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和技巧-2019年精选文档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和技巧为提高考生在高考过程中的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本文现提供以下几种针对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速算和巧算寻找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条件进行速算或巧算,不需要按步进行运算,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
例1 将1 mol CO和1 mol水蒸气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O+H2O?葑CO2+H2,已知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21.75%。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条件下的H2密度的多少倍()A. 6.85倍B. 9倍C. 11.5倍D. 17.8倍解析此题若动笔就计算,必然误入歧途。
提示:相同条件下,CO的密度是H2的14倍,H2O(g)是H2密度的9倍,所以混合气体的相对密度在9~14之间,只能是C。
答案 C点评化学计算由于受到时间和笔算的影响,高考时不可能出现特别繁琐的计算,因此如果出现比较烦的计算题,一定有特殊的方法可以巧解。
因此,若高考试题中出现数据特别少或特别多的题目,都应该考虑巧算速算和一些特殊计算法。
二、守恒法解题过程中如果越过烦琐的化学方程式和细枝末节的干扰,直接找出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守恒法解题成功的关键在于从诸多变化和繁杂的数据中寻找恒量对象及其关系。
例2 9.8 g铁、镁混合物溶解在一定量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当金属完全溶解后收集到0.2 mol NO气体。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可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质量为()A. 18 gB. 20 gC. 22 gD. 24 g解析金属被硝酸氧化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一定等于硝酸被还原时得到的电子数,等效于形成氢氧化物时结合的氢氧根离子所带电荷数。
m(金属氢氧化物)=m(金属)+m(OH-)=9.8 g+17g/mol×0.2 mol×3=20 g。
答案 B点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必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高考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守恒法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原子个数守恒【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化学式FeSO4、Fe2(SO4)3可看出,在这两种物质中S、O原子个数比为1:4,即无论这两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S、O的原子个数比始终为1:4。
设含O的质量分数x,则32/64=a/x,x=2a。
所以ω(Fe)=1-3a【例题2】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分析】依题意,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根据Na原子和C原子数守恒来解答。
设溶液中Na2CO3为xmol,为NaHCO3ymol,则有方程式①2x+y=1mol/L×1L②x+y=0.8mol,解得x=0.2,y=0.6,所以[CO32-]:[HCO3-]=1:3(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摩/升,[SO42-]=x摩/升,[K+]=y摩/升,则x和y的关系是(A)x=0.5y (B)x=0.1+0.5y (C)y=2(x-0.1) (D)y=2x-0.1【分析】可假设溶液体积为1升,那么Na+物质的量为0.2摩,SO42-物质的量为x摩,K+物质的量为y摩,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a+]+[K+]=2[SO42-],所以答案为BC【例题4】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分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Na+]+[H+]=[HCO3-]+2[CO32-]+[OH-],因为[H+]和[OH-]均相对较少,可忽略不计。
化学高中化学化学计算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

化学高中化学化学计算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是中学阶段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们经常需要进行化学计算。
掌握一些化学计算解题技巧,可以有效提高答题速度。
本文将分享一些实用的化学计算解题技巧,帮助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摩尔计算摩尔是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通过摩尔计算可以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等。
在进行摩尔计算时,有以下几个核心公式需要掌握:1. 摩尔物质质量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求解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如,如果一个物质的质量为10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0g/mol,那么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就是10克 / 40g/mol = 0.25mol。
2. 摩尔物质的质量 = 摩尔数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摩尔数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摩尔物质的质量。
例如,如果某个物质的摩尔数为0.5mol,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g/mol,那么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0.5mol ×30g/mol = 15克。
3. 摩尔物质的质量 = 摩尔浓度 ×溶液的体积这个公式常用于溶液的摩尔浓度计算。
例如,如果某个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mol/L,溶液体积为500mL,那么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0.1mol/L × 500mL = 50克。
二、溶解度计算溶解度是指单位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在溶解度计算中,可以运用以下几个关键公式:1. 溶解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这个公式可用于求解溶解度。
例如,如果某个化合物在100克水中溶解了20克,那么其溶解度就是20克 / 100克 = 0.2。
2. 溶解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剂的体积这个公式适用于溶解度的摩尔计算。
例如,如果某个化合物的溶质物质的量为0.2mol,溶剂的体积为500mL,那么其溶解度就是0.2mol /0.5L = 0.4mol/L。
高中化学求解答题技巧和方法

高中化学求解答题技巧和方法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需要掌握大量知识点的科学学科。
解答题是化学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考察。
下面是一些解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理解题意在解答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要注意题目中可能包含的要求、条件和限制,以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等。
可以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以便更清晰地理解题目要求。
二、梳理知识点在解答题之前,要将涉及到的知识点梳理清楚。
可以将题目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写下来,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逻辑清晰的思维框架。
这样可以有助于整体把握问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用图表辅助在解答涉及化学反应、物质状态变化等问题时,可以用图表来辅助解答。
例如,可以画出化学反应式、示意图、能级图等来更直观地说明问题。
图表可以帮助理清逻辑关系,减少复杂计算和推理的难度。
四、注意关键词在解答题中,一些关键词往往起到指引思路和提示解题路径的作用。
例如,“解释”、“说明”要求进行详细描述;“列举”、“举例”要求给出具体的实例;“比较”要求找出不同之处等。
要注意在解答时充分理解和把握这些关键词的含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
五、注重逻辑在解答题时要注重逻辑性,条理清晰。
一方面,要注意解答的层次分明,可以用序号或分段来表示不同的思路和层次;另一方面,答题要符合逻辑顺序,遵循因果关系和推理推断。
六、举例论证在解答问题时,如果可以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论证和说明,会更加生动直观。
举例论证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并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或场景来加以说明。
七、遵循答题要求在解答题时要始终遵循题目的要求。
如果题目要求给出结论,那么需要明确给出结论并进行论证;如果要求解释原因,那么需要找出相关的理论解释;如果要求比较不同,那么需要找出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要根据实际要求进行答题,不偏离主题。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如何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如何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高考化学作为理科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应对高考化学考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一些解题技巧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考化学解题技巧,并探讨如何运用化学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运用化学方程式解题在高考化学考试中,许多题目都与化学方程式密切相关。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运用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和化学反应的特性,建立相应的方程式,从而解答问题。
举个例子,考察钠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钠的题目,可以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Na + Cl2 → 2NaCl来解决。
通过运用化学方程式解题,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还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利用化学平衡解题在高考化学考试中,化学平衡的概念经常被考察。
学生需要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以及平衡反应的相关规律。
通过对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平衡方程式进行分析,可以利用方程的平衡常数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考察可逆反应平衡时,可以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比值和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所需的浓度值等。
掌握了化学平衡解题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应对难度较高的高考化学题目。
三、应用物质的性质解题物质的性质在高考化学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熟悉不同物质的性质特点,例如颜色、溶解度、氧化性等,并能够将这些性质应用到解题中。
例如,通过判断溶解度和电离程度的大小,可以确定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
掌握物质的性质解题技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选择答案,还能够培养他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化学计算解题高考化学考试中也包含了一些需要进行化学计算的题目。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计算化学式、摩尔质量、物质的摩尔计算等相关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计算质量守恒的题目中,可以通过求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进而计算质量的变化。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在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包括:摩尔计算、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合物计算、燃烧分析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晶体计算和电化学计算。
1.摩尔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计算公式为n=m/M,其中n表示摩尔数,m表示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
2.浓度计算:根据溶质溶液中的质量或摩尔数和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为C=n/V或C=m/V,其中C表示浓度,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m表示溶质的质量。
3.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和物质的电价,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数、质量或体积。
根据氧化还原半反应的电子数差异推导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
4.配合物计算:根据配位化合物的配合比例和物质的摩尔或质量来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析出其中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摩尔比例关系。
5.燃烧分析计算:根据化合物的燃烧产物的摩尔或质量,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摩尔或质量的含量。
根据燃烧产物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得出化合物中元素的比例关系。
6.酸碱滴定计算:根据滴定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和滴定剂的摩尔浓度,计算待测物质的摩尔浓度或质量。
根据滴定反应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推导出待测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7.晶体计算:根据晶体结构和晶体的摩尔质量,计算晶体中各元素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晶体结构的化学式,分析出晶体中各元素的比例关系。
8.电化学计算: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荷数、电位差和摩尔浓度等参数,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数、电量或浓度。
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量比例或摩尔比例,推导出反应物质的摩尔数或浓度。
以上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这些方法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物质的计量关系,通过推导和计算来解决具体的题目。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
高考化学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技巧

高考复习化学计算专题一、近年高考化学计算试题走向1、高考中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⑤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⑦有关溶液pH值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⑧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⑨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2、常见题型为计算选择题,计算填空题、实验计算题、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而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力求拉开学生的层次。
3、近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注意速算巧解一般在第Ⅰ卷中会出现五到七个左右要计算的量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计算的试题。
其命题意图是考查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重点考查学生运用题给信息和已学相关知识进行速算巧解的能力。
(2)起点高、落点低这方面主要是第Ⅱ卷中的计算题。
试题常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但落点仍是考查基本计算技能。
(3)学科渗透,综合考查主要考查各种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物理学科中的有效数字及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
(4)综合计算题的命题趋势是理论联系实际,如以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作为取材背景编制试题,考查视野开阔,考查学生用量的观点把握化学知识、原理、过程等。
二.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基本方法;(1)守恒法守恒法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总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粒子(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可避免书写化学方程式,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化学中有多种守恒关系。
学习中要理顺各种守恒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主要守恒关系的外延。
绝大部分守恒关系是由质量守恒定律衍生出来的,可表示为:从具体应用挖掘各种守恒关系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形式。
如电子守恒关系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例1】Cu 、Cu 2O 和CuO 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Ml0.6mol/LHNO 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NO 气体(标准状况)。
高中化学计算题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技巧化学计算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掌握化学计算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解答问题,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下面我将就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进行详细介绍。
一、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在解化学计算题时,首先需要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平衡反应中物质的物质量守恒,可以根据平衡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建立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平衡方程式的系数,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量的比例关系。
在计算题中,我们需要根据方程式的平衡进行计算,并且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
二、溶液浓度的计算在溶液的计算中,我们常见的是溶液浓度的计算。
溶液的浓度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多种表示方法。
在解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表示方法,并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计算所需的单位。
在计算浓度时,需要注意溶质的物质量和溶剂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以及摩尔浓度和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计算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需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量关系,进行反应物质的计算。
在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时,需要注意电子的转移,以及电子数和物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平衡氧化还原方程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物质量关系,从而进行计算。
四、气体的计算气体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原理进行计算。
在计算气体的问题时,需要注意气体的物态方程、理想气体的体积比和物质量比的概念。
在解答气体问题时,应根据给定条件计算所求物质的物质量、体积或摩尔数,从而得出最终结果。
五、热化学计算热化学计算是化学计算题中涉及热量变化的内容,需要根据反应的放热、吸热情况,计算反应热量。
在解热化学计算问题时,需要注意热量与物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量的正负关系。
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可以计算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情况,从而解答热化学计算题。
六、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我们通过以下实例进行具体分析:【实例】已知在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硫的氧化数为+6,氢的氧化数为+1,在化学方程式中硫酸和硫酸氢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请计算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的硫酸质量百分数。
高考化学计算题4种常用方法总结

高考化学计算题4种常用方法总结一、假设法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
(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
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
(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
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
(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
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
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
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二、关系式法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
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差量法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其解题步骤如下:(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计算题理科科目的学习和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以下是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请考生认真学习。
一、阐明化学计算的基础明确化学计算的根据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一些化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式以及他们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
其中化学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因为化学计算是由化学概念的量引申出来的。
化学定律主要是指质量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等。
由于化学计算的要求是把数学运算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概念间的关系,并注意灵活运用基本定律。
二、规范拆卸操作流程1、审题认真检查是充分理解问题含义、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2、把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它是找出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判断量,并用数学方法表示。
3、数学运算过程4.结论与检验就是对计算依据、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并把数学语言转化成化学语言,做出恰当的回答。
三、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技巧:注意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并努力寻找聪明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重视一题多解。
化学计算技能是一种高水平的智能操作技能。
用一题多解来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技能培训过程。
注意一个问题的多解性,要求我们在遇到化学计算问题时,仔细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运用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思维判断,严格进行科学论证,寻找所有符合问题含义的正确解。
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迫使我们运用我们的大脑,拓宽我们的思维,以多种方式思考,并充分理解知识的结构和各种解决方案的内在联系。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化学计算技能水平,还将促进我们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造性的发展。
其次,力求巧解妙算。
巧妙解决问题有两个先决条件。
一是化学计算必须有多种解;另一个是,我们可以在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找到最简单、最巧妙的解决方案。
巧妙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的目标之一。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的内容就是这些,希望考生可以在2021高考取得满意的成绩。
高中化学14种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14种解题技巧14种解题技巧快、准、狠!1、商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6个B.7个C.8个D.9个【解析】: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1/2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
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Zn和FeAl和ZnAl和MgMg和Cu【解析】: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7/(3/2)=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故BD为应选答案。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 3.2gB. 4.4gC. 5.6gD. 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 锂B. 钠C. 钾D. 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 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心得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心得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科,占据了高考科学类考试的重要部分。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题目种类多样,题型复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因此,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心得,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选择题是高考化学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最易于解答的题型。
在解答选择题时,可以采取以下解题技巧:1.审题准确。
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明确题目要求和考点。
2.排除法。
仔细阅读选项,将明显不正确的选项排除,缩小答案范围,提高正确率。
3.联想法。
通过联想和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断和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4.对比法。
将选项与已有知识进行对比,寻找联系和差异,找出正确答案。
5.实践法。
将已学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结合生活和实际问题进行解答。
二、解答题解题技巧除了选择题,高考化学考试中还有一些需要进行解答的题目。
在解答题时,可以采取以下解题技巧:1.理清思路。
在解答前,先理清思路,理解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确保自己的解答连贯、条理清晰。
2.公式运用。
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公式,进行计算和推导。
3.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配平。
合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和配平。
4.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学会设计并分析化学实验,注意实验条件和步骤的合理性。
5.图表分析。
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和趋势,得出结论。
三、复习备考技巧除了解题技巧,复习备考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复习备考技巧:1.制定复习计划。
设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坚持每天进行复习。
2.重点掌握知识点。
高考化学考试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特别重点掌握,做到熟悉和了解。
3.做题量要适当。
每天进行一定数量的习题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熟悉题型。
4.做好错题总结。
做完习题后,及时总结和分析错题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改正。
5.多种资源利用。
利用各种教辅材料、练习册、模拟试卷等进行练习和复习。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打印版)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打印版)化学计算是高中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掌握解题方法对于学生提升化学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
1. 梳理题意在解决化学计算题之前,首先需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意。
特别关注题目中提到的物质、性质、条件、计算量等。
可以标注、划线或做简单的注释,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2. 明确所需求解的量在理清题意后,需要明确需要求解的量。
化学计算题常涉及摩尔质量、摩尔比、物质的量、摩尔浓度等。
将问题的核心数值抽取出来,并确认需要使用哪些公式进行计算。
3. 单位换算和计算公式单位换算在化学计算中经常出现,特别是涉及物质的量、浓度等。
需要熟悉常用的单位换算关系,并将数值一致转换为所需的单位。
另外,不同类型的计算题目会涉及不同的计算公式,需要掌握各类常见的化学计算公式。
4. 解题步骤解题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列出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量。
- 第二步,进行单位换算,确保所有数值的单位一致。
- 第三步,根据所需求解的量,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 第四步,代入已知条件的数值,并进行计算。
- 第五步,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5. 练和实践化学计算需要通过大量的练和实践来提升。
建议学生多做化学计算题,并在解答后仔细分析解题步骤和思路。
通过不断的练和实践,掌握解题方法,并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
6. 注意事项在解决化学计算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单位换算,确保单位一致。
- 注意计算公式的选择和正确代入已知条件。
- 注意使用计算器和表格等辅助工具,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 注意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避免低级错误。
结论掌握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梳理题意、明确求解量、掌握单位换算和计算公式、遵循解题步骤、进行练和实践以及注意事项,学生可以提升化学计算的能力,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1、守恒法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
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
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Fe+CuCl2=Cu+FeCl2Fe+2FeCl3=3FeCl2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
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
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x:y=2:7(2)摩尔守恒法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1.0×10—3molB、1.6×10—3molC、2.2×10—3molD、2.4×10—3mol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
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nHNO3=nCu(NO3)2+nNO2+nNO=nCu×2+n总气体=[(38.4×10—3)/64]×2+(22.4×10—3)/22.4=2.2×10—3(mol)应选C。
高考化学主干核心知识:专题十八 化学计算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

专题十八化学计算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化学计算方面失分太多。
化学计算题的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题经常考查,如能用好的解题方法,掌握好解题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考试时间,提高解答计算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一、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1、质量差法【例题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例题2】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分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
铜跟硝酸反应后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铜,所以可利用这个变化进行求解。
3Cu + 8HNO3= 3Cu(NO3)2+ 2NO↑+ 4H2O 增重19244.8 636—504=132X克Y升13.2可得X=19.2克,Y=4.48升【练习】1.在天平两盘内各放有等质量等体积的烧杯,分别盛有同物质的量同体积的盐酸,天平平衡。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命题趋向]1.高考化学试题中的计算题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小计算题,主要跟基本概念的理解水平,可以推理估算、范围测算等;第二类是以大题出现的综合计算题,一般都是跟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相联系起来的综合问题。
2.从《考试大纲》分析,化学计算主要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关物质的量、物质溶解度、溶液浓度、pH、燃烧热等基本概念的计算;另一类是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3.理科综合能力中对用数学知识处理化学计算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往年高考试题也已经出现过这类试题,后阶段复习中要加以重视。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1.各种基本概念计算之间的联系2.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守恒法利用反应体系中变化前后,某些物理量在始、终态时不发生变化的规律列式计算。
主要有:(1)质量守恒;(2)原子个数守恒;(3)电荷守恒;(4)电子守恒;(5)浓度守恒(如饱和溶液中);(6)体积守恒;(7)溶质守恒;(8)能量守恒。
差量法根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某化学量从始态到终态的差量(标准差)和实际发生化学反应差值(实际差)进行计算。
主要有:(1)质量差;(2)气体体积差;(3)物质的量差;(4)溶解度差……实际计算中灵活选用不同的差量来建立计算式,会使计算过程简约化。
平均值法这是处理混合物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总存在某些方面的一个平均值,其平均值必定介于相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只要抓住这个特征,就可使计算过程简洁化。
主要有:(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2)平均体积法;(3)平均质量分数法;(4)平均分子组成法;(5)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6)平均密度法;(7)平均浓度法……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体系,可找出起始物质和最终求解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直接列出比例式进行计算,可避开繁琐的中间计算过程。
高分技巧:高考化学计算题六大解题方法(含例题详解)

高分技巧:高考化学计算题六大解题方法(含例题详解)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差量法”、“平均法”、“极值法”、“整体法”、“估算法”等,在这些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
一、差量法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差量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例题详解例题1: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8.5% B.50% C.52.8% D.82.5%【思路点拨】该反应及两个反应:NaCl + AgNO3→ AgCl↓ + NaNO3,NaBr + AgNO3→ AgBr↓ + NaNO3。
即NaCl → AgCl NaCl → AgBr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答案】A例题2: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想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
【思路点拨】本题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Fe + H2SO4→ H2↑ + FeSO4 , Mg + H2SO4→ H2↑ + FeSO4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
分别敬爱如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仍能保持平衡。
二、极值法(极端分析法)所谓极值发,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物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