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小学“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2024年小学“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2024年小学“养成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本次小学“养成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品德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活动内容:1. 生活习惯培养:通过开展生活习惯培养课程,教育学生养成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个人卫生、安全行为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阅读兴趣培养: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包括图书演讲比赛、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 健康饮食教育:通过开展健康饮食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科学的饮食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4. 环保教育:组织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活动,倡导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 社会公德培养:开展公德教育课程,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社会公德,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6. 创新思维培养: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创意手工、编程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计划:1. 第一周:生活习惯培养a) 组织生活习惯培养课程,教育学生养成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个人卫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b) 举办生活习惯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竞赛的方式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

2. 第二周:阅读兴趣培养a) 组织图书演讲比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

b) 举办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和阅读心得,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第三周:健康饮食教育a) 组织健康饮食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科学的饮食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b) 组织健康饮食比赛,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健康餐食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评比,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4. 第四周:环保教育a) 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b) 进行环保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手工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养成教育》教案——引导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养成教育》教案——引导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养成教育》教案——引导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引导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一、教案背景良好的习惯是个人养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协作。

本教案将通过以下几点引导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1.提高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3.引导孩子学会规划和时间管理。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2.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掌握习惯养成方法,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3.学生能够树立适度的目标,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

2.如何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如时间管理、行为管理、情绪管理等)。

3.如何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如早睡早起、睡前刷牙、健康饮食等)。

4.如何为自己规划时间并进行时间管理(如目标规划、时间分配、事项优先级等)。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引导。

2.视频展示法:播放相关视频,加强孩子对方法和养成良好习惯的认识。

3.教学讲解法:老师进行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感悟。

4.互动实践法:通过互动布置小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学习阶段a)先让学生观看与习惯相关的经典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好的习惯对于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b)老师进行简短的知识指导,介绍什么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并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分享。

c)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存在的良好和不良习惯,并引导学生分析不良习惯对于健康成长发展的危害性。

2. 实践阶段a)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睡眠方面开始探讨良好习惯的养成方法。

例如:合理的睡眠时间安排、与床上电子产品的距离等等。

b)引导学生设计一份自己的时间表,并进行讲解和分享,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

c)让学生互相点评和指出问题,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方法,与同学们一起总结、分享、提高。

小学行为习惯实践活动

小学行为习惯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特举办“小学行为习惯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活动内容1. 学习习惯养成(1)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和学习目标。

(2)课堂纪律教育:加强课堂纪律教育,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3)作业完成情况: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 生活习惯养成(1)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等。

(2)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饮食卫生: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过期、变质食品,不挑食、偏食。

3. 行为习惯养成(1)礼仪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

(2)公共场所文明行为: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不乱扔垃圾,不喧哗吵闹。

(3)交通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4. 团队合作精神培养(1)班级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如义务劳动、关爱老人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活动实施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和责任人。

3. 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座、实践活动等。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项活动方案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项活动方案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项活动方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一环。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并且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为此,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项活动成为一种必要举措。

下面就是一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项活动方案,具体如下:一、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专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自控和责任感。

2.任务:借助各种形式的教育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养成和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内容:1.举行主题演讲:邀请行为习惯教育专家或心理学家进行主题演讲,介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和重要性,并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组织班级互评活动:每个班级选出优秀行为表现的同学,进行班级网上投票和评选,并举行颁奖仪式,表彰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3.开展主题班会:每个班级定期开展关于行为习惯的主题班会,通过案例分享和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进而促使他们积极改正自己的行为。

4.开设行为习惯课程: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行为习惯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帮助学生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和培养方式,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

5.播放相关视频和听取心得交流:组织学生观看与行为习惯相关的视频,如纪录片、动画片等,以激发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之后,进行心得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三、活动具体计划:1.活动时间:将该专项活动安排在学校的常规教学时间之外,可以选择课余时间或双休日进行。

2.活动参与对象:全体学生,包括中小学生和大学生。

3.活动形式:结合在线和线下方式进行,如学习课程、聆听演讲、观看视频、参与班级活动等。

4.活动周期:嵌入常规教学中进行,安排为一个学期的专项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主题活动。

5.活动评估: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填写反馈表,评估活动效果,并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改进,以便优化后续的活动。

《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最终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活动内容:1.让孩子们制定个人目标。

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制定一个能够在一个月内完成的个人目标,如养成每天阅读30分钟的习惯、保持每天锻炼等。

2.组织集中习惯培养活动。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习惯培养讲座,向孩子们介绍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增强自控力。

3.实施组织化的习惯培养计划。

学校可以组织孩子们成立习惯培养小组,每周举行一次小组会议,分享互动,帮助孩子们监督和督促对方养成好习惯。

4.开展个人宣传与展示。

每位孩子都可以制作一个展板,介绍自己在习惯培养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通过展览会的方式进行展示,并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参观。

5.组织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社区图书馆、参与公益活动等,让孩子们亲自实践和体会到养成好习惯的价值和意义。

6.定期评估和总结。

每个月结束后,学校可以进行习惯培养活动的评估和总结,对孩子们的习惯养成情况进行分析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活动方案。

三、活动步骤:1.宣传与调研。

在活动开始前,学校可以进行宣传,向学生和家长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学生对习惯养成的态度和需求,调研习惯养成的现状和问题。

2.目标制定。

根据调研结果,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帮助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技巧供学生选择和参考。

3.讲座和培训。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习惯培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如坚持计划和时间管理、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等,并进行互动和答疑。

4.小组会议。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情况,将学生分为小组,每周举行一次小组会议,分享习惯培养的心得和困惑,相互监督和督促对方养成好习惯。

5.展览和宣传。

每位学生制作一个展板,介绍自己在习惯培养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并在学校举办展览会,展示这些展板,并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参观。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5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5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5篇)第一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目的:教育学生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你们的成长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关每家庭的兴衰。

小行为成就大事业,良好的行为的养成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能让同学们健康成长,下面有以下建议,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勉!二、讲解具体内容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报,睡前刷牙、洗脸。

(2)饭前便后洗后。

(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

(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2、诚实守信,礼貌待人(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以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因。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4)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5)自觉使用礼貌用语。

(6)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7)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要诚恳。

(8)不打架、不骂人。

(9)不给同学起绰号,不直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3、遵规守纪,勤奋学习(1)上下楼梯,轻声慢行,靠右边走。

(2)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

(3)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4)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情当天做完。

(5)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4、孝敬父母,勤劳俭朴(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

(2)体恤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帮父母干一些务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尊重别人的劳动。

(6)爱惜学习用品。

(7)有随便向家长要钱。

(8)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

(9)节约用电、用水。

(10)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

5、严于律纪,遵守公德(1)自己的事情尽力自己完成。

(2)听到别人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范文大全文秘知识活动方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课题的背景及提出、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

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

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另外我校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对策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次我校的研究课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

东街小学“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东街小学“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1、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组织性、纪律性与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训练规范学生的坐立行走姿势,培养学生文明礼仪、学习、自理习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3、通过组织学生训练,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爱校观念和安全意识。

4、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活动主题:队列队形、好习惯伴我成长实践活动三、组织机构:为做好2023年秋季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学校决定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各负其职,密切配合,保证活动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

(一)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班主任、科任教师、安保人员。

职责:德育主任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研究和解决活动中的重大问题。

(二)工作小组:1、辅导员组:一(1):一(2):二(1):二(2):三(1):三(2):四⑴:四(2):五(1):五(2):六(1):六(2):职责:做好各班指导工作,协助班主任训练工作,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并及时向学校汇报和反映学生思想状况。

2、班主任:(共12个班)职责:具体负责学生训练工作,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

3、后勤保障组:肖加辉陈仕坤职责:负责训练期间场地布置等后勤方面的保障,为活动提供基础条件,确保活动工作的正常、安全运行。

4.活动组织:沈国卫陈雪娇影响设备、场地布置:组长(伏祎东)王陟美吴仙琼聂兴堂伏祎东付建才陈仕坤5.活动简讯美篇:陈雪娇6.安全组:学校保安职责:负责训练期间学生人身安全保障。

三、活动日程、内容安排四、汇报表演顺序(计划8月30日下午15:20开始)教室内坐姿、红领巾佩戴、眼保健操f教室门口集合一上下楼f教学楼前集合一升旗仪式一篮球场课间操f进行队列队形表演(稍息、立正、向前看齐、向前看、向左向右转、蹲下、起立、敬队礼、向中看齐f跑步:原地踏步走、齐步走、跑步走、一教学楼前宿舍内务展示一结束总结。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目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 帮助小学生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增强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内容:1. 宣传启动- 在学校内设置宣传展板或海报,介绍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并展示一些正面榜样的事例。

- 在学校广播或班会上播放相关宣传片,并向学生宣传活动目的和内容。

2. 主题讲座- 邀请心理专家或教育专家为小学生及家长进行主题讲座,重点讲解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和意义。

- 讲座内容包括:如何培养积极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社交礼仪、养成绿色环保的意识等。

3. 角色扮演活动- 分组组织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例如:公交车上让座、顺序排队、文明用餐等。

-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由其他小组评价,选出最佳表演。

- 在活动结束后,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表演中的好习惯和改进之处。

4. 校园实地观察活动- 带领小学生走进校园,观察并记录学校内各种行为习惯,如行走有序、环境整洁、课堂守纪等。

- 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观察结果,制定改进计划,通过集思广益的办法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家庭作业与家访- 班主任每周布置一项与良好行为习惯相关的家庭作业,例如:整理书包、主动帮助家人等。

- 家长要求与孩子一起完成家庭作业,并根据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 班主任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与家长交流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并提供建议和指导。

6. 行为习惯展示和颁奖典礼- 在学期末组织行为习惯展示,展示学生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成果。

- 评选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学生,并举行颁奖典礼,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7. 活动总结- 在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活动总结,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设计了一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案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既有课堂活动,又有校园实践,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听讲、整理课桌等。

3.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意识和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良好学习习惯的介绍及具体操作方法。

2. 方法:a) 课堂活动:通过示范、讲解和游戏等形式介绍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如如何整理书包、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等。

b) 校园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了解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培养借阅书籍的好习惯;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优秀榜样的教室,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c) 家庭作业:布置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小学生学习习惯手册,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展示。

四、教学流程安排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 介绍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包括整理书包、课堂作业完成、听讲和复习等方面。

3. 结合实物示范和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良好学习习惯的操作方法。

4.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引导他们了解借阅书籍的流程和规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5. 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优秀榜样教室,让他们了解别人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6. 布置家庭作业,小组合作完成小学生学习习惯手册,并进行小组展示。

7.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习惯改进之处。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是否专心听讲,讲解时的提问回答情况等。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的本活动旨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课间时间活动地点:学校教室或活动场所三、活动内容1. 晨间活动每天上学期间,在学校广播中播放晨间音乐,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晨读或朗读比赛。

旨在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并培养阅读习惯。

2. 午休活动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瑜伽或简单的伸展运动,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放松身心。

3. 课间活动每天的小课间,设置30分钟的活动时间,学校根据学生的年级制定不同的活动方案。

如一年级的学生开展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互动游戏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等。

活动内容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4. 集会活动每周五下午进行集会活动,通过学生演讲、小品表演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

5. 家校互动通过家长会、学校网站等形式,向家长传达学校鼓励学生培养好习惯的信息,提供一些在家中进行的实践方法和活动建议,促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养成好习惯。

四、活动的评估与奖励学校将设立“好习惯之星”和“好习惯班级”的评选,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评价进行评选,并颁发奖状和证书。

同时,学校还将组织以养成好习惯为主题的作文比赛和绘画比赛,并在学校内部进行展示和评奖。

五、活动的持续推进和改进学校将以此活动为契机,积极倡导学生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建立长效机制。

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效果评估,持续改进活动方案,使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六、活动的预期效果通过此活动的实施,希望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和自制力。

2. 提升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3. 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的学习习惯养成记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的学习习惯养成记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的学习习惯养成记活动简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我的学习习惯养成记”,旨在让学生了解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学习习惯调查、学习计划制定和学习习惯养成。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落实到行动中,最终达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活动流程第一部分:学习习惯调查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问卷调查表,填写自己的学习习惯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2.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情况,讲解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不良习惯。

第二部分:学习计划制定1.老师讲解如何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包括制定目标、分解任务、安排时间和跟踪进度等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向老师汇报。

第三部分:学习习惯养成1.老师讲解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养成学习习惯的必要性、养成学习习惯的方法和习惯坚持的重要性等内容。

2.学生将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落实到行动中,并在班级内相互监督和鼓励,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2.掌握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1.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落实个人学习计划并坚持不懈。

2.如何解决坚持不下去的问题。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与示范。

2.个人计划制定与互动讨论。

3.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1.学生自己的学习记录本。

2.学生分享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3.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与技巧。

提醒事项1.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指导。

2.学生需认真完成活动中的各项任务,并在班级内相互监督和鼓励,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3.学生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计划,不可一味地跟风或复制。

4.学生在落实学习计划时,要注意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个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重要素质。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

本篇文章将围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介绍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饮食健康教育活动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到食物的基本营养知识和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企业或农田,让他们亲身感受食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利用日常生活场景,鼓励学生选择健康的食物,避免过多的糖分和高脂肪食品。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可以营造家庭健康餐桌的氛围,促进学生均衡饮食的形成。

其次,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生活习惯。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境卫生先进的场所,如公园、博物馆等,让学生了解清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在学校和家庭中,教师和家长应当给予学生正确的卫生操作指导,如正确刷牙、洗手等。

通过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卫生用品,如肥皂、牙膏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动手能力。

除了饮食和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时间管理游戏或者集体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如何合理利用时间。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制定计划表,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

通过实践和反思的方式,培养学生坚持完成任务、准时上下课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果。

此外,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和人际交往习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社交场景的表演,让学生感受到礼仪的重要性和友善交往的积极影响。

通过观摩社会文化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仪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和社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名称:礼仪小小使者活动目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活动过程:1.通过讲故事、演示等方式,教育学生什么是礼貌、礼仪以及重视礼仪的重要性。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模拟各种社交场景,比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3.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进行互相点评,提出改进建议,并由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组织学生制作礼仪宣传海报,展示在校园的明显位置,提醒同学们注意和重视礼仪。

5.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礼仪习惯,评选优秀礼仪小小使者。

二、活动名称:说话文明,行动有序活动目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言行举止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和班级纪律。

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文明用语和行为的讨论,让他们了解文明言行的重要性和影响。

2.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文明用语和行为守则,例如不骂人、不损坏公共物品等。

3.学校统一规定一个文明象征,比如红花,每位同学每天获取一朵红花作为文明加分。

4.定期对学生进行文明用语和行为的评比,评选出优秀的文明之星。

5.倡导学生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班级组织活动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维护班级秩序。

三、活动名称:乐于助人,友善行动活动目标:培养小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同学间友谊。

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乐于助人的纪录片或故事片,引导他们思考乐于助人的意义和价值。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例如完成项任务,每个小组成员互相帮助、鼓励和支持。

3.学校组织公益活动,比如帮助老人清理院子、植树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乐于助人的快乐。

4.在班级中设置友善行动的“爱心墙”,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帮助他人或被他人帮助的经历并贴在墙上。

5.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老师和同学,提高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通过以上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自控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杨树岭学区营子中心小学孟幻一、活动背景学生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道德素质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长远看,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

根据这一理念并结合我校我实际情况我们展开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学生的个性与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懒惰贪玩,不爱学习;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有的不爱锻炼;有的语言粗俗;还有部分学生卫生存在问题,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

这些不良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们从本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入手,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特别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生命教育、国学经典和文体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活动内容,进而在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校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对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益处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道德修养与情感素养,掌握先进的德育方法,端正教育思想,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改革,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意识。

激发学生努力创造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

三、时间安排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11.1——11.10)第二阶段操作实施阶段(2013.11.11——11.20)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2013.11.21——11.30)四、提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楼道文化建设,细心的你,会有何发现?不错。

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目标:通过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活动内容:1.认知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与好习惯相关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2)邀请专业人士或老师给学生进行讲座,介绍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2.实践环节:(1)制定学生生活习惯规范,鼓励学生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安排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或健身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生活习惯。

(4)找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并让学生互相分享并总结。

3.反思环节:(1)鼓励学生写一篇500字的心得体会,对活动中所培养的好习惯进行总结。

(2)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在活动中发现的好习惯和自己改进的经验。

三、活动计划:本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预计活动总时长为3个月。

1.第一周:(1)认知环节:开展知识竞赛,每个班级选出代表参与活动。

(2)实践环节:分组制定生活习惯规范,每周监督并每月进行总结。

2.第二周:(1)认知环节:邀请专业人士或老师进行讲座。

(2)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

3.第三周:(1)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或健身运动。

(2)反思环节:学生写心得体会。

4.第四周:(1)认知环节:搜集生活中小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

(2)实践环节:学生互相分享和总结。

5.第五周:(1)实践环节:继续推行生活习惯规范,每周监督并进行总结。

(2)反思环节:班级讨论和展示。

6.第六周:(1)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团队活动,培养团队合作与分工能力。

(2)反思环节:学生写心得体会。

7.第七周:(1)实践环节:学生进行个人好习惯承诺,制定行动计划。

(2)反思环节:班级讨论和展示。

8.第八周:(1)实践环节:学生互相监督,对好习惯进行奖惩。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一、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认识,尤其是小学教育,它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性格、习惯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规范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及原则(一)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诚实、守信、勤奋、进取等品质。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备认真、专注、自觉、主动等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具备自律、整洁、环保、健康等生活观念。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使他们具备尊重、理解、合作、互助等交往技巧。

(二)原则1. 寓教于乐: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认识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 榜样示范: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循序渐进:教育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要求。

4. 家校共育: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三、具体措施(一)道德品质教育1. 开展主题班会,如“诚信、友善、尊重”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快乐。

3. 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

(二)学习习惯培养1. 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 加强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

3. 开展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生活习惯养成1. 加强宿舍管理,培养学生自律、整洁的生活习惯。

2. 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3. 关注学生饮食健康,提高学生的饮食素养。

(四)交往能力提高1. 开展团队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好习惯伴我成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好习惯伴我成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好习惯伴我成长好习惯是培养良好品德和形成积极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们培养好习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一份有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以培养好习惯伴随学生们的成长。

首先,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需要明确目标。

在培养好习惯方面,我们可以设立一些明确的目标,如培养学生们的自觉自律意识、倡导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们的生活品质等。

明确的目标能够让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并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们在形成好习惯方面的进展。

其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需要设计合适的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应当紧密结合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和认知到好习惯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一起参与到健康饮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中。

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此外,可以利用校园资源,设计一些游戏和体育活动,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培养友善合作、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

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活动内容需要简单易懂,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活动内容也应当针对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

第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需要合理安排活动形式和时间。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好习惯的养成中。

除了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非传统的教育形式,如户外实践、亲子活动、讲座等。

这样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好习惯的重要性。

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时间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较短暂,容易分散和疲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提出
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2、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

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

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3、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另外,我校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对策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次我校的研究课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

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
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研究目标
1.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学生分段教学目标:
(三~四年级)教学目标:
1.探讨应培养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等形式发现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并进行归类;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五~六年级)教学目标:
1. 探讨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哪些;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初步探究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5.增长社会交往,沟通能力,能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四、研究的措施
1.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钮云祥副组长:陆桂荣、张觉、张玉芳
组员:袁一雄、钱惠芬、沈佐明、朱建华、钟建英、唐丽琴、姚水荣
工作小组:(城南小学由张觉校长负责确定)
组长:张玉芳(全面负责,重抓组织活动)
副组长:沈佐明、钟建英、姚水荣、唐丽琴
组员:所有指导老师
校外基地:岳国勇
后勤:朱建华摄影、音像:金歆炜
2.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

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

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

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

从中得到教益。

3.以活动为载体。

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

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法,最终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分年级给出每个学分与等级。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主要根据自己所在年级评价重点的不同,就学校或教师所结出的几项指标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

2)学生互评
参加小组互评的同学真实客观地对小组中其他的同学给予评价。

主人的内容可以结合各年级评价的重点来进行。

3)教师评价
教师按照有关的要求与项目,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给学生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要以激励评价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