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脾虚食少经验
·50·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脾虚食少经验邹 昆 张 洁 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 四川眉山 620860摘 要: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健脾益气,助运化湿,用于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所致的小儿厌食、消瘦乏力、发育迟缓、大便不调。
笔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小儿推拿,通过典型医案运用及总结体会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脾虚食少中的运用。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 小儿推拿 脾虚食少1中医对小儿脾虚食少的认识小儿脾虚食少是指小儿脾胃虚弱,长期见食不贪,食欲减退,食谷不香,甚至拒绝饮食的一种常见儿科疾病。
小儿脾胃虚弱,长期厌食,营养不良,体重不达标,自汗盗汗,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易形成疳症,甚至继发贫血、佝偻病等,造成严重后果,故易早发现早干预。
本病主要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喂养不当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中医古籍有厌食,不思食,不能食的记载。
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元气未复;也有因痰滞、伤食、虫积等引起,有虚实之分。
脾虚失健运是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症情形之一,中医治疗有独特的优势[1]。
2治疗方法2.1…中药选方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药如下:太子参10g…茯苓10g…炙甘草6g…豆蔻6g…砂仁后下6g…薏苡仁10g白扁豆10g…焦三仙10g……鸡内金10g…青皮…6g…陈皮6g…苏梗10g一日一剂,7剂为一疗程。
2.2…小儿推拿取穴及操作方法补脾经300次,清大肠200次,清胃200次,掐板门10次,捏挤板门50次,掐四横纹5次,运内八卦100次,运水入土50次,退六腑100次,分推腹阴阳50次,揉中脘50次,揉天枢50次,按揉足三里50次,抱肚5-6次,顺时针摩腹2-3分钟,点中脘、章门、脾俞、胃俞、各10次,捏脊9次。
每日上午1次,7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中休息2日。
3典型案例××,女,三岁,家长代诉:一岁时停止母乳喂养后一直食欲不振,每日进餐少,儿保不达标,个子明显低于同龄人,形体消瘦,面色黄,头发细黄、稀疏,甚至直立,山根青,汗多,不欲饮,小便黄,大便稀溏次数多、不成形,精神一般,舌红苔薄白。
参苓白术散的实验研究进展
参苓白术散的实验研究进展本文通过综述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免疫功能的调节、中医脾虚证的干预、肠胃动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表明参苓白术散能调节相关mRNA 及功能性蛋白的表达,从而防治NAFLD的发生与发展;调节相关免疫细胞功能,改善机体免疫机能;增加或减少相应肠道细菌的数量,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粘膜组织;双向改善胃肠动力,治疗胃动力不足或腹泻,为相关中医药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标签:参苓白术散;实验研究;综述;脾虚夹湿证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性味平和,方中由人参、茯苓、白术、白扁豆、薏苡仁、缩砂仁、山药、莲子肉、炙甘草、桔梗等10味药组成。
该方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止泻的作用,主治脾虚夹湿证。
证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溏泻,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缓者。
近年来,医药工作者对参苓白术散的作用机制开展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对其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根据当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大多认为脾不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湿阻滞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之一。
因此,临床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报道屡见不鲜,开展参苓白术散防治该病的机制研究也多有报道。
1.1杨氏[1-3]等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实验模型,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参苓白术散对大鼠肝组织核因子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Kupffer细胞的的活性和纯度以及血脂、肝脂、肝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饮食大鼠NASH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NF-κB mRNA、TLR4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Kupffer细胞IKKβ、NF-κB p65 mRNA及IKKβ、p-IKKβ、NF-κB p65蛋白的高表达有关。
参苓白术散医方方义
参苓白朮散医方
参苓白朮散(补脾、健胃肠,胃气强则过敏性鼻炎就消失,严重者用辛夷散。
除脾胃之湿)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吐或泻[1]。
【组成】:人参,白朮,茯苓,甘草,莲肉,薏仁,山药,扁豆,砂仁,陈皮,桔梗(薏仁莲肉无法融于水因此作成散)。
(11)
【口诀】:(1)^参^苓^白^朮散-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吐或泻。
-四君子
汤+山扁薏莲桔陈砂
(2)森林白住-被引渡-四君子+山边薏莲几层纱
【制服法】:枣汤或米饮调服。
【方义】:足太阴阳明药。
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
(1)人参,白朮,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薏仁,莲肉:皆补脾之药。
(2)然茯苓,山药,薏仁:理脾而兼能渗湿。
(3)砂仁,陈皮:调气行滞也。
然合参,朮,苓,草,暖胃而又能补中[2]。
(4)桔梗:苦甘入肺,能载诸药上浮,又能通天气于地道[3],使气得升降
而益和,且以保肺防燥,药之上僭也。
注:(1)土为万物之母,脾土受伤,则失其健运之职,故饮食不消,兼寒则呕吐,
兼湿则濡泄也。
饮食既少,众脏无以禀气,则虚羸日盛,诸病丛生矣。
(2)陈皮、砂仁,入补药则补。
(3)肺和则天气下降。
参苓白术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参苓白术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参苓白术散一、古方简介【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500g,薏苡仁500g,缩砂仁500g,桔梗500g,白扁豆750g,白茯苓1000g,人参1000g,炒甘草1000g,白术1000g,山药1000g(为细末,每服6g,枣汤调下。
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①脾胃气虚夹湿泄泻证。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或吐或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②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神疲乏力,面色艾白,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细弱而滑。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肺脓疡【案例】某男,58岁。
患脓胸住院20日,切开引流10日,用多种抗生素后热退神萎,脓少而转色白清稀不断,一昼夜150ml左右,卧床难起,形瘦,纳欠佳,时呛咳,口稍干不欲饮,吐白沫痰,小便清大便少,舌淡红,苔薄,脉濡。
方拟参苓白术散原方,加炙黄芪、鹿角霜、白芥子。
二诊:服8剂脓水渐稠少,病人手提引流瓶搀扶来诊,再8剂,脓净弃瓶收口,再投8剂出院回家调理[许士恒.活用参苓白术散.中医临床与保健,1993,(3):49]【按语】本案四诊合参,诊为肺痈无疑。
此案口干不欲饮水,吐白沫痰,瓶中脓液白浊,此当为脾虚不运湿浊,精气不得上承所致。
方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加入鹿角霜、白芥子生精养血,通阳气,消痰湿,加炙黄芪意在脾肺两补及早收口生肌,药证合拍,收效满意。
2.慢性胃炎【案例】某男,48岁。
上腹隐痛,劳累;感寒加剧,常吐清水,稍稍进食,即使喝口热水疼痛亦能减轻,时好时坏,5年不。
其间2次钡餐造影诊断为慢性胃炎。
诊见:形瘦,面色清淡,舌稍胖淡红,有齿印,苔薄,脉沉缓。
此脾胃虚弱其本,寒邪伤中其标。
方拟参苓白术散去桔梗,加干姜、香附、丹参,水煎日3服。
二诊:6剂胃脘痛消。
后以原方加当归、炙黄芪连进20剂,胃痛未再发,随访2年旧疾未发[许士恒.活用参苓白术散.中医临床与保健,1993,(3):49]。
参苓白术散药方
参苓白术散药方参苓白术散,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参苓白术散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中国药典》:参苓白术散药方名称参苓白术散处方人参100g 茯苓100g 白术(炒)100g 山药100g 白扁豆(炒)75g 莲子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50g 桔梗50g 甘草100g 性状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药方名称参苓白术散处方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二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冶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
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参苓白术散药方名称参苓白术散别名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1千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塞,腹胀肠鸣,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缓。
现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
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大枣汤调下。
小儿量岁数酌减。
备注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渗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用以载药上行。
参苓白术散验案四则
2019年1月第26卷第1期与督脉相交,针刺膀胱经背俞穴既调理各脏腑机能,又可起到健口强齿之功,督脉为一身阳脉之会,任脉为阴脉之海,选取任督二脉之穴位,沟通全身经络气血。
陈海等[3]报道,采用益智开窍针法针刺能够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脑区神经细胞的修复,加快语言能力水平的提高。
陈师独创百会长留针手法,具有调节全身经络气血之功,配合言语区的穴位,能改善血液循环,加快言语功能的恢复。
小儿禀性好动,难以耐受常规针刺。
陈师强调针刺手法的选择,根据患儿特殊的生理情况,结合传统针刺手法中半刺法的操作特点及适应证,采用迅速浅刺透皮快刺,不损伤血肉,快速出针不留针,适用于儿童。
本案患儿选用针刺方法既结合皮部理论,补益心脾,同时缩短单次治疗时间,患儿易于接受。
陈师根据患儿肌肤娇嫩,形气未充,对攻伐之力难以耐受,针刺手法宜轻、宜巧,选用材质偏软的毫针,隔日1次,《灵枢·终始》有云:“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可再”。
由于患儿年幼不耐常规针刺,加之取穴较多,针刺顺序由背部开始,继之依次为上肢、腹部及下肢,敏感的面部放在最后针刺。
强调整个治疗过程需轻,取穴宜准,进针应轻、快,行针时补泻手法操作必熟,出针宜快,医者用心当专。
此外,陈师遵循经典“无刺大怒、大惊之人”,对于患儿出现情绪异常激动等情况时中断治疗。
总之,陈师治疗小儿语迟时在准确辨证分型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特殊的生理特性及病理特点,将五刺法中的半刺法改良并灵活运用于临床,选取得当的针具、刺法,讲究针刺顺序,把握好针刺过程中刺激量、刺激形式,整个针刺过程体现一个“熟”字,可见对医者的专业技能及心理要求之高。
此外,本病治疗周期长,需要家属配合、患儿的坚持及日常对患儿的鼓励方得疗效。
参考文献[1]刘世琳,姜苏敏,张莉.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4(3):179.[2]陈华德. 耳尖穴的临床应用[J]. 光明中医,2001,16(4):37.[3]陈海,孙岩. 益智开窍针刺疗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儿童言语发育迟缓90例临床观察[J]. 重庆医学,2017,46(31):4420.(收稿:2018-03-30)(发稿编辑:陆易)参苓白术散验案四则周罗瑜骆学新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人参、白术、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甘草、山药、大枣等药物组成,功效为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夹湿证。
参苓白术散干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苓白术散干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林杏娥【摘要】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Shenling Baizhu powder to treat patients with ab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Methods:Eighty two patients with ab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were randomly separat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guidance of diets and exercises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extra applied shenling baizhu powder. Before and after continuous treatment for 24 weeks,the levels of FPG,2 hPG FINS,HbA1 C,TC,TG,HDL and LDL were detected. Results:After 24 weeks of treatment,21 out of 43 cases(48.8%)were cur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9.1%;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6 out of 39 patients (15.4%)were cured,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53.8%,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 =5.892,P=0.015).Conclu-sion:Shenling baizhu powder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rogress of ab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limit,which reflects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ory of"treat pre-disease"in the clinical practice.%目的:对使用参苓白术散来干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1959年中医资料9参苓白术散和枳术丸的临床运用
1959年中医资料9参苓白术散和枳术丸的临床运用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参苓白术散和枳术丸的临床运用河北中医学院本草方剂教研组王少华参苓白术散与枳术丸,都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剂。
但两者的性质与功用,却有着一定的差别,不能张冠李戴。
为此,故将两方的药物组成、功用,适应证等,作一简略的探讨与分析,并附病例五则,进一步证明他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方剂。
由于笔者学识浅陋,全篇内容贫乏,仅作参考而已。
一、来历、药物组成、调剂及用法1.参苓白术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部分。
原文云:“参苓白术散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嗽。
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药物组成:白萹豆一厅半(姜汁浸,去皮微炒),人参(去芦)、白茯苓、白术、甘草(炒)、山药各二斤,莲子肉、桔梗(炒,令深黄色)、薏苡仁、缩砂仁各一斤。
调剂及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日2—3次,每次2—3钱,枣汤或米汤调下。
小儿根据年龄,予以适当地减量(笔者对6周岁以下的小儿,用成人量的1/4—1/3;6—16周岁的儿童用量,为成人量的1/3—2/3;16周岁以上者用成人量。
用法则多采用汤剂)。
2.枳术丸:创始人为张洁古氏。
此方乃从金匮枳术汤的基础上予以加味而成。
至于本方的功用,张氏门人李杲的脾胃论中,有枳术丸治痞消食强胃的记载。
customer qualification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borrower for the loan person, determine whether you meet the loan conditions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details of the conditions thefifth chapter "5.1 loans and borrower conditions"). 3. agree loan person decides to accept, according to interviews ... First,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head office, branches and risk management, operational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on the Bank personal loan monitoring, inspection, management and guidance. Second, related personnel irregularities, according to qilu bank credits oper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for implementation and the qilu bank employee violations of regulations dealing with regulations and other relevant rules ofpunishment and accountability. 9. According to file, and related system file 9.1 according to file a, and loan General II, and personal loan management provisional approach 9.2 related system file qilu Bank personal loan management approach 10. records table single records table single 1: personal loan customer talk record records table single 2: personal borrowing applications records table single 3: personal loan income proved records table single 4: personal loan survey declared table records table single 5: authorized Attorney (sample) records table single 6: Personal most high borrowing support with application approval table records table single 7: personal single pen cycle borrowing application approval table records table single 8: drawing applications records table single 9: qilu Bank personal most high borrowing support with single records table single 10: arrived (quality) bet real right proved storage listing records table single 11: stop paid notice records table single药物组成:枳实(麸炒黄色,去穰)一两,白术二两。
参苓白术散合驻景丸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一例
参苓白术散合驻景丸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一例1.诊治经过患者男性,34岁,主诉“左眼视物模糊,变远,变小一周”于2022年6月2日至成都爱迪眼科医院门诊就诊。
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0.2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左眼视网膜色素层上皮层(RPE)脱离;眼底照相显示:黄斑区呈盘状凸起。
西医诊断:左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中医诊断:左眼视大为小(水湿上泛,肝肾不足)四诊摘要:左眼视物变小、变形,胸闷乏力,胃纳一般,腰酸,夜寐安,大便稀,小便可。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四诊和参,中医诊断:视大为小,症型:水湿上泛,肝肾不足。
治以健脾利水渗湿,调补肝肾。
方用参苓白术散合驻景丸加减,方药组成:白术15g 白茯苓15g 山药15g 白扁豆10g 莲子肉10g 薏苡仁20g 砂仁10g 桔梗10g 黄芪30g 丹参20g 党参10g 车前子10g 菟丝子15g 楮实子15g 鸡内金15g 昆布20g 海藻20g 决明子15g 水煎服,一日一剂,一天三次。
2022年6月10日复诊患者诉左眼视物变小减轻,服药后口干苦。
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8,左眼0.4,眼底检查见黄斑区水肿稍减轻。
在前方的基础上去黄芪,莲子,砂仁加黄连6g,绞股蓝15g,地龙10g,郁金10g,水煎服两日一副,一日三次。
2022年6月20日复诊,患者诉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口干苦减轻,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8,左眼0.6,眼底检查见黄斑区水肿减轻,黄斑区可见黄白色渗出。
在前方的基础上去白扁豆,薏苡仁,党参。
加浙贝10g,川芎6g,黄芩10g,水煎服两日一副,一日三次。
2022年6月30日复诊,患者诉左眼无视物变小,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0.6,眼底检查见黄斑区水肿减轻。
行左眼黄斑OCT检查见黄斑区水肿明显减轻。
在前方的基础上去白术,茯苓。
从参苓白术散浅探培土制水理论
2016.11中医中药173从参苓白术散浅探培土制水理论任晓敏 袁德培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45000【摘 要】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渗湿,保肺的功效,以培土制水为理论基础,临床用于泌尿系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本文就参苓白术散的方法及临床运用浅探培土制水理论。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培土制水;理论探讨参苓白术散为培补脾胃的经典方剂,历史久远。
具有健脾渗湿,行气和胃的作用,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消,食少便溏,肌倦乏力,气短咳嗽,或恶心呕吐,胸脘满闷,形体消瘦,或身面浮肿,面色萎黄或晄白。
1 参苓白术散的出处及方论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莲子肉(去皮,一斤),薏苡仁(一斤),缩砂仁(一斤),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两斤),人参(去芦,两斤),甘草(炒,两斤),白术(两斤),山药(两斤)组成。
研成细末,每服二钱,用枣汤调服。
小儿据岁数加减,现代用法是用水煎服,用量按照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主治脾虚夹湿证。
面色萎黄,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闷,纳差食少,或吐或泻,或咳嗽痰多色白,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土为万物之母,脾土受伤,则失其健运之职,故饮食不消,兼兼寒则呕吐,兼湿则濡泄也。
饮食既少,众脏无以禀气,则虚贏日盛,诸病丛生矣。
《古方医鉴》所载的参苓白术散较以前多一味陈皮,可用于脾胃气虚又兼食滞气滞。
《医方集解》曰:“此足太阴,阳明药也。
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共为君药。
配伍山药,莲子肉健脾益气,厚肠止泻:并用扁豆,薏苡仁健脾助运,渗湿止泻,为臣药。
砂仁化湿醒脾,行气和胃;桔梗宣开肺气,通利水道。
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用为佐使。
大枣煎汤调药,益助补益脾胃之功[1-2]。
诸药配伍,补中焦之虚,助脾气之运,渗停聚之湿,行气机之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
参苓白术散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论研究部分,着重介绍了参苓白术散方的组成、用法、功效、适应证、组方原理及特点、历代医家评述等问题;中篇为临床研究部分,按系统及病种重点介绍了研究者对参苓白术散方的临床观察,同时收集了大量临床医家的临证医案与经验总结;下篇实验研究部分着重论述了参苓白术散方的制剂工艺以及药理研究等内容。
适用于临床中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上篇理论研究第一章参苓白术散方第一节参苓白术散方名释义第二节参苓白术散立法依据第三节参苓白术散的组成与方义分析第四节参苓白术散功用与适应证一、参苓白术散各组成中药功效与主治分析二、参苓白术散成方功效与适应证第五节参苓白术散源流发展第六节参苓白术散衍生方一、资生丸二、七味白术散三、异功散四、参苓壮脾圆五、参术散六、寿脾煎七、香砂六君子汤第二章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第三章参苓白术散现代理论研究进展第一节参苓白术散中人参去芦的问题第二节参苓白术散中人参和党参的问题第三节参苓白术散中加入陈皮的问题第四节参苓白术散中茯苓菌核不同部位应用的特点第五节参苓白术散中砂仁后下的问题第六节论参苓白术散中甘草生用、炙用的问题第七节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主治研究中篇临床研究第一章内科病证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支气管炎二、哮喘三、胸膜炎四、支气管扩张五、气胸六、上呼吸道感染七、肺不张八、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九、慢性肺心病十、肺结核十一、咳嗽十二、肺胀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一、心律失常二、冠心病心绞痛三、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四、心悸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一、慢性胃炎二、慢性胰腺炎三、慢性结肠炎四、慢性肝炎五、溃疡性结肠炎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七、放射性肠炎八、消化性溃疡九、肝硬化十、乙型肝炎十一、慢性痢疾十二、脂肪肝十三、肠易激综合征十四、胃黏膜脱垂症十五、糖尿病性胃轻瘫十六、消化不良综合征十七、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十八、肠道菌群失调症十九、胆道术后综合征二十、胃肠功能紊乱二十一、应激性溃疡二十二、小肠黏膜脱落症二十三、肠癌术后二十四、泄泻二十五、胃痛二十六、胃脘嘈杂第四节泌尿系统疾病一、慢性肾小球肾炎二、尿路感染三、泌尿道结石四、痛风性肾病五、劳淋第五节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一、缺铁性贫血二、高脂血症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四、白细胞减少症五、贫血第六节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第七节内科疑难病证一、水肿二、中风后遗症三、血吸虫病腹水四、免疫功能低下五、周期性麻痹六、重症肌无力七、失眠八、痹证九、神经性厌食症十、盗汗十一、发热十二、痿证十三、梅核气十四、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第二章妇产科病证第一节月经病一、月经不调二、经行泄泻三、闭经第二节带下病第三节妊娠病一、妊娠恶阻二、子肿三、乳泣第四节妇科杂病一、慢性宫颈炎二、子宫全切术后腹泻三、外阴干燥症四、不孕症第三章儿科病证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一、小儿肺炎二、支气管哮喘三、肺门淋巴结结核四、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五、咳嗽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一、伪膜性肠炎二、小儿疳积三、小儿厌食症四、小儿腹泻第三节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炎第四节小儿五官科疾病一、过敏性鼻炎二、鼻窒三、小儿多涕症四、小儿花剥苔五、小儿弱视六、小儿慢性鼻窦炎七、病毒性角膜炎八、先天性白内障九、角膜软化症第五节小儿疑难杂症一、水肿二、小儿弱智三、小儿缺锌四、小儿湿疹五、小儿摇头症六、缺铁性贫血第四章耳鼻喉科病证一、美尼尔综合征二、渗出性中耳炎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四、神经性耳聋耳鸣五、过敏性鼻炎六、慢性鼻炎七、慢性鼻窦炎八、干酪性鼻炎九、慢性喉炎十、慢性咽炎第五章眼科病证一、视瞻昏渺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第六章口腔科病证一、复发性口腔溃疡二、口腔黏膜病三、舌炎第七章皮肤科病证一、白色糠疹二、肌衄三、多发性皮肤炎四、汗疱疹五、天疱疮第八章外科病证一、多发性脂肪瘸二、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第九章骨科病证骨折后低张性水肿第十章男科病证一、阳痿二、不射精症三、少精症四、遗精五、慢性前列腺炎下篇实验研究第一章参苓白术散的制剂研究第一节制剂工艺一、参苓白术散二、参苓白术丸三、参苓白术胶囊四、参苓白术片五、参苓白术颗粒六、参苓白术口服液七、参苓白术茶八、参苓白术酒第二节质量研究一、鉴别二、含量测定第二章参苓白术散的药理研究第一节参苓白术散各组成中药的药理研究一、人参二、茯苓三、白术四、山药五、莲子肉六、白扁豆七、薏苡仁八、砂仁九、桔梗十、甘草第二节参苓白术散的药理研究一、对直肠放射性损伤的防治作用二、在肺结核化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三、对嗜酸性“脾虚”小鼠的影响四、对吲哚美辛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五、对脾虚模型的真菌菌群调整功能六、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七、预防癌症化疗的毒性及不良反应上篇理论研究第一章参苓白术散方参苓白术散出自宋代官方颁布的《太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和剂局方》),是一首药物性味平和、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的临床常用方剂。
简述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疾病的进展
简述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疾病的进展摘要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祛湿止咳止泻等功效,该方加减已被临床证实可用于治疗以脾虚为本的多种小儿疾病,如腹泻、厌食、咳喘、咳嗽、贫血等。
本研究主要对近 10 年来参苓白术散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用方经验以及证候特点,为同行更好的使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儿科疾病提供借鉴。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小儿疾病;缺铁性贫血1 绪论1.1选题意义及目的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小儿在衣食住行方面等也相应得到改善。
不过小儿因为各器官还没有完善得到发展,过饱和过温,恣意溺爱以及不当的衣食等,都会让小儿的身体机能受到损害,脾胃运化出现不良的情况,在后天没有得到疗养,加痰加湿,进而产生脾虚痰淤及加湿等疾病[1]。
而对于参苓白术散的功效来说,具有祛湿,止泻,止咳,以及健脾补肺的益气等作用,这个药方的加减,在临床上已经被证实,能够对脾虚引起的小儿疾病进行治疗,包括贫血,咳嗽,咳喘,厌食症及腹泻等。
这个研究归纳总结了最近10年内在小儿的疾病中使用此方剂的情况,希望可以给同行使用此方剂治疗小儿的疾病时,提供借鉴的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从中医治疗的特色看来,是辩证论治及整体的观念,且重要的原则是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在现代的医学内,很多疾病均有腹泻这种症状,尤其是在消化道类的疾病中。
对于祖国的医学来说,只要增加了排便的次数,且粪质溏稀和完谷不化,更有甚者会泄出像水一样的物质,此类症状的出现都是泄泻的范围,均需要通过辩证进行治疗[2]。
在临床上使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的泄泻证时,加减处方的变化,可以治疗不一样的病症。
当然联合其他处方进行使用时,可以有效治疗合并症及并发症。
最近几年,基于原来西药的方案上,和参苓白术散进行联用,既可以治疗腹泻,还可以让其疗效更加显著。
小儿咳喘属于常见疾病,临床上呼吸不均匀或者支气管部位有炎症现场呼吸受阻,是一种由细胞组和各种不同细胞形成的慢性气道性疾病,属于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
千古名方——参苓白术散的40种妙用
千古名方——参苓白术散的40种妙用参苓白术散,首见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方: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陈皮、大枣。
(一说:不含陈皮。
)看方子12味药,一多半都是药食两用的,比如莲子、山药、薏米、白扁豆、茯苓、陈皮、大枣。
所以,本方没有毒副作用,药性温和,只要对证服用,久服也不会产生副反应,是千年来健脾祛湿补肺的经典方剂。
汤头歌诀: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当初为散剂,现代剂型有片、散、颗粒、丸(蜜丸、水丸、浓缩丸)等。
组方科学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能益气补虚、健脾助运;山药能补脾胃、益肺肾;莲子肉既可健脾,也能涩肠止泻;薏苡仁能健脾渗湿;白扁豆可健脾化湿;砂仁、陈皮芳香醒脾、行气和胃,兼能化湿;桔梗能宣利肺气、化痰止咳,引药上行。
此配方特点有三。
一是以益气补脾之药配渗湿止泻药物,虚实并治;二是配伍了上行入肺的桔梗,宣通肺气,用于肺脾气虚兼有痰湿咳嗽者;三是方中大多数药物甘淡平和、补而不滞、利而不峻,久服少见不良反应。
因这三点,此方近千年来使用不衰,深受医家和患者喜爱。
中医临床多将其用于脾胃气虚、消化吸收不良、肠鸣泄泻;升降失常、营养不良的厌食,以及脾肺气虚、夹湿生痰的气短、咳嗽,尤以小儿用之较多。
现代研究证实,本方有调节胃肠运动、抗疲劳、抗应激、调节免疫、调节血脂等药理作用,可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
临床可用于治 40 多种疾病,可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科、儿科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另外,运用参苓白术散亦可治疗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
Part01消化系统疾病01肠易激综合征(IBS)有医者通过对比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治疗IBS,结果发现参苓白术散组临床总有效率提高了14.29%,病情复发率降低了40.00%,效果显著。
02功能性消化不良(FD)有医者通过对比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口服治疗FD,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散组临床疗效、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水平、胃肠激素升高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胃虚弱型泄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6例脾胃虚弱型泄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 0.05)。
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可见对脾胃虚弱型泄泻改善效果肯定。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脾胃虚弱型泄泻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的病证。
(1)泄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脾胃肠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
中医认为,泄泻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之中湿邪最为重要,脾恶湿,内伤当脾虚最为关键。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致脾失健运,大肠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
通常,感受外邪或饮食所伤多属实证,即急性泄泻。
但是泄泻日久,失治误治或者反复发作耗伤正气,多属虚证,从而转为慢性。
其病机脾虚为根本,临床证型常见的一种为脾胃虚弱型泄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参苓白术散是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
笔者在临床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用中药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对一些西药疗效不佳的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以下把临床中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的体会总结如下:取本院2017年1月一2017年6月对门诊56例脾胃虚弱型泄泻患者运用参苓白术散,并与常规西药治疗做对照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脾虚泄泻患者来源于2017年1月一2017年6月来本院门诊治疗的患者中。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
1.2纳入标准:①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脾胃虚弱型泄泻”的标准: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少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多,伴有神疲乏力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参苓白术散临床应用
经典名方参苓白术散的古今文献考证及研究热点分析
经典名方参苓白术散的古今文献考证及研究热点分析Δ鹿岩*,化晓凯,张红艳,刘宁,李妮,郭琳琳(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济南 250001)中图分类号 R 2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12-1449-07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2.08摘要 目的 为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借鉴。
方法 利用文献考证和计量学方法对古代和近代医籍中参苓白术散的组成、剂量、炮制、用法等关键信息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并对现代文献的发文量、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与结论 参苓白术散最早收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历代核心药物组成、应用最多的剂量比例均与局方相同;基本以制末、调服为主;用量集中于2~3钱;功能主治和应用范围较局方有一定拓展,临床应用也从内科逐渐延伸到外科、妇科、儿科、眼科、皮肤科等,总体上覆盖了脾虚所致病症的各个方面;组方原理围绕“健脾、益气、除湿”;组方药物建议都选用药典中的相应饮片品种。
现代研究主要围绕临床展开,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该方加减治疗各类肠病、腹泻病、肺病为主,研究重点是疗效、应用,且已开始探讨其作用机制。
该方在文献中的用法与药典收录有不一致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除湿;医籍医方;溃疡性结肠炎;文献考证Textual research o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and analysis on research hot spots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 Shenling baizhu powder LU Yan ,HUA Xiaokai ,ZHANG Hongyan ,LIU Ning ,LI Ni ,GUO Linlin (Dept. of Pharmacy ,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Jinan 2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henling baizhu powder. METHODS Using the methods of textual research and bibliometrics , the key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composition , dose , processing and usage of Shenling baizhu powder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we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sorted out , and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 keywords , and other contents of modern literature were visually analyzed. RESULTS & CONCLUSIONS Shenling baizhu powder was first collected in Taiping Huimin Hejiju Fang (abbreviated “Jufang ”), the composition of core drugs and most widely used dose ratio in previous generations were the same as those in Jufang , basically focusing on powder making and being taken after mixed with liquid ; the dosage was concentrated on 2-3 qian ; th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t had been expanded to a certain extent compared with Jufang ;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had gradually extended from internal medicine to surgery , gynecology , pediatrics , ophthalmology , dermatology , etc., covering all aspects of the disease caused by spleen deficiency in general ; the composition mechanism revolved around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 replenishing qi and removing dampness ”; the recommended prescription drugs were all selected from the corresponding varieties in the pharmacopoeia. Modern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clinical practice ,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his formula as the main modified treatment for various intestinal diseases , diarrhea diseases , and lung diseases. The efficacy and application are the frontier hot spots today ,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has begun to be explored. The usage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inclusion in the pharmacopoeia are inconsistent , and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KEYWORDS Shenling baizhu powder ;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 replenishing qi ; removing dampness ; medical registration and prescription ; ulcerative colitis ; textual research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以下简称“局方”),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10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是历代调脾之主方,现代亦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苓白术散临床别用
参苓白术散临床别用参苓白术散临床别用本方是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一个成方,它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炒扁豆、炒苡仁、砂仁、莲米、桔梗、大枣十二味中药组成。
用量则应依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往常用量为:人参15g(党参为 40g)、白术20g、茯苓 20g、炙甘草 15g、陈皮 12g、山药 25g、炒扁豆 25g、炒苡仁 30g、莲米20g、砂仁 15g、桔梗 12g、大枣 6 枚。
此乃成人量,小儿随年纪酌减。
参苓白术散为补脾良方。
方中参、苓、术、草(炙),补脾肺之气;山药、莲米补脾固肠;扁豆、苡仁本是理脾渗湿的药物,炒黄入药就增添了健脾的功能;陈皮、砂仁可理气温胃;桔梗不单能引诸药上行,它与山药合用还可以防备辛温香燥的药损害肺阴;大枣既可调解诸药,又有补养性情的功能。
因此,本方合用于脾胃衰弱、肺气不足惹起的饮食减少、体倦少力、短气心悸,以及呕吐泄泻等症。
但是,一个补脾益胃的专用成方,却可治疗口腔嘴唇溃疡腐败。
笔者所在医院有位陈氏医师,数年前遇一固执性口腔嘴唇溃疡腐败的中年男性患者。
该患者在多方治疗无效后,经人介绍来陈氏处就医。
初诊,陈氏以口渴,以及口中有腐臭味等症,诊疗其口腔嘴唇溃疡腐败为胃热上泛所致,投以清胃散加味(处方:升麻 10g、黄连 9g、当归 12g、丹皮 12g、生地 15g、石膏 30g、蒲公英30g、甘草 6g),服两剂无效。
继诊,陈氏依据食纳呆、大便溏以及消瘦等症,知其并不是胃热实证,疑是脾虚之因,试投参苓白术散两剂,三往后病情大为好转。
再诊,仍从前面两剂而收全功。
此后近似患者,陈氏均以参苓白术散冶之,无不以全效收功。
数年来,陈氏以参苓白术散治好口腔嘴唇溃疡腐败近30 例。
陈氏是依照祖国医学之脾和四肢肌肉以及口唇的关系,而进行辩证论治。
脾胃运化失态,消化力单薄,则常常反响在四肢肌肉口唇上,故出现四肢无力,肌肉消瘦,口唇溃疡腐败。
再则,脾和胃互相表里,脾能为胃行津液。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咳嗽验案1则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咳嗽验案1则
张瑞平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13(029)003
【摘要】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扁豆、茯苓、人参、炙甘草、白术、山药组成,有健脾益气渗湿的功效。
笔者临床运用该方治疗1例久咳不止的患者,疗效颇佳,
【总页数】1页(P39)
【作者】张瑞平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医院太原0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11
【相关文献】
1.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皮肤病验案3则
2.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难治性肠病验案举隅
3.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咳嗽54例观察
4.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味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验案举隅
5.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咳嗽验案一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