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第6章 调查研究资料

合集下载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六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六章

二、访问问卷法
(一)当面访问法
优点:
1.回答率高 2.资料质量较好(可追问提醒, 指导作答)
3.适用范围广
缺点:
1.主观影响,易产生倾向性引导
2.匿名性较差,不适用于敏感性问题和不符合社会期望的 问题 3.费用高、时间长、 工作量大
(二)电话访问法
优点:省 、快、 效率高 缺点:
1.访问易中断 2.访问时间和内容受限制 3.抽样难以保证随机
去年一年你们家在买菜上一共花了多少钱?
(三)有效性原则
问卷的问题必须围绕研究课题和研究假 设进行设计,凡是对于研究课题及其理论假 设来说是多余的问题,都必须删去,可有可 无的问题,一律不列入问卷。
二、问卷设计的步骤
(一)初步探索
(1)确定研究题目 (2)提出理论假设 (3)找出理论假设所涉及的变量以及测 量这些变量的指标
二、问卷法的特点:
1.优点:
①省时、省钱、省力。 ②所得到的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③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误差。 ④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2.缺点:
①要求回答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②问卷的回收率往往难以保证。
③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
§2 问卷的类型与结构
一、问卷(questionnaire)的主要类型:
回收问卷有效份数 发出问卷份数
有效回收率=
100%
(四)修改定稿并印制
§4 问题及答案的设计
一、问题的形式
从内容上可划分为特征问题、态度 问题、行为问题。 特征问题指那些用来测量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
比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等,是 反应个人的社会特征的资料,也叫静态资料,这是问 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①1000元以下 ③2000-3000元之间 ⑤4000-5000元之间 ②1000-2000元之间 ④3000-4000元之间 ⑥5000元以上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六章抽样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六章抽样

*第六章抽样在哲学意义上,抽样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本假定:一是个别包含一般,部分代表总体;一般体现在个别之中,部分能够再现总体的基本结构——一叶知秋,以管窥豹.二是人类行为中的经济原那么——预算约束与效益最大化.三是为研究一些无法掌握总体的对象设计可能的技术手段〔例如如何估计水库中的鱼的总产量〕.作为社会研究对象,我们在上一章讨论了分析单位的问题:"一个具体研究项目中的研究对象一般涉及的是一个类型的总体,分析单位是指实际调查研究中涉及的该类型中的个体".本章将详细讨论研究对象中的总体与部分、总体与个体的关系问题.第一节抽样的意义与作用一、抽样的概念1.总体总体<population>通常与构成它的元素共同定义: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而元素<element>那么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在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总体是由社会中的某些个人组成的,这些个人便是构成总体的元素,比如,当我们对某省大学生的择业倾向进行研究和探讨时,该省所有在校大学生的集合就是我们研究的总体,而每一个在校大学生便是构成总体的元素.又比如, 我们打算研究某城市居民的家庭生活质量,那么,该市所有的居民家庭就构成我们研究的总体,而其中的每一户家庭都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元素.2.样本样本<sample>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或者说,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比如,从某省总数为12.8万人的大学生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1 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这1 000名大学生就构成该总体的一个样本<当然,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在社会研究中,资料的收集工作往往是在样本中完成的.3.抽样明白了总体和样本的概念,再来理解抽样的概念就十分容易了.所谓抽样<sampling>,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即抽取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比如,从3 000名工人所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200名工人的过程;或者从1 000户家庭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一个由100户家庭构成的样本的过程,都叫做抽样.4.抽样单位总体的元素有时是相同的,有时又是不同的.比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单个的大学生既是构成某省12.8万名大学生这一总体的元素,又是我们从总体中一次直接抽取出1000名大学生的样本时所用的抽样单位;但是,当我们从这一总体中一次直接抽取出40个班级,而以这40个班级中的全部学生<假定正好1000名>作为我们的样本时,抽样单位<班级>与构成总体的元素<学生>就不是一样的了.5.抽样框抽样框<samplingframe>又称做抽样X围,单位的.比如,从一所中学的全体学生中,直接抽取200名学生作为样本,那么,这所中学全体学生的就是这次抽样的抽样框;如果是从这所中学的所有班级中抽取部分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的样本,那么,此时的抽样框就不再是全校学生的,而是全校所有班级的了.因为此时的抽样单位已不再是单个的学生,而是单个的班级了.6.参数值参数值<parameter>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比如,某市待业青年的平均年龄、某厂工人的平均收入等等,它们分别是关于某市待业青年这一总体在年龄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以及某厂工人这一总体在收入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总体值只有通过对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进行调查或测量才能得到.7.统计值统计值<statistic>也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比如,样本的平均值就是通过对样本中的每一个元素进行调查或测量后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平均值的估计量.抽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这些样本值去估计和推断各种总体值.由于从一个相同的总体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抽样设计得到若干个不同的样本,所以,从每一个样本中所得到的估计量,都只是总体的许多个可能的估计量中的一个.抽样设计的目标,就是尽可能使所抽取的样本的估计量接近总体的参数值.二、抽样的作用从抽样的定义中不难看出,抽样主要涉及和处理有关总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实际上,抽样早就在人们的日常认识活动中发挥着这种作用.抽样的基本思想或基本逻辑早就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比如厨师在做菜时,常常从一大锅汤中舀一勺汤尝一尝,以便知道整锅汤的味道如何;顾客在买米时,往往先从一大袋米中随手抓一把看看,便知道这批米的质量好不好;医生只要从病人身上抽取很少的一点血液,便可以了解病人全部血液的各种情况.当然,抽样方法更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形式的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以及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中.例如,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民意测验、对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进行估计、对各种商品的质量进行检验或评比,都少不了抽样方法的运用和帮助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本章一开始我们就说过,一项社会研究若能对总体中的全部个体都进行了解,那当然是很好的.但实际上广大研究人员常常会在时间、经费、人力等方面遇到难题,甚至陷入困境,从而不得不在庞大的总体与有限的时间、人力、经费之间寻求平衡.以现代统计学和概率论为基础的现代抽样理论,以及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各种抽样方法,正好适应了社会研究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成为社会研究知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可以说,抽样方法是架在研究者十分有限的人力、财力、时间与庞杂、广阔、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之间的一座桥梁.有了它的帮助,研究者可以方便地从较小的部分达到很大的整体.为了综合地说明抽样所具有的神话般的作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1984年11月,罗纳德·里根以59%比4l%的优势当选为美国新一任总统.正式投票选举的前夕,一些政治民意测验机构就已根据他们抽样的结果预言了里根的胜利.表6—1就是美国的一些全国性的民意测验机构在10月底或11月初所作出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投票结果的比较.表6-1 1984年美国总统选举预测与实际结果比较<%>从表6—1中可以看出,尽管各种民意测验的结果互不相同,但是,他们一方面都正确地预言了谁将获胜;另一方面,他们所预言的结果基本上都是紧紧围绕在实际投票结果的周围.那么,在将近1亿的美国选民中,他们究竟调查了多少人就得到这种结果的呢?他们的调查对象还不到2 000人!这就是抽样所具有的力量和效率.三、抽样的类型根据抽取对象的具体方式,我们把抽样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从大的方面看,各种抽样都可以归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这是两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抽样类型.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那么进行的抽样,因而它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而非概率抽样那么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它不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那么,因而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本章的大部分内容将主要涉及概率抽样的方法,因为它是目前用得最多、也是最有用处的抽样类型.而对于非概率抽样方法的介绍只占很小的篇幅.在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这两大类中,还可细分出若干不同的形式,具体情况见图6—1.图6—1除了上述几种类型外,实际研究中还有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个案调查,均属于非概率抽样的X畴.在第五节再做介绍.第二节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一、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为了理解概率抽样的原理或逻辑,我们需要对社会群体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作一点探讨.社会中由不同的个人所组成的各种各样的群体、组织、阶层等等,经常构成社会研究中的总体.如果某个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在所有方面都相同,那么,我们说这个总体具有百分之百的同质性,在这种情况下,抽样也就没有必要了.因为只要了解了一个个体,就可以了解到整个总体的情况.这当然只是一种十分极端的例子.现实社会研究中的绝大多数群体并不具备这种特征,相反,它们通常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异质性,即它们所包含的个体相互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现实社会中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各种社会总体都普遍存在异质性的现实面前,严格的概率抽样程序与方法就必不可少.而概率样本所要反映的正是总体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内在的异质性结构.抽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的统计值的描述来相对准确地勾画出总体的面貌.概率抽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并且可以对这种勾画的准确程度作出估计.随机抽取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所谓随机抽取<random selection>,就是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人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也即被抽中的机会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或者说,每一个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是一种随机事件.为了理解事件的随机性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最好的例子也许是投掷硬币.对于投掷硬币的结果<总体>来说,只有正面和反面<个体>两种可能.每次投掷硬币相当于一次抽样过程<从两种可能性中抽取一种>;这种抽样是随机的<两种可能性都可能出现,且出现的机会均等>;尽管一次具体的随机抽样<一次投掷>只会有一种结果,或者说出现某一种情况<正面或反面>的概率为100%;但是若干次不同的抽样的结果,却总是趋向于两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各为50%——即趋向于两种不同结果本身所具有的概率,或者说趋向于总体内在结构中所蕴涵的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各种随机事件的背后,存在着事件发生的客观概率,正是这种概率决定着随机事件的发展变化规律.概率抽样之所以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其原理就在于它能够很好地按总体内在结构中所蕴涵的各种随机事件的概率来构成样本,使样本成为总体的缩影.在讨论概率抽样的问题时,应对有关放回抽样与不放回抽样的问题略作说明.严格地说,由于研究者在实际抽样中所做的基本上都是不放回抽样,因而并没有完全满足抽样的独立性要求.这种独立性要求指的是:任何一个元素的抽取都不会影响到其他元素被抽取的概率<这一要求是本书后面几章中讨论的统计检验所必须依据的假定>.然而,只要总体相对于样本来说要大得多,我们就可以忽略这种不放回抽样所产生的微小改变.因为事实上对于一个相当大的总体来说,缺少一个元素可以说基本上并不改变总体中其他众多元素被抽中的概率,同样的,即使将抽中的元素放回总体中,它也基本上不会有第二次被抽取的机会.二、抽样分布为了更好地理解概率抽样的原理,有必要对抽样分布作一简要介绍<更为详细的介绍可参见各种概率统计教材>.抽样分布是根据概率的原那么而成立的理性分布,它显示出:从一个总体中不断抽取样本时,各种可能出现的样本统计值的分布情况.我们先来看一个总体为10个个案的平均数抽样分布.假如这10个人参加工作的年限分别为6、7、8、9、10、11、12、13、14、15年,那么这一总体中的成员平均参加工作年限为10.5年.如果我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人作为样本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那么这种样本的估计可能是6年到15年.全部可能的10个"样本"所得到的估计值可用图6—2表示.图6—2 容量为1的样本的抽样分布这时,抽取任一1个样本的年龄与总体的实际平均年龄的最大误差为4.5年.当样本容量为2时我们总共可以抽取45个不同的样本<根据组合公式计算C210=10×9/1×2=45>.这些样本的平均数X围是从6.5年到14.5年,但其中会产生一些相同的平均数.比如6年和14年、7年和13年、8年和12年、9年和11年这四个样本的平均数都是10年.图6—3中,10年那一列的四个点即是这四个样本的平均数.这45个样本的平均数分布如图6—3所示.图6—3 容量为2的样本的抽样分布这时,抽取任一组2个样本的年龄与总体的实际平均年龄的最大误差为4年.当样本容量增至3时,我们就会得到120个样本<C310=10× 9×8/1×2×3=120>.这些样本的平均数X围是从7年到14年,其中相同的平均数更多.全部样本的平均数分布如图6—4.图6—4 容量为3的样本的抽样分布这时,抽取任一组3个样本的年龄与总体的实际平均年龄的最大误差为3.5年.当样本容量继续增大<越来越接近总体的l/2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会进一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趋势是:平均数的X围将逐步缩小<即底部越来越窄>;相同的平均数会相应增多;全部平均数的分布向总体平均数集中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从图6—5、图6—6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变化<它们分别是样本容量为4和5时的分布>.这种趋势也可以理解为:抽取任一一组数量较大的样本时,样本的平均工龄与总体的实际平均工龄的误差越来越小,最后趋近于总体平均数.图6—5 容量为4的样本的抽样分布图6—6 容量为5的样本的抽样分布在概率统计中,有一个对抽样分布十分有用的"中心极限定理".这一定理指出:在一个含有N个元素且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总体中,抽取所有可能含有n个元素的样本<根据组合计算全部可能的样本数目为m=C n N=N!/<N-n>!n!.若用X l,X2,…,X.来分别表示这m个样本的平均数,那么,样本平均数X i的分布将是一个随n愈大而愈趋于具有平均数μ和标准差σ.这一定理说明:当n足够大时<通常假定大于30>,无论总体的分布如何,其样本平均数所构成的分布都趋于正态分布.它的形状如图6—7.这种抽样分布具有单峰和对称的特点,因而其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相同.这即是说,图6—6中的μ既是抽样分布的平均数,也是次数最多的值<众数>,而且其两边的样本数相同<即中位数>.还可以证明,全部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正好等于总体的平均数,即有< >小而全部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差或标准误,记为SE>那么等于总体标准差除以而,即<SE= > <证明从略>图6--7 正态分布图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是正态分布,其平均数的次数就是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而根据概率统计理论,正态分布曲线下的任何部分的面积是可以用数学方法推算的.因此,任何两个数值之间的样本平均数次数所占的比例是可以求得的.比如,有68.26%的样本平均数在,u±SE这两个数值的X围内;类似的,大约有95%的样本统计值落在总体参数值正负两个标准误X围内,即SE;99.9%的样本统计值将落在总体参数值正负三个标准误X围内,即±3SE.在实际应用中,人们更多的是采用下列几个数字:有90%落在μ±l.65SE之间;有95%落在μ±l.96SE之间;有98%落在μ±l.33SE之间;有99%落在μ±l.58SE之间.从反面来考虑这一结论,我们就会有以下推论:对于任何一次随机抽样来说,其样本的统计值落在总体参数值正负1.65个标准误之间的概率是90%;落在总体参数值正负1.96个标准误之间的概率是95%……我们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明置信水平<或把握程度,如90%、95%等等>与置信区间<估计X围>之间的关系.三、抽样的一般程序虽然不同的抽样方法具有不同的操作要求,但它们通常都要经历这样几个步骤.1.界定总体界定总体就是在具体抽样前,首先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X围与界限作明确的界定.这一方面是由抽样的目的所决定的.因为抽样虽然只对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实施,但其目的却是为了描述和认识总体的状况与特征,是为了发现总体中存在的规律性,因此必须事先明确总体的X围;另一方面,界定总体也是达到良好的抽样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清楚明确地界定总体的X围与界限,那么,即使采用严格的抽样方法,也可能抽出对总体严重缺乏代表性的样本来.在这方面最为著名的例子是193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民意测验.总统选举投票前,《文摘》杂志寄出1000万X询问投票倾向的明信片,然后依据收回的200万份结果极其自信地预测共和党候选人兰登将以领先15%的得票率战胜##党候选人罗斯福而当选总统.然而,选举结果使预测者们大失所望:获胜者不是兰登,而是罗斯福,并且其得票率反超过兰登20%! 《文摘》杂志的声誉一扫而光,不久就因此而关了门.是什么原因导致《文摘》杂志的预测失败了呢?除了抽样方法上的非随机性以及邮寄方式上的原因外,对抽取样本的总体缺乏清楚的认识和明确的界定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因为它当时抽样所依据的并不是美国全体已登记的选民,而是依据簿和汽车登记簿来编制抽样框,再从这些中进行抽取的.这样一来,那些没有家庭和私人汽车的选民就被排除在其抽样的总体之外了.而在当时,由于1933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一方面大量人口滑落到下等阶层,另一方面,此时的劳动阶层选民希望选个##党人当总统,因而很多人出来投票.结果,这些未被抽到民意测验中的较穷的选民压倒多数地投了罗斯福的票,使《文摘》杂志的预测遭到惨败.这一实例告诉我们,要有效地进行抽样,必须事先了解和掌握总体的结构及各方面的情况,并依据研究的目的明确地界定总体的X围.样本必须取自明确界定后的总体,样本中所得的结果,也只能推广到这种最初已作出明确界定的总体X围中.2.制定抽样框这一步骤的任务就是依据已经明确界定的总体X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并通过对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起供抽样使用的抽样框.例如,如果我们要在某大学进行一项该校大学生职业观的抽样调查,那么,第一步是要先对总体进行界定.比如说,本次调查的总体是该大学所有在读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这样,该校那些专科生、夜大生以及其他一些不符合上述界定的学生就被排除在总体之外.而制定抽样框这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收集全校各系所有在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花名册,并按一定的顺序将全部花名册上的统一编号,形成一份完整的、既无重复又无遗漏的总体成员,即抽样框,从而为下一步抽取样本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当抽样是分几个阶段、在几个不同的抽样层次上进行时,那么要分别建立起几个不同的抽样框.比如,为了解某市小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从全市500所小学中抽取10所小学,再从每所抽中的小学中抽取3个班级,最后从每个抽中的班级中抽取10名小学生.那么,就要分别收集并排列全市500所小学的、每所抽中的小学里所有班级的,以及每个抽中的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形成三个不同层次的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从前面有关抽样类型的介绍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具体的抽样方法有好几种.而从后面几节对这些方法的介绍中我们将会看到,各种不同的抽样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X围.因此,对于具有不同研究目的、不同X围、不同对象和不同客观条件的社会研究来说,所适用的抽样方法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实施抽样之前,依据研究的目的要求、依据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以及其他有关因素来决定具体采用哪种抽样方法.除了抽样方法的确定以外,还要根据要求确定样本的规模以及主要目标量的精确程度.4.实际抽取样本实际抽取样本的工作就是在上述几个步骤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所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一个个的抽样单位,构成样本.依据抽样方法的不同,以及依据抽样框是否可以事先得到等因素,实际的抽样工作既可能在研究者到达实地之前就完成,也可能需要到达实地后才能完成.即既可能先抽好样本,再下去直接对预先抽好的对象进行调查或研究;也可能一边抽取样本一边就开始调查或研究.例如,若在一所大学中抽取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当这所学校的学生总数不是很大,且很容易弄到全校学生的花名册时,就可以。

第六章 调查法

第六章 调查法
5.对受访者进行回馈
部分被调查者不填写问卷,有时可能是由于问卷内容与他们自身“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对于回答问卷的被调查者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被调查者的积极性。
(三)无效问卷的筛选
回收问卷时一定要严格检查,排除回答字迹不清、语句不明的问卷,此外,回答不全的问卷也不能统计在内。剔除无效问卷,有助于数据的真实,提高问卷的可靠性。剔除无效问卷,一般要考虑以下情况:
(二)客观性
问卷调查一般采用无记名形式,被调查者可以不受约束,按照要求自由回答,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各种观点和态度,因此得来的资料象是自填还是代填,问卷调查都是以标准化的书面形式作答,方法简便,节时省力,费用低,效率高,特别适合调查对象多、调查范围大的大规模调查。但问卷调查受问卷内容形式限制,信息深度不够,不能充分说明态度、观点和原因。在调研过程中,还会遇到错填、漏填等现象,不能保证全部回收。
六、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一)问卷信度的检验
信度即可靠性,指的是测量方法的质量,即对同一现象进行重复观察是否可以得到相同的资料。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表现为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再现性和稳定性。信度的基本类型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同质性信度和评分者信度。信度可以通过再测法、等价法、折半法、内部一致性法以及肯德尔和谐系数法等方法进行计算。
(三)问题与答案
问题与答案是调查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提出的问题和提供回答问题的选项。
(四)编码
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中,为了将被调查者填答的内容转换成便于识别的数码,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以便于研究者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运算。
(五)结束语
结束语在问卷的最后面,一般用简短的语言对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可征询对问卷的看法和感受。

社会调查方法(第2版)教案6

社会调查方法(第2版)教案6

________学院教案注:在每个课时授课后完成该表一份,后附教案内容。

任务一单变量描述统计一、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一)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的含义频数分布反映的是变量每个取值出现的次数。

频率分布反映的是变量每个取值的次数在全部个案数中所占的比例,也称相对频数分布,一般用百分比分布来表示。

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主要适用于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描述。

通常用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来呈现变量的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

(二)统计表统计表有比较固定的规范格式,从其结构上看,通常由表号、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注释与资料来源等要素构成。

(三)统计图制作统计图时,一般将图号与标题置于图的下方。

1. 条形图2. 饼形图3. 直方图二、集中趋势分析集中趋势分析是指用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也即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或代表值集中的情况。

集中趋势分析常用表示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数(即集中量数)来表示,这些集中量数主要有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也称均值)等。

(一)众数众数是变量所有取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取值。

在单值分组资料中,只需要在频数一栏中找出最大频数,然后找到这个最大频数所对应的分组值,这一分组值即为众数。

组中值=2LU+在公式中,U代表上限值,L代表下限值。

(二)中位数中位数是指把变量的取值按照大小或高低顺序排列起来,位于中间位置上的那个取值。

它可以应用于定序尺度以上层次的测量。

中间位置=21n+在公式中,n 为样本容量。

在组距分组资料中,首先也需要计算出全部数据的中间位置,并找到中间位置所对应的数据组,然后可以根据下限公式求中位数。

Md =L +mf i ×)2(cf f i -∑ 在公式中,Md 表示中位数,L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值,f m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i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i f 为各组所对应的频数,∑if=n ,为样本容量,cf 为比中位数所在组的数值小的所有组的累计频数。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四版)PPT (5)[45页]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四版)PPT (5)[45页]

邮寄问卷由于成本较低,操作简单而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但是,邮寄问 卷方法的问卷回收率非常低,使得调查资料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这 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
提高问卷回收率的方法:
第一,在抽样设计时,可以把预定的回收率考虑在内,按一定比例加大 样本规模。
第二,可以在正式邮寄问卷之前,给被访者寄一封信,说明一下将要进 行的调查项目;同时在邮寄问卷时,随信附上贴好邮票的回邮信封。
比较起来,如果有大量的问卷寄回,贴邮票的方式比较便宜; 但如果寄回的问卷较少,商业回函许可的费用会低一些。
第四,向被访者寄送后续邮件。如果在问卷寄出的2~3个星期后, 本该寄回问卷的被访者仍没有回信,就应该考虑向这些被访者寄送 提示信,询问是否收到了问卷,并请求其合作,早日寄回问卷。
如果仍没有问卷寄回,可以再寄一封提示信,并附上一份问卷。 实践证明,在正式寄送问卷后,再进行两次后续寄送,从时间与费 用方面考虑效果最好。
这种方法通常是调查机构或研究者通过邮局,把打印好的问卷 寄给选定的被访者,请他们按一定要求自行填答问卷,并在规定时 间内将填答完的问卷寄回调查机构或研究者。
第一,向被访者寄送通知函。
首先,根据样本中被访者的名单,通信地址和电话,形成一份 有效的邮寄名单。然后,给被访者寄一封短信(或明信片),说明 最近将有一份邮寄的问卷,请他们协助填写。
基本概念
• 邮寄问卷 • 回收率追踪表 • 留置问卷 • 集中填答 • 当面访问
• 电脑辅助个人当面访问 • 电话访问 • 电脑辅助电话访问
第一节 自填问卷
第二节 当面访问

第三节 电话访问

第四节 网络调查
第五节 方法选择的考虑因素
第一节 自填问卷
一、邮寄问卷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第六章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第六章

第三节 问卷资料的输入
人工数据输入
直接从问卷将编好码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先转录到专门的登录表上,然后再输入计算机
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数据输入步骤: 在变量窗口设置变量名称、类别、宽度、标签、
4
1□有很大影响
2□有较大影响
3□没有影响
4□不好说 编码
答案
例:厦门居民不同职业状况调查问卷
A. 个人和职业的基本情况
• A1. 你的性别:1)男
0)女
• A2. 请问你的年龄:_________岁。
• A3. 你的文化程度:
1)未读书或小学程度 2)初中 3)高中/中专/技校
/职高 4)大专 5)大学本科或研究生
值等; 在数据窗口对应输入每一份问卷(个案)的相应
数据。
数据清理: 有效范围的清理 逻辑一致性清理 数据质量抽查
缺失值的插补——替换缺失值
“转换” -﹥“替换缺失值”,弹出对话框 在左侧的候选变量列表框中选择含缺失值的一个
或几个变量,将其移入“新变量”列表框中,系 统自动生成用于替代缺失值的新变量。 在“方法”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缺失值的替代方式 当选择的方式是“附近点的均值”,或“附近点 的中间值”时,可以设置相邻点的跨度。
• 如何与被调查者联系上?
• 如何招募调查人员?
• 对于调查人员你有什么要求?
• 如何保证调查质量?
讨论结果参考
1、联系被调查者
–通过正式机构 –通过当地部门 –通过私人关系 –直接与被调查者 (注意:证件、介绍信、态度、联系时间) –事先给调查对象寄信然后登门 –权威媒体上广告

社会调查教程(第七版)教学课件第6章

社会调查教程(第七版)教学课件第6章
操作定义,是指将概念、指标的抽象定义转化为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即用可感 知、可测量的事物、现象和方法对抽象定义所作的界定或说明。
不同:
二、设计调查指标的要求
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研究假设—→社会指标—→调查 指标(包括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的分解过程。
设计调查指标的基本要求是:
13.调查工作安排
这主要指调查任务和调查时间的安排。调查任务的安排,要力求合理、平衡, 符合调查人员的实际能力;调查时间的安排,既要有紧张的节奏和合理的交叉, 又要留有余地,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意外。
二、设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 从调查课题的客观需要和调查者的实际条件出发,慎重设计调查方案。
2. 时效性原则 • 必须充分考虑时间效果,特别是一些应用性调查课题往往有很强的时间性。
3. 经济性原则 • 必须尽可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4. 弹性原则 • 对于调查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应有一个上下左右调整幅度,应保持一定弹性。
第二节 调查指标及其操作定义的设计
一、调查指标及其两种定义 调查指标,是指调查过程中用来反映或衡量调查对象的特征、属性或状
分析单位的特点是,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直接描述分析单位的每一个个体;可以描 述由这些个体组成的群体;可以考察和归纳相同事物的特征,解释调查对象内社会现 象之间的差别;还可以在具体现象和个人行为的观察、描述和解释基础上,加以综合, 描述更大的群体或解释某些抽象的社会现象。虽然在社会调查中,个人是使用最为频 繁的分析单位,但依据调查课题的不同性质与目的,我们可以选择其他如群体、组织 等不同于个人层次的分析单位。
8.研究假设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调查方案都必须要有研究假设,但在一般的调查方案中还 是应包括概括程度较高的理论假设和经过概念操作化后得到的经验假设,而 且在调查方案中如果是以研究假设的形式提出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则应说明 假设中主要概念的测量指标,并具体说明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以及 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据此,可以具体设计调查问卷、观察表格或访谈提纲 等。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第六章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第六章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第六章首先,针对选择题型的问卷设计,第一步是明确研究问题和目的,确定要调查的内容和范围。

第二步是编制问卷,要根据研究问题设计问题和选项,并确保问题清晰明了、简洁准确、无歧义。

第三步是进行问卷的预调查,通过小样本试调查,了解问卷设计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第四步是正式调查,通过大样本的调查来收集数据。

最后,还要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得出相应的结论。

其次,针对自由题型的问卷设计,需要采用开放性问题,允许被调查者自由表达观点和意见。

在设计自由题型的问卷时,应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引导性,提供合适的空间让被调查者充分表达自己,同时也要确保问题的简洁明了、无歧义。

然后,访谈设计是一种深入了解被调查者观点和态度的研究方法。

在访谈设计中,需要确定访谈对象和访谈的内容和范围。

访谈过程中,要注意和被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采用合适的访谈技巧,如主动倾听、引导性提问等,以确保访谈过程的顺利进行。

访谈结束后,还需要整理和分析访谈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

最后,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行为来了解社会问题的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可以采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方式。

在直接观察中,研究者直接参与现象的发生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在间接观察中,研究者通过观察现有的资料和文献来了解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观察研究需要注意研究者的角色和定位,遵循科学观察的原则,如客观性、一致性和系统性,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研究者可以通过选择题型的问卷设计、自由题型的问卷设计、访谈设计和观察研究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所需的数据,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和研究结果。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同时,研究者还要注意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社会调查教程第6章

社会调查教程第6章

一、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
1. 有用性 2. 可信性 3. 代表性 4. 全面性 5. 多样性 6. 连续性 7. 时效性
二、查找文献的具体方法
四种方法: 1.检索工具查找法
• 手工检索法 • 机读检索法 2.参考文献查找法 3.循环查找法 4.专家咨询法
三、获取文献的主要途径
• 纸质文献 • 索取、交换、购买、拍照、录制、借阅、复 制等
四、文献调查法的应用
1. 纵贯分析或历史研究 常用于理论研究和社会变迁研究,尤其适于 做长时段的研究。
2.探索性研究
五、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一)优点 1.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2.不与调查对象直接接触,不介入调查对象的任 何活动,不会引起调查对象的任何反应。 3.方便、自由、安全 4.省时、省钱,效率高
一、文献的概念、种类和发展趋势
• 发展趋势 • 数量急剧增加 • 种类日益繁多 • 质量良莠不齐
二、文献调查法的概念和特点
• 概念
• 采用科学方法搜集文献资料、摘取有用 信息、进行整理分 析的调查方法。
• 特点 • 历史性 • 间接性 • 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
三、文献调查的步骤
1. 确定方向 2. 文献收集 3. 文献整理 4. 文献解读 5. 文献分析
• 网络文献 • 先通过浏览和搜索网站检索,然后将有用文 献复制或下载,保存到相应文档里
四、搜集文献应注意的问题
1. 确定搜集文献的重点 2. 明确搜集文献的范围 3. 注意搜集文献的质量 4. 整理搜集文献的目录
第三节 信息的摘取
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
一用
五、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一)缺点 1.获得的主要是书面信息,不是活生生的现实, 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 2.客观性和真实性往往难以保证 3.经常会发生文献资料难寻觅、有效文献难找齐 的缺憾。

社会调查方法电子教案6PPT课件

社会调查方法电子教案6PPT课件

2、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 (1)把为被调查者着想作为问卷设计的出发 点。
▪ 主要错误有:
▪ 问卷设计得很长,问题太多,需要填答的量太大。 ▪ 问卷中要求被调查者进行难度较大的回忆和计算。
(2)对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有明确地认 识。问卷调查实质上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 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 主观障碍:即由被调查者心理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各
返回
4、问题及答案设计
▪ 问题的形式: ▪ (1)开放式问题: 开放性问答题是指所提出的
问题并不列出所有可能的答案,而是由被访者自由 作答。
例如:“您没有去看病的原因是什么?
优点:
➢ 激发自由思维,阐明应答者的观点,引出建议,故 能收集到生动的资料,应答者之间的一些较细微的 差异也可能反映出来,甚至得到意外发现。
返回
调查(说明信)与填表说明信
▪ 调查(说明信):是写给填写者的简明短信。 ▪ 作用:让被调查者迅速明确调查目的、内容
和要求,消除其紧张和顾虑,争取其支持与 合作。 ▪ 填写说明信(指导语):告之填写者如何填 写问卷。
返回
问卷的主题内容 例如:年龄、性别、 职业等等
▪ 关于事实的……

例如:是否常干某事、是否 做过某事。
➢ 缺点是不适用于不可预测答案类型和数目的问题 ➢ 后编码的优缺点: ➢ 主要优点在于让编码者在编码前确知应答者作出了哪些回答,
这可使资料处理简单化。
➢ 后编码允许研究者用单个变量代表复合答案,因为可以用不 同数字表示各种答案的组合。
➢ 后编码的缺点是阅读所有调查表内容,再给答案编码返,回耗费 大量时间和经费。
第六章 问卷调查法
▪ 一、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 二、问卷设计 ▪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 四、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及运用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一、社会调查研究概述(一)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活动。

它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方面调查是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研究是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反映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科学地解释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由此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2、特征:(1)是自觉的认识活动,就是说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认识活动。

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对某种现象的直接当下的主观解释,它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必须以经验事实和逻辑法则为依据,调查研究也不是仅仅停留在经验层次,罗列各种资料,而是要上升到理论层次,提供各种政策性建议。

(2)是直接的认识活动,是要通过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与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不同,他是直接到社会现实中,在自然状态下,通过一定的方法如问卷,结构式访问,个案调查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

这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尽管它渗透着理性。

(实验研究是在实验室中,人为地控制其他条件,然后实施某种影响,通过观测这一影响因素所产生的反映和变化来研究人的行为或态度。

文献研究则是紧紧依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对社会现象做出分析,它无法象调查研究那样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当然社会调查研究也要利用各种文献资料,但是他不仅仅依赖文献,而更多或更主要地依靠第一手资料。

)(3)是一整套的科学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是一个包括收集材料的方法,抽样的方法,统计分析和思维加工的方法等。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1、描述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过程和特点。

(还可以说明现象的性质)2、解释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描述仅仅是说明现象是什么,解释则是说明想象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事物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差异等等,人和现象或事物的产生与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并与其他现象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的联系,所谓研究就是要分析和概括出现象之间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排除那些偶然的、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揭示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电大最新《社会调查研究》第六章问卷法法

电大最新《社会调查研究》第六章问卷法法
• 2、缺点
• (1)它的设计比较困难,很难把答案设计周全 • (2)一旦设计出现缺陷,被调查者则无法回答问题 • (3)无法了解调查对象的创造性 • (4)调查对象可能敷衍了事,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三)混合型问答
• 混合型问答----就是半开放、半封闭的问 答类型。
• 例如:您认为目前我国电视机的质量好不好?
构成一个矩阵,由被调查者按题目顺序依次选择适当答案 填答的回答方式。
• 例如:
• 您认为你校体育教学中的哪些方面迫切需要得到改善?(请在适当的 方格内打√)

非常迫切 比较迫切 不太迫切 不需改善
• 场地 □



• 器材 □



• 形式 □



• 内容 □



• 方法 □



• 8.表格式-----即将若干同类问题及相同答
• 一、封面信
• (一)作用
• 说明调查者身份、调查目的和重要性,吸引被调查者积极参与。
• (二)内容
• 1.调查者身份 • 3.调查目的
2.调查内容和范围 4.保密措施
• (三)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 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CS—2020)

家长调查表

学生编号□□□□□□□□
• 亲爱的家长:您好!
案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表格,由被调查者 回答的方式
项目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张小俊
李丽
吴京
王天向
蒋碧开
封闭式问答的优缺点
• 1.优点---
• (1)封闭式问题的答案是事先设计好的、标准的,这不仅有利于被调查 者理解问题和回答问题,节约回答时间,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6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6章
从废易拉罐的分类整理中,可以得知什 么牌子的啤酒、饮料在当地最畅销;
从损坏的玩具中可以区分出玩具的什么 部位最容易被儿童弄坏,以便在新设计的 产品中加以改进。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许多远道而来的顾客,特 别是生怕忘事的家庭主妇,在到商店购物前总喜欢 把准备购买的商品名字写在纸条上,买完东西后则 随手丢弃。一家大百货公司的采购经理注意到这一 现象后,除了自己经常捡这类纸条外,还悄悄发动 其他管理人员也行动起来。他以此作为重要依据, 编制了一套扩大经营的独家经验,结果可想而知: 许多妇女从前要跑很远的路才能购买到的商品,现 在到附近分店同样也能买到。
§6.1 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二、观察法的优缺点 1、观察法的优点:
1)它能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资料,不需其他中间环节。因此,观察的 资料比较真实。
2)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能获得生动的资料。 3)观察具有及时性的优点,它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 4)观察能搜集到一些无法言表的材料。
2、观察法也同其他科研方法一样,有自身的局限性。 1)受时间的限制,某些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过了这段 时间就不会再发生。 2)受观察对象限制。如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些秘密团伙一般不 会让别人观察的。 3)受观察者本身限制。一方面人的感官都有生理限制,超出这个限 度就很难直接观察。另一方面,观察结果也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4)观察者只能观察外表现象和某些物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 的本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5)观察法不适应于大面积调查。
§6.1 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观察法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范围有: 1)对实际行动和迹象的观察。例如,调查人员通过对顾 客购物行为的观察,预测某种商品购销售情况。 2)对语言行为的观察。例如观察顾客与售货员的谈话。 3)对表现行为的观察。例如观察顾客谈话时的面部表 情等身体语言的表现。 4)对空间关系和地点的观察。例如利用交通计数器对 来往车流量的记录。 5)对时间的观察。例如观察顾客进出商店以及在商店 逗留的时间。 6)对文字记录的观察。例如观察人们对广告文字内容 的反映。

6社会调查研究方法6章

6社会调查研究方法6章
结构式观察是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并严格
按照规定的的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这种观察
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观察过程标准化,它对调查对 象,范围,内容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因而能够得 到比较系统的观察材料. 无结构式观察实质对观察的内容,程序实 现不作严格规定,依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 观察.
(3)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这种分类是根据观察者是直接“看”到 被观察者的活动,还是通过观察一些事物来间 接反映被观察者的行为而划分的.上述所述的 各种观察均属于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是指观察者对自然物品,社会环 境,社会痕迹等事物进行观察,以便间接反映 调查对象的状况和特征.
第一节 文献调查法
一.文献调查的概念和种类
1. “文,典籍也,献,贤也。” 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有用的信息,研 究有关内容的方法。 特点:历史性 间接性 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 文献调查是一般社会调查的基础前导,而且 是贯穿于社会调查的全过程中。
2、种类 加工深度不同:一次,二次,三次 记录技术不同:手工,印刷,机读,视听 学科领域不同: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等 资料来源不同:私人,社会团体 出版发行方式不同:公开,内部交流
2.反向头脑风暴法





反向头脑风暴法——亦称质疑头脑风暴法,是对已经形成的设想、意见、 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 这种会议形式的主要规则是;会议的参加者对已提出的设想、意见、方 案禁止作确认论证,而只允许提出各种质疑或评论。 反向头脑风暴法的一般程序是: 1、对已经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提出质疑或评论,一直进行到没有 问题可以质疑为止。质疑和评论的内容是,论证原设想、意见、方案不 能成立或无法实现的根据,或者是说明要实现原设想、意见、方案可能 存在的种种制约因素,以及排除这些制约因素的必要条件等。 2、把质疑和评论的各种意见归纳起来,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 和估价,最后,形成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具体结论。 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的共同点是:会议的主持者或领导人,在 会议前不画框框、不定调调,在会议中不发表意见、不表示倾向,而是 让与会者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各抒己见(论证或质疑),在充分发扬民主 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结论。头脑风暴法的这一根本特点,对于克服某些 调查会的主持者或领导人的主观偏见具有积极的意义。

社会调查方法电子教案6

社会调查方法电子教案6

两种编码的优缺点
预编码的优缺点: 应答者在回答问题时即提供了数字编码,编码者不必阅读全 部问卷内容并为每一个答案编码,可以节省劳力。 调查表本身就可作为定义编码意义的编码册,不必另外再做 编码册。 缺点是不适用于不可预测答案类型和数目的问题 后编码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在于让编码者在编码前确知应答者作出了哪些回答, 这可使资料处理简单化。 后编码允许研究者用单个变量代表复合答案,因为可以用不 同数字表示各种答案的组合。 返回 后编码的缺点是阅读所有调查表内容,再给答案编码,耗费 大量时间和经费。
(5)后续式
后续式是对于选择某一种答案的人们再次提 供备择答案的回答方式。 例如:你是否经常与教师交谈? ——①不是 ——②是(如是的话,请回答原因) ——A 交流感情 ——B 获取知识 ——C 了解信息
(6)矩阵式 )矩阵式:当询问若干个具有相同答案形 式的问题时,可以将其设计成矩阵形式。 优点:节省空间,问卷显得紧凑。也节省了 优点 回答者阅读和填答时间。
优点:
激发自由思维,阐明应答者的观点,引出建议,故 能收集到生动的资料,应答者之间的一些较细微的 差异也可能反映出来,甚至得到意外发现。 特别适宜作探索性研究时。
缺点
需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应答者必须找到适当 词语表达。 开放式问题要求应答者有较高的文化程度。 由于许多人不习惯或不乐意用文字表达自己 的看法,往往导致应答率低。 开放式问题往往无法归类编码,难以建立有 意义的变量作统计分析。
问题的数量:问卷不宜太长,问题不宜太多, 一般以回答者能在30分钟内完成为宜。 问题的顺序: 问题编排的先后次序会影响到被调查者对答 案的选择和对问卷的兴趣及答卷质量 ,是设 计问卷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
问题的逻辑
问题应按顺序排列,使其在逻辑上相连,即 将问题成组排列,使应答者更易理解,不要 随意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课程名称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掌握社会调查的必要习惯、基本概念及其特点,熟悉社会调查的任务和功能,了解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社会调查的必要性社会调查的特点案例、课堂讨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教一、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二、社会调查的任务和功能三、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结合案例)学第二节社会调查的必要性一、政府决策前调查的必要性二、企业决策前调查的必要性(案例)过第三节社会调查方法的历史一、社会调查在近代西方社会的产生二、社会调查方法论的革命程三、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科学的形成四、中国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设第四节研究的过程及学术规范一、调查课题的选择二、研究的过程和思路计三、研究思路的参考范文教具要求参考书目出勤情况课程名称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宋林飞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涵义、特点,抽样调查的应用,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及基本方法。

熟悉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其应用范围;普查的具体方法、程序以及基本原则;典型调查的涵义、特点与步骤。

了解个案调查的涵义、特点与步骤。

抽样调查的基本涵义、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及基本方法抽样调查的基本涵义、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及基本方法教学方法案例、课堂讨论第二章社会调查的类型第一节社会调查的分类教一、社会调查的两种类型1、走马看花2、下马看花学二、社会调查的各种分类:1、全面和非全面调查2、一次性、经常性和追踪调查过3、直接、间接调查4、普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第二节普遍调查程一、普查的概念和意义二、普查中应该注意的东西1、项目必须明确设 2、标准时间同一3、现场登记时间必须选择适当4、登记工作要尽快完成5、按一定周期进行计三、普查的优缺点分析第三节典型调查一、典型调查的概念和意义二、典型调查要注意的问题1、正确的典型2、艰苦深入的调查3、调查与研究结合4、慎重对待结论三、典型调查的优缺点分析第四节抽样调查一、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程序(一)什么是抽样调查(二)抽样的一般程序1、设计抽样方案2、界定调查总体3、选择抽样方法4、编制抽样框5、抽取调查样本6、评估样本质量二、随机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等距随机抽样3、类型随机抽样4、整群随机抽样5、多段随机抽样三、非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1、偶遇抽样2、判断抽样3、配额抽样4、滚雪球抽样四、样本规模和误差计算教具要求参考书目《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勤情况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目的了解调查方案的设计原则,并能针对自己的研究目的作出设计要求教学重点调查方案的设计教学难点调查方案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案例、讨论、实训作业(一)第三章调查方案的设计教第一节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1、调查工作的目的2、调查内容和工具3、调查地点选择学4、调查时间5、调查对象6、调查方法过7、调查队伍的组织8、调查经费的筹划9、调查工作的安排第二节设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程1、实用性原则2、时效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设4、一定的弹性原则第三节调查方案实例讨论计教具要求参考书目《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市场调查的理论与实务》,李小勤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勤情况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目的了解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能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设计出调查要求问卷教学重点调查问卷的答案和问题设计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教学方法案例、讨论、实训作业(二)第四章问卷法教第一节问卷的类型和结构一、问卷的主要类型(一)自填问卷学1、自填问卷:是由被调查者本人填答的问卷2、分类:邮寄问卷、发送问卷、还有两者相结合的发送方式(二)访问问卷——是由访问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填写的问卷。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第6章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第6章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未来展望与创新方向
创新性研究设计
在调查研究中引入创新性的研究设计 ,如实验、准实验等方法,提高研究 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高级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
运用高级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 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变量之间的 关系和影响因素。
多元化数据收集方式
运用多元化的数据收集方式,如在线 调查、社交媒体分析等,拓宽数据来 源和研究范围。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第6章调查 研究
目 录
• 调查研究概述 • 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调查研究的资料收集与处理 • 调查研究的报告撰写与呈现 • 调查研究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 调查研究的实践应用与发展趋势
01 调查研究概述
调查研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调查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科学性、客 观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收集 、整理、分析社会现象的数据资料, 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与观察。
访谈法
通过与被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 流来收集资料,包括结构式访
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问卷法
通过设计问卷并向被研究对象 发放,以收集大量标准化的资
料。
文献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来获取 所需信息。
资料处理的过程与原则
资料整理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 类、编码、录入等处理
,以便于后续分析。
资料审核
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质 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
学术研究基础
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能够为学术研究提 供丰富、准确的数据资料,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02 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调查研究的设计原则
目的性原则
调查研究设计必须明确调查目 的,确保所有调查工作围绕目
的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调查研究(8学时)调查研究或简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方式。

一些人甚至误以为调查研究就是整个社会研究方法的全部。

无论如何,调查研究的确以其特定的方式满足了社会研究者探讨各种社会行为、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需要。

同时,定量研究的诸多内容也十分集中地体现在调查研究的方式之中。

比如抽样、操作化、测量、统计分析等等。

因此,掌握调查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研究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也以更大一些的篇幅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及其发展。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先看看下面这个调查研究的例子。

调查研究的几个主要特征:(1)调查要求从某个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这种随机抽取的、有相当规模的样本特征往往是其他研究方式所不具有的。

(2)资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且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

(3)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且必须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研究的结论。

二、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城调查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某些重要类型。

其中最主要的有:(1)社会生活状况调查。

通常是对某一时期、某一社区或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生活状况所进行的调查。

它的着眼点主要在了解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以综合地反映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或一个群体中人们总的社会生活状况。

(2)社会问题调查。

即针对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诊断”。

(3)市场调查。

即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利润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巾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商标的宣传效果等等所进行的调查。

它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普及的。

(4)民意调查。

也称舆论调查,即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5)学术性调查。

即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的调查研究。

这类调查的目标,往往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得出结沦,而是致力于对某类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规律或普遍法则进行探索和研究。

三、调查研究的题材人类社会现象的丰富性和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调查研究题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正如著名英国社会学家莫泽所说,世间的各种社会现象、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几乎没有哪一个方面不曾被调查研究者关注过。

但概括地说,调查研究的题材主要可分为下述三大类:(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

即有关人们各种社会特征的资料。

(2)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

即有关人们“做了些什么”以及他们“怎样做”等方面的资料。

(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即有关人们“想些什么”、“如何想的”或“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等方面的资料。

四、调查研究发展简介早期的调查研究在类型上,多以较大规模的行政统计调查为主。

从数千年前古代中国和古埃及以课税和征兵为目的的人口统计调查,到17世纪法国人柯尔相主持的法国社会概况普查、法国制造业调丧和不定期的人口状况调查,都是这种类型的调查。

19世纪开始,直至20世纪初,调查研究所关注的现象逐渐从行政统计调查领域扩大到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状况等社会生活领域,以及诸如贫困问题、犯罪问题等社会问题领域上来。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调查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这种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调查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新的调查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上。

从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向民意调查、市场调查和研究性调查等领域扩展和渗透。

市场调查则主要适应了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现代化的大批量商品生产和不同厂家、不同商标的竞争不断强化,制造商和销售商往往希望更多地了解哪类人买或者不买他们的产品,这类人对他们的产品的质量、价格、装横、款式等方面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态度如何改变等等。

因而许多大的企业已经有了专门的市场调查部门,面许多专门的调查研究机构也经常接受有关厂家、企业或公司的委托,调查各类顾客的购买习惯、各种产品广告的宣传效果。

与此同时,在学术领域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调查研究方法探讨各自专业领域中的问题。

这些调查研究试图建立一种有关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群的态度、意见和行为的概括性知识。

在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教育学、管理学、传播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中,这类调查尤为普遍。

它们服务于理论与实践两种领域,向时兼顾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各个实际部门的需要。

从调查方法和技术上看,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可以说是调查研究的数量化方法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可以说是现代调查研究方法不断完善、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调查研究的程序更加标准化,调查的方法也更加规范化。

无沦是抽样技术、测量技术、问卷设计技术、量表制作技术,还是统计分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等,都朝着越来越科学化、越来越精密化的方向发展。

成为各门社会科学和社会各个具体领域中广泛运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第二节问卷设计一、问卷的结构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尽管实际调查中所用的问卷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往往都包含这样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

1.封面信封面信,即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

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

封面信的语言要简明、中肯,篇幅宜小不宣大,短短两三百字最好。

(1)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即说明“我是谁”。

除了写清单位、组织外,最好还能附上单位的地址、电话号码和联系人的姓名等,以便消除被调查者的疑虑,体现调查的正式性。

(2)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

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对调查内容的介绍不能欺骗被调查者。

另一方面,我们对调查内容的说明,既不能含含糊糊,甚至完全不谈,也不能过于详细地去谈。

(3)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

对于调查的目的,应尽可能说明其对于整个社会,尤其是对于包括被调查者在内的人民群众的实际意义,而不能只谈“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等等。

(4)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

对于来访和调查,一般人们或多或少总存在一定的戒心。

为了消除被调查者的这种戒心,应该在封面信中简明扼要地作点说明。

2.指导语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其作用和仪器的使用说明相似。

有些问卷的填答方法比较简单,指导语很少,常常只在封面信中用一两句话说明即可。

有些比较复杂的问眷的指导语则集中在封面信之后,并标有“填答说明”的标题,其作用是对填表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作一个总的说明。

举例如下:填答说明1、请在每一个问题后合适自己情况的答案号码上画圈,或在____除填写适当的内容;2、问卷每页右边的数码及短横线是计算机处理用的,你不必填写;3、若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4、填写问卷时,请不要与他人商量。

还有些指导语分散在某些较复杂的调查问题后,对填答要求、方式和方法进行说明。

3.问题及答案这是问卷的主体,也是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

从形式上看,问题可分为开放式与封闭式两大类。

所谓开放式问题,就是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

简言之,就是只提问题不给答案。

而封闭式问题则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答案,要求回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开放式问题的主要优点,是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发表白己的意见。

因而,所得资料丰富生动。

其缺点是资料难于编码和统计分析,对回答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填答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还可能产生一些无用资料。

封闭式问题的优点是,填答方便,省时省力,资料易于作统计分析。

其缺点是资料失去了自发性和表现力,回答中的一些偏误也不易发现。

4.编码及其他资料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中,为了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即赋予每一个问题及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编码既可以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也可以等调查完成后再进行。

前者称为预编码,后者称为后编码。

在实际调查中,研究音大多采用预编码.因此,预编码也就成了问卷中的一个部分。

编码一般放在问卷每一页的最右边,有时还可用一条竖线将它与问题及答案部分分开。

下面就是预编码的一个例子。

(1)您的年龄:____岁 1~2____ (2)您的性别:□①男□②女 3____ (3)您的文化程度:□①小学以下□②初中□③高中或中专□④大专以上 4____ (4)您每月的收入为多少?_________元 5~8____二、问卷设计的原则在实际动手设计问卷之前,我们的头脑中应该牢记下面的几条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虽然并不直接涉及问卷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但在某种意义上,它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具体方法的介绍。

、1.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问卷作为调查者用来收集资料的工具,对其进行设计时,自然要考虑调查者的需要。

即问卷设计要紧紧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测量的变量来进行。

既不漏掉一些必需的资料,也不包含一些太关的资料。

但是,如果只从研究者的需要来考虑,而不考虑到被调查者的多种实际情况,那么所设计的问卷往往会存在一些不妥的地方。

设计问卷时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编制什么问题上,还要注意问卷调查过程中人的因素。

要多为回答者着想,多从回答者的角度考虑,尽量为他们填答问卷提供方便,减少困难和麻烦。

2.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由于问卷调查需要被调查者的密切合作,因此,在设计问卷时,必须对那些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因素有清楚的认识。

阻碍被调查者合作的因素丰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1)主观上的障碍。

即由被调查者心理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所形成的障碍。

(2)客观上的障碍。

即由被调查者自身的能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所形成的障碍。

3.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一份问卷的设计工作远远不止是列出一组问题,它还涉及许多在问卷上看不到的因素,并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样本的性质等等。

(1)调查的目的。

对于任何一项问卷设计工作来说,调查的目的就是其灵魂,因为它决定着问卷的内容和形式。

(2)调查的内容。

调查的内容也是影响问卷设计工作的一个主要因素。

对于那些回答者比较熟悉的调查内容、容易引起回答者参与兴趣的调查内容、不会对被调查者产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内容来说,问卷设计的工作就相对容易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