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一、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科学、客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以衡量各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并为改进和优化义务教育提供指导。
二、评估指标⒈学校基础设施(1)教学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等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2)运动场地:评估学校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包括操场、篮球场、田径场等。
(3)生活设施:评估学校是否提供饭堂、宿舍、洗手间等生活设施。
⒉师资力量(1)教师数量:评估学校教师的数量是否足够,是否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2)教师素质:评估教师的学历、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等方面。
(3)教师培训:评估学校是否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⒊学生素质(1)学生数量:评估学校学生的数量是否合理,是否超过学校所能承载的范围。
(2)学生学业成绩:评估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包括各科成绩和升学率等。
(3)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情况,包括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⒋教育公平(1)教育资源分配:评估学区内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情况。
(2)教育质量差异:评估学区内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异情况,是否存在贫富差距过大现象。
(3)民族和地区差异:评估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
⒌家庭教育支持(1)家庭教育环境:评估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良好程度,包括家庭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等。
(2)家长参与程度:评估家长对孩子学业和学校活动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3)家庭教育指导:评估学校是否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
三、评估方法评估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分析等。
四、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各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进行分级和排名,为改进和优化义务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附件:⒉评估数据统计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义务教育:指国家规定的必须受教育的阶段,一般为小学和初中阶段。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全国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评估标准。
第二条本评估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县(市、区),旨在评估各地县(市、区)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情况。
第三条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和教育管理四个方面。
第二章教育资源配置第四条教育资源配置要合理,包括师资、教育设施、教育经费和教育用品等。
第五条师资配置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包括教师数量、师资素质和师生比例等。
第六条教育设施要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地和宿舍等。
第七条教育经费要保障合理,包括教育经费来源、分配和使用情况等。
第八条教育用品要充足,包括教学教材、实验器材、辅助教具和计算机设备等。
第三章教育质量保障第九条教育质量保障要全面,包括学生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等。
第十条学生学业水平要达到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包括学科成绩、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第十一条学生身心健康要得到有效保障,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第十二条学生综合素质要全面提升,包括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和社会实践等。
第四章教育公平第十三条教育公平要体现在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机会均衡上。
第十四条教育机会要均等,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等。
第十五条教育机会要均衡,包括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学校差距等。
第五章教育管理第十六条教育管理要规范和有效,包括教育规划、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价等。
第十七条教育规划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包括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规划等。
第十八条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包括学科设置、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等。
第十九条考核评价要科学公正,包括学业考核、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等。
第六章附件本评估标准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1至附件5.附件 1:教育资源配置评估表附件 2:教育质量保障评估表附件 3:教育公平评估表附件 4:教育管理评估表附件 5:其他相关附件附件 6: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详细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内容、实施和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评估标准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评估标准[正文]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基本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发展、家校合作、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管理等。
一、学校基本建设1.1 校舍面积及设施:校舍建筑面积符合规定标准,各项设施齐全,且保持完好。
1.2 环境卫生:学校周边环境整洁,校园内卫生管理良好。
1.3 安全设施:学校配备完备的安全设施,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1.4 学校功能完善:学校设有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并正常使用。
1.5 校园美化及文化活动:校园环境美化工作有效开展,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二、教师队伍建设2.1 教师配备及师资力量:学校教师编制齐全,具备相应专业及教学能力。
2.2 教师队伍稳定性:教师流动率低,有稳定的教师队伍。
2.3 师德师风: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严守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2.4 培训与发展: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育教学质量3.1 教学质量评估:学校组织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监控教学质量。
3.2 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计划按时执行,并能满足学生需求。
3.3 教学方法及手段:学校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4 课程设置:学校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符合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
四、学生素质发展4.1 学习态度及习惯: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积极主动学习。
4.2 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全面了解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4.3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4.4 兴趣特长培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五、家校合作5.1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5.2 家校沟通渠道: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
5.3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活动:学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各类活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项指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项指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关乎社会公平、人力资源培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制定一些指标来评估和监测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教育政策。
下面是具体的十项指标:1.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指各地区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公平程度。
主要包括教师数量、教育设施、教育经费等各方面的平衡性。
2.学校布局的均衡性:指各地区学校的分布是否均衡。
主要考察学校的数量、类型和覆盖面等指标。
3.教育经费的公平性:指各地区在教育经费分配方面的公平程度。
主要包括教育经费的总量、分配比例以及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等方面。
4.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均衡性:指各地区的教师队伍是否稳定且数量均衡。
主要考察教师数量、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师素质等指标。
5.学生的入学机会均衡性:指各地区学生入学机会的分配是否均衡。
主要考察学生的入学率、入学比例和入学方式等指标。
6.教育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公平性:指各地区教育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公平程度。
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评估结果和教学质量等指标。
7.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指学生和家长对教育质量和教育环境的满意程度。
主要考察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反馈、满意度调查和教育满意度指数等指标。
8.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指学生在学业以外的方面的发展情况。
主要考察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指标。
9.教育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指教育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
主要考察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监督措施和成果评估等指标。
10.教育公平的综合评估指标:指各地区教育公平的综合评估结果。
主要考察以上指标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对各地区进行综合排名和评价。
通过以上十项指标的评估和监测,可以全面了解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状况,并对不同地区的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学生的公平获得教育机会。
只有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和竞争力,同时也能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发展。
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标准
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标准
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门槛”,即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级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的情况。
2. “系数”,即县域内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情况,基于8个指标值进行测算。
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方达到国家验收的标准。
3. “工作”,即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包括保障入学机会、落实条件保障、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与管理等4个方面,共17项指标,总分是100分,评估达标标准不低于85分。
4. “满意度”,即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程度。
国务院教育
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以适当方式,就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相关问题征求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意见。
满意
度不低于85%,才能通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国家教育部官网或咨询当地教育部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1]简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引言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接受教育的阶段,是全体公民共同享有的教育权利。
为了保障每个学生接受到公平、均衡的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服务,评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1. 基础设施标准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评估基础设施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数量:评估区域内学校的数量是否足够,以及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
- 学校规模:评估学校的规模是否适中,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是否均衡。
- 学校设施:评估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设施是否完善,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育质量标准评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考虑教育质量。
以下是评估教育质量标准的几个方面:- 教学资源:评估学校的教师素质、教材配备等教学资源是否均衡。
- 教学质量:评估学校的教学效果,包括教学成果、教学方法等。
-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估学校是否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体育健康等方面。
3. 教育机会公平标准评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教育机会是否公平。
以下是评估教育机会公平标准的几个方面:- 招生政策:评估学校的招生政策是否公平,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歧视。
- 教育资源分配:评估学校分配教育资源时是否公平,是否存在地区间或学校间的差异。
- 校外培训:评估学生校外培训的情况,是否存在过度培训和超负荷学习等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方法1. 数据收集评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收集丰富的数据,包括各学校的基础设施情况、教师队伍情况、学绩和学生人数等。
数据可以通过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学校的报表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各项标准的评估结果。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可视化工具来分析数据,比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
3. 问题识别与改进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以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不平衡的地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一:评估目的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各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发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保障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二:评估内容1. 教育资源配置评估a. 学校数量评估:评估各地区学校数量是否与学生人数相匹配,是否存在学校数量不足或过剩的情况。
b. 师资队伍评估:评估各地区的教师数量与质量,包括教师岗位设置、教师资质、教师培训等情况。
c. 教育设施评估:评估各地区的教育设施建设情况,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d. 教育经费评估:评估各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包括教育经费占GDP比例、教育经费分配情况等。
2. 教育质量评估a. 学生学业水平评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
b. 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评估各地区的教学质量,包括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学校课程设置等。
c. 学生综合素质评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包括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方面。
3. 教育公平评估a. 区域差异评估:评估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差异情况,包括城乡差异、东西部差异等。
b. 家庭背景评估:评估各地区不同家庭背景学生接受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包括农村家庭、贫困家庭等。
4. 评估方法a.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得出评估结果。
b. 调查问卷法:通过设计问卷,开展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调查,了解他们对教育资源分配的认知和满意度。
c. 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学校、教育设施等情况,获取直观、真实的评估数据。
5. 评估结果与改进措施a. 提出评估结果:总结评估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b. 提出改进措施:针对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公平性等。
附件:1. 调查问卷模板2. 相关数据统计表格3. 实地考察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基本教育阶段,在中国为九年制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无删减范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引言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教育阶段,为实现教育公平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教育改革和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评估和监测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情况,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
1. 学校资源配置指标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学校资源配置指标:- 学校数量指标:评估一个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可以考虑该地区的学校数量是否足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学校数量是否相对较少。
- 教师配备指标:评估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可以考虑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
- 教育设施指标:评估一个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学生学习条件,可以考虑教室数量和面积、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学校设施的齐全性和质量。
2. 教育质量指标教育质量是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育质量指标:- 学绩指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水平,可以考虑学生的平均分数、及格率、升学率等指标。
- 教学质量指标: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可以考虑教师的教学评估结果、学生的教学满意度等指标。
- 学生参与度指标: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可以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外活动参与度等指标。
3. 教育公平指标教育公平是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育公平指标:- 学生流动指标:评估学生的流动情况和转学率,可以考虑学生的流失率、转入率等指标,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之间的学生流动情况。
- 教育资源分配指标:评估不同地区或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是否平衡,可以考虑不同地区或学校之间的学校资源配置指标的差异。
- 教育机会均等指标:评估不同学生之间的教育机会是否均等,可以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校背景对教育机会的影响。
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评价标准
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评价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任务。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提出了“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的评价标准。
这一标准的实施,旨在推动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在资源配置、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实现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资源配置均衡:包括学校布局、校舍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配置的均衡。
要求各地按照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确保各学校具备基本的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
教育教学均衡: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考试评价等方面。
要求各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确保教学质量和考试评价的公正、公平。
师资队伍均衡:强调教师队伍建设、师资培训、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均衡。
要求各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各学校提供充足的优秀教师资源。
学生发展均衡:学生综合素质、学业水平、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
要求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家庭教育指导均衡:强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均衡。
要求各地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更好地和指导孩子的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同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各学校的办学情况和教学质量。
加强交流与合作:鼓励各地区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分享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各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同时,要加强与国内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
加强宣传与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和意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细则
一档3分,二档2分,三档1分,四档不得分
无师生就餐学校见注2
附件2
河南省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表(试行)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评估标准
得分
(一)入学
机会(20)
1.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
5
县政府制定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办法,并认真实施,得2分;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城区学校建立完善农民工子女学籍档案,得3分。
6.学生宿舍
1.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2.一人一床;3.整洁有序。
1.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3.3平方米;2.一人一床;3.整洁有序。
3
一档3分,二档2分,三档1分,四档不得分
非寄宿学校见注2
7.食堂
1.设施符合卫生规范;2.距污染源25米以上;3.生均1.2平方米以上。
1.设施符合卫生规范;2.距污染源25米以上;3.生均1.2平方米以上。
4.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
5
近三年“分配生”比例达到省定标准得5分,达不到标准的酌情扣分。
1.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
4
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得1分;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得1分;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得1分;
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5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措施,并且落实较好,得2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或实施了其它具体的关爱留守儿童措施,效果较好,得3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
一、办学条件评估指标及内容:1、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普通教室(图书室)生均面积=总面积÷在校学生数;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生均面积=(总面积÷个数)×班数÷在校学生数.(小学要求:普通教室使用面积每个61㎡或生均1。
35㎡;科学实验室使用面积86㎡或生均1.91㎡;图书室6个班80㎡,12个班120㎡,18个班170㎡,24个班220㎡或6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0.29㎡,7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0.22㎡;微机室使用面积每个86㎡或生均1.91㎡;语音室使用面积86㎡或生均1.91㎡.)(初中要求:普通教室使用面积67㎡或生均1。
35㎡;理化生实验室使用面积每个96㎡或生均1。
91㎡;图书室12个班181㎡,18个班261㎡,24个班340㎡,30个班420㎡或12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0.30㎡,13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0.28㎡;微机室使用面积每个96㎡或生均1.92㎡;语音室使用面积96㎡或生均1。
92㎡。
)2、体育运动场地面积(小学要求:消除土操场;设150米环形跑道和60米直跑道(山区农村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至少达到标准篮球场面积420㎡).)(初中要求:消除土操场;设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或11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面积5.9㎡以上,12-18个班的学校生均面积4。
2㎡以上,19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面积3.5㎡以上。
)3、教学仪器设施配备(小学要求: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初中要求: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和初中均要大于或者等于15台。
5、图书册数(小学要求:生均图书30册(不含电子图书).)(初中要求:生均图书40册(不含电子图书).)6、师生比(小学要求: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编制比例城市1:21,农村1:23。
)(初中要求: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编制比例城市1:15、农村1:18。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细则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细则一、绪论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义务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公正、有效的评估体系。
本文将从细则的角度,探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的相关内容。
二、评估目标1. 提高教育质量优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儿童应该享有的权利。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发现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2. 实现教育均衡教育均衡是指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能够照顾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现象。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到各个地区和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教育均衡。
三、评估内容1. 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是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教育的实际情况,并对教育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2. 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衡量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
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学业成绩、课外活动、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3. 教师专业水平评估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教育质量。
4. 教育资源分配评估教育资源的分配对于教育的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评估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可以发现不平衡的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评估方法1. 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这可以帮助评估人员了解学校内部的问题和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2. 考核测试考核测试是评估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学科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评估。
3. 实地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学校的教学环境、师生互动情况等,可以直观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现状,为评估提供客观的数据。
《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区评估验收标准》
《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区评估验收标准》为了促进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陕西省政府制定了《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区评估验收标准》。
这一标准旨在评估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推动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
一、标准概述《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区评估验收标准》涵盖了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学生发展和教育公平四个方面。
该标准以量化考核为手段,通过客观数据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全面评估。
二、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在《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区评估验收标准》中,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1、教育投入:要求县政府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投入,并逐年增长。
同时,要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2、学校建设:要求学校布局合理,校舍安全、宽敞,教学设施完善,生活设施便利。
3、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队伍稳定。
三、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
在《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区评估验收标准》中,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1、课程设置:要求课程设置科学、全面,符合国家课程设置要求。
2、教学方式:要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育质量:要求教育质量稳定,学生成绩不断提高,并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四、学生发展学生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在《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区评估验收标准》中,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1、综合素质: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
2、兴趣特长:要求学校提供多样化的兴趣特长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社会实践: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五、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区评估验收标准》中,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1、招生制度:要求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不得进行选拔性考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细则
教育局、发改委、人社局、财政局、规划局、住建局等
B8.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5%2分.
查阅文件、入学名册等.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5%的,得2分.每低于一个百分点的,扣0.5分,扣完为止.
教育局、残联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方法及细则
责任单位
A3.经费保障
25分
B9.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畴1分;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3分;近两年省财政分解核定的县市、区教育投入任务足额完成5分.
查阅财政、税务、教育等部门提供的相关报表.
1.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的,得1分.
查阅文件、会议纪要、统计报表、招生文件,实地查验.
1.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生”比例控制在5%以内,得2分.每发现一所学校超过5%的,扣0.5分,扣完为止.
2.省示范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比例不低于70%的,得1分;逐年有所提高的,得1分.
教育局、乡镇政府街道社居委
B6.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实现零障碍;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立、完善2分.
查阅编办文件、档案资料,实地查验.
督导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督导经费在预算中单列、活动正常开展的,每项得1分.每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政府办公室、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局、编办、人社局、财政局等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方法及细则
责任单位
A2.机会均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是对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教育部门和决策者了解各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之处,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与公平发展。
下面是几个可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
1.教育资源投入:评估一个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需要考察该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情况。
具体指标可以包括每个学生的教育经费、教师工资、学校建设和维护费用等。
目标是确保各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保持均衡。
2.学校布局与规模:学校的布局和规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
评估指标包括学校的数量、分布是否均衡,学校规模的大小是否合理等。
例如,较为分散的农村地区应该合并小规模学校,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3.师资力量:评估一个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还需要考察师资力量是否均衡。
评估指标包括教师数量、教师素质和教师分配的均衡程度等。
例如,农村地区应优先保证高素质教师的分配。
4.教育质量:评估一个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还需要考察教育质量是否均衡。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毕业生的就业率、升学率等。
目标是确保各地区的教育质量基本平衡。
5.学生流动性:评估一个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还需要考察学生流动性对教育均衡的影响。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学生流动的数量和频率等。
例如,农村学生流动到城市地区接受更好教育的情况应得到关注。
6.目标求学率:评估一个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还需要考察学生的目标求学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升学率、高考录取率等。
目标是确保各地区的学生在升学方面具有相对公平的机会。
7.教育满意度:评估一个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还需要考察教育的满意度。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家长、学生和教师对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满意程度等。
目标是不仅追求教育资源的均衡,还要追求教育满意度的均衡。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可以从教育资源投入、学校布局与规模、师资力量、教育质量、学生流动性、目标求学率和教育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内容与标准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内容与标准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制度,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而所谓的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内容与标准,正是对义务教育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全面评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评估内容与标准,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主题。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 学业水平评价学业水平评价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还应该考察学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等,以确保学生的学业水平得到有效评价。
2. 体育健康评价随着社会对健康的重视,体育健康评价也成为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了解和实践情况等。
这些评价内容可以全面反映学校体育教育水平和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3. 艺术素养评价艺术素养评价是义务教育评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主要包括学生的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旨在检验学校艺术教育水平和学生的艺术修养。
4. 社会实践评价社会实践评价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这一评价内容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反映学校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
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1. 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内容与标准中,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只有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才能有保障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2. 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是对学校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的评定。
它主要包括教室设施、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网络设施、信息化教育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这一评价内容可全面反映学校教学条件的现状和发展水平。
3. 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成果进行的评价。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一、概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是用于评估各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情况的一套指标体系。
它包括了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业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旨在全面了解各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情况,并为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二、教育资源配置指标1、学校数量及分布情况1.1 学校总数1.2 学校类型及比例(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等)1.3 学校分布是否合理(城市、农村等)2、教育投入情况2.1 教育经费占GDP比例2.2 学校设施设备更新情况2.3 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均等情况三、师资队伍建设指标1、教师数量及结构1.1 教师总数及比例1.2 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师比例1.3 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率2、教师待遇和激励机制2.1 教师薪酬水平2.2 评聘晋升制度2.3 继续教育机会及参与度四、学生学业水平指标1、年级合格率1.1 学生学科考试及格率1.2 学生年级晋级率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及实施情况2.2 学生道德品质、体育运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2.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及应用情况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查阅附件部分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教育资源配置:指分配到各地区的教育资源数量。
2、师资队伍建设:指教师人数及其素质水平的建设工作。
3、学生学业水平:指学生在各个学科方面的掌握程度和成绩表现。
4、综合素质评价: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包括道德品质、体育运动、科技创新等方面。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标准解读
书)复印件;
(3)存在结构性缺编;
标要求,每 上;
乐)专任教师数时,对50
(4)教师上课过程性资料。 (4)不具备体育、艺术(美
所学校至少 六项指标达 到上述要
人及以上但不足100人的乡村 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可包 含交流轮岗、兼职、 走教的体育和艺术(美术、
术、音乐)教师资格。
求,余项不
音乐)教师;)
(均达1)标每;个指校标区解(5读0人以上)
(2)教育事业年报数据中要 扣除掉体育馆面积(只包括 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机 房等等)。体育馆面积加到 第五项运动场馆面积中 去。
县备台帐参考
各校区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 面积统计表。
校备台帐参考
(1)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统 计表。 (2)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资 料(产权证书、建筑设计施 工平面图纸)。
教师, 初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 历的专任教师; (2)每个校区(50人以上) 均达标; (3)学生数、教师数以当年
(1)各校区每百名学生拥有 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统计 表; (2)相关文件、资料。
(2)高于规定学历教师名 册; (3)教师最高学历证书复印 件。 (4)全校学生班级人数统计 表
(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 定学历教师数不达标; (2)校际差异系数小学高于 0.50,初中高于0.45; (3)小学专科以下学历,初 中本科以下学历统计在内。
(1)有12个班级及以下的学 校,要求至少有音乐专用教 室1间、美术专用教室 1 间 ; 有 13-24 个 班 级 的 学 校,要求至少有音乐专用教
(1)全县所有小学、初中班 级数统计表;
(1)班级数统计表; (2)音乐、美术教室统计表 (列出每间面积);
(1)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间 数不达标; (2)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 积不达标; (3)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校
标
准
化
建
设
10分
B4
布局调整
(6分)
C10按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当地义务教育学校布局。(6分)
查有关规划。1.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明确永久性保留学校、过渡性保留学校和撤并学校,经县级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并印发(3分)。2.稳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新建学校应当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3分)。☆经核实,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未完成,中小学生标准课桌椅配备率、标准食堂配备率和寄宿制学校一生一铺及宿舍楼内洗浴、如厕率未达到100%的,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C2县(市、区)政府实行义务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城乡中小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2分)
查文件、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相关档案:1.县(市、区)政府成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目标责任制度(1分)。2.建立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良好,校园校车安全(1分)。
B11
教育质量(12分)
C21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择校”问题明显改善。(4分)
查文件、统计报表。1.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1分);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3%(1分)。2.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每所公办学校招生范围、公布招生人数(1分),择校问题明显改善(1分)。
C22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3分)
C15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活动载体。(5分)
查有关文件、实施方案、“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评价方案、教师家访手记等。1.“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三个100%的目标(3分)。2.建立“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考核评价体系(1分)。3.“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评优指标向农村倾斜(1分)。
A3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35分
A3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35分
B6
教师配置
(10分)
C12按编制标准足额配备义务教育教师。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需求。(5分)
查阅有关编制、教职工名册、教师录用文件。
1.按省定编制标准足额配备义务教育教师(2分)。
2.义务教育教师学科结构合理,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需要(2分)。
查阅相关文件、就读名册、留守儿童档案等。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落实流入地政府为主(1分)、落实公办学校为主(1分)。2.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2分)。
C26建立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帮扶制度。(2分)
查阅相关资料、档案。建立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帮扶制度(2分)。
C27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政策落实。(2分)
C24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均衡考核评价机制,并对教育质量均衡实行每学期考核评价。(3分)
查有关文件、档案。1.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均衡考核评价机制(2分)。2.每学期对教育质量均衡进行考核评价(1分)。
A5
义
务
教
育
关
爱
(10分)
B12
关爱机制
(10分)
C25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分)
3.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需求(1分)。
C13建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新进教师根据省里统一部署,主要从资教生、特岗生或免费师范生中招聘录用。(5分)
查有关教师招录文件。
1.县(市、区)政府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3分)。
2.资教生、特岗生或免费师范生政策得到落实(2分)。
C5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征收,并按规定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4分)
查上一年度相关财务报表。1.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率达到3%(1分)。2.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达到2%(2010年以前为%)(1分)。3.由教育部门提出使用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按规定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2分)。
C6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C16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城乡教师统一安排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4分)
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文件、培训经费划拨和支出记录。1.制定教师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规划,确保培训率达到100%(1分)。2.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义务教育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政府预算(1分)。3.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2分)。
B2
经费投入
(15分)
C4县(市、区)政府依法落实“三个增长”,且能向农村倾斜。(6分)
查相关财务报表。1.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高于上年(3分)。
.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省定标准且高于上年(3分)。☆经核实,县(市、区)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未达到省财政厅核定的标准的(鄂财办发[2011]24号),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且能向
农村倾斜。(3分)
查近两年相关财务报表。1.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综合两年结果,体现出向农村倾斜(1分)。2.中央、省拨付的各项教育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并按规定使用(2分)。
C7严格落实国家和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的政策,并在安排支出上向农村倾斜。(2分)
查课表、作息时间表、校本教材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相关文件、档案。1.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分)2.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的学校覆盖面达到80%以上(1分)。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实施面达到90%以上,学生测试合格率达到80%以上(1分)。
B9
教师待遇
(6分)
C17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和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3分)
查上一年度教师工资报表和相关凭证。
1.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和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2分)。2.制定并落实乡镇以下教师补贴政策(1分)。
C18城乡教师住房问题得到解决。(3分)
B5
校安工程
(4分)
C11按照国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4分)
查有关工程进度、听取汇报。1.制定并落实“校舍安全工程”年度实施计划和逐校逐栋改造方案(1分),并得到落实(2分)2.新建或改、扩建校舍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1分)。☆经核实,未采取积极措施,按校舍安全工程规划消除D级危房,仍使用D级危房的,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
附件:
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指标
A级
指标
B级指标
评估标准
评分方法及细则
A1
发
展
规
划
及
保
障
25分
(接
上
页)
B1
政策规划
(5分)
C1县(市、区)政府制定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将义务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分)
查有关文件、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将义务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查相关财务报表。县(市、区)政府从当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并在安排支出上向农村倾斜(2分)。
B3
经费管理
(5分)
C8义务教育经费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3分)
查相关财政预决算报表。1.义务教育经费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1分)。2.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2分)。
C9县(市、区)政府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2分)
查有关文件、公告文本。1.县(市、区)政府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1分)。2.上级拨付的义务教育资金和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全额用于义务教育(1分)。
C20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学生课业负担逐步减轻。(4分)
查有关文件、资料,访谈学生、信访调查等。1.无办重点校、重点班现象(1分)。2.无利用节假日、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有偿补课现象(1分)。3.无乱订滥印教辅资料现象(1分)。4.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措施,课业负担控制在合理范围(1分)。
☆经核实,义务教育学校当年发生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C3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制度,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和监测评价机制。(2分)
查有关文件、数据库和档案。
1.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活动(1分)。2.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进行逐校监测和分析(1分)。
☆经核实,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尚未建立或运转的,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B7
教师管理
(15分)
C14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城乡之间定期轮岗交流,确保师资均衡配置。(10分)
查有关校长聘任文件、教师交流文件、访谈校长、教师。1.实行校长聘任制(1分)、任期制(1分)、交流制(1分)。2.县域内每年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0%,计3分;占5%,计2分;否则计0分。3.把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作为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2分)。4.探索“一校制”、“联校制”、“学区制”、“集团化”、“协作区”等多种办学模式,建立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和服务的制度,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差距(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