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各工序
地勘施工程序(3篇)
![地勘施工程序(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d49ab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a.png)
第1篇一、前期准备阶段1. 项目立项: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立项。
2. 工程设计:根据项目需求,编制地勘工程方案,包括勘探目的、方法、工作量、技术要求等。
3. 资质审查:办理地勘工程资质审批手续,确保施工队伍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资质。
4. 施工招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公开招标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
5. 施工合同签订:与中标单位签订地勘工程施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现场施工阶段1. 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方案、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安全措施等。
2. 施工测量: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确定施工范围、施工路线、施工点等。
3. 施工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工具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 施工实施:(1)钻探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探施工,包括钻孔、取样、记录等。
(2)槽探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槽探施工,包括槽探、取样、记录等。
(3)坑探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坑探施工,包括坑探、取样、记录等。
(4)地面物探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面物探施工,包括测量、数据处理、解释等。
5. 施工质量监控: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 施工安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三、成果整理阶段1. 资料收集:收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包括钻探、槽探、坑探、物探等资料。
2. 资料整理: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档。
3.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整理、分析、解释等。
4. 成果编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编制地勘报告,包括勘探目的、方法、成果、结论等。
5. 成果验收:将地勘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四、后期服务阶段1. 技术咨询:为用户提供地勘技术咨询服务,解答用户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质量保证:对地勘成果进行跟踪服务,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持续改进: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地勘施工程序,提高施工质量和服务水平。
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
![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68e9912cc58bd63186bd53.png)
t0=2h/V1,是炮点之 下垂直反射波的走
时。
连续介质情况下 反射波时距曲线
连续介质中波的射线和等时线方程
p sin (z)
v(z)
• 定义视速度的倒数为视慢度,它就是射线参数
p.
连续介质情况下 反射波时距曲线
•取连续介质中的一个微元, 记射线某一小段为ds,其垂 直长度为dz,水平长度为dx。 有
X V3
2h2 V2
c os 2
2h1 V1
c os1
X V3
t02
折射波方法的特点
探测能力(低速层、高速层) 断层的影响 梯度层的影响
倾斜折射界面的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
t O1M PO2 MP
V1
V2
hu hd O1Q (hu hd )tgi
V1 cosi
V2
X cos hu hd cosi
V2
V1
sin i V1 V2
下倾接收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tu
X
cos
V2
hu hd V1
cos i
X V1
sin(i
)
tou
tou
2hu V1
cos i
hd hu x sin
上倾接收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td
X
cos
V2
hu hd V1
cos i
X V1
sin(i
)
tod
tod
2hd V1
cos i
V1 V2
cos ic
V22 V12 V2
•折射波的形成
穿透时间
t0
2H cos ic V1
穿透速度
U V1 V1V2
cos ic
地震勘探原理总结
![地震勘探原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6119d313968011ca3009121.png)
油气勘探方法1.地质方法: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地表的地层,岩石对地质资料综合解释分析了解生储盖运移条件进行远景评价.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2.地球化学勘探方法3.钻探方法一、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的方法引起地壳振动,在用精度仪器按一定的观测方式记录爆炸后地面上各接收点的振动信息,利用对原始记录信息经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成果资料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
二、地震勘探的环节:1)野外资料收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三、地震波:弹性振动在地球中的传播统称地震波。
四、波前: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刚刚开始位移的质点构成的面,称为波前。
五、波后:某一时刻介质中各点的振动刚好停止,这一曲面叫波后,也叫波尾。
六、波面:把某一时刻介质中所有相同状态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叫做这个时刻的波面,也叫等相面。
七、射线:是表示地震波能量传播路径的曲线。
八、振动图:每个检波器所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位置的地面振动,它的振动曲线习惯称作该点的振动图。
九、波剖面:在地震勘探中,把沿着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叫做波剖面。
十、地震子波:地震波在地面附近的疏松层中传播的速度非常低,一般为每秒数百米,称为低速带。
十一、地震传播规律反射定律:反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透射定律:透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透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第1、第2两种介质中的波速之比费马原理:(射线原理)/时间最小原理。
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是最小的――费马时间最小原理。
惠更斯――菲列涅耳原理:波传播时,任一点处质点的新扰动,相当于上一时刻波前面上全部新震源所产生的子波在该点处相互干涉叠加形成的合成波。
慧更斯原理:波在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震源,由它产生二次扰动,形成子波前,这些子波前的包络面(envelope) ,就是新的波前面。
十二、时距曲线:指地震波走时与距离的关系曲线,即地震波到达各检波点的时间同检波点到爆炸点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各段的斜率就是各地震波视速度的倒数。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6ac460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5.png)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提纲引言一、数据加载二、置道头三、静校正四、叠前噪音压制五、振幅补偿六、叠前反褶积七、动校正、切除与叠加八、剩余静校正九、倾角时差校正(DMO) 与叠前时间偏移十、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十一、叠后噪音压制引言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
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其中地震资料处理是连接野外采集和资料解释的关键环节。
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助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野外地震资料中包含着有关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包这些信息是叠加在于扰背景上且被些外界因素所扭曲,信息之间往往是互相交织的,不宜直接用于地质解释。
因此,需要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室内处理。
常规处理流程,数据输入→置道头→静校正→叠前噪音压制→振幅补偿→叠前反褶积→抽cmp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初叠加→剩余静校正→DMo或叠前时间前移→叠后褶积→随机噪音衰减→偏移→时变滤波,增益一、数据加载1、数据输入: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炮号、道号波形、道长、采样间隔等等。
二、置道头●道头: 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个固定字节长度的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为道头。
如第8炮第2道,第126MP等。
观测系统定义: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按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井放入地震教据的道头中。
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道都可以从道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炮、哪一道? CIP号是多少?炮检距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8的处里,如抽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
051野外工作方法与地震勘探技术
![051野外工作方法与地震勘探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252042e84868762caaed5d4.png)
第一类:地面微震和其它外界干扰。如风吹草动、人为因素 引起的无规则振动,特点是频带宽(1~200Hz); 第二类:仪器在接收时或处理过程中的噪音;
第三类:震源激发后产生的不规则干扰。
随机干扰表面上不规则,实际遵循统计规律。
工作中,利用统计规律,采用组合检波、水平叠加、垂直叠加 方法压制随机干扰。
在干燥或疏松的岩土中激发时,对有效波吸收强烈,面波能量相对 增强;
爆炸井深时面波减弱,井浅时面波增强。
3)多次反射 当地下存在强波阻抗界面时会产生多次反射。 特点:与一般反射波相似,但视速度稍低,通过时差分析来识别。
2.外界干扰波 1)随机干扰 定义:指无一定规律、无一定频率及视速度、杂乱无章的振动。
相干干扰波记录
3、干扰波调查
为了了解各种干扰波的分布特征,以便采取一系列压制干扰波 的方法技术,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之前,必须进行干扰波调查。
1.震源干扰波调查
震源干扰波调查(a) 干扰波调查记录 (b) 解释结果
目的:确定反射波和干扰波的分布特征,确定有效的观测系统。
具体做法:以小道间距埋置检波器,在零偏移距处激发,随 后移动检波器排列或移动激发震源。每次移动距离应等于一个 排列长度,以保持干扰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2)相干干扰 定义:指外界产生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干扰。
特点:在地震记录上表现为有规律的振动,具有一定的 频率和视速度。
相干干扰产生:在 大型厂矿附近,机器有 规律地连续振动,江、 河波浪冲击岸坡等。如 图5.13所示。
3)工业电干扰
在城市工作,当地
震测线通过输电线路时, 检波器电缆会感应50Hz 电压,形成工业电干扰。
04 地震勘探
![04 地震勘探](https://img.taocdn.com/s3/m/09c75e5ead02de80d4d8409e.png)
掌握
(三)均匀介质、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模型
固体的弹性性质不仅与空间方向有关,而且与空间分布有关
按速度的空间 分布规律划分
层状介质
•速度表现为成层性 •每一层内介质均匀,速度不变 •不同速度区域分界处为地震勘探 界面(水平、倾斜和弯曲界面 ) •两界面之间的间隔称为层厚度 •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模型
过渡
地震子波实际上是由无数个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简谐 振动组成,地震子波与其频谱间具有单值对应关系, 即,任一地震波形都单值对应于它的频谱, 反之,任一频谱都唯一确定一个地震波形 地震波既可用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时间域)来描写, 也可用其频谱特征(频率域)来表述。 在任何一个域内讨论地震波都是等效的。 地震波的时间延续长度与其频谱的宽度成反比。 即,波的延续时间越长,频谱宽度就越小。
产生大量高 温高压气体, 并迅速膨胀 形成冲击波
上万atm瞬间作 用于岩石
球形破坏圈
岩石质点有很 大的永久位移, 形成空穴,消耗 部分能量
塑性形变带
岩石压力<抗压 强度,>弹性限 度
弹性形变区
能量明显衰减 岩石压力<弹 性限度,作用 力小、作用时 间短,岩石表 现完全弹性
该区域中质点振动的传播 形成了弹性波—地震波
掌握
按观测方式划分 二维地震(2D) 三维地震(3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于勘探
重复地震——重复2D
四维地震(4D)——重复3D
时间推 移地震
用于储层预测和油藏开采动态监测
仪器车 钻井车
地震记录
反射波法2D地震勘探野外作业示意图
万道遥测3D地震采集系统示意图
交叉站 仪器车 采集站
采集站
交叉站
地震勘探工序
![地震勘探工序](https://img.taocdn.com/s3/m/e919840c011ca300a6c39095.png)
深水气枪在工作
深水气枪在搬迁
PRAKLA气枪震源系统
1985年中法合作时引进, 8支Prakla-VLK枪,总容 积155立方英寸,工作压 力2000psi,现已停用。
气 枪 在 搬 迁
从加拿大引进的ARKTOS 水陆两栖气枪震源系统—BOLT 长命枪
胜利物探气枪震源系统
胜利701 • 26支Sleeve枪,气枪
轻便人抬钻机
轻便人抬山地钻机
• Qpy30 形式:泥浆钻 能力:30m
• Gy50 形式:泥浆钻 能力:50m
• Wtrz30系列 形式:空气钻、空气震击、
泥浆钻 能力:空气/泥浆钻89m
空气震击钻82m
人 抬 钻 在 工 作
人抬简易钻在工作
山地钻在工作
山地钻在工作
水上小平台钻机 在工作
钻井能力 • WTZ200:
泥浆钻200m
• WTZ-300: 泥浆钻300m 空气钻80m 扩眼150m
5、砾石钻机
•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 砾石钻井工艺叫套管跟 管潜孔震击钻井工艺, 该技术能有效的确保下 药深度。
• 砾石钻机主要用于山前 带、河床、戈壁等砾石 区钻井。
• 图为保定宏业公司(原 BGP机厂)生产的Wtlz6型砾石钻机。
工程目的:接收地震波 分类:采集站分有线遥测与无线遥测;小线分单
个与串;检波器分陆上,水上与沼泽等。
计量单位:道
放线工 在插
检波器
采集站 在水面
采集站在水中
水上检波器串
施工中的施检工波中器的小线
放线工在工作
收工后的采 集站与检波 器串在检修
水上放线
爆炸工序
工程内容:炸药激发是指使用 炸药在地震测量布设的爆炸点上, 按施工设计要求产生地震波的工 作过程。
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
![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3b0f7bf776a20029bd642db6.png)
激发岩性: 疏松岩层(土层)中激发的地震波能量较弱,频率较低,且大部分能量被松 散的岩层吸收;坚硬岩层(石灰岩)中激发得到的地震波振动频率较高,但高 频成分很快被地层吸收,且大部分能量消耗在破坏井壁周围的岩石上。因此激 发岩性应选取潮湿的可塑性岩层,如胶泥、粘土、湿砂等,大部分能量转化为 弹性振动能量。
第四章 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
一、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 二、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 三、地震波的激发 四、地震波的接收 五、地震勘探中的组合法
四、地震波的接收
1.对地震接收仪器的要求
现代地震勘探的采集仪器主要由检波器、放大器、数字记录 器、监视器等硬件组成。 地震采集系统仪器的结构、性能应充分考虑野外工作环境、地 球物理特点,地震仪器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地震仪器应具有高灵敏度和大动态范围的性能。 (2)地震仪器应具有较宽的频带和可选择的滤波器。 (3)地震仪器对地震脉冲应具有良好的分辨力。 (4)地震仪器应具有多道接收的特点。 (5)地震仪器各道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6)小型轻便、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省电、智能化。
(data processing) 地震资料解释 (data interpretation)
野外工作是以地震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野外工 作分为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主要的内容是激发地震波、 接收地震波,以及地震测线、激发点、接收点的测定和一
序列的后勤保障等具体工作。
测量班组 放线班组 钻井班组 爆炸班组 仪器班组 震源班组
排列长度:270m
放炮方式:中间放炮
3.观测系统的图示法
互换关系 互换点 炮点与接收点位置互换,但观测到的是界面上同一反射点,所用 时间相等,这样两个点间的关系称为互换关系。这两个点称为互换 点。
浅谈地震勘探处理方法
![浅谈地震勘探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3ca3305022aaea988f0f7d.png)
浅谈地震勘探处理方法论文提要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震勘探包括三大阶段,野在采集,数据处理和室解释。
其中地震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对地震采集数据做各种处理提高反射波数据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以便于解释。
地震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地震反褶积,叠加和偏移成像三大技术。
地震数据处理出现于20时纪20年代初期,随后的40年间是对光点记录和模拟记录进展处理,处理技术开展较慢,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计算机的出现把地震勘探处理技术带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为数据处理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下面简单介绍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以及地震数据处理的方法。
正文一、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一〕地震数据处理的三个阶段1.预处理,预处理就是把野在数据格式转换成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格式,并对数据做相应编辑和校正。
预处理包括数据解编,格式转换,编辑,几何扩散校正,建立野在观测系统,野在静校正2.常规处理,是对预处理后地震数据做必要的根本处理预算。
常规处理包括反褶积,道均衡,抽取共中心点道集,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切除,叠加,偏移。
3.特殊处理,针对不同目的采用不同的特殊的处理手段,包括t-p变换,小波变换,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子波处理,属性分析,反演。
二、数字滤波〔一〕数字滤波的有关概念从广义上讲,任何一种对输入信号的改造作用都可看成滤波,实现这种滤波的系统称为滤波器,滤波器分为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
1.模拟滤波器,也称电滤波器,它由电阻、电感和点容等元器件组成,它组成的是一个低通滤波器〔LCF〕如图1。
由于模拟滤波器运算速度快,因此某些具有单一滤波功能的构件可由它来完成,但模拟滤波器一旦固定,不易修改,适应面较窄,本钱也较高,所以模拟滤波器进一步开展成了数字滤波器。
2.数字滤波器,数字滤波器主要目的是压制噪声,信号要进展数字滤波,首先要进展采样。
抽样过程要满足抽样定理,不然会使频谱混叠,产生假频,抽样定理可由以下两个公式描述。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https://img.taocdn.com/s3/m/6deb54d328ea81c758f57873.png)
横波(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一致). 振动图: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所处位置关系.波动图:振动在传播过程中,各个质点所在位置组成的波形曲线.视速度:不沿射线方向测得的传播速度.视波长:从波剖面中可得到的相邻两峰或两谷间的距离称为视波长.正常时差:将由震源点激发到某一反射界面的自激自收时间与某一炮检距处接收时间之差,称为正常时差-由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时差.剩余时差:动校正后多次各叠加道时间与其中心点处的时间t0之差.动校正:在水平界面的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t,得到x/2处的t0时间.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求出的地震波速度称为均方根速度.这种近似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射线的偏折.等效速度:在均方介质条件下,理论双曲线与实际反射波时距曲线最佳拟合的介质速度.平均速度:地震波垂直穿过地层的总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行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地震波为地震子波.纵向分辨率:在纵向上能分辨岩层的最小厚度.纵向分辨率能分辨的最小厚度为1/4波长.横向分辨率:指在横向区分最小地质的宽度.设为一个菲涅耳带宽度.地震勘探分为反射波勘探地震法,折射波勘探地震法和透射波勘探地震法,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反射波勘探地震法,其他两种方法用的较少.观测系统:炮点和检波器之间的位置关系动校正过程:从一次反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就得到炮点处自激自收反射时间t0.水平叠加:地震资料数据采集得到的是共炮点记录,在地震资料处理时,根据观测系统进行抽道,得到共中心的点道集,再对共中心点道集进行动校正,然后利用水平叠加技术,就得到水平叠加剖面.影响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叠加速度的影响,界面倾斜情况.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多次波能量得到的压制,绕射波能量加强.地震解释显示方式:波行形式,变面积形式,变面积加波形形式,变密度形式,变密度加波形形式. 地震子波表达式:S(t)=W(t)*R(t)+n(t)地震勘探的主要生产工作步骤为:野外地震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惠更斯原理:是利用波前概念来研究波的传播的。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64d21c4431b90d6c85c789.png)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论文摘要地震勘探就是石油勘探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种。
野外工作是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它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侧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盘盘记录了地面震动情况的磁带。
野外工作是整个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基本任务是采集地震数据。
是从地震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分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
主要内容: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以及地震测线,激发点、接收点的测定。
正文一、试验工作(一)、干扰波的调查,调查干扰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1、地震波波场的特点:地震震源激发以后,在地质介质中产生的振动的总和就是波场L1(x,y,z,t),震源性质以及地质介质中的弹性参数分布情况决定了波场的特点。
在陆地震勘探时,广泛使用浅井、炸药包和它在井中安置的不对称性也会产生一定强度的横波和面波,当采用非炸药震源的激发的波场更加复杂,有的主要激发纵波,有的主要激发横波,但这些震源也不会是纯的,它们总是激发出两种体波以及面波。
各种震源之中,有些是脉冲型的,激发出很短的(约50ms)不超过3~4个周期的振动,有的产生变频正弦振动,其延续时间达若干秒震源激发的振动形状对波场的总形态有重大影响,它会改变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的波所引起的振动之间的关系,当波的震源传播到具有大量界面的地质介质时,产生多次生波(各种类型的一次波和多次波)波场是由数目不多的强一次波和部分二级波加上许多弱的一次波和多次波构成的,当存在折射界面时,则除了反射波外,还有折射波,除了地震震源引起的振动外,波场中还包括外部震源激发的振动→微震。
由于吸收的影响,波在传播过程中,它的振幅逐渐减小,主频逐渐降低,在勘探深度达到4—5 km反射波法工作中,纵波的主频一般为30~70HZ,最高频率达150~200HZ (在坚硬岩石层出露地表面以有在坑道、井中、工程地质勘探时)反之,当进行偏移距达数百公里的区域工作时,纵波的主频不超过3~5HZ,横波的频率一般小于相同路径纵波频率约1.8~2.2倍,瑞雪面波和勒末波之间频率比纵波的小3~5倍)。
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控制
![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81325a9ce53a580216fcfe48.png)
应该获得什么样原始地震资料
应该如何衡量处理剖面的品质 如何提高圈闭识别和储层预测精度
采集施工的信息流
采 集 工 程 施 技 设 工 术 计 设 设 : 计 计
采集施工:
试验 测量 表层调查
质量评价:
测量成果
地 质 任 务
主采集施工
激发 接收 仪器录制 现场处理
表层调查
监视记录 现场处理 剖面
采 集 地 地 成 震 震 果 记 辅 : 录 助 数 据
工程设计的编制和审核
地震采集工程设计包括采集工程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设计的工程项目实 施应满足勘探投资方提出的勘探目标、地质任务、技术指标和其他要求。
采集:针对地质目标,获得充分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 充分: 地质目标体描述充分 空间分辨能力 观测系统设计均匀充分 面元属性、覆 盖次数、系统网格 目的层反射能量充分 饱和激发、耦合 相干噪音描述充分 波散 随机噪音压制充分 叠盖次数 地表调查充分 建模和激发岩性
采
集
地震采集施工
开工前准备 仪器设备:测量
仪器、地震记录仪 器、电缆检波器通 讯工具、钻机、运 载车辆等
主采集前 测量及清障工 作(物理点放 样) 表层调查 试验工作:施 工参数的确定 (激发、接收、 排列)
主采集 激发系统 接收系统 资料的监控
质量评估与验收报告 基础工作:数据 格式正确、整理 上交齐全 监视记录的评测 现场处理剖面的 评价 地质任务方完成 的评估 验收报告的编写
采集是基础,处理是关键,解释是目的。 数据采集的质量制约着处理的质量。只有高采 集质量的数据才能确保处理的高质量,反之, 采集质量也只有通过高质量的资料处理才能直 接的表现出来。 地震资料解释是完成地质任务的保证,解释成 果的精度和质量与采集方法、数据质量、测线 的布置、以及处理的方法、质量密切相关。 地震勘探三个环节--采集、处理、解释组成一 个系统工程,它们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300d15e40975f46527d3e1a4.png)
特点:偏移距比较
大,由于反射波速 度较面波和声波大, 故此,当反射波探 测的偏移距较大时, 在较远处优先接收 到反射波,从而避 开了面波和声波干 扰。
简隔连续观测系统
五、多次复盖观测系统及图示
1、概念:
①复盖次数—同一界面被观测追踪的次数;
②多次复盖—同一界面或界面点被多次观测 追踪;
③多次复盖观测系统—能对地下同一个反射 界面点进行多次观测的野外观测系统,以便 进行迭加压制多次波等干扰波;
1、线路普查—大剖面(未做地震区) 任务:了解区域地质构造情况
2、面积普查:
在油气远景区寻找可能储油气带,研究地层分布, 查明大局部构造,一般在线查基础上进行。
3、面积详查(主测线线距2~3公里)
在一只构造基础上查明构造特点,如:上下层接触关 系、高点位置、闭合度、断层分布等。
4、构造细测:
特点:(1)以一构造或构造带为勘探单位;
(一)、规则干扰波
1.声波干扰:
在坑中、浅井 (或浅水中)、空中 用炸药或用重锤撞击 地面时,都能产生声 波。其特点是速度稳 定(340m/s左右), 频率高,延续时间长, 在地震记录上呈现强 而尖锐的波至。如右 图所示。
声波
2.面波
当震源较浅时,在大地 和空气的分界面附近,由震 源激发可直接产生面波。它 们的传播速度略小于横波, 频率低(有时只有十多赫 兹),能量沿垂直方向衰减 快,沿水平方向衰减慢,延 续时间长,在地震记录上呈 扫帚状,且有频散现象,如 右图。面波虽然在某种情况 下包含着对解释而言是有用 的信息,但通常被认为是干 扰。
2、直角排列方法图示
—为查明沿地表传播的干扰波方向;
A O。
C
A
△ t2
△ t1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b93a26dd36a32d7375810b.png)
第二章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10学时)野外工作是整个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基本任务是采集地震数据。
第一节野外工作方法是从地震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分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
主要内容: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以及地震测线,激发点、接收点的测定。
一、试验工作目的:了解本地区的地震地质情况,确定解决任务所需要的最佳野外方法。
1、干扰波的调查,调查干扰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2、地震地质情况的调查。
⑴调查低降速带的厚度及速度V2>V1在潜水面具有很强的反射,则透射的就少,找油而不是找水,则希望在低降速带的底部爆处,潜水面的深度决定了打井深度。
⑵工区速度的分布规律,一般速度是深度的垂直,这个任务由地震测井来完成。
⑶调查有无标准层:标准层:大面积连续追踪的地下反射界面。
3、选择最佳的激发条件:炸药埋藏深度,药量、炸药组合方式。
4、选择合适的接收条件:确定检波器的组合方式,合适的观测系统。
比如:道间距的为多少最好,第一个检波器与炮点多远,选择合适的仪器因素。
二、生产工作根据试验得出的结论进行野外生产第二节干扰波一、地震波波场的特点:地震震源激发以后,在地质介质中产生的振动的总和就是波场L1(x,y,z,t),震源性质以及地质介质中的弹性参数分布情况决定了波场的特点。
在陆地震勘探时,广泛使用浅井、炸药包和它在井中安置的不对称性也会产生一定强度的横波和面波,当采用非炸药震源的激发的波场更加复杂,有的主要激发纵波,有的主要激发横波,但这些震源也不会是纯的,它们总是激发出两种体波以及面波。
各种震源之中,有些是脉冲型的,激发出很短的(约50ms)不超过3~4个周期的振动,有的产生变频正弦振动,其延续时间达若干秒震源激发的振动形状对波场的总形态有重大影响,它会改变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的波所引起的振动之间的关系,当波的震源传播到具有大量界面的地质介质时,产生多次生波(各种类型的一次波和多次波)波场是由数目不多的强一次波和部分二级波加上许多弱的一次波和多次波构成的,当存在折射界面时,则除了反射波外,还有折射波,除了地震震源引起的振动外,波场中还包括外部震源激发的振动→微震。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65b104af1ffc4ffe47acc8.png)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提纲引言一、数据加载二、置道头三、静校正四、叠前噪音压制五、振幅补偿六、叠前反褶积七、动校正、切除与叠加八、剩余静校正九、倾角时差校正(DMO) 与叠前时间偏移十、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十一、叠后噪音压制引言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
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其中地震资料处理是连接野外采集和资料解释的关键环节。
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助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野外地震资料中包含着有关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包这些信息是叠加在于扰背景上且被些外界因素所扭曲,信息之间往往是互相交织的,不宜直接用于地质解释。
因此,需要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室内处理。
常规处理流程,数据输入→置道头→静校正→叠前噪音压制→振幅补偿→叠前反褶积→抽cmp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初叠加→剩余静校正→DMo或叠前时间前移→叠后褶积→随机噪音衰减→偏移→时变滤波,增益一、数据加载1、数据输入: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炮号、道号波形、道长、采样间隔等等。
二、置道头●道头: 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个固定字节长度的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为道头。
如第8炮第2道,第126MP等。
观测系统定义: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按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井放入地震教据的道头中。
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道都可以从道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炮、哪一道? CIP号是多少?炮检距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8的处里,如抽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
地勘报告各阶段
![地勘报告各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6695b81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3.png)
地勘报告各阶段第一篇:地勘报告各阶段一)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其任务要求主要为:(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
(2)在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现象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活断层、洪水淹没及水流对岸边的冲蚀等。
(3)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符合要求,但其他方面条件较好且倾向于选取的场地,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
在确定建筑场地时,在工程地质条件方面,宜避开下列地区或地段:①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且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的;②地基土性质严重不良的;③对建筑物抗震危险的;④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严重不良影响的;⑤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矿藏或未稳定的地下采空区。
该阶段作为厂址选择来讲称为选厂勘察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首先在几个可能作为厂址的场地中进行调查,从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方面收集资料,并分别对各场地的建厂适宜性作出明确的结论,然后配合有关选厂的其他有关人员,从工程技术、施工条件、使用要求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对比,最后选择一个比较优良的厂址。
(二)初步勘察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初步勘察是在可行性勘察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实际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以及勘探测试工作,为确定建筑物的平面位置,主要建筑物地基类型以及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工程方案提供资料,对场地内建筑物地段的稳定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搜集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取得建筑区范围的地形图及有关工程性质、规模的文件。
(2)初步查明地层、构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以及冻结深度。
(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规模、成因、分布、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地震勘探各工序
![地震勘探各工序](https://img.taocdn.com/s3/m/9be4c42567ec102de2bd89cc.png)
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
地球物理勘探
以岩石间物理性质差异为基础,以 物理方法为手段的油气勘探方法, 称为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弹性波理论, 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记录一定范围内弹性波 场,对其特征进行研究以获得深部地层地质构 造的相关信息。 地震勘探以其高精度、高回报得到了迅猛 发展,勘探理论、仪器、方法不断推陈出新, 成为石油行业无可争议的首要勘探手段。
钻机分类:使用的钻机主要有车装风钻、车装水钻和
人抬钻等。
陆地钻机
车装沙漠钻机
人抬山地钻
滩海使用的钻机
滩海使用的钻机
钻井作业
滩浅海的人工打井
3、激发工序
工作内容:将震源激发。按照仪器的要 求,接收仪器的激发指令后激发
工作目的:激发出地震波 工作方法:炸药、气枪、可控震源等
炸药震源
4、接收工序
工作内容:放线工把电缆、检波器、采集站、电源站、 交叉站、电瓶等按施工设计要求摆放和埋置在检波点
位上,以及配合该项工作所需的排列收集倒运、故障
查处、专项工具维修、保养等辅助作业的过程。
工作目的:接收地震波 分类:采集站分有线遥测与无线遥测;小线分单个与 串;检波器分陆上,水上与沼泽等。
陆地检波器
水中压电检波器
数字检波器
无线遥测采集站
大线、小线、采集站
陆上放置的大小线与检波器
水上放线
5、仪器工序
工作内容:按设计要求,监视外线排列质量, 控制激发,将地震信号记录在地震勘探专用
磁盘上,以及为配合该项工作所需的专用工
具检验、维修和其它辅助作业等。
地震勘探的流程
![地震勘探的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bdcca4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8.png)
地震勘探的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震勘探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勘探技术,通过观测和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可以揭示地下结构和岩石特性,为石油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提供关键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采集效果
三维地震采集单炮
采
野外施工现场片断 青海山地施工
滩海过渡带施工
可控震源:M26HD/623B型
4、接收工序
工作内容:放线工把电缆、检波器、采集站、电源站、 交叉站、电瓶等按施工设计要求摆放和埋置在检波点 位上,以及配合该项工作所需的排列收集倒运、故障 查处、专项工具维修、保养等辅助作业的过程。
工作目的:接收地震波 分类:采集站分有线遥测与无线遥测;小线分单个与
地震勘探 野外采集工作方法
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
地球物理勘探
以岩石间物理性质差异为基础,以 物理方法为手段的油气勘探方法, 称为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弹性波理论, 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记录一定范围内弹性波 场,对其特征进行研究以获得深部地层地质构 造的相关信息。
工作目的:为后续工序施工及成果图指明确切位置 测量分类:分常规测量、实时差分测量两种方法
测量人员在使用GPS定位
测量人员用GPS定位
水上的定位设备
陆地施工的测量标志
海滩上的测量标志
水上的测量标志
2、钻井工序
工作内容:钻井是指在地震测量布设的炮点上依据施 工设计的井深、井数的要求,使用钻机设备所进行的 钻进及为配合该项工作所做的辅助工作等。
地震勘探以其高精度、高回报得到了迅猛 发展,勘探理论、仪器、方法不断推陈出新, 成为石油行业无可争议的首要勘探手段。
地震勘探三大环节
野外采集工序
测量定位
布设排列
钻井下药
激发、接收、录制 资料整理上交
1、测量工序
工作内容:测量是指将勘探部署图上点、线、网按 要求运用测量的方法放样到实地,为地震勘探施工、 资料处理、资料解释提供符合要求的测量成果及图 件等。
串;检波器分陆上,水上与沼泽等。
陆地检波器
水中压电检波器
数字检波器
无线遥测采集站
大线、小线、采集站
陆上放置的大小线与检波器
水上放线
5、仪器工序
工作内容:按设计要求,监视外线排列质量, 控制激发,将地震信号记录在地震勘探专用 磁盘上,以及为配合该项工作所需的专用工 具检验、维修和其它辅助作业等。
炸药震源
胜利物探气枪震源系统
胜利701 • 26支Sleeve枪,气枪
总容积1640立方英寸 • 工作压力:2000psi • 枪阵峰值:85.4barm
胜利703 •28支BOLT-2800枪,气枪
总容积2070立方英村 •工作压力:2000psi •枪阵峰值:85.4barm
气枪震源在工作
工作目的:把炸药放到地下一定深度。 钻机分类:使用的钻机主要有车装风钻、车装水钻和
人抬钻等。
陆地钻机
车装沙漠钻机
人抬山地钻
滩海使用的钻机
滩海使用的钻机
钻井作业
滩浅海的人工打井
3、激发工序
工作内容:将震源激发。按照仪器的要 求,接收仪器的激发指令后激发
工作目的:激发出地震波 工作方法:炸药、气枪、可控震源等
工作目的:记录地震波 分类:分有线遥测仪器与无线遥测仪器
无线遥测地震仪
有线遥测地震仪
仪器操作员在操作仪器
工作人员在维修仪器
检波 器
采集 站
大线
运 载 装 备
运 载 装 备
滩涂运载设备-罗立冈
滩涂运载设备-赫格龙
水上运载设备-橡皮艇
野外采集流程
布 设 炮
激点发
布设检波器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