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袅袅,茗醉千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香袅袅,茗醉千年

作者:相忘江湖

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1年第10期

茶,见证中国几千年。自在逍遥也好,苦难深重也罢,清高致远也好,韬略机巧也罢,中国千古江山正在这一壶茶中演绎下去。抿它一口,一声叹息;再抿一口,会心一笑,最后只是欲说还休,任千年翩然而逝。浓涩人生,清淡日子,流水岁月,尽在茶中。

茶亦醉人无须酒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危崖青条上,初春采时忙。素手轻轻炒,芳心细细尝。似归春山谷,如沐晓兰香。红尘从此弃,日暮不回乡。此情此景,真真要把人醉倒了。

品茶当在景色怡人,群山覆翠的清幽处,一杯一品,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红楼人物妙玉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

了。”苏东坡的“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又是一种喝法。而以雪水煎茶,会临无声落雪,拥袅袅飞花,任心醉神融,更是极至之雅。

杯水如名淡,雅兴自然浓。浓浓淡淡的茶常让人想守竹篱茅舍,袖手尘澜浮泛,任岁月湮逝。

茶的品法,可用粗瓷花碗,可用透明玻璃杯,还可用南泥小碗,再有一把小小的紫砂壶,那种美感,是一种朴素到骨子里的惊艳。

酒长饮可以当歌,茶浅尝亦能小醉。数叶狮峰龙井,三两盏陈年普洱茶,一壶江南草长莺飞季节上市的新茶,浸透了塞外风雨中的浓浓淡淡,沉浮飘荡都让人酽醉。

时间如流水过去,只有茶浓淡依旧,袅袅越过千年的云烟。

茶香悠然越千年

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尔雅》有“苦荼”(“茶”古作“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资料显示,在武王伐纣时,茶叶已作为贡品;《诗经》中也有茶的芳影;茶还做过佳肴,齐国的宰相晏婴就最喜欢吃这种“凉拌菜”;西汉时,茶在宫廷及官宦人家是一种高雅消遣之物,王褒《童约》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以茶当酒”的习俗也在此时出现;到了魏晋南北朝,士大夫中已形成饮茶之风。南北朝以后,所谓士大夫支流,逃避现实,终日清谈,品茶赋诗,茶在江南成为一种“比屋皆饮”和“坐席竟下饮”的普通饮料。

“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中期,一些较大城市开始出现专营茶水的茶肆。江淮一带的茶叶,被商人车装舟载贩往各地。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浮梁,即今景德镇,为当时茶叶集散地。

宋徽宗赵佶政治无能,但对茶却颇有研究。他喝茶而且亲自烹茶、泡茶。虽然治国没有留下经验之道,却在《大观茶论》中详尽描述了“点茶法”。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茶宴盛于酒宴,斗茶多于斗酒。他茶宴群臣,并在赐茶时免去跪接之礼,以食指、无名指叩桌代替,现在还在沿用。女词人李清照还创造出了茶令,将茶宴文学化、高雅化。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中国的文人则在品茗中静静地品味自己,回观本心,喝出神清气爽,意犹未尽。茶是他们标榜的一种修身境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冷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乘此清风欲归去。”

茶道中所修何道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茶文化中的儒之正、佛之和、道之清,使得千百年来,在一碗清水里加入一种叫作茶的叶子煎煮出来的茶汤,成为人们祛尘静心最简约的载体。

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以茶为饮,演绎出许多故事。茶为文化,可怡情养性,可休闲交友,可寄高风雅韵,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于是有了茶道。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

那茶道中所修何道?可谓儒家之道,可谓道家之道,也可谓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崇尚清静无为,于自然恬淡中求生命的延续与超越。而茶契合自然,采天地之靈气,性俭而清和、自然淳朴,道家认为长期饮茶可使人轻身换骨,除却污浊之气,又可修心养性。因此道家对饮茶十分重视,并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崇尚自然”的美学理念。而茶人需要的恰恰就是这种虚静醇和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驱除杂念,“品”出茶中蕴含的精神和“清净虚明”、“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中和”美学思想贯穿整个中国茶道。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二是在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三是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茶敬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

赵州从谂禅师“吃茶去”这千古禅林法语,自唐以来便以“公案”形式大行天下。宋代临济宗大师园悟克勤提出“茶禅一味”,使茶与禅在文化精神上的关联,更加相契相符。禅宗常讲的“遇茶吃茶,遇饭吃饭”,这“平常心”即是茶道与禅修的相同处,亦即人生的大智慧。而摒除红尘俗事,以饮茶求得心平气和的悠闲心境,亦是“禅境”,又似“仙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