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修辞方法汇总(8)——通感、互文,附练习
修辞手法-笔记与练习(含答案)
修辞手法**回答理解文部分的修辞问题时,切记勿谨回答如: "反复"而已,应回答"反复修辞手法"为妙。
练习1. 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月色似银。
( )2. 白方天使耐心地服侍病人。
( )3. 这场战役持续了七天,最后敌军夹着尾巴跑了。
( )4.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华无边的天山呢?( )5.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沒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氣。
( )6. 为了人类,它的确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要求予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 )7. 他沒有把窗关紧,跑了不少冷气。
( )8. 林黛玉的身体实在太弱了,来阵风便能将她吹倒。
( )9.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10. 田野里的青青麦苗,大路上的簇簇房舍,蓝天上的白云、飞鸟,构成了一幅异常清新、美丽、富有诗意的图画。
( )11. 说话不算数的人,谁还能够相信他?( )12.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1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勾。
( )14. 我你之间已经形式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15. 天空中撒满了眨着眼睛的星星。
( )16.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热得快起火了。
( )17. 汽车在马路匆忙地奔跑。
( )18.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
( )19.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20.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无忧无虑地生长。
( )21. 什么叫独断?就是我说的话就对,人家说的话就不对。
那还辩什么呢?( )22. 走出去,是梦境;走进来,是现实。
( )23. 即使遇到了荆棘,我也不会放弃。
( )24. 古文已经死了。
( )25. 就这样,她一天又一天,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
( )26. 有了“四时长放浅深红”的杜鹃花,使这公园生色不少。
( )27.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使我们有了奋斗的目标。
【高中】文学类文本十二种修辞专题知识梳理 (附例题及答案)
【高中】文学类文本十二种修辞专题知识梳理(附例题及答案)壹~知识梳理~知识点1、基本含义与能力范围《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一种命题趋向:试题侧重能力的考查。
但须注意的是,不再要求识别常见的修辞方法并不等于不辨别掌握。
因为对“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的领会是以了解、识别修辞手法为基础的。
“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范围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还是以原考试说明为准,即比喻、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引用、比拟、对比、对偶、反语、反复、借代等12种修辞手法。
“表达作用或效果”主要是通过对具体文段中运用的不同修辞手法分析理解,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知识点2、常见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作用或效果1、比喻(1)明喻。
如:他那张脸皱缩得像个干瘪的茄子,不知怎么会那么愁闷?(2)暗喻。
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
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三种比喻的区别:明喻出现本体、喻体,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等;暗喻出现本体、喻体,不用比喻词;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通感(移觉)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交口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效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本体特征+人物情感/事物状态2、比拟(1)拟人。
如: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2)拟物。
如:在众人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走了。
(以人拟物)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以物拟物)效果:生动形象,增强感情色彩。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比拟用描写乙事物的词语来描写甲事物;比喻出现喻体,比拟不出现拟体;比喻常用名词,比拟常用动词、形容词。
3、夸张(1)扩大。
如:这家伙一手遮天。
(2)缩小。
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
如:看到那片麦田,我就闻到了香面包的味道。
效果: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4、借代(1)特征代本体。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活泼生动。
在阅读和写作中,也都会涉及到对修辞的赏析或应用。
修辞手法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基础知识之一。
今天,《七彩语文·初中》编辑部为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八类修辞手法,一起来学习吧!01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
常是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令人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02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感到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03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修辞手法大全(含例子)
70种修辞手法介绍:1. 比喻- 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都出现。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用“是、成为、变成”等词连接。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借喻隔阂。
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情感、语言等。
比如“大海是如此的变幻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3. 夸张- 扩大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缩小夸张:把事物往小、少、慢等方面夸张。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4. 排比- 句子排比:多个句子结构相似。
如“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 短语排比:如“这个秋夜,是寂静的,是温和的,是梦幻的”。
5. 对偶-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关。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串对:上下句意思连贯,有承接、递进等关系。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反复- 连续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
如“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 间隔反复:相同词语或句子间隔出现。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 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8. 反问- 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如“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实际意思是那条街热闹。
- 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意思是字典是良师益友。
常见语文修辞手法:通感
常见语文修辞手法:通感通感指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通过变换感觉角度来描述事物的性状和情貌。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后一句的妙处,在于用听觉的“闹”来表现视觉感受,呈现出杏花盛开、春意盎然的景象。
简介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
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
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修辞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历史记载通感中之一是“听声类形”。
马融《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像飞鸿。
”(《文选》)这样的通感是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闻乐来的:“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
’”杜预注:“论其声。
”按在“曲而有直体”下又称“曲而不屈”。
孔颖达正义:“季札或取于人,或取于物,以形见此德。
每句皆下字破上字而美其能不然也。
……物有曲者失于屈桡,此曲而能不屈也谓王者曲降情意,以尊接下,恒守尊严,不有屈桡。
”此则听《大雅》之乐声,有类于王者以尊接下之形。
《礼·乐记》:“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正义:“止如槁木者,言音声止静,感动人心,如似枯槁之木,止而不动也。
倨中矩者,言其音声雅曲,感动人心,如中当于矩也。
互文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互文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互文是指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互文的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什么是互文互文是指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互文的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在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互文一般有四种类型:1、单句: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2、对句:就是对(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隔句: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
例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4、排句: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
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互文的作用是什么互文的表达作用是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版)
修辞手法修辞的概念:从理论上讲,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广义地说,它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它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辞方式(也叫修辞格)。
修辞的整体作用: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等联接。
常见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造句:(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的比喻词中“是、成了、变成”等联接。
典型形式是:甲成了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造句:(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造句:3、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拟1、分类(1造句:(2造句:2???3?(1)重点在“(21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造句:(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培根)3、排比的作用: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得人或事物。
1、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造句:(2造句:(3造句:(4造句:(5造句:(6造句:(7造句:2(1(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五)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修辞手法知识点(附习题+解析)
一、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甲事物喻乙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词联结。
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被堆成雪白的山冈。
③借喻。
典型形式: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如:“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同一个本体。
如:瞧,那骑着自行车翩翩而来的一群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3)比喻的作用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1)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比拟的作用正确运用比拟,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使用时注意事项①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感情相悖)②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学霸笔记】修辞方法汇总(1)——比喻,附练习
【学霸笔记】修辞方法汇总(1)——比喻,附练习比喻0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
02构成本体、喻体、喻词。
03作用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04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有“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形式:甲像乙。
【例1】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例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没有喻词,喻词有“是、成为、出现”等;形式:甲是乙。
【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堂随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
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
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
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①。
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人们就又开始吃着喝着。
谁都知道,明儿是三月底,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
不过,往常的集日,李屠户都是起早宰杀,日出上路,当天到镇上卖售新鲜。
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②。
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草呢,也相跟着疯生疯长。
要锄地,要施肥,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顾上谁哩。
月亮已经升了上来。
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能清晰地听见村街上走动的脚步声,踢里踏拉,由西往东,渐次地远了。
(节选自阁连科《黑猪毛白猪毛》)1. 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B. 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C. 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D. 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答案】A【解析】1.A项,是两个疑问句,没有用到修辞;B项,“睡醒”是拟人手法;C项,“如蚂蚁搬家”是比喻;D项,“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是夸张。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通感」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通感」通感[定义] 在表达中将人们的各种感官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相互沟通连接起来,把一种感官感觉转移到其他感官感觉上,从而在多种感官感觉中共同描绘同一表达对象,使其丰富生动的修辞方式。
由于通感是感觉间的移动,所以又称移觉。
[例释] 根据所沟通的感觉的数量,可分为两类:(1)单项通感。
两种感觉之间的相互沟通,即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用另一种感官的感觉来描述。
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属于嗅觉,歌声属于听觉,用属于听觉的高楼上的歌声来描摹清香,使歌声具有了淡淡的香味,缥缈、轻柔而又回旋盘绕,让人如痴如醉。
例2: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刘白羽《长江三峡》)这是视觉向听觉的转移,用属于听觉的乐曲来描述属于视觉的草坂,就使草坂具有了乐曲的优美旋律,乐曲具有了草坂的鲜艳色泽,两者相交相融,犹如一幅配乐画。
(2)多项通感。
多种感官的感觉之间的沟通,即用多种感官的感觉来描述某一感官的感觉。
例3: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郭风《叶笛》)“笛声”是听觉,“青草的香味”和“龙眼花的香味”是嗅觉,“太阳的光明”是视觉,因此例句是听觉、嗅觉、视觉三种感觉之间的融通。
若只从听觉的角度描写笛声如何婉转悠扬,也可以,但显得单调;而嗅觉和视觉的融入则使笛声具有了香味和色彩,使飘忽不定的声音变得真实可感。
例4:她刚开到口,说到话,这一条嗓子,才爱煞人呀!有四个字可当。
四个什么字?尖、甜、媚、脆。
(王少堂《武松》)如何将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嗓音表现出来,单凭听觉恐难以胜任,必须调动其他的感觉来形容。
“尖”可听可见可触,集三种感觉于一身;“甜”是味觉,“媚”是视觉,“脆”是听觉,四种不同的感觉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把声音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辨析1] 通感与比喻。
两者都有通过相似的事物来描写某一表达对象的特征。
2024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总结修辞手法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和运用的知识点之一。
下面是2024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的复习总结。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来形象地描述或抒发情感的修辞手法。
常用的比喻手法有直接比喻、隐喻、拟人比喻等。
直接比喻:通过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例如:“他像猎人一样追逐自己的梦想。
”隐喻:通过暗示的方式比喻事物,使表述更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这个世界是一本巨大的书。
”拟人比喻:将非人事物具象化,赋予其具有人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夜空中的星星在眨眼睛。
”二、拟声拟声是通过语言模拟声音的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风呼啸着过去,树枝发出咔咔的声音。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过分夸大,以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例如:“他跑得飞快,像一只飞驰的猎豹。
”四、对仗对仗是指在诗句或句子的结构上形成平衡和呼应的修辞手法。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排比排比是通过将同类事物或句子并列起来进行修辞,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例如:“我跌倒过,我哭过,我笑过,我受伤过,但我从未放弃过。
”六、比照比照是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七、借代借代是通过引用其他事物或概念来更加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例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八、反问反问是用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以引发读者思考。
例如:“难道你就不感到后悔吗?”九、设问设问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例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十、夸张夸张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过分夸大,以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例如:“她哭得像个泪人儿。
”十一、相对法相对法是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例如:“他的长相平平,但他的内心却异常强大。
”以上是2024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的复习总结,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除了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考生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之互文、比喻+课件19张
• 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 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 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徐迟《哥德
巴赫猜想》) • 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 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杨沫《青春之歌》) •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 这里成了花的海洋(“海洋”修饰“花”)
• 解析:上例用“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描绘海浪 的形态,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是晓雾弥漫,是暮烟霭 霭,给人以沾衣欲湿、虚幻迷离的感觉。
•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 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高三复习语法突破
——修辞手法之互文、比喻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 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 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 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 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 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 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比喻的作用
• 明喻,是喻体、本体、比喻词同时出现的比喻,是将具 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基本上不相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 种修辞手法。明喻用另外的事物来比况某事物能,表示 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而且能被明显地看出来。
• 明喻的基本表达方法是"A像B",“像”作为比喻词,还 常用“如”“若”“好像”“像…似的”“如……似 的”“似”“若……似的”“像……一样”“像……一 般”“如……一般”“如同”“好比”“犹如”“仿 佛”“仿佛……似的”“宛如”“……一样”“……似 的”等与“像”等价的比喻词。
小学生必学的8种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
小学生必学的8种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小学语文中的几种修辞方法吧!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分类详解(附练习题),给同学们看一看!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分类详解(附练习题),给同学们看一看!01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互文通感顶真借代双关
初中常见的几个修辞手法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意义双关【例】《》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借代(散文常考)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例子(1):巾帼不让须眉。
(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
)例子(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借代尸体。
)例子(3):过尽千帆皆不是。
《梦江南》.其二温庭筠(以「帆」借代帆船。
)例子(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陶潜(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
)例子(5):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
白衣天使,代指护士。
顶真也称“顶针”、“蝉联”、“联珠”,是对联的一种修辞手法。
其特点是用联语中前一句的末字(词)作为后一句的起字(词),句子首尾相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读来令人拍手叫绝。
顶真联,按顶真单位分为字顶真、词顶真等,按联中的顶真位置,可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
字顶真联,是以字为顶真单位。
如:水面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互文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
(王昌龄《出塞》)②主人下马....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上了船。
(白居易《琵琶行》)....客在船,③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凶悍的差役来到我们村里催租时,)到处叫喊,到处骚扰(即“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
16常用的修辞方法及答题技巧—互文
十六、互文
指古代诗文上下文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语言精练,避免内容的重复,耐人寻味。
1、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
2、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
清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文中常见例子:
例①“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
例②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意思是:(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例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回到家里)分别打开东屋西屋的门,然后分别坐在东屋西屋
的床上。
用词手法介绍 比喻 对比 互文 顶针 双关 通感 反语 借代 对偶 反复 排比 夸张
比喻1、定义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⑴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⑶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⑷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作用(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5、构成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⑴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⑵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⑶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6、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7、举例恩重如山冷若冰霜胸有成竹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声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对答如流刀山火海a.明喻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b.暗喻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c.借喻望穿秋水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语文修辞手法知识清单典型练习
语文修辞手法知识清单典型练习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霸笔记】修辞方法汇总(8)——通感、互文,附练习
通感(移觉)
01概念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02作用
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令人回味无穷。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互文(互辞)
01概念
指诗文相邻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02作用
互为渗透,互为补充,使内容更充实、丰富、饱满。
【例】秦时明月汉时关。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的意思。
实际上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
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
课堂随练
1.下列句子运用通感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C.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
D.他有着鹰一般的眼神和肥厚的嘴唇。
2.下列诗句使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米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答案】1.C 2.B
【解析】1.C项,“气韵”的含义是抽象的,而“流动”的气体“风”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流动”的液体“水”是我们可以看得见的。
通过这样的感觉移用,原本抽象的意境和韵味就变得十分具体、生动而传神,让人容易理解,而且给人强烈的印象,语言也显得新鲜别致。
2.A项,运用了对比、对仗;B项运用了互文;C项,运用了借代;D项运用了比喻、对偶和反问。
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