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常用词语与释义

合集下载

公文写作常用词汇解释及用法

公文写作常用词汇解释及用法

公文写作常用词汇解释及用法一、动词类1. 表示“抓”:“抓住”:指用手或其他方式紧紧地握住或把握住。

例如:“抓住机会”“抓住重点”。

“抓紧”:强调紧紧地抓住并充分利用时间或机会。

如:“抓紧时间学习”“抓紧完成任务”。

“抓好”:表示做好、管理好。

比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抓出成效”:意为通过抓的动作达到显著的效果。

例如:“这项工作要抓出成效”。

2. 表示“推进”:“推进”:推动工作、事业等向前发展。

如:“推进改革进程”。

“推动”:使事物前进。

例如:“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促使前进,加快发展。

“促进贸易往来”。

“促使”: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

比如:“促使双方达成协议”。

3. 表示“落实”:“落实”:使计划、措施、政策等得以实现。

如:“落实政策”。

“贯彻”:彻底地实现或体现。

例如:“贯彻方针”。

“执行”:实施,实行。

比如:“执行命令”。

“施行”: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

“施行新的法规”。

4. 表示“加强”:“加强”:使变得更强和更有效。

例如:“加强管理”。

“强化”:增强,加强。

如:“强化训练”。

“增强”:增进,加强。

比如:“增强体质”。

“增进”:增加并促进。

“增进友谊”。

5. 表示“完善”:“完善”:使完备美好。

例如:“完善制度”。

“健全”:使完备,身体健康而无缺陷。

如:“健全法制”。

“优化”:采取一定措施使变得优秀。

比如:“优化流程”。

“改进”: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

“改进工作方法”。

6. 表示“建立”:“建立”:开始成立,开始产生。

例如:“建立新的关系”。

“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如:“构建和谐社会”。

“设立”:成立,设置。

比如:“设立机构”。

“制订”:创制拟定。

“制订工作计划”。

7. 表示“注重”:“注重”:重视。

例如:“注重细节”。

“重视”: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

如:“重视教育”。

“关注”:关心重视。

比如:“关注民生”。

“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

“关心员工生活”。

最火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大全含解释

最火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夹板医驼子——比喻只顾这一方面,不顾那一方面。

2、人怕出名猪怕壮——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3、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喻因接近某人或某事物而处于首先获得好处的优越地位。

4、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

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5、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6、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攻打;克——攻克。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

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7、英雄所见略同——杰出人物的见解大致是相同的。

赞美双方意见相同,现有时含有调侃意味。

8、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9、民以食为天——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

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

指民食的重要。

10、人生七十古来稀——稀——稀少。

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

指得享高寿不易。

11、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12、来世不可待——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13、蝮蛇螫(shì)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

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

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14、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指上级或长辈。

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15、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16、捋虎须——捋——抚摩。

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17、见之不取,思之千里——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18、三拳不敌四手——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19、耳闻不如目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

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20、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最火公文写作高频词语大全含解释

最火公文写作高频词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挑得篮里便是菜——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2、先来后到——按照来到的先后而决定的顺序。

3、隔行如隔山——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4、化腐朽为神奇——神奇——神妙奇特的东西。

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

5、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

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6、破题儿第一遭——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7、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和自显示本领,互相竞赛。

8、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9、物以稀为贵——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1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足赤——足金,纯金。

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

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11、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12、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13、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14、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15、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1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17、空口说白话——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18、揭疮疤——比喻揭露人的短处。

19、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20、贵冠履轻头足——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21、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

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22、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23、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公文写作材料高频词语大全(含解释)

公文写作材料高频词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

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2、狡兔死,良狗烹——烹——烧煮。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3、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4、汤里来,水里去——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

5、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6、弃之如敝屐——敝——破;屣——鞋。

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

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7、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

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

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8、应声虫——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9、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10、一碗水揣平——比喻办事公道,不偏袒任何一方。

11、人心隔肚皮——谓人的心思难以猜测。

12、家有敝(弊)帚,享之千金——敝(弊)帚——破扫帚;享——供奉。

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

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

有时用于自谦。

13、远水不救近火(远水救不了近火远水解不了近渴)——比喻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14、容膝之安,一肉之味——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15、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16、三折肱为良医——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

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17、千里姻缘一线牵——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

18、举如鸿毛,取如拾遗——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

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19、同生死,共存亡——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20、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21、急急如律令——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

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照执行。

22、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公文写作高频词汇

公文写作高频词汇

公文写作高频词汇一、动词类。

1. 贯彻(guàn chè):动词。

- 示例: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

2. 落实(luò shí):动词。

- 例如: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3. 推进(tuījìn):动词。

- 像“大力推进改革进程”。

4. 加强(jiāqiáng):动词。

- 如“加强队伍建设”。

5. 开展(kāi zhǎn):动词。

- 例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6. 制定(zhì dìng):动词。

- 比如“制定工作计划”。

7. 执行(zhí xíng):动词。

- 可以说“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二、名词类。

1. 措施(cuò shī):名词。

- 例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2. 方案(fāng àn):名词。

- 像“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

3. 政策(zhèng cè):名词。

- 如“落实国家相关政策”。

4. 任务(rèn wu):名词。

- 例如“明确工作任务”。

5. 目标(mù biāo):名词。

- 像“设定年度工作目标”。

6. 形势(xíng shì):名词。

- 如“认清当前形势”。

三、形容词类。

1. 重要(zhòng yào):形容词。

- 例如“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2. 紧急(jǐn jí):形容词。

- 像“处理紧急情况”。

3. 积极(jījí):形容词。

- 如“积极响应号召”。

4. 有效(yǒu xiào):形容词。

- 例如“采取有效手段”。

公文常用词语及解释

公文常用词语及解释

公文常用词语及解释公文是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要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下面是网带来的公文常用词语及解释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 参照:表示某些做法有可借鉴之处,希望别人加以参考与仿照,此语用于上级批转下级来文时的结尾处,与执行相连一并使用,例如:“现将***(下级机关)《关于***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2) 呈请:向上级呈报请示事宜。

例如“此题事关重大,将我们的意见呈请上级批准后再予以答复。

”3) 承蒙:得到的意思。

多用于便函的结尾用语,例如:“承蒙贵校大力协助,特表示谢意。

”4) 此复:指答复给你这些内容,主要用于批复和复函的结尾,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复”。

5) 此令:指令这些内空,主要用于命令、令的结尾,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令”。

6) 存查:保存起来,以备查阅。

7) 第一手材料:指通过调查和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直接材料。

8) 段旨:即段落的中心内容。

9) 稿:就是指外发公务文书的未定稿、草稿。

10) 稿本:就是公文形成前期所产生的各种文稿,如草稿、讨论稿、修改稿、送审稿。

公文写作常用词语解释1) 根据:就是依据的意思,多用于公务文书的开端用语。

2) 公布:就是公开宣布,让大家知道的意思,多用于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以及团体、单位的通知事项。

3) 光临:就是表示宾客来到的敬辞,多用于请柬、邀请信的末尾处。

4) 拟于:就是"打算在"。

5) 拟稿:就是起草文稿。

6) 关于:就是具有提示性质的介词,多与名词组成偏正词组,用作公文题目。

7) 规程:就是对某种政策、制度、正确做法和程序所做的分章分条的规定。

8) 规定:就是对某一事物的方式、方法、数量、质量所做的决定。

9) 规范:就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10) 规格:就是指质量的标准,如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

11) 规约:就是经过相互协议规定下来的共同遵守的条款。

最火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大全(含解释)

最火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损有余补不足——减少多余的,补充欠缺的。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3、玉不琢,不成器——琢——雕。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

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4、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5、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6、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7、今朝有酒今朝醉——比喻过一天算一天。

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8、一言堂——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

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9、走过场——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10、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

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11、一退六二五——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

比喻推卸干净。

12、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

形容恬不知耻,无耻到极点。

13、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畅。

14、一字长蛇阵——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

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15、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每个人各有岗位,各有职责。

16、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

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17、无风三尺浪——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18、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19、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21、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22、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

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2021年最新公文写作材料常用词语大全含解释

2021年最新公文写作材料常用词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照葫芦画瓢——比喻照样子模仿。

2、杀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

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3、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4、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

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5、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6、莫须有——表示凭空捏造。

7、辽东豕(shǐ)——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8、神不知,鬼不觉——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9、热锅上的蚂蚁——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10、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11、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2、磨洋工——工作时拖延时间,也泛指工作懒散拖沓。

13、海水不可斗量——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量的。

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

14、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15、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16、初生牛犊不怕虎——犊——小牛。

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17、一刀切——比喻不顾实际情况,用同一方式处理问题。

18、船到江心补漏迟——船到江心才补漏洞。

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19、平地起孤丁——比喻无事生非。

20、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

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

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21、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毫无隐瞒地公开说出来。

也说“打开窗子说亮话”。

2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23、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24、陈谷子烂芝麻(也说“陈芝麻料谷子”)——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公文写作中的常用词汇

公文写作中的常用词汇

公文写作中的常用词汇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书,用于传达政府、组织或机构的信息、命令和议案等。

在公文写作中,采用恰当的语言和词汇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在公文写作中常用的词汇及其解释。

1. 拟定(Draft)拟定指起草或制作公文的过程,包括确定内容、组织结构和格式等。

2. 主题(Subject)主题指公文的核心内容或议题,应简洁明了地概括公文的重点。

3. 标题(Title)标题是公文的名称,应准确地反映公文的内容,并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4. 正文(Text)正文是公文的主要部分,包含详细的信息、命令或建议等内容。

5. 目的(Purpose)目的是公文的写作动机,即为何写此公文,应明确说明公文的目的和意义。

6. 结论(Conclusion)结论是公文的核心要点,总结了公文的主要内容和建议。

7. 建议(Recommendation)建议是公文中提出的对某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决策建议。

8. 附件(Annex)附件是公文中附带的额外文件或信息,补充了公文的内容,提供了更详细的资料。

9. 批示(Instructions)批示是上级对下级文件的审批意见或指示,应明确、简洁且具体。

10. 财务(Financial)财务是与公文中涉及经济、资金或预算等相关的词汇,如财务报告、支出费用等。

11. 会议(Meeting)会议是指公文中涉及组织或参加会议的事项,如会议议程、会议纪要等。

12. 通知(Notice)通知是公文中用于传达信息或通知相关人员的文件,如通知公告、紧急通知等。

13. 表决(Vote)表决指在公文中对某一提案或决策进行投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决策的原则。

14. 文件(Document)文件是公文的一种形式,包括报告、备忘录等,用于传达信息或做决策。

15. 承诺(Commitment)承诺是公文中对某事项或活动作出保证或承诺,应具备可行性和可信性。

以上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词汇及其解释,这些词汇可以帮助你在写作公文时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传达信息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文写作】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大全(含解释)

【作文写作】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3、强将手下无弱兵——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

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4、无风不起浪——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5、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6、虎而冠——冠——把帽子戴在头上。

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7、全国一盘棋——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8、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9、远水不救近火(远水救不了近火远水解不了近渴)——比喻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10、象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11、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

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12、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形容干脆说出意见,并且决不反悔。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与之同义。

13、滑天下之大稽——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14、一动不如一静——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

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15、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1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行人心。

18、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19、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20、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

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最火公文写作素材高频词语大全含解释

最火公文写作素材高频词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2、隔山买老牛——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3、蝇附骥(jì)尾而致千里——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

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4、打笔墨官司——用文章展开争论。

也作“打笔头官司”“打笔仗”。

5、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6、远来和尚好看经——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7、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

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

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8、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

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10、关门养虎,虎大伤人——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11、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

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1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13、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

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14、死马当活马医——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万一希望,积极挽救。

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

15、失败为成功之母——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

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16、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不认识事物的真相。

17、风牛马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之间毫无关系。

18、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19、空口说白话——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20、一钱不落虚空地——比喻丝毫不浪费。

21、无所措手足——手脚没有地方放。

最新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大全(含解释)

最新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培养。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3、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谚语。

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

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4、解铃还需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5、急惊风撞着慢郎中——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

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6、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7、君子之交淡如水——交——交情。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8、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

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9、老虎头上扑苍蝇——比喻自己找死。

10、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

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11、三过其门而不入——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12、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竭——使……干涸;渔——打鱼。

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

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13、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改变。

14、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5、行行出状元——比喻不论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16、撒手锏——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本领。

17、群起而攻之——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18、无风不起浪——比喻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19、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犹——如同。

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

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20、前怕狼后怕虎——形容顾虑重重,畏缩不前。

公文写作高频词语大全含解释

公文写作高频词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3、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

4、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

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6、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

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7、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8、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9、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10、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办法。

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1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12、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办法。

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13、菱角磨作鸡头——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14、红眼病——比喻嫉妒他人得到好处的不良心态。

15、挤牙膏——比喻说话不爽快,经别人一步一步追问,才一点一点地说。

16、失之东隅(yú),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

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17、打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18、七大姑八大姨——泛指各种关系的亲戚。

19、十八般武艺——比喻各种技艺。

20、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21、割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22、附骥(jì)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

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

常作谦词。

公文中常用专用词语释义

公文中常用专用词语释义

公文中常用专用词语释义常用的公文专用词语释义【按期】:是依照规定期限或时限的意思。

例如:确保按期完成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任务。

【按语】:发文单位对批转、转发、印发的文件材料所做的说明或提示。

【案卷】: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

【颁布】:(郑重地)发布。

颁:发下,布:公布。

一般用于党政领导机关及领导人公布法令、条例及其他重要的法规性文件。

【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授予的意思,一般用于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或个人的奖章、奖状、奖品、奖金及其他奖励物品。

【报批】:报告并请求予以批准。

例如:贵校拟建×××的设想应向××局报批。

【报送】:呈报并发送。

例如:现报送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一份。

【比照】:按照、对照、参照已有的法规、制度、标准等行事。

【不日】:不要多少时间,不几天。

例如:新学期教材不日即可送到。

【不贷】:不予宽恕。

贷:饶恕。

例如:学校乱收费,将严惩不贷。

【不尽】:不完全是;未必。

例如:不尽如此。

【不胜】:非常;十分。

例如:承蒙××××大力支持,不胜感激。

【不宜】:不适宜。

例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人民币升值不宜过快。

【不予】:不准或不给的意思。

例如:对违反价格法规的申请,坚决不予批准。

【报请】:用书面报告请示,多在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并请求批复时使用。

【报经】:上报并经过的意思。

例如:欠费停水需报经政府批准。

【备案】: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

【参照】:参考并仿照或依照(方法、经验等)。

【查办】:检查办理情况并督促办理;查明犯罪事实或错误情况加以处理。

【查处】:调查处理;检查处罚。

【查复】:调查了解后作出答复。

例如:贵公司所订商品已寄出,请查复。

【查收】:检查或清点后收下。

例如:现将我校捐赠的书籍、衣物送上,请查收。

【查对】:清查核对。

例如:经查对,你厂报送来的数据准确无误。

公文 词汇 用语 2024

公文 词汇 用语 2024

公文词汇用语 2024一、常用公文词汇。

1. “贯彻”- 拼音:guàn chè。

- 词性:动词。

- 解释:彻底实现或体现(方针、政策、精神、方法等)。

例如:“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

”2. “部署”- 拼音:bù shǔ。

- 词性:动词。

- 解释:安排;布置(人力、任务等)。

如“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3. “举措”- 拼音:jǔcuò。

- 词性:名词。

- 解释:举动;措施。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举措。

”4. “审核”- 拼音:shěn hé。

- 词性:动词。

- 解释:审查核定(多指书面材料或数字材料)。

“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核每一笔报销单据。

”- 拼音:shěn pī。

- 词性:动词。

- 解释:审查批示(下级呈报上级的书面计划、报告等)。

“这份项目计划书需要上级领导审批。

”二、常用公文用语。

1. “特此通知”- 拼音:tè cǐ tōng zhī。

- 词性:固定短语(可视为动词性短语,用于通知类公文结尾,表示专门告知某事)- 解释:专门用这个来通知。

常在通知类公文中作为结束语使用。

2. “妥否,请批示”- 拼音:tuǒ fǒu,qǐng pīshì。

- 词性:固定短语(动词性短语,用于请示类公文结尾,请求上级对所提事项是否妥当给予批示)- 解释:这样是否妥当,请上级给予批示。

是请示公文中常用的结尾用语。

3. “为盼”- 拼音:wèi pàn。

- 词性:动词性短语(表示盼望的意思,多在公文中表达希望对方做出某种行动或回应)- 解释:是一种公文常用语,表达期望。

例如“请尽快回复为盼。

”- 拼音:jiàn yú。

- 词性:介词。

- 解释: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

如“鉴于目前的市场形势,我们需要调整营销策略。

”5. “届时”- 拼音:jiè shí。

- 词性:副词。

最火公文写作材料常用成语大全(含解释)

最火公文写作材料常用成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2、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每个人各有岗位,各有职责。

3、决胜于千里之外——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

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4、远水救不得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5、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8、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

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9、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10、吃力不讨好——讨——求得。

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

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11、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12、慷他人之慨——利用他人的财物作人情或装饰场面。

13、发昏章第十一——昏头昏脑的风趣话。

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14、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15、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1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17、抹一鼻子灰——比喻本想巴结讨好,结果反倒碰个钉子,落得很没趣。

18、马后炮——象棋术语。

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1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就收获什么。

比喻做什么事,就会有什么结果。

20、一寸光阴一寸金——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21、攫金不见人——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22、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

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大全)

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大全)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近水楼台先得月——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

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2、菱角磨作鸡头——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3、丁是丁,卯是卯——比喻做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

4、人怕出名猪怕壮——人怕出名后惹来麻烦,如同猪长壮了就要被宰掉。

5、三寸不烂之舌——指能言善辨的口才,也说“三寸之舌”。

6、捅马蜂窝——喻指惹祸招非。

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8、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9、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

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10、柳暗花明又一村——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11、一窝蜂——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

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12、知子莫若父——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13、吃粮不管事——只拿钱不做事。

比喻工作不负责。

1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

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15、杀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

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16、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比喻代人受过。

17、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18、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19、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20、三过其门而不入——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21、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

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22、不问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23、河水不犯井水(井水不犯河水)——比喻彼此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也指彼此毫无关系。

24、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

公文常用词语及解释

公文常用词语及解释

公文常用词语及解释公文常用词语及说明1) 参照:表示某些做法有可借鉴之处,盼望别人加以参考与仿照,此语用于上级批转下级来文时的结尾处,与执行相连一并运用,例如:现将***(下级机关)《关于***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2) 呈请:向上级呈报请示事宜。

例如此题事关重大,将我们的看法呈请上级批准后再予以答复。

3) 承蒙:得到的意思。

多用于便函的结尾用语,例如:承蒙贵校大力帮助,特表示谢意。

4) 此复:指答复给你这些内容,主要用于批复和复函的结尾,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复。

5) 此令:指令这些内空,主要用于吩咐、令的结尾,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令。

6) 存查:保存起来,以备查阅。

7) 第一手材料:指通过调查和亲身实践所获得的干脆材料。

8) 段旨:即段落的中心内容。

9) 稿:就是指外发公务文书的未定稿、草稿。

10) 稿本:就是公文形成前期所产生的各种文稿,如草稿、探讨稿、修改稿、送审稿。

公文写作常用词语说明1) 依据:就是依据的意思,多用于公务文书的开端用语。

2) 公布:就是公开宣布,让大家知道的意思,多用于政府机关的法律、吩咐、文告,以及团体、单位的通知事项。

3) 光临:就是表示来宾来到的敬辞,多用于请柬、邀请信的末尾处。

4) 拟于:就是准备在。

5) 拟稿:就是起草文稿。

6) 关于:就是具有提示性质的介词,多与名词组成偏正词组,用作公文题目。

7) 规程:就是对某种政策、制度、正确做法和程序所做的分章分条的规定。

8) 规定:就是对某一事物的方式、方法、数量、质量所做的确定。

9) 标准:就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10) 规格:就是指质量的标准,如大小、轻重、精细度、性能等。

11) 规约:就是经过相互协议规定下来的共同遵守的条款。

12) 规那么: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13) 谨:敬词,表示慎重、敬重的意思。

14) [谨启] 尊敬地陈述。

用于信函下款末尾的敬辞。

15) 基于:就是依据的意思。

公文写作素材常用词语大全

公文写作素材常用词语大全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故纸堆——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

含贬义。

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2、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

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

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4、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5、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7、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

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

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8、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

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9、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

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10、贪多嚼不烂——贪图多吃,消化不了。

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11、吃力不讨好——讨——求得。

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

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12、无风不起浪——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13、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14、肉中刺——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

1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缺乏文采的文章,就不能流传得久远。

1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上吃过亏,再碰到类似的事就害怕。

17、里程碑——路旁标志里数的碑。

比喻在历史进程中可作为标志的重大事件。

18、蜂虿(chài)作于怀袖——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19、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

20、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2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及释义A[按期]:按照规定的期限。

[按时]:依照规定的时间。

[按语]:发文单位批转或转发公文时所做的说明或提示。

[按照]:依照;据此办理。

[案卷]: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

B[颁]:发布;颁发。

多用于庄严、隆重的场合。

[颁布]:公布。

多用于公布重要的法律、规定、条例、命令等。

如“颁布法令”、“颁布奖惩条例”。

[颁发]:发布;授予。

多用于领导机关发布重要文件或向有关单位或人员授奖。

如“本条例自颁发之日起执行”、“颁发奖章和奖金”。

[颁行]:颁布施行。

[报呈]:用公文向上级报告。

如“报呈上级备案”。

[报告]:①用书面或口关的形式向上级做正式陈述。

②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上级所做的正式陈述。

[报经]:上报并已经得到。

如“报经上级同意”。

[报批]:呈报上级机关请求批准。

如“履行报批手续”。

[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机关请示或请求。

如“报请上级批准”。

[报送]:向上级呈报。

[备案]: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

如“此事已报上级备案”。

[备查]:准备好文件、案卷、图表等以供查考。

如“存档备查”。

[本]:自己方面的。

可用于机关、团体和个人的自称,也可用于文件自身。

[本拟]:本来打算。

[本应]:本来应该。

如“本应从严惩处,但念其……”[比照]:比较对照(已有的做法或同一范畴的规章制度处理)。

[濒于]:临近;接近。

多用于坏的情况。

如“濒于破产”、“濒于绝望”。

[并经]:并且经过。

[不啻]:不止;如同。

[不法]:不守法的;违法的。

如“不法分子”、“不法行为”。

[不日]:要不了几日;几天之内。

[不失为]:还可以算得上;称得上。

“这样处理,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不时]:随时。

如“不时之需”。

[不宜]:不适宜。

如“不宜操之过急”。

[不予]:不准许;不给。

[布置]:对工作、活动做出具体的安排。

[部署]:安排、布置(工作或活动)。

[比照]:按照已有的(法规、制度、标准、方法、格式等)相比拟对照着行事。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不贷]:不予宽恕。

贷:饶恕。

[不尽]:不完全是;未必。

如:不尽如此。

[不胜]:非常;十分(用于感情方面)。

如:不胜感激。

[不至于]:表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不致]:不会引起某种后果。

C[参见]:同“参看”。

[参看]:读一篇文件时参考另一篇。

[参与]:参加进去共同进行。

[参阅]:同“参看”。

[参考]:利用有关材料帮助了解情况。

[参照]:参考并仿照或依照(方法、经验等)。

如“参照执行”。

[参酌]:参考实际情况,加以斟酌。

如“参酌处理”。

[草拟]:起草和撰拟。

如“草拟文件”。

[查]:清点;了解;调查;清查。

[查办]:①检查办理情况并加以督促。

②查明犯罪事实或错误情况加以处理。

如“严加查办”、“撤职查办”。

[查对]:清查核对。

如“业经查对,正确无误”。

[查复]:核查后做出答复。

[查处]:①调查处理。

②检查处罚。

[查禁]:检查并禁止。

[查究]:调查并追究;检查追究。

如“对此须认真查究”。

[查复]:调查了解后作出答复。

[查收]:检查后收下。

[查询]:调查询问。

[查收]:检查或清点后收下。

[查照]:示意对方注意文件内容,并按照文件内容办事。

[抄报]: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除主送机关及首长外,报送需要了解情况的上级机关和首长。

[抄发]: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除主送机关及首长外,下发给需要了解文件内容的下级机关或人员。

[抄送]: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送交平行机关、单位或个人。

[成例]:现成的例子和办法。

如“援引成例”。

[成文]:用文字固定下来的;成为书面的。

[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

如“呈报省政府批准”。

[呈请]:用公文向上级请求或请示。

如“呈请核示”。

[承蒙]:受到(客套话)。

如“承蒙指教”、“承蒙恩准”、“承蒙热情招待,不胜感激”。

[纯系]:纯粹是。

如“纯系无中生有”、“纯系无理取闹”。

[此]:这个。

如“在此基础上”、“此议不妥”。

[此布]:就这些内容予以公布。

用在布告类公文正文的后面,另起一行,不加标点。

[此复]:就此答复。

用于复函、批复等公文的后面,另起一行,不加标点。

[此令]:就此命令。

用于命令性文件正文的后面,另起一行,不加标点。

[此批]:中央或地方机关,对人民团体呈送的报告有所批复时,用此语为终结。

[此状]:颁发任命状或奖状时用“此状”作为终结语。

[此致]:在此致以(祝愿性的话语)。

一般用于信函正文的后面,另起一行,不加标点。

[存案]:在有关机关登记备案。

[存查]:保存起来以备查考。

如“交财务处存查”。

[存档]:把已经处理的公文、资料归人档案,供以后查考。

[存疑]:把疑难问题暂时搁置起来不做处理。

如“此事存疑,留待后决”。

D[大]:超过一般的;十分;很。

[大力]:很大的力量;用很大的力量。

如“大力支持”。

[大有]:很有。

如“大有余地”、“大有……之势”。

[大概]: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大体]:大致;就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说。

[待]:等待。

[当即]:当时;立即;马上就。

[当否]:是不是恰当合适。

[电悉]:通过电报(电话)了解到。

[定]:规定的;不可移动和变更的。

[定案]:案件、方案等做最后的决定。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与取舍的决断。

如“此事待讨论后再行定夺”。

[定于]:决定在。

[定予]:一定给以的。

[动]:行动;动作;行为。

也做“往往”解释。

[动议]:会议中临时的建议。

如“紧急动议”。

[动辄]:动不动就。

[度]:(量词)次。

[敦]:诚恳。

[敦促]:诚恳地催促。

[敦聘]:诚恳地聘请。

[敦请]:诚恳地邀请。

如“敦请届时光临指导”。

E[讹误]:(文字、记载)错误。

[额外]:超出规定的数量或范围。

[而]:有三种用法,—是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二是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三是插在主谓语之间,起”如果”的作用。

F[发布]: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

[凡]:凡是。

[反之]:与此相反。

[反应]:某种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反映]: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②把客观情况或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非经]:除非经过。

[废]:废止的;不再使用或不再生效的。

[废弛]:政令、法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

[废除]: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

[废止]: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等)。

[废置]:认为没有用而搁置一边。

[奉]:接受。

用于下级接受上级的指示、命令。

[奉告]:告诉。

奉:敬词,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如:无可奉告(常用于外交辞令)。

[否]:不;不行。

[付诸]:“把它用在……”或“用它来……”。

付:交给;授予。

诸:文言词,是“之于”的合音词。

如应用文中常用的“付诸实施”,“付诸行动”。

[复核]:复查核对。

[附件]:指随同主要文件一同制定的文件,是随同主要文件一同发出的有关文件或物品。

G[该]: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概]:大略、大概;一律。

[概用]:一律用。

[稿]:指外发公文的未定稿、草稿。

[稿本]:公文形成前所产生的各种文稿,如草稿、讨论稿、修改稿、送审稿等。

[给以]:“给之以……”的省略,后面必须带宾语,其宾语多为抽象事物。

如奖励、帮助等。

[根据]:依据。

用于公文的开端。

[公布]:公开宣布,让大家都知道。

用于政府的法律、命令、文告及团体、单位的通知事项。

[共识]:指双方或多方在某一问题上的共同认识。

[关于]:具有指示性的介词,多与名词组成偏正词组用作公文题目。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用于请柬、邀请信的末尾处。

如“敬请光临”、“欢迎光临指导”。

[贵]:敬辞,对对方的地域、单位及其他与之有关事物的尊称。

在与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公文往来时,常以“贵”代替“你的”、“你们的”,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常见于信函中。

[规程]:对某种政策、制度、正确做法和程序所做的分章分条的规定。

[规定]:对某一事物的方式、方法、数量、质量所做的决定。

[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规格]:指质量的标准,如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

[规约]:经相互协议规定下来共同遵守的条款。

[规则]:规定出来给大家遵守的制度和章程。

[贵]: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多用于单位、团体或国家。

[果系]:果然是。

如“经调查核实,果系张某所为”、“经查此事果系误传”。

H[还须]:还必须。

[函]:信件。

如“公函”、“来函”。

[函复]:通过信件(公函或便函)进行答复。

常用作结束语。

也有写作“函答”的。

如“所拟可否,盼速函复”。

[函告]:用信函报告或告诉。

如“特此函告”。

[核]:仔细地对照和考查。

[核拨]:审核后拨发。

[核定]:审核决定。

[核对]:审核查对。

[核减]:审核后决定减少。

如严核减行政经费10%。

[核实]:审核查实。

[核销]:审核后报销。

[核准]:审核后批准。

如“该计划业经市政府核准”。

[后经]:后来经过。

[互动]:为解决某一问题,双方或多方采取实际行动。

[会签]:指与文件内容有关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在发文稿上签注意见和姓名。

[会同]:同有关方面会合在一起。

[汇总]:汇集到一起。

多指资料、数据、表格、文件等。

J[基于]:根据。

如“基于以上理由”。

[即可]:就可以。

[即日]:当天。

如“本条例自即日起施行”。

[即席]:在集会或宴会上(当场)。

如“即席讲话”、“即席赋诗一首”。

[亟]:急迫。

[鉴]:审察;仔细看。

[鉴别]:辨别。

[鉴戒]:可以使人警惕的事情。

如“引为鉴戒”。

[鉴定]:对人或事的优劣做评价。

[鉴于]:觉察到;考虑到。

[见]:放在动词前用来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复]:答复(我)。

[见谅]:原谅(我)。

如“敬希见谅”。

[校订]:对照可靠的材料复核公文中的疑误之处。

[接]:接到。

[接办]:接过来继续办下去。

[接管]:接收并管理。

[接洽]:联系洽商。

[届时]:到时候。

表示预定时间准时做某事。

如“请届时参加”。

[谨]:敬辞,表示敬重、郑重的意思。

[谨电]:恭敬地电告。

如“欣闻……,谨电致贺”。

[谨启]:恭敬地陈述,用于信函下款末尾的敬辞。

如“XX公司谨启”。

[谨悉]:恭敬而慎重地了解到。

如“来函谨悉”。

[惊悉]: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震惊。

如“惊悉XX同志病逝”。

[经]:经过。

[径]:直接。

[径报]:直接报送。

如“有关材料请径报市政府办”。

[径向]:直接向。

如“此事宜径向县劳动人事局反映”。

[径与]:直接同。

如“请径与市人才中心联系”。

[径自]:自己直接(行动)。

如“该公司未经批准,径自开展人才招聘活动”。

[就]:靠近;从事。

[就地]:在原地。

如“就地解决”、“就地安置”。

[就绪]:已经安排好。

如“大会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就学]:从事学习。

[就业]:从事某项职业。

[具名]:在文件上签名。

[据]:根据;依据。

[据此]:按照这个。

[决定]: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

[决算]:根据预算执行的结果而编制的会计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