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文山市第五小学:李盈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情感目标: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具体质量。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质量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运用质量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桶装矿泉水
教学教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板书:千克克)
2.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千克=1000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 出示:一个苹果重200(克);]
问:那一箱苹果呢?[出示:一箱苹果重10(千克)]
2、[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
问: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
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较克和千克大的重量单位——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实际体验、学习新知
(一)建立“1吨”的概念
1、了解“1吨”的物品有多重。[出示桶装矿泉水(实物)]
①请几名学生亲自搬动矿泉水,体验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运很吃力)
②请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书:100千克)
师:把5桶水装在1个袋子里,是100千克。这么重的东西,就是老师也搬不动它。可是,即便这么重的东西,它的重量也没达到1吨;得10个和它同样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总重量才为1吨。(板书“1吨) 2、巩固对“1吨”的理解(以学生体重为例)。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吨”这个重量单位,老师再打个比方。
咱们班有56名同学,有谁能说一说你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生汇报)
师:假设平均一个学生的重量是25千克,那就需要把咱们班40个同学都摆在大秤上,总重量才是1吨。
总结:每个袋子装的矿泉水的重量是100千克,10个袋子的总重量是1吨;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总重量是1吨。根据这些内容,你能说出吨和千克的进率关系吗?(板书:1吨=1000千克)
3、了解重量单位“吨”的应用范围
①在计量较重的物品的重量时,会用“吨”作单位;
②在计量许多物体的重量的总和时,会用到“吨”作单位;
③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交通工具的载重量也常常用“吨”来作单位。“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
请看,在这辆卡车上有“4 t”的字样(放大)。问:这表示什么意思啊?(4吨)
(二)加深对“吨”的理解
出示情景图:怎样理解限重一吨,能想办法帮助小动物们过桥吗?(学生思考,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在生活中找“1吨”
学生自由发言,再次建立“吨”的概念
四、巩固知识,将数学还原回生活
1、完成教科书1题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用手势表示出来.
(1)一瓶墨水重150克。()
(2)一头鲸重2吨。( )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
(4)一桶水重10厘米。()
3、请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 )里。
火车装货( )A、60吨B、600千克C、6000克
一只鸡重( ) A、2吨B、200千克C、2千克
小明体重()A、4吨B、30千克C、800克
每个苹果重( )A、2克B、1千克C、150克
4、请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艘轮船重50( )一个西瓜约重3()一支铅笔重30() 一头大象重7( )一把梳子重50( )小明体重35() 5、课后延伸:读一读这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2012年9月18日星期二
今天清晨9点钟,我就从30吨重的床上起来。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约200吨重的早饭。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的奔向学校,路上碰到了载重量8克的大卡车。中队长检查了我的日记后,竟然在我的日记上写了“可笑”二字,同学们,你们知道可笑在哪里吗?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学生掌握了吨和
千克的关系后再出示并解决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路就会很清晰,对“吨”的概念及应用豁然开朗。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习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笑得前仰后合。做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同时,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背一背等方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是本课的亮点所在。
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可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