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安全监测与监控教学设计

安全监测与监控教学设计

安全监测与监控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安全监测与监控领域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并实现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基本任务和功能。

二、教学内容1. 安全监测与监控基础知识•安全监测与监控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安全监测与监控的任务和功能•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分类和应用场景2. 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的分类和特点•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3. 安全监测与监控系统•安全监测与监控系统结构和组成•安全监测与监控系统的部件功能和特点•安全监测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 安全监测与监控案例分析与实践•安全监测与监控案例分析•安全监测与监控实践操作•安全监测与监控实验设计与实现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将采用讲解、举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在实际的安全监测与监控场景中,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活动,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其中实验报告将占据50%的总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权威教材:《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入门教程:《安全监测与监控从入门到精通》2. 参考书目•案例分析:《智能安防系统实践与案例分析》•技术发展:《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发展与趋势》•实验指南:《安全监测与监控实验指南》六、总结本课程安全监测与监控教学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安全监测与监控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重点讲解了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基础知识、技术、系统以及案例分析与实践等方面,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监测与监控场景中发挥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

《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

《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矿业大学《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组员姓名学号班级成绩薛晓磊安全05-1杨进宽安全05-1张帆安全05-1张连刚安全05-1张艳鹏安全05-1郑东波安全05-1本组人员的工作分工情况:薛晓磊:负责整理资料张帆:负责资料的收集张连刚:负责资料的收集郑东波:负责查阅设备和仪表的类型和价格张艳鹏:负责查阅设备和仪表的类型和价格杨进宽:负责校验资料和设计内容的校对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1、1 矿区概述1、2 采煤1、3 掘进1、4 通风1、5 瓦斯1、6 发火期第二章熟悉有关的煤矿安全法规和设计规范第三章确定监控所需传感器的种类及数量。

第四章确定分站的容量和数量。

第五章确定传输方式、电缆长度和接线盒的种类和数量。

分析比较各厂家监控系统的功能及特点,确定具体的煤矿监控系统型号。

第六章绘制监控系统配置图。

第七章系统概算(绘制系统配套清单及价格表)。

第一章矿井概况1、1 矿区概述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t/a,服务年限为55、14a。

本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方式开拓,第一水平为+855m。

主井井筒直径为6、5m,净断面积为33、18㎡;副井井筒直径为7、5m,净断面积为44、18㎡。

井下煤炭主要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采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带区采用无极绳绞车牵引1、5t固定式矿车、5t材料车、1、5t平板车运输。

矿井为低瓦斯矿,煤尘有爆炸危险。

矿井工作制度为“三八”制,提升设备年工作日为330天。

由于矿井的井型较大,所以主井采用箕斗提升煤炭,副井采用罐笼提升设备、材料、运送人员。

1、1、1矿区的地理位置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孝义市兑镇镇,在孝义市城西20处,距介休城约45。

地理坐标东经11135′12″~11139′03″,北纬3700′40″~3707′29″。

1、1、2矿区的地形特点矿区位于吕梁山中段,汾河中游西岸,属黄土高原中丘陵地貌,矿区最高点位于南部海拔标高1150、2,最低点位于矿区中北部的兑镇河谷,海拔标高847、50。

《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

《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本组人员的工作分工情况:薛晓磊:负责整理资料张帆:负责资料的收集张连刚:负责资料的收集郑东波:负责查阅设备和仪表的类型和价格张艳鹏:负责查阅设备和仪表的类型和价格杨进宽:负责校验资料和设计内容的校对。

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1.1矿区概述1.2采煤1.3掘进1.4通风1.5瓦斯1.6发火期第二章熟悉有关的煤矿安全法规和设计规范第三章确定监控所需传感器的种类及数量。

第四章确定分站的容量和数量。

第五章确定传输方式、电缆长度和接线盒的种类和数量。

分析比较各厂家监控系统的功能及特点,确定具体的煤矿监控系统型号。

第六章绘制监控系统配置图。

第七章系统概算(绘制系统配套清单及价格表)。

第一章矿井概况1.1 矿区概述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t/a,服务年限为55.14a。

本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方式开拓,第一水平为+855m。

主井井筒直径为6.5m,净断面积为33.18㎡;副井井筒直径为7.5m,净断面积为44.18㎡。

井下煤炭主要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采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带区采用无极绳绞车牵引1.5t固定式矿车、5t材料车、1.5t平板车运输。

矿井为低瓦斯矿,煤尘有爆炸危险。

矿井工作制度为“三八”制,提升设备年工作日为330天。

由于矿井的井型较大,所以主井采用箕斗提升煤炭,副井采用罐笼提升设备、材料、运送人员。

1.1.1矿区的地理位置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孝义市兑镇镇,在孝义市城西20km处,距介休城约45km。

地理坐标东经111°35′12″~111°39′03″,北纬37°00′40″~37°07′29″。

1.1.2矿区的地形特点矿区位于吕梁山中段,汾河中游西岸,属黄土高原中丘陵地貌,矿区最高点位于南部海拔标高1150.2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北部的兑镇河谷,海拔标高847.50m。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报告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报告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报告目录1 矿井概况 (2)1.1矿区基本情况 (2)1.2井田基本特征 (2)1.3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2)1.4开采方法 (3)1.5 开拓方式 (3)1.6通风系统 (3)2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的法规依据 (3)2.1矿井通风检测标准 (4)2.2 火灾检测及防火灭火标准 (6)2.3 矿井粉尘检测标准 (6)2.4 矿井气体检测及其它标准 (6)2.5 实际采用标准 (7)3传感器布置 (7)3.1功能概述 (7)3.2 布置方法 (7)3.3测风站传感器的布置 (12)3.4 监测量统计及传感器用量统计 (12)4 各式传感器技术指标 (13)4.1甲烷传感器(KG9701A)的技术指标 (13)4.2一氧化碳传感器(GTH500(B))的技术指标 (14)4.3温度传感器(GW50(A))的技术指标 (14)4.4 风速传感器(KGF15)的技术指标 (14)4.5负压传感器(GF100F(A))的技术指标 (15)4.6 开关量传感器(GT-L(A))的技术指标 (15)5分站布置 (16)5.1功能概述 (16)5.2布置方法 (16)5.3 分站数量统计 (16)6 煤矿监控系统型号的确定 (17)6.1监测监控系统概况 (17)6.2 本矿监控监测系统的确定 (18)7 传输方式、电缆和接线盒的确定 (19)7.1传输方式 (19)7.1.1传输介质 (19)7.1.2网络结构 (19)7.1.3传输方向 (19)7.1.4复用方式 (19)7.1.5 信号 (20)7.2电缆的确定 (20)7.3 接线盒 (21)8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图 (21)9 系统概算 (21)10 监测系统维护与管理 (22)参考文献: (22)结束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汇总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汇总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论文)题目:水泵将蓄水池中水抽到指定设备的系统设计专业安全工程班级1001班姓名刘龙飞学号1003070125指导老师吴建斌目录1 设计目的与要求 (3)1.1 设计目的 (3)1.2设计要求 (3)2 系统控制结构 (3)2.1 控制方案 (3)2.2 系统结构 (4)3 设备选型 (5)3.1传感器 (5)3.2 执行器 (8)3.3 控制器 (9)3.4 配套设备 (11)3.5 水泵 (13)4 电路及管路设计 (13)4.1 电路设计 (13)4.2 管路设计 (14)5 结论 (15)水泵将蓄水池中水抽到指定设备的系统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1.1设计目的对于多数矿井来说,较大的矿井水被排放到地面后比较难以处理,自然排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二次处理成本极高,采用二次利用的方式能有效的解决矿井水排放问题。

本次课程设计利用从井下抽放到地面蓄水池的矿井水进行制浆,制成的泥浆将会用于井下灭火和充填。

1.2 设计要求方案三:井下抽取到地面蓄水池的水杂质较多,矿领导设计制浆用水量为30方/小时,要求采用变频器进行控制,制定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设计一个采用水泵将蓄水池的水抽出到指定设备的系统,要求:1、能检测抽出的水流量2、能控制水流量为我们的指定值3、形成一个自动恒流控制系统二、系统结构设计2.1 控制方案1.> 统一信号类型确定传感器(HQLDD电池供电式电磁流量计)的输出方式为电流式模拟信号;确定控制器(Honeywell 微电脑PID DC1040CR-701000)输入方式为电流式模拟信号,输出方式电压式模拟信号;确定变频器(矿用隔爆型变频器)的输入方式为电压式模拟信号。

2.> 确定各自的输入输出量传感器、控制器的输出或输入电流都为:4~20ma ;控制器、变频器的输出或输入电流都为:1~5v 。

3.> 各个器件的要求由于设计制浆用水量为30方/小时,并且为自动恒流控制系统。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课题名称:恒流供水设计方案所属单位:姓名:学号:电话:摘要: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是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际题目、控制方案的选择、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等基础设计和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完成工程师基本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已学的有关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系统设计方法、系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题目,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监测控制系统的设计,初步掌握控制系统的工程性设计步骤,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课程设计的要求井下抽取到地面蓄水池的水杂质较多,矿领导设计制浆用水量为30方/小时,要求采用变频器进行控制,制定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本系统属于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达到如下要求:(1)设计一个采用水泵将蓄水池的水抽出到指定设备的系统。

(2)能检测抽出的水流量。

(3)能控制水流量为我们的指定值。

(4)形成一个自动恒定流量控制系统。

(5)用液位计测量蓄水池当前水位,通过数字信号将测量值以数字信号传到中央控制器(6)流量计测量当前排水量,亦通将数字信号传入中央控制器中。

2.系统结构设计2.1.系统组成本系统核心采用上、下位机集散控制的方式,上位机采用FWP系列工业级计算机并配以大屏幕监视器,主要承担系统管理任务,例如各种数据和信号的检测、存储、分析、计算处理;查看监测各种事件、故障报警、记录、证书查阅打印等。

下位机采用日本OMRON公司生产的可编程工业控制器,系统的一切控制任务的实现、动作的执行、控制模式的输出,都由下位机PLC来执行,作为控制中心,它以极高的频率不断与上位机进行各种数据及信息交换来实现系统控制。

整个检定系统分为系统控制部分和现场检测执行部分,两部分之间通过电缆联接。

2.2系统控制部分系统控制部分又分为五个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控制部分框图(1)整个系统的中心控制台(系统控制柜)FWP系列PID适用于需要进行高精度测量控制的系统,可根据被控对象自动演算出最佳PID控制参数。

安全检测与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检测与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检测与监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安全检测与监控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安全检测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了解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测设备,进行简单的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设计。

2. 学生具备使用监控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能针对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一般维护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安全检测与监控工作的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2. 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认识到安全检测与监控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安全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安全检测与监控基本概念:介绍安全检测、监控的定义,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安全检测与监控概述2. 安全检测设备与技术:讲解常见的安全检测设备(如气体检测仪、红外线探测器等)及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安全检测设备与技术3. 监控系统组成与功能:阐述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如摄像头、录像机、报警器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监控系统组成与功能4. 安全检测与监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介绍安全标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安全检测与监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5. 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设计:教授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包括设备选型、布局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设计6. 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培养学生使用监控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安全检测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检测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检测监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安全检测监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控。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安全检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各种检测技术、监控系统和安全评价等内容。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具备实际操作安全检测监控设备的能力,能够进行安全评价和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安全检测监控工作的重视,使其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安全检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安全检测监控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安全检测监控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安全检测技术:详细讲解各种安全检测技术,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3.安全监控系统:介绍安全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监控系统进行安全管理。

4.安全评价:讲解安全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进行安全评价和风险分析的能力。

5.实践操作:安排实际操作环节,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控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安全检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对安全问题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安全事故案例,使学生了解安全检测监控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际操作环节,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控操作,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安全检测监控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安全监测监控设计

安全监测监控设计

安全监测监控设计中国矿业⼤学《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报告指导⽼师:专业班级:组别:2012年 6 ⽉徐州⽬录1 前⾔ (1)2 矿井基础资料 (2)2.1 矿井概况及煤层赋存条件 (2)2.2 矿井开拓⽅式和采区布置图 (3)2.3 煤的炭化程度、煤岩成分、⾃燃倾性、发⽕期 (5)3 煤矿综合监控系统设计原则及依据 (8)3.1 有关规定 (8)3.2 该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依据 (10)4 安全监控系统的选型 (11)4.1 我国国产监控系统⽐较 (11)4.1.1 KJ-4监测监控系统性能特点 (11)4.1.2 TF200系统的特点 (11)4.1.3 A-1监测监控系统 (12)4.1.4 KJ90型煤矿监控系统 (12)4.2 分站的容量和数量 (14)5 KJ90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 (16)5.1 主要特点 (16)5.2 主要功能 (16)5.2.1 地⾯中⼼站部分 (16)5.2.2 井下分站和电源 (17)5.3 KJ90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作原理 (18)5.3.1 数据传输原理 (18)5.3.2 分站⼯作原理 (18)5.3.3 电源供电⼯作原理 (19)5.3.4 监控系统分站在4110⼯作⾯的应⽤ (20)6 KJ90安全监控系统安装规范 (22)7 KJ90系统配置图 (26)8 梁家煤矿KJ90监控系统概算表 (26)9 设计⼩结及分⼯说明 (27)参考⽂献 (28)1 前⾔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是学好本门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的⽬的和任务就是配合课堂教学和平时实验,以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内容,进⼀步加强和深化综合应⽤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能⼒,特别是根据具体安全问题及要求,提出切实可⾏的监测监控技术⽅案、并进⾏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及维护监测监控系统的能⼒。

因此本课程设计是以培养学⽣综合运⽤所学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知识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能⼒的重要阶段。

矿井灾害为安全⽣产带来很⼤危害,尤其近⼏年来矿难事故频频发⽣,也为我国的国际声誉受到影响。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

目录摘要及关键字..................................................... - 2 - 绪论............................................................. - 2 - 第一章边坡稳定性的基本概况...................................... - 3 -1.1边坡稳定性的危险性分析.................................... - 3 -1.2边坡稳定性危险可能造成的事故.............................. - 3 -1.3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 4 -1.4 表示方法.................................................. - 5 - 第二章传感器的选择及参数分析.................................... - 5 -2.1 监测对象.................................................. - 5 -2.2 坡体变形.................................................. - 5 -2.2.1 监测内容............................................ - 5 -2.2.2 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 - 6 -2.2.3 传感器的选择........................................ - 6 -2.3内部位移.................................................. - 6 -2.3.1具体实施方法......................................... - 6 -2,3,2传感器的选择......................................... - 6 -2.4坡体受力情况:............................................ - 6 -2.4.1受力类型............................................. - 7 -2.4.2监测方法............................................. - 7 -2.4.3传感器的选择......................................... - 7 -2.5地下水的水压:............................................ - 7 -2.5.1地下水压力对土体的影响............................... - 7 -2.5.2监测的方法及装置..................................... - 7 -2.5.3传感器的选择......................................... - 7 -2.6地下水的水位:............................................ - 8 -2.6.1水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8 -2.6.2水位的监测方法及相关规定............................. - 8 -2.6.3传感器的选择......................................... - 8 - 第三章数据采集.................................................. - 8 -3.1位移监测的数据采集........................................ - 8 -3.2 应力监测的数据采集........................................ - 9 - 第四章测点分布................................................. - 10 -4.1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 10 -4.2应力监测测点分布:....................................... - 11 - 总结............................................................ - 11 - 参考文献........................................................ - 11 -摘要及关键字【摘要】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及对会造成的危险性、事故进行判断研究。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的要求与目的1.1课程设计的目的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企业不断建设与改建大型矿井,矿井井底水抽放到地面上处理也越来越不容易。

无论从资源利用,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方面考虑煤矿的排水问题,对于矿井排水的二次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利用传感器技术、PLC控制技术、计算机视频监控技术,实现煤矿抽水的自动化,自动启动水泵进行抽水。

当水位下降到安全值以下时,自动关闭水泵,实现水位和流量的实时监控。

设计矿井排水进行制浆是提高煤矿效益,安全生产,降低损失,保护环境的最好选择。

1.2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矿井抽水系统,利用设计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可以对输水管道的水流量进行实时检测监控并且能控制水流量为指定值,形成一个自动恒温控制系统,采用电动调节阀进行控制,将矿井井下水抽放到蓄水池,利用蓄水池的矿井水进行制浆,用于井下灭火和充填。

结合具体的煤矿相关标准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主要排水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泵。

合理的选择水泵型号类型,必须有工作和备用检修的水泵。

工作水泵应能在20 小时内排出矿井24 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备用水泵应具备大于工作水泵70%的排水能力。

(2)水管。

必须有工作和备用的水管。

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的正常涌水量。

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 小时内排出矿井24 小时内最大的涌水量。

(3)配电设备。

应同工作及备用水泵相适应,并能够同时开动工作和备用水泵。

2系统结构设计2.1控制方案煤矿矿井抽水自动控制系统是根据煤矿矿井的实际情况,以使设备在无人干涉的情况下自动运行和自我诊断的一套系统。

通过工业计算机的决策控制,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过程进行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利用水位测量计,传感器采集,记录的相关数据传送到地面中枢电脑控制室对其进行分析,对照煤矿排水标准以及煤矿灌浆设计需求的供水排水量,将信息处理后通过对控制器传递模拟信号,进一步对执行器传递模拟信号来控制管道的输水情况。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杨伟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杨伟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课程设计1设计目的和要求1.1设计目的本系统属于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达到如下目的:(1)根据水位变化情况控制水泵启停;(2)接收流量计的监测数据以判定水泵是否工作;(3)根据水池来水量及抽排水量确定是否出现异常情况;(4)对异常水位情况进行报警;(5)将水位变化情况、水泵工作情况等监测数据留存;(6)将所有监测数据及相关设备工况实时传送至企业局域网甚至因特网,供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随时了解相关情况。

(7)作为报警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正常情况下的水位变情况及水泵抽排水量以日报形式通报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将水位情况报告给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1.2设计要求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278 条的规定,主要排水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泵。

必须有工作和备用检修的水泵。

工作水泵应能在20 小时内排出矿井24 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备用水泵应具备大于工作水泵70%的排水能力。

(2)水管。

必须有工作和备用的水管。

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的正常涌水量。

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 小时内排出矿井24 小时内最大的涌水量。

(3)配电设备。

应同工作及备用水泵相适应,并能够同时开动工作和备用水泵。

2 系统结构设计2.1 控制方案本设计控制内容如下:(1)液位计测量当前水位,通过变送器将测量值以数字信号传到中央控制器中。

(2)流量计测量当前排水量,亦通将数字信号传入中央控制器中。

(3)井下中央控制器通过运算分析当前的水位是否正常,同时通过接触器控制水泵运作自动抽取超量的水。

并通过无线发射器发送每日水情信息到移动信息设备上。

(4)当电机长时间不运转时,自动测试电机是否发生故障。

(5)当主控设备发生意外故障时,系统自动转入备用设备运行。

(6)井下控制器的显示屏上显示当前水池的水情变化情况。

(7)通过交换机将控制信息联网到远程控制室的监视器上。

安全监测与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与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与监控课程设计一、引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网络安全监测与监控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习网络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网络安全监测和监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熟悉网络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和处理方法;•学习常用的安全监测和监控工具,掌握它们的应用场景、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掌握常见的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网络安全监测和监控。

三、课程大纲3.1. 安全监测与监控基础知识1.网络安全概述2.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基本概念3.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分类4.安全防护措施和技术3.2. 网络攻击与防御1.常见的安全攻击类型2.网络攻击原理和流程3.安全防护技术与策略3.3. 安全监测与监控工具1.安全事件监测工具2.安全漏洞扫描工具3.安全审计工具4.安全管理工具3.4. 安全应急响应1.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响应2.常见的安全问题解决方案3.安全应急演练3.5. 安全监测与监控实践1.安全监测与监控实验环境2.安全入侵检测实践3.安全漏洞扫描实践4.安全事件响应实践四、课程评估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2.课程大作业占总成绩的60%课程大作业要求对网络安全监测与监控进行分析,结合实验数据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

五、参考文献•网络安全与保密技术 [J]. 计算机科学,2009•ISACA CISM Review Manual•ISO 27002•NIST SP 800-53 R4 Security and Privacy Controls for Feder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六、总结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网络安全监测和监控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现状、安全技术和方法、安全事件处理与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网络安全意识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

安全监测与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与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与监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1)掌握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了解安全监测与监控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领域。

(3)熟悉常用安全监测与监控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安全问题进行监测与监控。

(2)具备分析和解决安全监测与监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设备进行安全监测与监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安全监测与监控工作的重视和责任感。

(2)增强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敬畏之心,提高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安全监测与监控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领域。

3.常用安全监测与监控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4.安全监测与监控的方法和技巧。

5.安全监测与监控案例分析。

6.安全监测与监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安全监测与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安全监测与监控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熟悉安全监测与监控设备的使用。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安全监测与监控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安全监测与监控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报告-采矿区监控系统设计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报告-采矿区监控系统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报告新汶孙村矿-1100后一采区监控系统设计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2010年7月9日目录1 新汶孙村矿背景资料 (4)1.1 矿井概况 (4)1.2气候条件 (4)1.2.1 气温 (4)1.2.2 降水量 (4)1.2.3 蒸发量 (4)1.2.4 湿度 (4)1.2.5 风向和风速 (4)1.3地质构造 (4)2. 设计采区背景资料 (5)2.1 采区概况 (5)2.2 巷道布置 (6)2.3 采区通风 (6)3 相关煤矿安全法规、安全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6)3.1我国相关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的安全法规 (6)3.2 设计标准 (14)3.3 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内容、原则和方法 (17)3.3.1 设计的内容 (17)3.3.2 设计原则 (18)3.3.3 设计方法 (18)3.4 监控范围确定 (18)4 矿井监控系统布置 (18)4.1 传感器布置 (18)4.1.1 功能概述 (18)4.1.2 分采区传感器布置方法要求 (18)4.1.3 分采区传感器用量统计 (20)4.2 分站布置 (22)4.2.1 功能概述 (22)4.2.2 分采区分站布置方法要求 (22)4.2.3信息源特点及系统结构确定 (22)4.3 中心站布置 (23)4.3.1中心站功能概述 (23)4.3.2中心站场地技术安全要求 (23)4.3.3 中心站配备设施 (24)4.4 传输线路系布置 (24)4.4.1 类型选择 (24)4.4.2 供电方式 (26)4.4.3 传输电缆 (26)4.4.4 电缆计算 (27)5 系统及设备选型 (28)5.1 型号选择 (28)5.1.1 KJ95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 (28)5.1.2 KJ90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 (29)5.1.3 KJF2000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 (31)5.1.4 KJ110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 (31)5.2 设备选型 (32)5.2.1 总体要求 (32)5.2.2 设备选型 (33)5.2.3 地面主机房及其它配置 (35)6 系统概算 (36)7 监测系统总结与后期维护 (37)参考文献与附图1 新汶孙村矿背景资料1.1 矿井概况孙村煤矿位于山东省新泰市境内,是由解放前年产不足万吨的小煤窑经改扩建发展起来的年产百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也是新矿集团最老的矿井之一。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2)具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和软件进行监测监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安全监测监控工作的重视和责任感;(2)树立学生正确的安全观和生命观;(3)激发学生对监测监控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应用;4.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安全监测监控在我国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课时: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3-4课时: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5-6课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应用;第7-8课时: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9-10课时:安全监测监控在我国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安全监测监控在我国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安全监测监控原理与应用》;2.参考书:《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技术手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3.多媒体资料:相关课件、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监测监控设备、实验仪器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组员姓名学号班级成绩薛晓磊21056128安全05-1杨进宽21056129安全05-1张帆21056130安全05-1张连刚21056131安全05-1张艳鹏21056132安全05-1本组人员的工作分工情况:薛晓磊:负责整理资料张帆:负责资料的收集张连刚:负责资料的收集郑东波:负责查阅设备和仪表的类型和价格张艳鹏:负责查阅设备和仪表的类型和价格杨进宽:负责校验资料和设计内容的校对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1.1矿区概述1.2采煤1.3掘进1.4通风1.5瓦斯1.6发火期第二章熟悉有关的煤矿安全法规和设计规范第三章确定监控所需传感器的种类及数量。

第四章确定分站的容量和数量。

第五章确定传输方式、电缆长度和接线盒的种类和数量。

分析比较各厂家监控系统的功能及特点,确定具体的煤矿监控系统型号。

第六章绘制监控系统配置图。

第七章系统概算(绘制系统配套清单及价格表)。

第一章矿井概况1.1 矿区概述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t/a,服务年限为55.14a。

本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方式开拓,第一水平为+855m。

主井井筒直径为 6.5m,净断面积为33.18㎡;副井井筒直径为7.5m,净断面积为44.18㎡。

井下煤炭主要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采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带区采用无极绳绞车牵引1.5t 固定式矿车、5t材料车、1.5t平板车运输。

矿井为低瓦斯矿,煤尘有爆炸危险。

矿井工作制度为“三八”制,提升设备年工作日为330天。

由于矿井的井型较大,所以主井采用箕斗提升煤炭,副井采用罐笼提升设备、材料、运送人员。

1.1.1矿区的地理位置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孝义市兑镇镇,在孝义市城西20km处,距介休城约45km。

地理坐标东经111°35′12″~111°39′03″,北纬37°00′40″~37°07′29″。

1.1.2矿区的地形特点矿区位于吕梁山中段,汾河中游西岸,属黄土高原中丘陵地貌,矿区最高点位于南部海拔标高1150.2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北部的兑镇河谷,海拔标高847.50m。

相对高差302.7m,矿区地势形态为南部中部相对较高,北部东部相对较低,区内沟谷纵横呈“V”字型发育,沟谷基本呈南北向,新生界的黄土主要分布在山梁垣上,基岩一般多出露在沟谷中,纵观全区其地貌特征为中等切割至轻微切割的中低丘陵类型。

1.1.3矿区的交通条件矿区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介(休)西(泉)支线从矿区边界穿过,并设有兑镇车站,往西至阳泉曲车站。

新整修的省道孝午公路沿兑镇河北岸,经井田南部通过;经水峪至胡家窑线与太原至柳林307国道相接。

公路通过矿区往东通大运高速公路及108国道,铁路公路可达全国各地,见图1-1交通位置图,附矿区距邻近主要城市距离见表1-1。

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1.1.4 矿区的气候条件及地震情况本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春季风大雨少干旱,夏季多雨炎热,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左右,一月份最低平均气温-10.5℃,最低-23℃。

七月份气温最高,最高可达39℃,平均降雨量约500mm,雨水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雨的60-80%;年蒸发量为1800-1900mm。

每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为冻结期,最大冻土深度0.74m。

春、冬两季多刮西北风,夏、秋以东北风为主。

根据1978年5月2日山西省抗震工作办公室、山西省建委,山西省地震局“关于颁发山西省地震基本裂度区划分图及说明的通知”,本地区裂度为6度。

1.1.5矿区的水文情况本区内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南面是兑镇河,河床宽150-200m,部分地段河床已压缩到60m,河床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

一般流量甚微,仅暴雨时较大,属季节性河流,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山洪汇集,河水猛涨,旱季河水流量较小,甚至干涸。

1.1.6矿区的电源和水源矿井用电采用双回路供电系统,一回引自集团公司自备电厂后庄变电站的内部电网,电压110kv,输电距离2km;一回引自华北电网兑镇变电站,电压110kv,输电距离2km。

矿区建有自备水源地,取奥陶系灰岩岩溶地下水,水质经化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m/3,是新峪矿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主新峪矿共有九口水源深井,总出水量为250h要来源,主要用于锅炉房、澡堂、食堂及工人村生活用水等。

为矿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水源保证。

1.1.7煤层埋藏条件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含煤岩系总厚度为143.92m,共含煤层12层,煤层总厚为16.28m,含煤系数为9.5%,计算储量煤层为3层,即2#、9#及10#煤层,总厚度为13.7m。

1.2采煤方法汾西新峪煤矿,年生产能力为240万吨,设计服务年限55年。

矿井为立井单水平开拓,主井、副井、风井各一个,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煤炭运输方式为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方式采用轨道运输。

矿井主采煤层为2#、9#和10#。

带区为前进式,煤层开采为下行式。

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

矿井年工作日为330天,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小时。

回采、掘进工作面均采用,“三八”制劳动组织形式。

由于开采条件优越,所以本矿井采区布置采用带式布置方式。

工作面推方向和推进度为减少巷道维护工程量以及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回采工作面的通风类型为U型后退式通风。

煤层的采煤工艺为倾斜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采煤法可采储量表2-8矿井储量总汇表t/确定矿井的年生产能力为240万a1.3掘进方式带区内巷道主要有三种:岩巷、煤巷和半煤岩巷。

掘进带区车场时,采用钻爆法施工,挂腰线掘进;掘进煤巷和半煤岩巷时,采用配套综掘设备进行落、装煤岩,通过桥式胶带转载机和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输煤岩。

分带轨道斜巷和分带运输斜巷均为沿空掘巷。

煤巷掘进主要采用综掘,支护方式采用锚网支护。

1.4通风方式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主通风机的工作方法为抽出式。

中央边界式通风,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表4-7井筒风速验算表1.5.1矿井瓦斯、煤尘及自燃情况m/3,属低瓦斯矿井;煤尘的爆炸性指数在38%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44t以上,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煤尘有自燃发火危险性,属二类自燃,;二氧化碳相对涌出m/3,二氧化碳为高等级矿井。

量为3.44t1.6.1煤层发火期:发火期一般为6个月。

第二章熟悉有关的煤矿安全法规和设计规范安全规程规定:工作面和回风巷道的瓦斯浓度不高于1%,总回风巷道的瓦斯不高于0.75%。

工作面的风速小于4m/s风峒内的风速小于10m/s工业卫生标准规定:矿井内CO的浓度不大于24ppm,呼吸性粉尘中SiO2浓度含量的大于10%时,其浓度小于2g/m3;SiO2浓度含量的小于10%时,其浓度小于10g/m3设计规范:矿井在本着安全的基础上,要尽量降低成本。

第三章确定监控所需传感器的种类及数量测量风速:超声波涡旋风速仪第四章确定分站的容量和数量。

系统组成: 中心站、调制解调器、数据分站、各种传感器、机电控制设备基本容量:64个数据分站,最大可扩展到128个分站。

分站容量:8路模入,8/12路开入,8路开出。

系统总量:模入量512个,开入量512个,开出量512个。

信息传输:有线时分制调制方式:频移键控传输速度:2400比特/秒传输距离:20公里系统结构:树状形我国煤矿监控系统大多采用集散型结构、树状网络,以大容量(测点数)、多参数(测量参数的类别)、多功能、时分制传输方式为主。

传感器:瓦斯、CO、风速、温度、差压、烟雾等环境参数;煤仓煤位、水仓水位、机组位置、皮带运煤量、风机风压、机电设备的开停等生产参数;皮带速度、皮带跑偏、轴承温度等机电设备的状态参数;电压、电流、功率等电量参数等等。

技术指标:中心站至最远测点的距离≮10Km传感器至分站的传输距离≮1Km系统巡检时间≯30S控制执行时间≯30S系统误差≯1%时分制监测系统的误码率≯10-6第五章确定传输方式、电缆长度和接线盒的种类和数量。

分析比较各厂家监控系统的功能及特点,确定具体的煤矿监控系统型号。

传输方式:频移键控信号传输:用数字信号(基带脉冲)调制的载波信号称为健控信号,数字调制的载波信号的频率是离散的(即频移),故又称为频移键控信号。

频移键控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均需要调制解调器,设备较复杂,但信道利用率高,抗干扰力强,适用于大型监测系统。

电缆长度要求:从地面中心站到井下分站,采用PUYVR-4或PUYVR39型电缆时,最大传输距离为20Km。

从井下分站到传感器,采用PUYV39-1或PUYVP-4型电缆时,最大传输距离为2Km。

接线盒:KP5001 A2或KP5001 A3电缆长度:实际所需长度/70%接线盒的数量:接线的个数点/70%KJ4系统性能特点1、传感器供电:分站电源KDW2A×8路21V、350mA,最多可供6个传感器,最远传输距离2km。

2、传感器信号制式:模拟信号1-5mA; 4-20mA; 0-1V; 0-5V。

开关信号±5mA;0、5mA。

频率信号200-1000Hz。

3、系统结构:树状传输结构。

现场总线传输。

4、中心站集中监控:E型分站最大可监控512个量。

5、分站集中监控:一个分站可监控半径两公里内24个量。

6、智能分散监控:通过转换器可以将任何一种信号制式的传感器或子系统接入主系统。

7、控制输出:本安控制、非本安控制;异地控制、手控、程控。

8、质量认证:KJ4系统是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产品。

9、抽放监测:KJ4系统配有抽放监测软件包,分站兼有抽放瓦斯监控计量功能。

10、分站显示: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可显示分站监测的工作状态。

11、传感器供电:分站电源KDW2A×8路21V、350mA,最多可供6个传感器,最远传输距离2km。

12、传感器信号制式:模拟信号1-5mA; 4-20mA; 0-1V; 0-5V。

开关信号±5mA;0、5mA。

频率信号200-1000Hz。

13、系统结构:树状传输结构。

现场总线传输。

TF200系统的特点:1.系统频率范围:420~9780Hz、52个频道,每一个频道有一个固定频率。

频道分布方程为:f n=300+120n n=1,2, (24)fn=3060+240(n-24) n=25, (52)2.系统传输容量一对传输线传输52路信号,每增加一对传输线可增加52路信号。

监测系统基本容量为256点,也可扩展为512点。

3.巡检周期不大于10s4.传输距离不小于18Km5.载波发送电平—6dbm(385 mV)6. 载波发送信号失真度≤0.5%7. 载波发送频率误差≤±0.5%标频8. 接收灵敏度—29 dbm(28mV)9. 接收电平范围—6~29 dbm(385~28 mV)10.相邻频道选择性>32db11.接收通频带1)1~24频道时:25~35Hz2)25~52频道时:60~80Hz12.系统传输误差≤1%13.系统输入信号制(1)模拟量输入1)电压型:0~100mV,0~5V, 0~10V;2)电流型:0~1mA, 0~2.5mA, 0~5mA , 0~10mA 或0~20mA .(2)频率量输入脉宽在5~15Hz(3)开关量输入1)无电位接点(本质安全型):直接输入;2)继电器输入组件:继电器接点直接输入;3)本质安全型12V电压组件:有电压触点输入;4)采用光电耦合:直接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