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计课程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幼儿园科技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技实验

幼儿园科技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技实验

教学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起点,科技教育在这个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对幼儿园科技实验教学进行案例分析,探讨科技实验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实施和效果。

一、幼儿园科技实验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1.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认知世界的重要阶段,科技实验教学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内容和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科技实验教学注重动手操作和实践,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科技实验教学涉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4.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培养具备科技素养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幼儿园科技实验教学可以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科技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1. 选择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实验内容针对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科技实验内容,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增强学习体验。

2. 注重实验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幼儿喜欢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因此科技实验教学应注重实验的操作性和趣味性,让幼儿在实验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3. 结合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科技实验教学应与幼儿园的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形成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4. 关注安全和卫生在进行科技实验教学时,要严格注意安全和卫生,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幼儿园科技实验教学的效果评价1.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科技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科技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质量。

3. 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科技实验教学涉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案例分析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观察、推理和探索的机会,帮助他们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水的沸腾点侦察任务描述:设计并进行一个小学科学实验,侦察水的沸腾点。

案例分析:为了侦察水的沸腾点,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些扁豆或者其他小颗粒物品,称为“实验物”。

随后,将水倒入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烧杯)中,接下来将实验物加入水中。

逐渐加热容器中的水,观察实验物的行为,当实验物在水中呈现大量气泡并且浮于水面时,则说明水已达到沸腾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水的沸腾点是多少度,同时也观察到物质在加热时的变化。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沸腾以及沸腾点的不同因素。

二、案例二:压强对物体浮沉的影响任务描述:设计并进行一个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压强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案例分析:为了探究压强对物体浮沉的影响,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杯),再准备一些小玩具或者其他可漂浮的物品。

将一半容器装满水,然后将玩具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状态。

接下来,用手的掌心轻轻按压在容器的口上方,观察玩具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探究压强对物体浮沉的影响,观察到压强增大时物体的浮力变化。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沉重的物体可能浮起来以及如何利用浮力原理制作让船只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三、案例三:光的折射实验任务描述:设计并进行一个小学科学实验,研究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案例分析:为了研究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杯)并将其中心刻上一个标记。

接下来,在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并将一根笔放在容器中心标记的一侧。

观察到笔的折射现象,当我们从另一侧观察容器时,笔会偏离直线路径。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可以观察到光线发生折射时的偏离情况。

初中化学实验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案例分析
化学实验在初中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个初
中化学实验案例,看看其中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这个实验案例是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
操作,观察酸和碱溶液混合后产生的中和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
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和试剂,比如玻璃容器、酸、碱溶液等。

在实验开始前,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酸和碱的一些基本知识,让
他们了解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等。

然后,学生们分
组进行实验操作,将酸和碱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观察溶
液的变化。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发现酸和碱混合后的溶液呈现中性,PH值
接近7,产生了中和反应。

他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PH试纸或PH仪器
来测试溶液的酸碱性,并能够准确地判断溶液的PH值。

通过这个实验案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还提
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这个实验还激发了学生对
化学实验的兴趣,促进了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

总的来说,初中化学实验案例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
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希望通过这
样的实验案例分析,能够激发更多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为他们的
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科学实验设计案例分析

初中科学实验设计案例分析

初中科学实验设计案例分析科学实验在初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析一个初中科学实验设计案例,以展示其设计思路和实验过程。

实验题目:酵母发酵对面包体积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酵母在面团中发酵时会产生的气体对面包的体积产生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条件下酵母的发酵速度。

实验材料:- 面包发酵剂(酵母)- 面粉- 糖- 盐- 温水- 两个等量的透明塑料袋- 两个透明杯子- 温度计实验步骤:1. 准备两份面团,每份面团包含面粉、糖、盐和温水,其中一份面团中混入酵母。

2. 将两份面团分别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尽量保持面团均匀分布。

3. 将两个透明塑料袋密封,并进行观察。

4. 在酵母发酵的过程中,使用温度计测量两个透明塑料袋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5. 观察发酵过程中面团的变化,特别是体积的变化。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发酵过程中酵母对面团体积的影响。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观察实验过程,我们发现酵母在面团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面包体积膨胀。

实验中添加了酵母的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导致了面团体积的增大。

相反,没有添加酵母的面团并没有发生类似的变化。

实验中,我们还测量了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结果显示,随着酵母发酵的进行,袋子内的温度逐渐升高。

这是因为酵母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热量,使得袋子内的温度升高。

综上所述,酵母的发酵能够对面团的体积产生明显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学生能够了解酵母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气体的原理,并且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合理设计的科学实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初中科学实验的设计不仅仅限于酵母的发酵实验,还可以涉及到物理、化学等各个领域。

响应面分析实验的设计案例分析

响应面分析实验的设计案例分析

学校食品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案例分析—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制备燕麦ACE抑制肽的工艺研究摘要:选择对ACE抑制率有显著影响的四个因素:超声波处理时间(X1)、超声波功率(X2)、超声波水浴温度(X3)和酶解时间(X4),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验,经过Desig n-Expert优化得到最优条件为超声波处理时间28.42mi n、超声波功率190.04W、超声波水浴温度55.05C、酶解时间2.24h,在此条件下燕麦ACE抑制肽的抑制率87.36%。

与参考文献SAS软件处理的结果中比较差异很小。

关键字:Desig n-Expert响应面分析1. 比较分析表一响应面试验设计因素—水平-101超声波处理时间X1(min)203040超声波功率X(W)132176220超声波水浴温度X3(C )505560酶解时间X4(h)1232. Design-Expert响应面分析分析试验设计包括:方差分析、拟合二次回归方程、残差图等数据点分布图、二次项的等高线和响应面图。

优化四个因素(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水浴温度、酶解时间)使响应值最大,最终得到最大响应值和相应四个因素的值。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可以与文献SAS软件比较,结果可以得到最优,通过上述步骤分析可以判断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1 / 182.1数据的输入2.2 Box-Beh nke n 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h>m*Mr*n1 a md IrlF "nijlill ■ h ■■逗■北帚科■ Jfti. ■ T R F -II hfn- flap-rit F. I. i- 七J i|7FiIStiF«r- 2 F*m« 「纽■就Mi 刨FUi n BBW •巧aww?He r PhK44Wtn\~ L ■^Kt'i—13iin tai mSS J D Zfl> S5J3L L aw«twiN»W43*" 啊期卜 riL i«3 ZEiQCisum S£DeKat ,L 丄m 2 231 DO遊44W L£ 1 KhjBOk'iM£■ 1 SM ■flJ» 弭喷1® f J9 * wc■HiDfr4«^>14»41 14 ?狗IM辺罚 迹 twit 1 \ 9 ZD L D E!inis W J C D如MJdt津厲iHiXhC40 Xi■nmS5B1 0D>ms■HWJB霭m*4M IJ坤QCWiTvan■詈w«x Mww nmTO O? zoo JM-jr n J »W ismU3W SUBHlVM»滸g种SMM IT2D SO mm*SU BZIDns 旳4W询IBWCD■MHit 能闊>«M3t XI400 "iHl MW ?0) *1» 刁WOT•Jim*H=Bi.v>■mgg •i M 弄»w ・W»<nW wa» TTiTJi Z3ED3O>»«- ww询闻珈 tfMS富KW再CD>»vr» «?>»图22 / 182.3选择模型A Fi HJ'i■« Sir lAR:iih."n.、Rlf h ・p«i|!ji」■山■.卄”・虽1!. ■!" D^n k«n> ■■p*it T. I. I -____ 豐怛通* I ir*曲时・Hioaiitl 屢ifeup -»+.^l t Ifl呂巧和•小.机b"L E! t M T內肌T 1 ・f l■!■ M M2.4方差分析F lAEH^iicnilAIH^ M*K^& JftT - D B«A IH-I HP*I I t. I. iPHpl 审“"I IM H 1_ AaatyrHF n皿也*fa Opr«wiI 阿iNuBSk'iM—I rm:心討呻F EE云/A J!・I■勺r-L GrKri-i^L^m显hl r p^ar«Bh*31 *M+& 77.1 1 1 1 I 1IMb-*v«aiE4円1»+・■电卑屮V4M IM J -1101 fa li? A F DOM H12fl 1 .■■4T d«.*,J11^ I ri ft弟硒■理IM flW-M■刪? ■MiM血関■ “诞,.4# I Mw* 4 mn4<■ >i扌X>*40 J RWM^ ? JWW-4¥? i町ismdC rm? A CM r HK»g衝*■fllOP i K^MT■JAM1D»1 ? Mi" MBC ・4SM,•t貿E Iff dittLir**>• M■时■ j —F—沖W M W S3 MSWiFPixriu ・IJD u am上時g 1 fcVI ■4 钿An £MV J! ■s购—g *1C]»JSftn g dvi flWiWUw 2 ■*<*-!]"■ T«»«d'0 ECI!=lLv ■ a.«PwiP^H-M QEPH一T O* HH II PAujf-M•PSF HM审—■few L VH«4PTC F4vf e?«r 1 4W—A-*=Hrf arr-i■as 1 ai2 •C.T3NN 1 £E在本例中,模型显著性检验p<0.05,表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

幼儿园动手实验:儿童科学实验室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动手实验:儿童科学实验室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动手实验:儿童科学实验室教学案例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动手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科学领域。

通过动手实验,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儿童科学实验室里,幼儿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实验活动,为孩子们打开科学的大门。

本文将对幼儿园动手实验进行深度与广度兼具的分析,从实验设计、实施过程到实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一、实验设计1.1 选择合适的实验主题在幼儿园动手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主题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

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主题,如“水的特性”、“颜色的魔力”等,让幼儿能够轻松理解和参与。

1.2 设计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实验设计应该简单易懂,同时又要足够有趣,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可以利用一些日常材料进行设计,如水杯、食用色素、吸管等,设计让幼儿感兴趣的实验环节,如“吹泡泡实验”、“油和水不相融实验”等。

二、实施过程2.1 引导幼儿观察和提出问题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实验材料,并提出问题。

“你们觉得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们猜测一下会不会有变化?”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2 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如倒水、混合颜色、搅拌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三、实验效果3.1 观察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下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现象,帮助他们对科学知识进行认知和总结。

3.2 总结和回顾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总结和回顾实验内容,让他们从实验中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

也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了解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和感受。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察和实践经验来看,幼儿园动手实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创意实验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创意实验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创意实验活动案例分析在幼儿园大班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在趣味、安全的环境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引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每位老师和家长都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从实验活动的角度,分析一些创意实验活动的案例,探讨如何在幼儿园大班阶段进行科学探索。

1.简介科学探索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实验活动是科学探索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感知、动手实践,幼儿可以自主地探索、发现并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食醋和苏打粉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化学反应,是一种非常生动的科学探索方式。

通过将食醋和苏打粉混合,引起二氧化碳释放的化学反应,幼儿可以观察到气泡的产生、液体的起泡等现象。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

3. 水的状态变化实验让幼儿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另一种很好的实验活动。

通过观察水在冰冻和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幼儿可以感受到物质状态与温度的关系,进而理解科学知识。

4. 生活中的实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和现象进行实验,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探索方式。

利用纸杯和水做简易的水力蓄能装置,或者借助小汽车和斜坡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等,这些实验都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实践中懂。

5. 总结与展望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大班阶段进行科学探索的实验活动,需要保证趣味性、安全性和启发性。

幼儿通过这些实验活动,不仅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未来,在设计实验活动时,可以更多地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让科学探索真正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园大班阶段的科学探索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实验活动作为一种直观的科学探索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希望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能够为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提供更多创意和有价值的实验活动案例。

试验设计案例

试验设计案例

试验设计案例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试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个合理的试验设计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效率,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关于试验设计的案例。

案例背景。

某实验室需要研究一种新药物对癌症细胞的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药物的有效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体外细胞实验。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套合理的试验方案来验证药物的抑制作用。

实验目的。

验证新药物对癌症细胞的抑制作用。

实验步骤。

1. 细胞培养。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癌症细胞,并进行细胞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胞的数量、培养基的配比以及培养条件的控制,以确保细胞的活力和稳定性。

2. 药物处理。

将新药物按照一定的浓度梯度加入到培养的癌症细胞中,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需要设置多个重复。

3. 细胞活力检测。

利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对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胞进行活力检测,比较细胞活力的差异。

4. 数据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活力数据,验证药物的抑制作用。

实验设计。

在本案例中,我们采用了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即药物浓度为自变量,细胞活力为因变量。

通过设置多个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可以得到不同浓度下的细胞活力数据,从而验证药物的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浓度下的细胞活力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验证了新药物对癌症细胞的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论。

通过本案例的试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我们验证了新药物对癌症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后续的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案例也充分展示了合理的试验设计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性。

总结。

合理的试验设计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幼儿园科学实验儿童科学探究实验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学实验儿童科学探究实验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学实验儿童科学探究实验案例分析实验名称:水的传导实验
实验目的:让幼儿了解水的传导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合作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水、纸巾、塑料袋、塑料碗
实验过程:
1.导入: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水的传导现象,引导幼儿关注水的特性
和传导的方式。

2.实验准备:教师将实验用的水倒入塑料碗中,然后将纸巾折叠成小块,并将每个纸巾块放在不同的地方。

3.实验操作:教师告诉幼儿们,他们需要观察每个纸巾块上的现象,
并想办法让水能够传导到其他地方。

幼儿可以通过借助塑料袋将纸巾包住,然后将塑料袋上下晃动使纸巾“变魔术”般地传导水。

4.观察记录:幼儿们观察每个纸巾块上的水的变化,记录下观察到的
现象。

5.分组探究: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自由探究其他物体能否传导水,
如石头、木头、塑料等。

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合作探究。

6.结果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讨论为什么一
些物体能传导水,一些物体不能传导水。

7.总结归纳:幼儿们和教师一起总结归纳他们探究的结果,并帮助幼
儿理解水的传导现象。

8.规律发现:借助教师的引导,幼儿们可以发现传导水的物体大多是由“空隙”组成,而不传导水的物体通常是没有空隙或空隙很少。

9.实验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思考和探究其他液体是否也可以传导物体,并邀请幼儿自行设计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能够亲身参与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

同时,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互动,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幼儿园课堂科学实验设计案例 幼儿园科学实验

幼儿园课堂科学实验设计案例 幼儿园科学实验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认知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时期,科学实验在幼儿园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实验可以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幼儿园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开展至关重要。

1. 实验设计的原则幼儿园科学实验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幼儿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实验设计应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避免使用有毒或危险的物质,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

2)趣味性原则:幼儿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实验设计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以趣味性的实验内容吸引幼儿的参与。

3)简单性原则: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实验设计应该尽量简单易懂,避免过于复杂的操作步骤。

4)启发性原则:幼儿园科学实验的设计应该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 实验设计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在幼儿园课堂中可以开展的科学实验设计案例:案例一:水的三态变化实验1)目的:通过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让幼儿了解水的冰、水和蒸气三种状态,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2)材料:冰块、锅、烧杯、火源(成人操作)3)步骤:a. 让幼儿观察冰块,描述冰块的形状和状态;b. 将冰块放入锅中,点燃火源,观察冰块的变化;c. 当冰块变成水时,观察水的状态和特点;d. 让幼儿观察锅中水的状态,观察锅中水被加热后变成蒸气的过程;e.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和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案例二:色彩混合实验1)目的:通过色彩混合实验,让幼儿了解颜色的混合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2)材料:红、黄、蓝三种颜料,调色盘,画笔,画纸3)步骤:a. 领导师向幼儿展示红、黄、蓝三种颜料,并告诉幼儿这三种颜料可以通过混合的方式得到其他颜色;b. 让幼儿在调色盘上挤出红、黄、蓝三种颜料,用画笔混合这些颜料,观察颜色的混合变化;c. 引导幼儿尝试不同比例的颜料混合,观察产生的新颜色;d. 让幼儿在画纸上进行色彩混合实验,绘制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组合。

试验设计案例

试验设计案例

试验设计案例
为了验证新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试验对象为200名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新药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

在试验开始前,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健康检查,并记录了他们的基本信息和病情情况。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试验设计方案进行操作。

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了定期随访和药物管理,同时对照组患者进行了相同的随访和治疗。

在试验结束后,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再次健康检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平均下降了20%,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平均下降了10%。

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这些数据表明,新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并且在安全性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严格的伦理原则和法律法规,保障了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我们对试验设计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论证,确保了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证据,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的来说,本次试验设计案例充分展现了科学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试验对象的严格管理和数据的准确统计,我们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为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本次试验设计案例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本文档有任何疑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谢谢!。

幼儿园科技工程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技工程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题目:幼儿园科技工程实验教学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引入科技工程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幼儿园科技工程实验教学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幼儿园科技工程实验教学的定义和意义幼儿园科技工程实验教学,指的是通过体验和实践,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科技工程实验教学,幼儿可以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幼儿园科技工程实验教学的实施和案例分析1.实施过程在实施幼儿园科技工程实验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最终总结和共享实验成果。

通过这样的实施过程,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以“太阳能车”的实验教学为例,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属于自己的太阳能车。

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太阳能电池板的特性、了解电能的转换过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不断调整与改进。

幼儿可以亲手制作出一个能够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小汽车。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三、对幼儿园科技工程实验教学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的观点来看,幼儿园科技工程实验教学的引入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实践和探索,幼儿可以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认识世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共同实验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我认为幼儿园科技工程实验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实验设计的例子

实验设计的例子

实验设计的例子实验设计的例子篇一:实验心理学例子实验心理学例子20XX-08-18 14:541、一个研究者想要确定饥饿是否会影响猫的攻击性。

以10只猫为被试,主试将他们关在不同的笼子里,并对他们进行不同时间间隔的食物剥夺。

两周后,猫的体重降为正常体重的80%。

主试将2只猫放在一起15分钟,观察是否有攻击行为或打架发生。

所有情况下,猫都表现出一定的威胁状态,大多数情况下出现了打架行为。

研究者得出结论,饥饿可以增加猫的攻击性。

解答:自变量--猫的饥饿程度;因变量--攻击行为的多少。

该实验中只观察了自变量的单一水平,没有使用对照组,不能确定攻击行为是否比不饥饿时增加。

修改:采用不进行饥饿处理的猫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攻击行为数量,检验差异是否显著。

2、有些心理学家在食品和饮料公司工作,他们在产品发展中一直担任重要角色。

有消费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目的是测量顾客对两种类型可乐的喜爱程度。

在某个市场范围内,这家公司的可乐销售情况不如对手。

有趣的是,公司的总体销售情况要比对手好。

研究者认为这样的可乐销售情况是由当地的一些条件造成,于是他们开始检验这个假设。

这是一个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每个被试要品尝两种可乐。

一种可乐被标记为Q(竞争对手的牌子),另一种被标记为M(本公司的牌子)。

随机选取年龄在14~62岁之间的市民为被试。

所有被试品尝Q牌子后品尝M牌子,然后报告自己的喜好。

令实验者吃惊的是,大多数被试报告喜欢M牌子。

实验者得出结论,样本被试喜欢他们公司的可乐,广告是引起竞争对手饮料销售好的原因。

因此,他们建议加大对当地广告投资已改善销售情况。

解答:自变量--可乐类型(2水平即两种牌子);因变量--被试的喜好。

被试内设计。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被试对可乐喜好的判断可能受品尝的先后顺序影响。

修改:采用平衡序列重复测量设计。

即一半被试按照Q-M 顺序品尝,令一半按照M-Q顺序品尝。

另外,还应该控制被试对可乐牌子及顺序的知晓,即知告知被试要进行2种可乐的比较,而被试不知道先品尝的是哪种,后品尝的是哪种,以免他们故意讨好调查者。

试验设计——案例

试验设计——案例

根据以下要求,做出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案,并指出用什么统计分析方法1、现开发了一种用于肉鸡的可改善肉质的饲料添加剂,根据已有资料知其添加量大概是50~150mg/kg饲料,为了探索其适宜的添加量。

请做出试验设计方案。

2、已知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产蛋鸡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力、代替抗生素,其添加量大约为3~5%,而二甲基吡啶有提高产蛋量、延长产蛋高峰期的作用,添加量一般为100~200 mg/kg饲料。

为了验正其效果,请为其做一个试验方案。

3、某奶牛场养有50头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0%左右。

老板听说有一种中药添加剂对预防和治疗乳房炎、提高产奶量效果不错,很想买来试一试。

请为其设计一个试验来验证这种添加剂的效果。

4、为了开发柑桔渣作为饲料,拟选择了白地霉、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三种来进行微生物发酵,请对发酵料配比(柑桔渣、玉米、麦麸比例)、发酵料水份、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附:大鸭料试验方案1 试验目的比较标粉与洗米糠不同用量组合配制肉大鸭料的饲喂效果,筛选最优饲料配方。

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1日龄桂柳肉鸭3600只,1~19日龄饲喂相同的小鸭料和大鸭料。

16日龄时随机地将小鸭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90只鸭,分别饲喂五种不同的大鸭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30只鸭)。

试鸭按常规程序进行免疫,常规饲养。

试验设计与试验分组见表1.表1 试验设计项目处理组合计1#2#3# 4# 5#重复数 3 3 3 3 3 15 鸭数(只/重复)230230*********试验鸭数690690690 690 6903450试验料在试验场鸭舍内的布局1 2#料21#料33#料45#料54#料62#料75#料8机动过道1 5#料24#料32#料41#料53#料61#料73#料84#料3 饲养管理按正规程序进行防疫,自由采食与饮水。

各组除饲料供给不同外,其它条件完全一致,按常规进行饲养管理。

试验中观察啄羽、拉稀等。

试验设计案例

试验设计案例

试验设计案例在病毒检测领域,为了评估某种新型病毒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效果,可以设计以下试验:1. 实验目的:评估一种新型病毒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效果。

2. 实验步骤:(1)选取一批已知病毒感染的样本作为阳性对照组,以确保新型检测方法的敏感度。

(2)选取一批未感染病毒的样本作为阴性对照组,以确保新型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3)将阳性和阴性对照组分别加工制作为盲样本,使实验人员无法区分样本的真实状态。

(4)将盲样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新型检测方法,另一组使用传统病毒检测方法。

(5)记录两组样本分别进行病毒检测后的结果,并与真实状态进行对比。

(6)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效果。

3. 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敏感度=正确检测到病毒感染样本的个数/阳性对照组样本总数特异性=正确检测到未感染病毒样本的个数/阴性对照组样本总数(2)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效果。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可得到新型病毒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效果评估,包括敏感度和特异性的具体数值。

比较新型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效果是否有显著差异。

5. 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1)如果新型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优于传统方法,说明新型方法在病毒检测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2)如果新型检测方法的观测值和对照组的观测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新型方法在病毒检测领域没有明显优势。

6. 实验结果的应用: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新型病毒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推动其在病毒检测领域的应用。

此外,实验结果也可以为相关病毒检测领域的科研工作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技术试验的教讲义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技术试验的教讲义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精品jing
技术试验的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1部分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一、教学系统的概念和教学结构
1. 系统的三个特征
一是要有稳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系统层次间和层次 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是要有确定的功能,这种功能决定了系统所产生的效果; 三是要有一套系统规则,对内协调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行为,
需 求 分 析
建立 总体 目标
任 务 分 析
陈 述 目 标
选 择 媒 体
媒体 设计 制作
策略 运用
形成 性 评计
1.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概念: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先进教学理念(尤其是
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 以设计“问题”情境和促进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发展 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
“试验”则包含着测试、试探、检验的意思,也就是说 我不知道这样做会产生什么结果,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 测试检验一下。
3. 技术试验的内涵
“技术试验”是为了全面考核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获取大量技术数据,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产品 的使用质量的基本水平及其极限状况的过程,是一种创 造性的技术活动。
对外用于建立系统与它的应用环境之间的协议。
2. 教学系统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含义 教学系统作为系统的子范畴,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 各组成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 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媒体是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核 心要素。
3. 教学系统的一般结构图式
(2)技术简史
中国在发展技术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史记》货殖传中 就出现了“技术”一词,意为“技艺方术”。直到宋朝 之前,中国的技术水平曾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学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学

一、引言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探究在幼儿园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案例的设计和实施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案例,分析其设计和实施过程,探讨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二、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案例的设计1. 选题与目标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案例的设计需要明确选题和目标。

选题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幼儿在实验中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应该符合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幼儿园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实验内容可以包括生活技能、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观察水的性质和变化,让幼儿了解水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 实验工具和材料在设计实验案例时,需要考虑实验的具体工具和材料。

这些工具和材料应该符合安全、易操作的原则,可以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三、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案例的实施1. 实验前的准备在实施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实验的工具和材料、了解实验的步骤和要点、设计好实验的流程等。

2.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讨论和总结。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促进幼儿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3. 实验后的总结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

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实验中的规律和规则,帮助幼儿形成科学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四、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1. 激发兴趣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案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在实验中能够亲身参与、探索和发现,从而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发展认知能力科学探究实验案例设计合理,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透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幼儿可以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正交试验设计案例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案例分析

正交实验设计案例分析45120611戴杰摘要:正交实验设计法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但由于推广不够,在实践少有应用,除了观念上的影响外,对操作方法的疑惑和不熟悉,也是重要因素。

我们小组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对正交实验设计法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了介绍。

正交实验设计法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

作为一种科学的实验方法,它以投资少、易操作见效快的特点而为人们所关注,在已经试点过的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明显效果,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正交实验设计法虽然已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它的推广并不普遍。

原因主要是许多企业科学意识差,对正交法缺乏正确认识,不懂操作程序,甚至怕麻烦。

鉴于此,我们选择了两个典型案例,对正交法的应用程序和方法做出了说明。

一、双氰胺生产工艺的优化研究1.1 立项背景山西省双氰胺厂。

1989年引进技术,设计能力为年产双氰胺500t,1990年投产,1991年全年生产双氰胺300t。

虽然当时双氰胺出厂价为15000元/t,市场供不应求,但由于该企业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成本很高,年亏损30多万元,企业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1.2 经诊断发现的问题(1)双氰胺的主要原材料质量差,有效含氮量低。

调查结果:石灰氮最好是一级品占一半,其余为二级品以下。

石灰氮产品的行业标准(有效含氮量)是:优级品>=20%,一级品>18%,二级品>17%,次品<17%。

经过对比,该厂石灰氮有效含氮量低,是双氰胺消耗高、成本高、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2)石灰窑CO2气体浓度太低且很不稳定,是制约双氰胺生产的关键因素。

经调查发现,CO2气体浓度一般在17%以下,有时12%左右,致使双氰胺车间第一道工序(即水解工序)脱钙速度慢、时间长,是制约双氰胺产量的关键。

(3)双氰胺的生产工艺影响因素多,优化潜力大。

经分析认为:水解投料量、水解pH 值、聚合工序的聚合温度、聚合pH值、结晶温度等因素,均对产品质量和消耗有影响。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案例 幼儿园实验课程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案例 幼儿园实验课程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案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科学实验作为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设计一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程,能够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培养其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大有裨益。

本文将结合幼儿园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一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科学实验课程。

一、课程主题《探索水的奥秘》二、课程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水的特性;2.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引入:老师向幼儿们提出问题,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颜色、状态等,并与幼儿进行讨论;2.实验一:观察水的颜色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红、黄、蓝等颜色的食用色素,让幼儿尝试将食用色素加入水中,观察颜色变化,并让幼儿进行记录;3.实验二:观察水的状态提供冰块、水、蒸汽等实验器材,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状态的水的特征,引导他们总结出水的三种状态,并进行讨论;4.实验三:水的吸附和排斥利用一些小玩具和弹簧、带电的小粒子让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表现,引导幼儿讨论水的吸附和排斥现象;5.总结:老师带领幼儿们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提出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课程评价1.幼儿的积极性:课程设计引人入胜,让幼儿在实验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2.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通过实验,幼儿对水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团队合作:实验过程中,幼儿们需要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兴趣的培养:通过实验,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

五、课程反思1.课程知识面窄:本课程设计更偏向于感性认识,知识内容相对较少,可以在后续的课程中,逐步拓展幼儿对水的了解;2.实验环节不足:实验环节儿童动手实验的机会相对较少,可以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增加实验环节,让幼儿有更多的动手体验;3.评价方式单一:本课程的评价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可以通过布置小作业或者组织讨论的方式来巩固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课程案例分析小组成员:45120202 白合兵45120203 田大越45120212 永勉2.1 正交实验设计概述正交实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11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从全面实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实验,正交实验设计又称正交设计或多因素优选设计,是一种合理安排、科学分析各实验因素的一种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

它是在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一种规格化的“正交表”,从众多的实验条件中确定出若干个代表性较强的实验条件,科学地安排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统计分析,探求各因素水平的最佳组合,从而得到最优或较优实验方案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

正交实验设计的特点是用不太多的实验次数,找出实验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了解实验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及交互作用情况,减少实验盲目性,避免资金浪费等。

它能以较少的实验次数找到较好的实验(生产)方案,由正交实验寻找出的优化参数(条件)与全面实验所找出的最优条件有一致的趋势。

正交实验设计具有正交性,使实验具备均衡分散和综合可比性。

此法应用方便,准确性高,在多因素条件下应用有很大的优越性,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实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

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

若按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2.2 正交实验设计基本程序正交设计中常用的术语有:指标、因子和水平。

正交设计把实验设计要考表示第i次实验的指标值;把对实验虑的结果和评价准则称为指标,一般以yi结果和对评价指标可能产生影响且在实验中明确了条件加以对比的因素称为因子,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把每个因子在实验中的具体条件称为因子的水平,简称水平,一般以表示因子的大写字母加上脚标来表示。

对于多因素实验,正交设计是简单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设计程序12如图4所示。

Figure 4 The programming of potassium diformate2.3 正交实验方案设计2.3.1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指标实验设计前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即本次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实验目的确定后,对实验结果如何衡量,即需要确定出实验指标。

实验指标可为定量指标,如强度、硬度、产量、出品率、成本等;也可为定性指标如颜色、口感、光泽等。

一般为了便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定性指标可按相关的标准打分或模糊数学处理进行数量化,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2.3.2 选择实验因素,确定实验水平,列出因素水平表根据专业知识、以往的研究结论和经验,从影响实验指标的诸多因素中,通过因果分析筛选出需要考察的实验因素。

一般确定实验因素时,应以对实验指标影响大的因素、尚未考察过的因素、尚未完全掌握其规律的因素为先。

实验因素选定后,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和相关知识,确定每个因素的水平,一般以2-4个水平为宜。

对主要考察的实验因素,可以多取水平,但不宜过多(≤6),否则实验次数骤增。

因素的水平间距,应根据专业知识和已有的资料,尽可能把水平值取在理想区域。

2.3.3 选择合适的正交表,进行表头设计正交表的选择是实验设计的首要问题。

正交表选得太小,实验因素可能安排不下;正交表选得过大,实验次数增多,不经济。

正交表的选择原则是在能够安排下实验因素和交互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较小的正交表,以减少实验次数。

表头设计就是指将实验因素和交互作用合理地安排到所选正交表的各列中去的过程。

若实验因素间无交互作用,各因素可以任意安排;若要考察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各因素应按相对应的正交表的交互作用列表来进行安排,以防止设计“混杂”。

正交表是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格,表示方法记为Lm(r n),其中L为正交表的代号,m为实验的次数,r为水平数,n为列数,也就是可能安排最多的因素个数。

例如L9(33), (表1),它表示需作9次实验,最多可观察3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3水平。

一个正交表中也可以各列的水平数不相等,我们称它为混合型正交表。

根据正交表的数据结构看出,正交表是一个m行n列的表,表11中,大写字母表示A、B、C三个因素,下标表示每个因素有1、2、3三个水平。

表1 三因数三水平正交实验表1112 A1B2C23 A1B3C34 A2B1C25 A2B2C36 A2B3C17 A3B1C38 A3B2C19 A3B3C2正交表具有以下两项性质:(1)每一列中,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

例如在三水平正交表中,任何一列都有下标“1”、“2”、“3”,且在任一列的出现次数均相等。

(2)任意两列中数字的排列方式齐全而且均衡。

例如在三水平情况下,任何两列(同一横行)有序对共有9种,1.1、1.2、1.3、2.1、2.2、2.3、3.1、3.2、3.3,且每对出现数也均相等。

以上两点充分的体现了正交表的两大优越性,即“均匀分散性,整齐可比”。

通俗的说,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与另一个因素各水平各碰一次,这就是正交性。

2.3.4 编制实验方案,按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2.4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极差分析法(R法)又称直观分析法,此法计算简便而直观,简单、易懂,是正交实验结果分析最常用的方法。

2.4.1 确定实验因素的优水平和最优水平组合最佳水平是指每个因子的各水平中使指标达最佳的水平。

为确定因子的最佳水平,必须确定该因子各水平对指标的影响。

分析A因素各水平对实验指标的影响。

A因素的i水平所对应的实验指标平均值用kAi表示(Kij—第j个因素第i个水平的所有实验结果指标值的均值)。

根据正交设计的特性,对A1、A2、A3来说,三组实验的实验条件是完全一样的(综合可比性),可进行直接比较。

如果因素A对实验指标无影响时,那么kA1、kA2、kA3应该相等,但kA1、kA2、kA3实际上不相等。

说明,A因素的水平变动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因此,根据kA1、kA2、kA3的大小可以判断A1、A2、A3对实验指标的影响大小,k值大的对实验指标的影响大,为A因素的优水平。

同理,可以计算并确定B、C因素的优水平。

三个因素的优水平组合为实验的最优水平组合。

2.4.2 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各因子对指标的影响是不同的,其重要性也各不相同。

为了评价各因子的重要性,需拟定一评价指标。

通常采用均方和S或极差R作为评价指标。

Sj—均方和Sj=[(K1j-K2j)2+(K1j-K3j)2+(K2j-K3j)2] MAX= MAX (K1j,,K2j ,K3j)MIN= MIN (K1j,,K2j ,K3j)极差= MAX-MIN根据极差Rj 的大小,可以判断各因素对实验指标的影响主次。

极差Rj各数据间的差距越大,说明该因子各水平相差悬殊,对指标的影响大,反之则小。

因此以均方和或极差可粗略的揭示出各因子的重要性。

2.4.3 因子显著性的检验因子的重要性只说明该因子相对其他因子的重要程度,而未说明该因子对指标影响的显著程度。

如果某因子对指标的作用不显著,则可排除该因子而使决策简化。

经显著性检验之后,可确定对指标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排除对指标影响不显著的因子。

在此基础之上可选择与确定最佳方案。

当计算出的F值大于临界值, k因子在α水平下作用显著,否则作用不显著。

最佳方案的确定方法是选择对指标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中的最佳水平,对于对指标无显著影响的因子可不考虑,或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2.4.4 绘制因素与指标趋势图以各因素水平为横坐标,实验指标的平均值(k jm)为纵坐标,绘制因素与指标趋势图。

由因素与指标趋势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实验指标随着因素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可为进一步实验指明方向。

2.5 正交实验总结1 在实际生产中,最优条件的确定是灵活的。

对于主要的影响因素,一定要选最优水平,而对于次要因素,则应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来选取优水平。

2 极差分析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并不一定在所实施的正交实验方案中。

为了考察最优条件的再现性,应追加验证性实验,从而进一步判断研究所找出的生产工艺条件是否最优。

3 由极差分析得出的最优工艺条件,只有在实验所考察的围有意义。

4 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简明、直观,是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应提倡大力推广。

3.1 材料与方法3.1.1 原料与仪器甲酸(化学纯,85%)、无水碳酸钾(化学纯,99%)、蒸馏水、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99.8%)、氢氧化钠(化学纯,96%)、酚酞;三颈烧瓶,冷凝管,恒温水槽,磁力搅拌器,抽滤漏斗,真空干燥箱,电子天平。

3.1.2 实验原理甲酸与碳酸钾按4:1 的物质的量比在一定温度、时间条件下反应后,通过降温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的白色晶体二甲酸钾。

其化学反应4HCOOH+K 2CO 3=2KH(HCOO)2+CO2 +H 3O 二甲酸钾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3.1.3 产品标定方法的确定二甲酸钾纯度的测定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酸碱滴定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二甲酸钾标准品的HPLC 图谱和二甲酸钾产品HPLC 图谱比较,运用峰高外标定量法即可计算出产品纯度;酸碱滴定法是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二甲酸钾,其反应如下:HCOOH-HCOOK+NaOH=NaCOOH-HCOOK+H 2O二甲酸钾与氢氧化钠是一比一反应,称取一定量二甲酸钾加水溶解,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滴入两滴酚酞做指示剂,到滴定终点记下所用氢氧化钠的体积,算出所用氢氧化钠的量就能算出二甲酸钾的量,从而可算出二甲酸钾的纯度。

综合考虑到实验条件和实验准确性,本实验用滴定法测定二甲酸钾纯度。

3.2 实验步骤3.2.1 配制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用电子天平称取二甲酸钾产品,从准确性考虑:量不能太少。

若定为取产品1.5g ,二甲酸钾分子量为130.12,则滴定所用氢氧化钠的量为 1.5g ÷130.12g/mol=0.011528mol,用50ml 碱式滴定管滴定则需用25.00ml ,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该为0.01537mol ÷0.025l=0.4611mol/l,九次实验,每次产品滴定3次至少要滴定27次,一次滴定要25.00ml,需用1000ml的容量瓶配制。

氢氧化钠纯度为96%,总共需称取粗氢氧化钠:0.4611mol/L×1L×40g/mol÷0.96=19.21g.3.2.1.1 配制浓度为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把烧杯放在天平上,回零后称取氢氧化钠约20g,用蒸馏水溶解后,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1000ml容量瓶,玻璃棒和烧杯用蒸馏水洗三遍移入容量瓶,然后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塞紧瓶塞后摇匀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