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歌鉴赏角度
诗歌鉴赏的角度与方法
诗歌鉴赏的角度与方法
一、诗歌鉴赏的角度
1、内容角度: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可以从情节、主题、意象、抒情等方面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2、形式角度:从诗歌的形式来看,可以从格律、结构、押韵、修辞等方面来分析诗歌的形式。
3、意境角度:从诗歌的意境来看,可以从诗歌的气氛、情绪、色彩、空间等方面来分析诗歌的意境。
4、思想角度:从诗歌的思想来看,可以从诗歌的主题、观点、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来分析诗歌的思想。
二、诗歌鉴赏的方法
1、细读法:仔细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形式、意境、思想等要素,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
2、比较法:将诗歌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和优势。
3、对比法:将诗歌中的某些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综合法:将诗歌的内容、形式、意境、思想等要素综合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整体意义。
鉴赏诗歌的五个角度
鉴赏诗歌的五个角度嘿,咱今儿就来说说鉴赏诗歌的五个角度!第一个角度,咱得先瞅瞅诗歌的主题呀!就好比你看到一幅画,你得先知道它画的是啥,对吧?比如说李白的,那主题不就是思乡嘛!这多明显呀!你想想,要是连诗歌说的是啥都搞不清楚,那还咋欣赏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哇,这思乡之情简直要溢出纸面啦!第二个角度呢,就是诗歌的意象。
啥是意象?就是那些个能让你一下子就联想到某种感觉或者情境的东西。
像“枯藤老树昏鸦”,这几个意象一出来,那萧瑟、凄凉的感觉不就有了嘛!就好像你走在一条满是枯藤和老树的小路上,还有几只昏鸦在叫,哎呀,那氛围,啧啧!第三个角度是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那可讲究了!有的华丽,有的质朴,各有各的美。
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语言多形象生动啊,让你一下子就能在脑海里勾勒出那画面。
这语言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你进入诗歌世界的大门呢!第四个角度是诗歌的韵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歌,那感觉多棒啊!就跟唱歌似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起来多顺溜呀!这韵律就像是音乐的节奏,让诗歌变得更有魅力了。
最后一个角度,那就是诗人的情感啦!诗歌都是诗人情感的表达呀。
杜甫为啥写那么多忧国忧民的诗?那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情感多强烈啊!咱欣赏诗歌,就得从这五个角度去细细品味。
你说,要是不这样,那不是白瞎了那些好诗嘛!诗歌就像是一座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里面的无尽奥秘呢!这五个角度就是我们挖掘的工具,用好了,就能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啦!所以呀,咱可得好好掌握这五个角度,去尽情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吧!。
诗歌鉴赏之题材角度与形象角度分析
二、咏物言志诗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三、羁旅思乡诗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 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 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 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 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落梅花》是汉乐府名曲,在这里 是说有人正在吹奏这支曲子。当时李 白被贬,此时运用通感,仿佛感到梅 花落下时的寒意,去国怀乡的悲愁。)
• 诗中闻笛,往往化用笛曲名,巧用通
感的艺术手法,既能构成音乐形象,又能 语意双关,表达情感。《关山月》《梅花 落》《折杨柳》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 横吹曲。 如: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立志清白做人,坚守高洁 情操的决心。
画菊
南宋末·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1、托物言志; • 2、描绘了菊花凌霜独立,孤
傲绝俗的形象; • 3、表达了自己坚守高尚节操,
赏析古诗的角度
赏析古诗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意象与意境的赏析。
意象是诗歌中的形象,意境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境界。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可以深入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修辞手法的赏析。
古诗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风格。
例如,《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春天的美好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而《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寂静的山林描绘得更加逼真。
3. 时代背景的赏析。
一首好的古诗总是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唐代的古诗多描写壮丽的山河和繁荣的社会,反映了唐朝的盛世景象;而宋代的古诗则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情感世界的探索,反映了宋朝的文化氛围。
赏析古诗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涵和风格,从而更好地领略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
小知识-鉴赏现代诗歌的角度
鉴赏现代诗歌的角度
鉴赏现代诗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
诗歌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诗歌语言富有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所以,鉴赏诗歌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二、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
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三、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
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
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⑴用相关事物代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富豪之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代李广,实指唐朝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代文学成就。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固定代称: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等。 书信——鸿雁、尺素、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楫等。 太阳——东曦、金乌等。 月亮——蟾蜍、蟾宫、玉兔、嫦娥、婵娟、银阙、 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 桂树等。
1. 啼 2.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草湖、野庙, 便形成了一 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感伤的氛围。4.以物 喻人,抒写了游子佳人的断肠思。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 象的比喻,“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 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 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 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比兴 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之美。以此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 浓厚。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 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清静寂寥。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 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
请从“虚实”关系 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 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 以抒怀。
小知识-鉴赏现代诗歌的角度
小知识-鉴赏现代诗歌的角度
鉴赏现代诗歌的角度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常见的:
1. 情感角度
现代诗歌通常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读者可以从诗歌中感受到诗人的喜怒哀乐和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
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从情感角度入手,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并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进行评价。
2. 韵律角度
现代诗歌中的韵律多样,不限于传统的五言、七言古诗的格律,还有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
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从韵律角度入手,欣赏诗歌的音韵之美,并对诗歌的语言形式进行评价。
3. 主题角度
现代诗歌主题丰富多彩,包括社会现实、人生哲理、感性体验等。
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从主题角度入手,探究诗歌主题的内涵与意义,并对诗人思想的理解及表达方式进行评价。
4. 艺术角度
现代诗歌是一种文艺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从艺术角度入手,欣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形式,并对诗歌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价。
5. 时代角度
现代诗歌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思潮。
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从时代角度入手,探究诗歌与当时社会、文学、文化背景的关系,并对诗歌在时代上的价值和意义进行评价。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诗歌鉴赏写景角度,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篇1:远与近的结合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篇2: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篇3:虚与实的结合“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
诗歌鉴赏的五个角度
都 有 美 妙 的 意 境 ,鉴 赏 时 要 特 别 关 注 。 院栽 ,蕊 寒香 冷 蝶 难 来 。他 年 我 若 为 青
古 典 诗歌 中 的形 象往 往 蕴 涵 着 丰 富 的意 以黄 巢 的 《 菊 花》 题 为例 : “ 飒 西 风 满 飒
哲 理 ,承 载 着 诗人 强烈 的 人 文 关怀 。教 帝 ,报 与 桃 花 一 处 开 。 ”诗 的前 两 句 写 学 中 ,我 们 应 鼓励 学 生 联 系个 人 的生 活 的是 秋 菊 傲立 西 风 的 形 象 ,诗 人 触 景 生
“ 词 ”居 多 ,此 种 例 子 比 比 皆是 , 如 可 能 一 一悟 透 , 因此 ,要 抓 住 几 种 常 见 动 孟 浩 然 的 “ 蒸 云 梦 泽 , 波 撼 岳 阳 城 ” 的 技法 。 气 中的 “ ”与 “ ” 蒸 撼 ;再 如 杜 甫 的 远 有 一 首 被 . 称 作 “ 籁 ” 的 小 令 《 净 沙 ・ 思》 天 天 秋 。
贾 岛苦 吟诗 句 的 故事 便 是 一 个 例 证 ,一 小 的景 物 , 却 反 映 了 一 个 深 刻 的 主 旨 : 句 “ 敲 月 下 门 ” 让 他 名 垂 千 古 ; 宋 封 建权 贵只 是 一 时之 势 , 终 究 逃 不 脱 衰 僧 , 代 大 诗 人 王 安 石 为 “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 亡 的命 运 。 春
还 不 如 “ 枝 ” 好 ; 齐 已 听 后 十 分 佩 一
服。
乌 衣 巷 口夕 阳斜 。 旧 时王 谢 堂 前 燕 ,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 全 诗 落 笔 于 眼 前 的 ”
四 、炼 字
古 代 诗 人 特 别 讲 究 “ 字 ” 唐 代 “ 草 花 ” “ 阳 ” “ 前 燕 ” 等 细 炼 。 野 、 夕 、 堂
诗歌鉴赏考察的三个角度
【参考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 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 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 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 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 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例3: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问: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 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 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 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 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 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 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综合冲刺四】咏物——咏自己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 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 于功名。
【方法点拨·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
【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构成】
1.观点:形象的总体特征
2.摘句: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
有关诗句 3.分析: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及 意义(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 4.作用或效果:指出描绘形象的 作用或效果。
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四看
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时代;
【参考答案】
(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
诗歌鉴赏的四个角度 -回复
诗歌鉴赏的四个角度分别是:
语言角度: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
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形象角度:即从诗歌中意象构成的意境入手,从人物形象与自然景观形象的角度,从作品的形象侧面捕捉诗歌的情感意蕴。
表达技巧角度:即从诗歌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入手,通过对各种表达技巧的辨识和理解,达到深入理解诗歌的目的。
主旨情感角度:即从作品的整体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层层深入地对诗歌的主旨情感进行探究。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诗歌鉴赏的角度
二看描写方式
1.动静结合 2. 虚实结合 3、不同感官结合 4.远近高低相结合 5、细节描写(《过华清宫》 、细节描写( 过华清宫》
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 写结合起来,或者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塑 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虚实结合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 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 却不在眼前。 (3)设想的未来之境。(也称“想象”)这 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 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月夜》) “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事、实境。
3、用古曲调做典故 (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2)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 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 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3)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 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 《长恨歌》)
用典
1、事典: 、事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 思想情感。 思想情感。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 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用 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 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
2、语典 、 引用有来历出处的语句, 引用有来历出处的语句,叫语典 如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 荠 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 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 诗句。 诗句。 此处化用,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 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而写景则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写景是指通过描绘自然和环境等场景,来表现出人物的内在情感和外部形象的一种手法。
下面从写景的角度来鉴赏几首诗歌。
第一首:《登高》作者:杜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从一个观察者的视角来描绘了山水景观的美妙,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始,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则表现了诗人饱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求。
整首诗以高远的山峰、浑厚的雄壮气息、清澈的河流以及广袤的天地,描绘出了自然的恢宏和壮丽。
第二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描绘一片宁静夜晚的美好景象为主线,用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和举头望明月等语言表现出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在形式上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夜晚的寂静和清雅。
恨别鸟,惊飞过,沉思往事立残阳。
袅袅秋色空悠悠,江上征人已望眸。
这首诗从自然景观切入,描绘了凄凉的离别和追思的情感。
其中“恨别鸟,惊飞过”,“沉思往事立残阳”等语言,通过自然景物的反映,表达出诗人的大愁大痛;而“袅袅秋色空悠悠,江上征人已望眸”则描绘出江河宽阔、秋天的景色,以此表现出离别的哀愁之美。
总之,写景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自然和环境等场景的描绘,将诗人的观感和感情表现出来。
不同的诗人运用不同的手法,达到了不同的表现效果。
能够欣赏和理解诗歌写景,不仅可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更能够领略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意蕴。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出题角度:特定形象(意象)解读、诗歌意境鉴赏、情感主旨提炼、表达技巧分析、语言文字推敲一、特定形象解读类角度1:人物形象【基本格式】确定形象中心词(身份)——基本特点(经历、性格等)——形象意义例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有时还要结合诗句分析)例2(2010 福建卷)访隐者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角度2:事物形象————找寻物的特点,物与人的契合点(多用象征和托物言志)【基本格式】说明形象的具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即作者借这一形象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阐明的道理等,或是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例1(2008安徽卷)小孤山[宋] 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小孤山是长江之中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地(要点一:进一步说明这一形象),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要点二:揭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时代内涵)。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基本格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格式阐释】1.一定要结合诗中的意象,在忠实于原诗的前提下,展开联想与想像,描绘成图景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在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时,注意准确地把准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
如:自然清新、清旷冲淡、雄浑壮阔、苍凉萧瑟等等。
从多角度鉴赏诗歌
从多角度鉴赏诗歌一、诗歌内容:1.托物言志诗2.咏史怀古诗3.羁旅行役4.边塞征战诗5.山水田园诗6.谈禅说理诗7.闲适隐逸诗8.赠友送别诗9.借景抒情诗10.即景抒怀诗11.悼亡游仙诗12思妇闺情诗二、诗歌情感:1.惜别之情2.思乡之情3.怀古之情4.讽喻之情5.报国之情6.黍离之情7.咏景之情8.恋友之情具体表现为:迷恋、忧愁、惆怅、伤感、寂寞、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同情、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等。
三.诗歌意境:㈠雄壮阳刚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典型代表——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③苍凉悲壮的意境,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④深邃沉郁的意境,典型代表——杜甫的《登高》㈡内敛阴柔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②淡泊静谧的意境,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例如他这首著名的《山居秋暝》:③清新素雅的意境,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可以说是典型代表。
④凄冷寒凉的意境,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四、诗歌语言: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明快简洁、雄浑豪放、旷达俊朗、婉约沉郁五、诗歌形象:1.豪放洒脱乐观的形象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4.爱惜人才的形象5.儿女情长的形象六、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议论2.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3.修辞: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反问、对比七、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但各人又有各人的风格。
诗歌鉴赏的十大角度
1、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度诗歌的鉴赏资1988年以来,一直是高考重要考题。
94年以前,重在考查排列、对偶、炼字、背诵、用典、文学常识等,94年以后,则重在对诗歌进行鉴赏评价。
而真正侧重从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是从1999年。
自2002年起,则由客观题转变为主观形试题。
题量也加大,分值也增多。
下面结合相关试题,浅谈几点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以期为考生提供帮助。
一、从重点词语处置疑。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鉴赏诗歌。
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例如: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2002年杭州统考题)【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
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故用“铺”更准确、形象。
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二、从关键语句处置疑。
所谓的关键语句,多指诗词中的“诗眼”句,即能揭示诗的主旨、艺术内涵的语句。
这些句子多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等起着关键作用。
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关键语句,深入地剖析,才能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深入地把握全诗内涵。
例如: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关键语句。
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示了诗的内涵。
(完整版)诗歌鉴赏角度
一、鉴赏诗歌形象(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民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二、鉴赏艺术手法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鉴赏诗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
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 吾庐独受冻死
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
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民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
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
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二、鉴赏艺术手法
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3、描写方法:(按不同分类标准)
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虚写、实写。
3)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4)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现)人物心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美景衬哀情
动作(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4、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对偶(主要是前三类)
5、诗歌分类(不同分类标准)按表现手法分类: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满、揭露)按内容分: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
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
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
怀古诗:借古讽今。
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羁旅诗:思乡念亲。
6、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有: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哪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
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 4 句20 字,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 ,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
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
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雅致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沉郁顿挫如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其他还有: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
7、运用典故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
句,这叫“用典” ,因为诗歌要“寓万于一” ,以简括体现丰富。
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
是作者用典的意图。
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须结合诗句加以鉴赏)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
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四、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
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约略可分为以下八类:
1、惜别之情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2、黍离之情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3、思乡之情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怀古之情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
深锁二乔”(《赤壁》)。
5、讽喻之情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 是岁江南早,
衢州人食人”(《轻肥》)。
6、报国之情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出塞》);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
愤》)。
7、咏景之情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谢朓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芬芳酒,还望青山郭” (《游东田》)。
8、恋友之情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