱导免疫耐受 D,上列AB两项第十九章超敏反应1,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的?(C)肥大细胞2,介导I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B)白三烯3,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C)IgE4,能使胎儿Rh+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D)双价免疫IgG5,下列那一项属于IV型超敏反应?(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6,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B)I,II,III,型超敏反应7,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8,青霉素可以引起哪类型超敏反应(D)I,II,III,IV型超敏反应9,与I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是(C)肥大细胞10,与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细胞是(c)嗜中性粒细胞11,诱导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细胞因子是(D)IL-412,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的细胞是(B)肥大细胞13,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途径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白三烯14,引起早期相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E)组胺15,能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收缩的物质是(B)白三烯第二十章自身免疫性疾病1,I型糖尿病相关的是(A)HL-A-DR3/DR42,下列哪一项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C)重症肌无力3,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是(B)II,III,IV型超敏反应4,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自身免疫病?(D)荨麻疹第二十一章免疫缺陷病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是(A)体液免疫缺陷2,慢性肉芽肿(CGD)属于哪类免疫缺陷病(E)吞噬细胞缺陷病3,Digeorge综合症属于(C)T细胞缺陷病4,C3缺陷的最常见临床结果是(D)对化脓性细菌易感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1,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TNF-a2,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B)免疫监视功能障碍3,已检出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是(D)黑色素瘤细胞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1,超级排斥主要由下列哪一因素引起?(A)ABO血型抗体2,GVHR主要见于(C)骨髓移植3,超急性排斥反应可见于下列哪种病理特征(A)血管内血栓4,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是(C)同种异基因移植5,关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引起慢而强的移植排斥反应6,阻断IL-2与其受体结合的免疫抑制剂的(D)抗CD25抗体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1,与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关的是(A)抗原抗体结构的互补性2,不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是(E)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3,Coombs试验可用来检测(C)Rh抗体4,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A)B细胞第二十五章免疫防治1,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是(B)破伤风抗毒素2,根据游戏免疫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的免疫原型多肽称为(A)合成肽疫苗3,免疫抑制疗法不宜用于(C)炎症4,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包括(B)细胞因子治疗。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经验免疫学时期
我国11世纪开始接种人痘 18世纪后叶,Jenner发明牛痘
1.经验免疫学时期 人痘苗、牛痘苗的发明
中国从宋朝起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
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 创造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经典免疫学时期
1876年,法国学者Pasteur观察到细菌、发明培 养基、制备疫苗,使疫苗得以广泛发展和使用。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学说的形成: 吞噬细胞的理论,免疫球蛋白的发现与结构分析 1890年,德国学者Behring和日本学者北里应用 白喉外毒素给动物免疫,发现在其血清中有一种 能中和外毒素的物质,称为抗毒素(抗体)。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
经验免疫学时期(19世纪以前) 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
经验免疫学时期
天花: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其特点是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皮肤成批出 现麻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 脱痂、遗留疤痕。起病急骤,发展迅速, 全身症状明显,可有显著头痛、四肢及腰 背部酸痛、恶心、呕吐、腹痛等。小儿可 出现抽搐、昏迷。 如不积极控制感染, 可并发肺炎、衰竭、血压下降、病情危急 。皮疹自面部发生后,先后转变为丘疹、 疱疹、脓疱与结痂。于病程第10~12日, 脓疱干枯,结成厚痂,痂脱后,皮肤遗留 凹陷疤痕。
近现代免疫学时期
抗体多样性与特异性:克隆选择学说 Burnet,杂 交瘤技术 TCR基因的克隆 细胞因子与受体
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细胞程序性死亡途 径(凋亡)的发现 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
免疫学的重要地位
生命科学三大前沿学科之一
免疫学 分子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1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1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铸就坚盾 — 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 锻造利剑 — 人类对抗病原体药物的认识
永恒斗争 — 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
横行肆虐 — 瘟疫对人类的危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是人类生存的大敌。
传染病对人类的杀伤,远远超过了所有战争的总和。
人类对于传染病的病因、病原、预防、诊断、治疗,是 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直至采取有效措
免疫应答的特点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免疫防御作用; 不产生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细胞及B细胞 ); 经历克隆扩增,活化成效应细胞, 即刻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产生免疫记忆。
免疫系统参于机体整体调节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构成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调节机体整体功能和免疫系统自身
功能。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机体的生理平衡破坏。
免疫应答的特点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 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 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等) 。
免疫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 免疫的现代概念
免疫由机体的免疫系统所执行的功能; 免疫系统识别抗原性异物(自己或非己),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从而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功能。
? 识别“异己” ? 排除“非己” ? 保护“自己”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功能(immunological defence)
免疫应答的特点
适应性免疫 (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T细胞及B细胞识别抗原 活化增殖阶段:经历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 效应阶段:效应细胞及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Veto(禁止)细胞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T抗原受体结构
1986
Green DR,Ptak W
反抑制T细胞
Jenner创立牛痘苗接种法预防天花
Pasteur 创 立 人 工 主 动 免 疫 法
第一章 掌握: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 熟悉:机体免疫应答的类型、特点。
了解: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 免疫学时期及各时期的重大发现。
免疫学发展史简表(1)
年代
16世纪 1798 1880 1882 1888 1890 1891 1894 1895 1896 1898 1900 1902 1903 1903
学者
中国人 Jenner E Pasteur L Metchnikoff E* Roux PFE, Yersin EJ Behring.EA.*Kitasato S Koch R* Pfeiffer RFJ,lsaeff VI Bordet J* Widal G,Sicad A Kraus R Landsteiner K* Richet CR*,portier FJ Arthus NM Wright AE,Douglas SR
Burnet FM*
Porter RR*,Edolmar GM* Yallow R*
细胞系选择学说
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 放射免疫分析
1961
1962 1963
Miller JP
George M Abelev GJ
胸腺免疫功能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AFP
1963
Benacerraf B* McDevitt
产生效应细胞、分子等
特点:发生晚;作用特异、强而有力;有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由T及B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作用称适应性免疫。

免疫学作业答案

免疫学作业答案

免疫学作业答案免疫学作业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第⼀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1.免疫、免疫学的概念答: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维持机体的⽣理平衡和稳定。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机体的感染、抗肿瘤免疫机制及免疫病理机制,为⽣命科学提供有效的免疫学诊断和免疫防治⽅法等的⼀门科学。

2.免疫学在⽣物科学中的地位答:现代免疫学已成为⽣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免疫学发展⽔平是⼀个国家综合科学实⼒及发展⽔平的指标之⼀。

免疫学在20世纪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消灭传染病及⼈类感染及⾮感染疾病⽅⾯获得的巨⼤成效,在揭⽰⽣命活动基本规律,发展⽣物论和⽅法上的任何⼀次突破和进展,均会极⼤地促进⽣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答: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胸腺、⾻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及免疫分⼦(细胞表⾯分⼦、抗体、细胞因⼦、补体等等)组成。

免疫系统具有:①免疫防御功能②免疫耐受③免疫监视功能④免疫调节选择题1.免疫对机体是:( E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利也有害D.有利⽆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2.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特点是( C )A.维持时间较长;B.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有免疫记忆;C.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作⽤迅速,⽆免疫记忆;D.主要参与的分⼦是特异性抗体;E.以上均不是。

3.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 )A.免疫监视B.免疫⾃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识别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 C )A.肿瘤B.超敏反应C.反复感染D.⾃⾝免疫病E.移植物排斥反应5.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 A )A.肿瘤B.超敏反应C.反复感染D.⾃⾝免疫病E.移植物排斥反应填空题: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分⼦、免疫细胞、免疫组织组成。

免疫学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课件

免疫学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课件
• 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 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 10
固有免疫特点
无特异性,先天具备,无记忆性,稳定遗传, 同种异体差异不大
组成:屏障结构、免疫细胞、体液中抗菌物质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 PRR): TLR 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 PAMP): LPS
学习要点
• 何谓“免疫”? • 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 免疫应答的类型?
25
思考题
1.免疫是指
–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6
思考题
2.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已成为现代 医学的支撑,几乎所有的医学相关学科均用 到免疫学知识
22
年代 1901 1905 1908
1912 1913 1919 1930 1951 1957 1960
1972
1977 1980
1984
1987
1996
学者姓名 Behring Koch Ehrlich Metchnikoff Carrel Richet Bordet Landsteiner Theler Bovet Burnet Medawar Edelman Porter Yalow Dausset Snell Benacerraf Jerne Kohler Milstein Tonegawa Murray Thomas Doherty Zinkernagel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从古代到当今,免疫学已经经历了很多发展历程。

在早期,人们只能
通过传统的方法来应对疾病,这些方法包括收集药物,进行祭祀,施行治
疗等等。

两百多年以前,英国医学家Edward Jenner发明了最早的疫苗,他发
现免疫力可以通过向人接种低毒力的病毒株,以保护他们抵抗更强烈的病
毒而被激活。

此后,疫苗研究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疫苗上市,用于治疗
各种传染病。

随着细胞免疫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免疫反应的认识也不断拓展。

由William B. Coley发现的免疫调节疗法成功用于治疗肿瘤,这是免疫学
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到了20世纪末,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解析各种免疫分子,如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和调节因子等。

这些发展促进了系统
免疫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更加清晰。

另外,基因工程技
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设计出更精确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如免疫细胞治疗,免疫调节,以及免疫疗法等。

进入21世纪,分子免疫学和系统免疫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从分子免疫学到系统免疫学,从细胞免疫学到分子免疫学。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3)不同细胞亚群 免疫应答
(4)固有免疫和抗原提呈 不成熟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NKT细胞 B-1B 成熟树突状细胞
γδ+T细胞
10.免疫病理概念的形成
(1)超敏反应 (2)自身免疫疾病
11、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间接凝集反应和免疫标记技术,进一步促
进了免疫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三、 现代免疫学的发展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细胞因子
补体 免疫球蛋白
粒细胞
B细胞
单核细胞
浆细胞 T细胞
巨噬细胞
一、免疫的含义
免疫(immun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 物(“非已”或“自己”),维持机体内环 境生理平衡的功能。
对异物抗原 对机体作用 对自身成分
传统概念 抗感染
发生免疫应答 有利
现代概念 抗感染及排除非已抗原 免疫应答,也可发生耐受
有利也可有害
免疫学(Immunology)
免疫学即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 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 其机制,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防病治 病的目的。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中枢
外周
免疫细胞
胸腺
脾脏 淋巴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骨髓
淋巴结 其它APC
(树突状细胞、 粘膜相关 内皮细胞等) 淋巴组织
T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肥大细胞
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比例
免疫细胞 中性粒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树突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 (%) 40-75 0.1 -1 1-7 2-11 20-35 0.1-1
二、免疫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病原菌的发现及疫苗使用的推广 1850 炭疽杆菌 1880年Pastuer—鸡霍乱减毒疫苗 炭疽疫苗 狂犬
疫苗 开始了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zation)的研究。
Louis Pasteur 1822-1895
Robert Koch 1843-1910,
(二)抗体的发现、应用及细胞免疫的研究 1.抗体的发现 1890年 Behring 和 Kitasato 白喉外毒素--免疫动物--产生抗毒素— 治疗白喉 人工被动免疫疗法 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血清学方法的建立
维持时间

记忆

免疫识别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表现方式
非特异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 出生后在抗原刺激下获 得,后天产生。
针对某种异物, 有抗原特异性.
缓慢发生和建立 4—5天后才产生免疫
长 有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特异性免疫应答
四、免疫学的分类
• 基础免疫学 主要研究抗原抗体,免疫系统,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免疫遗传等生理现象 • 临床免疫学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 原性异物 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
对自身物质无应答
超敏反应(过度) 免疫缺陷病(不足) 肿瘤发生 病毒持续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4)免疫调节 参与 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
三、免疫的类型和主要特征
固有免疫/天然免疫:
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 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其 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广,不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 抗原,反应迅速。
T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肥大细胞
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比例
免疫细胞 中性粒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树突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 (%) 40-75 0.1 -1 1-7 2-11 20-35 0.1-1
二、免疫的功能
功能
生理性反应(有益)
病理性反应(有害)
(1) 免疫防御 (2)免疫监视 (3)免疫耐受
8、 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① 认为机体内存在识别不同抗原的多种细胞系,每一细胞 系的细胞表面表达识别相应抗原的同一受体;
② 抗原进入机体后,选择性地与具有相应受体细胞系的细 胞作用,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或记忆细胞;
③ 胚胎期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细胞与自身抗原接触后可被 破坏、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
(2)1953年,Medawar通过移植实验证明,在动物胚胎期或 新生期接触抗原(自身抗原和异己),可对其发生免疫耐受,使 动物在成年期对该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
6. 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 在此期间,对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出
现了两种学说: ① 细胞免疫学说 梅契尼可夫(俄国)(Metchnikoff) 发现: 白细胞有吞噬功能, 能吞噬和清除各种病原微生物。
免免 疫疫 学学 防检 治测
说说你对克隆选择学说的理解?
B7 CD28
3、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的发现 4、造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
(二)免疫学应用研究
1、DNA疫苗 2、基因工程制备重组细胞因子 3、免疫细胞治疗 4、完全人源抗体
(三)21世纪免疫学
1. 反向免疫学 2. 体内免疫细胞在时间与空间的动态相互作
用及功能表达。 3.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与免疫应答的可调节性,
Neutrophil
② 体液免疫学说 (humoral immunity) 保尔.欧立希(德国) (Paul Ehrlich):
体液中产生的抗体, 能清除各种病原微生物 或者能中和细菌毒素。
Wright 和 Douglas将体液免 疫和细胞免疫联系起来
7. 抗体形成机制
模板学说 可变折叠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
其它免疫细胞
皮肤相关 (粒细胞、肥大 淋巴组织 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等}
免疫分子 膜型分子 分泌型分子
TCR 免疫球蛋白
BCR
(抗体)
CD分子
MHC 补体分子
粘附分子
其它
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细胞 呈淡藕荷色,多叶核,胞浆中含有大量的细胞颗粒。透射 电镜下其胞浆颗粒清晰可辨。
(3)不同细胞亚群 免疫应答
(4)固有免疫和抗原提呈 不成熟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NKT细胞 B-1B 成熟树突状细胞
γδ+T细胞
10.免疫病理概念的形成
(1)超敏反应 (2)自身免疫疾病
11、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间接凝集反应和免疫标记技术,进一步促
进了免疫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三、 现代免疫学的发展
第二节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免疫学发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二、免疫学科建立时期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17-18世纪)
我国11世纪开始 17世纪有接种“人痘”
苗的正式记载
18世纪后叶 Jenner发明牛痘苗
Day 3
Day 5 天花
Day 7
二、免疫学科建立时期
主要研究人体健康和临床疾病密切相关的各 种免疫现象,如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 疫疾病,肿瘤免疫病,和移植免疫等
与免疫相关的分支学科
1. 免疫生物学(immunobiology) 2. 免疫化学(immunochemistry) 3. 免疫血清学(immunoserology) 4. 免疫遗传学(immunogenetics) 5. 免疫病理学(immunopathology) 6. 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ty) 7. 分子免疫学(molecular immunology)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
2.抗原的结构与抗原特异性 20世纪初 Landsteiner ---ABO血型,开拓了
免疫化学的领域
3.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20世纪30年代,Tiselius和Kabat
通过电泳证明抗体是γ-球蛋白
4.抗体是四肽链结构
5.免疫耐受的发现
(1)1945年Owen--异卵胎盘融合双生小牛体内并存两种血型 不同的红细胞,互不排斥。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细胞因子
补体 免疫球蛋白
粒细胞
B细胞
单核细胞
浆细胞 T细胞
巨噬细胞
一、免疫的含义
免疫(immun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 物(“非已”或“自己”),维持机体内环 境生理平衡的功能。
对异物抗原 对机体作用 对自身成分
传统概念 抗感染
发生免疫应答 有利
现代概念 抗感染及排除非已抗原 免疫应答,也可发生耐受
形成有效的免疫学防治措施。
“医学免疫学”教材基本轮廓


抗原─────→ 免疫系统



补 体 ──→ │
抗体

免疫调节───→ 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

免疫耐受 ──→ │
免疫细胞

┏━━━━━━━━━━━━━━━━━━━━━┓




异常
应用
───────
────────
超自移免 敏身殖疫 反免免缺 应疫疫陷 疾 病
表现方式: 特异性免疫应答
包括: 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体液免疫 (humoral 分化过程示意图
两种类型免疫的基本特征
获得方式
固有/天然免疫 出生即具有, 遗传获得。
针对异物
作用产生 时间
针对范围广泛, 无抗原特异性.
早期,快速 数分钟—4天
(一)免疫学理论研究
1、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Tonegawa
前 B 细胞 DNA
V1
V2
V3
Vn
J1 J2 J3 J4
C
J5
基因重排
成熟 B 细胞 DNA
初级转录本 RNA 剪切 mRNA
V1
V2
J4 J5
C
V1
V2 J4 J5
C
J4
V1
V2 J4 J5
C
V2
J5 C
V2 J4 C
VL
CL
2、细胞传导途径的发现
有利也可有害
免疫学(Immunology)
免疫学即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 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 其机制,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防病治 病的目的。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中枢
外周
免疫细胞
胸腺
脾脏 淋巴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骨髓
淋巴结 其它APC
(树突状细胞、 粘膜相关 内皮细胞等) 淋巴组织
Erhlich 侧链学说
1975被Kohler和 Milstein所创立的单 克隆抗体技术所证明
9、细胞免疫学的发展 (1)B细胞发现 1957年 Glick 腔上囊 (2)T细胞发现 1961年 Miller和Good 胸腺
免疫细胞的发现: 实验证明B淋巴细胞是抗体产生 细胞;T淋巴细胞是执行细胞免疫的细胞;B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协同发挥作用。
固有免疫的组成
1 基本屏障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2 生理学屏障 低pH 化学介质(乳酸,溶菌酶,干扰素,补体),微生物
3 细胞屏障 单核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NK 等
4 炎症屏障 炎症细胞进入病原体部位,温度,
表现方式: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个体在出生后,在环境中受抗原刺激下, 后 天产生,针对特定抗原,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 性, 反应缓慢的免疫。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碱性 粒细胞胞浆中布满深蓝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胞浆颗 粒中充满致密物质。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 染色的血涂片,嗜酸性粒 细胞胞核为双叶状,胞浆中含有大量深红色细胞颗粒。透射 电镜下其胞浆颗粒呈结晶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