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说明书

参苓白术散说明书药品名称:参苓白术散成份: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规格:每袋装 6 克。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 6-9 克,一日 2-3 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 4 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参苓白术散的配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肺;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莲子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补脾胃、益肺气之功。
贮藏:密封。
包装:药用复合膜包装,每袋装 6 克,每盒 10 袋。
有效期:36 个月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一部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Z_____生产企业:企业名称:_____生产地址:_____邮政编码:_____电话号码:_____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脾胃虚弱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参苓白术散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在调理脾胃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参苓白术散金匮要略原文

参苓白术散金匮要略原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参苓白术散
2.阐述参苓白术散的功效
3.详解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
4.分析参苓白术散在金匮要略中的地位
5.参苓白术散的现代应用
正文
一、介绍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为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一书。
该方剂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虚夹湿、气虚便秘等症。
二、阐述参苓白术散的功效
1.益气健脾: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为主药,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可改善脾气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
2.渗湿止泻:方中配以泽泻、猪苓等药材,具有渗湿利水、止泻固精的作用,适用于脾虚夹湿、水湿停滞导致的泄泻等症状。
三、详解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
1.人参:甘温,能大补元气,益气健脾。
2.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助人参益气健脾。
3.茯苓:甘淡平,健脾利湿,渗湿止泻。
4.泽泻:甘淡寒,利水渗湿,止泻固精。
5.猪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助泽泻利水渗湿。
以上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效。
四、分析参苓白术散在金匮要略中的地位
《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医学典籍,书中记载了许多疗效显著的方剂。
参苓白术散作为其中的一方,历经千年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五、参苓白术散的现代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中医的普及,参苓白术散在临床应用中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等疾病,疗效显著。
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参苓白术散是中医药中的一个重要方剂,其主要由参、苓、白术、茯苓等原料组成。
参苓白术散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湿热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详细介绍参苓白术散的功效和作用。
一、参苓白术散的成分和配伍参苓白术散由4味中药混合制剂组成,包括:1. 参: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补气养阴、益心脏、清热解毒等功效。
2. 苓:苓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主要用来利水除湿、化痰止咳,同时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3. 白术:白术是一种温和的药材,具有健脾益胃、固表止汗的功效。
4. 茯苓:茯苓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气的作用。
这4味中药组合在一起,能够达到充实脾胃、清热利湿的功效。
二、参苓白术散的主要功效1. 益气补脾:参苓白术散中的参和白术具有益气补脾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2. 清热解毒:参苓白术散中的参可清热解毒,对肠胃道感染引起的湿热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如腹泻、恶心、呕吐等。
3. 利水除湿:茯苓和苓在参苓白术散中起到利水除湿的作用,可用于湿气病症,如水肿、小便不畅等。
4. 健脾养胃:茯苓和白术在参苓白术散中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有较好的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三、参苓白术散的具体作用1. 改善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体质问题,多因日常饮食不规律,过度依赖外食等原因引起。
参苓白术散能增强脾胃的消化能力,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 清热利湿:中医理论认为,湿热体质是由脾胃虚弱引起的,而参苓白术散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提高体内湿气的排泄功能,从而达到清热利湿的目的。
湿热体质往往表现为痰多、口苦、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3. 利尿除湿:茯苓和苓具有利尿除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多余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水肿常见于肾功能不全、心脏病等疾病引起的水液潴留。
4. 健脾养胃:参苓白术散中的茯苓和白术都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

【组成】
人参1kg、白术1kg、茯苓1kg、山药1kg、炒扁豆750g,莲子肉500g,薏苡仁500g,砂仁500g,桔梗500g,甘草1kg
【用法】
上为散。每次6g,每日2次,枣汤调下。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注解】
本方健脾益气利咽,适用乳蛾、脾气虚弱证。症见咽部不适,微痒,或干燥,或有异物感,咯痰色白,面色少华,声音低怯,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扁桃体肿大,充血较轻或不充血,挤压时有少许脓液,舌质淡胖,苔白润,6g,当归10g,熟地黄10g,白芍10g,人参10g,茯苓lOg,炙甘草6g,白术lO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每日 1剂,分2次服。功用:补气养血。主治:气血不足所致贫血,乏力等。
平时常服益气健脾类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等,可防止扁桃体炎发作。
【应用】
1.如见精神疲乏,手足冷,大便溏泄,舌淡苔白等阳虚症状,加制附子、肉桂温阳益气。
2.如气虚血弱,伴见贫血,面色无华等症,可选八珍汤合桔梗甘草汤,以八珍汤双补气血,桔梗甘草利咽祛痰。
3.如咽干,口干,饮水缓解,为气阴两伤,加生脉饮养阴利咽。
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禁忌

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禁忌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
它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多味中药组成。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禁忌。
先说说参苓白术散的功效。
它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作用。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等症状,参苓白术散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容易导致身体虚弱、乏力、面色萎黄等。
而参苓白术散中的人参、白术、茯苓等药材,可以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气血得以生化,从而改善身体的虚弱状态。
其渗湿止泻的功效也不容小觑。
如果体内湿气过重,就容易出现腹泻、大便黏腻不爽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中的薏苡仁、白扁豆、茯苓等具有祛湿的作用,能够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缓解腹泻等症状。
在作用方面,参苓白术散对于慢性腹泻有着较好的疗效。
现代生活中,由于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等因素,很多人会患上慢性腹泻,反复不愈。
服用参苓白术散可以调整肠道功能,改善腹泻的情况。
它对于营养不良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脾胃虚弱导致的营养吸收不良,会使人消瘦、抵抗力下降。
参苓白术散能够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身体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改善营养不良的状况。
此外,参苓白术散还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
通过增强脾胃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然而,参苓白术散也并非毫无副作用。
部分人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口干、口渴的症状。
这可能是因为其中的一些祛湿药物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导致体内津液一时相对不足。
一般来说,适当多喝水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还有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疹等。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及时就医。
在服用参苓白术散时,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首先,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
因为感冒发热时,人体的正气都集中在体表对抗外邪,此时服用参苓白术散可能会影响感冒的恢复。
腹泻治疗名方系列(一)参苓白术散

腹泻治疗名方系列(一)参苓白术散1、简介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被广泛用于腹泻的治疗。
它由参、苓、白术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健脾、固涩的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参苓白术散的成分、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
2、成分参苓白术散的主要成分包括:•参:具有补气、养阴的作用,可以调节肠道功能,改善腹泻症状。
•苓:能够渗湿利水,具有消肿、利尿的作用,帮助减少腹泻的频率。
•白术:具有健脾消食、止泻的功效,可以改善腹泻的症状。
•桃仁:能够活血化瘀,有助于缓解腹泻引起的腹痛不适。
3、作用机制参苓白术散通过多个成分的协同作用,对腹泻症状起到综合治疗作用:•参苓白术散中的参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肠道蠕动和分泌,减少腹泻的发生。
•苓和白术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可以帮助减轻体内湿气,改善腹泻症状。
•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于减少腹泻引起的腹痛不适,改善病情。
4、使用方法参苓白术散的使用方法如下:•一次剂量:一包(10克)。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包。
•使用时将参苓白术散倒入杯中,用温水冲服。
5、注意事项虽然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事项:•在服用参苓白术散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患者慎用,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参苓白术散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在使用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6、副作用参苓白术散属于中药方剂,通常副作用较小。
但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胃胀等症状,通常会自行缓解。
•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7、药物相互作用参苓白术散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包括:•利尿剂:与参苓白术散同时使用可能增强利尿剂的作用。
•其他中药:与其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同时使用可能增加药物效果。
在使用参苓白术散前,请告知医生您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参苓白术散的配方和各药的用量

参苓白术散的配方和各药的用量
叶阳|医师中医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病情分析:你好,参苓白术散的组成如下:莲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砂仁(500克)、桔梗(500克)、白扁豆(750克)、白茯苓(1000克)、人参(1000克)、炙甘草(1000克)、白术(1000克)、山药(1000克)。
指导意见:参苓白术散的主要功用是补脾胃,益肺气,主治脾气虚弱,湿邪内湿,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溏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象细缓者。
西医诊为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附件炎、气管炎等而见有上述证候者,均可以此方治疗。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6-05-2020:49:32。
参苓白术散功效与作用

参苓白术散功效与作用参苓白术散,又称为苓术散,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剂。
它由参、苓、白术三味药组成,具有宽中理气、利水消肿的功效。
参苓白术散在临床上常用于脾胃虚弱、腹泻便溏、水肿等症状的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一、参苓白术散的成分及功效1. 人参:人参具有滋补强壮、升阳益气的功效。
它可以补充人体的精气神,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 苓草:苓草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积的作用。
它可以舒缓胃肠道的不适症状,改善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情况。
3. 白术:白术味甘,性平,有健脾胃、渗湿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机体的消化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泄泻等症状。
二、参苓白术散的主要作用1. 补脾健胃:参苓白术散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2. 利水消肿:参苓白术散可以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的水分潴留,从而起到利水消肿的作用。
尤其适用于面部浮肿、肢体水肿等症状。
3. 调节肠胃功能:参苓白术散可以改善肠胃的蠕动功能,防止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泄泻等症状。
同时具有缓解腹痛、腹胀等不适感的作用。
4. 抗炎止痛:参苓白术散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用于胃炎、肠炎等炎症引起的痛苦。
它可以缓解不适感,减轻炎症反应。
三、参苓白术散的适应症1.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指脾胃功能减退,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疲倦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加消化吸收能力,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
2. 腹泻便溏:腹泻便溏是指大便次数过多,质地稀薄,常伴有腹痛、腹胀、脱水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便溏,增强肠道的吸收功能。
3. 水肿:水肿是指体内的水分潴留在组织间隙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浮肿、肢体水肿等。
参苓白术散可以利尿排水,减少体内水分,缓解水肿症状。
4. 胃炎、肠炎:胃炎、肠炎是指胃肠道的炎症,常伴有胃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药方

参苓白术散药方参苓白术散,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参苓白术散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中国药典》:参苓白术散药方名称参苓白术散处方人参100g 茯苓100g 白术(炒)100g 山药100g 白扁豆(炒)75g 莲子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50g 桔梗50g 甘草100g 性状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药方名称参苓白术散处方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二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冶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
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参苓白术散药方名称参苓白术散别名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1千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塞,腹胀肠鸣,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缓。
现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
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大枣汤调下。
小儿量岁数酌减。
备注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渗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用以载药上行。
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关于《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夏季人际交往是人抵抗能力最烂的一个日寺刻,这个时候的我们非常容易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出现,中医药方在这种小症状上的实际效果全是很好的,下边我们来详细介绍一种中医药方参苓白术散。
基本药方增长山参100g薏苡仁100g白术茯苓(炒)100g淮山药100g薏米仁(炒)75g莲籽50g薏米仁(炒)50g白蔻50g橘梗50g甘草100g 基本特性增长为淡黄色至土黄色的粉末状;气香,味甜。
基本中药炮制增长上十味,破碎成细粉,筛粉,搅拌,即得。
基本功效与作用增长补脾胃,益肺气虚。
用以脾胃虚寒,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困乏。
基本使用方法使用量增长内服,一次6~9g, 一日2~3次。
基本储藏增长密闭式,防水。
基本摘抄增长《中国药典》基本药方增长莲子肉(削皮)、薏米仁、缩白蔻、橘梗(炒令深咖啡色),各一斤。
薏米仁(生姜水浸.削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山参(去芦)、甘草(炒)、白术茯苓、淮山药,各二斤。
基本中药炮制增长上为粉末。
基本功效与作用增长冶脾胃虚寒,饮食搭配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松喘气,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
基本使用方法使用量增长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孩量年纪交互服。
基本摘抄增长《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基本别称增长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
基本药方增长莲子肉(削皮)薏米仁缩白蔻橘梗(炒令深咖啡色)各500克薏米仁(生姜水浸,削皮,微炒)750克白茯苓山参(去芦)甘草(炒)白术茯苓淮山药各1Kg 基本制作方法增长涂药共为粉末。
基本功效与作用增长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主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型体削瘦,胸脘痞塞,腹胀肠鸣,脸色腊黄,舌苔白腻,脉细缓。
现用以慢性肠胃炎、糖尿病、贫血、小孩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以及它活动性肝炎,辩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
也可以用以漫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则。
参苓白术散配方详解:中医经典方剂的应用与效果

参苓白术散配方详解:中医经典方剂的应用与效果引言在中华传统医学中,方剂是药物组合的一种形式,用于治疗特定的疾病或症状。
其中,参苓白术散是一种经典的中医方剂,其独特的配方和广泛的应用使其在中医界享有盛誉。
本文将深入探讨参苓白术散的配方和应用,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的配方参苓白术散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茯苓、白术等。
这些成分各自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共同构成了参苓白术散的独特配方。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力和改善精神状态。
人参的主要功效是补气,对于疲劳、虚弱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茯苓:茯苓是一种利尿药,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此外,茯苓还具有安神的作用,对于失眠、焦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白术:白术是一种健脾胃的药物,可以增强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同时,白术还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对于保护身体健康有积极的效果。
参苓白术散的应用参苓白术散的配方独特,使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情况:疲劳和虚弱:由于人参的补气作用,参苓白术散常被用于治疗疲劳和虚弱的症状。
通过补充体内的气血,参苓白术散可以帮助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
消化不良:茯苓和白术的健脾胃作用使参苓白术散成为治疗消化不良的理想选择。
无论是食欲不振、腹胀还是便秘,参苓白术散都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
失眠和焦虑:茯苓的安神作用使参苓白术散对于失眠和焦虑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参苓白术散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情绪。
参苓白术散的效果参苓白术散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免疫力:人参的补气作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使身体更能抵抗疾病的侵害。
同时,茯苓和白术也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进一步保护身体健康。
改善消化功能:茯苓和白术的健脾胃作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对于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这不仅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
参苓白术散作用与功效

参苓白术散作用与功效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人参、茯苓、白术、香附、甘草等药物组成。
参苓白术散有着较为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在中医文献中有着广泛的记载。
本文将详细介绍参苓白术散的作用与功效,以及临床上应用的一些案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参苓白术散的组成药物。
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具有益气补虚、提神健脾的功效。
茯苓可以利水渗湿,对水肿、脾虚湿盛等病症有一定疗效。
白术是一种常用的健脾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燥湿除湿的作用。
香附可以行气和中,调理脾胃功能不佳的情况。
甘草有着和中益气、缓急止痛的作用,可以协同其他药物的功效。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参苓白术散的作用与功效。
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益气、渗湿利水、调理胃肠功能等多重功效。
首先,参苓白术散对脾胃功能不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其次,参苓白术散可以提高机体的气血水分代谢,对水肿、浮肿等水湿病证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参苓白术散还可以缓解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另外,参苓白术散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参苓白术散的中药组方中,人参是主药,具有扶正固脱的功效。
茯苓是辅药,可以利水渗湿。
白术、香附是佐药,分别具有健脾益气、行气和中的作用。
甘草是使药的药性和其他药物协同作用的药物,也有着苦寒毒性的药性。
这些药物相互配伍,协同作用,发挥出参苓白术散的独特的药理作用。
参苓白术散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和脾胃功能,调整气血水分代谢,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
首先,参苓白术散可以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其次,参苓白术散可以增加胃液的分泌,改善胃酸分泌不足的病症。
同时,参苓白术散还可以增强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另外,参苓白术散通过调节肾脏功能,增加尿液排泄,从而达到渗湿利水的效果。
此外,参苓白术散还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发挥其抗炎、抗氧化作用。
通过以上机制,参苓白术散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不良、水肿、浮肿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参苓白术散的作用与功效

参苓白术散的作用与功效参苓白术散,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草药制剂,由参、苓、白术三味药材组成,具有很强的保健作用。
参苓白术散的主要功效包括益气健脾、温中化湿、利水消肿、安神安眠等。
它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水肿、失眠等一系列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参苓白术散的成分主要有:1.黄芪:参苓白术散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益气固表、健脾开胃、补脑、提神醒脑的作用。
2.茯苓:参苓白术散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抗肿瘤、抗过敏等作用。
3.白術:参苓白术散的主要成分之一,有益气健脾、利湿利水、涩肠止泻的功效。
综合以上三味药材的功效,参苓白术散有以下具体作用和功效:1.益气健脾:参苓白术散可以补气固表、健脾开胃,增加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2.温中化湿:参苓白术散可以温中健脾、祛湿利水,有助于治疗脾胃阳虚、湿浊内蕴引起的水肿、腹胀、尿频等症状。
3.利水消肿:参苓白术散中的茯苓能够利水消肿,有助于治疗水液代谢不畅、水肿、浮肿等问题。
4.安神安眠:参苓白术散中的黄芪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除了以上作用和功效外,参苓白术散还有清热解毒、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它在临床上常用于脾胃虚弱、水肿、失眠等病症的治疗,不仅有效而且安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参苓白术散的作用与功效,以及应用注意事项。
一、益气健脾参苓白术散中的黄芪、茯苓和白术都具有益气固表、健脾开胃的功效。
脾胃虚弱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身体状况,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可以增加胃液分泌,提高消化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
益气健脾还可以增加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消化系统的负担比较重,容易导致脾胃功能不佳。
而脾胃健康与人体的整体健康密切相关。
参苓白术散可以帮助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改善营养吸收不良的问题。
参苓白术散金匮要略原文

参苓白术散金匮要略原文
摘要:
一、参苓白术散的来源
二、参苓白术散的组成成分
三、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四、参苓白术散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五、参苓白术散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
正文:
【参苓白术散的来源】
参苓白术散,出自我国古代医学经典《金匮要略》,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方剂。
它的创制可追溯至东汉末年,历经千百年的临床实践,成为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参苓白术散的组成成分】
参苓白术散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薏苡仁等中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相互配伍,共同发挥出祛湿、和中、调和脾胃等功效。
【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祛湿、和中调胃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湿困所致的症状,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
此外,参苓白术散还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抗疲劳,延缓衰老。
【参苓白术散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中关于参苓白术散的记载,主要用于治疗“湿痹”和“脾胃
虚弱,饮食不化”等症状。
在这些病症的治疗中,参苓白术散能够有效地调和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系统的运作,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参苓白术散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参苓白术散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参苓白术散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老年性疾病等。
同时,参苓白术散也被用于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以满足现代人对健康养生的需求。
总之,参苓白术散作为《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其丰富的治疗功效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充分展示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
补脾胃补肝肾补气血的中成药

补脾胃补肝肾补气血的中成药作为一名高级养生师,我们深知“养生先补脾,治病靠胃”的原则,因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关键器官,所以保护脾胃十分重要。
同时补肝肾和补气血又是常见的养生需求,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来进行养生保健。
一、补脾胃: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为人参、白术、茯苓和泽泻。
可以补脾胃、益气生津、利水消肿、清热除烦、安神宁心。
此方适用于脾胃气虚型的脾胃虚弱,胃口不适、食欲不佳、纳差乏力、面色无华、乏力疲倦等。
食谱:将参苓白术散一包用水冲泡服用,每日2次。
注意事项:(1)不宜与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同食,以免影响药效。
(2)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孩不宜服用。
二、补肝肾:黄芪丸黄芪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为黄芪、枸杞、补骨脂等,有益气养血、强腰健骨、补肾壮阳等功效。
适用于腰膝酸软、乏力少气、头晕懒言、遗精早泄等症状。
食谱:将黄芪丸每次6粒,每日2次,用温水送服。
注意事项:(1)服药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2)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孩不宜服用。
三、补气血:当归血建康胶囊当归血建康胶囊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为当归、芍药、川芎、赤芍、白芍、茯苓、枸杞等,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痛等功效。
适用于气血不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
食谱:将当归血建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用温水送服。
注意事项:(1)女性在月经期间禁止服用。
(2)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孩不宜服用。
综上所述,中成药可以根据不同的养生需求进行选择。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中成药都有自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选择和使用中成药的时候,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和使用。
最后,我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油腻刺激食品,避免过度饮酒和抽烟。
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
这样可以有助于调节身体的功能和提高免疫力,避免生病和保持健康。
参苓白术散方解

参苓白术散方解一、方解介绍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参、苓、白术三味中药研磨成细末调制而成。
此方剂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脾胃湿滞所致的腹胀疼痛等症状。
本文将会对参苓白术散方剂的药物组成、适应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
二、药物组成1. 参:参具有补气养血、益思开胃、健脾养胃的作用。
在参苓白术散方剂中,参是主要药物,能够起到养血补气的作用。
2. 苓:苓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
在参苓白术散方剂中,苓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体内湿气。
3. 白术:白术是一种常用的药材,具有益气健脾、消除湿气的功效。
在参苓白术散方剂中,白术是辅助药物,能够提升方剂的脾胃健运作用。
三、适应症参苓白术散适用于湿热蕴结、脾胃湿滞所致的腹胀疼痛、大便不畅等症状。
具体的适应症包括:1. 湿热蕴结型腹痛:湿热蕴结是指体内湿气和热邪积聚在人体腹腔,导致腹痛、胀满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湿气和热邪,从而减轻腹痛症状。
2. 脾胃湿滞型腹胀:脾胃湿滞是指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气停滞在腹部,引起腹胀、胃口不振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脾胃功能,消除湿气,缓解腹胀症状。
四、使用方法参苓白术散方剂一般可口服或外敷使用。
口服时,可将适量的参苓白术散直接冲服或冲泡服用。
一般建议每日服用2-3次,每次服用2-3克。
早晚空腹服用效果更佳。
外敷时,将适量的参苓白术散与适量的温水调和,涂敷在患处。
外敷可以帮助缓解湿热相关的皮肤问题。
五、注意事项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由于参苓白术散属于中药药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2. 过敏体质者忌用:个别人群存在对中药材过敏的情况,因此对于存在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使用参苓白术散前应先进行皮肤敏感性测试,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3. 用药过量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虽然参苓白术散属于中药方剂,但也不能滥用。
腹泻治疗名方系列一参苓白术散

腹泻治疗名方系列一参苓白术散简介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粪便稀薄、次数增多,并伴有腹部不适感。
腹泻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副作用等。
腹泻严重时不仅会造成身体不适,还有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中医药领域,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腹泻的名方,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参苓白术散的用法、作用机理以及注意事项。
参苓白术散的组成参苓白术散由4味中药组成,分别是: 1. 参:具有滋补脾胃,益气和中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2. 苓:能健脾利湿,止泻,对于湿热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3. 白术:具有健脾健胃,益气固表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4. 泽泻:能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对于湿热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使用方法参苓白术散的使用方法如下: 1. 取适量参苓白术散,一般建议成年人每次服用6克至9克,儿童依年龄适量减量。
2. 参苓白术散可用热水冲服,也可加入温水中搅拌成糊状后服用。
3. 一般情况下,每日服用3次,连续服用3至5天为一个疗程。
4.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可根据需要适当延长疗程。
作用机理参苓白术散通过药物中的成分共同发挥治疗腹泻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如下: 1. 益气健脾:参和白术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
2. 利湿止泻:苓和泽泻具有利湿止泻的作用,能够对湿热腹泻起到治疗作用。
3. 固表止泻:白术具有固表止泻的作用,对于寒泻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事项在使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2. 如果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在使用参苓白术散前应咨询医生意见,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在服用参苓白术散期间,如果出现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小儿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药

小儿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药小儿是我们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他们的健康和成长是每个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其中,小儿的补脾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而针对小儿补脾胃,中成药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它们是安全、有效的。
在本文中,我将列出6个标题,逐一展开分析小儿补脾胃的中成药,并提供详细的食谱、药方及制作步骤。
一、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它主要由四味草药组成:白术、茯苓、泽泻和炙甘草。
它可以调理小儿脾胃不好的情况,改善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症状。
食用方法:将参苓白术散用开水冲泡,每日3次,每次5克。
注意事项:小儿不宜过量饮用参苓白术散,建议遵医嘱饮用。
同时,如果小儿出现呼吸困难、皮肤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就医。
二、六君子丸六君子丸是一种常见的补气中药,它主要由六种草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和陈皮。
它可以调理小儿脾胃虚弱的情况,改善胃口不好、腹泻等症状。
食用方法:将六君子丸用开水冲泡,每日3次,每次5克。
注意事项:小儿不宜过量饮用六君子丸,建议遵医嘱饮用。
同时,如果小儿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就医。
三、补脾丸补脾丸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它主要由五味草药组成:白术、茯苓、砂仁、香附和甘草。
它可以调理小儿脾胃不好的情况,改善食欲不振、胃胀等症状。
食用方法:将补脾丸用开水冲泡,每日3次,每次5克。
注意事项:小儿不宜过量饮用补脾丸,建议遵医嘱饮用。
同时,如果小儿出现心慌、口干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就医。
四、理中丸理中丸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它主要由五味草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和干姜。
它可以调理小儿脾胃虚弱的情况,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食用方法:将理中丸用开水冲泡,每日3次,每次5克。
注意事项:小儿不宜过量饮用理中丸,建议遵医嘱饮用。
同时,如果小儿出现头晕、口干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就医。
五、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它主要由四味草药组成:茯苓、香附、草果和砂仁。
千古名方——参苓白术散(补气剂)

千古名方——参苓白术散(补气剂)I导读:参苓白术散为千古名方,本方为脾虚之证而设,可广泛应用于证属脾虚不运、脾虚内湿、脾虚正衰的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疾患。
名称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丸。
方剂组成人参(去芦)、白术、白茯苓、甘草(炒)、山药各2斤,莲子肉、桔梗(炒至深黄色)、薏苡仁、缩砂仁各1斤,白扁豆1.5斤(姜汁浸去皮微炒),为细末,或制成小丸。
源流发展本方出于《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实为益气汤的加味方。
两方都是该书的著名方剂。
原方属调理脾胃、益气安胎之剂,后人有所发展,加减衍化成多种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如《医方集解》以本方加陈皮治脾胃虚弱兼气滞或痰多之证。
现代作为调理胃虚弱而兼湿的常用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性能效用本方为补气剂,具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的功用。
重在健脾,其次益气,不仅调理,且治大病。
药性中和,甘温而不燥不热,淡润而不腻不寒。
对治疗脾虚腹胀、饮食不消、呕吐泄泻、胸脘满闷,功效尤为显著。
方义分析本方由益气汤加山药、扁豆、莲肉、苡仁、砂仁、桔梗等药组成,用以增强四君中的苓、术的健脾胜湿作用。
方内各药多属甘温甘淡之品。
味甘入脾;温能散寒祛湿,健脾燥湿;淡能淡渗利水;甘温益气,甘淡育阴。
白术、山药、扁豆、莲子、砂仁健脾化湿,和胃理气;茯苓、苡米健脾渗湿;人参(党参代)、甘草益气补脾;此外,山药、莲子、苡仁尚有益肾之功,故本方实为健脾扶正之良方。
药理作用补气益气、和胃渗湿。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大致相当于健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利尿、止泻。
方内的一些主要药物,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苡仁等是分别具有以上作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典中药材:白扁豆
炮制: 白扁豆: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白扁豆: 取净白扁豆,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 微黄色具焦斑。用时捣碎。
药典中药材:白扁豆
性味: 甘,微温。归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白扁豆
功效: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 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 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建脾化湿。用于脾虚 泄泻,白带过多。
药典中药材:人参
性状:
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 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 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 甘。或主根多与根茎近等长或较短,呈圆 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长1~6cm。表面 灰黄色,具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 支根多为2~3条,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 乱,有较明显的疣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砂仁详解>>>
砂仁
药典中药材:砂仁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 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 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砂仁
性状:
阳春砂、绿壳砂: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 不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1~ 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顶 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 软。种子集结成团,具三钝棱,中有白色 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5~ 26粒。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直径2~3mm; 表面棕红色
药典中药材:砂仁
性状:
或暗褐色,有细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假 种皮;质硬,胚乳灰白色。气芳香而浓烈, 味辛凉、微苦。海南砂:呈长椭圆形或卵 圆形,有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 0.8~;1.2cm。表面被片状、分枝的软刺, 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种子团较小, 每瓣有种子3~24粒;种子直径1.5;。 2mm。气味稍淡。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性味: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 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 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 肿。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用法: 9~30g。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功效: 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
药典中药材:莲子
用法: 6~15g。
药典中药材:莲子
存储: 置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详解>>>
薏苡仁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 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 质,收集种仁。
药典中药材:莲子
炮制:
略浸,润透,切开,去心,干燥。本品略 呈类半球形。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和较 宽的脉纹。一端中心呈乳头状突起,棕褐 色,多有裂口,其周边略下陷。质硬,种 皮薄,不易剥离。子叶黄白色,肥厚,中 有空隙。气微,味微甘、微涩。
药典中药材:莲子
性味: 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药典中药材:莲子
参苓白术散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参苓白术散配方详解>>>
参苓白术散 ShenlingBaizhuSan
药典中成药:参苓白术散配方详解>>>
配方: 人参100g、茯苓100g、白术(炒)100g、 山药100g、白扁豆(炒)75g、莲子50g、 薏苡仁(炒)50g、砂仁50g、桔梗50g、 甘草100g。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性状:
本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 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 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 有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 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 粉性。气微,味微甜。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炮制: 薏苡仁:除去杂质。麸炒薏苡仁:取净薏 苡仁,照麸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 本品形如薏苡仁,微鼓起,表面徽黄色。
药典中药材:人参
用法: 3~9g,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一次 2g,一日2次。
药典中药材:人参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蛀。
药典中药材:人参
注意: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药典中药材:茯苓详解>>>
茯苓
药典中药材:茯苓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 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 “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 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 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 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 “茯苓块”和“茯苓片”。
药典中药材:白扁豆
用法: 9~15g。
药典中药材:白扁豆
存储: 置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莲子详解>>>
莲子
药典中药材:莲子
来源: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秋 季果实成熟时采割莲房,取出果实,除去 果皮,干燥。
药典中药材:莲子
性状:
本品略呈椭圆形或类球形,长1.2~1.8cm, 直径0.8~1.4cm。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 和较宽的脉纹。一端中心呈乳头状突起, 棕褐色,多有裂口,其周边略下陷。质硬, 种皮薄,不易剥离。子叶2,黄白色,肥 厚,中有空隙,具绿色莲子心。气微,味 甘、微涩;莲子心味苦。
药典中药材:白术
性味: 苦、甘,温。归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白术
功效: 徤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 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 自汗,胎动不安。
药典中药材:白术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白术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山药详解>>>
山药
药典中药材:山药
药典中药材:人参详解>>>
人参
药典中药材:人参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 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 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 海”。
药典中药材:人参
性状: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 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 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 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 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根茎(芦 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 而弯曲,具不: 照麸炒法(通则0213)炒至黄色。本品形 如毛山药片或光山药片,切面黄白色或微 黄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药典中药材:山药
性味: 甘,平。归脾、肺、肾经。
药典中药材:山药
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 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 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 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冬季 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 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 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 “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 药,置淸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 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 习称“光山药”。
药典中药材:山药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状: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 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 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 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 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 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茯 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 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
药典中药材:山药
性状: 淡、微酸。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 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 白色或黄白色。
药典中药材:山药
炮制:
山药:取毛山药或光山药除去杂质,分开 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切片 者呈类圆形的厚片。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 色,质脆,易折断,切面类白色,富粉性。 山药片:取山药片,除去杂质。为不规则 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 质坚脆,粉性。气微,味淡、微酸。麸炒 山药取毛山药片或光山药片,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状: 淡红色或淡棕色。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 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 淡红色或淡棕色。
药典中药材:茯苓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 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味: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药典中药材:茯苓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 安,惊悸失眠。
药典中药材:砂仁
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药典中药材:砂仁
性味: 辛,温。归脾、胃、肾经。
药典中药材:砂仁
功效: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 油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药典中药材:砂仁
用法: 3~6g,后下。
药典中药材:砂仁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桔梗
性状: 皮部黄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色。气微, 味微甜后苦。
药典中药材:桔梗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厚片。外皮多已除 去或偶有残留。切面皮部黄白色,较窄; 形成层环纹明显,棕色;木部宽,有较多 裂隙。气微,味微甜后苦。
药典中药材:桔梗
性味: 苦、辛,平。归肺经。
性状:
毛山药: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 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 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 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 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 酸,嚼之发黏。山药片:为不规则的厚片, 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 粉性。气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