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挂职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能力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得出对高职教师能力的要求,提升渠道

教育部教高2006(16)《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年,全国大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全面贯彻教育部教高2006(16)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在这一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二、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有专业知识陈旧。

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他们在原母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相对比较扎实。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等悄然问世。而有相当多的高职教师还满足于原有的知识体系、知识水平,没有主动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知识结构明显陈旧老化,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2.缺乏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师多直接来自于普通高校,都是从学校又到学校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大部分无职业背景,很少有机会到企业锻炼,缺乏职业岗位实践经验和相关技能,并且所学知识也是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专业相关知识的叠加,理论学术性倾向十分明显,再加上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很深,大多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立足于高职教育的讲台上,在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时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学校受经费和编制限制,很难安排教师长时间到企业锻炼,即使能去锻炼,企业也不一定积极配合,造成高职教师整体实践能力较欠缺,动手操作水平不高。

3.职业素质整体偏低。

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很少从行业企业聘用专业技术人才,渠道相对单一,再加上高职教师整体待遇不高,难以吸引优秀技能人才,教师

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执行难度大,教师持续成长受到体制制约,导致有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专业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专业教师尤其实习指导教师岗位配置比例较低,他们工作负荷和压力较大,致使他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到生产第一线去锻炼和提升,能力逐渐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教学低成就感,导致高职教师整体职业认同感不高,影响了教师的能力提升和能力发挥;高职院校不少教师科研意识薄弱,很少参与科研工作,科研能力不高;现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仍采用普通高校评定方法,评定标准和要求不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而以论文、著作为主,导致许多专业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专业技能和参与课程开发及教学改革,导致高职院校教师整体职业素质偏低。

三、工学结合视角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针对高职多数教师理论知识较强,而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情况,学校应积极主动地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训练,可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轮流深入到相关对口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校外职教培训基地进行挂职顶岗实践或集中实习,通过教师在企业的“摸爬滚打”及与一线员工、业内专家的密切接触交流,可以比较全面地捕捉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地了解企业岗位群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同时,还能学习掌握到本专业领域内的高新设备和服务的技术规范要求、操作、管理和维修等技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在今后教学中更能注重面向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授课内容、课程安排和教学组织形式,做到教学与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需求。

挂职企业的选择:

尽管教师挂职的初衷都是好的,而且学校和院系也尽量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但是挂职岗位的安排仍然是由企业所决定的。企业和挂职教师非雇佣关

系,企业也难以进行合适的定位。首先,一般挂职企业都是学校合作单位,企业为了拿到一些优惠政策,有义务接收挂职教师,但是毕竟教师不是自己的员工,教师和企业之间没有约束性的东西存在,所以企业没有办法按照员工的规定来要求教师。还有一些岗位需要进行培训与熟悉过程,而教师挂职时间一般安排为半年度或集中于寒暑假,仅有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对于企业来说,还存在前后工作的衔接问题,所以不好安排工作,另外,有些企业还存在商业机密的考虑,挂职教师作为“看客”,没有责任约束,所以不适合把重要工作安排给挂职教师,教师方面认识的不足

对于挂职教师来说,到企业挂职,脱离了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面对陌生的环境,短期内很难完成由“教师”向“学生”角色的转换,特别是企业领导和同事往往都很客气,不好意思直接分配工作任务,所以老师也会产生一种“客人”的心理,不敢主动参与到挂职企业的工作。另外,还有些教师由于在企业没有受到像员工一样的约束,每天无所事事,产生了一种“可去可不去”的心理,正好和企业的想法不谋而合。由于未能参与到企业真正的生产时间中,自然难以获得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校对挂职教师的定位

教师在挂职期间其身份如何定位?这不仅仅是挂职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学校需要面对的问题。因为教师挂职期间还是由学习给与相关工资待遇,所以挂职教师虽然学校的教学任务减轻,但是仍然需要承担了学校其他的一些事务性工作。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教师在挂职期间仍需处理毕业实习指导、班主任工作、课程建设、杂七杂八等,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这种两面兼顾的情况自然达不到挂职锻炼的预期效果。同时,也让企业认为教师挂职不够专注,不得不将挂职教师安排到一些可有可无的岗位上,以减少对企业工作的影响。提升挂职实效的途径

如何评价教师挂职的成效?

教师通过企业挂职所带来的能力提升评估起来是很困难的。很多学校采用的评价指标是:发表的论文、每月一次的总结报告或者与企业联合申报横向课题,等这样的形式。但是教师通过挂职取得的成效不仅仅表现在这些方面,

挂职锻炼问题的对策处理:

首先,各专业内容要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专业内部才最清楚本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双师型”教师,才最需要那些教师需要进行挂职锻炼,需要在什么岗位进行挂职锻炼,这样会使教师的挂职锻炼更有针对性;其次,要和企业做好有效沟通,做好挂职锻炼计划,根据企业反馈情况看能否满足自身挂职锻炼的需求,到合适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再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最好是量化考核,例如挂职日志、定期的挂职总结等方式,定期考核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