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注意稳定性的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以下是论文的内容,请按照正确格式将其排版。(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行距、字距)

图2 文字呼应

关闭解说词

静音

(第一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多媒体教材的编制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编制多媒体教材的过程中,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充分考虑多媒体呈现的优势和学习中的认知规律,利用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调动好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段)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任何教学活动,如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都是在注意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进行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长时间的注意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编写多媒体教材的过程中,应当很好地利用和保持注意的稳定性,以便于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段)屏幕是多媒体教材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画面语言这支“笔”将多媒体教材表现的淋漓尽致。多媒体画面语言中的“图”、“文”、“声”、“像”以及他们的组合构成了多媒体教材的“元素”。那么,如何在多媒体教材中合理利用这些元素,保持学习者注意的稳定性呢?本文就从图、文、声、像这几个方面对多媒体教材的设计进行分析。一、界面设计(第四段)注意的稳定性主要与人的积极性有关,因此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应本着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原则,使多媒体教材的界面设计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观察图像时视线首先集中在左上角,其次是左下角,然后是右上角、右下角。这就为画面布局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2]。因此在制作多媒体教材时,应尽可能按照从左上到右下的顺序排布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习者能够立即捕捉到教学难点,从而节省不必要的视线转移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图1)所示,将通过试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放置在屏幕的左侧,这样,学习的重点内容会首先进入学习者的视线,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第五段)同时,在进行界面设计的过程中,不要一味追求画面的美观,引入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否则留给学习者的除了最初的新鲜感之外,剩下的更多的是疑惑。适当的有益刺激,可以缓解视觉疲劳,但太多的信息干扰,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会使学习者产生“抵触”情绪,造成相反的结果。在色彩运用上,太多的颜色会增加学习者的反应时间,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夸张的色彩变化,又会使学习者产生不真实感,不但不会引起对色彩变化热烈兴奋的感觉,反而会使人眼花缭乱,产生厌恶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注意的保持。色彩只是一种表现手段,过分地强调色彩的运用及变化,吸引了学习者大量的注意力,势必会对内容的掌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多媒体教材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色彩的协调性,以适应学习者的视觉需要,避免疲劳,增强注意的稳定性。二、文本设计(第六段)文本是多媒体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准确高速传递知识信息的特性,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进行多媒体教材的设计时,应避免对文本选用的盲目性。(第七段)屏幕画面以图形、图像表达见长,文本的易读性差些[3]。因此,在多媒体教材中,用文本表达时,首先应注意文本的排版问题。根据注意广度的特性,在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看到的东西,其数量是有限的。视觉的注意广度大约是“7±2”个,因此,用文本表达时,字数不宜过多,排版不宜过密。过多的教学信息超出了人的注意范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转移注意力。此外,注意对象的单一,也会影响注意的稳定性。因此,对于字体、字号、字间距等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的规范。在保持整体风格一致的前提下,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字体,做到纵向有层次、横向有呼应。如(图2)所示,文本与图形的有效结合,既弥补了文本布局的单一,又有效地实现了画面的缝

合。还可以对文本进行一定的特效处理,使他们更具感染力,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但不是字体越多、越花哨越好,那样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对文本的运用,应遵循统一中找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刺激学习者的视觉,引起注意,又不会使画面显得杂乱无章,破坏画面的和谐。(第八段)此外,为文本增加颜色可以使多媒体教材变得更加引人注目。为了区分文本传达的不同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色块将其加以区分,但字体的颜色数目不宜过多、过杂。正文的色彩应该与背景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装饰性文本的色彩应该与背景色调和,避免喧宾夺主。这样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教材的内容上,又使画面看起来自然、舒畅。

三、声音媒体(第九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声音媒体在多媒体教材上的应用日渐广泛,主要以解说词、背景音乐和音响效果三种形式出现。画面上的声音媒体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恰当的运用,会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反之,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第十段)在三种形式中,解说词是主体,起到表“意”的作用,配合画面主体工作[3]。对于大段文本的教学内容,需要学习者长时间注视屏幕,这就要求注意的对象要有所变化,引起学习者的无意注意,解说词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可以将内容的重点或难点念出来,起到强化学习效果的作用。但配音要求音色美、韵律美,语气和语调要掌握好分寸,切忌生硬说教。根据人们对声音的听觉习惯,也要避免使用“小孩腔”或苍老的腔调。解说词要用的恰到好处,否则会使学习者产生厌烦情绪[2]。由于存在注意的起伏现象,即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总有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因此背景音乐的应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长时间地注意屏幕的同时,背景音乐的引入可以渲染气氛、刻画心境、调节情绪,但在选择的过程中,切忌盲目运用。不同章节的内容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旋律的背景音乐,但各章节的旋律又要彼此协调,形成统一的音乐曲式。舒缓的音乐可以使学习者的注意力准确地集中于教学内容上,积极学习;过分新奇的音乐反而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起到消极的作用。此外,对于人们太熟悉的流行乐曲,也不宜用于背景音乐,否则会吸引学习者去欣赏音乐,分散了对教学内容的注意。此外,要配有“控制音量”按钮以及“静音”按钮,如(图3),当解说词和背景音乐同时存在时,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关掉背景音乐,以免影响解说词的效果,切忌喧宾夺主。同时,学习者还可以关掉解说词,选择自己看屏幕学习。总之,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乐曲,要体现层次感,避免“千篇一律”四、运动画面(第十一段)根据注意的规律研究表明,如果注意的对象是变化的、活动的,注意就容易稳定。因此,在制作多媒体教材时,可适当借助计算机的动画制作手段,采用一些动画、特技变换等方式表现教学内容。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不适合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讲解,如机械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图4),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实物,使学习者能够深入到内部,更好的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这样,既有真实性,又形象生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了注意力,而且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新知识。(第十二段)此外,表现运动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采用视频图像的表现方案。如历史课只凭借文本表达和教师讲解,会使学习者感到枯燥,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这时,可以借助视频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立体的历史画面中寻求感知,建立表象,激发想象。在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的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趣味性也是一种提高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不感到视觉疲劳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运用运动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