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 加与减(二)_第01讲 20以内数的认识及简单加减(学生版讲义)
11
随练 4、填一填。 学校操场旁边种了一排树。第 15 棵树和第 19 棵树之间有多少棵树?
(1)画第一个○代表第( )棵树,接着往后画及往后数,再画一个○代表第( (2)再画一个○代表第( )棵树,再画一个○代表第( )棵树。 (3)最后画一个○代表第( )棵树。 (4)一共画了( )个○,就代表( )棵树。再去掉( )个○,剩下( 树和第 19 棵树之间有( )棵树。
7
例题 4、竞选班长.
(1)芳芳得了多少票? (2)军军得了多少票? (3)你能很快地说出谁当上了班长吗?送给他(她)一个
丽丽 军军 芳芳 □□□
吧.
例题 5、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6+( )=10 10+( )=16 13+( )=18 ( )+4=15
12+( )=14 2+( )=17
例题 6、智慧树。
号是( ).
我家门牌号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 1,个位上的数比十位多 3,我家的门牌号
是( ).
随练 随练 1、看图写数。
随练 2、想一想,画一画。
10 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知识精讲
1.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借助小棒计算 例如:计算10 + 5 的结果.
+
=
10 个小棒
5 个小棒
15 个小棒
例题 6、把 12、15、9、20、18、6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随练 随练 1、(
)的前面是 17,(
)的后面是 12。
随练 2、按要求填数。 13、20、5、7、9、6、0、15、10、4、1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加与减(二)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加与减(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理解减法与加法的关系2.学会用竖式算式进行加减法运算3.能够通过练习解决简单的算术问题教学重点1.竖式加减法的算式及其运算规则2.培养学生的头脑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明白减法和加法的关系2.如何让学生理解竖式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如何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算数问题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引入“小明有7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请问小明还剩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询问学生这个问题用了什么运算符号,学生会回答:“用了减号”。
让学生回答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和认识。
主体环节:知识点1:竖式加法•从“加法口诀表”开始启发学生对竖式加法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完成习题《练习册》P22~23知识点2:竖式减法•引导学生阅读解题思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题时可以右上角横线相交法、竖式错位相减法等方法。
并引导学生完成习题《练习册》P24~25结束环节:•教师对今天的知识点进行小结,让学生总结今天上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思维方法,并给学生出几道练习题作业巩固所学内容,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讲解竖式加法和竖式减法。
通过问答互动、竞赛小游戏和练习题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计数法和运算法的规律理解深入,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竖式计算,还需要学生在家里多练习、多复习,才能真正进一步完善掌握这些知识。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难易度,安排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步骤,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
(完整版)北师大小学数学各册知识点全集
(完整版)北师⼤⼩学数学各册知识点全集北师⼤版⼩学数学⼀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各单元的教学内容⼀⽣活中的数(⼀)本单元知识⽹络:(⼆)各课知识点:可爱的校园(数数)知识点:1、按⼀定顺序⼿⼝⼀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单个物体,也可以表⽰⼀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个,还可以表⽰第⼏个,从⽽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数量的多少,序数表⽰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猫钓鱼(0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0”的产⽣,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具(6~10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较(⼀)本单元知识⽹络:(⼆)各课知识点:动物乐园(⽐⼤⼩与⽐多少)知识点:1、⽐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是基于“数数”,⼆是进⾏“配对”,从⽽体验“⼀⼀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这些符号表⽰10以内的数的⼤⼩。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矮(⽐⾼矮、⽐长短)知识点:1、长短、⾼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活中,⼈们习惯把⽔平放的物体的长度⽐较叫⽐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较叫⽐⾼矮。
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较叫⽐厚薄。
它们的⽐较⽅法是相通的。
2、认识⾼矮的区别,知道⽐较⾼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较。
3、知道⾼矮⽐较的相对性轻重(⽐轻重)知识点:1、经历⽐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些具体的⽐较⽅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教案2 搭积木
搭积木(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材第77~78页)1.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 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重点: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即只计算个位,十位不动。
小正方体木块,计数器,挂图。
1.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积木。
师:想不想玩?生:想。
师:老师给同学们每桌两人20块积木,尽情地玩。
设计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他方法,让学生尽情地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
2. 师:看,老师摆的这一摞是几块?生:10块。
师:对,这一摞表示10。
现在请你们摆出13块。
再增加2块,现在有几块?我们可以写成13+2=?13表示先摆的,2表示后摆的,这里的问号就表示摆好以后有几块。
师:现在一共有几块?生:15块。
师:写出式子就是13+2=15(块)。
那么,在计数器上该怎样表示出来呢?教师演示,然后学生操作。
3. 同学们先摆18块,然后拿走2块,该怎样列式呢?生:18-2师:看一看还剩多少块积木。
生:16块。
师:把式子完整地说出来?生:18-2=16设计意图:在开始玩时,学生是没目的的,只是简单的仿造,遇到困难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法认识的巩固,但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原有知识的再现,而其中的同伴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1. 现在请同桌合作,边摆边写出式子。
小组动手操作。
2. 开展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摆法,写出的算式也各不相同,所以让学生拿着记录的算式进行交流,就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算式,这也便于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3. 现在请同学们看算式、摆木块。
(1)14+5=(2)17-6=师:谁先说一说14+5=?是怎么算的?生1:先拨14颗珠子,再拔5颗,数一数是19颗珠子,列式为14+5=1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加与减(二|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加与减(二|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加与减(二)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本教案中,我将详细介绍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加与减(二)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7单元加与减(二)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1.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2. 能够运用数数、实物操作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2. 学生能够运用数数、实物操作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数、实物操作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食物等,引出加减法的概念;2. 知识讲解:讲解加减法的含义,并通过实物操作、数数等方法进行演示;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等方式,巩固所学的加减法知识;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加法:将两个数用加号连接,写在上方,结果写在下方;2.减法:将被减数和减数用减号连接,写在上方,差写在下方。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部分学生仍需要借助实物操作等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加与减二 复习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内容1.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3. 加法与减法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运算,以及加法与减法的应用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鞭、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加法与减法的练习,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加法与减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算。
板书设计1.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3. 加法与减法的应用题。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加法与减法题目。
2. 解决生活中的加法与减法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安排,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激发。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 导入部分可以采用动画或实物展示,例如使用水果图片来展示“加水果”和“减水果”的概念,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 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分糖果、拼图游戏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精创知识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七、加与减(二)-知识点(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二)一、11-20各数的认识1.10前面的数是一位数,10和10后面的数是两位数。
2.11-20各数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11<12<13<14<15<16<17<18<19<203.11-20各数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20>19>18>17>16>15>14>13>12>114. 11-20各数比大小:①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
(如:20>19)②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
(如:18<19)4.10个一是1个十。
5.个位和十位都是数位。
6.“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
(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3个珠子表示3个一。
)7. 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8.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1个一也没有,就写0占位。
(如:20)二、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上的数相加。
三、2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上的数相减。
四、“凑十法”1.在计算进位加法时,先把一个加数分成两个小数,用其中一个小数与另一个加数相加凑成10,再与剩下的小数相加,这种方法是“凑十法”。
“凑十法”可以是“拆小数,数大数”;也可以是“拆大数,数小数”。
2.“拆小数,数大数”将5分成1和4,再用1和9凑成10,还剩下4。
所以10+4=14。
3.“拆大数,数小数”将9分成4和5,再用5和5凑成10,还剩下4。
所以4+10=14。
五、在数线图上表示加法时,加几就往后数几个数。
六、做加法时,当各位相加满十,需要向前一位(十位)进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加与减(二)第2课时古人计数(2)∣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加与减(二)第2课时古人计数(2)∣北师大版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索更多的古人计数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加与减(二)”的第二课时“古人计数(2)”。
我们将详细学习古人如何通过实物和工具进行计数,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计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古人计数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将这些技巧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和技巧,难点则是如何将计数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大量的实物和图片,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供随堂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古代的工具和实物,如算盘、秤等,并让学生们尝试猜测这些工具的用途。
2. 知识点讲解:我会详细讲解古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和实物进行计数,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计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古代的数学题目,并利用古人计数的技巧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板书,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人计数的方法和技巧。
6. 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利用古人计数的技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答案:略答案:略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古人计数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随堂练习中,学生们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我也发现有一些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复习和巩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加与减(二)》|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加与减(二)》|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加与减(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7单元,主要包括了加与减(二)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2. 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3.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2. 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加减法运算;3.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运算;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教学卡片;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做饭等,引出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讲解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掌握运算规律;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数 + 加数 = 和;2. 两位数的减法运算:被减数减数 = 差;3. 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2 + 35 =24 + 56 =37 + 48 =79 32 =58 27 =80 54 =2. 作业答案:12 + 35 = 4724 + 56 = 8037 + 48 = 8579 32 = 4758 27 = 3180 54 = 2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整单元(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整单元(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定律,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挂图、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七单元加与减(二)2. 板书内容:-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定律-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3课时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3课时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3课时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第3课时“有几瓶牛奶”。
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加法来计算两组物品的数量总和,以及如何通过减法来计算其中一组物品的数量。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学习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加减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学生:“一共有几个水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答案。
2.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例题:“小明有3瓶牛奶,他又拿来了2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引导学生通过加法来计算答案。
教师再展示例题:“小明有3瓶牛奶,他喝掉了1瓶牛奶,还剩下几瓶牛奶?”引导学生通过减法来计算答案。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
例如:“我有5个橘子,我又买来了3个橘子,一共有几个橘子?”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5.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加减问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
例如:“我有7个糖果,我又买来了5个糖果,一共有几个糖果?”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 3 | 2 |+++| 5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1)第七单元:加减法(二)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
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
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
(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 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 9(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8)就等于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2)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2)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2)
学生已经认识了10各数,在110的加减法学习时学生对1120各数也有了简单的接触。
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